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评价体重增长情况(儿童体重状况的评价指标)
本文目录一览:
新生儿出生一个月后,体重增长多少才是比较正常的?
在生活中,许多婴儿出生后,父母特别注意婴儿的体重和满月时增加的体重。他们经常每隔一两天称一次体重并记录下来。那么为什么呢?其实体重是衡量一个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所以宝妈们非常关注宝宝体重的变化!
这三个标准的父母一定要多注意满月时新生儿的体重。
1.据相关儿科资料显示,宝宝出生后平均每天增加30-40g,每周增加200-30—40g,满月时应该会增加800—1200g。
2.2017年,卫生部宣布,满月后的儿童体重应符合以下标准:男孩体重4.51公斤,女孩标准4.20公斤。
3.从《儿科学》可以知道,满月后,正常的足月宝宝体重一般会增加1-1.7斤左右。
宝宝体重增加与哪些因素有关?
1.继承
首先,宝宝出生后的体重与遗传有很大关系,相信宝妈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比如在生活中,会发现有些宝宝满月的时候体重比其他宝宝满月的时候增加的多。其实这恰恰是因为遗传。
婴儿继承了怀孕母亲的体重,所以这个时候生长发育更快。而那些孕期体重变化不大的孕妇,孩子出生后体重增加并不是很明显。
2.孕龄
婴儿在孕妈妈肚子里停留的时间,也就是胎龄,会影响婴儿出生后的体重。一些孕妇说,她们在预产期之前很久就生下了孩子,当孩子出生时,体重继续增加。
因此,如果孕妈妈在35-39周内分娩,出生婴儿的数量可能会随着妊娠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如果孕妈妈在妊娠43周后分娩,会发现婴儿出生后体重增加缓慢。
3.喂养方法
不得不说,婴儿出生后体重的增加与孕妇的喂养方式有关。现在,许多母亲选择母乳喂养孩子。毕竟他们都知道母乳喂养有很多好处。
当然,也有一些妈妈选择人工喂养。这两种不同的喂养方式会严重影响婴儿的生长,他们会发现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生后体重增加更多。当然,妈妈要适当喂养,记得不要过量喂养,让宝宝正常生长发育。
宝宝体重有什么影响?
其实宝宝出生后体重的增加对宝宝有一定的影响。体重增加过多或过少都是不正常的。一般每增加100 g体重都发生在出生后的第一周。如果宝宝第一周体重增长太慢,可能会发育不良。
当然,母亲们应该知道,如果选择母乳喂养,婴儿第一周的体重增加不会太快,而是非常缓慢,所以不要太担心。如果出生后体重增长过快,就要谨慎了。毕竟出生后体重增加关系到以后的健康状况,宝妈们千万不能太大意!
你的孩子呢?你还记得满月时增加了多少吗?虽然这对婴儿出生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但母亲不必太紧张。合理喂养,健康成长最重要!
幼儿体格发育评价标准
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一、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二、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两年发育较快——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前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慢-快-慢);生殖系统发育较晚——先慢后快。其他系统如心、肝、肾、肌肉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发育相平衡。
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比如说运动发育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2个月)、后抬胸,再会坐(6个月)、7月翻身、8月爬;9月站、123岁走跳跑。(2月抬头6月坐,7月翻身8月爬,9月会站成正果,123岁走跳跑。)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的影响,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生长“轨道”不会完全相同。
2孩子体格发育评价的三个方面
(1)发育水平:对体重、身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等进行横断面测定评价,就是将孩子在某一阶段时间的某一项体格生长发育指标测量值与正常参考人群值相比较。此比值就是孩子的发育水平(它一般可分为上、中上、中、中下、下五个等级)。如果孩子的某一指标大于或者小于正常人群测量参考值的最高或者最低标准,父母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和医生一起寻找原因,以便进行合理的干预治疗。
(2)生长速度:每次对小儿的体重或者身长测量后,要进行动态纵向观察(比如生长监测),看其每月生长发育是否正常。这种连续纵向的测量观察,可以跟随孩子的自己生长轨迹,及时发现生长偏离(增长过快、过慢或者不增长)情况,早期采取干预措施。
(3)匀称程度:对小儿体重、身长等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比如:医生通过对小儿的坐高/身高比值进行评估,可以看出小儿下肢的发育是否正常,以此评价孩子的身材发育是否匀称。用孩子的体重(kg)/身高(Cm2)即KAUP指数,来评价孩子是否太胖或者太瘦等。
3儿童生长发育标准
一、体重 体重是反映儿童生长发育的最重要也是最灵敏的指标。因为体重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体重可以受多种因素如:营养、辅食添加、疾病等的影响。体重在出生头3个月增长最快,一般为月增长600~1000克,最好不低于600克。3~6个月次之,一般月增长60 0~800克。6~12个月平均每个月增长300克。1岁后儿童生长速度明显减慢,1~3岁儿童平均每个月体重增长150克。1岁后儿童的体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体重(kg)=年龄(岁)?+7(或8)
二、身长 身长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但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短期内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营养、疾病等)对身长影响不明显。它主要受遗传、种族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身长的增加同体重一样,也是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平均年增长25厘米。第二年平均增长10厘米,第三年平均增长4~7.5厘米。 幼儿期儿童的体型由婴儿期的肥墩型向瘦长型转变。这期间躯干稍长些,下肢稍短些。幼儿期后,四肢的增长逐渐快于躯干的增长。一岁以后平均身长的公式为:身长(cm)=年龄(岁)? +80(cm)。儿童的身长与体重都可以用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来评价。
4一个月宝宝的体格发育
体格发育
体重 此时的婴儿体格生长速度非常快,比出生时重了700-1000克。刚满月时体重约为4公斤(4000克),快到两个月时增加到5公斤(5000克)。
身长 比出生时增加2-3厘米,男婴平均为56.95厘米,女婴平均为56厘米。
头围 男婴为38.2厘米,女婴为37.47厘米。
胸围 男婴为38厘米,女婴为37.32厘米。
神经精神发育
运动机能 俯卧时能将下巴抬起片刻,头会转向一侧;觉醒时,显得十分活跃,会慢慢地转动头部,伸胳膊,蹬腿,身体有些伸展运动,能蠕动身体。
视觉 婴儿能注视片刻离他20-30厘米处的物体和母亲的脸。
触觉 有物体碰触他的手心时他会抓住(称之为握持反射)。
听觉 听到母亲的心跳声会安静下来。近旁约10-15厘米处的响声会引起孩子的警觉,头会转向声源。能区别人的语言声和非语言响声,以及不同的语音。母亲和婴儿说话,他能注视母脸片刻,出现反射性微笑,会发出“咿咿”“啊啊”的声音。
儿童体格生长都有哪些参考的指标?
我们常用的体格生长指标是这样的。
体格生长应选择易于测量、有较大人群代表性的指标来指示。一般常用的形态指标有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等。
那接下来,我们一一了解各个指标的要求,我们先来说说体重。
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其中骨骼、肌肉、内脏、体脂、体液为主要成分。因体脂与体液变化较大,体重在体格生长指标中最易波动。体重易于准确测量,是最易获得的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指标。儿科临床中用体重计算药量、静脉输液量。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次、胎龄、性别以及宫内营养状况有关。出生后体重增长应为胎儿宫内体重生长的延续。生后一周内如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或称生理性体重下降,约在生后3?4日达最低点下降(3%?9%),以后逐渐回升,至出生后第7―10日应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如果体重下降超过10%或至第10天还未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则为病理状态,应分析其原因。如生后及时合理喂哺,可减轻或避免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发生。出生时体重受宫内因素的影响大,生后与营养、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年龄的增加儿童体重的增长逐渐减慢。
我国1975年、1985年、1995年调查资料显示,正常足月婴儿生后第一个月体重增加可达1―1.5kg,生后3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的体重的2倍;第一年内婴儿前3个月体重的增加值约等于后9个月内体重的增加值,即12个月龄时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9kg),是生后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生后第二年体重增加2.5?3.5kg,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12kg);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年增长值约2kg。
儿童体重的增长为非等速的增加,进行评价时应以个体儿童自己体重增长的变化为依据,不可用“公式”计算来评价,也不宜以人群均数(所谓“正常值”)当作“标准”看待。
儿童体格生长的另一个指标:身高和坐高有什么规律?
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多数3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立位与仰卧位测量值相差1?2cm。
身高(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年龄越小增长越快,也出现婴儿期和青春期二个生长高峰。
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为25cm;前3个月身长增长约11?12cm,约等于后9个月的增长值,1岁时身长约75cm;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左右,即2岁时身长约85cm;2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5―7cm。2岁以后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身高(长)的生长受遗传、内分泌、宫内生长水平的影响较明显,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易影响身高(长)的生长。
坐高(顶臀长)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与身长测量一致,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为顶臀长。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指距是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距离,代表上肢长骨生长。
正常婴儿一个月长几斤?具体有何依据?
有一位妈妈留言说,自己宝宝满月时长了1000克,不知道是否正常?
妈妈们总会对宝宝的体重感到不安,这非常正常。在孩子小的时候,体重就是衡量宝宝是否健康的参照标准。儿童时期的体重不合理增长不仅会造成短期体格发育异常,还可能使成年期某些慢性疾病患病风险增加。
新生儿满月长多少斤正常?几个标准说明问题,体重影响成年健康
三个标准
《西尔斯健康育儿百科》中说,宝宝每周增加140-280g,在满月时会增重600-1200克。
《郑玉巧育儿经-婴儿卷》中说,新生儿平均每天可增加30-40g,平均每周增加200-300g,一个月时应该增加800-1200g。
《儿科学》中说,正常足月婴儿生后一个月体重增加可达 1-1.7 kg。
从这三个标准来看,宝宝满月时增加1000克体重是非常理想的,我家二宝当时才增加了350g,大宝倒是增加了1500g。
满月时宝宝的体重标准
2017年卫生部公布的标准是,满月时,宝宝的体重应符合如下标准:
男孩:标准4.51公斤,范围3.52-5.67公斤。
女孩:标准4.20公斤,范围3.33-5.35公斤。
可以根据这个标准自查一下,看是不是落在这个标准范围之内!
体重增长和什么有关
1、和遗传有关
一般来说,宝宝出生体重大的,在满月时体重增长得也会较快一些。父母体格好的,宝宝的体重增加也会更加迅速。
2、和胎龄有关
正常体重的新生儿在第二周会出现体重增长高峰,一般早产儿体重增长缓慢,到第三周才会出现体重增长高峰,要进行实际月龄的计算。早产儿到满月时体重增长比较少一些。
3、和喂养有关
体重增长和喂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调查发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满月生长发育比人工喂养的要更好一些,所以有条件的一定要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按需进行喂养即可。如果是奶粉喂养,一天大约需要喝奶400-600ml,喂养次数为10-12次。
4、和疾病有关
宝宝胃口好,吃得好、睡得香,没有生病,体重会正常增加。如果宝宝出现腹泻等疾病,很容易出现体重增加不足的问题。比如有的宝宝在月子期间有黄疸,因为治疗黄疸时服用一些药物,会腹泻,这时体重增加就不正常。
5、和抚触有关
文献报道,抚触的新生儿体重增加的比非抚触的要多一些,国内有医院也进行了相关研究,证实了这一结论。124名新生儿在出生体重、产期、分娩方式、喂养方法等基本相似,平分成两组,一组抚触,另一组不进行抚触,结果发现接受抚触的新生儿满月增重明显高于非抚触组。 说明抚触对新生儿体重的增长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新生儿体重增长影响成年健康
最新研究发现出生后数天内体重增长异常,可能增加成年期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国外研究发现,新生儿出生后第1周体重每增加100 g, 超重风险将增加28%。出生早期的体重过快增长,可能增加成年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第一周体重增长缓慢,而奶粉喂养的第一周体重增长很快,到了第二周以后母乳喂养将会赶上奶粉喂养。这种体重增长趋势恰恰是对新生儿有利的。
总之,宝宝在新生儿期的体重增长关系到未来的健康状况,爸爸妈妈要引起重视,尽量坚持母乳喂养,使宝宝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为成年后的健康打好基础。
免责声明:此文和图片转载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