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八通线司机张晓雨(张雪峰北京地铁)
本文目录一览:
张晓雨是怎么出名的?
张晓雨,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车辆一公司电客司机,曾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市国企十大明星、北京市劳动技术能手、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城建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十大英才、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先进个人,200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同时他也是北京地铁公司电客司机岗位唯一的高级技师。
从1975年参加工作以来,张晓雨在地铁司机的岗位上已经度过了30余个寒暑。30余年来,他驾驶过的车型不断更新,列车前行的轨迹不断延伸……在见证北京地铁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创造并刷新着全国电客司机安全驾驶里程的记录,截止到2009年3月底,他的安全行车里程已达到814732公里,
我想找一篇适合交通事业为主题的朗诵词
悦动的乐曲,激昂的诗词,铿锵的意志,行业的盛会。9月28日,首都交通人在昌平欢聚一堂,隆重举行“北京交通礼赞”诗歌朗诵会暨北京市交通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启动仪式,热情讴歌先进典型事迹,广泛宣传北京交通新成就,大力弘扬交通文化,共同展望首都交通更加美好的明天,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党组书记曾刚健,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树森,委员池坤丽等委领导,市交通委路政局、运输管理局、市交通执法总队主要领导,各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交通企业、武警交通直属工程部主管领导,各区、县交通局,市交通委系统各公路分局、城区管理处、执法大队及事业单位1600余人参加活动。北京作家协会及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的有关领导应邀出席活动。
曾刚健代表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向“北京交通礼赞”诗歌作品征集活动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60万首都交通人致以诚挚慰问和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北京交通事业发展的各单位、各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曾刚健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广大交通工作者奋力拼搏,创先争优,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充分展现了首都交通人的风采。事业因拼搏而辉煌,人生因奉献而精彩,站在首都交通事业发展新起点上,广大交通人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引领航向,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人生追求和个人价值,同首都交通发展实践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与伟大时代同频共振;要以奉献服务社会为价值取向,用优秀道德激励,用创先争优激励,用先进典型激励,积极投身交通建设发展伟业;要以开拓创新为目标指向,攻坚克难牵引创新,人才队伍支撑创新,发动群众催生创新,努力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有关领导向交通行业职工代表赠送了《北京交通礼赞》诗歌作品集,为荣获《北京交通礼赞》诗歌作品征集活动优秀组织奖的10个单位和10位获奖作者代表颁奖。在由优秀征集作品汇集而成的《北京交通礼赞》诗歌作品集中,首都交通的光荣绽放跃然纸上,交通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满怀诗情壮志,真心感悟,真切表白,真情书写,尽情赞美,把情系交通、奉献交通的心灵体验深深地融入了诗行歌赋,为交通文化事业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诗歌朗诵会以“北京交通礼赞”为主题,场面宏大,气势恢弘,高潮迭起,自始至终洋溢着昂扬向上的主旋律。《好日子》、《走向复兴》两首欢快的管乐合奏拉开了诗歌朗诵会的序幕。一段气势磅礴的诗朗诵“和谐大交通”,全景式描述了交通行业的火热场景,烘热了绚烂飞花的舞台,激发了交通人的壮志豪情。地铁运营公司的《延伸的轨迹》,公交集团的《情系公交、难忘第一》,养护集团的《路魂》,首发集团的《高速之歌》,生动地述说着交通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强大助推器作用。公交集团的《鹊鸣之歌》,市地铁运营公司的《豪迈的地铁线路人》,首发集团的《秋子之歌》,交通执法总队的《一座城市下午3点钟的阳光》,首汽出租公司、北方出租公司的《有这样一些人》从不同侧面讴歌了交通行业广大干部职工默默无闻、赤诚奉献、真情服务、拼搏进取的动人情怀。著名表演艺术家张家声老师朗诵表演的《人民万岁》使现场观众深刻体会到了美轮美奂的朗诵力量和艺术震撼力。大合唱《交通礼赞》艺术地展现了首都交通人在科学发展的阳光路上与时代同行的壮美诗篇。
在现场互动环节,十八大代表、公交集团104路快车驾驶员刘美莲,387路乘务员张鹊鸣,地铁运营公司1号线电客司机张晓雨、复兴门站区长朱志英,首发集团京开项目部作业队副队长李俊丰,养护集团应急信息部长刘旎,首发集团机场南线收费所收费四班副班长方秋子七位劳动模范走上舞台,与大家见面,近距离地与劳模交流。他们爱岗敬业、埋头苦干、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境界引起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更加增添了大家从事交通工作的光荣与自豪。
最后,在全场观众的高声助威和见证下,曾刚健、张树森、池坤丽等领导与劳动模范共同启动北京市交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烟花绽放,银叶飘逸,全场掌声雷动,把整台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张晓雨的相关信息
中国地铁行业安全行车第一人
1975年,当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入尾声的时候,19岁的张晓雨高中毕业被分配当一名地铁司机学徒工。他的命运从此就走入了那条轨道。
地铁司机在外人看来是一份枯燥而艰苦的工作:终日驾驶列车行驶在同一条轨道上,空气流通差,噪音大,环境沉闷,工作时间不能交谈……
张晓雨不仅克服这些困难坚持了30多年,还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安全行驶82万公里的纪录,相当于绕赤道20.5圈。“据我所知,全世界还没有达到这么长的。”
张晓雨1956年出生在北京,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铁道部工作的父亲在张晓雨3岁时就去世了;母亲是一名老红军。张晓雨的哥哥姐姐在文革中都被下放到内蒙古,而他则幸运地留了下来,考上了铁路一中。
“多亏了邓小平,他在1973年复出后,主张恢复高中教育,”张晓雨说,“那时能上高中不容易,我们初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考上了。”
而分配到地铁系统工作就更加幸运了。当时地铁隶属部队管辖,还承担接待外宾的任务,每月有16元的固定工资,是令人羡慕的好工作。因此招工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张晓雨1米82的挺拔身材,外形帅气,加上他的“红色”背景,完全符合要求。
1969年,北京第一条地铁线路完工投入使用,从北京站到古城共设16个站点。但当时地铁的主要功能是售票参观――北京人凭单位介绍信,花1毛钱可以买票乘坐地铁参观。“当时地铁发车间隔有14分钟,不可能将它作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而且大多数人都住在单位附近分配的宿舍,也不需要搭乘地铁。”张晓雨说。
他说,在那个特殊时期,北京地铁还承担了战备以及一些特殊的任务。“晚上9点之后,有一个特别司机小组继续工作,执行特殊任务。当时出席党代会的代表都是乘坐地铁被秘密送往会议地点的。”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的改变,这项功能早已经废弃了。
当时的张晓雨离这些“秘密任务”还很远。在当学徒的整整三年时间里,他每天上午学习理论知识,下午洗车、拖地。直到三年后才被允许上车,在老司机的监督下,学习实际操作技能。24岁那年,他通过了考试,成为能够独立驾驶的正式司机。
张晓雨承认,地铁司机的压力,尤其是心理压力比较大,和他同批的28名司机,一半都转行了。而张晓雨则牢记母亲的话“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坚持了下来。
“我们那一代人的就业观念和现在是完全不同的,都讲究干一行,爱一行。不会考虑兴趣爱好,都是‘先结婚,后恋爱’。”
在学校成绩并不拔尖的张晓雨学习驾驶时是最优秀的,他骄傲地说,这让他对这份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可以背出列车的整个电路图。”
当时的地铁列车采用苏联20世纪30年代技术,是由国内802个厂“攒”出来的。出故障是家常便饭,经常开着开着突然就在黑漆漆的轨道中间停住了。因此对司机的“检车”能力要求很高,必须能准确判断哪里出了什么问题,并在最短时间内修理好。用张晓雨的话说就是:“甭管用什么方法,让车走就行。”
一次,张晓雨驾车行驶到古城弯道时,列车突然全列紧急制动。此时如果不能迅速判断并处理故障,就要请求救援,要先将乘客清空,然后将车辆拖离运营正线,少则十几分钟,多则2、30分钟,地铁的正常运营秩序将被打乱。
他先向调度汇报情况,然后自己快速做出判断,迅速检查每节列车,当查到第三节车厢时,只晃动了一下插销连接器,列车紧急制动立即缓解。从发现故障到处理完毕,前后用了不到6分钟。
所以,每一天的工作对张晓雨来说都充满了新鲜感。而这,成了他爱上这份工作的最大动力――“每处理一个故障,我都很有成就感。”他一点也不觉得地铁司机工作“无聊”。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很多人纷纷扔掉“铁饭碗”,“下海”弄潮。张晓雨的妻子也放弃了公务员的工作,办起了自己的塑料包装厂。
他选择了坚守。“一方面,家里已经有人离开体制,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万一她创业失败,还可以做她的后盾。”
“另外,我也干不了别的。”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张晓雨说,这些年里,只要他提出来,随时都可以转岗。事实上,他确实有过一次换岗的经历。
当上司机3、4年左右时,因为工作需要,张晓雨被调到信号楼,负责监看大屏幕发信号。比起司机,这份工作轻松、干净,但他干了3天就坚决要求调走,“没法得到成就感。司机才是男人干的活。”
北京地铁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已经有8条线路覆盖198公里的路程,而列车也引进日本最先进技术制造,全部电脑控制。2000年,张晓雨被分配到全部使用新车的四惠车辆段,这对他是个新的挑战。
而他不仅很快掌握了新的操作方法,还经过半年的钻研和积累,根据自己的实践编写出一套科学、实用的电动列车制动作业操纵流程表,实现了用最少的制动次数达到最精确停车位置的目标,并将这种方法向全体司机推广。
事实上,要做到30年安全行车无事故,专业技能只是其中一部分,责任感和时刻保持的高度注意力非常重要。
张晓雨说,一名地铁司机每天要按图行车近200公里,推拉牵引、制动手柄200次,手指各种信号、道岔并进行呼唤确认600次,下车开关车门、监护乘降150次。“哪一个环节违章作业,都有可能影响安全行车。”
他说,现在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的责任心。在这里干得不好,出了问题,换个工作照样做,他们不能专注于做好一个工作。这对提高地铁安全驾驶的发展是不利的。
而且随着地铁的飞速发展,对司机的要求更高了。现在列车的最短停车间隔只有2分14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现故障,处理故障,更多考验的是司机的心理素质。“现在招聘司机引入了心理素质测试,”张晓雨介绍说。
张晓雨获得了很多荣誉,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国企十大明星、200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获北京地铁首届“金手柄奖”……
闲暇时候,张晓雨喜欢摄影。从小时候摆弄父亲从苏联带回来的一台老式照相机开始,摄影就成了他的爱好。他喜欢拍静物、风景,单位开会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忙不过来也请他去帮忙。会议照片有什么意思?“我上摄影课,老师说过一句话,同样的东西拍1000遍,出来的是1000张不同的照片。”
人们常常问张晓雨,什么时候达到100万公里啊?张晓雨说,“安全里程在我心里是个特别神圣的东西,不能随便说的。”
“因为地铁司机是个高风险的职业,安全里程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引自:张晓雨:轨道人生 新民网
四个全国劳模的名字和事迹
1、韩伟
韩伟,男,高中学历,中共党员,北京市宣武区邮政投递局永安路投递部投递员。他投送邮件400万件,消灭瞎信2万多封,被群众誉为“体贴为民的绿衣使者”。
16年来,韩伟走街串巷,以一颗赤诚之心为几十万用户准时投信送报,每天三频次,工作时间每天在 10个小时以上。韩伟总说:“用户是咱投递员的亲人,咱要掏心窝子为亲人分忧代劳,用自己的双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这些年来,韩伟走街串巷为用户既送报又送“心”,用自己的双手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了千家万户。
2、孟广彬
他注册“雷锋号”小鞋摊,几十年如一日,用一针一线穿写出诚实守信的人生信条,以一个平凡劳动者的坚守,诠释了一名草根工匠的社会价值。
孟广彬出身贫寒,因小时候得到过很多乡亲的帮助,便立志用自己的双手回报社会。孟广彬把雷锋当作自己的榜样,1988年起,他开始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外摆摊修鞋。他的鞋摊旁有块小黑板,上面写着:“鞋子穿坏请别愁,广彬为您解忧愁;生活之中互帮助,雷锋精神记心头。”他还制作2000多张优惠卡分发到学生手中,凡是贫困学生、老人和残疾人来修鞋,一概分文不取。
几十年来,他义务修鞋十余万双。无论刮风还是下雪,他都要等到学生们放学把鞋取走再收摊,他认为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1995年8月24日,家人发来电报,在山东的母亲病重,要他速回。但看到鞋摊上还有五双修好的鞋没人来取,他就一直等到傍晚学生们把鞋取走,才匆忙赶到火车站。
3、陶玉国
陶玉国,矿工,全国劳动模范。生活中的陶玉国是一个乐观豁达的煤矿汉子,别人说他劳苦功高,他总是腼腆地说自己就是一个平常的“拔牙工”。
煤矿是高危行业,而他从事的是高危行业中的高危工种:采面回柱,这个工作煤矿工人有个形象的比喻,叫“虎口拔牙”,就是采煤工作面煤层采完后,回收采空区的设备和支撑顶板的柱子,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对技术、体力、耐心、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陶玉国从未过分渲染这项工作的危险和艰难,也从不向领导提条件讲报酬,总是默默地承受,一次又一次安全地完成任务,在采面上一干就是20余个寒暑春秋。
4、杨金福
杨金福(1938——)江苏吴县人。全国劳动模范。
1949年起历任江苏吴县越溪乡张墓村农会主任、一大队党支部书记、农工商联合公司总经理。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积极发展集体经济,稳定农业,搞活副业,兴办工业,闯出了一条农副工三业协调的路子。全村430户家家依靠集体经济成了万元户,村荣获全国农业先进单位。1979年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是中共十二大代表。
5、时传祥
时传祥(1915年1月1日—1975年5月19日),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起了掏粪工。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4年,北京环保局分配部分青年学生作掏粪工。时传祥时任崇文区清洁队青工班班长,为转变部分青工怕脏怕丑的思想,年近半百的时传祥,脏活累活抢在前,对青年工人言传身教,以“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职业道德观,教育影响青年一代安心本行业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