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适应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启发)
本文目录一览:
请结合新常态的具体内容,谈谈当代大学生该如何适应新常态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大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
一、自我决策能力。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 作的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 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 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 而必须靠自己迅 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二、适应社会能力。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 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 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 不满的情绪, 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已任的大学生 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 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对环境 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反映,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 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 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 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 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重理论学习,而轻视
实践操作的倾向。 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 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 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 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四、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 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要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 的才能,其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 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 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 等,第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五、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 中的同学、 师生关系那么简单。 大学生步入社会后, 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 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 应状况,而且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 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六、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 管理工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 现代社会职业 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 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 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 能力的毕业生, 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 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大学生应该怎样面对经济新常态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 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
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经济 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 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 经
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认识新常态, 适应新常 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面对经济新常态,大学生应该怎么办
创新驱动的策源地在大学,大学是新常态的有力支撑和坚定引领。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人才、根子在科技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当前,随着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以其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愈来愈加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决定着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前途。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增进民生福祉、加快生态建设同样需要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需要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特别是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入决定性阶段的今天,一切创新思路、模式、理念、举措的提出与落实,最终都必须依靠人,依靠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特别是在技术创新领域,要产出大量具有颠覆性的科学技术,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和超越,都需要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人才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挥最大驱动力的根本和关键。
支撑和引领新常态是大学始终秉承的历史使命,也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著名高等教育研究者克拉克·克尔就曾说过:大学是一种维系往昔,又摆向未来的机构。大学作为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结合点,正是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既是高层次人才的汇聚地,又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既有实力也有能力,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优秀人才,释放更大、更新的创造潜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而从大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从中世纪教会大学到德国洪堡大学成为大学典范,从威斯康星理念到创业型大学的兴起,大学在社会发展每一个关键时期,都能抓住历史提供的一切有利时机,在每一次新常态到来之际,都能做到积极主动地适应发展的需求,以新的视角、新的框架、新的逻辑,参与历史、影响历史,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在服务、支撑、引领社会发展中,不断获取发展所需,重塑大学的社会形象,逐步从社会的边缘地带走向经济社会的轴心,从而成为了今天知识经济时代中跨越式创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