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最新热点 > 正文

最新热点

化工装置仪表风线材质要求(仪表风管线材质)

hacker2022-06-10 02:08:24最新热点117
本文目录一览:1、化工行业配电安全要求2、

本文目录一览:

化工行业配电安全要求

(一)工厂设置

(1)是否按工业企业卫生标准、防火标准进行设计

(2)遭受天灾(如暴风雨、落雷、地震)时采取什么措施

(3)附近有无发生火灾、爆炸、噪声、大气污染或水质污染的可能性

(4)公路铁路等交通情况,交叉路口有无专人看守

(5)发生事故时,与急救等有关单位(如汽车站、急救站、医院、消防队)的联系是否方便,效率如何

(6)工厂“三废”对周边社区的影响如何

(二)平面布置

(1)从单元装置到厂界的安全距离是否足够,重要装置是否设置了围栅

(2)装置和生产车间所占位置离开公用工程、仓库办公室、实验室是否有隔离区或处于火源的下风位置

(3)危险车间和装置是否与控制室、变电室隔开

(4)车间的内部空间是否按下述事项进行了考虑:物质的危险性、数量、运转条件、机器安全性等。

(5)装置周围的产品与火源的距离及其影响。

(6)贮罐间距离是否符合防火规定,是否具备防溢堤和地下贮罐

(7)废弃物处理是否会散出污染物,是否在居民区的下风侧

(三)建筑标准

(1)根据建筑有关标准检查。

(2)地耐力及基础强度足够否

(3)钢结构(及耐火衬里)在火灾情况下的耐受能力如何

(4)凡是有助于火焰传播和蔓延部分,如地板和墙壁开口,通风和空调管道,电梯竖井,楼梯道路等的

防火情况,凡是开孔部分,其孔口面积及个数是否限制在最少程度

(5)有爆炸危险的工艺是否采用了防爆墙,其层顶材料、防爆排气孔口是否够用

(6)出、入口和紧急通道设计数量是否够用,是否阻塞 有无明显标志或警告装置

(7)为排除有毒物质和可燃物质的通风换气状况如何(包括换气风扇、通风机、空气调节气体捕集、新

鲜空气人口位置、排热风用风门等)

(8)台阶、地面、梯子、通路等是否按人机工程要求设计,窗扇和窗子对道路出、人口是否会造成影响

(9)建筑物的排水情况如何

(10)各种构筑物、道路、避难通路、门等处的照明情况如何

(四)车间环境

(1)车间中有毒气体浓度是否经常检测 是否超过最大允许浓度 车间中是否备有淋浴、洗眼等卫生设

(2)各种管线(蒸气、水、空气、电线)及其支架等,是否妨碍了工作地点的通路

(3)对有害气体、蒸气、粉尘和热气的通风换气情况是否良好

(4)原材料的临时堆放场所及产品和半成品的堆放是否超过了规定的要求

(5)车间通道是否畅通,避难通路是否通向安全地点

(6)对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工作是否采取隔离操作 隔离墙是否是加强墙壁 窗户是否做得最小吱璃是否

采用不碎玻璃或内嵌铁丝网,屋顶或必要地点是否准备了爆炸压力排放口

(7)进行设备维修时,是否准备了必要的地面和工作空间

(8)在容器内部进行清扫和检修时,检修人员遇到危险情况是否能从出入孔逃出

(9)热辐射表面是否进行了防护

(10)传动装置是否装设了安全防护罩或其他防护措施

(11)通道和工作地点,头顶与天花板是否留有适当的空间

(12)用人力操作的阀门、开关或手柄,在操纵机器时是否安全

(13)电动升降机是否有安全钩和行程限制器,电梯是否装有内部联锁

(14)是否采用了机械代替人力搬运

(15)危险性工作场所是否保证至少有两个出口

(16)噪声大的操作是否有防止噪声措施

(17)为切断电源是否装有电源切断开关

(五)厂内运输

(1)厂内道路是否适于步行、车辆和急救时的安全移动,是否明显的标志和专人管理

(2)厂内机动运输车辆是否有安全装置、定期检修和管理制度

(3)可燃、易燃液体罐车(包括火车、汽车)在装卸地点有无接地装置、有无安全操作空间和防上操作人

员从罐车上坠落的措施

(4)厂内照明是否合理

二、生产工艺

(一)原料、材料与燃料

(1)对原料、材料、燃料的理化性质(熔点、沸点、蒸气压、闪点、燃点、危险性等级等)的了降程度受

到冲击或发生异常反应时的后果

(2)工艺中所用原材料分解时产生的热量是否经过详细核算

(3)对可燃物的防范措施

(4)有无粉尘爆炸的潜在危险性

(5)对材料的毒性容许浓度是否了解

(6)容纳化学物质分解的设备是否合用,有何种安全措施

(7)为了防止腐蚀及反应生成危险物质,应采取何种措施

(8)原料、材料、燃料的成分是否经常变更,混入杂质会造成何种不安全影响,流程的变化对安全造成

何种影响

(9)是否根据原料、材料、燃料的特性进行合理的管理

(10)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原料如果补充不上有什么潜在性的危险,原料的补充是否能得到及时保保证?

(11)使用惰性气体进行清扫、封闭时会引起何种危险,气源供应有无保证

(12)原料在贮藏中的稳定性如何,是否会发生自燃、自聚和分解等反应

(13)对包装和原料、材料、燃料的标志有何要求(如受压容器的检验标志、危险物品标志等)

(14)对所用原料使用何种消防装置及灭火器材

(15)发生火灾时有何紧急措施

(二)工艺操作

(1)对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的反应操作,采取了何种隔离措施

(2)工艺中的各种参数是否接近了危险界限

(3)操作中会发生何种不希望的工艺流向或工艺条件以及污染

(4)装置内部会发生何种可燃或可爆性混合物

(5)对接近闪点的操作,采取何种防范措施

(6)对反应或中间产品,在流程中采取了何种安全裕度 如果一部分成分不足或者混合比例不同,会产

生什么样的结果

(7)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都有什么样的反应速度 如何预防温度、压力、反应的异常,混入杂质、流动

阻塞、跑冒滴漏,发生了这些情况后,如何采取紧急措施

(8)发生异常状况时,有无将反应物质迅速排放的措施

(9)有无防止急剧反应和制止急剧反应的措施

(10)泵、搅拌器等机械装置发生故障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危险

(11)设备在逐渐或急速堵塞的情况下,生产会出现什么样的危险状态

三、机械设备

(一)生产设备

(1)各种气体管线有哪些潜在危险性

(2)液封中的液面是否保持得适当

(3)如果外部发生火灾会使设备内部处于何种危险状态

(4)如果发生火灾爆炸的情况,有无抑制火灾蔓延和减少损失的必要设施

(5)使用玻璃等易碎材料制造的设备是否采用了强度大的改性材料,未用这种材料时应采取何种防护措

施,否则会出现哪些危险

(6)是否在特别必要的情况下才装设视镜玻璃,在受压或有毒的反应容器中是否装设耐压的特殊玻璃

(7)紧急用阀或紧急开关是否易于接近操作

(8)重要的装置和受压容器最后的检查期限是否超过

(9)是否实现了有组织的通风换气,如何进行评价

(10)是否考虑了防静电的措施

(11)对有爆炸敏感性的生产设备是否进行了隔离,是否安设了屏蔽物和防护墙

(12)为了缓和爆炸对建筑物的影响,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13)压力容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进行了登记

(14)压力容器是否进行了外观检查及无损探伤和耐压试验

(15)压力容器是否具备档案,是否已检查过没有

(16)重要设备是否制定了安全检查表

(17)设备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如何

(18)设备本身的安全装置如何

(二)仪表管理

(1)仪表的动力源如果同时发生故障时,将会出现何种危险状态

(2)在所有仪表都发生故障时,系统自动防止故障的能力如何

(3)在系统中部分仪表进行检修时,如何保证系统的安全操作

(4)如果仪表应答安全运动状态时间过慢,是否采取了措施 重要的仪表和控制装置是否采取不同的独立

样式并具备回授装置 对于特别危险的生产而双重保险仍控制不了时,那么安全停车装置能否及时动作

(5)安全控制仪表是否已作为整体设计的一部分

(6)由气候所造成的温、湿度对仪表会造成何种影响

(7)液位计、仪表、记录装置等显示情况如何,是否易于辨识 采取何种改善措施

(8)玻璃视镜、液面计玻璃管以及其他装置在损坏情况下如有内容物逸出,是否有防护措施

(三)电气安全

(1)电气系统是否与生产系统完全平行地进行设计

①如装置的一部分发生故障,其他独立部分会受到什么影响

②由于其他部分的缺陷和电压波动,装置的仪表能否得到保护

(2)内部联锁或紧急切断装置是否能自动防止故障

①所用的内部联锁和紧急切断装置在何种情况下才会发生作用

②对这种装置来说是否已经把重复性和复杂性降至最小限度

③保险用的零部件和设施能够连续使用的情况如何

④对于特别选用的零部件是否具备标准中规定的条件否

(3)使用的电气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按照生产上的要求分类)

(4)对电气系统的设计是否进行了最简便、最合理的布置,从而对传输负荷、减少误操作都会起作用

(5)怎样做到使用电气用具不致妨碍生产 为了进行预防性检修,是否能从设备外部操作

(6)监视装置操作的电气系统是否已经仪表化 是否能以最少的时间了解到由超负荷引起的故障

(7)是否有防止超负荷和短路的装置

①布线上是否配备了将发生缺陷部分分离的措施

②在切断电线的情况下,电容能达到何种程度

③联锁装置安装齐全否

④对所用零部件的寿命如何进行现场试验

(8)如何进行接地

①如何防止发生静电和消除静电

②对落雷采取何种措施

③动力线发生损坏时,如何防止触电

(9)对照明的检查要求:

①能否保证日常的安全操作(危险区与非危险区有否区别)

②能否保证日常的维修作业

③在动力电源受到损坏时,避难通路和地点有无事故照明

(10)贮罐的地线是否采取了阴极保护

(11)动力切断器和启动器发生故障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12)在大风的情况下,通信网能否安全地传递信息(电话、无线电、信号、警报等)

(13)内部联锁如何进行点检,并如何以进度表格说明之

(14)进行程序控制时,对控制装置变化前后的关键步骤,能否同时进行警报和自动点检?

(四)锅炉和机械装置

1.锅炉

这部分内容略。

2.管线与阀门

(1)管线系统在热膨胀发生应力和变位时会有何种影响

(2)管路系统的支撑和保护适当否

(3)管线中特别是冷却用管线,与仪表连接管线备用泵管线,是否考虑冻结的可能

(4)启动时管线中的所有法兰情况如何

(5)能发生应力的管线系统中是否使用了铸铁阀门

(6)是否使用了扬程不足的针形阀了

(7)控制装置或控制阀是否易于进行维修操作

(8)副线阀在操作时是否容易接近 阀门开放时是否易处于不安全状态

(9)是否采用蒸汽喷射冷却方式

(10)动力源或仪表用空气在发生故障时,控制阀如何进行安全动作

(11)在不停车的情况下,警报和仪表联锁控制装置元件能否进行试验和维修

(12)在蒸汽管上是否安装了排水管和放液管

3.带压及真空排放

(1)带压排放阀和爆破板的更换、试验、检查等是否制定了计划

(2)紧急带压排放装置、通气阀、排放阀、爆破板、液体水封等的必要性如何,其尺寸是根据什么设计的

(3)为防止爆炸损失是否采用了爆破板,是否根据压力容器的容量和设计等采用了适合的尺寸

(4)从爆破板排出的物料导向何处,所用排出口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出口管是否会引起振动

(5)通气阀、排气阀、排放火炬等所排出的物料是否会对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失

(6)受内压作用的装置和流程,在内压发生异常时,有无压力释放装置

(7)连接压力排放阀的排出管是否由独立支架支撑 管子是否尽可能短,弯度是否尽可能小

(8)连接压力排放阀的排出管中,其液体凝结部分有否排水管

(9)往复泵的排气侧,压缩机和断流阀之间,反压力透平的排出侧和断流阀之间有无压力排放阀。

(10)为了防止阀的腐蚀或毒性物质泄漏,爆破板和放出阀之间的压力计的监控部分是否安装在接近压力

放出管部分

(11)在一定温度情况下,安全装置的性能是否会因固体物质积聚而造成压力排放阀的阻塞

4.机械装置

(1)由于热膨胀对管线造成的外力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有无适当的伸缩性和支撑

(2)正常运转速度和危险界限有无明确的概念

(3)泵、压缩机、动力机械在不作反向转动和逆流时,逆止阀是否也应能灵活动作

(4)进行冲击性操作时,变速机齿轮有无适当的安全率

(5)对铝制轴承使用润滑油系统是否全部经过了过滤器

(6)蒸汽透平的吸人侧和排出侧是否都装设了排水管的抽出口

(7)凡蒸汽透平中能够产生冷凝力的地方,能否见到排水管的阀门中有水流出

(8)被驱动机械的耐受能力对透平运行速度是否适应

(9)使用无润滑或不燃性油润滑的出口压力为4.9×105 Pa(5kdf/cm3)以上的空气压缩机有无防止爆炸

的措施

(10)平常运转或紧急停车时,是否考虑了对重要机械的紧急润滑

(11)对重要机械是否准备了备机或备件

(12)动力发生故障时,如何考虑运转或安全紧急停车的情况

(13)冷却塔送风机警报器或联锁装置是否装备了联动开关 通风装置固定在地面的输入侧燃烧时,为了进

行冷却是否安装了喷水装置

四、操作管理

(1)各种操作规程、岗位操作法、安全守则等准备情况如何,是否定期地或在工艺流程、操作方式改变后

进行过讨论、修改

(2)操作人员是否受过安全训练,对本岗位的潜在性危险了解的程度如何

(3)开、停车操作规程是否经过安全审查

(4)特殊危险作业是否有专门的规章制度(如动火制度等)

(5)操作人员对紧急事故的处理方法受过训练没有

(6)工人对使用安全设备、个人防护用具等熟练否

(7)日常进行的维护检修作业,会发生什么样的潜在性危险

(8)定期安全检查和点检制度执行情况如何

五、防灾设施

(1)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建筑材料(如开放式或封闭式,可燃材料或非燃烧材料)是否选用了不同类型的消

防设备

(2)根据所使用原料、材料、燃料不同的危险性和等级是否选用了不同类型的消防器材

(3)为了有效地扑灭火灾,洒水装置、消防水管、消火栓的容量和数量是否够用(补给水量、最大容量等)

(4)建筑物内部是否配备了消防栓和消防带

(5)可燃性液体罐区是否装置了适用的防火设施和泡沫灭火器等,防溢堤外侧是否有排液设备

(6)对于需要负重的钢结构,在发生可燃性液体或气体火灾时,钢材强度会减弱,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应

在钢材上涂敷防火材料,其厚度及高度应为多少

(7)为了排掉漏出的可燃性液体,建筑物、贮罐或生产设备是否有适当的排水沟

(8)有何防止粉尘爆炸的措施

(9)可燃性液体贮罐之间安全距离有多少

(10)可燃性液体在闪点温度时发生设备破损,可燃液体的剩余量是否保持在最小范围之内

(11)为了防止外部火灾,生产设备应采取何种防护措施

(12)大型贮罐发生火灾时,为使生产设备少受损失,应如何采取安全布置

(13)对于贵重器材、特别危险的操作和不能停顿的重要生产设备,是否采用不燃烧的建筑物、防火墙、

隔壁等加以隔离

(14)火灾警报装置是否安置在适当的地点

(15)发生火灾时,紧急联络措施是否有事先准备

化工生产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性物质的分类

从防火、防爆的角度,可将这些物质分为七类:

1、爆炸性物质;

2、氧化剂;

3、可燃气体;

4、自燃性物质;

5、遇水燃烧物质;

6、易燃与可燃液体;

7、易燃与可燃固体。

化工设备的防雷要求

(1)当罐顶钢板厚度大于4mm,且装有呼吸阀时,可不装设防雷装置。但油罐体应作良好的接地,接地

点不少于2 处,间距不大于30m,其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

(2)当罐顶钢板厚度小于4mm 时,虽装有呼吸阀,也应在罐顶装设避雷针,且避雷针与呼吸阀的水平

距离不应小于3m,保护范围高出呼吸阀不应小于2m。

(3)浮顶油罐(包括内浮顶油罐)可不设防雷装置,但浮顶与罐体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4)非金属易燃液体的储罐应采用独立的避雷针,以防止直接雷击。同时,还应有感应雷措施。避雷

针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

(5)覆土厚度大于0.5m 的地下油罐,可不考虑防雷措施,但呼吸阀、量油孔、采气孔应做良好接地。

接地点不少于2 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6)易燃液体的敞开贮罐应设独立避雷针,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5Ω。

(7)户外架空管道的防雷:

①户外输送可燃气体、易燃或可燃体的管道,可在管道的始端、终端、分支处、转角处以及直线部分每

隔100m 处,每处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

②当管道与爆炸危险厂房平行敷设的间距小于10m 时,在接近厂房的一段,其两端及每隔30m—40m

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20Ω。

③当管道连接点(弯头、阀门、法兰盘等),不能保持良好的电气接触时,应用金属线跨接。

④接地引下线可利用金属支架。若是活动金属支架,在管道与支持物之间必须增设跨接线;若是非金属

支架,必须另作引下线。

⑤接地装置可利用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的装置。

罐、塔、容器固定设备的接地

(1)室外的罐、塔、容器一般已设有防雷接地,可不必单独安装静电接地。但应按照静电接地的要求进行检

查,对大于50M3 或直径在2.5m 以上的罐、塔、容器接地部分不得少于2 处,接地点应对称布置,其间距

小于30m。

(2)罐、塔等设备原则上要求在每个部件上进行重复接地,接地线的位置应远离物料的进出口处。

(3)罐、塔、容器内外的各金属部件及进入罐内的工具部件,均应保证有可靠的防静电接地。

管网系统的接地

(1)输送易燃可燃的液体、气体、粉体及其混合物的管道系统,应在管道的始端、末端通过机泵、油罐等设

备有可靠的接地连接。

(2)管网内的过滤器、缓冲器等应设置接地连接点。

(3)管道系统接地一般采用焊接式,通过端子压接的方法,将接地线与接地端子牢固地连接。

如果管网系统中有部分管路或部件是非导体,除须将导体管路之间进行跨接并接地外,其非导体的管段

还应在其表面设置导电的屏蔽层。具体作法是用裸铜软线作螺旋状缠绕或在其表面上装设金属网,也可以

采用喷涂导电覆盖层的办法,加强电荷的泄漏。

(4)设备、管道采用金属法兰连接时,必须保证2 个以上的螺栓有可靠的连接,其间的接触电阻不大于

10Ω。在一般情况下,可不另装跨接线。

装卸站台、码头区的接地

(1)装卸站台、鹤管、管线、铁轨及铁路始端、末端,应连接成电气通路并接地。装油开始前,必须将专用

地线夹接在车辆的指定位置上。

(2)装卸站台及油库内的铁轨除接地外,还必须采用保护接零,即栈区内所有接地线均应与电气设备的零

干线接在一起,以防轨道与零线间的电位差造成危害。

(3)金属结构的油船浮在水面上时,不需要再单独接地。但船上的设备、部件、管线等,均须对船体有电

气上的连接。

陆地上管线与船上管线用绝缘软管连接时,两侧不应有跨接线,应分别各自使用各自原有接地系统。

汽车装油台及油、液化气罐车的接地

(1)汽车装油台及鹤管等活动部分应接地,装油开始前,必须将专用接地线装接在槽车的指定位置上。接

地线的安装应在槽车开盖前,接地线的拆除应在装油操作完毕之后,并已封闭罐盖,再经过规定时间静置

之后才可进行。

(2)当装油鹤管为非金属软管时,应使用导电耐油橡胶管。如使用的是普通耐油橡胶管,应在其表面外皮

上缠绕直径不小于2mm 的软铜线与管头和管路相连,通过管路接地。

(3)液化气槽车装气时,亦应按照规定安装、拆卸地线,活动软管应有导电性能。

(4)装载油(液化气)的汽车应尽量使用导电性材料的轮胎,以利于接地。同时,在车体上必须装有电阻值

在140Ω 一200Ω 之间的导电拖带。

(5)各种类型的接地装置与车体连接时,连接的位置应在车站的侧面或后部,应远离物料的装入口、泄放

口。

化工企业检修存在的火灾危险性及对策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受设备条件及工艺要求限制,必须经常进行停车检修。在检修及试车过程中极易发

生火灾爆炸事故。

一、化工企业检修的火灾危险性

1、容易产生爆炸事故

化工企业生产中原料和产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的特性,在检修时容易出现化危物品泄漏或

在设备管道中残存,在试车阶段则可能在设备中残存或混入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一旦发生火灾往

往火势迅猛,损失严重。1999 年4 月12 日,三明化工总厂合成氨分厂高压机检修后试车时吸入空气发生

爆炸,造成2 人死亡,2 人受伤及重大经济损失。

2、使正常生产链发生变化

化工企业生产往往工艺过程复杂,生产连续性强,操作条件苛刻,若某一环节或设备发生故障,即会

破坏正常的生产链,造成事故。化工企业生产设备多是处于高温、高压或深冷、负压,以及腐蚀、磨损状

态。设备检修使原本处于正常状态的连续生产中断,设备状态(如阀门、开关等)和工艺参数发生变化,检

修完毕后存在设备状态及工艺参数返回正常值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及设备故障,造成燃

烧爆炸事故。

3、易产生静电及火花等着火源

化工设备管道多采用金属材料,检修过程离不开动火、敲打,有时还需要进入塔内、罐内或上下立体

交错作业,极易产生静电及火花等着火源,大大增加了检修的火灾危险性。

4、检修作业比较频繁,容易产生人员思想麻痹

化工企业的多数生产设备到一定周期就要进行计划检修,设备运行过程中又常因突然性故障或事故,

必须进行不停工或临时停工的检修和抢修。这些经常性的检修工作,容易使管理及维修人员习以为常,产

生麻痹思想,增加了检修发生事故的机率。

5、多数化工企业检修的防火安全制度不健全

有的企业只有动火和罐内作业的安全规定,没有针对检修作业内容、范围提出的专门防火规定,施工

要求也不明确。有的企业甚至在检修中无抽堵盲板、置换、清洗的规定。如三明化工厂合成氨分厂压缩车

间开车前、停车后多年来均未用氮气进行置换,开车时直接用水煤气置换,发生两死两伤事故。

6、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火灾隐患多

许多化工企业是由小厂、老厂发展起来的,相当数量的企业存在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工艺线路不合

理、占地狭小、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设施缺乏等问题,也未采用先进的报警防灾技术,在检修及试车中对

工艺参数变化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或人为忽视。如三明化工厂合成氨厂压缩机入口处未按要求设气体压力

降低信号报警装置及自动停车联锁装置。

二、预防化工企业检修火灾的对策

根据化工企业检修存在的火灾危险性,应采取以下预防化工企业检修火灾的方法。

1、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

太多了没复制完

化工生产中净化风、非净化风的作用?

催化装置的净化风从系统来,作为仪表风用。

非净化风从系统来,或是用空压机压缩,经非净化风罐进入脱硫醇系统,碱液再生用。

净化风去除了空气中的杂质,并且去除了空气中的水分,压缩空气要通过干燥器,将净化风进行减压得到仪表风的压力等级送到用风处,仪表风露点要低于零下40度(有说要求小于54度左右),防止低温高压时,有水冷凝,影响控制阀等得调节。仪表风都是净化风而净化风不一定都是仪表风。净化风对露点一般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不过大多数工厂净化风是按照仪表风的指标来生产的,所以习以为常的认为仪表风就是净化风。

非净化风是不通过干燥器除水的压缩空气,用于一般吹扫,置换。

化工装置试车总体方案

φ1400合成系统试车开车方案

(一)开工前应具备的条件

1、±建基础、厂房、设备二次灌浆工作完毕,有合格的交工验收文件。

2、设备、管道安装完毕,质量达标,有合格齐全的安装竣工资料。

3、设备、管道、阀门有强度试验记录,其中冷交内件、热交内件、塔内换热器内件、废锅高压管、合成塔内件筒体、冷管束、中心管、氨冷器高压管、水冷器高压管必须经过单体设备试压,达到合格。

4、电炉经过塔外升温试验,调压器、风机经单体试车连续运行8小时达到合格,有交工验收文件。

5、仪表控制系统安装完毕、齐全,经检查验收合格、满足生产要求。

6、设备、管道、阀门,有材质检验合格证,设备、管道、焊缝有磁粉、射线探伤检验合格文件。

7、循环机系统经过单体试车有交工验收合格证、安全阀必须经过调试。

8、设备、管道、管架固定牢固,安全装置齐全好用,防毒器材、消防用具存放合理位置,使用方便。交通、照明,操作室清洁文明,符合生产要求。

9、制订好φ1400合成系统开车方案,操作规程,触媒填装及升温还原方案,有关人员培训学习、考核合格。

10、准备好新系统投产的一切工具、备品、备件、用具、记录报表、升温曲线图表等。

11、开车前所属设备、管道、阀门、电仪、工艺流程等经公司试车领导小组到现场验收确认具备试车条件。

(二)φ1400合成系统水压试验方案

1、水压强度试验目的:是考验设备、管道、阀门等承受负荷的能力,即宏观强度,保证生产安全。

设备、管道强度试验是在系统安装工作完毕,对待开车生产的设备、管道、阀门、液面计、电仪、分析控制系统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在设备保温、防腐前进行。

2、水压试验的内容及范围

自循环机出口至循环机进口整个系统均要进行水压试验。

主要设备:油分、冷交、合成塔、热交、氨冷器、废锅、氨分离器、合成水冷器等容器需单体试压或具备单体试压合格证。

冷交内件、氨冷器壳程、合成塔触媒筐、塔内换热器列管、热交列管、废锅壳程亦要进行单体试压或具备试压合格证书,其中合成塔内件必须用氮气试压试漏。

以上试压均在最高操作压力或压差的1.5倍来进行,试压合格后要将积水放尽。

3、试压的方法及步骤

试压时详细检查,确认与醇烃化用盲板安全可靠隔离。

①31.4MPa操作压力工艺气体管道试压47MPa,保持15分钟,目测无泄漏,变形为合格。

其中对于高温管道试压要达到59MPa,保持15分钟,目测无泄漏,变形为合格。

②除水冷器、油分、氨分离器外,不得带其它设备进行水压试验,单体设备及内件应单独试压,或具备试压合格证书。

③气氨管线、液氨管线水压试验压力为操作压力的1.5倍。

④蒸汽管线、脱盐水管线水压试验压力为1.25倍。

⑤全部高中压管道、阀门、管件、包括放油水管、放空管等,必须逐段全部试压,不得遗漏。

⑥水压试验完毕后,立即对设备管道、阀门进行空气吹扫,排除水份,防止锈蚀,应特别注意吹干油分内件及各阀门积水。

⑦对于DN80以下的管道,必须按规定做通球试验。

(三)设备管道的吹除

1、吹除的目的,是将设备管道内的铁锈、灰尘、焊渣、积水等杂物吹净,防止杂物进入设备、管道、阀门中或进入触媒中造成堵塞,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和触媒的寿命。

2、吹除的介质:空气(开一台新压缩机)。

3、吹除压力:管道1.0MPa。

4、设备清扫包括新安装的静止设备、传动设备,有内件的设备在安装前必须清洗干净,设备内件不准残存油、水及其它杂物。内部情况不明的设备,必须重新打开检查。

5、吹除的方法和原则:按流程先后顺序进行,凡遇阀门、设备之前法兰必须拆开,用铁板挡住另一端,防止异物进入管内及设备中或打坏密封球面,吹除时用白布检查是否干净,白布上无脏点为止,连好法兰,再进行下一步吹扫,每段吹除结束要拆开清理可能积存异物的角落。

6、吹附前要联系协调好,吹风口严禁有人。

7、绘出吹除流程图(现场定)。

(四)触媒的装填

合成塔的内件较为复杂,触媒的装填需按其结构形式制定装填方案,故按湖南安淳公司制定的方案执行。

(五)触媒升温还原

1、升温还原前的准备工作

①根据内件和催化剂的技术特征制定适合的触媒升温还原方案,并成立触媒升温还原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触媒升温还原过程中的有关事宜。

②生产部合成车间要组织参与合成触媒升温还原的操作人员学习,了解φ1400合成塔内件结构,合成系统管道流程及其控制点和触媒的性能,升温还原过程的原理,操作要点和挖制手段,熟悉掌握升温还原方法和步骤,参与升温还原的操作人员要职责分明,分工协作,确保一次开车成功。

③生产部及合成车间应对有关设备、阀门、仪表、管道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将阀门调整为开车位置,符合开车要求,并准备好升温还原曲线图、记录纸、安全照明、防护器材、消防设施、工器具等。

④电炉和调压设备处于完好状态,电炉需经塔外升温试验合格,使用时要选派人员监护。

⑤醇烃化与合成系统按两系**立的要求在有关部位插上盲板,场地清扫干净。

⑥各分析仪器齐备、出水计量器具齐备、水汽浓度取样接管、出水取出点接管畅通。

⑦安质部完成触媒成份分析及理论出水量的计算。

2、系统置换与触媒灰的吹除

系统置换与触媒灰的吹除用合格的精炼气进行,其步骤如下:

①在氨冷器(气体)进出口法兰处上盲板,并关死所有放空阀(氢氮气)、水冷器进口阀和系统近路阀。

②第一段“69”送气,用0.6MPa的压力,从氨分离器输氨阀后排水排气(事先拆开阀后法兰,用石棉板挂住),取样分析O20.2%为合格后,连接好该法兰,并关死输氨阀。

第二段“69”送气,用0.6MPa的压力吹扫氨分离器→冷交→系统进口阀(循环机进出口关死)→油分离器(出口阀关死)→从排污阀排水排气,取样分析O20 .2%为合格。

第三段“69”送气,用0.6MPa的压力吹扫氨分离器→冷交→油分离器(出口阀打开)→气体分别从“30”伐后,层间冷激阀后,零米冷激阀后,热付阀前,冷管束阀前阀后等法兰处排放(事先拆开法兰,用石棉板挡住,用阀门分别控制进行吹除,热交换器进口阀关死),取样分析O20.2%为合格后,连接好所有法兰,关死上述吹除用的阀门,打开热交换器进口阀。

第四段,用0.6MPa的压力吹扫氨分离器→冷交→油分离器→热交换器→合成塔底部法兰处排放(事先拆开此法兰,用石棉板挡住),取样分析O20 .2%为合格后,连接好该法兰。

第五段,用0.6MPa的压力吹扫氨分离器→冷交→油分离器→热交换器→合成塔塔内换热器管外→中心管→触媒层→塔内换热器管内→塔出口吹除触媒灰,用白布检查无污物(塔出口事先拆开,并用石棉板挡住),取样分析O20 .2%为合格后,连接好该法兰,并打开水冷器进口阀。

第六段,用0.6MPa的压力吹扫,路线同第五段一样,进入废锅→热交换器→水冷器→冷交→从输氨阀阀后排水排气(事先拆开阀后法兰,并用石棉板挡住),取样分析O20 .2%为合格后,连接好法兰,关死该阀门,抽掉氨冷器进口法兰处盲板,并断开用石棉板挡住。

第七段,用0.6MPa的压力,路线同第六段一样,进入氨冷器进口法兰排水排气,取样分析O20 .2%为合格后,连接好该法兰,抽掉氨冷器出口法兰盲板并断开,用石棉板挡住。

第八段,用0.6MPa的压力吹扫,路线同第七段一样,进入氨冷器→从出口法兰处排水排气,取样分析O20 .2%为合格后,连接好该法兰。

③冷交、氨分离器的输氨、管输氨总管的置换,可利用合成塔试压试漏的气体进行置换,排放口在排气考克和氨罐排污阀处,同时要对各样气、压力表考克进行数次排放。

④废锅壳程、氨冷器壳程、闪蒸槽、输氨管、气氨管、脱盐水管、蒸汽管的置换,可用蒸汽进行置换,积水及水蒸汽可从各排污阀处排放,同时可用蒸汽进行试压试漏工作。

⑤吹除置换前,关闭室外所有照明,以防火灾。

⑥循环机内部置换利用充压阀和放空阀来进行,必要时可以拆除活门来进行吹扫。

3、试压试漏

①应开的阀门:系统近路阀、油分出口阀、热交进口阀、水冷器进口阀、“30”阀(开30%)、冷管束调节阀,各压力表考克,当系统压力充至2.0MPa时,开输氨总出口阀,联系氨库打开总进阀和一个氨罐进口阀,以防低压系统超压。

②应关的阀门:零米付线阀、层间冷激阀、热付阀、一、二级氨分离器根部阀,切断阀和调节阀,所有放空阀和各样气考克,补气阀。

③联系压缩机向合成系统充压进行气密试验,开补气阀,压力达到5.0MPa、10.0MPa、20.0MPa、30.0MPa时停止充压,分别检查系统有无泄漏,检查的重点是法兰、盲板、阀门填料、容器大盖、电炉丝堵头、温度计套管、仪表表接头等,检查方法以手摸、耳听为主,也可用肥皂水检查。

④发现有泄漏,不能带压松紧螺栓,可作好记号,若泄漏不严重,则继续试压检查,待试压完毕后,一起处理。若泄漏严重,则应立即卸压处理,当压力达30.0MPa时,保压30分钟,全面检查一次,经有关人员确认合格为止,然后根据氨库要求,利用系统内压力对输氨总管及氨库各罐进行置换,取样分析O20.2%为合格后,则将压力卸至零,即可进行系统充氨工作。

⑤气密试验时,升降至速率≤0.4MPa/分钟,高低压连接部分不能串气,静止一段时间再加压,使系统压力达到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卸压时一律用塔后放空阀卸压,不得用塔前放空阀卸压,以防止触媒灰倒流,引起电炉短路。

4、系统充氨

系统充氨的目的是防止系统中的水份在低温下结冰,堵塞管道,故在升温还原前,系统必须充氨以降低冰点,其步骤如下:

①输氨前联系氨库,输氨罐液位做好记录,合成系统压力卸至零(塔后放空阀不能关),自氨罐倒输至氨分离器,用手摸氨分离器有氨的感觉,待输氨罐液位下降4.0m3后,停止充氨,关死塔后放空阀和氨分离器输氨阀。

②系统充压至5.0MPa,启动循环机投入系统,使系统氨混合均匀,1小时后取样分析NH3含量达到2~3%为充氨合格。

③若氨含量低,要重新充氨,若氨含量高充氢氮气稀释,此时调整阀门位置:“30”阀开50%,热付阀全开,冷管束调节阀,零米冷激阀,层间冷激阀关死。

④废锅倒入蒸汽进行预热。

⑤联系电仪送电,做好开电炉的准备工作,并检查废锅预热是否正常。

⑥电炉送好电后,按规程启动电炉,先进行暖炉15分钟即可按规程升电压。

5、升温还原操作要点

①还原条件采用“三高三低法”,即高氢、高循环量、高电炉功率(中、低下部触媒还原而言),低水汽浓度、低还原温度、低氨冷温度。

②还原应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进行,以确保触媒的低温活性,还原主期控制在430—460℃,最高还原温度控制不超过495℃,并稳定6小时以上,以确保触媒达到较高的还原度。在还原末期触媒层底部温度尽可能达到475℃以上。

③还原过程中,采取尽可能大的空速,以确保水汽浓度还超过2.5g/m3。

④整个还原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降低氨冷器温度,即降低入塔气的水汽浓度和氨含量,减少已还原的触媒因被反复氧化还原而活性下降,同时又可利用反应热,用以加大循环量。

⑤操作中应尽可能控制平面温差5℃。

⑥用层间冷凝阀或冷管束调节阀控制顶底温差,以达到分层还原的目的。

⑦在升温还原中,精炼气要根据H2含量和惰性气的高低视情况补气或排放。

⑧在具体操作中应在保证还原条件的前提下,对触媒进行分层还原。

A、在分层还原中,可以保证第一段触媒各点在其所要求的最高还原温度下还原彻底,提高一段触媒的利用率。

B、分层还原不强调缩小顶底温差,反而要适当拉开层与层之间的温差,当上层触媒正在大量出水时,下段触媒还未或刚进入还原初期,这样可使下层触媒不致反复氧化还原,影响还原后的活性,因此分层还原更能有效地确保触媒还原的质量。

C、利用上层己还原触媒的合成氨反应热、弥补电炉功率的不足,完成下部触媒的升温还原。

6、触媒的分层还原操作

①升温期(常温~380℃)

此阶段触媒热点由室温升至380℃,升温速率40~45℃/h,热点控制在一层,底部温度280℃,触媒热点温度达到350℃时,升温速率降至20~30℃/h。

当水冷器出口气体温度达40℃开冷却水。

压力控制在5.0MPa,循环量不宜太大,应根据触媒层顶底温差调整循环量,冷激阀和冷管阀关闭。

热点300℃左右,排放物理水(作好记录,不计入出水总量中),当触媒温度升至350℃以上时,开始还原出水,此时要及时降低氨冷温度,排放出水。氨冷温度控制在-5℃以下,放水频率1次/h,水汽浓度分析频次2次/h。

时间按排10小时。

②上层还原期(380~430℃)

热点温度升到380℃,开始上层触媒的还原,上层触媒还原是从初期、主期到末期,基本做到一次性还原好。

工艺条件:压力5.0~7.0MPa,循环氢75%,氨冷温度-10℃,调节系统近路控制循环量稳定。

上层触媒的升温还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触媒热点温度由380~430℃,底层温度控制在≤280℃,升温速率9℃/h,压力5.0MPa,氨冷温度控制在-10℃以下。

时间按排6小时。

第二阶段触媒层热点温度由430~460℃,底层温度300℃,升温速率2~3℃/h,压力5.0MPa,氨冷器温度控制在-10~-15℃以下。

时间按排10小时。

第三阶段触媒层热点温度由460~495℃,底层温度控制在≤320℃,升温速率3~4℃/h,压力5.5MPa,氨冷温度控制在-10℃~-15℃以下。

时间按排10小时。

当触媒层热点温度495℃时,恒温8小时,底部温度350℃,压力5.5~7.0MPa,氨冷器温度-10~-15℃以下。

此阶段时间共按排34小时。

此阶段要求:稳定循环量和系统压力,以升降电炉电压为调温手段,开冷管阀2~3圈,将第二层以下触媒温度控制在380℃以下,冷管阀开启,分流开始,零米温度上升较快,应增加空速,控制好升温速率;当零米温度在485~495℃维持6h以上,才考虑提压,上层的中部温度达到495℃、6h以上,同平面温差5℃,压力才能逐步提至7.0MPa;上层下部温度达到495℃,继续缓慢提压,增加空速,将热点移至上层下部,开始中层触媒的还原。

③中层还原期

工艺条件:压力7.0~9.0MPa,循环量逐渐加满,电炉维持最高,循环氢75%,氨冷温度-10℃~-15℃以下。

上层下部升到495℃,中层进入还原初期,上层下部温度在495℃恒温6~8h后,适当增加循环量将上层下部温度压低一些,电炉功率加满。

还原中层以下的触媒,操作要点是:

a、增加循环量,将电炉功率顶满。

b、当电炉功率开满后,适当提压(每次提压0.2MPa/h),增加

上层触媒反应热,增加循环量,将下层触媒温度带上来。

c、逐步关小冷管阀,冷管阀每关小一次,要观察水汽浓度的变化,升温的速率主要视水汽浓度而定,中层各点温度都达到495℃。

d、以控制水汽浓度≤2.5g/Nm3为主,当水汽浓度≤1.8g/Nm3时提压,否则就暂缓提压。

此阶段触媒层热点温度控制在495~498℃,底部温度控制≤420℃,水汽浓度应严格控制在≤2.5g/Nm3以内,升温速率主要视水汽浓度而定,可采取增大循环量,逐渐加满电炉功率,或将系统压力提升至9.0MPa等手段,控制住上层触媒热点温度,逐步提升中层触媒层温度。

此阶段还原时间按排50小时。

④下层还原期

工艺条件:压力9.0~12.0MPa,循环量视情况增开一台或两台循环机,循环氢70%,氨冷温度-10℃~-15℃以下。

中层下部温度升到495℃,可逐步提压,下层进入还原初期。

操作要点:

a、继续提压,增加循环量,逐渐关小冷管阀,直至关死,使中层热点温度下移,有利于提高底部温度。

b、提压或提循环量要以稳定上层或中层热点温度为前提。

下层触媒还原时,触媒层温度控制在495~498℃,出塔水汽浓度应≤2.5g/Nm3。在下层触媒还原过程中,可采取逐步提升压力,增大循环量,关死冷管阀(塔壁温度120℃),降低入塔H2含量,加大合成氨反应,利用其反应热,使底部温度逐步提至475℃以上(必要时热点温度可控制在500℃),并稳定7~8小时,压力控制在9.0~12.0MPa之间。

此阶段还原时间约需58小时。

在触媒分层还原过程中,各层触媒都要经过升温期、还原初期、还原主期和还原末期几个阶段,在还原主期热点的升温速率主要视出塔水汽浓度而定,当出塔水汽浓度超标时,应采取恒温操作,在还原中各段触媒的温度既要拉开差距,又要有机衔接,当上段触媒还原结束时,下段触媒开始进入还原初期,同时要注意氨冷温度的控制,尽可能降低氨冷温度,避免上层触媒的反复氧化还原,降低其活性,同时为了获得较高的还原度,各点应尽可能按要求温度恒温6~8小时。

当底部温度达到475℃以上时,维持7~8小时,出塔水汽浓度连续4小时0.2g/Nm3,氨浓度96%,即可认为触媒升温还原结束。

⑤轻负荷生产

为了使还原后的触媒结晶稳定,还原结束后,至少要维持一天以上轻负荷生产,系统压力控制在15.0MPa左右,H2/N2=3.0,其余各项指标均趋近于正常指标。至此合成系统投入正常生产。

(六)、升温还原期间特殊情况的处理

①循环机跳车

a、首先切断电炉,以确保电炉安全。

b、系统采用塔后放空,以降低塔内水汽浓度。

c、启用备用循环机,恢复正常还原操作。

②水汽浓度超标

a、适当增加循环量。

b、适当退电炉功率,将热点温度下降5℃,再恒温操作。

(七)、其它注意事项

①开电炉之前,先测对地绝缘电阻,电阻0.2兆欧为合格。

②循环机运行正常后才能开电炉;若循环机跳车,必须紧急停电炉;若电炉出故障,循环机应继续运行一段时间。

③电炉功率的调节应小幅度进行,切忌猛升猛降。

④废锅在开车前要预热好,提高升温起始温度。

⑤排气置换时,一定要将容器、管道内的积水排净,不能带入塔内。

⑥严禁铜液、油污带入塔内。

⑦精炼气中CO+CO225ppm,严防还原好的触媒中毒。

⑧还原好的触媒不能长时间地在其最高还原温度下操作,以免影响其活性。

⑨严禁触媒温度猛升猛降,转入轻负荷生产时,降温速率≤15℃/h。

⑩在升温还原过程中,若遇循环机跳车,则应立即停电炉,绝不能保温保压,而应该开塔后放空阀,保持气体的流动。

⑾热点温度升至330℃开始进行出塔水汽浓度的分析,每小时2次。

⑿当热点温度升至250℃之前,氨冷器严禁加氨。

⒀氨冷器冷凝温度、系统循环量是升温还原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求冰机、循环机要有足够的备用机。

⒁其它的操作按《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篇幅限制,删掉了前一篇,给你个网址,你可以去下载。

;do=searchnoq=q

常用注塑材料特性和用途

一、特性

1、ABS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合成的。每种单体都有不同的特点:丙烯腈具有高强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丁二烯具有韧性和抗冲击性;苯乙烯具有易加工、高光洁度和高强度。从形态上看,ABS是一种非晶材料。

2、ABS的性能主要取决于三种单体的比例和两相的分子结构。这使得产品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导致市场上有数百种不同质量的ABS材料。这些不同质量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如中高抗冲击性、低至高光洁度和高温变形。

3、ABS材料具有超机械加工性、外观特性、低蠕变、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高冲击强度。

二、用途

主要应用于汽车(仪表板,工具舱门,车轮盖,反光镜盒等),电冰箱,大强度工具(头发烘干机,搅拌器,食品加工机,割草机等),电话机壳体,打字机键盘,娱乐用车辆如高尔夫球手推车以及喷气式雪撬车等。

扩展资料:

常用注塑材料工艺条件:

1、干燥处理:ABS材料具有吸湿性,加工前需干燥处理。建议干燥条件

2、在80~90℃下,最短干燥时间为2小时,材料温度应保证在0.1%以下。

3、熔化温度:210~280C,推荐温度:245C。

4、模具温度:25.70C。(模具温度会影响塑料件的光滑度,较低的温度会导致较低的光滑度)。

5、注射压力:500-1000bar。

6、注射速度:中高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注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常用塑料注塑特性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野欢勒言(2022-06-10 05:34:06)回复取消回复

    废锅、氨分离器、合成水冷器等容器需单体试压或具备单体试压合格证。 冷交内件、氨冷器壳程、合成塔触媒筐、塔内换热器列管、热交列管、废锅壳程亦要进行单体试压或具备试压合格证书,其中合成塔内件必须用氮气试压试漏。 以上试压均在最高操作压力或压差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