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最近新闻 > 正文

最近新闻

碳经济向绿色经济的变化(碳中和是一场绿色低碳的发展转型)

hacker2022-06-09 21:49:20最近新闻95
本文目录一览:1、谈谈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在概念上有哪些异同

本文目录一览:

谈谈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在概念上有哪些异同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运行的具有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复合生态经济。R.A.Frosch,N.E.Gallopoulos(1989)指出工业生产系统中也应该与自然界系统一样,形成一个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的循环系统。目前,西方国家循环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产业生态学的应用研究,其中包括产业规划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和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方面的研究以及具体针对某一类资源循环利用问题的研究;同时也涉及产业生态学在实

际应用中的对策与政策方面的研究。我国关于循环经济的最早报道是在1997年,国内学者的研

究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2)积极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3)实行有利于废弃物资回收利用的经济政策和措施;(4)扩大生产者责任;(5)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行业中的运用研究;(6)工业生态园区及部分省市、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对策的研究。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碳"为导向,要求节约能源资源,减少碳排放,确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和谐发展的一种发展方式。潘家华认为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诸大建认为,低碳经济是世界绿色活动的第三波,它的核心观念就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化石能源消耗和CO2排放脱钩。还有人认为,低碳经济的概念为:在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前提下,依靠科技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绿色经济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文明的进步,资源稀缺、污染严重的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生存质量及经济的发展都构成了具大的威胁,于是兴起了全球性的环保运动。与此同时,一种打着环保之名的新的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产生了。这种新型贸易壁垒一方面表现为为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另一方面又具有贸易保护之实。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不可避免地在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市场、出口增长速度及出口经营效益等方面受到这种新型贸易壁垒的冲击。如由于不符合环境标准及环境标志的推广使用,仅此两项,就影响我国近90亿美元商品的出口。所有这一切,必将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而要消除这种影响,除了要做有理、有节、有据的抗争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从而打破这种贸易壁垒。在许多国家,环保已经渗透到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各个经济领域,绿色经济已崭露头角。从长远来看,

它必将成为21世纪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1·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是指那些从生产到使用及回收处置的整个过程中,都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并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回收的产品。2·绿色产业。环保产业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机械制造、自然保护开发经营、环境工程建设、环

境保护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它是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物质和技术基础。3·绿色营销。以常规营销为基础,强调把消费者需求与企业利益和环保利益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绿色营销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充分地顾及到环境保护问题,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它要求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使用的整个营销过程都要充分维护环保利益,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等。4·绿色政治。5·绿色教育6.绿色文艺。7.绿色伦理。

碳金融是怎么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

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我们希望我们倡导。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转变观念和思路,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

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的原因和意义

首先,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探明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1%。这种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粗放利用,客观上要求我们发展低碳经济。

其次,我国的碳排放总量突出。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我们靠高碳路径生产廉价产品出口,却背上了碳排放总量大的"黑锅"。在一些发达国家将气候变化当作一个政治问题之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意义尤为重大。

再次,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忽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发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

最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向“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可以支持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

绿色低碳经济是近几年新提出来的新的经济形势。在未来世界的发展中,必将把绿色低碳经济放在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考虑。

绿色低碳经济理念的提出,意味着及世界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在目前全球资源趋于紧张的大形势下,走在前面的先行者们,必将引领新的经济发展潮流!

绿色经济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低碳经济应该说可以纳入到绿色经济的范畴。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和辨析。低碳经济更强调以碳排放作为核心的评估指标,目的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两者在很多方面是重叠的

会议要求,下一阶段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二)抓好方案的落实。努力实现“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0%等目标。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完善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三)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四)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综合能力建设。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的实施保障能力。(五)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体系。(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离鸢徒掠(2022-06-10 06:16:07)回复取消回复

    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我们希望我们

  • 闹旅海夕(2022-06-10 08:52:09)回复取消回复

    同、循环、自生功能的复合生态经济。R.A.Frosch,N.E.Gallopoulos(1989)指出工业生产系统中也应该与自然界系统一样,形成一个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的循环系统。目前,西方国家循环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产业生态学的应用研究,其中包括产业规划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和生态工业

  • 惑心优伶(2022-06-10 09:12:46)回复取消回复

    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我们希望我们倡导。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转变观念和思路,积极采取自

  • 离鸢岛徒(2022-06-10 07:27:04)回复取消回复

    、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复合生态经济。R.A.Frosch,N.E.Gallopoulos(1989)指出工业生产系统中也应该与自然界系统一样,形成一个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的循环系统。目前,西方国家循环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产业生态学的应用研究,其中包括产业规划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和

  • 馥妴婉绾(2022-06-10 01:30:33)回复取消回复

    利用,客观上要求我们发展低碳经济。其次,我国的碳排放总量突出。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我们靠高碳路径生产廉价产品出口,却背上了碳排放总量大的"黑锅"。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