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资讯 > 正文

头条资讯

有效应对石油化工行业激烈竞争(中石化的核心竞争力)

hacker2022-07-08 22:24:22头条资讯85
本文目录一览:1、关于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状况?2、能对石化行业进行分析吗?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化工行业外部环境趋紧,给行业企业经营带来不少压力,但同时也倒逼一些企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去年,氮肥行业涌现出不少盈利颇丰的企业,如心连心、鲁西化工、华鲁恒升等。

应该说,企业自主在供应侧方面做出的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盈利情况相对更好一些,应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的信心明显增强。但是,目前在这方面做出努力的企业还有限,尚需在全行业形成创新调整转型的氛围。

由于受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以及安全环保压力不断加大等因素影响,化工行业整体增速持续下降、开工严重不足、效益增速较快下滑,下行压力加大。

供需失衡已成为影响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的最主要矛盾。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要在做好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下足功夫。

扩展资料

从供应侧具体方向来看,近期建议要大力开拓好五大市场:

一是要大力开拓农业、农村市场。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的行动计划,这为化肥、农药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在严格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大力开拓专用肥、缓释肥、水溶肥、微量元素肥料和高效低毒新型农药市场;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大力提供大棚农业所需要的塑料大棚、滴灌器械、大棚作物营养液等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

二是要大力开拓化工新材料市场。在化工行业贸易逆差中,进口量最多的是化工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市场也是跨国公司竞争最激烈的市场。

要努力突破化工新材料技术制约的瓶颈,在食品保鲜包装材料、化工建筑新材料、汽车轻量化材料、电子化学品材料的供给能力方面取得大的突破,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是要大力开拓专用化学品市场。我国是消费大国,食品添加剂、纺织后处理剂、印染助剂、新型涂料、医药原材料、日用化学品等专用化学品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对于这样一个十分巨大、技术和价值极高的终端消费市场,我国企业应努力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扩大自给率和占有率。

四是要大力开拓节能环保市场。石油和化学工业既是废水、废气、废固排放的大户,也是废水、废气、废固治理的专家,节能环保技术和服务将是一个潜力极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是要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特别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根据不同国家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采用贸易、承包工程、投资等多种方式有序推动装备、技术和服务“走出去”。

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和产业投资合作,开展化工下游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骨干企业。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专家解读:化工行业着力开拓五大市场

能对石化行业进行分析吗?

石化产业在我国作为重要的资源和基础原材料行业,经济总量大,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在国民经济中历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目前中国石化行业同时面临周期性调整、自身结构性矛盾及金融危机影响带来的矛盾深化加剧,成为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寻找新增长点需求的典型代表。为此,国务院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中明确针对石化产业的振兴提出了六点纲要性要求。 石化振兴规划将能够在短期内缓解或解决该产业链中的部分突出矛盾,并帮助催生、改造或做强一批行业龙头性企业,为整个宏观经济的复苏发展提供动力及示范样本。此次石化产业振兴的方向,是由速度、规模增长模式向效能、质量增长模式转变,而转变发生的核心在于投资杠杆的使用。“资金—技术”将成为一组最重要的可相互转化的变量。具体而言,在产业链上游,技术能力成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高的大型企业必然获得政府资金支持进行更多技术创新,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占据产业主导地位;在产业链下游,具有产品研发和工艺研究优势,在石化产业的全球细分市场上具有竞争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将有可能首先走出困境,并可以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植下通过对外技术收购或自主研发形成技术优势,加强竞争力。而在整个产业链范围内,政府投资都在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环节上有前提性要求,在此方面先行一步或更具创新能力的企业将有更大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只有那些具备较好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或意识,拥有研发和技术创新的传统,更具全球性战略眼光并强调市场服务能力的企业,才能堪当石化行业龙头,并成为该行业新发展模式的代表。全球性危机之下的石化行业石化行业主要包括石油与化工行业,上游的资源领域包括石油、天然气等;中游的大宗产品领域包括氮肥、甲醇、磷肥、氯碱、纯碱等;下游的精细化发展产品领域包括农药、染料、日化、工程塑料、、煤炭精细化、精细磷化工、钾锂、有机氟和有机硅等。整体产业链较长,子行业众多。即使不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石化行业的周期性衰退也可能发生石化行业的整体增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历史数据显示,石化行业经济周期一般为7~8 年,价格高峰期一般持续2年左右。1978年以来,以产品价格、盈利空间以及装置开工率等指标进行考量,景气周期共出现过4次。 2002年之后,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高速经济增长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的逐渐复苏,全球石化行业进入明显上升周期。2004年到2007年,石化行业周期的价格高峰已经维持了约4年之久,远高于之前石化行业价格高峰期在18到24个月的水平。 由于2004年到2007年全球石化行业的平均盈利能力高于钢铁等其它基础行业,全球的投资快速向石化行业集中,导致全球石化产能迅速扩张。下游有效消费量的增长趋势明显低于石化产能的扩张趋势。以作为近60%石化产品的基本原材料的乙烯为例,2008年初披露的部分产能计划显示, 2008-2011年新增乙烯产能将达到2750万吨,相当于2007年全球产能的22%以上。这样的供给能力增长远远超出预期的需求增长。全球石化行业将在2008年下半年或者2009年上半年开始进入明显的周期性衰退。全球性金融危机严重地影响实体经济,使得全球石化行业受到很大冲击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并直接打击实体经济,石化行业的下游产业需求大幅萎缩,从而大大加剧了全球石化行业所遭受的冲击。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石化行业的大多数子行业都面临装置开工率降低,产品库存量上升的困境。石化产品价格也大幅下挫。在2008年第四季度,石化产品价格跌幅高于油价的下跌幅度。如苯价格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首次下跌到其主要原材料的石脑油价格以下。在2008年11月,石脑油甚至比原油价格每桶低25美元。全球石化行业产品价格大幅滑坡。中国石化行业面临周期性调整、金融危机影响和自身结构性矛盾凸现的三重压力中国石化产业作为全球石化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感受到由于供需关系变化引发的周期性衰退,以及金融危机打击实体经济带来的下游需求快速下滑所引发的压力。除了上述压力之外,中国石化行业还经受着由于之前粗放式增长所形成的结构性矛盾所带来的压力。在景气周期中,中国大量的新进入资金涌入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型(两高一资)的低门槛石化产业环节,造成了相关产业链环节上严重的产能过剩。当面临全球性危机冲击时,这些产业链环节更为脆弱。例如,由于煤化工项目的大量上马等因素使得2008年甲醇产量较2007年大幅提升40%以上,但由于市场需求不畅,行业开工率维持在相当低的水准。 由于上述的多重压力,中国石化产业在2008年第四季度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危机征兆:需求下降导致企业普遍积压了大量存货,例如,尿素库存235万吨,同比增160%;磷酸二铵存货125 万吨,同比增加231%;磷酸一铵存货96万吨,同比增加119.3%;复合肥存货201万吨,同比增加68.5%。需求不足与库存增加导致了开工率的下降:08年四季度,氯碱行业开工率70%,氮肥企业超过30%停产,磷肥企业开工率不足30%,电石企业开工率仅30%,涂料和燃料企业也有约 20%停产。 2008年11月、12月行业工业总产值连续两个月同比下降,分别为-2.48%和-8.02%。在整个第四季度,几乎所有主要石油化工产品(除了农药杀虫剂等少数子行业)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乙烯、塑料树脂及共聚物等子行业与2007年同比跌幅超过10%。由于产品价格大幅下挫、开工率降低和存货积压的原因,中国石化企业亏损面大幅增加,企业资金链紧张。 2009年一季度石化产业整体仍然面对下游市场需求低迷的困扰,但也出现局部回暖迹象。大多数子行业产量同比下降,但环比上升。受到库存下降和成本支撑等因素的影响,多数石化产品的价格开始止跌企稳。行业开工率也出现小幅回升。除了农化产品受到下游市场需求拉动表现出较强的走势之外,大多数石化子行业危机并未解除。石化产业振兴规划对于危机下中国石化行业的影响分析 2009年2月19日,国务院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指出,石化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振兴石化产业,必须在稳定石化产品市场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会议同时公布了六点纲要性要求。石化产业作为重要的资源和基础原材料行业,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行业的景气恢复和整体发展将有赖于下游需求行业的复苏。石化振兴规划短期内能够缓解和解决部分产业链环节上的突出矛盾。石化调整振兴规划的作用及效果将更多体现在推进中国石化产业在中长期内的结构性转型。石化产业振兴规划将缓解中国石化行业面临的部分突出矛盾规划将解决部分产业链环节上产品阶段性供需失衡的问题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深入,石化行业的多个产业链环节上都暴露出供需失衡问题,尤其是供给过剩的问题。阶段性供需失衡给石化企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短期内库存快速上升。石化振兴规划指出国家将抓紧落实成品油储备,这一举措将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国石油储备体系,另一方面也能缓解国内炼厂和成品油销售企业库存过大、资金占用过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突出矛盾。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2008年我国进口原油对外依存度上升到48%;如果考虑部分成品油直接进口的因素,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约51%。 国家的石油安全是经济环境稳定的重要基础。我国自1995年开始规划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议题。目前一期四大原油储备基地(镇海、舟山、大连、黄岛)已投入使用,储备量1,620万立方米。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建设工程也即将启动。但与储备体系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石油储备体系与石油储备规模明显落后。国际能源组织各主要成员国相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日本、美国等国家储备了相当于60~100 多天本国消费量的石油,可以应付突发事件引起的石油中断供应。 储备主体美国 日本 法国 德国国家储备联邦政府的战略储备目标是防止石油禁运和中断石油供应,平时不轻易动用政府系统的“石油公团”承担国家石油储备及基地的建设任务企业法定储备根据日本石油储备法,一定规模以上的炼厂、销售商和进口商都要按规定比例承担石油储备任务每个石油经营者都要承担应急石油储备义务,并维持上一年原油和油品消费量26%的储量,相当于95天储备量德国石油储备联盟由大型炼油企业、石油进口、销售公司和使用石油发电厂组成,承担储备义务企业商业储备美国企业石油储备完全是市场行为,没有法律规定企业储备石油的义务法律规定以外的企业商业性储备由企业自理法律规定以外的企业商业性储备由企业自理法律规定以外的企业商业性储备由企业自理各国石油储备现状对比石化行业国际上来看,成品油储备是原油储备的补充。日本民间石油储备中约45%是成品油储备;法国成品油储备约占整体石油储备的60%。成品油储备是改善国内汽柴油市场长期供求关系的主要路径之一。不断出现的油荒现象凸显了中国建立成品油储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全球范围来看,国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石油储备体系,尤其是成品油储备体系的做法被一些发达国家采用。

当前石油化学工业发展面临哪些方面的形势与挑战

石油石化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它为国民经济的运行提供能源和基础原材料,许多国家都对该领域高度关注。而原油位于石化产业链的源头,在全球能源消费中占很大比例。如在2004年前后,欧洲和亚洲约为32%,中东地区高达53%,中南美洲约44%,非洲约41%,北美约40%。2008年,全球每天消费原油大约为8600万桶。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是美国、中国和日本。石化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以1999年至2003年的平均值计算,中国石化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4.4%,工业增加值占约16%,总资产占比约13%,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过14%,而石化行业工业增加值约占GDP的4%。

石化行业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上,也体现在其对整个国民经济提供的基础性作用上,其基础性作用和支柱性地位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为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根据IEA的数据:2005年,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总需求中,石油占18.8%,是除煤炭以外最大的能源资源。我们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石脑油、燃料油等都是石油的下游产品。2.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石油不但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也是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从上游的石脑油,到中游的各类中间体,以及下游的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都是石化产业的重要原材料或者产品。化工领域是个巨大的行业,其产品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航天航空等高科技产品,下至服装和生活日用品,无一没有化工原料油的身影。3.支持与促进农业发展。在农业领域,除农机动力需使用燃料之外,化肥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此外,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塑料薄膜,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构成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整个加工工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行业和油品的销售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通常可以将石油石化产业分为:石油开采业、石油炼制业、石油化工、化工制品和化肥行业等。

“石油开采”指的是将原油和天然气从地下采出的过程,并将原油和天然气分离。“石油炼制”指的是将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脑油、重油等油品的过程。“石油化工”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和石化中间品加工成石化中间品的过程。而“化工制品”指的是将石化中间品加工成制品的过程。“化肥行业”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合成为化肥的过程。每个过程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具体分类和特点如下:

石油工业包括全球的勘探、开采、炼制、运输(通常利用油轮和管道运输)和油品销售等。石油也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包括医药品、熔剂、化肥和塑料等。该行业通常被分为三个主要部份:上游、中游、下游。通常将中游纳入下游之内。

石油石化产业链

石油领域的上游通常指原油和天然气的寻找、采收和生产,被称为勘探和生产领域。还包括寻找地下或者水下油田和气田,和钻井等工作,以及后续开采原油和收取天然气等油井的运营工作。

下游领域包括石油炼厂、化工厂、石化产品的分配和销售环节,以及天然气销售企业等。下游行业涉及数千种油品和化工产品,如汽油、柴油、航空燃料、取暖油、沥青、润滑剂、合成橡胶、塑料、化肥、防冻剂、杀虫剂、医药品、天然气和丙烷等。

石化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为了便于研究价格的形成和传导过程,本文根据价格形成和传导的特点,按照石油产品(简称油品)和化工产品两大类进行分析。

1.价格传导的过程

鉴于化工领域广泛存在着“中间体”,而国内又缺少交易“中间体”的现货市场。因而我国石化终端产品的价格形成过程较为复杂,往往受到上游价格垄断的影响。

产业链图显示了石化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其产业链末端产品的价格经由各自产业链的加工环节传导形成。如图所示:石油馏分(主要是轻质油)通过烃类裂解,或裂解气馏分可制取乙烯、聚乙烯、丁二烯等烯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三烯三烃经与无机产品反应可获得“中间体”,包括PE、EG、聚乙烯醇、丙烯晴、已内酰胺、对二甲苯等,也就是产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产品的原料。

通常价格的形成主要受两种因素主导:一是消费拉动,二是成本推动。在这两种类型之间,价格传导的过程和效果也大不相同。

(A)消费拉动型

在消费拉动的情况下,受下游需求增长的影响,价格开始上涨。此时,该加工环节的边际利润也随之增长,进而拉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中重复,直至传导至产业链的源头石脑油(或者天然气)。这一过程有时也会在某一环节受到阻碍,特别是在产能远远大于产量或者需求的环节。

(B)成本推动型

在成本推动的情况下,产业链源头原材料价格首先上涨,其结果要求将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转嫁到该加工环节的产品价格之中。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重复,直至传导至产业链末端的终端产品。不同的是,成本的推动不如需求的拉动那么顺利。由于产业链中下一环节的阻碍,而无法完成价格传导过程,致使该加工环节的边际利润降低,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事实上,上游价格的向下传导,必须得到下游产品消费市场的消化。一旦价格超过了消费者愿意接受的程度,该产品将面临积压的命运,价格根本无法继续传导。结果该产品不得不亏损销售,生产企业必须承担亏损的现实,直到价格能够向下传导为止。

(C)消费萎缩

与上述两种情况相反的是,消费萎缩和成本下降时的传导过程。当消费萎缩时产品开始积压,企业开始减产,导致该加工环节的原材料价格下降。这一过程逐渐向上游传导,最终迫使产业链源头产品价格回落。这一过程有时会在某一环节减弱,因为该上游产品有可能是其他产业链的上游,只要该产业链的整体需求没有充分的下降。

(D)成本下降

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是件好事。不但可以提高加工利润,还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扩大市场。然而,在成本下降的整个传导过程中,加工企业却很难应对。面对不断降价的原材料,无论以何种价格买入,企业都要面临亏损。这就导致了另外一种局面,企业宁可停产也不愿意生产。当然,为了保住重要的客户资源,大多数大型企业不得不继续亏本生产。

我们还可以将上游原材料价格与下游产品价格进行对比,找出价格运动的相关性。从以往产业链上产品价格的年均变化趋势来看,石脑油价格的变化与原油价格的变化总体一致,相关度在产业链中最高。也就是说,其裂解差价相对稳定。此外,从原油到PTA的整个产业链,价格传导有如下规律:

原油-石脑油 (加工费区间:35—50美元/吨)

石脑油-MX (加工费区间:50—60美元/吨)

MX-PX 加工费区间:80—100美元/吨)

PX-PTA (加工费区间:150—170美元/吨)

事实上,将原料和产品之间的差价与上述加工费区间对比,我们可以了解某一环节的盈利状况和所处的环境。一旦某一环节出现扭曲,该环节或许就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

2.价格传导的特点

石化产业价格传导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A)时间滞后性。通常产业链越长,滞后的时间也较长。

(B)过滤短期小幅波动。由于具有滞后性,一些短期和小幅波动还没有来得及向下传导,价格就已经发生变化,因而短期波动得以过滤。

(C)传导过程可能被阻断。当产业链中某一环节的供需关系处于极端状态时,该环节供需关系本身上升为影响价格的主导因素,因而价格传导被阻断。

(D)价格垄断性。由于国内缺少交易石化“中间体”的市场,因而其价格具有垄断性。越是靠近产业链上端的企业,其价格垄断性越强。

(E)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进口依存度较高的“中间体”,其定价常常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进口依存度越高,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越大。

3.油品价格的形成

在我国,除石脑油和燃料油外,其油品的价格仍然由“发改委统一定价”,采用区间定价的原则。即只有当国际油价波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会进行调整。因此这些油品的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的联动性并不太大,且滞后的时间很长。但我国的石脑油和燃料油已率先采用了“市场定价机制”。可以设想,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油品价格形成机制将最终采用由市场定价的方法。

在市场定价的环境下,油品价格一方面受原材料成本和加工环节边际利润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受产品供需关系的影响。除了生产成本之外,我国的油品价格往往受进口成本的影响,特别是亚洲市场价格的影响,尤其是在国内需求缺口较大的情况下。例如,我国黄埔市场的燃料油(180CST)价格,主要受新加坡市场价格的影响;而我国的石脑油价格则主要受日本市场价格的影响。

在亚洲的油品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新加坡市场。亚洲地区特别是远东地区的成品油定价基本上都要参考新加坡成品油市场价格,而“普氏”(PLATTS)的油品报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普氏(PLATTS)公开市场是指每天下午5:00-5:30在公开报价系统(PAGE190)上进行公开现货交易的市场,每天公布的报价是15天以后交货的价格,实际交割一般在15-30天之内进行。

4.裂解差价与价格传导

与化工产业不同,由于不存在所谓的石化“中间体”,油品的价格均由交易油品的市场决定(我国没有交易石化中间体的现货市场)。一般来说,油品成本应该包括生产原材料和辅料,以及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或者说,油品价格由“原材料成本”+“边际利润”构成。通常,我们使用“裂解差价”的概念,描述某一油品的市场价格与原油的市场价格之差。

在油品市场上,裂解差价是衡量企业盈利状况的一种指标,也是市场供需关系的一种反应。当裂解差价走高时,炼厂的利润扩大。意味着:或者油品价格上涨,或者原油价格下降,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其结果是炼厂利润增加。当裂解差价走低时,意味着:或者油品价格下跌,或者原油价格上涨。这种价差的变化,通常暗示着价格的未来走向。

影响价格的其他因素

1.季节性影响

季节性主要是指随着季节的交替而产生的需求量不同的情况,石化终端产品的季节性消费情况直接带动上游石化产品的产销变动,从而进一步引发价格的相应波动,形成一定的季节性交替。在石化产业链中,还有一些环节具有季节性特点,包括原油等。

2.相关商品价格走势

由于相关商品价格价格具有较强的替代作用,其价格变动也直接影响到石化产品价格走势,如PTA和棉花,由于其都是纺织品的直接上游原料,所以它们之间具体较强的替代作用,价格走势也具有一定的联动性。

3.人民币汇率变化

人民币汇率变化直接影响到石化中间体及上下游产品的进出口价格,将直接影响到该系列商品的进出口竞争力情况。如对PTA而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人民币升值降低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按美金计价的进口PX价格更加具有吸引力,有可能促使相应的报价上升。

4.国家宏观政策法规对价格的影响

国家宏观政策法规对价格的影响主要包括进口关税、出口退税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取向等等。进口关税直接影响到进口商品的成本,出口退税反应在出品商品在国外的竞争力情况,而国家产业政策取向则直接影响到某个产业或领域在未来的发展状况,对未来产品的供需情况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关况具有较强的联动作用。

总之,石化产业链较为复杂,且各品种具有各自的特点。如PTA与纺织品市场密切相关,而LLDPE与农膜市场密切相关。这就导致了各个品种还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尽管原油价格的影响完全相同。鉴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有限,因而LLDPE领先于原油价格恢复上行,这就是一个“减缓、阻断、甚至逆转原油走势”的典型案例。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俗野释欢(2022-07-09 02:04:31)回复取消回复

    重的地位。而目前中国石化行业同时面临周期性调整、自身结构性矛盾及金融危机影响带来的矛盾深化加剧,成为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寻找新增长点需求的典型代表。为此,国务院出

  • 可难十雾(2022-07-09 05:17:43)回复取消回复

    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会议同时公布了六点纲要性要求。石化产业作为重要的资源和基础原材料行业,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行业的景气恢复和整体发展将有赖于下游需求行业的复苏。石化振兴规划短期内能够缓解和解决部分产业链环节上的突出矛盾。石化调整振兴规划的作用及效果将更多体现在推进中国石化产业在中

  • 晴枙嵶邸(2022-07-09 03:33:47)回复取消回复

    文根据价格形成和传导的特点,按照石油产品(简称油品)和化工产品两大类进行分析。1.价格传导的过程鉴于化工领域广泛存在着“中间体”,而国内又缺少交易“中间体”的现货市场。因而我国石化终端产品的价格形成过程较为

  • 断渊南简(2022-07-09 04:35:54)回复取消回复

    直接影响到某个产业或领域在未来的发展状况,对未来产品的供需情况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关况具有较强的联动作用。总之,石化产业链较为复杂,且各品种具有各自的特点。如PTA与纺织品市场密切相关,而L

  • 依疚帅冕(2022-07-09 02:40:42)回复取消回复

    经营者都要承担应急石油储备义务,并维持上一年原油和油品消费量26%的储量,相当于95天储备量德国石油储备联盟由大型炼油企业、石油进口、销售公司和使用石油发电厂组成,承担储备义务企业商业储备美国企业石油储备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