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危急重症应急预案(儿科紧急意外抢救预案)
本文目录一览:
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为规范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能力,保证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有组织、有秩序、及时有效地救治伤病员,做好防病灭病工作,立足抗大灾、防大疫,切实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各项准备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局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有关内容,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健全组织、明确责任。为切实加强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医院成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医院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协调、指挥医疗救治和疫情的调查与处理,研究制定紧急应急方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具体负责医院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督促检查有关科室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市救灾应急预案》《卫生局应急预案》和上级有关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要求,并认真抓好落实。
各科室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指示精神,提高对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认识,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向人民负责的高度,积极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工作。
二、为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工作,医院抽调政治思想和业务技术水平高,有独立的工作能力、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有献身精神的医护人员成立现场医疗救护队和临床医疗救护组织,后勤物质供应小组、信息通讯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开展对伤病员的现场救护、分辨伤员病情等级和临床诊断、治疗和危重病人急救。保障车辆、药品、急救所需物质的共给、及时向上级报告、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状况和防病、医疗救治工作中的有关情况。
抢救物资和药品的配备由药局、后勤科、急诊负责,符合上级规定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要求,确实保证医疗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急诊要加强对急救物资和药品的保管,及时对药品进行清查,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加强对救护车的管理,及时保养与维修,做到随时出车并保证救护车的正常运转和路途平安。救护车司机要严格执行值班制度,随时出诊。遇有紧急情况时,司机开展急诊急救工作,随时出车、及时出诊。
同时医院成立医疗救护专家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临床诊断、治疗和危重病人急救,指导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救工作。各科室要按照预案要求,配备相应的药品和物资,做好接受成批伤员的准备。
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遵循的原则:
1、迅速报告原则。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向上级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状况和防病、医疗救治工作中的有关情况。
2、主要抢险原则。事件发生后,医院和医务人员具有尽职尽则抢救伤病员及公共财产的责任和义务。
3、生命第一原则。事件发生后,医院要把抢救伤病员、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的实施医疗救护和防病灭病工作。
4、科学施救、预防为主,防止疫情扩散的原则。事件发生后,要迅速判明事件现场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开展医疗救护,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避免抢险过程中的人员伤亡。
5、控制传染病发生和蔓延的原则。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消毒方式,对疫区进行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传染病蔓延。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医院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立即组织医疗救护队伍,同时上报上级卫生主管部门;
对传染病疫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及时上报。
五、接到关于相应医疗卫生救援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医疗卫生救援队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同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
1、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情况,做好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工作,使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主要或分管领导同志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抢救进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要接受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置指挥机构的领导,加强与现场各救援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2、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小分队,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3、转送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4、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经本级人民政府或同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或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思想和业务培训,提高素质。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医院管理的有关要求搞好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教育他们,爱祖国、爱人民,勇于献身,并积极投身到救治伤病员工作中。医务科、护理部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训,开展技术练兵活动,熟练掌握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圆满完成医疗救治任务
七、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件1: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 组 长:***
成 员:**************
二、现场医疗救护队:
队 长:***
副队长:***
队 员:**************
三、临床医疗救护组织:
组 长:***
副 组 长:***
成 员:**************
(一)外科
组长:***
组员:**************
1分队:队长:***
队员:*************
2分队:队长:***
队员:**************
(二)内科
组长:***
组员;*************
1分队:队长:***
队员:************
2分队:队长:***
队员:***************
(三)儿科
组长:***
组员;************
(四)妇产科
组长:***
组员:**************
(五)门诊
组长:***
组员:*****************
(六)检验组
组长:***
组员:*******************
(七)放射组
组长:***
组员:*******************
四、后勤物质供应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五、信息通讯小组:
组长:***
组员:*****************
六、医疗救护专家组
组长:***
成员:***************************************
附件2:通讯录
姓名 办公电话 宅电 手机 小号 小灵通
医院核心制度的五、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制定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并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二)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正常上班时间由主管患者的三级医师医疗组负责,非正常上班时间或特殊情况(如主管医师手术、门诊值班或请假等)由值班医师负责,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政(务)科或院领导参加组织。(三)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四)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在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五)抢救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怎样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确保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发生以下具体突发事件时,根据有关规定启动本预案。
(一)重大传染病疫情:
1、出现鼠疫和肺炭疽首发病例以及霍乱的爆发流行;
2、乙类、丙类传染病爆发或多例死亡;
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如心因性反应、群体性急性出血热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急性腹泻综合征、急性黄疸综合征和其他不明原因疾病);
4、新出现的传染病;
5、各种自然灾害过程中及发生后疾病的爆发流行。
(二)其他突发事件:
1、食源性、水源性疾病爆发;
2、重大群体性的食物中毒事件;
3、群体性职业中毒和农药、鼠药或其他化学互不品引起的中毒事件;
4、重大的群体性医院感染;
5、群体性的或出现死亡病例的免疫接种事故;
6、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袭击事件;
7、其他非常规性公共卫生事件。
二、应急处理的指挥机构
(一)医院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对突发事件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成立临床应急抢救小组,由临床科室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组成,负责一般突发事件的抢救工作。
三、应急救治流程:
四、医院有关部门及人员工作职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门诊部、医务科、应急办、公共卫生科、护理部、院办、总务科、器械科、保卫科、药剂科、感染管理办公室及各临床医技科室等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医院领导职责:
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及时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组织各方面力量处理突发事件,指挥应急救援,落实应急处理责任制,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扩大;检查督促各有关部门和科室做好突发事件伤员或病员的救治处理和指挥、协调、善后工作,及时发现、解决有关部门的问题。
(二)各职能部分及人员职责
1、门、急诊、公共卫生科、应急办负责开展日常监测,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正常进行;督导紧急处理的消毒、隔离、个人防护规范到位;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向公众开展应急知识教育;组织突发事件的报告、控制、调查、分析和评价工作,及时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处理进展情况,必要时请求上级部门支援;
2、医务部负责紧急现场指挥救治工作,调配各相关临床科室医疗救治力量迅速参与救治,开通急诊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和效率保证医、技、药的密切配合,必要时组织全院大会诊,集中各专科技术优势,保证急、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救治。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监督所报告处理进展情况,必要时请求上级部门支援;
3、护理部负责紧急调配各临床相关科室的护理人员立即到位,并迅速投入救治工作,保证各分流科室的护理力量充足,确保医疗救治安全。
4、办公室负责全院各职能部门与临床科室的有效协调,确保领导的指示贯彻落实,协调各部门的人力、物力,保障临床工作的顺畅运行;负责与上级行政部门的沟通联系。
5、器械科负责医院的设备处于良好应急状态,随时能投入常态工作,确保突发事件的诊断、抢救、治疗仪器和设施的正常运转,有力配合临床救治工作;
6、后勤服务中心负责院内后勤物资的正常充足供应,在紧急应变状态下保证供应及时,并确保医疗垃圾的安全规范运送;确保水电安全;
7、保卫科负责全院消防、安全保卫工作,确保良好医疗秩序,防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过程中的保安消防漏洞,确保医院全体医、患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8、行政总值班负责突发事件的院内报告(门诊部、公共卫生科、医务部、护理部、办公室、感染管理办公室)及初步的协调工作,并负责立即通知临床应急抢救小组成员到急诊科支援。
(三)各临床医技科室及人员职责:
1、急诊科负责全院急诊救治工作,确保急、危、重症患者能及时接送人院并得到快速有效处理。负责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过程中各专科支援医务人员的组织、调配和救治流程合理,保证各种抢救设备及各抢救物品齐备,并保持其应急状态,确保绿色通道畅通。
(1)急诊科主任职责:
①第一时间现场组织和指挥急诊科及临床应急抢救小组的医生的医疗工
作,分组救治患者;
②制定临时处方及抢救方案;
③重点负责危重患者的紧急抢救;
④协调各相关部门(药剂科、医技科、总务科、其他临床科室);
⑤及时向医务科、门诊及院领导汇报工作情况,提出工作建设。
(2)急诊科护士长职责:
①组织和协调本科及支援的护士,分组救治患者;
②协调各相关部门(药剂科、医技科、总务科、其他临床科室);
③加强患者的巡查和护士的督导。
(3)急诊科副主任职责:
①协助科主任抢救患者;
②重点负责分组患者的治疗抢救,指导分组及支援医生的医疗工作。
(4)急诊科现场医生职责:
①立即了解清楚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地点、人数,作出初步诊断、应急处理,报告急诊科主任和护士长,并及时报告门诊部;
②普通患者治疗组:副主任医师为组长,医生负责患者的治疗、病情观察、病历记录;
③危重患者治疗组:副主任医师为组长,医生负责患者的治疗、抢救、监护、病情观察、病历记录。
(5)急诊科现场护士职责:
①护士接诊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知的电话时需了解以下内容:事发地点、伤亡人数、起因、临床表现,如有毒物等应嘱取样本并带来医院。同时立即根据首诊医生提供的情况协助报告工作;
②设一名护士专职接诊、登记,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地址、联系人员及电话、转入院情况,并做好统计工作。同时将普通患者及危重患者引导到各治疗组;
③护士分配药组、普通治疗组、抢救组、巡视(分流)组,其中抢救负责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
④各组合作,保证抢救过程有条不紊。
2、各临床医疗科室负责本科室专业伤患者转送入院时的救治力量和救治措施流程规范合理,负责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时的紧急人员支援和紧急会诊,并在需要时迅速加入急救处理队伍中。
3、特殊专科尤其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儿科、消化科及烧伤病区履行各自职责,严格按规范操作,在相关突发事件发生时随时进入应急处理状态,保证重点病例或群体病员的有效、及时、特殊救治。
4、各医技科室负责检查诊断工作,确保在紧急事件处理时,及时调配人力完成应急检查任务,确保以最快速度协助临床的诊治。
5、药剂科负责保障全院各临床科室的用药需要,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时提供充足特效药品,并随时协调解决临床急需药剂的紧急采购,保证救治成效。
五、报告制度:
各科室、部门和个人发现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时,都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门诊部和医务部报告,门诊部为向上级报告的第一责任部门。各科室、部门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高效的突发事件反应组织体系和动作机制:
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组织体系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实施方案,调动本部门人力和物资储备迅速处理突发事件。发生突发事件后,医院和有关部门按有关规定立即启动应急处理预案,领导指挥机构和技术队伍马上投入动作。
(二)落实财政支持政策:
医院定期组织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科室研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调查、传染源隔离、医疗救护、设备、设施、技术和人才资源储备,所需经费列入医院财政预算。
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务人员,医院给予适当的补助和保健津贴;对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处理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三)加强应急反应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医院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反应队伍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演练,熟悉预案要求,加强配合默契,同时找出薄弱环节,重点加以克服和提高,建立一支反应迅速、机动灵活、装备精良、业务过硬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
(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大力开展公共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突发事件的识别能力,报告意识,自我防护能力,掌握正确的报告途径,以确保第一时间组织援救和应急处理工作。
少儿休克是怎么回事?
休克是儿科常见的危急重症,根据引起的原因不同可分为: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是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及微循环障碍,则是休克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病因
①感染性休克是在严重感染的基础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体液因子的作用与细胞功能的损害,也有微循环障碍的变化,共同形成错综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②低血容量性休克多由于失血、失液,使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
③心源性休克则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失常,使心输出量急剧降低引起。
④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抗原性物质进入体内后所产生的全身性强烈反应,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循环血量急剧减少而致。
⑤神经源性休克发生于剧烈疼痛引起血管扩张,微循环淤血,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时,因创伤时多见,故又称创伤性休克。
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各类型休克临床的共同特点是: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急促、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精神委靡或烦躁不安等。
婴幼儿在感染的基础上,有发热或体温不升、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厌食、嗜睡或烦躁不安、双眼凝视、呼吸不匀、心率>160次/分,应考虑休克。
较大儿童,反复寒颤后出现高热、或肛指(趾)温差6℃以上,精神不振,在无明显体液丢失情况下眼窝凹陷,脉搏与体温不成比例,大汗淋漓,脉压差小,亦应考虑休克存在。
晚期病情多已发展成重型,有呼吸节律不整,皮肤粘膜发绀,四肢厥冷,周身出现花纹,脉搏细数或扪不到,血压降低或测不出,尿量减少,神志不清或惊厥,且常伴有器官功能衰竭。
监测
本着简单易行的原则,通过以下项目的监测,对估计病情、判断预后有帮助:
①体温急剧变化:T>40℃或不升,或肛指(趾)温差6℃ ;
②神志改变:淡漠、烦躁不安、半昏迷或昏迷等;
③血压:脉压差2·6kPa(20mmHg),或血压比原来下降4kPa (30mmHg),脉搏与血压关系密切,若脉搏规则有力,血压也大致正常,若脉搏细弱们不到,血压也多数降低或测不出;
④尿量减少或无尿:尿量是监测循环状况的重要指标,少尿是指学龄儿童400ml/d、学前儿童300ml/d、婴儿200ml/d,24小时内总尿量30~50m1称无尿;
⑤水肿,通常伴有白蛋白浓度下降。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针对今年实际情况,我镇启动实施应急预案,制定措施,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一、加强宣传,落实检查
向园长讲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规知识。镇教育办与镇卫生院联合进行培训,并对所有园所检查一遍。使各园长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手足口病知识: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 oc或 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 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二、预防及应急措施:
1、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要求各幼儿园通过宣传栏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园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2、做好晨间检查工作。幼儿早晨入园期间,带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幼儿,劝其在家休息。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幼儿园每天由保育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5、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幼儿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6、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7、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8.发生病人后措施。如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同时逐级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