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治疗健康教育(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
本文目录一览:
- 1、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2、心脏介入术后注意事项
- 3、心血管的介入治疗
- 4、心脏介入治疗是怎么回事
- 5、心脏介入治疗
- 6、心血管介入治疗后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房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等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房颤、室性早搏、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等等。
由于各种心脏疾病产生心律失常的机制不同,以往因手段和方法比较匮乏,在治疗心律失常的过程中往往显得较为困难。为了能够控制心律失常,必须给患者服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由于药物治疗只能在一定程度内控制心律失常,治疗心律失常只能长期靠药物维持。一旦药物失效或停药,心律失常可能再次发生。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疗效有限,副作用多,能够长期控制心律失常发作的药物较少,且长期服药费用高。一些大型的临床试验还证实,一些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尽管患者的心律失常能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但其副反应和死亡率也随之增加。
心导管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目前已发展成为十分成熟的治疗手段,对于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典型的房扑、特发性室早和室速,成功率达到90%以上。心导管消融治疗是通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定位于心律失常产生或维持的关键部位,然后消融阻断折返环路或消除病灶,从而治疗心律失常。随着心脏电生理检查不断完善和导管消融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种类的心律失常能够被根治。
近年来,随着一些新的技术和器械的应用,对于持续多年而药物治疗无效或永久性房颤,以及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等有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病例,导管消融治疗也取得很好的疗效。
双心室起搏对于一些心功能衰竭患者也是个福音,可以改善大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因心衰发作而住院的次数,降低病死率。植入起搏器是一些心动过缓患者的必要选择,更加符合生理性的起搏,将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防止房颤的发生。冠脉造影、介入再血管化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已不再陌生,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建立,急诊介入手术让许多患者转危为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BAP)为一些如出现心源性休克的危重患者赢得了珍贵的抢救时间,使他们有机会渡过疾病的难关。
此外,筛选致病基因对于遗传性或家族倾向性心脏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干细胞移植和血管新生治疗在动物实验取得许多进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分子心脏病学一定不只是在实验室讨论的科研项目,终将为临床实践带来更多更新的诊疗方案。
其次,基因治疗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又一新途径,其主要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制备,用适当的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以及目的基因在靶细胞内的表达与调控等,随着分子克隆技术的日益完善,这一新的方法有可能使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产生重大变革。
护理
1.饮食治疗指导病人在去除病因,药物治疗的同时,改善饮食习惯。胆固醇控制在5.2mmol/L范围内,主要以饮食来调节。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菜、瓜类和粗粮,少吃油腻及含脂高的食物,如动物油脂、内脏、肥肉、鱼子、蛋黄及高脂奶粉等,多吃有降血脂作用的洋葱、大豆、绿豆、花生、生姜、玉米、芹菜、海带、菠菜、枣等。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控制在300mg以内,脂肪酸的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30%。因饱和脂肪酸(S)能升高血浆胆固醇,故应控制在总热量的10%以内,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可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所以提倡进食P/S比值高而胆固醇含量少的食物。饮食勿过饱、过咸,甜食也应少吃。饮食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多数仍须药物干预。
2.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由于免疫抑制剂是引起高脂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是防治高脂血症的重要措施。肾移植受者撤除肾上腺皮质激素,继续应用CsA、硫唑嘌呤,可使血浆总胆固醇、LDL-C分别下降17%、16%,而HDL-C也下降18%。
3.降脂药物根据美国NCEP建议,作为首选的降胆固醇药物有三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纤维酸衍生物、尼克酸。纤维酸衍生物主要应用于血浆甘油三酯特别高的患者,抗氧化剂只用于不能耐受其它降胆固醇药物者。应用上述药物时应考虑到与免疫抑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健康教育锻炼对循环系统功能和调节血脂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血脂不太高的人,各种活动可以不受限制,但对于有器官受累者,特别是心脏供血不足而症状明显者应控制活动,经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以防不测。
还应对病人宣教注意药物、饮食、锻炼三结合的方针。特别是长期脑力劳动、工作压力大者,其他还有急躁、超重、或摄入高血脂诱发元素(铅、钴、镉)者等,所以治疗高脂血症的同时,应减少高血脂的诱因。
鱼油治疗
2009年08月06日美国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富含欧米加-3脂肪酸的鱼油不仅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还能对某些心血管疾病起到治疗作用。美国新奥尔良奥茨纳诊所的研究人员在8月刊《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上报告说,根据对近4万人的研究结果,鱼油不仅能预防心血管疾病,还可用来治疗心房纤维颤动、心脏病发作、动脉硬化症及心衰等。研究人员建议,普通人每天应摄入500毫克的欧米加-3脂肪酸,而心脏病患者每天摄入量应为800毫克至1000毫克。
中医保健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研究获得多方面进展,如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益气活血或益气养阴活血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或心功能不全、益气通脉温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益气养阳透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理气活血预防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后再狭窄等,皆显示有肯定效果。尽管其针对某个病理环节的作用强度不如化学合成药物,但在防治心血管系统的许多疾病方面,也显示有一定的优势。如何充分利用中西医两种医学防治心血管病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是现代中医临床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脂质排泄法如茵陈可通过利胆作用促进胆固醇排泄。
(1)抑制脂质吸收:如何首乌、决明子等可增加肠蠕动,抑制脂肪和胆固醇吸收;
(2)抑制脂质在体内合成:如山楂、何首乌、大黄、决明子等可抑制3-轻基-3-甲基戊二酞辅酶A还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合成;
(3)促进脂质转运和清除;如人参、蒲黄、月见草、何首乌等可升高HDL-C,降低LDL-C。在辨证理论指导下,正确应用上述药物,可提高临床的调脂效果。
心脏介入术后注意事项
心脏介入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以导管为媒体,能到达心、脑、肾、肢体等主要脏器的血管并进行治疗,且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的特点。目前介入治疗对于心血管病的贡献,最主要体现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即明确和解除冠状动脉的狭窄。冠脉介入治疗最大的优势在于,心脏支架手术既能有效解决冠脉狭窄,又能避免外科手术带来的身体创伤。据介绍,世界上第一例心脏介入手术--冠脉成形术是1977年德国医生在瑞士完成的,中国第一例同样的手术开展于7年后。到了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冠脉支架植入术,1992年,美国医生第一次使用了这种技术,次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完成了中国第一例冠脉支架植入。到了2000年,世界上出现了首个药物洗脱支架,两年后进入中国。如今,在我国主要城市的心脏中心,药物支架的使用率很高。目前的技术发展很快,国产心脏支架与进口心脏支架实际疗效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在国内国产支架基本替代了进口支架,如果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没必要植入进口的,国产支架足矣。植入支架前先要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冠脉病变的程度、性质和位置,以便选择合适的手术过程。心脏介入手术后注意事项如果是普通支架,建议服阿司匹林+波立维+来适可3个月;如果是药物支架,应终生服上述药物。低盐低脂饮食,并戒烟,可饮少量红酒。不建议早晨锻炼,可在10点或晚饭后半小时进行锻炼,每次要做到出微汗。运动要适度,做有氧运动,如游泳、走路、慢跑,降低或保持体重。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应注意控制原发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明显心绞痛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手术后心绞痛复发病人及大面积心肌缺血的病人,需依据相关检查报告才能进行介入手术。
心血管的介入治疗
做介入治疗不是一般的医院能做的,它要求要很好的设备和技术的人员.还要与病人的健康体质有很大的关系.
像做造影不是说做造影有生命的危险,而是病人对造影剂的过敏不耐受造成的死了.
介入疗法是最安全的有效的疗法.它针对于内脏脏器的病变疗效是确切,他比起手术与微创的损害是小得很多.可以说只要患者能够对药物的耐受可以说是无损害的和无危害的它比全身用药的安全系数都更高的.因为药物公对病变的脏器进行的药物疗法.像上海有十多家医院都能做介入的治疗
祝他老早日的康复.
心脏介入治疗是怎么回事
您好!
病情分析:心脏介入治疗就是微创治疗.
比如你有轻度的异位起搏点,小的室间隔缺损,或者房间隔缺损,或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
可以由你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插入操作管,到达心脏。到心脏找到病变处,根据情况处理即可.
祝您健康!
心脏介入治疗
现在很多医院对于心脏介入治疗技术都是有把控的,虽然听起来比较恐怖,但是一般在治疗的时候病人是没有什么感觉的,湖南武警康复中心的张主任说过,心脏介入治疗就是到心脏找到病变处,根据异常情况处理就可以了。
所谓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做手术,即通过体外操纵导管或其他介入器械对体内的病变进行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痛苦少、安全可靠、疗效明显。介入治疗范围很广,涵盖面及全身,是医学与高新科技发展及结合的产物,随之应运而生的有"介入性治疗学","介入性放射学","介入性心脏病学"等,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还将分化形成更多的介入性分枝学科,其之间相互交叉甚广,技术相互渗透,其分类亦可从各种角度进行划分。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是介入性心脏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往介入性心脏病学以诊断部分为主,由于近年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绝大部分诊断已由无创的影像学技术所替代,因而介入性心脏病学当今已越来越偏重于治疗部分。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即(1)冠心病介入治疗;(2)心脏瓣膜介入治疗;(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4)心律失常介入治疗;(5)大血管病介入治疗及外周血管病介入治疗等。另外,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和高科技医疗器械的不断开发,介入治疗的范围亦将越来越广泛。从介入治疗技术学的角度来分,其种类亦在不断增加或更新,但常见及较成熟的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有(1)球囊成形术;(2)支架术;(3)射频消融术;(4)心脏起搏术;(5)血管栓塞术及心脏间隔闭合术等。其他的介入治疗技术还有激光血管成形术,动脉斑块切术,定向血管内膜斑块切除术,血栓抽吸术,冠状动脉内旋磨术,超声血管成形术,"热"球囊血管成形术(包括射频球囊、激光球囊、微波热球囊),放射性血管支架术,因基导入介入治疗等。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
脂肪产热大,应严格控制。每天的脂肪摄入量应在总热量的25%以下,这是指所有食物的脂肪含量,除了要控制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每天烹调油也只能用20克左右(约2调羹)。最好不吃动物内脏、肥肉、鱼子、蟹黄等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一个鸡蛋黄约含300毫克胆固醇)。含反式脂肪酸较多的食物,如人造黄油、起酥类食品,有明显增加高脂血症的危险,应尽量少吃。平时宜适量摄入海鱼、鱼油类食物,这些食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等功能。
控制精制糖类摄入
平时冠心病患者吃得比较清淡,少油,但如果摄入含精制糖的食物(如蛋糕、点心、含糖饮料)过多,也会造成热量过剩,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引起肥胖,使血脂升高。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比例应控制在总热量的60%,约为250克(粮食约300克)。
增加膳食纤维素摄入
在冠心病患者的膳食中,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以降低胆固醇,与此同时,也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大便干燥用力屏气而加重对心脏的负担,降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一般每天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应保持在25克左右。这里所指的膳食纤维是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燕麦麸、大麦和蔬菜中。
膳食补充各种维生素
维生素C: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降低血胆固醇,改善冠状循环,保护血管壁。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鲜枣、青椒、柑橘等,每天的推荐摄入量为100毫克。
烟酸:又名尼克酸,能扩张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血三酰甘油。富含烟酸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全麦制品、糙米、绿豆、芝麻、花生、香菇、紫菜等,牛奶和鸡蛋含有丰富的色氨酸,在体内也可转化为烟酸。每天的适宜摄入量男性为14毫克,女性为13毫克。
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阻止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保护心肌并改善心肌缺氧,预防血栓发生。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鱼、蛋类、乳制品、杏仁、花生、核桃等。每天的适宜摄入量为14毫克。
叶酸:有预防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减少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坚果、豆类、酵母发酵食物及绿叶蔬菜和水果等。每天的适宜摄入量为60微克。
适当摄入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精氨酸有补肾益精的作用,有助于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损伤。这类食物有海参、泥鳅、鳝鱼、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和葵花籽等。
但是精氨酸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在人体内可以合成,所以只需要适量补充含量丰富的食物就可以了。
适当摄食天然抗凝食物
富含吡嗪类物质的食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心肌梗死与中风的发生率。具有抗凝作用的食物有黑木耳、大蒜、洋葱、青葱、茼蒿、香菇、龙须菜、草莓、菠萝等,每天可选一两种食物作为菜的配料,或以水果适当补充。
控制钠盐的摄入
钠盐摄入过多,会使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平时食盐摄入应控制在5克左右,不但应控制食盐、酱油、味精等各种含钠调味料的摄入量,还要尽可能少吃咸菜、咸蛋、皮蛋、火腿等含钠高的腌制品。
此外,冠心病患者平时应禁烟酒、浓茶、咖啡、碳酸饮料,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进食不宜过饱,尽量少食多餐。至于烹调,应选择清蒸、水煮等用油少的方法。
带着“支架” 的健康生活准则
● 冠心病患者应尽量使自己的体重保持在理想体重的+10%之间,肥胖者应该减肥。否则会造成血容量增多,增加心脏负担。
● 生活要有规律,可以做些轻微适度的运动,不论是工作还是家务都要量力而行,不要过度劳累。
● 保证睡眠充足。睡觉时,枕头稍微高一点,可略微减少下身的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 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情绪激动等各种诱因。
● 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定期去医院检查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