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点事件 > 正文

热点事件

昆虫的性外激素是什么意思(昆虫的性外激素的作用)

hacker2022-07-15 18:51:42热点事件76
本文目录一览:1、什么是昆虫性激素?2、什么是性激素?什么是性诱剂?如何应用?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昆虫性激素?

性信息素是指由昆虫某一性别个体分泌于体外,能被同种异性个体所接受,并引起异性个体产生一定的行为和生理反应(如觅偶、定向求偶、交配等)的微量化学物质。它能够保证昆虫在种内雌雄个体间性的联系及种的有序繁衍。性诱剂是生物体两性之间起化学通讯作用的化合物的统称,是昆虫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为昆虫体内分泌的,而后者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性引诱活性、但不一定是昆虫体内含有的化学物质。

什么是性激素?什么是性诱剂?如何应用?

性信息素(sexpheromone)是指由昆虫某一性别个体分泌于体外,能被同种异性个体所接受,并引起异性个体产生一定的行为和生理反应(如觅偶、定向求偶、交配等)的微量化学物质。它能够保证昆虫在种内雌雄个体间性的联系及种的有序繁衍。性诱剂是生物体两性之间起化学通讯作用的化合物的统称,是昆虫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为昆虫体内分泌的,而后者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性引诱活性、但不一定是昆虫体内含有的化学物质。

不同昆虫性外激素的释放与性别有关,大多数昆虫只有雌性具有性外激素,有的两性皆可分泌,性外激素腺的位置,各类昆虫也有不同。雌蛾往往位于腹末数节,接受性激素的感受器,大都位于触角上。

一般昆虫在性成熟时期就可分泌性激素。

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使用信息素防治害虫具有经济有效、不污染环境、保护天敌、使用方便安全等优点,对害虫不产生抗性的特点,有利于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能满足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符合有害生物综合管理要求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国外对其在害虫监测与防治应用非常广泛。性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虫情监测、大量诱捕、干扰交配及与其他农药的结合使用等。

昆虫信息素自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研究以来,其中不少森林昆虫信息素已成功地应用到种群监测及直接防治上,如国外的北欧云杉八齿小蠹、舞毒蛾及我国的白杨透翅蛾等,尤其是应用信息素监测森林害虫的发生量、发生期及种群动态等,其方法具备简便实用、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而优于传统的监测手段。目前,我国已在美国白蛾、华北落叶松鞘蛾等成虫发生期及种群动态的监测上,进行了成功的应用。

(1)昆虫信息素在害虫测报上的应用

利用信息素测报,一般通常将含有信息素粗提物或人工合成信息素并能以恒定速率释放的诱芯装在水盆或内壁涂以黏胶的纸质诱捕器中,根据害虫的分布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林地,设置数个诱捕器,每天记录诱虫数,准确地测知害虫发生的时间、地点、为害范围和消长情况,就能及时为防治害虫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按虫情轻重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这种测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费用低,因而很受欢迎。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用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果蠹蛾、枣粘虫、小菜蛾、槐小卷蛾等多种性诱剂监测虫情指导防治,收到了良好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息素应用于害虫预测预报主要分为害虫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林木受害水平预测和害虫分布区域的预测等。

(2)昆虫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昆虫性信息素应用于直接防治,主要有大量诱捕法和交配干扰法以及与其他农药联合使用等三个方面。

大量诱捕法

顾名思义,是用性信息素直接防治害虫的一种方法,简称诱捕法或诱杀法。在林间大量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大量诱杀雄虫,导致雌雄比例严重失调,使雌虫失去交配的机会,降低雌虫的受精率,降低下代的孵化率,从而大幅度降低子代种群密度。大量研究表明,雌雄(尤其是雄虫)均是单次交配且虫口密度较低的害虫,是大量诱捕法的最佳防治对象。而虫口密度过高或雌雄可多次交配的害虫则难以达到快速降低害虫虫口密度的目的。

交配干扰法

俗称“迷向法”,交配干扰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充满信息素的环境中,雄虫丧失对雌虫的定向能力,或者由于雄虫的触角长时间接触高浓度的性信息素而处于麻痹状态(被抑制),失去对雌虫散发的性信息素的反应能力,雌虫得不到交配进而导致雌雄交配几率的降低,这种交配几率的降低导致产卵率和下一代孵化率降低,从而使下一代种群密度降低。该法对非迁飞性而寄主范围较狭窄而且虫口密度不是很高的昆虫有效。用于交配干扰的性信息素可以是目标昆虫性信息素、目标昆虫性信息素类似物、目标昆虫性信息素抑制剂。该方法一般是在林地里普遍设置性信息素散发器或用喷雾装置直接将性信息素物质喷施到需保护的林地,使一定区域内空气中到处都有性信息素的气味,这样雄虫无法定向找到雌虫进行交配,后代种群数量就会大大降低。

性信息素与其他生物农药联用技术

是将信息素与化学不育剂、病毒、细菌等配合使用,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引诱雄蛾,使被引诱雄蛾沾染病毒、原生动物、细菌或化学不育剂后仍返回林间,与其他正常雌虫交尾,导致整个种群产生流行病死亡或子代不育,进而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如大袋蛾信息素加病毒诱芯防治大袋蛾技术。此外,也有用昆虫的性引诱剂与农药结合防治害虫的成功例子,该法是将诱捕器与农药触杀剂连用,将害虫引诱后直接杀死。

(3)应用技术

信息素的应用技术研究包括诱芯材料的选择、诱捕器的选择、诱剂释放速率的控制等。我国在虫情测报和诱杀防治中常用的有天然橡胶帽诱芯、聚乙烯塑料管诱芯、硅橡胶诱芯等,迷向法防治的有开口纤维防治剂型、塑料膜片、夹层塑囊剂型和微胶囊剂型。诱捕器有水盆式、圆筒形、飞机形、船形、三角形、诱盖漏斗形等多种诱捕器,往往根据不同的昆虫接近信息素源时的近距离飞翔行为来选择合适的诱捕器种类。

(4)诱捕器的林间设置

林间放置的数量、位置和高度对能否诱到昆虫以及诱到的数量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①诱捕器放置的数量:诱捕器数量并非越多越好,应考虑到各方面的经济因素,一般要根据诱捕器的有效诱捕半径来确定诱捕器的数量。有效半径的测定常采用在不同距离释放定量的标记雄蛾,根据标记雄蛾的回收率来估算。一般在实际操作中常采用在林间迎风线形设置3个诱捕器,当第一、三个诱捕器诱到的数量较多,而第二个稍低时的诱捕器间的距离即可作为有效诱捕半径,参考这个距离可确定诱捕器的数量,这样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诱捕器的效用而又能覆盖整个林地。②位置:对某一林地而言,在上风处设置的诱捕器要比林地中央的诱捕数量多。通常,诱捕器的位置主要根据植物的种类和种植地的环境来决定。如带状林地可在上风口的林内外设置;成片林地如果园,应在树上和林间空地上设置。③高度:诱捕器的高度要根据所要诱捕的对象飞行和交配习性以及植物的生长状态而定。如一种榛小卷叶蛾(Melissopus latiferrean)的诱捕器悬挂于离地4~4.8米处诱到的蛾数量最多;果树、林木一般在2/3树高处。

外激素是什么?

当一个蚂蚁找到食物以后,以唤来许多蚂蚁共同搬运,好像带有“步话机”似的。其实它们交换情报不是利用语言,而是用化合物分子作信息。这些化合物叫做外激素。

昆虫有多种外激素,其中重要的性外激素。雌虫在产卵前会释放性外激素,雄虫灵敏的触角接受到这种分子,就能从几里外的地方追踪来与它相会。尽管每个昆虫分泌的性外激素的量很少,科学家们还是从大量的昆虫体内提取到这些分泌物,经过分离、鉴定,了解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通过人工合成就能得到这些物质。人工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同样能起引诱作用,上当的雄虫纷纷自投罗网。没有雄虫,雌虫产下的卵也不会孵化。这种灭虫的方法,称为生物灭虫法。它用药量少,无抗药性,效率高,对害虫的天敌没有危害,也不会污染环境。

昆虫性外激素大多数是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而且常常是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同一种类的昆虫,在不同的季节释放的性外激素,有不同的组成与含量。如果不掌握性外激素的规律性,也不能诱骗昆虫。另外,每种昆虫都有自己专用的通讯密码,这为研究和应用带来困难。所以,生物灭虫法在目前还不能完全代替农药灭虫。

外激素名词解释

当一个蚂蚁找到食物以后,以唤来许多蚂蚁共同搬运,好像带有“步话机”似的。其实它们交换情报不是利用语言,而是用化合物分子作信息。这些化合物叫做外激素。昆虫有多种外激素,其中重要的性外激素。雌虫在产卵前会释放性外激素,雄虫灵敏的触角接受到这种分子,就能从几里外的地方追踪来与它相会。尽管每个昆虫分泌的性外激素的量很少,科学家们还是从大量的昆虫体内提取到这些分泌物,经过分离、鉴定,了解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通过人工合成就能得到这些物质。人工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同样能起引诱作用,上当的雄虫纷纷自投罗网。没有雄虫,雌虫产下的卵也不会孵化。这种灭虫的方法,称为生物灭虫法。它用药量少,无抗药性,效率高,对害虫的天敌没有危害,也不会污染环境。昆虫性外激素大多数是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而且常常是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同一种类的昆虫,在不同的季节释放的性外激素,有不同的组成与含量。如果不掌握性外激素的规律性,也不能诱骗昆虫。另外,每种昆虫都有自己专用的通讯密码,这为研究和应用带来困难。所以,生物灭虫法在目前还不能完全代替农药灭虫。

昆虫的性外激素只能在种间传播吗

一般情况性外激素只能在同种个体间传播。但是在观察中发现,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在对同种个体间有作用的同时对相近种也会有影响,有时候影响还挺大。

在蛾类昆虫中,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主要成分相似,甚至有时候相同。

由昆虫个体释放的性外激素对其它昆虫有没有影响,没有太多具体的观察数据。

性外激素是指昆虫成虫腹部末端或其他部位的腺体所分泌的一种能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来交尾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近期的发现表明包括人在内的大部分动物也能在不同的部位分泌出性外激素。

性外激素的特点

a.性外激素具有特殊的气味,能够吸引很远范围的雄虫飞来与雌虫进行交配。

b.各种昆虫的性外激素有专一性。目前已有若干种昆虫的性外激素的化学结构已经阐明,大多属于酮类、醇类和有机酸类。

性外激素的应用

如今性外激素已能人工合成,人们将性外激素大量运用在农业防虫上。人们将性外激素作引诱剂 ,与黑光灯物理方法或杀虫剂相结合防治害虫。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都在进行探索利用昆虫性外激素来防治害虫,以提高综合防治效果,这是植保工作的一条新途径。我国近几年对若干种农林主要害虫如马尾松毛虫、棉花红铃虫、梨小食心虫、甘蔗螟虫、玉米螟、稻瘿蚊和三化螟等的性外激素的利用都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试验研究,主要是用活雌虫和粗提物作诱饵诱杀雄虫的田间防治试验,目的是通过大量诱杀雄虫,使自然界这些害虫雌雄性比失去平衡,造成部分雌虫不育,减少下一代虫口密度,以达到防治害虫的效果。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泪灼云胡(2022-07-16 06:28:06)回复取消回复

    ),失去对雌虫散发的性信息素的反应能力,雌虫得不到交配进而导致雌雄交配几率的降低,这种交配几率的降低导致产卵率和下一代孵化率降低,从而使下一代种群密度降低。该法对非迁飞性而寄主范围较狭窄而且虫口

  • 语酌鸠魁(2022-07-16 02:29:45)回复取消回复

    两性皆可分泌,性外激素腺的位置,各类昆虫也有不同。雌蛾往往位于腹末数节,接受性激素的感受器,大都位于触角上。一般昆虫在性成熟时期就可分泌性激素。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使用信息素防治害虫具有经济有效、不污染环境、保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