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昨日新闻 > 正文

昨日新闻

明朝大同煤炭经营情况(大同煤炭发展史)

hacker2022-06-10 22:27:33昨日新闻93
本文目录一览:1、为什么大同有“煤都”和“军事重镇”之称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大同有“煤都”和“军事重镇”之称

煤都是指这里的煤炭藏量丰富,

汉朝的刘邦在这里被匈奴单于困住了,

宋朝的 北宋杨家将,死在金沙滩,等等,,最后归属辽 云州

在元朝是陪都吧,

明朝才是真正意义的重镇, 明朝十三重镇,其中有大同,驻军20万,驻扎地 云岗, 也是从明朝开始,人们叫石窟,才叫云岗石窟,

清朝的,满蒙一家亲,,所以驻军不多,

改革开放,煤多,挖煤,,,,所以就成了煤都, 其中归属 同煤集团 管辖!

原来的煤都听长辈们说是唐山,可惜最后地震,所以就花落大同了!

大同煤矿的历史溯源

大同地区煤炭开发利用始于何时,文献无载。但根据大同煤田的煤层露头较多,且又长期自燃的史实,联系在新石器时代,与大同毗连的怀仁县鹅毛口遗址的先民们,已经用火并能从河谷山坡开采裸露的三叠纪凝灰岩、煌斑岩夹层制作石器,推断可能在新石器时期发现煤炭的可燃性并从煤层露头处拾取、利用煤炭。

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是最早用文字记载有关大同地区煤层的自燃和煤炭的开发利用。至宋代,冶金、陶瓷等行业广泛用煤作燃料,煤炭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大同地区煤炭已被广泛烧用。辽、金、元时,大同地区的采煤业已很发达,冶铁业亦历久不衰,促进了采煤业的发展。明、清时代,煤炭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铁、铸钱、炼硫磺、烧石灰、烧砖、烧陶瓷、酿酒、制药、炼黑矾等。 1840年鸦片战争后,在煤炭市场日益扩大和高额利润的刺激下,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矿业,兴办煤窑。1907年,为保全山西矿权,山西商办全省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简称保晋公司)在太原创立。1909年,保晋公司在大同成立大同分公司。继保晋公司之后,大同兴起办矿热潮,规模大的有保晋、同宝、宝恒3家。1918年,同宝公司成立,为私人煤矿,在白洞村、长流水村、青羊湾、刁窝嘴、胡家窑设厂采煤。1920年建立私人煤矿宝恒公司,在白土窑设厂开采。1922年同宝公司停产。1924年山西省政府在大同开办军人煤厂。1925年保晋大同分公司忻州窑半机械化矿井投产。1928年同宝公司恢复生产。1929年,阎锡山为了开辟财源,着手在军人煤厂的基础上开办晋北矿务局,总部设在大同城内帅府街,下辖煤峪口和永定庄两个矿。1932年,晋北矿务局联合其他公司,成立煤炭分产合销机构-——大同煤业公司(后改称大同矿业公司)。随后,该公司控制了运输煤炭的铁路干线,垄断了大同地区的煤炭销售业务。20年代前后,在大同煤田生产的小煤窑有近千个,规模比较大的80余个。

1937年9月,日军侵入大同。将矿区划归伪蒙疆政府管辖,并将晋北矿务局、大同保晋分公司等合并为大同煤矿,委托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接管。10月,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接收各矿。此时,大同煤矿下设永定庄坑、煤峪口坑、保晋坑、白洞坑、炸药制造工厂。1939年增加岩岭发电厂。1940年成立伪蒙疆特殊法人大同煤矿株式会社,社址设于大同县平旺村。株式会社合并了部分小煤窑,禁止了其余小窑的开采,下辖昭和坑(鹅毛口)、保晋坑(忻州窑)、裕丰坑(煤峪口)、永定庄坑、同家梁坑、白土窑坑、白洞坑、宝藏坑(四老沟)、黑色火药工厂、硝铵制造工厂。1944年增加平旺发电厂。从1937年10月到1945年8月,大同煤矿处于日寇的铁蹄之下,日寇在侵占大同煤矿不到8年的时间里,掠夺煤炭1400万吨。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阎锡山即令晋北矿务局接收了大同煤矿,下辖煤峪口矿厂、永定庄矿厂、同家梁矿厂、四老沟矿厂、忻州窑矿厂、白洞矿厂、白土窑矿厂、平旺发电厂、火药工厂和修缮厂。 1949年2月,大同煤矿解放。同年3月,察哈尔省大同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接管组接管大同煤矿,实行军事管制。1949年5月,大同和平解放,成立了大同煤矿筹备处,隶属于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办公地址设在北京东郊民巷26号,后迁至永定庄矿。1949年8月30日,大同煤矿筹备处改称大同矿务局,撤销军事管制,实行厂、矿长负责制,隶属于华北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建局之初的大同矿务局下辖8矿1厂,职工总人数3000余名,原煤总产量8万余吨,工业总产值140余万元。1950年,大同矿务局由燃料工业部国家煤炭管理总局领导,办公地址也由永定庄矿迁至新平旺。1950——1952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对大同矿务局投资2000多万元。煤峪口、永定庄、忻州窑、同家梁、四老沟、挖金湾、马脊梁等主要矿井先后恢复了生产。1953年,大同矿务局隶属华北煤炭管理总局。1954年,划归国家煤炭管理总局。1956年,由煤炭部太原煤矿管理局领导。“一五”时期,恢复了忻州窑、白洞、晋华宫和胡家湾井,改建了煤峪口、永定庄、同家梁和四老沟井,并开始新建新白洞等矿井。1958年大同矿务局隶属于山西省煤矿管理局。1958——1960年大跃进期间,为适应形势,全局煤炭产量一上再上,从500多万吨跃增到千万吨,在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错误影响下,违背煤炭生产的客观规律,强行开采,给煤炭生产的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困难。

1962年,大同矿务局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开始全面调整整顿。“二五”和调整时期,完成了马武山、新白洞、大斗沟、雁崖4对新井建设,全面改造了永定庄、同家梁矿井,局部改造了土塘、胡家湾、大巴沟、马脊梁等小井。改造了各矿井运输环节和地面生产系统,推广了井下电机车运输,普遍开拓了采区煤仓。1967年,成立了大同煤矿革命委员会,由大同市革命委员会领导。

1970年,大同煤矿革命委员会改称大同矿务局革命委员会。1972年,由山西省煤炭化工局领导。1976年隶属于山西省煤炭工业管理总局。“三五”和“四五”时期,先后对煤峪口、忻州窑矿的二水平进行了开拓延伸,扩建了大巴沟、马脊梁矿平峒井;晋华宫矿大井、云冈矿一期工程竣工投产;接收了王村矿。1979年,大同矿务局革命委员会改称大同矿务局。“五五”时期,云冈矿二期工程竣工;煤峪口、忻州窑矿改扩建工程完成;燕子山矿井开工兴建。综合机械化水平得到提高,在试验国产液压支架、综采设备的同时,引进国外综采设备和新型联合掘进机。矿井的运输系统得以改造,忻州窑、王村矿均实现皮带连续运输。 进入80年代,全国最大的井工型矿井四台矿井开工兴建。从1974年开始的各矿井提升、运输、通风、筛分、装车等生产环节系统的全面改造,到1984年基本结束,使矿井综合环节生产能力由1844万吨/年提高到2817万吨/年。1985年大同矿务局划归煤炭工业部直接领导。1988年由能源部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领导。进入“七五”时期,燕子山、四台矿新井建成投产,四老沟、晋华宫、王村矿改扩建完成,马脊梁、云冈矿改扩建开工。全局形成了以综采为重点的,以高档普采、普采为补充的机械化采煤新格局,并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向国产化、系列化发展。

1993年,大同矿务局属煤炭工业部直接领导。1998年2月16日,煤炭工业部以煤办字(1998)第56号文件正式批准大同矿务局改建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年7月,由原煤炭工业部直属的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划归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

2000年7月29日,大同矿务局改制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制度由计划经济的工厂制转向市场经济的公司制。2003年底,山西省委省政府重组晋北主要煤炭生产和销售企业,成立了新的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12月,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债转股改制,成为七家股东持股的集团公司,建立了新的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重组后的同煤集团地跨大同、朔州、忻州三市(县),以大同、宁武、河东(北部)煤田为资源基地,煤田储量892亿吨,拥有47对矿井,20万员工,70万员工家属,所属子公司、分公司和二级单位139个。2005年,煤炭产销量突破1亿吨,居全国第二,销售收入258亿元,上缴税费23亿元,员工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已形成以煤炭生产为主,电力、机械制造、钢铁生产、工程建设、化工、建材、物业、旅游等多业综合发展的特大型现代化企业,在中国大中型企业竞争力500强排名中名列94位。2006年6月,大同煤业A股在沪市成功开盘上市,标志着同煤集团首次挺进资本运营市场。

山西大同,如何顶着煤都的“帽子”,闯出了一片旅游胜地?

很少有哪个地方像大同一样,把互为矛盾的两种模样整合在一起。

以前的大同,一边是游牧,一边是农耕;如今的大同,是能源城,又是旅游胜地。

电影《暴裂无声》的背景被设置在北方的某个以矿业为主的小镇,故事因一个孩子的失踪而展开,却揭示了因矿而兴的城市的共同问题。

采矿业粗放的生产模式,造就了无数一夜暴富的神话,也榨干了无数人的血汗。影片内奢侈的矿主与困窘的矿工,处于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内,能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就是矿。

类似的人和故事,在内蒙古、陕西、山西的矿区屡见不鲜。这几个地方现在看来很是荒凉,其实数十万年前这里也是一片葱郁,地理和气候的变迁改变了一切,也为后来的煤业兴旺埋下了伏笔。

这片古老而苍凉的土地,因采矿而兴盛,也因采矿而千疮百孔。大同也不例外。

多年前去过大同的人会有一个印象,脏。空气里总是弥漫着煤焦油的气味,连天空都泛着一种灰蓝色,这便是煤炭工业带来的副作用。

尽管如此,每年还是有无数的人来到大同。上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太多让人叹为观止的名胜古迹。

在一个重工业城市游玩,就好像无声与暴裂,看似矛盾,却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大同,总是这样以两副面孔存在,截然相反却又有机统一。

01、今日大同|老印象与新出路

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大同,开始了在经济建设这条路上的突进。对煤炭工业的依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构成了大同的双面人生。

像暴裂无声里的小镇一样,大同也是靠着煤炭撑起整个经济。只不过大同煤业的规模,要比电影里大太多。

大同“中国煤都”的称号不是自吹自擂,而是实至名归。这里煤炭总储量高达718亿吨,多为优质动力煤,且大多数煤田埋藏浅,开采容易。全国4大电网、5大发电公司、10大钢铁公司都以大同煤为生产用煤。在2007年,就有368家电厂和6000多家企业使用大同煤。

在此开采出来的煤炭,沿着大秦铁路——世界上煤炭运量最大的铁路——运向秦皇岛港,再经海路运往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煤炭市场最繁荣的时候,大秦线每天运送的煤炭超过百万吨。

挖煤卖煤,几乎成了全国人对大同的刻板印象。我相信很多大同人在外地都被问过,“你们那儿是不是天天挖煤?”

煤炭的不可再生,以及采煤对环境的破坏。注定了这不会是大同未来的出路。随着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以及政府去产能的政策出台,煤炭需求量锐减,煤炭业陷入寒冬。2015年,全国最大的90家煤企利润锐减90%。一煤独大的大同自然不能幸免。

于是,旅游成了大同的“救命稻草”。

采矿业的衰落带来的好处之一,就是空气质量的改善。大同的旅游资源本就多到让其他城市眼红。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华严寺、大同土林,这些鼎鼎有名的景点已能带来足够的人气。其实,大同绝非如此简单。

左云,这个名字秀气的地方,是晋北大地上的一颗遗珠。左云的八台子,有全球最独一无二的景观——长城边的教堂。东西方文明在此相逢,古朴的长城边多了一种宁静的虔诚。

大同顶着煤都的帽子,闯出了旅游胜地的名头。或许这种文武双全才是它最美好的模样。

02、食在大同|憨厚与豪爽

采矿与旅游的喧嚣之外,大同还保留着安土重迁的那一面。

吃碗刀削面,是大同人返乡必做的仪式。自小麦大规模种植以来,山西就死心塌地地成了面食党。有据可查的山西面食就有200多种,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就是刀削面了。大同人更是可以不厌其烦、一天三顿地吃刀削面。

柳叶状的面条,油亮的臊子,看似朴实无华的刀削面,每天雷打不动地抚慰着大同人的胃。

莜面、黄糕、豆干,这些农耕文明最典型的食品,依旧出现在大同人的餐桌上。一如过去的小农社会,大同人骨子里的憨厚基因,从未改变。

跟长城外的内蒙古人一样,大同人也爱羊肉。大同是铜器制造地,又有牧羊的传统,火锅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羊汤则是大同人早餐的最佳选择之一。

第一次到大同的人,可能会被大同人对兔头的喜爱惊到。大同人自认吃兔头不输给四川人。这种双手并用,大快朵颐的吃法,完美契合了大同人豪爽的那一面。

03、古都大同|冲突与融合

如果你现在去到大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崭新的“古城墙”。

时钟需要拨回2008年。随着新市长的上任,大同明确了修复古城、发展旅游业的战略。一场轰轰烈烈的修复古城的运动随之展开。

一声令下,整座城市变成了巨大的工地。原本只剩夯土的断壁残垣,被整体包砖修复。修缮后的古城,仿佛当年雄浑的城池重现世间,让人忍不住念上一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古老的大同城,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现在却以一种簇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眼前。古城不古,这种自相矛盾也是大同双面性的最佳例证。

这里见证了中原与游牧民族的冲突。

大同这座城,自诞生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

在封建时代,大同的位置无比重要。大同城位于北纬40度,400mm等降水线附近,恰好是农牧交错带。在如今的中国版图尚未形成时,这里往往是中原与北方民族爆发冲突的地方。

太行山、吕梁山、燕山、阴山这华北四大山脉交汇于此,在地理上分隔开了两个文明。大同成了天险上的口子,这里也就成了游牧民族南下的最佳通道。一旦大同失守,向东可取北京,向西可攻占西安,向南则是太原和洛阳。

大同建城史可追溯至战国时的赵国。赵武灵王为了防备北方的游牧民族,下令在此修筑城池,是为云中郡。历朝历代的不断修筑加固,使得大同在明朝位列“九边”,是北方最重要的要塞之一。

华夏文明的安危系于大同一身,不计其数的战争也爆发于此。刘邦在白登山(今名马铺山)被围了七天七夜,明军更是和蒙古在此厮杀了两百年。明军为了抵御不断南下侵扰的蒙古骑兵,曾在大同一线修筑了坚固的工事,沿着长城,一共分布了271座堡垒。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爱恨情仇,几乎贯穿了整部中国古代史。迥然不同的两种文明,在铁与血中慢慢熟悉对方。

昔日的敌人,成了如今的一家人。

自北魏定都于此,两种文明就逐渐开始了融合。鲜卑人起汉名,说汉话。汉人也染上了直接豪爽的秉性。一时间融合成了主流,兴建于北魏的悬空寺就是绝佳的例证,因为它是唯一祭祀儒释道三家的寺庙。

清朝人将所有地名里的“胡”和“虏”改成“虎”和“鲁”。彻骨的仇恨随着“杀胡”、“灭胡”的名字一道被抹去,商场上的讨价还价取代了沙场上的刀来枪往。曾经的仇人,也变成了如今的兄弟民族。

冲突与融合,造就了大同最古朴的模样,也奠定了大同“水火相容”的独特基调。

大同作为曾经的边关要塞,守卫了中原上千年。如今,它又借着煤炭和旅游,发挥着自己的新作用。

一切只为了所有中国人的理想——天下大同。

参考资料

堀内明博、于德源《北魏平城》

刘武华《大同市经济转型的战略思考与对策研究》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解玉保《大同古城核心区保护与利用》

翟禹、薄音湖《明代大同镇之败虎堡考略》

《中国国家地理》第579期第682期

我国煤炭产业的历史发展

(1)古代煤炭产业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的国家。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充分说明,我国很早就已发现和利用煤炭。

1973年10月在沈阳“新乐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97块煤精雕刻制品和煤块,经鉴定为抚顺煤田西部本层煤,“新乐遗址”出土文物属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这说明我国抚顺煤田早在距今6800—7200年以前就被发现和利用了。1938年有抚顺还发现过一处距今2000多年前汉代居民点遗址燃煤的遗迹。

从汉代开始,煤炭已经用于冶铁过程中。西汉时期,开始采煤炼铁;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煤炭的开采和使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晋代以及南北朝时期,江西高安、新疆库车和山西大同等地区煤炭开发比较突出。

隋文帝初年,煤炭就成了宫廷中的重要燃料。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炼丹家清虚子发明了黑火药,使采矿业进入了爆破开采的时代。从唐代开始,我国煤炭开发利用的知识逐渐传播到国外,在一些外国著作中,记述了中国人民利用煤炭的情况,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象征。

宋代的煤炭开发利用以现今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地最为突出。在宋代,我国人民就已经利用焦炭,炼焦技术已臻成熟。

元代,在全国统一之后,以蒙古贵族为首的统治集团为了巩固统治,大力发展生产,注重矿业。特别是都城大都(今北京)的西山地区,采煤业发展较为普遍,成为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

明代,我国煤炭开发利用得到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当时煤炭业不仅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有了普遍进步,且在江西、安徽、四川、云南等地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发展。

清代的采煤业,在明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清初到道光,历代统治者对煤炭生产都是比较重视,并对煤炭开发采取扶植措施。由于各级官府对煤炭开发比较重视,加上社会的迫切需要和各地人民的辛勤劳动,从而使清代采煤业有了普遍的发展,尤其是在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出现了我国古代煤炭开发史上的又一个高潮。

(2)近代煤炭产业的发展

中国正式建成的第一个近代煤矿是台湾基隆煤矿。至1895年为止,各地开办了十几个规模较小的近代煤矿,使中国的采煤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此为中国近代煤矿发展的第一阶段。

1895~1936年,在外资和民族资本家争相投资中国煤矿的情况下,又出现一批新式合资煤矿企业。1929年国民党政府建设委员会开办淮南煤矿;同年,成立山西晋北矿务局,开采大同煤矿;至1936年,全国年产5万t以上的新式煤矿61个,全国原煤产量3900万t,平均效率为每工0.3t。

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①各帝国主义相继攫取中国矿权,以单独经营或同中国合资经营的方式,控制了中国主要煤矿。这期间外国人投资的煤矿32个,投资额占中国煤矿总投资额的51.78%。1933年全国煤产量属于有外资的产额占61.3%。②中国民族资本在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的条件下,开办了一批煤矿,其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经受不住外煤倾销的打击,往往亏损。③生产环节的机械配置极不合理,矿井提升、通风、排水用新式机器,而回采工作面主要是手镐刨煤,巷道运输多靠人力和畜力。④煤矿企业分布极不合理,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辽宁、山西、河南5省。1936年这5省煤产量占全国煤产量的76.5%。

(3)抗日战争时期的煤炭产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继1931年侵占东北所有煤矿之后,又陆续侵占华北、华中煤矿。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华北、华中占领区进行掠夺性开采,煤矿开采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日本帝国主义为解决设备不足的困难,而又能更多、更快地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煤田开拓方式主要采用小斜井和小立井,例如东北有大小煤坑267个,其中立井8个,露天矿7个,斜井252个;采煤方法绝大多数为残柱式,回收率仅20%左右。②增产主要靠增加劳动力,很少增加机械设备。③生产效率逐年下降,煤炭成本逐年提高。④缺少保安设备和措施,灾害事故严重,1942年本溪湖煤矿发生世界罕见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549人。

1937年以后,随着华北主要产煤区被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占,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把煤炭开发事业转向西南、华南和西北。从1937~1945年,国民党政府管辖区新建或扩建日产50t以上的煤矿57个,规模最大的是天府煤矿,年产30多万t,其他煤矿年产量多在2万t以下。从1938~1945年国民党政府管辖区共计产煤4562万t。

(4)解放战争时期的煤炭产业

1945年日本投降后,所侵占的煤矿大部分为国民党政府接收。这些煤矿因受日帝掠夺破坏和战争影响,多数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西南等地的煤矿因销路不旺,产量锐减。1946~1948年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直辖的29个煤矿只生产原煤1252万t。

在中国解放区,民主政府先是从日帝手中接管了一批煤矿,嗣后又陆续从国民党政府手中接管了除台湾省以外的所有煤矿。这些煤矿都曾遭到严重破坏。民主政府在器材物资极端缺乏的条件下,进行艰苦的修复工作,逐步恢复生产。从1946~1949年,中国解放区约生产原煤2000万t。

(5)新中国成立后的煤炭产业

新中国在建立之初,从旧中国接收了约40个煤矿企业、200处矿井和少数几个露天煤矿,加上解放区民主政府兴办的小煤矿、公私合营煤矿和私人开办的小煤窑,1949年生产原煤32.43Mt。

在三年恢复时期(1950~1952年),全面恢复了原有煤矿的生产,对32处矿井进行了改扩建,并开工建设新井17处,设计生产能力12.51Mt/a,初步奠定了煤矿开采发展的基础。

“一五”时期(1953~1957年)开始了大规模的煤矿生产建设,重点扩建了开滦、大同、阜新、鹤岗等15个老矿区,又开发建设了平顶山、鹤壁、包头、潞安、石嘴山等10个新矿区,开工建设矿井194处,设计生产能力75.37Mt/a;建成投产矿井205处,设计生产能力63.76Mt/a;恢复矿井38处,设计生产能力11.34Mt/a,1957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130.73Mt。

1958年开始的三年大跃进及这期间出现的高指标、瞎指挥等不科学的做法,导致不适当地扩大了煤矿建设规模,一些新建矿井简易投产,一些生产矿井重采轻掘,推行了不合理的采矿方法,出现严重的采掘失调。针对大跃进带来的问题,煤炭工业进行了第一次大调整。

“三五”(1966~1970年)和“四五”(1971~1975年)时期,煤炭开发战略和建设重点有重大改变。在此期间,集中建设了煤炭工业“大三线”——西南和西北煤炭生产基地,突击性开发江南煤田。在西南主要建设了六盘水(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的总称)和攀枝花矿区,建设矿井共28处,设计生产总能力14.11Mt/a,建成投产矿井21处,设计生产能力9.40Mt/a;在西北的贺兰山基地和渭北基地。

“四五”期间,建设总规模达到42处,设计生产能力12.82Mt/a;建成矿井(露天)13处,设计生产能力11.22Mt/a,满足了西南和西北用煤的需要,显著改善了煤炭开发布局。为扭转北煤南运的局面,“三五”时期对江南煤田进行了大规模的煤田地质勘探和分布范围广阔的矿区建设,到“四五”期末,建成矿井295处,设计生产能力39.36Mt/a。由于建设部署不符合江南煤田实际,尽管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扭转北煤南运”的原定目标仍未能实现。

针对20世纪70年代偏重挖掘生产矿井潜力,新井建设规模缩小,一些生产矿井又出现采掘失调的情况,从70年代后期起,又进行了煤炭工业第二次大调整。加大了新井建设规模,建设重点由西南、江南转向北方和东部,加强了生产矿井的开拓延深,改善了安全生产条件。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煤矿开采在质与量方面都有很大发展,新开发了10多个新矿区,新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大型矿井和露天矿,大力推广采矿机械化和综合机械化,有重点地建设多层次的高产高效矿井,大力发展了地方煤矿,开办了遍布全国的乡镇煤矿,有选择地建设了重点产煤县,使煤矿开采在更大规模和高质量的基础上持续向前发展。

20世纪的最后10年,我国煤矿开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应用现代高新技术与采矿技术及装备相结合,加速推进煤矿生产技术的现代化,进行了高产高效矿井(露天)建设,并建成129处高产高效煤矿(井工123处,露天6处),少数矿井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开拓出了我国煤矿开采21世纪发展的新道路。[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迅速,掀起了煤矿开发及开采的新高潮。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2年我国原煤产量已达36.5亿t。图1-1为近六年来我国原煤产量及增长情况。

图1-1 近六年来原煤产量及增长比例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孤央箴词(2022-06-11 06:10:42)回复取消回复

    。宋代的煤炭开发利用以现今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地最为突出。在宋代,我国人民就已经利用焦炭,炼焦技术已臻成熟。元代,在全国统一之后,以蒙古贵族为首的统治集团为了巩固统治,大

  • 晴枙桃靥(2022-06-11 03:58:58)回复取消回复

    兴盛,也因采矿而千疮百孔。大同也不例外。多年前去过大同的人会有一个印象,脏。空气里总是弥漫着煤焦油的气味,连天空都泛着一种灰蓝色,这便是煤炭工业带来的副作用。尽管如此,每年还是有无数的人来到大同。上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太多让人叹为观止的名胜古迹。在一个重工业城市游玩,就好像无声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