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技术标准体系(化工行业技术标准体系)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石油化工工业发展史
石油化工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学工业。起源于美国。初期依附于石油炼制工业,后来逐步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迅速发展,50年代在欧洲继起,60年代又进一步扩大到日本及世界各国,使世界化学工业的生产结构和原料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化学品的生产从以煤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石油化学工业的新工艺、新产品不断出现。70年代初,美国石油化工生产的各种石油化学产品,多达数千种,当前石油化工已成为各工业国家的重要基干工业。
初创时期 随着石油炼制工业的兴起,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炼厂气。1917年美国C.埃利斯用炼厂气中的丙烯合成了异丙醇。1920年,美国新泽西标准油公司采用此法进行工业生产。这是第一个石油化学品,它标志着石油化工发展的开始。1919年联合碳化物公司研究了乙烷、丙烷裂解制乙烯的方法,随后林德空气产品公司实现了从裂解气中分离乙烯,并用乙烯加工成化学产品。1923年,联合碳化物公司在西弗吉尼亚州的查尔斯顿建立了第一个以裂解乙烯为原料的石油化工厂。在20~30年代,美国石油化学工业,主要利用单烯烃生产化学品。如丙烯水合制异丙醇、再脱氢制丙酮,次氯酸法乙烯制环氧乙烷,丙烯制环氧丙烷等。20年代,H.施陶丁格创立了高分子化合物概念;W.H.卡罗瑟斯发现了缩聚法制聚酰胺后,杜邦公司1940年开始将聚酰胺纤维(尼龙)投入市场。表面活性剂烷基硫酸伯醇酯出现。这些原来由煤和农副产品生产的新产品,大大刺激了石油化工的发展,同时为这些领域转向石油原料创造了新的技术条件。这时,石油炼制工业也有新的发展。1936年催化裂化技术的开发,为石油化工提供了更多低分子烯烃原料。这些发展使美国的乙烯消费量由1930年的14kt增加到1940年的120kt。
战时的推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至40年代末,美国石油化工在芳烃产品生产及合成橡胶等高分子材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战争对橡胶的需要,促使丁苯、丁腈等合成橡胶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1941年陶氏化学公司从烃类裂解产物中分离出丁二烯作为合成橡胶的单体;1943年,又建立了丁烯催化脱氢制丁二烯的大型生产装置。1945年美国合成橡胶的产量达到 670kt。为了满足战时对梯恩梯炸药(即TNT)原料 (甲苯)的大量需求,1941年美国研究成功由石油轻质馏分催化重整制取芳烃的新工艺,开辟了苯、甲苯和二甲苯等重要芳烃的新来源(在此以前,芳烃主要来自煤的焦化过程)。当时,由催化重整生产的甲苯占全美国所需甲苯总量的一半以上。1943年,美国杜邦公司和联合碳化物公司应用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的技术建设成聚乙烯厂;1946年美国壳牌化学公司开始用高温氧化法生产氯丙烯系列产品;1948年,美国标准油公司移植德国技术用氢甲酰化法(见羰基合成)生产八碳醇;1949年,乙烯直接法合成酒精投产。石油化工的不断发展,使美国在1950年的乙烯产量增至680kt,重要产品品种超过100种,石油化工产品占有机化工产品的60%(1940年仅占5%)。
蓬勃发展 50年代起,世界经济由战后恢复转入发展时期。合成橡胶、塑料、合成纤维等材料的迅速发展,使石油化工在欧洲、日本及世界其他地区受到广泛的重视。在发展高分子化工方面,欧洲在50年代开发成功一些关键性的新技术,如1953年联邦德国化学家K.齐格勒研究成功了低压法生产聚乙烯的新型催化剂体系,并迅速投入了工业生产;1955年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建成了大型聚酯纤维生产厂;1954年意大利化学家G.纳塔进一步发展了齐格勒催化剂,合成了立体等规聚丙烯,并于1957年投入工业生产。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1957年美国俄亥俄标准油公司成功开发了丙烯氨化氧化生产丙烯腈的催化剂,并于1960年投入生产;1957年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醛的方法取得成功,并于1960年建成大型生产厂。进入60年代,先后投入生产的还有乙烯氧化制醋酸乙烯酯,乙烯氧氯化制氯乙烯等重要化工产品。石油化工新工艺技术的不断开发成功,使传统上以电石乙炔为起始原料的大宗产品,先后转到石油化工的原料路线上。在此期间,日本、苏联也都开始建设石油化学工业。日本发展较快,仅十多年时间,其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苏联在合成橡胶、合成氨、石油蛋白等生产上,有突出成就。
石油化工新技术特别是合成材料方面的成就,使生产上对原料的需求量猛增,推动了烃类裂解和裂解气分离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此期间,围绕各种类型的裂解方法开展了广泛的探索工作,开发了多种管式裂解炉和多种裂解气分离流程,使产品乙烯收率大大提高、能耗下降。西欧各国与日本,由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贫乏,裂解原料采用了价格低廉并易于运输的中东石脑油,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大型乙烯生产装置,大踏步地走上发展石油化工的道路。至此,石油化工的生产规模大幅度扩大。作为石油化工代表产品的乙烯,1980年全世界产量达到35.8Mt,创历史最高水平。1960年以后,有机合成原料自煤转向石油和天然气的速度加快。
新阶段 70年代,国际石油价格发生了两次大幅度上涨,乙烯原料价格骤升,产品生产成本增加,石油化工面临巨大冲击。美国、日本和西欧地区主要乙烯生产国,纷纷采取措施:如关闭部分生产装置,适当降低装置开工率,节约生产能耗,开展副产品综合利用,进行深度加工(见石油炼制过程),发展精细化学品,加强代油原料研究等。1983年下半年起,生产又趋复苏。与此同时,世界石油化工的格局也有了新的变化。全世界大约有1000个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所用原料油约占原油总产量的8.4%,用气约占天然气总量的10%,这些企业大多为少数跨国生产厂商所控制。最近,这种情况在起变化,油、气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更多地建设起自己的石油化工企业。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规程sh3505作废没
SH 3505.1~4-1999石油化工安全技术规程,已废止,详情查阅工科(2010)第77号,现有有效标准:GB 50484-2008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石油,化工离心泵有哪些常用标准
在石油、化工领域,使用最多的离心泵国际标准是API610、ISO5199和ANSI B73.1M/B73.2M等,国内标准是GB3215和GB5656/T。
1. API610
API,是美国石油协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的简称。出版API610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份采购规范,以便于离心泵的制造和采购。
API610(第七版)是针对石油炼厂用离心泵提出的,其标准名为《一般炼厂用离心泵》(Centrifugal Pumps for General Refinery Services)。但实际上,使用API610标准的不仅是石油炼厂,石油、化工、天然气等领域均时常采用API610标准。为适用这一需要,1995年颁布的API610(第八版)改名为《石油、重化学和天然气工业用离心泵》(Centrifugal Pumps for Petroleum,Heavy
Chemical,and Gas Industry Services),并在内容上较上一版有较大的变动。
API610对节能问题备受关注。API610要求制造厂和使用厂在设备的制造、选用和运行等所用环节中积极寻求创新的节能方法。如果这种节能方法能提高效率并降低使用期的总费用而不致牺牲安全或可靠性,则应鼓励采用。另外选择设备时的评定标准应以设备在使用寿命期内的总费用为准,而不是以设备的采购费用为准。
目前在石油和化工领域,API610是使用最为频繁的离心泵用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也采纳了API610标准,付之于标准号ISO/CD13709。
2. ISO5199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ISO5199,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entrifugal Pumps,ClassⅡ(离心泵技术规范Ⅱ级),主要依据是德国的DIN标准。其外形尺寸、性能符合ISO2858标准;底座符合ISO3661;机械密封或软填料用的空腔尺寸符合ISO3069;性能试验 B级符合ISO3555,C级符合ISO2548。 中国的GB5656,德国的DIN ISO5199,法国的NF ISO5199等效采用ISO5199;英国的BS6836等同采用ISO5199。
中国GB5662,德国的DIN24256,英国的BS5257,法国的NF E44121,等效或等同采用ISO2858。
3. ASME B73.1M/B73.2M
ASME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的简称。
ASME B73.1M-1991 Specification for Horizontal End Suction
Centrifugal Pumps for Chemical Process(卧式轴向吸入化工离心泵)和ASME B73.2M-1991 Specification for Vertical In-line Centrifugal Pumps for Chemical Process(立式管道化工离心泵)是美国国家标准,由泵制造厂和化工生产厂共同编制,符合这两个标准的泵,称为ANSI泵。
其余的ASME化工泵标准有:
ASME B73.3M-1996 Specification for Thermoplastical and Thmoset Polymer Material Horizontal End Suction Centrifugal Pumps for Chemical Process(卧式轴向吸入热塑性塑料、热固性树脂化工离心泵)。
ASME B73.5M-1995 Specification for Sealless Horizontal End Suction Centrifugal Pumps for Chemical Process(卧式轴向吸入无泄漏化工离心泵)。
4. GB3215
中国国家标准GB3215-89《炼厂、化工及石油化工流程用离心泵通用技术条件 》基本参照API610 第6版编制而成。
5. GB5656/T
中国国家标准GB5656/T-94《单级、单吸化工离心泵技术条件》参照ISO5199编制而成。其相关标准如GB5662《轴向吸入离心泵(16Bar)标注、性能和尺寸》参照ISO2858,GB5661《轴向吸入离心泵机械密封和软填料用的空腔尺寸》参照ISO3069,GB5660《轴向吸入离心泵底座和安装尺寸》参照ISO3661。水力性能试验按GB3216《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和旋涡泵试验方法》的C级或B级进行(参照ISO2548、ISO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