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地震裂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际地震烈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本文目录一览:
- 1、何谓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 2、地震烈度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地震对水工建筑的影响有哪些
- 3、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
- 4、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 5、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
- 6、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何谓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震级和地震烈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震级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示地震大小的度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的破坏程度,则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一个.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震中地区受破坏的程度最高,其烈度值称为震中烈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等因素有关.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很多: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等.因此一次地震数次震级带来的烈度可能不同.
地震烈度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地震对水工建筑的影响有哪些
地震烈度是对地震时地表和地表建筑物遭受影响和破坏的强烈程度的一种量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地震震级、震源深度、距震中的距离以及地震波通过介质的条件(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埋深)等。
地震对水工建筑的影响有:地震力的作用、地面破裂(地裂缝)、斜坡破坏效应(斜坡失稳、形成崩塌、滑坡等)、地基失效(地基土体产生振动压密、下沉、地震液化及松软地层的塑流变形等)。
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
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地震等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为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
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扩展资料: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
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啸、地光烧伤等。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
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地震等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为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
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扩展资料: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
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啸、地光烧伤等。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1。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1)地震等级;(2)震源深度;(3)震中距离;(4)土壤和地质条件;(5)建筑物的性能;(6)震源机制;(7)地貌和地下水位等。按人的感觉及 地震破坏情况划分等级,依次排列成表,即为地震烈度表。目前世界上地震烈度表的种类很多,以12度表较普遍。此外还有7度表(日本)和10度表等。中国采用12度表。
2。智利地震: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14:34,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比奥比奥省(BIO-BIO),位于智利康塞普西翁(Concepcion)东北89公里,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39公里,震源位于地下55公里。为有史记录以来的第五强震。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27日凌晨3时34分。距离震中约115公里的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人口稠密。这次地震是海地地震烈度的120倍。
3。海地地震: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截至2010年1月26日,海地地震进入第15天,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此次海地地震已造成11.3万人丧生,19.6万人受伤。此次地震中遇难者有联合国驻海地维和部队人员,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表示将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4。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纬度:30.986°N 经度:103.364°E 深度:14km
震级:里氏震级8.0级,矩震级7.9级 最大烈度:11度 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
都江堰市西21km(267°)崇州市西北48km(327°)
大邑县西北48km(346°)成都西北75km(302°)
地震成因:
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1]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地震类型:
汶川大地震为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震源深度:
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5。玉树地震: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止4月25日下午17时 玉树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