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军事新闻 > 正文

军事新闻

2014年社区党员培训(社区开展培训)

hacker2022-06-08 22:01:28军事新闻85
本文目录一览:1、在社区开展的学习培训活动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

在社区开展的学习培训活动有哪些

在社区开展的学习培训活动有哪些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创建学习型社区是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是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从1999年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以来,我市社区教育工作开局良好,发展迅速。为了更深入地推进社区教育,促进社区建设,现就创建学习型社区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指导思想

创建学习型社区,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社区文明水平、市民综合素质和满足社区成员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总体要求为目标,通过社区这一载体和阵地,整合和利用社区资源,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读书学习和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速知识更新,培养和造就各类人才,推进新型现代化社区建设,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二、学习型社区的基本内涵

学习型社区是指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从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建立健全社区学习网络和学习体系,社区组织的学习活动持续开展,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学习活动,社区居民综合素质、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普遍提高、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学习型社区主要由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单位等要素组成。

创建学习型家庭,就是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参加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其它休闲教育等,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积极参与社区各类活动,热心为社区服务;邻里和睦,讲文明卫生,乐于帮困济贫,努力成为社区文明家庭。

创建学习型楼组,就是楼组成员在楼组长的带领下,定期组织各种学习活动,互帮互教,互助互学;或以各种形式经常进行学习交流,在社区的各项活动中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并能帮助其它楼组共同进步;楼道整洁优雅,文化氛围浓厚。

创建学习型单位,就是发挥机关、企业、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其它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作用,以学习为动力,以共同理想为目标,把学习、工作、生活融为一体,使个人发展同组织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共同愿景,逐步建立激励职工终身学习的机制,不断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习型单位包括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体等。

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单位的评选由区、县(市)社区教育职能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其创建和评选工作将作为评选学习型社区的重要依据。

三、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基本要求

1、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引导和培育社区成员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理念,组织全体社区成员自觉地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法律法规、经济管理、业务技能等,使学习成为全体社区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不断充实新的学习内容。要根据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密切关注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动向,关注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新浪潮。要从居民群众的需要出发,结合社区实际,科学确定学习内容,引导社区全体成员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卫生、家政、生活等各类知识,努力使社区成员的知识水平适应时代前进的新要求。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建立广泛的学习网络。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市民学校、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阅览室和社区文化广场等设施,加强社区文化、教育单位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建立广泛的学习网络。

4、完善系统的学习体系。根据社区特点,建立各类社区文化学习组织,形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党员教育、学前教育、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计生教育、安全教育、青少年教育、老年人教育、流动人口教育等学习体系。

四、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主要工作措施

1、要加强建设学习型社区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建设学习型社区作为一项长期的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定期督促检查,积极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建设学习型社区由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社区教育专业指导组统筹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形成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合力。各区、县(市)、街道(镇)也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社区居委会要指定专人负责,制定建设规划、学习计划及学习制度,有组织、有步骤地将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领导,职能部门指导,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各界和驻区单位大力支持,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学习型社区运作机制,共同推动学习型社区不断深入发展。

2、要加强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宣传。各新闻媒体和社区要广泛宣传,积极引导社区成员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更新思想观念,积极学习、善于学习;加大典型宣传的力度,在社区营造崇尚学习、尊重知识的舆论氛围;深入报道发展社区教育事业、构建社区教育网络的好措施;宣传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好做法、好经验,为建设学习型社区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3、要加强学习型社区的设施建设。建设学习型社区,必须搞好市民学校、村民学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社区阅览室、全民健身点等有关设施的建设。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多渠道筹资,加大对社区的投入,新建和改扩建社区的学习教育设施,建立布局合理的图书、报刊网点,形成完善的硬件设施网络,为社区成员提供良好的学习教育场所,创造良好的学习教育条件。

4、要加强社区学习教育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社区,仅仅依靠社区现有的学习教育设施是不够的,必须充分挖掘和整合驻区单位的学习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驻区单位的作用。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教育、文化单位要尽可能地向社区开放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教室等学习教育场所和其他有关设施;要积极开展驻区单位和社区的同创共建活动,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各驻区单位要积极参与社区的学习活动,尽其所能为社区的学习活动提供财力、物力、人力和智力支持,共同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健康发展。

5、要加强学习型社区骨干队伍的建设。⑴抓好社区党员干部队伍的学习。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学习,通过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精学本职业务、勤学修身知识,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学习,在全社区形成学习、研究、探索和创新的风气。⑵抓好社区居委会干部队伍的学习。组织学习居委会组织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民主自治等有关知识,带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⑶抓好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学习。组织社区专兼职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学习管理和服务的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观念,更好地掌握为社区成员服务的本领。⑷培育和壮大社区学习辅导员队伍。在社区党团员、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及各级各类学校和机关团体中培养和挑选社区学习辅导员,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五、考核评估

学习型社区达标考评与示范社区、文明社区创建评选结合起来,并在适当时候评选创建学习型社区先进单位。从2006年起,在创建学习型社区先进单位的基础上,评选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区评选工作由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社区教育专业指导组负责组织实施。

考评采取听汇报、查资料、开座谈会、抽样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并把年终综合考评与各有关部门日常检查相结合。经考评,对达到“学习型社区”标准的,命名为“学习型社区”,颁发奖牌,予以表彰。对建设“学习型社区”活动实行动态管理。对已获得“学习型社区”称号的,每三年进行一次复查,复查不合格的予以摘牌。

创建学习型社区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措施,是摆在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树立大局意识、前瞻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担负起创建责任。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要积极参与,共同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学习型城市而努力奋斗。

党政主要领导每年至少讲一次党课在哪里有规定

党章有明确规定党课的具体时间,对机关和大专院校,一般是每个学期一次,也可根据需要适当添减。 其他党委(支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作决定,但按惯例,每年不能少于一次。

每年两期,以上课讲授的形式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和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党的各级组织通过党课,定期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党课是每一位中共党员的必修课。党课就是对每位党员进行先进思想教育,了解共产党的精神内涵,以及其先进性。每位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都要进行党课教育。

现代党课仍有其必要性。他使每位党员更加了解共产党,了解共产主义,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党课结束后,会组织考试,通过考试后才能进一步进行党员的发展。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四条 机关基层党组织应当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做到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党员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其中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一般不少于40学时。

拓宽党员受教育的渠道,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党员集中轮训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对党员参加学习教育的情况进行严格考核。注重发挥各级机关党校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要求,农村、社区、学校、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的教育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其中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及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一般不少于24学时。

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金融机构党员的教育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其中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一般不少于40学时。2012年《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要求,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1次集中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3天。

《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明确提出,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学时制度。党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少于32学时。基层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56学时,至少参加1次集中培训。建立党员教育培训考核评估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党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党员教育培训学时制度

党员培训内容有哪些?

(一)思想理论教育

主要包括党的指导思想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党纪国法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

(二)党性教育

党性教育是党员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点,是贯穿于整个党员教育始终的一条主线。主要是:通过对党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党章、党纲教育,使党员加强党性锻炼,不断增强党性,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

(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提高党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党员的政策理论水平,主要是党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掌握的程度,这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政治基础,决定着党员能否理解和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结合各个时期的实际,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贯彻落实这些方针政策。

(四)业务知识教育

总体上讲,党员教育的内容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但进行一些业务知识教育也是必要的。要对党员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科技、国际等知识的学习教育,提高党员的业务工作能力。

扩展资料:

党员教育工作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二是坚持服务党员、按需施教;三是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四是坚持基层为主、上下联动;五是坚持继承创新、注重实效。

党员教育的主要目标:一是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增强党员工作能力;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社区可以开展哪些主题的党员教育培训活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加强社区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社区应该开展主题党员教育培训活动,可以围绕以下的几个主题来进行:

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党员工程”、“我为党旗添光彩”活动、“党员先锋岗”活动、“凝聚力工程”、“鱼水工程”、“党员为民服务周”、“党员扶贫活动”以及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等等。

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都有什么需求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胡锦涛同志强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而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要靠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都离不开基层组织的有效工作。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根本,是关键,是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扎实工作,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充分肯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课题。

一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性日益增强,跨地区、跨产业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或经营联合不断涌现,新的经济组织日益增多,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越来越频繁,离土离乡、经商务工的农民包括农民党员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传统设置形式、工作方法,以及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等,进行相应的转变或调整。与此要求相比,有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还习惯于过去那样“吹哨子”、“喊号子”,搞强迫命令、行政干预,工作方法不对路,引发一些矛盾冲突;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忽视在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忽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一些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是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将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过程实现现代管理,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但是,目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此认识不足,不注意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知道如何为农民群众发展生产提供有效的服务。

三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了税费改革,现在又在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而使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发生了重大调整。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变工作职能,学会用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开展工作,服务群众。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催粮收款等传统的工作职能没有以后,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了;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着“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

四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注重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民生活全面改善。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变发展观念,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理解还不深,抓统筹协调发展的意识还不强,能力和水平也亟待提高。

二、今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方向及任务

根据农村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抓住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必须更新观念、强化功能、改进方法、提高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更新观念,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切实遵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努力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充分考虑广大农民群众的愿望,着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强化功能,就是要紧紧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不断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组织管理功能、教育引导功能和服务协调功能,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共同奋斗;改进方法,就是要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善于通过启发教育、民主协商、示范引导等方法推动农村工作开展,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政策手段解决农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能力,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统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

(一)要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村级组织主要包括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团支部、村妇代会、村民兵组织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重点抓好村党组织建设。

第一,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科学合理地设置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前提。近年来,各地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对调整和优化党组织设置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有的地方创造了“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党组织的方式;有的地方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立在农业产业链、专业协会和各种联合体上;有的地方在农民工党员进城务工相对集中的单位,建立临时党支部,开展党的活动,等等,效果都很好。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还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总的原则是,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积极探索其他设置形式。

第二,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关键是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好党支部书记。我们常讲,“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就充分说明了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支部书记的重要性。近年来,各地在这方面创造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普遍采用党员和群众民主推荐,然后在党内进行选举的“两推一选”办法,选举产生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以及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一些地方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改善班子结构,提高整体素质。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进一步扩大选人视野,拓宽选任渠道,不断挖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新的“源头活水”,促进农村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干部。继续做好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工作。对于村里一时没有合适人选的,可以打破地域和身份界限,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或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要把整顿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党支部作为重点。整顿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

第三,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目前,农民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制定和完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并与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统筹考虑安排。要继续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近年来,各地在加强农村党员管理方面,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分类管理”、“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制”等措施,对于加强党员管理,促进党员履行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产生了积极影响。要在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党员的有效管理方式,坚持和完善党内生活制度,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落到实处。流动党员的管理是当前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绝大多数流动党员参加了教育活动。今后党员流动将是一种普遍而长久的现象。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注重为党员提供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构建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双向互动、共同负责的流动党员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四,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近几年,农村新发展的党员总体上质量比较好,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也比较合理。但从整个农村党员队伍的情况来看,年龄老化、文化不高、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此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也给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始终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探索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方式,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增强生机与活力。一些地方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党员带头致富、党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这种做法很好,值得总结推广。

第五,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在着重抓好村党组织建设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加强对村民自治组织和其他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做到同步推进、协调发展。要加强村民委员会的自身建设,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展工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一些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甚至被宗族家族势力把持的问题。要加强青年、妇女等群众组织建设,支持他们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作用,努力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合力。

第六,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村级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的主要阵地,是服务农民群众的重要场所。中央决定采取由地方财政投入为主、中央财政适当补助和中央管理的党费予以支持的办法,用两年时间解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问题。由中央拿出大额专项资金直接解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第一次。有关村一定要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把这件事情真正办好。

(二)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农村基层干部生活工作在农村基层第一线,团结带领群众,克服各种困难,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来衡量,这支队伍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第一,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非常重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要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干部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努力学习掌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和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在农村基层干部中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努力塑造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把加强教育与严肃纪律结合起来,对作风粗暴、弄虚作假、漠视群众利益的个别干部,进行严肃地批评和处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进村入户、包村联户、记民情日记、服务承诺等制度和规定,通过制度建设推动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第二,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重点是要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执行政策的能力。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之后,能否得到切实贯彻,关键取决于基层干部的政策观念和执行政策的能力。农村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加快发展的能力。农村基层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三农”工作总的要求,紧密联系本地实际,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三是服务群众的能力。农村基层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准确把握群众所需所盼,不断拓宽服务群众的渠道,善于通过服务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四是依法办事的能力。农村基层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把法律规范变成自觉的行为意识。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五是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农村基层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经常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注重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第三,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少数农村基层干部贪占截留、公款私用、索拿卡要、弄虚作假,非法占有集体资产,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的实施,中央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大量的财力物力将会投向农村,这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干部的廉洁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结合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特点,积极探索实施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督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干部管理监督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同时,要严格执行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责和事权范围,积极推行目标责任、年终考评和离任审计等制度,不断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第四,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目前,多数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条件较差、待遇较低,任务又比较重、工作难度比较大。中央反复强调,对他们要多肯定、多鼓励、多体谅、多支持,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近年来,各地在这方面结合实际做了不少工作。比如,有的地方专门拿出一些乡镇公务员编制,在优秀村干部中定向考录;有的地方在农村税费改革后,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和完善适当补贴基层干部制度;有的地方还给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给退下来的村干部发放补贴,等等。这些措施和办法,对于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来看,这项工作目前还比较薄弱,各地发展也不够平衡。下一步,要把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重点在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上下功夫,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结合各地实际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特点,认真研究选拔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和担任乡镇领导的问题,村干部报酬待遇落实以及正常增长机制的问题,村干部的社会保障问题,等等。同时,要注重对优秀基层干部从物质上、精神上给予表彰和奖励,注意引导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客观公正地宣传评价农村基层干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如何扩大和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使农民在所在村庄真正当家作主,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领导亿万农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这就是实行村民自治。它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于80年代,普遍推行于90年代,已成为当今我国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近年来,伴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农民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自治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各地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式,一些地方专门就此做出具体规定。大量事实表明,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效就显著;偏离或违背这个要求,把发扬民主与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就会出现问题,就会产生各种摩擦和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始终坚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在这个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进一步疏通和拓宽民主渠道,积极推行农村基层党务公开,保障党员能够切实行使民主权利;要健全完善党支部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第二,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保障。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推进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客观规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制度规定,在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帮助村党组织成员全面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刻内涵,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支持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帮助村民委员会成员充分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是有机统一的,牢固树立党的领导观念,自觉维护和尊重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总结运用基层的创新成果,健全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村“两委”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程序,保证村民自治健康发展。此外,还要积极做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的相关工作。

第三,大力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998年中央下发了《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2004年下发了《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从目前的情况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已在全县农村普遍推开,收到了“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效果。下一步要继续抓好中央这些文件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做到所“议”之事确实符合大多数村民的意愿、议事过程充分发扬民主、实施过程和结果接受群众监督,真正体现村务公开。

党员培训一般一年多少次

《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规定了党员培训的标准,每年不少于32个学时,每个学时45分钟,但是并没有明确指出一年需要培训多少次。

党员的培训坚持以理想信念为重点,开展主题教育培训;针对不同领域特点,开展分类教育培训。采取集中教育、脱产培训、集体学习、网络培训、自主选学、个人自学等方式,运用专题辅导、报告会、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现身说法、交流研讨、结对帮学等方法开展教育培训,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萌懂鱼芗(2022-06-09 08:34:21)回复取消回复

    党,了解共产主义,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党课结束后,会组织考试,通过考试后才能进一步进行党员的发展。扩展资料:《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四条 机关基层党组织应当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做到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党员

  • 听弧神择(2022-06-09 06:47:03)回复取消回复

    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非常重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要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干部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努力学习掌握在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