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新闻

儿科患儿外出检查陪护制度(新生儿外出检查管理制度)

hacker2022-09-25 13:38:16国际新闻81
本文目录一览:1、新生儿科病人外出检查陪同人员应该是医生还是护士?2、

本文目录一览:

新生儿科病人外出检查陪同人员应该是医生还是护士?

大多数情况下,儿科病人出去检查不可能是医生陪同的,主要是一些护工或者说是护士以及护理人员陪同就可以了,因为医生没有那么多时间,医生的主要工作是进行临床诊治,而其他的相关的由护理人员跟进就可以了。我们可以把医疗资源最大最合理的利用,可以为更多的患者进行服务以及提高患者的就诊服务。

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儿科一般护理原则 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室温以18-22度为宜,湿度以55%~65%为宜,按年龄和病种安排床位,避免交叉感染.

急性期卧床休息.

饮食按医嘱,自备食物需医务人员同意方可食用.教育病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新病人入院每日测T,P,R三次,连续三天正常后改为每日测二次,7岁以下儿童可只测体温,高热39.5度以上者,每四小时测体温一次.

高热患儿按高热护理常规,体温不升者,应保温.

住院患儿每周测体重一次并记录于三测单上.

新入院患儿应做好卫生处置,及时通知医师,危重患儿住抢救室便于及时抢救处理.按医嘱收集各种标本及早送检.

注意患儿安全,必要时加床栏,防止坠床.

坚持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干燥,清洁以及患儿皮肤,口腔清洁,定期沐浴和修剪指甲,危重患儿进行床上擦浴,婴幼儿经常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消灭臀红.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常巡视病房,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根据病情作好计划护理及护理记录.

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并向家属宣传卫生常识,保护患儿,防止感染.

护理安全隐患方面论文

护理安全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从根本上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安全隐患方面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护理安全隐患方面论文篇1

浅论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确保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方法:针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范。

结果:通过防范,患者投诉,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论:儿科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并了解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掌握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护理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安全是人们的最基本需求,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知识的普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法制体系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孩子是家庭的焦点,一旦孩子生病,家长就显得格外紧张、焦虑、重视,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及服务质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当护理人员的行为达不到要求而又做不到及时的沟通及给予满意答复时就有产生护患纠纷的可能。面对目前日趋复杂的护理工作环境,如何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是每个护理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 诱发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不足,趋于年轻化。患儿治疗不配合,操作难度大,环境吵杂,容易造成护士身心疲惫;护士队伍年轻化,经验相对不足,安全意识不强,专业技术欠娴熟,对患儿的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1]。由于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医护比例倒置现象还普遍存在[2]。本科是儿科,患儿多,病情重,护士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护士就很少有时间与患儿家属交流沟通,从而造成患儿家属的不理解或误解,存在安全隐患。

1.2 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较差。

1.2.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随着社会的进步,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一言一行,患儿及家属都非常关注,一旦家属认为护士行为侵犯其知情权、同意权和隐私权,则产生投诉行为。而有些护士法律意识淡薄,不注意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言行,存在安全隐患。

1.2.2 责任心不强。护士对自己的高风险工作无正确认识,在护理工作中有的护士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工作,抽错血标本、标本丢失,在给患儿输液时不按要求调节输液速度,没有按时巡视病房,致使药液外渗或空气进入,给患儿带来痛苦。有的护士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上班注意力不集中,在工作时间谈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存在安全隐患。

1.2.3 违反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的护士不认真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态度不严谨,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从而导致打错针、发错药。未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对患儿病情不了解,导致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有的未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有的护士当工作繁忙时而不注重护理质量,还有部分护理人员在单独值班时,慎独精神不够,便自行省略操作程序,存在安全隐患。

1.3 实习进修生管理松懈。实习进修生私自治疗甚至发生差错,不合理的解释等存在安全隐患。

1.4 服务态度差。长期以来,因服务态度而引起的纠纷已成为患儿家长投诉的热点。由于有的护理人员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对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合理的解释,使患儿及家长没有信任感和安全感。有的护理人员缺乏同情心,对家长提出的要求不屑一顾,致使家长对护士反感,在情绪上与护士对立。有的护理人员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造成家长心理产生一定压力存在安全隐患。

1.5 医疗设施、卫材、环境隐患因素。

1.5.1 病房的硬件管理存在缺陷。病床无床档,床头、床尾质量差,存在坠床隐患。病房饮水机、热水瓶无安全防护措施,存在烫伤隐患。病房的光线暗淡,夜间在昏暗的灯光下进行静脉穿刺,易致静脉穿刺失败。病房、走廊、厕所的照明灯不亮,地面潮湿存在跌倒隐患。

1.5.2 仪器有故障,未及时排除。卫材外观有缺陷或有质量问题,护士在使用前检查不细致,存在安全隐患。

1.5.3 就医环境差。病房人员多,环境嘈杂,有些家长不注意清洁卫生,物品摆放不整齐,固定输液架用来挂衣服、食物等,走廊用来加收病人,以致病室环境差,家长心情烦闷,存在安全隐患。

1.6 患儿、家属因素。患儿是过敏体质易对胶布、贴膜等过敏,患儿家长安全意识淡薄,对患儿的喂养技巧不掌握,并给患儿提供整粒的瓜子、豆子等食品及锐利带毒的玩具及物品,容易出现误吸、中毒等,存在安全隐患。

1.7 履行告知义务不够,缺乏耐心解释与沟通。护士在技术操作过程中,只忙于操作而未解释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滴速对身体的影响等,造成患者或者家长随意调节滴速、拔管等。

1.8 书写各项护理文件不规范。个别护士由于基础知识与专科理论较差,对病情的判断缺乏准确性,在记录中易发生错记或记录不全等现象,有的护士由于忙于处理各种医嘱及常规治疗护理,不能完全将病情变化、护理活动及时地进行记录,常常是过后回顾性地将各时间段的病情及落实的护理措施进行记录。有的护士对护理记录单提前记录,有的是医护记录不一致存在安全隐患。

1.9 检查、治疗、收费不规范。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高新技术的不断引进、临床新药的应用,致费用过高。使医疗费用的增长同患者的经济承受力产生矛盾,一些媒体对医疗收费问题不负责任的炒作,就易造成患者及家属的误解而产生护患纠纷。

2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2.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根据工作量合理排班。根据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患儿少时安排护士休息,治疗高峰期增加班次,每班实行新老搭配,每天排机动班,以便应急,遇节假日安排加强班,适当限制病人数,从而减少护理工作量,这样就有效减少护士超负荷的工作,儿科护士压力更大,科室还成立心理支持小组,是一个让护士姐妹们宣泄苦闷、缓解心理压力的场所,为护士们搭建一个心理交流的平台。

2.2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2.2.1 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护理人员应自觉、认真地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护理人员要用一颗善良之心尊重、同情、理解、关爱患儿,在患儿及家属的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形象。部分护士还没有完全适合改革的新形势,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缺乏护理实践中的法律问题。一旦发生不良事件,组织科室护士进行讨论,提出防范措施,引以为鉴并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事件产生的原因。

2.2.2 加强责任心,帮助护士认识工作的高风险性。护士作风要严谨认真,上班期间注意力集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经常巡视病房,仔细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教育每位护士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护理人员都要严于律己慎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护士时刻与生命打交道,稍有不慎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给家庭、医院、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2.2.3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建立健全一整套完整、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并不断强化护理人员记忆,增强其执行的自觉性,消除有章不循的现象。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范,制订护理操作常规的考核细则,明确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定期培训与考核。因为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是护士工作中的指导准则,是确保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3]。因此,护理人员不可随意省略操作程序,不可忽视操作过程中的病情观察。护理操作时一定要谨慎,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做好健康教育,护士长经常检查指导制度、操作规范的落实。

2.3 加强实习进修生管理。选择优秀的老师带教,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出学生入科培训内容,进行集体培训,带教老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护士长要经常检查带教工作并向学生了解带教意见,以提高带教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2.4 转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护士应该从患儿的健康、患儿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要学会换位思考,处处关心、体贴病人,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减少护患冲突。当自己确实不明白时,应向家属讲明,待了解清楚后再告知家属,绝不与患儿家属发生正面直接冲突。护士一定要有爱心、耐心和同情心,能充分理解家长的心情,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挑剔、抱怨、恼怒,安抚家长的不满情绪。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可能满足。另外,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2.5 加强医疗设施、卫材、环境管理。

2.5.1 加强病房的硬件管理。病床加床档或靠墙摆放,床头、床尾损坏时及时更换,病房内饮水机、热水瓶放置位置合适,饮水机、卫生间热水器的开关外加罩。病房内更换大功率灯,病房、走廊、厕所的照明灯故障时及时维修,清洁地面时放置防滑提示,同时护士应做好相关宣教工作并教育家长监护好患儿防止丢失、走失的发生,要尽一切力量完善各种配套设施。

2.5.2 对新进科室的人员进行仪器操作培训,科室定期专人检查、保养仪器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如故障时及时通知专业人员维修。所有卫材使用前认真检查其性能、有效期等,发现外观有缺陷或有质量问题,应及时更换,减少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2.5.3 改善病区环境。医院应提供整洁、安静、舒适、安全、温馨的就医环境,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在走廊、护士办公室、病房内墙壁贴上彩色动画、各种卡通安全温馨提示、儿歌、祝福的标语等。使用印有小动物的花床单,使病房不再是一片白色,而如同儿童乐园一样,减轻患儿恐惧感,也使家长心情放松。对医疗废物及时回收,防止医源性损伤。走廊尽量不加收患儿,护士长加强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2.6 对家长进行指导与教育。

2.6.1 对胶布、贴膜等使用前询问有无过敏史,对胶布过敏者可用防过敏胶布,对贴膜过敏者可免扎留置针。指导患儿家属正确的喂养方法,如奶嘴孔的大小、喂奶时患儿的合适体位、喂奶后的体位等,教育家长不给患儿提供整粒的瓜子、豆子等食品及锐利带毒的玩具及物品,防止误吸、中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6.2 加强告知,及时解释。护士在技术操作前应告知患儿及家长操作的目的、配合要点、注意事项等,操作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并与患儿沟通有无不适,操作结束及时巡视,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使用药物时注意过敏史、配伍禁忌并向家长解释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滴速等,对药物过敏者及时通知主管医生调整药物,使家长掌握观察要点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处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2.6.3 讲究护患沟通艺术。沟通艺术是增进护患关系的金钥匙。护士要着装整洁,保持端庄稳重的仪容,和蔼可亲的态度,训练有素的举止,言语清晰、温和,给患儿及家属有一个好的印象。护士主动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家属的内心感受,解答家属的问题,体会他们的痛苦,并尽量给他们以安慰和帮助。得到患儿及家属认可的同时,也得到患儿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您好”为先,“请”字开头,“谢”字结尾,贯穿整个操作过程。运用沟通技巧,要因人而异,尽量避免过多的使用专业术语。

2.7 规范书写各项护理文件。护理文件的书写必须遵守科学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原则,及时进行记录[4]。护理文件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病室交班报告等,护士在护理文件的记录中必须明确准确记录的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及时、真实准确、完整、简要、清晰地书写各项护理记录,使书写的护理文件为法律提供有效的依据并保护护理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狠抓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2.8 合理检查、治疗、收费,降低医疗费用。医生应根据病情合理检查、治疗,护士要严格按照物价局制定的收费标准收费,记账时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要多记账或重复记账。对特殊的收费项目,使用前向家长说明。每天发放一日清单,对有疑问的地方,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每天告知家长预缴款所剩的余额,以便家长有足够时间准备所需的费用。在各病区要张贴由物价局所审核的收费项目及标准,如有疑问可对照收费标准查询。护士在给患儿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多与患儿家长沟通,告知家长费用情况,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病人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5]。因此,儿科护士必须严密执行查对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并了解存在的安全隐患,掌握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干预后患者满意度从2012年下半年的95%提高到2013年上半年的98.4%,不良事件从4起降到2起。

参考文献

[1] 张燕.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8):562

[2] 熊晓关.新形势下护理管理面临的法律问题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6(19):2

[3] 解颍.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干预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62-364

[4] 王虎娥.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护理研究.2008,22(5C):1392-1393

[5] 马珍娟,马月萍.门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08,5(2):306-307

护理安全隐患方面论文篇2

浅谈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 教育、管理,从根本上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1]。护理安全的最终目标就是病人安全。护理安全成为衡量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质量指标。因此,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安全知识学习,正确评估、分析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促进护理安全。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的因素

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严,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人力资源不足,长期以来由于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工作繁重,生活不 规律,部分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想方设法换岗或离岗,致使临床护士严重缺编[2]。护士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由于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及受到环境的影响, 医院对护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投入较少,使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偏少,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护士应变能力差,护患之间沟通不良。另外由于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轻护士,资历浅,临床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技术操作不娴熟,工作中理论不能联系实践,容易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差错[3]。因此,护理安全问题也日趋突出。

1.2 患者因素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个别病人的不遵医行为、不规范用药或住院期间私自外出,也是造成护理安全事件的因素之一[4]。

1.3 物质因素

护理设备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工具,设备器械的性能是否完好,质量是否过关,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抢救及 治疗工作,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1.4 环境因素

医院的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当也潜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拦造成坠床,热水袋使用不当导致烫伤等。环境污染导致院内交叉感染;安全危险品管理制度措施不完善等都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 防范对策

2.1 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学习

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病人进行操作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防止差错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只要认真进行查对,很多差错都是可以避免的。

接班时必须认真检查抢救设备仪器是否处于完好状态,严格执行检修制度,如有特殊治疗等交班时必须要认真交接,保证治疗的正常进行,防止延误治疗。 2.2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充足的护士人数也是完成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对护士的排班模式可采取弹性排班制,根据不同时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注重开发护士的潜能,以最少的人力投入提供最大的护理服务。

2.3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专业素质与护理差错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管理者要千方百计为护士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并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 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不断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在护理工作中遇到难点、疑点时才会学会观察、分析和判断;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强化培训学习。另外,护士还要适当学习一些关于人文、心理、社会 科学方面的知识,以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3]。

2.4 高危患者的安全管理

将大手术后、危重患者、长期卧床、有心理障碍、婴幼儿患者做为科室的高危患者对待。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护理管理措施,对待高危患者要进行床头交接班。防止患者压疮,跌到,坠床等,这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凡是烦躁患者,除常规使用床栏外,还要对其双上肢进行保护性约束(需征得家人同意),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或转科时,必须有医护人员护送,防止发生意外。对高危患者护士长要做到:每天要了解病情, 治疗效果,基础护理工作完成情况,经常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对患者提出的意见给予及时的解决,同时注意在护士晨会上进行讲评,引起大家的重视[5]。

2.5 加强 医院感染及特殊药品管理:

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管理,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及时毁型,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处置必须规范;高危险药品不能与普通药物混淆,要使用红色标识,引起注意,麻醉药品要加双锁保管,严格交接班并记录,备用药要每天核对确保无变质过期,抢救车急救药品要班班交接。用后要及时补充,以保证数量。特殊药物,要严格按医嘱给药,控制滴数,向患者及家属认真交代注意事项,勿擅自调整滴数,并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参考文献

[1] 杨顺秋,吴剑源. 现代适用护理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46.

[2] 廖晓英.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临床合理用药,2010, 3(4):123-124.

[3] 方亚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 5(6):173-174.

[4] 宗素梅.影响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 2009,7(4):914-915.

[5] 郑雪如,陈U青,陈代敏.抓好护理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5(2):273-274.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探视制度?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儿童医院)前身系“市立产院”,始建于1938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在已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的融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妇幼保健机构,是通过国家级评审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1993年在原儿科基础上成立贵阳市儿童医院,改变了贵州省无儿童医院的历史。贵阳市儿童医院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实行两块牌子一个班子的管理体制,2004年医院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成为贵阳医学院非直管附属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室探视制度

1、每日探视时间为下午3:00—5:00。

2、严格按规定时间探视,非探视家属不得入室。(特殊情况例外)

3、每次探视人员不能超过2人,探视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4、新生儿正患传染性疾病隔离治疗者不得入室探视。

5、家属如身体不适或患有传染性疾病者不得入室探视。

6、探视人员必须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鞋套入室。

7、医护人员要正确指导探视人员,遵守新生儿室规章制度,保持病室内整洁、安静。不得在病室内吸烟、高声谈话或坐在患儿床上。

8、不可擅自请院外医生诊治或自行用药。

9、谢绝探视人员送来的物品、食品(健康妈妈的母乳除外)。

10、探视人员不得翻阅病例或谈论有碍患儿健康和治疗的事项。

11、探视人员必须爱护公物,损坏公物须按照规定赔偿。

12、如因病情不宜探视时,医护人员必须做好解释工作,取

得家属的理解。

陪人管理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住院病人的探视陪护一直是困扰医院病区管理的一大难题。如何进行科学的陪护管理,兼顾病人与陪护人员的需求、保障医疗活动的有序进行?看看下面的内容~

住院病人多有家属陪护,尤其是婴幼儿或者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其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一旦发病,家属非常紧张、焦虑,陪护人次明显增多。

近年来,医院的陪护率居高不下,部分医院陪护率甚至大于80%,远远超过了三级医院对住院病人留陪护≤8%的管理要求。

住院病人家属陪护的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难题之一,不仅干扰了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而且对病人疾病恢复也不利。因此,做好病房家属陪护管理非常重要。

留陪护原因

笔者查阅文献资料,总结家属留陪护的原因如下:

1 、病人方面

病人住院,由于环境、角色的转换,导致病人及家属产生焦虑 、恐惧的心理反应;尤其是儿科患儿住院后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对家长的依赖性强,家长也不愿离开小孩。

据报道,63.4%病人认为没有陪护生活不方便,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护工、护士提供护理时不如家属方便和具有亲情。

病人在生病期间对亲属和医护人员的心理依赖性增大,渴望在感情上得到更多的理解、安慰、关怀,在生活上得到更多的照顾、帮助和优待。

2、护理人员方面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模式的施行,要求护士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满足病人多方位 、多层次的需求,使病人得到有效的护理,全面解决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

然而,我国目前床位数和病床护士比例不足 1:0.4,与发达国家相差5倍~6倍。护理人员严重缺编,使得家属留陪护的必要性一直存在。

那么,家属陪护对病房工作的影响有哪些呢?

陪护人员过多的不良影响

1 、影响治疗活动

病室陪护人员过多造成环境嘈杂,影响医护人员诊疗活动。由于家属对医学知识的缺乏,随意调整输液速度、氧气流量等,无意中干扰治疗护理工作。

2、增加医院感染率

病人体质弱 、抵抗力差,加之病房面积小等,易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

3、降低护理工作质量

家属承担了病人的生活护理,承担了安慰、照顾工作,还发挥了治疗监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护理工作压力。但护士过分依赖家属,只重视治疗操作,而忽略了一些基础护理。

4、增加病房安全管理难度

家属陪护随便进出,使病区内人员流动量增加,同时也为一部分不法分子偷盗住院病人的财物提供了便利,加大了病房安全管理难度。

5、增加病房环境污染

由于家属陪护素质的参差不齐,影响病区环境卫生,如部分患儿家属将尿布乱搭在病床上,影响病房空气质量。

针对家属陪护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哪些管理措施呢?

陪护管理措施

1、认真做好人院宣教,使家属放心

入院时,医务人员应热情接待,对每位病人家属都应做好入院宣教,详细讲解入院须知和医院规章制度,强调陪护、探视制度和个人财物安全保管制度。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公共卫生知识和随意串病房的危害性。讲明预防医院感染及保持病室内安静对疾病的重要性。

另外,76%的留陪护是因为饮食的原因,应加大病人饮食管理的力度,保证生活与饮食的客观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做到使病人住着放心和家属离开放心。

可以为家属发放连心卡,封面为爱心祝语,上面留有科室和管床医生的简介及联系方式,尽量让家属在规定的时间内探视。

研究证明,减少探视和陪护人员,使病区内人员流动量下降、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提高病人财物安全保障。

2、医护人员统一思想,人人参于管理

全体医护人员应有统一的思想,共同营造一个舒适、安全、令病人满意的环境 。

首先,护士在非探视时间内看到闲杂人员,应及时婉言请走。

如果遇到不配合的家属,护士应向管床医生汇报,由医生出面解决。实践证明,管床医生亲自参与家属陪护管理的效果显著。

3、提高专业技术,取得家属的信任

加强自身修养和业务素质,运用沟通技巧耐心做好每项操作的健康宣教。

在儿科要尤为注意,护士应亲自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如床上擦浴等。穿刺技术尽可能一次成功,有学者认为无痛而娴熟的穿刺技术其实是一种良好的语言交流。

4 、加强护理措施的落实,责任落实到人

提高护士实施基础护理的能力,增强服务理念,加强巡视病房,多观察病情,及时了解病人需求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让病人放心。

每名护士分管一定床位数的病人,每天家属的陪护率与责任护士的工作质量挂钩,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提高护士自觉管理的主动性。

5、制订陪护探视制度,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

儿科患者生活依赖性强,可允许留陪护一人;而在普通病房,医生根据病人病情酌情留陪护,比如年龄大、生活不能自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病人,医生在医嘱上显示,护士给予发放陪护卡,在非探视时间出示陪护卡出入病房,还可以建议病人请院内经过培训的陪护人员。

医护人员看到可疑人物应提高警惕,并及时上报。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向病人和家属强调探视制度及过多陪护的危害性 。

6、重视专职陪护人员的培训

对专职陪护人员采取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并实行服务质量监控,规范病区管理,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化解医院陪护管理难题。

但是,专职陪护人员并非是专业医护人员,也不是病人亲属,所以在上岗前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了解陪护者的教育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地培训,如沟通技巧、基本护理技能等;其次,关心陪护者,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作风,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 建立持证岗、奖罚分明、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

家属陪护作为现阶段病房的产物,是社会文明与经济发展在医院的体现之一。因此,对家属陪护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减少陪护率,是病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陪护管理仅靠某一人的力量难以做好,需要人人参与管理,陪护管理质量才会得到保证。

做好家属陪护的管理工作,还患者一个舒适的康复环境,还医务人员一个合理的工作环境,仍然需要医院、科室和职工、患者多方面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

你所在的科室,在患者陪护管理方面有哪些要求呢?有任何经验和建议,请到留言区分享下吧~

作者简介

文章作者:路平

作者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封面图由璧山区人民医院胡悦建提供,图文无关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孤鱼迷麇(2022-09-25 16:19:03)回复取消回复

    其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一旦发病,家属非常紧张、焦虑,陪护人次明显增多。近年来,医院的陪护率居高不下,部分医院陪护率甚至大于80%,远远超过了三级医院对住院病人留陪护≤8%的管理要求。住院病人家属陪护的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难题之一,不仅干扰了医疗护理工

  • 鸠骨萌懂(2022-09-25 16:46:56)回复取消回复

    不得入室探视。6、探视人员必须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鞋套入室。7、医护人员要正确指导探视人员,遵守新生儿室规章制度,保持病室内整洁、安静。不得在病室内

  • 痛言辞取(2022-09-25 23:56:32)回复取消回复

    时,医护人员必须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属的理解。陪人管理的问题和整改措施住院病人的探视陪护一直是困扰医院病区管理的一大难题。如何进行科学的陪护管理,兼顾病人与陪护人员的需求、

  • 冢渊酒颂(2022-09-25 20:38:47)回复取消回复

    或误解,存在安全隐患。 1.2 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较差。 1.2.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随着社会的进步,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