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最新报道 > 正文

最新报道

左旋千金藤啶碱片专利(左旋千金藤啶碱片)

hacker2022-07-15 09:44:00最新报道78
本文目录一览:1、帕金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图书目录的介绍2、

本文目录一览:

帕金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图书目录的介绍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关于James Parkinson和帕金森病 一、天资聪颖,涉猎广泛 二、见贤思齐,服务民众 三、james Parkinson的医学成就 第二节 帕金森病的由来及其分类 一、帕金森病的由来 二、帕金森病的分类 三、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帕金森病病因及其诊断 第一节 帕金森病的病因学讨论 一、现代医学的观点 二、中医学关于帕金森病发病观点 第二节 帕金森病的诊断 一、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1984年10月全国锥体外系疾病会议) 二、Takahashi等诊断和排除标准(1992) 三、中医诊断标准(第三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1991) 四、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2006) 五、临床分级评分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帕金森病治疗学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现代医学中帕金森病的治疗史 一、颠茄生物碱开治疗帕金森病之先河 二、手术治疗一波三折 三、左旋多巴确立了治疗帕金森病的里程碑 四、美多芭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 五、多方位的药物研究 六、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的开展 七、生物工程技术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美好前景 第二节 中医学对帕金森病的认识与研究历史 一、帕金森病属于中医学“颤证”范畴 二、汉唐时期,粗略涉及 三、宋元时期,记载首例 四、明清之际,论治渐富 五、当代研究,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帕金森病的研究与治疗水平述要 第一节 文献研究述要 一、文献源和方法 二、文献研究结果 三、研究方向 四、中医药研究的现状 第二节 现代医学水平 一、研究水平 二、治疗水平 第三节 中医学水平 一、研究水平 二、治疗水平 第四节 治疗方面的优劣势比较 一、现代医学的优劣势 二、中医药的优劣势 第五章 现代中医临床治疗 第一节 辨证分型治疗 一、八纲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 二、脏腑辨证与体质相结合 第二节 专药、专方治疗 一、自拟方 二、中药针剂 三、专方、专药系列研究 第三节 针灸治疗 一、针灸治疗概况 二、关于针刺帕金森病的穴位选择问题 三、关于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 四、帕金森病的临床针灸治疗 五、针灸对帕金森病的疗效特点 六、关于头针的研究 第四节 综合治疗 一、中西药综合治疗 二、针灸、中药综合治疗 三、针灸、西药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抗帕金森病的中药 第一节 中药治疗在抗帕金森病中的地位 一、作者的感慨 二、否定中医对帕金森病治疗作用的论据 三、作者的观点 第二节 单味中药实验研究 一、首乌 二、肉苁蓉 三、绿茶 第三节 中药提取物 一、人参皂苷Rgl 二、三七皂苷Rgl 三、左旋千金藤啶碱 第四节 中医方药系列研究 一、培补肝肾中药系列研究 二、养肝息风方药的系列研究 三、银杏叶提取物的系列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帕金森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 第一节 帕金森病临床治疗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医学 二、中医学 第二节 关于神经保护性治疗 一、化学药物治疗 二、中医药治疗 三、手术治疗 四、神经干细胞移植 第三节 帕金森病的分期治疗 一、早期治疗 二、中期治疗 三、晚期治疗 第四节 “经纬治疗”思维 一、理筋法 二、调神法 三、安窍法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帕金森患者的护理计划 第一节 帕金森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阶段性 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对护理工作的特殊要求 三、护理工作的阶段性 第二节 护理计划 一、主症护理 二、共有症护理 附篇 帕金森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研究 第一节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介绍 一、研究方法 二、临床研究技术路线 三、临床疗效评价 四、临床安全评价 五、临床试验数据处理 六、伦理学要求 七、多中心原则 八、临床研究实施标准操作规程 第二节 统计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二、可比性分析 三、疗效分析 四、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考核 五、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二、讨论 第四节 帕金森病综合治疗优化方案 一、帕金森病的三期划分及其依据 二、帕金森病的治疗三法 三、帕金森病综合治疗优化方案 本书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 编后记

患了帕金森病怎么办?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最早系统描述这种疾病的是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

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在人脑的中脑部位,该处有一群神经细胞叫黑质神经元,它们通过合成一种“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对大脑的运动功能进行调控。当这些黑质神经元变性死亡达80%以上时,就会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

迄今为止,原发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而对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晚期因长期卧床易出现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约有四分之一的帕金森病人因过分担心疾病而伴有抑郁症状。

目前欧美国家50岁以上人群的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在我国,5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70多万帕金森病患者,患病率与欧美国家接近。

帕金森病的治疗

希望大长今

神话 成龙金喜善

美丽的神话

披着羊皮的狼

不得不爱 潘玮柏

再说一次我爱你

童话 光良

你到底爱谁

千年之恋 F.I.R

TMD我爱你 李宇春

更多

� 摘要 帕金森病是一种原发性慢性退行性神经疾病,早在古代中医学就对具有类似症状的一系列疾病进行了广泛的的探讨,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1)中医学对帕金森病机理的认识;(2)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中药治疗;(3)帕金森病非运动障碍症状的中药治疗。(4)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现代药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R7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496(2000)03-0338-02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是一种原发性慢性退行性神经疾病,又称震颤麻痹,中医学中没有严格对应的诊断名称。许多中医文献在论述“震颤麻痹”一病时,最早追溯到《内经》的病机19条“诸风掉旋,皆属于肝”。有作者[1]注意到:《杂病证治准绳》上的论述更加详尽,“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未能任持,风之象也”。当代的作者依据不同的文献和各自的经验,分别将该病归属中医学“震掉”、“振栗”、“颤振”,甚至“痉病”和“肝风”的范畴,认识逐渐丰富起来,但也产生了混乱。1991年,在重庆市召开的中医学会老年脑病研讨会上统一病名的“老年颤证”及制定的一系列诊治标准[2],为中医诊治帕金森病的客观化、规范化做了初步工作。但“老年颤证”的概念仍显得过于宽泛,模糊了原发性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区别,这并未受到以后作者的充分重视。

1、中医学对帕金森病机理的认识

震颤、僵直、行动迟缓等帕金森病典型症状的中医论述散见于不同的中医学文献中,勿庸讳言,统一起来将上述症状归结为一种病的认识在中医学的典籍中还很少见。当代中医学者通常采用“辨证求因”的传统方法来推知帕金森病的中医机理。多数学者认为帕金森病的病机特点为: 本虚标实 。导致本虚的原因繁多,择其要者大致有:(1)年龄因素:帕金森病多发于老年人,周氏[3]认为中年以后阴气自半,会出现肝肾自虚的生理性虚衰,兼加劳顿、色欲之消耗,而致阴精虚少,形体衰败。(2)情志因素:有作者[4]指出,五志过激皆能化火,五志化火,灼伤阴津,能够使人出现精血暗耗。(3)久病及肾,高年多病重叠,致使肝肾交亏[3]。以上诸因素导致患者的肝肾阴虚、气血两虚作为本病最根本的病理基础,也是形成内风痰火瘀的基本根源。周氏指出肝风之起,乃由肝肾亏虚所致,在肝肾亏虚的基础上,痰瘀内生,阻滞脑络,更加剧了内风暗动[3]。王氏认为:肝肾阴虚,可致虚火内生兼加痰湿内蕴、五志化火等热邪因素,从而形成风火、痰火、瘀火等,进一步加重病情[1]。王永炎等依据自已的临床观察,强调筋脉失养,血瘀阻络的重要性[5]。潘氏根据对3例伴有意识迟钝的老年患者的辨治经验[6],提出了帕金森病与老年性痴呆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命题,认为帕金森病一病存在心营虚损、内风煽动的病理表现。王坤山等认为脾阳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又加脾虚湿聚痰生,也能导致震颤[4]。总之,中医认为帕金森病一病的病理实质在于肝肾阴虚,也涉及心脾两脏。表现为颤振、僵直、行动徐缓等症状的原因是由于本虚基础上形成了内风痰火瘀等病理改变的结果。内风痰火瘀是相互影响的病理因素,其相互影响的共同通路是经脉,其最终的病理结局是筋脉失养。

2、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中药治疗

辨证论治仍是目前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最基本思路。历年来,多数中医学者都是将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症状作为主要辨证标准来处理,疗效标准也以运动障碍症状的改善为主要观察指标,因此,可以认为这些文献主要针对的环节是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症状。有关文献中,报道了17个证型之多,其中气血两虚、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风痰阻络4个证型重复率稍高。即便上述4个证型,论者也各有侧重,王氏认为气血两虚伴有血瘀风动,治宜益气养血,活络熄风,以黄芪、党参、当归、白芍、天麻、钩藤、珍珠母、丹参、鸡血藤、羚羊角粉等药随证加减,治疗12例,有效8例[5]。蔡氏重复王氏上述经验治疗帕金森病也获得满意疗效[7]。也有作者强调气血虚弱,筋脉失养的,治宜大补气血,养荣定振,以人参、黄芪、当归、白芍、熟地、白术、肉桂心、茯苓、灸甘草、天麻、全蝎、羚羊角、丹参、鸡血藤治疗,可惜未报治疗效果[4]。肝肾阴虚一型,王氏也强调伴行血瘀风动,治宜育阴加熄风通络[5]。周氏认为帕金森病一病肝肾阴虚为本,其它变证皆以此为基础而变生,其中痰瘀内生,阻滞脑络尤为突出,治疗着重培补肝肾、化痰通络[3]。肝阳上亢一证,多在肝肾阴虚基础上形成,有的作者将其作为一型单列,有的作者将其作为肝肾阴虚的变型,故本文不加详述。多数作者认识到内风痰湿在帕金森病一病中的重要地位,但单独立证的明显较前三证减少。潘氏辨治风痰阻络,肢节颤痹证,指出应与风湿性关节炎作鉴别,治宜活血宣痹,熄风定痰[6]。任氏治痰延壅滞,用二陈汤加煨皂角、硼砂、胆星等[8]。辨证运用针灸治疗的办法也为许多作者所采用,谢瑶芳等按中医辨证型采用针刺方法配合中药治疗56例,疗效明显优于采用左旋多巴、安坦等药物的对照组[9]。蒋氏等用消颤丸(天麻、钩藤、珍珠母、僵蚕等)配合头针舞蹈震颤控制区(在运动区前1.5cm的平行线),体针风池、曲池、消颤穴、外关、阳陵泉、太冲,用32号1~1.5寸毫针直刺,平补平泻并随证加减穴位,取得满意疗效[10]。

纵观多年来中医药学治疗帕金森病的医学实践,感到祖国医学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是确实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仍然存在诸多重大问题尚未解决。首先,分型十分混乱。作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十分随意化的程度。对帕金森病一病的辨证和治疗存在如此巨大的分歧,说明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作者们对于帕金森病一病的认识尚处于较浅的层面,还没有得到大家公认的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出现。其次,文献中报道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中药达120余种,重复率较高的药物仅天麻、钩藤、珍珠母、当归、白芍、地黄等10余种。第三,辨证分型过分强调证与证之间的区别割裂了证与证之间的联系,虽然周氏、王氏[1,3]的报道注意了帕金森病一病在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上的整体统一性,但大多作者的报道仍然条块分割,缺乏内在联系。其四,疗效标准随意,相当数量的报道缺乏统计意义。我们收集到的具有统计学资料的165例报道中,采用了Webster评分的仅78例,其中仅22例依照了卫生部药物研究指导原则规定疗效标准[11],另56例采用了自己制定的低于卫生部标准的疗效标准[9]。这使得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文献与其它同类文献缺少可比性。

3、帕金森病非运动障碍症状的中药治疗

帕金森病是一种终生伴随的慢性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帕金森病的非运动障碍症状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没有证据表明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症状改善后非运动障碍症状也会随之改善,而通常是在运动障碍症状改善后非运动障碍症状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目前,国际上已有大量文献探讨帕金森病的非运动障碍症状的问题。中医文献中还很少有关中药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障碍症状的报道,导致中医学没有将非运动障碍症状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许多中医工作者对帕金森病的非运动障碍症状认识不足。(2)传统的中医学辨证论治将这些非运动障碍症状作为帕金森病辨证治疗时的辨证依据之一,从而掩盖了中药对非运动障碍症状的控制效果。而临床实际工作中,中药治疗某些非运动障碍症状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如运用番泻叶治疗帕金森病人的大便秘结,运用养血安神,疏肝解郁的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精神症状,运用利水消肿的中药治疗脚踝浮肿等。本文此处提出中药对帕金森并非运动障碍症状的影响问题,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

4 、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现代药理研究

4.1中药的抗胆碱能作用研究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作者注意到中药抗帕金森病的作用,可能与中药内含有抗胆碱能的成分有关。近期还有作者在分析中药的药理作用时还持这种观点。其实,早在100多年前的西方就已经应用一种植物治疗帕金森病,后来分析,这种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就具有抗胆碱能的作用[12]。现已知,即使是化学提纯或化学合成的抗胆碱能药品也仅具有弱效的抗震颤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会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明显减弱。那么,运用中药生药中具有的抗胆碱能成分抗帕金森病,其前途很值得商榷。

4.2中药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的研究从我国云南河谷地不容中提取的生物碱左旋千金藤啶碱经动物试验表明,其对正常敏感的多巴胺受体具有阻滞作用,而当应用6-OHDA损毁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神经元后,使受体超敏时,左旋千金藤啶碱表现为D1受体的激动作用。曾先有作者应用该药治疗左旋多巴过量引起的运动障碍;近期又有作者将其作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开始是用于临床,目前尚未得出确切的结论。

4.3中药抗氧化的研究现今人们倾向认为氧化应激(OxidativeStress)是导致神经元变性和残存神经元进一步损害的重要原因,抗氧化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试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据研究很多中药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因此,筛选抗氧化的中药来延缓帕金森病进程的设想受到一些中医学者的重视。据笔者所知,这方面的实验研究正在进行,只是目前尚没有有关结论的报道。

4.4中药对中脑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影响帕金森病主要的病理变化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进而导致了黑质纹状体系内以多巴胺(dopamine,DA)合成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生化改变,60年代左旋多巴开始应用于临床正是针对这一环节的。直至目前,左旋多巴类制剂仍是最有效的抗帕金森病药物。现有的实验研究表明,中药也能对中脑纹状体多巴胺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有报告显示中药的这种影响明显不同于左旋多巴类制剂。我们的初步研究表明养肝熄风方药能够调节多巴胺合成的限速酶酪氨酸羟化酶,进一步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5、中药治疗在抗帕金森病中的地位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到底如何,历来众说份纭,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表明,与现代医学药物疗法的疗效尚有一定差距。其一,大部分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观察报告病例很少,又加上分型众多,疗效观察很难准确进行。其二,临床实践中很难让患者完全停用抗帕金森病西药而单独应用中药治疗,这使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变的不确定,从而干扰了临床效果观察的客观性。其三,评价帕金森病病变程度的客观化量表未被大多数中医学者所掌握,依照这些量表所制定的一系列疗效标准也未为大多数中医作者所采用,这导致大量中医文献疗效标准的随意性很强。

通观近年来的临床报道,没有证据表明中药会产生左旋多巴类似的抗帕金森病强度,因此,我们认为中药尚不能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这不等于说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就变得毫无意义。一是由于抗帕金森病的西药大多具有副作用,并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疗效会逐年减低,寻找新的有效药物仍是帕金森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二是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仍然是针对症状的控制,尚无有效延缓疾病进程的手段。中药也许能够在延缓疾病的进程中担当重要角色,这也是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的重要任务。三是有研究提示中药具有提高帕金森治疗效果的作用,目前这一研究前景开始受到重视。四是中药能够控制帕金森病的一些非运动障碍症状,这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不管怎样,今天人们对于帕金森病的认识正不断加深。过去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已为将来的研究奠定了原始基础。我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未来几年乃至十几年,中西医结合对帕金森病的研究一定会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起步走向发展,使之在抗帕金森病领域对人类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资料:

请问:谁了解帕金森病要怎么治疗?正在发展的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吗? 万分感激!!!!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最早系统描述这种疾病的是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

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在人脑的中脑部位,该处有一群神经细胞叫黑质神经元,它们通过合成一种“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对大脑的运动功能进行调控。当这些黑质神经元变性死亡达80%以上时,就会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

迄今为止,原发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而对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晚期因长期卧床易出现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约有四分之一的帕金森病人因过分担心疾病而伴有抑郁症状。

目前欧美国家50岁以上人群的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在我国,5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70多万帕金森病患者,患病率与欧美国家接近。

帕金森病的治疗

希望大长今

神话 成龙金喜善

美丽的神话

披着羊皮的狼

不得不爱 潘玮柏

再说一次我爱你

童话 光良

你到底爱谁

千年之恋 F.I.R

TMD我爱你 李宇春

更多

� 摘要 帕金森病是一种原发性慢性退行性神经疾病,早在古代中医学就对具有类似症状的一系列疾病进行了广泛的的探讨,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1)中医学对帕金森病机理的认识;(2)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中药治疗;(3)帕金森病非运动障碍症状的中药治疗。(4)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现代药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R7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496(2000)03-0338-02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是一种原发性慢性退行性神经疾病,又称震颤麻痹,中医学中没有严格对应的诊断名称。许多中医文献在论述“震颤麻痹”一病时,最早追溯到《内经》的病机19条“诸风掉旋,皆属于肝”。有作者[1]注意到:《杂病证治准绳》上的论述更加详尽,“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未能任持,风之象也”。当代的作者依据不同的文献和各自的经验,分别将该病归属中医学“震掉”、“振栗”、“颤振”,甚至“痉病”和“肝风”的范畴,认识逐渐丰富起来,但也产生了混乱。1991年,在重庆市召开的中医学会老年脑病研讨会上统一病名的“老年颤证”及制定的一系列诊治标准[2],为中医诊治帕金森病的客观化、规范化做了初步工作。但“老年颤证”的概念仍显得过于宽泛,模糊了原发性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区别,这并未受到以后作者的充分重视。

1、中医学对帕金森病机理的认识

震颤、僵直、行动迟缓等帕金森病典型症状的中医论述散见于不同的中医学文献中,勿庸讳言,统一起来将上述症状归结为一种病的认识在中医学的典籍中还很少见。当代中医学者通常采用“辨证求因”的传统方法来推知帕金森病的中医机理。多数学者认为帕金森病的病机特点为: 本虚标实 。导致本虚的原因繁多,择其要者大致有:(1)年龄因素:帕金森病多发于老年人,周氏[3]认为中年以后阴气自半,会出现肝肾自虚的生理性虚衰,兼加劳顿、色欲之消耗,而致阴精虚少,形体衰败。(2)情志因素:有作者[4]指出,五志过激皆能化火,五志化火,灼伤阴津,能够使人出现精血暗耗。(3)久病及肾,高年多病重叠,致使肝肾交亏[3]。以上诸因素导致患者的肝肾阴虚、气血两虚作为本病最根本的病理基础,也是形成内风痰火瘀的基本根源。周氏指出肝风之起,乃由肝肾亏虚所致,在肝肾亏虚的基础上,痰瘀内生,阻滞脑络,更加剧了内风暗动[3]。王氏认为:肝肾阴虚,可致虚火内生兼加痰湿内蕴、五志化火等热邪因素,从而形成风火、痰火、瘀火等,进一步加重病情[1]。王永炎等依据自已的临床观察,强调筋脉失养,血瘀阻络的重要性[5]。潘氏根据对3例伴有意识迟钝的老年患者的辨治经验[6],提出了帕金森病与老年性痴呆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命题,认为帕金森病一病存在心营虚损、内风煽动的病理表现。王坤山等认为脾阳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又加脾虚湿聚痰生,也能导致震颤[4]。总之,中医认为帕金森病一病的病理实质在于肝肾阴虚,也涉及心脾两脏。表现为颤振、僵直、行动徐缓等症状的原因是由于本虚基础上形成了内风痰火瘀等病理改变的结果。内风痰火瘀是相互影响的病理因素,其相互影响的共同通路是经脉,其最终的病理结局是筋脉失养。

2、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中药治疗

辨证论治仍是目前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最基本思路。历年来,多数中医学者都是将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症状作为主要辨证标准来处理,疗效标准也以运动障碍症状的改善为主要观察指标,因此,可以认为这些文献主要针对的环节是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症状。有关文献中,报道了17个证型之多,其中气血两虚、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风痰阻络4个证型重复率稍高。即便上述4个证型,论者也各有侧重,王氏认为气血两虚伴有血瘀风动,治宜益气养血,活络熄风,以黄芪、党参、当归、白芍、天麻、钩藤、珍珠母、丹参、鸡血藤、羚羊角粉等药随证加减,治疗12例,有效8例[5]。蔡氏重复王氏上述经验治疗帕金森病也获得满意疗效[7]。也有作者强调气血虚弱,筋脉失养的,治宜大补气血,养荣定振,以人参、黄芪、当归、白芍、熟地、白术、肉桂心、茯苓、灸甘草、天麻、全蝎、羚羊角、丹参、鸡血藤治疗,可惜未报治疗效果[4]。肝肾阴虚一型,王氏也强调伴行血瘀风动,治宜育阴加熄风通络[5]。周氏认为帕金森病一病肝肾阴虚为本,其它变证皆以此为基础而变生,其中痰瘀内生,阻滞脑络尤为突出,治疗着重培补肝肾、化痰通络[3]。肝阳上亢一证,多在肝肾阴虚基础上形成,有的作者将其作为一型单列,有的作者将其作为肝肾阴虚的变型,故本文不加详述。多数作者认识到内风痰湿在帕金森病一病中的重要地位,但单独立证的明显较前三证减少。潘氏辨治风痰阻络,肢节颤痹证,指出应与风湿性关节炎作鉴别,治宜活血宣痹,熄风定痰[6]。任氏治痰延壅滞,用二陈汤加煨皂角、硼砂、胆星等[8]。辨证运用针灸治疗的办法也为许多作者所采用,谢瑶芳等按中医辨证型采用针刺方法配合中药治疗56例,疗效明显优于采用左旋多巴、安坦等药物的对照组[9]。蒋氏等用消颤丸(天麻、钩藤、珍珠母、僵蚕等)配合头针舞蹈震颤控制区(在运动区前1.5cm的平行线),体针风池、曲池、消颤穴、外关、阳陵泉、太冲,用32号1~1.5寸毫针直刺,平补平泻并随证加减穴位,取得满意疗效[10]。

纵观多年来中医药学治疗帕金森病的医学实践,感到祖国医学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是确实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仍然存在诸多重大问题尚未解决。首先,分型十分混乱。作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十分随意化的程度。对帕金森病一病的辨证和治疗存在如此巨大的分歧,说明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作者们对于帕金森病一病的认识尚处于较浅的层面,还没有得到大家公认的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出现。其次,文献中报道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中药达120余种,重复率较高的药物仅天麻、钩藤、珍珠母、当归、白芍、地黄等10余种。第三,辨证分型过分强调证与证之间的区别割裂了证与证之间的联系,虽然周氏、王氏[1,3]的报道注意了帕金森病一病在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上的整体统一性,但大多作者的报道仍然条块分割,缺乏内在联系。其四,疗效标准随意,相当数量的报道缺乏统计意义。我们收集到的具有统计学资料的165例报道中,采用了Webster评分的仅78例,其中仅22例依照了卫生部药物研究指导原则规定疗效标准[11],另56例采用了自己制定的低于卫生部标准的疗效标准[9]。这使得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文献与其它同类文献缺少可比性。

3、帕金森病非运动障碍症状的中药治疗

帕金森病是一种终生伴随的慢性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帕金森病的非运动障碍症状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没有证据表明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症状改善后非运动障碍症状也会随之改善,而通常是在运动障碍症状改善后非运动障碍症状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目前,国际上已有大量文献探讨帕金森病的非运动障碍症状的问题。中医文献中还很少有关中药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障碍症状的报道,导致中医学没有将非运动障碍症状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许多中医工作者对帕金森病的非运动障碍症状认识不足。(2)传统的中医学辨证论治将这些非运动障碍症状作为帕金森病辨证治疗时的辨证依据之一,从而掩盖了中药对非运动障碍症状的控制效果。而临床实际工作中,中药治疗某些非运动障碍症状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如运用番泻叶治疗帕金森病人的大便秘结,运用养血安神,疏肝解郁的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精神症状,运用利水消肿的中药治疗脚踝浮肿等。本文此处提出中药对帕金森并非运动障碍症状的影响问题,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

4 、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现代药理研究

4.1中药的抗胆碱能作用研究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作者注意到中药抗帕金森病的作用,可能与中药内含有抗胆碱能的成分有关。近期还有作者在分析中药的药理作用时还持这种观点。其实,早在100多年前的西方就已经应用一种植物治疗帕金森病,后来分析,这种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就具有抗胆碱能的作用[12]。现已知,即使是化学提纯或化学合成的抗胆碱能药品也仅具有弱效的抗震颤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会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明显减弱。那么,运用中药生药中具有的抗胆碱能成分抗帕金森病,其前途很值得商榷。

4.2中药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的研究从我国云南河谷地不容中提取的生物碱左旋千金藤啶碱经动物试验表明,其对正常敏感的多巴胺受体具有阻滞作用,而当应用6-OHDA损毁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神经元后,使受体超敏时,左旋千金藤啶碱表现为D1受体的激动作用。曾先有作者应用该药治疗左旋多巴过量引起的运动障碍;近期又有作者将其作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开始是用于临床,目前尚未得出确切的结论。

4.3中药抗氧化的研究现今人们倾向认为氧化应激(OxidativeStress)是导致神经元变性和残存神经元进一步损害的重要原因,抗氧化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试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据研究很多中药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因此,筛选抗氧化的中药来延缓帕金森病进程的设想受到一些中医学者的重视。据笔者所知,这方面的实验研究正在进行,只是目前尚没有有关结论的报道。

4.4中药对中脑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影响帕金森病主要的病理变化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进而导致了黑质纹状体系内以多巴胺(dopamine,DA)合成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生化改变,60年代左旋多巴开始应用于临床正是针对这一环节的。直至目前,左旋多巴类制剂仍是最有效的抗帕金森病药物。现有的实验研究表明,中药也能对中脑纹状体多巴胺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有报告显示中药的这种影响明显不同于左旋多巴类制剂。我们的初步研究表明养肝熄风方药能够调节多巴胺合成的限速酶酪氨酸羟化酶,进一步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5、中药治疗在抗帕金森病中的地位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到底如何,历来众说份纭,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表明,与现代医学药物疗法的疗效尚有一定差距。其一,大部分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观察报告病例很少,又加上分型众多,疗效观察很难准确进行。其二,临床实践中很难让患者完全停用抗帕金森病西药而单独应用中药治疗,这使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变的不确定,从而干扰了临床效果观察的客观性。其三,评价帕金森病病变程度的客观化量表未被大多数中医学者所掌握,依照这些量表所制定的一系列疗效标准也未为大多数中医作者所采用,这导致大量中医文献疗效标准的随意性很强。

通观近年来的临床报道,没有证据表明中药会产生左旋多巴类似的抗帕金森病强度,因此,我们认为中药尚不能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这不等于说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就变得毫无意义。一是由于抗帕金森病的西药大多具有副作用,并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疗效会逐年减低,寻找新的有效药物仍是帕金森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二是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仍然是针对症状的控制,尚无有效延缓疾病进程的手段。中药也许能够在延缓疾病的进程中担当重要角色,这也是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的重要任务。三是有研究提示中药具有提高帕金森治疗效果的作用,目前这一研究前景开始受到重视。四是中药能够控制帕金森病的一些非运动障碍症状,这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不管怎样,今天人们对于帕金森病的认识正不断加深。过去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已为将来的研究奠定了原始基础。我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未来几年乃至十几年,中西医结合对帕金森病的研究一定会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起步走向发展,使之在抗帕金森病领域对人类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请对神经源性损害有研究的朋友帮我看看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是一种原发性慢性退行性神经疾病,又称震颤麻痹,中医学中没有严格对应的诊断名称。许多中医文献在论述“震颤麻痹”一病时,最早追溯到《内经》的病机19条“诸风掉旋,皆属于肝”。有作者[1]注意到:《杂病证治准绳》上的论述更加详尽,“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未能任持,风之象也”。当代的作者依据不同的文献和各自的经验,分别将该病归属中医学“震掉”、“振栗”、“颤振”,甚至“痉病”和“肝风”的范畴,认识逐渐丰富起来,但也产生了混乱。1991年,在重庆市召开的中医学会老年脑病研讨会上统一病名的“老年颤证”及制定的一系列诊治标准[2],为中医诊治帕金森病的客观化、规范化做了初步工作。但“老年颤证”的概念仍显得过于宽泛,模糊了原发性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区别,这并未受到以后作者的充分重视。

1、中医学对帕金森病机理的认识

震颤、僵直、行动迟缓等帕金森病典型症状的中医论述散见于不同的中医学文献中,勿庸讳言,统一起来将上述症状归结为一种病的认识在中医学的典籍中还很少见。当代中医学者通常采用“辨证求因”的传统方法来推知帕金森病的中医机理。多数学者认为帕金森病的病机特点为: 本虚标实 。导致本虚的原因繁多,择其要者大致有:(1)年龄因素:帕金森病多发于老年人,周氏[3]认为中年以后阴气自半,会出现肝肾自虚的生理性虚衰,兼加劳顿、色欲之消耗,而致阴精虚少,形体衰败。(2)情志因素:有作者[4]指出,五志过激皆能化火,五志化火,灼伤阴津,能够使人出现精血暗耗。(3)久病及肾,高年多病重叠,致使肝肾交亏[3]。以上诸因素导致患者的肝肾阴虚、气血两虚作为本病最根本的病理基础,也是形成内风痰火瘀的基本根源。周氏指出肝风之起,乃由肝肾亏虚所致,在肝肾亏虚的基础上,痰瘀内生,阻滞脑络,更加剧了内风暗动[3]。王氏认为:肝肾阴虚,可致虚火内生兼加痰湿内蕴、五志化火等热邪因素,从而形成风火、痰火、瘀火等,进一步加重病情[1]。王永炎等依据自已的临床观察,强调筋脉失养,血瘀阻络的重要性[5]。潘氏根据对3例伴有意识迟钝的老年患者的辨治经验[6],提出了帕金森病与老年性痴呆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命题,认为帕金森病一病存在心营虚损、内风煽动的病理表现。王坤山等认为脾阳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又加脾虚湿聚痰生,也能导致震颤[4]。总之,中医认为帕金森病一病的病理实质在于肝肾阴虚,也涉及心脾两脏。表现为颤振、僵直、行动徐缓等症状的原因是由于本虚基础上形成了内风痰火瘀等病理改变的结果。内风痰火瘀是相互影响的病理因素,其相互影响的共同通路是经脉,其最终的病理结局是筋脉失养。

2、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中药治疗

辨证论治仍是目前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最基本思路。历年来,多数中医学者都是将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症状作为主要辨证标准来处理,疗效标准也以运动障碍症状的改善为主要观察指标,因此,可以认为这些文献主要针对的环节是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症状。有关文献中,报道了17个证型之多,其中气血两虚、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风痰阻络4个证型重复率稍高。即便上述4个证型,论者也各有侧重,王氏认为气血两虚伴有血瘀风动,治宜益气养血,活络熄风,以黄芪、党参、当归、白芍、天麻、钩藤、珍珠母、丹参、鸡血藤、羚羊角粉等药随证加减,治疗12例,有效8例[5]。蔡氏重复王氏上述经验治疗帕金森病也获得满意疗效[7]。也有作者强调气血虚弱,筋脉失养的,治宜大补气血,养荣定振,以人参、黄芪、当归、白芍、熟地、白术、肉桂心、茯苓、灸甘草、天麻、全蝎、羚羊角、丹参、鸡血藤治疗,可惜未报治疗效果[4]。肝肾阴虚一型,王氏也强调伴行血瘀风动,治宜育阴加熄风通络[5]。周氏认为帕金森病一病肝肾阴虚为本,其它变证皆以此为基础而变生,其中痰瘀内生,阻滞脑络尤为突出,治疗着重培补肝肾、化痰通络[3]。肝阳上亢一证,多在肝肾阴虚基础上形成,有的作者将其作为一型单列,有的作者将其作为肝肾阴虚的变型,故本文不加详述。多数作者认识到内风痰湿在帕金森病一病中的重要地位,但单独立证的明显较前三证减少。潘氏辨治风痰阻络,肢节颤痹证,指出应与风湿性关节炎作鉴别,治宜活血宣痹,熄风定痰[6]。任氏治痰延壅滞,用二陈汤加煨皂角、硼砂、胆星等[8]。辨证运用针灸治疗的办法也为许多作者所采用,谢瑶芳等按中医辨证型采用针刺方法配合中药治疗56例,疗效明显优于采用左旋多巴、安坦等药物的对照组[9]。蒋氏等用消颤丸(天麻、钩藤、珍珠母、僵蚕等)配合头针舞蹈震颤控制区(在运动区前1.5cm的平行线),体针风池、曲池、消颤穴、外关、阳陵泉、太冲,用32号1~1.5寸毫针直刺,平补平泻并随证加减穴位,取得满意疗效[10]。

纵观多年来中医药学治疗帕金森病的医学实践,感到祖国医学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是确实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仍然存在诸多重大问题尚未解决。首先,分型十分混乱。作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十分随意化的程度。对帕金森病一病的辨证和治疗存在如此巨大的分歧,说明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作者们对于帕金森病一病的认识尚处于较浅的层面,还没有得到大家公认的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出现。其次,文献中报道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中药达120余种,重复率较高的药物仅天麻、钩藤、珍珠母、当归、白芍、地黄等10余种。第三,辨证分型过分强调证与证之间的区别割裂了证与证之间的联系,虽然周氏、王氏[1,3]的报道注意了帕金森病一病在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上的整体统一性,但大多作者的报道仍然条块分割,缺乏内在联系。其四,疗效标准随意,相当数量的报道缺乏统计意义。我们收集到的具有统计学资料的165例报道中,采用了Webster评分的仅78例,其中仅22例依照了卫生部药物研究指导原则规定疗效标准[11],另56例采用了自己制定的低于卫生部标准的疗效标准[9]。这使得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文献与其它同类文献缺少可比性。

3、帕金森病非运动障碍症状的中药治疗

帕金森病是一种终生伴随的慢性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帕金森病的非运动障碍症状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没有证据表明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症状改善后非运动障碍症状也会随之改善,而通常是在运动障碍症状改善后非运动障碍症状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目前,国际上已有大量文献探讨帕金森病的非运动障碍症状的问题。中医文献中还很少有关中药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障碍症状的报道,导致中医学没有将非运动障碍症状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许多中医工作者对帕金森病的非运动障碍症状认识不足。(2)传统的中医学辨证论治将这些非运动障碍症状作为帕金森病辨证治疗时的辨证依据之一,从而掩盖了中药对非运动障碍症状的控制效果。而临床实际工作中,中药治疗某些非运动障碍症状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如运用番泻叶治疗帕金森病人的大便秘结,运用养血安神,疏肝解郁的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精神症状,运用利水消肿的中药治疗脚踝浮肿等。本文此处提出中药对帕金森并非运动障碍症状的影响问题,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

4 、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现代药理研究

4.1中药的抗胆碱能作用研究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作者注意到中药抗帕金森病的作用,可能与中药内含有抗胆碱能的成分有关。近期还有作者在分析中药的药理作用时还持这种观点。其实,早在100多年前的西方就已经应用一种植物治疗帕金森病,后来分析,这种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就具有抗胆碱能的作用[12]。现已知,即使是化学提纯或化学合成的抗胆碱能药品也仅具有弱效的抗震颤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会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明显减弱。那么,运用中药生药中具有的抗胆碱能成分抗帕金森病,其前途很值得商榷。

4.2中药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的研究从我国云南河谷地不容中提取的生物碱左旋千金藤啶碱经动物试验表明,其对正常敏感的多巴胺受体具有阻滞作用,而当应用6-OHDA损毁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神经元后,使受体超敏时,左旋千金藤啶碱表现为D1受体的激动作用。曾先有作者应用该药治疗左旋多巴过量引起的运动障碍;近期又有作者将其作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开始是用于临床,目前尚未得出确切的结论。

4.3中药抗氧化的研究现今人们倾向认为氧化应激(OxidativeStress)是导致神经元变性和残存神经元进一步损害的重要原因,抗氧化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试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据研究很多中药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因此,筛选抗氧化的中药来延缓帕金森病进程的设想受到一些中医学者的重视。据笔者所知,这方面的实验研究正在进行,只是目前尚没有有关结论的报道。

4.4中药对中脑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影响帕金森病主要的病理变化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进而导致了黑质纹状体系内以多巴胺(dopamine,DA)合成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生化改变,60年代左旋多巴开始应用于临床正是针对这一环节的。直至目前,左旋多巴类制剂仍是最有效的抗帕金森病药物。现有的实验研究表明,中药也能对中脑纹状体多巴胺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有报告显示中药的这种影响明显不同于左旋多巴类制剂。我们的初步研究表明养肝熄风方药能够调节多巴胺合成的限速酶酪氨酸羟化酶,进一步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5、中药治疗在抗帕金森病中的地位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到底如何,历来众说份纭,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表明,与现代医学药物疗法的疗效尚有一定差距。其一,大部分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观察报告病例很少,又加上分型众多,疗效观察很难准确进行。其二,临床实践中很难让患者完全停用抗帕金森病西药而单独应用中药治疗,这使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变的不确定,从而干扰了临床效果观察的客观性。其三,评价帕金森病病变程度的客观化量表未被大多数中医学者所掌握,依照这些量表所制定的一系列疗效标准也未为大多数中医作者所采用,这导致大量中医文献疗效标准的随意性很强。

通观近年来的临床报道,没有证据表明中药会产生左旋多巴类似的抗帕金森病强度,因此,我们认为中药尚不能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这不等于说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就变得毫无意义。一是由于抗帕金森病的西药大多具有副作用,并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疗效会逐年减低,寻找新的有效药物仍是帕金森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二是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仍然是针对症状的控制,尚无有效延缓疾病进程的手段。中药也许能够在延缓疾病的进程中担当重要角色,这也是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的重要任务。三是有研究提示中药具有提高帕金森治疗效果的作用,目前这一研究前景开始受到重视。四是中药能够控制帕金森病的一些非运动障碍症状,这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不管怎样,今天人们对于帕金森病的认识正不断加深。过去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已为将来的研究奠定了原始基础。我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未来几年乃至十几年,中西医结合对帕金森病的研究一定会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起步走向发展,使之在抗帕金森病领域对人类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资料:

回答者:000119 - 大魔法师 八级 4-1 09:08

--------------------------------------------------------------------------------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谢谢!!万分感激

--------------------------------------------------------------------------------

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50% (0)

50% (0)

其他回答 共 1 条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麻痹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其得名是因为一个名为帕金森的英国医生首先描述了这些症状,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一般在50~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60岁发病率约为1‰,70岁发病率达3‰~5‰,我国目前大概有170多万人患有这种疾病。目前资料显示,帕金森氏病发病人群中男性稍高于女性,迄今为止对本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及分类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现在还不是很清楚。目前公认其病因是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主要病变部位在黑质和纹状体。这里有一种叫黑质细胞的神经细胞,黑质细胞数量的逐渐减少、功能的逐步丧失,致使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减少,从而引起上述症状。根据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的结果认为帕金森氏病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发病原因,可把震颤麻痹症状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原发性震颤麻痹,即找不到明确的原因或者发病原因可能跟遗传有关系,我们将它叫做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病。另一类叫做继发性震颤麻痹,即因某种脑炎、中毒(如一氧化碳、锰、氰化物、利血平中毒、吩噻嗪类和丁酰酞苯类药物以及三环类抗抑郁等药物中毒等)、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肿瘤,等引起,我们又把它叫做帕金森氏综合征或帕金森综合征、震颤麻痹综合征。

帕金森氏病的症状

帕金森氏病起病缓慢,是逐渐发展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下子就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是一种缓慢的、进展性的发展过程。病人最突出的就是如下三大症状:

1、运动障碍。可以概括为:运动不能:进行随意运动启动困难。运动减少:自发、自动运动减少,运动幅度减少。运动徐缓:随意运动执行缓慢。患者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尤其是开始活动时表现动作困难吃力、缓慢。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逐渐减弱。有的患者书写时,字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有些会出现语言困难,声音变小,音域变窄。吞咽困难,进食饮水时可出现呛咳。有的患者起身时全身不动,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叫做“冻结发作”。

2、震颤。表现为缓慢节律性震颤,往往是从一侧手指开始,波及整个上肢、下肢、下颌、口唇和头部。典型的震颤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指病人在静止的状况下,出现不自主的颤抖。主要累及上肢,两手像搓丸子那样颤动着,有时下肢也有震颤。个别患者可累及下颌、唇、舌和颈部等。每秒钟4~6次震颤,幅度不定,精神紧张时会加剧。不少患者还伴有5~8次/秒的体位性震颤。部分患者没有震颤,尤其是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

3、强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颈部、面部的肌肉发硬,肢体活动时有费力、沉重和无力感,可出现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身体向前弯曲,走路、转颈和转身动作特别缓慢、困难。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步幅缩短,结合屈曲体态,可使患者以碎步、前冲动作行走,我们把它称为“慌张步态”。

随着病情的发展,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动都出现困难。另外,有的患者还可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油脂脸、多汗、垂涎、大小便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也可出现忧郁和痴呆的症状。返回

帕金森氏病的诊断

一份有关中国帕金森氏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患帕金森氏病总人数已达172万人,5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氏病患病率近1%。然而,帕金森氏病患者都将帕金森氏病的一些早期症状混同为身体机能的正常衰老,结果延误了治疗时机。

1、帕金森氏病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大部分帕金森氏病患者在60岁后发病,偶有20多岁发病者。起病多较隐袭,呈缓慢发展,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震颤(常为首发症状)、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口、咽、腭肌运动障碍。

(2)辅助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可检测到脑脊液和尿中HVA(高香草酸)含量降低。颅脑CT可有脑沟增宽、脑室扩大。

(3)排除脑炎、脑血管病、中毒、外伤等引发的帕金森氏综合征,并与癔症性、紧张性、老年性震颤相鉴别。

主要根据典型的症状来做出诊断,有时鉴别困难要借助辅助检查。返回

2、鉴别诊断

主要与帕金森综合征和特发性震颤、良性震颤相鉴别。

(1)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

通常所说的昏睡性脑炎所致帕金森综合症,已近70年未见报道,因此该脑炎所致脑炎后帕金森综合症也随之消失。近年报道病毒性脑炎患者可有帕金森样症状,但本病有明显感染症状,可伴有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脑脊液可有细胞数轻~中度增高、蛋白增高、糖减低等。病情缓解后其帕金森样症状随之缓解,可与帕金森氏病鉴别。

(2)肝豆状核变性:

隐性遗传性疾病、约1/3有家族史,青少年发病、可有肢体肌张力增高、震颤、面具样脸、扭转痉挛等锥体外系症状。具有肝脏损害,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等特征性表现。可与帕金森氏病鉴别。

(3)特发性震颤:

属显性遗传病,表现为头、下颌、 肢体不自主震颤,震颤频率可高可低,高频率者甚似甲状腺功能亢进;低频者甚似帕金森震颤。本病无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及姿势反射障碍,并于饮酒后消失、心得安治疗有效等可与原发性帕金森氏病鉴别。

(4)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本病也多发于中老年,临床症状可有肌强直、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但本病有突出的眼球凝视障碍、肌强直以躯干为重、肢体肌肉受累轻而较好的保持了肢体的灵活性、颈部伸肌张力增高致颈项过伸与帕金森氏病颈项屈曲显然不同,均可与帕金森氏病鉴别。

(5)Shy_Drager综合征:

临床常有锥体外系症状,但因有突出的植物神经症状,如: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性功能及膀胱功能障碍,左旋多巴制剂治疗无效等,可与帕金森氏病鉴别。

(6)药物性帕金森氏综合征:

过量服用利血平、氯丙嗪、氟哌啶醇及其他抗抑郁药物均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因有明显的服药史、并于停药后减轻可资鉴别。

(7)良性震颤:

指没有脑器质性病变的生理性震颤(肉眼不易觉察)和功能性震颤。功能性震颤包括:1.生理性震颤加强(肉眼可见),多呈姿势性震颤,与肾上腺素能的调节反应增强有关;也见于某些内分泌疾病,如嗜铬细胞瘤、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2.可卡因和酒精中毒以及一些药物的副反应。癔病性震颤,多有心因性诱因,分散注意力可缓解震颤。3.其它:情绪紧张时和做精细动作时出现的震颤。良性震颤临床上无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异常等帕金森氏病的特征性表现。

帕金森氏病的常规治疗

治疗本病,首先应对本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第一,它是一个长期性的疾病,一般说来它不会很快地威胁病人的生命,要长期地进行这种斗争,要长期地跟保健,和长期地为治愈这种疾病而做不懈努力,必须有长期的思想。

第二,在治疗上帕金森氏病真正的原因不清楚,所以目前来说还没有一个真正特效的、能够完全解决它的一个手段。帕金森氏病患者都将帕金森氏病的一些早期症状混同为身体机能的正常衰老,结果延误了治疗时机。目前医学界正在不断地努力探索,帕金森氏病的治疗现在主要还是综合地运用各种方法来阻止或者是延缓它的发生和发展,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1、帕金森氏病的三大症状:运动迟缓;震颤;肌肉僵直。

2、帕金森氏病是一个缓慢的、进行性的病变,一般不会很快地威胁病人的生命。

3、亲朋好友和整个社会对这些患者予以的同情、宽容和关爱的态度,及给予的理解和支持,对帕金森氏病患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能抑制新冠的千金藤素到底是什么来头?以前被作用于什么?

千金藤素别称千金藤碱,是千金藤的提取物。千金藤素在很久以前就被用作临床试验处方药。

了解千金藤素

千金藤素是从千金藤叶子或者根部提取而来,而千金藤是一种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例如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汤加群岛、社会群岛、印度尼西亚、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地。

千金藤这种植物对生存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它需要阳光充足、温暖多光的环境。其次,千金藤对于土壤条件也有要求,其要求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性能好。因此,千金藤大多生长在河边草丛、山涧沟壑、村口边、山腰灌木丛中。

千金藤一直都是一味中药素材,性苦、辛,寒,常用于民间。起主要功效作用的还是千金藤中的千金藤素。千金藤功效广泛,多用于内服和外服,可以用于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祛风止痛。内服于咽喉肿痛,牙痛,胃痛,水肿,脚气,尿急尿痛,小便不利,外阴湿疹,风湿关节痛;外服于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疖。

千金藤素的发现

其实,千金藤素在很早之前就被人们发现了,在1934年,日本药学家藤平三郎首次从头花千金藤中提取到千金藤素。当时,千金藤素只是一种处方药,应用于抗结核治疗,效果很一般。不过,在治疗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不少患者的白细胞明显上升,因此后来研究人员就尝试用千金藤素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尤其是在抗肿瘤过程中(如放化疗)出现的白细胞减少。其实,千金藤素存在于各种已经上市的药物中,只是在之前千金藤素不为人们所广知。恰巧在这次疫情中,千金藤素发挥了作用,才被人们所知晓。

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

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新冠治疗新药,千金藤此前被用于什么呢?

     据报道,我国科学家、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院长童贻刚教授发现新冠治疗新药——千金藤素,目前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少量的千金藤素就可以很好、很有效地抑制新冠病毒的扩增和发展,在专利说明书显示:10 μM(微摩尔/升)的千金藤素抑制冠状病毒复制的倍数为15393倍。

     千金藤素是在防己科植物千金藤属头花千金藤、地不容的块茎或藤茎中分离提取的生物碱,是生物界中发现的有效抗击新冠病毒的成分,是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千金藤素又名:头花千金藤碱、千金藤碱、千金藤啶碱等等,具有抗肿瘤、抗疟疾、抑菌、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现代研究显示它有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活化造血组织、促进骨髓组织增生的作用,千金藤素被认为是一种低毒有效的升白细胞药物。国外也有研究表明,千金藤素对多种耐药细胞均有较好的逆转作用。在日本,千金藤素临床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可见,千金藤素的临床使用价值很大。

     在此之前,千金藤素大多数应用在镇痛药物上面,或者是作为白细胞增生药来使用。作为在中草药中分离出来的生物碱,是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作为镇痛药的应用广泛。还可以作为白细胞增生药,能有效促进骨髓组织的增生,有抗肿瘤、抗疟疾、抑菌、调节功能等作用。之前应用在多种疾病治疗药物中,有着四十多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很多中医药对千金藤素并不陌生。

     千金藤素对于新冠病毒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这一个科研结果不仅得到国内多个专家团队的实验验证,还得到日本、美国等多个科研团第的证实,确认了千金藤素的抗新冠病毒效果。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酒奴笑惜(2022-07-15 20:20:01)回复取消回复

    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没有证据表明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症状改善后非运动障碍症状也会随之改善,而通常是在运动障碍症状改善后非运动障碍症状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目前,国际上已有大量文献探讨帕金森病的非运动障碍症状的问题。中医文献中还很少有关中药治疗帕金森病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