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急诊更好的向病房输送病人(儿科门诊病房接管病种)
本文目录一览:
怎样做好院前急救的搬运及转运工作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患者进入医院急诊室以前,在事发现场和转运途中的紧急医疗救护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要把最确切有效的医疗救治带到危重患者身边,现场实施干预,然后直接转入相关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
院前急救转运方法是否正确,对患者病情的转归伤残及生命都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伤病员在现场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和随后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搬运这一重要环节。搬运是急救医疗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搬运术对伤病员的抢救、治疗和预后都至关重要。仅仅把搬运看成简单体力劳动的观念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搬运转送不当,轻者,延误了对患者及时的检查治疗;重者,在这个过程中,是伤情、病情恶化甚至造成死亡,使现场抢救工作前功尽弃。所以,决不能轻视了搬运转送的意义。
资料显示,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发生意外明显高于其他科。是因在没有掌握搬运的适应症,缺乏仔细、认真体检及初步处理的情况下,急于将患者向车上搬运,在搬运过程中缺乏急救措施,途中患者出现病情恶化,失去抢救时机。更有甚者,甚至在搬运环节没有医务人员的陪伴下,盲目匆忙搬运及转运,致使患者在辅助检查时或返回急诊科的途中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等险情,严重时使患者失去急救机会。有可能增加转运危重患者死亡率和伤残率。
到达现场后救护人员需要首先确认并立即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医护人员要依照患者的意识状态、气道、呼吸、循环体征等生命体征等情况判断伤情。同时进行有效合理的抢救[4]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遇到出血、骨折的患者,救护人员首先要保持镇静,做好自我保护,迅速检查伤情,快速处理患者。
急诊科工作制度
急 诊 科 工 作 制 度
一、急诊科必须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 工作的性质 、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 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治疗 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与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 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二、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 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 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在5~10分钟内接诊患者, 进行处理。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 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三、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 实 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科主任同意报医务科、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 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 观 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 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 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
六、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 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七、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有关领导亲临参加指挥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急 诊 抢 救 室 工 作 制 度
一、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尤其抢救室)。抢救的人 一旦允许搬动,即应转移出抢救室以备再来抢救患者的使用。
二、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 意挪用或外借。
三、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 再用。
四、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
五、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时重新灭菌。
六、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七、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八、每次抢救患者完毕后,要作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
急诊观察室工作制度
一、因病情需要,可在急诊科观察室短期观察患者(包括病情复杂难以确诊,需入 院诊治而暂时无床又不能转出者)。
二、值班医师和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开好医嘱,及时填写急诊观察病历, 随时记录病情和处理经过,认真做好交接班。
三、急诊观察室医师早、晚各查床一次,重症随时查看。主治医师每日查床一次, 及时修订诊疗计划。
四、急诊观察室值班护士,要随时主动巡视患者的病情、输液、给氧等情况。发现 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记录。
五、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六、留观察者只许留一人陪伴(特殊情况除外)。
七、留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1周。
门、急 诊 首 诊 负 责 制
一、门诊首诊负责制
对非本科室范畴疾病患者和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均不得拒诊。对非本科疾病患者,应 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其病种及应去 就诊科室。对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诊疗。必要时,可请有关科室会诊。严禁相 互推诿。
二、急诊首诊负责制
(一).一般急诊患者,参照门诊首诊负责制执行,由急诊室护士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 。
(二).重危患者如非本科室范畴,首诊医师应首先对患者进行一般抢救,并马上通知有 关科室值班医师,在接诊医师到来后,向其介绍病情及抢救措施后方可离开。如提前离开, 在此期间发生问题,由首诊医师负责。
(三).如遇复杂病例,需两科或更多科室协同抢救时,首诊医师应首先进行必要的抢救 ,并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以便立即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有关人员。当调集人员到达后,以其中职称最高者负责组织抢救。
急 诊 就 诊 制 度
一、由接诊护士询问病情确定就诊科目后,办理挂号,并通知有关科急诊值班医生 。病情复杂难以立即确定科别者,由首诊科负责处理。
二、接诊医生检诊后,记录检查结果及处理意见。
三、传染病患者应到隔离室就诊。
四、对重病及病危患者应即刻通知值班医生作紧急处理,然后办挂号手续。须有专 人陪伴,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五、接诊护士测体温,必要时测呼吸、脉搏和血压(重危患者必须测血压),一般 患者用腋表,小儿、昏迷、精神失常、惊厥患者用肛表。
六、需要抢救的危重病者,在值班医生到达前,护士可酌情先予急救处理,如止血 、给氧、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吸痰等,亦可请其他值班医生进行初步急救,被邀请医生不得拒绝。
七、紫绀及呼吸困难者吸氧。体温超过39℃可予冰袋或冰敷常温。呼吸心跳停止者 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心内注射及气管内插管给氧、静脉输液等。
八、需要X光等检查的患者,就病情需要,须有工作人员或陪伴人员陪送,或通知有 关科室到急诊科检查。
九、病情需要时,可邀请其他科值班医生会诊。遇有就诊者过多或疑。
难病例,应及 时请上级医生协助。遇有大批急诊或病情复杂,需要多方面合作抢救的患者,应通知急诊科主任、医务科科长及院长。所 有会诊及一切处理经过,应记入病案。
十、病情需要时,可转入急诊观察室观察。
十一、多部位伤的患者或多种(两种以上)疾病共存的患者就诊时,应由病情最危 重的科室首先负责诊治,其他科室密切配合。
十二、有急症需手术者,按医嘱作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如须住院,由陪送人 或护士代办住院手续。
十三、重危病者入院时,由护士亲自护送,并对病区护士作好交班。
十四、急症由于交通事故、服毒、自杀等涉及公安、司法者,应立即通知有关单位 。
十五、护士应记录患者到达时刻、医生到达时刻及患者送入病区时刻。
值 班 工 作 制 度
一、值班人员负责处理全日急诊工作,必须严守岗位,态度热情,工作细心,认真 履行职责。实习人员参加值班时,应有专人指导。
二、各科室派责任心强,毕业3年以上的人员来急诊科工作,应将名单送医务科和急 诊科。值班者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三、值班护士交接班时,应检查一切急救用品的性能、数量及其放置位置,如有缺 损或不适用时,应立即补充更换。放置位置有误时,立即改正。担任急诊医护人员如需出诊 ,必须有人代替工作。
四、严格执行交接班及查对制度。急诊及观察患者,应床旁交班,避免将处理未毕 的事项交他人处理。
重 危 患 者 抢 救 制 度
一、抢救工作须组织健全,分工周密,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做到严肃认真、分 秒必争。
二、在抢救中应由急诊科主任、护士或在场的最高职称的医生担任组织抢救工作, 参加抢救的人员应服从指挥,准确地完成各项工作。抢救过程应严格执行正规技术操作及查 对制度。
三、必要时由医院组织抢救组进行抢救,在听到抢救的呼叫讯号后,参加抢救人员 立即奔赴急诊科参加抢救工作。
四、经抢救后病情允许移动时,应迅速送入监护室或病房。如需继续抢救或进行手 术者,应预先通知病房或手术室做好准备。不能搬动而急需手术者,应在急诊室进行。留监 护室继续抢救治疗者,待病情好转后再送入病区。
五、凡经抢救的患者,应有详细病案及抢救记录,抢救工作告一段落时,应作小结 。
交 通 事 故 急 救 管 理 制 度
一、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伤亡已成为人类疾病的重要死因之一,急救管理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非医疗工程救险后现场医疗救护”。
二、在发生车祸事故后首先要将伤员从车内救出,燃烧或毒气等因素都会继续进一 步威胁伤员,其原则是尽快将伤员从车内救出,这是抢救的第一环,否则无法进行有效的医 疗处理。
三、第二环是现场急救,着重处理伤员的出血、窒息、休克等严重问题,进行止血 、包扎、固定、注射强心剂、呼吸兴奋剂。
四、在保护生命和减轻伤残的原则下尽快进入第三环节,即医疗运输。借助救护车 运送,有条件的还可采用直升飞机等,以使救护工作速度快、颠簸少、较平稳。
救 护 车 管 理 制 度
一、目的
防止科室或私人随意使用救护车,避免影响急诊出车。保证救护车处于备用应急状态,随时 接受急救中心指挥。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救护车的管理。
三、职责
(一).护士长、救护车司机每天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
(二).急诊班护士每班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做到及时更换和补 充并做好登记。
(三).护理部每月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
(四).科主任、护士长对救护车进行严格管理,救护车只做医疗救护用,不得挪做他用 。
(五).救护车司机必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车貌整洁,接到电话5分钟内必须出车。并设 有出车登记本,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车人员等。
四、工作程序
(一).当医务人员接到120电话后,立即通知司机及值班医生、护士,携带必要的抢救设 备5分钟内出发(用物见“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由接120电话医生在出车登记本上记录 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行人员等。
(二).药品、器材、物品用后均由出诊护士及时补充、清理、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 。护士长每天检查,急诊班、上夜、下夜三班要每班检查,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各 种登记。发现抢救仪器有故障应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请维修工修理。
(三)救护车离开本院执行任务,须报本院医务科同意,并上报急救 医疗中心指挥调度室,以便指挥中心随时掌握救护车动向。
(四).出车执行120急救任务返回医院时,出诊医生须向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室报告出车情 况并做好登记。
(五).车内禁止吸烟、摆放杂物。
(六).救护车司机定期做好车辆的检修、保养和救护车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车况良好,安全行驶。
救 护 车 使 用 规 定
一、救护车为医疗救护专用,实行24小时院内值班,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签发派 车单。司机接到通知后,应在5分钟内做好出车准备,及时出车。
二、使用救护车一律按标准交费,一般情况先收费后出车。如情况紧急或通过电话 呼救者,可先出车,出车费由司机负责督促患者补交。
三、住院患者要求到外院就诊、检查或请外院医生会诊、手术者,均按上述收费标 准,交纳出车费。
四、每月末由救护车司机将每次派车单和收费单据校对后交财务科审查收支情况, 按医院出车补助标准,结算出车补助费。
五、非医疗用车,必须经业务院长签发派车单。私自派车、私自出车和出车不收费 ,查明责任者,按出车地点收费标准加倍罚款。
急 诊 患 者 接 待 管 理 制 度
一、目的
通过对急诊患者接诊过程进行控制,使急诊患者及时、准确得到诊治,危重患者及时得到抢 救,避免多科转诊,延误救治时机。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患者的接诊服务。
三、职责
(一).急诊护士负责急诊患者接诊、分诊工作,按医嘱及时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服务。
(二).急诊科护士长负责指导接诊、分诊工作,协调解决急诊患者接诊过程出现的问题 及意外。
(三).护理部主任、急诊科主任负责协调解决特大意外、灾难事件及大的纠纷。
四、工作程序
(一).急诊科专门设立一急诊班护士,负责接待来诊急诊患者,24小时值班。
(二).接诊护士应按急诊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分别处理。
(1)对接受治疗的患者,当班护士根据需要安排坐姿或卧位,并介绍环境,交待注意 事项及患者须知。
(2)对外伤的患者,接诊护士应做相应的初步处理,如止血包扎、固定制动等。
(3)高热患者按医嘱予以测量体温、物理降温,并安排床位、保暖等。在病历上 做相应的记录,并按医嘱给予治疗及护理。
(4)急诊护士接到危重患者直接送入抢救室,通知相关医生抢救,并参加抢救工作,开通各种抢救通道,准备各种抢救仪器。遇到因科内条件限制不能处理的急诊患者(如心脏破裂、股动脉 破裂等)应立即送往手术室,争取抢救时间,在护送途中做好相应救治工作(如开通静脉通 道等)。
(5)遇到由路人送来的无名氏,做好接诊救治工作的同时,护士应 向患者询问他的地址、姓名、电话,根据患者提供的资料,联系其家人或朋友。
(6)对神志不清而无人照看者,在做好救治工作的同时,接诊护士和医生同时检查、 清点患者的物品并登记、签名后暂时保管。根据患者随身物品所提供的资料,设法通知其家 人或朋友。
急 诊 科 设 施 配 置 及 管 理 制 度
一、目的
使科室的设施齐全,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到人,使之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工作效 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室。
三、职责
(一).病区设施配置不完善的,科主任或护士长应及时向院领导及设备科报告申请。
(二).病区的设施管理责任到人,并有定期检查、登记、签名。
(三).护士长每周进行一次设施、器械的检查,护士每班当面清点交接,发现问题及时 请维修工修理,发现遗失,当班护士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然后向院领导汇报。
(四).对陈旧、磨损的设施使用不便,必须报废的,科主任或护士长应向设备科申请报 废、更新。
四、工作程序
(一).病区设施策划及配置,按国家规定的病区设施要求配置病区所需设施及器材。
(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收集设施及器材使用信息,如需要增加的设施、器材,填写 购买申请单,送医院领导审批。
(三).护士长负责对购买的设施及器材进行建账管理,并按病区及编号标识在醒目的位置。
(四).护士长建立仪器使用登记本,当班人员负责使用后的清洁及维护,使该仪器处于 备用状态。
(五).使用当中发现故障,及时汇报护士长或科主任,同时汇报器械维修工及设备科。
(六).每种器械、设施定人、定期、定地点、定数量管理,保证各种 仪器、材料性能良好。
(七).一切抢救器械、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齐。
(八).病区的急救设施不准挪用、外借,非急救设施原则上也不准挪用,若其他科室要 作短暂的借用,也要有登记,杜绝以私人的名义借用。
(九).护士长每周全面检查一次科室所有设施、器械,对贵重仪器使用后应有记载。
院 前 急 救 管 理 制 度
一、目的
院前急救设施齐全,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灾害事故急救)。
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 。
(三).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
(四).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五).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
四、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
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的救护车设施要求配置所需 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
(二).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作好院前急救 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求救大致原因,并立即通知出 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必要时派出护工)在5分钟内出诊,
不得拒绝出车。有关救护车的工作程序详见《救护车的管理制度》。 4.院前急救内容:
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有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强调对症治 疗。
①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除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 ,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体外起搏器的使用, 有生命危险的心率失常的药物治疗等)。
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 疗、控制癫痫等)。
④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处理。
⑤脑、胸、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⑥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2、途中救护:
①合理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
②为避免突然刹车时造成车内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受伤,患者的担架应该很好固定, 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应该使用安全带或抓牢扶手,患者在车内应根据病情采取坐位、平卧位 或头低足高位。
③四肢骨折的患者,给予外固定防止颠簸;脊柱骨折的患者卧硬板 ,以防止脊髓损伤;昏迷呕吐病人,将头侧向一边,避免呕吐时窒息;疑有颈椎骨折的病 人,以颈领固定之,避免加重或造成高位截瘫。
3、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后,如患者已死亡,应详细询问患者家 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通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死亡 原因证明由司法部门出具。
4.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时要听从急救指挥中心、交警、公安人 员的调度安排,保护有法律纠纷的现场。
5.出诊医护人员详细填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送转医院急诊室 后作详细交接,完成院前急救任务后向急救指挥中心报告,返回后及时检查、补充抢救药物和更换物品等工作。
院 内 急 救 接 诊、诊 疗 管 理 制 度
一、目的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设施配置,规范操作程序,利于急救患者及时得到救治,提高院内急救 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对院内急救接诊、诊疗的过程控制。
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急诊科人员日常工作安排。
(二).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领用急诊科急救所需设施及器材。
(三).由护士长、质控护士负责对急诊科设施及器材的管理、维护和使用记录进行控制 。
(四).急诊科各级医护人员实施院内急救接诊、诊疗工作。
四、工作程序
(一).急诊科设施策划及配置:
按国家对急诊科设施的规定要求配置所需的设施及器材。(详见《急诊科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
(二).日常工作安排:
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急诊科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安排,制定一定时间内的医、护人员值班表 ,并对医护人员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以保证急诊科24小时开诊。
(三).急诊就诊范围:
为了急诊患者方便就医,及时得到救治,故制定急诊就诊范围:
1、急性外伤;
2、急性腹痛;
3、突发性高热;
4、各类休克;
5、各类大出血;
6、心、肺、脑、肝、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7、昏迷、抽搐、呕吐;
8、耳道、鼻道、咽部、眼内、气管、食管内异物或疼痛、出血;
9、中毒、中暑、自缢、淹溺、触电;
10、急性过敏;
11、其他急性病症。
急诊患者往往比较复杂,表现千差万别,因而不要死卡条文贻误病情。
(四).院内急救患者的接诊:
1、急诊值班人员坚守岗位,要严肃、认真、迅速、敏捷地救护患者,对患者态度和 蔼、热情负责。
2、当遇有急、危、重患者时,分诊护士应立即将其送往急诊专科诊室进行救治,后 补挂号手续。
(五).院内急救患者的诊断、治疗:
1、首诊医师对就诊患者认真负责,仔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作必要的辅助检查, 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救治。具体工作程序参照《常见疾病基本诊疗规范》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中各种急诊疾病的诊疗常规。
2、 如果首诊医师发现就诊患者的病情涉及其他专科或确系他科诊治范围时 ,在完成各项检查并作了必要的处置、写好病历后,再请有关专科会诊。危重患者应由首诊 医师陪送。
3、病情较重的患者,当值医师应决定是否收急诊留观或收住院,经抢救后的患者,如病情稳定或允许移动时,应迅速送入病房或手术 室。
4、值班医师对急救留观患者负责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写好留观病历及观察记录,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5、对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做好登记及报告工作,遇有交通事故、吸毒、 自杀或有伤情异议等患者及涉及公安、司法情况时,由值班人员报告总值班,通知有关单位 。
6、护士认真执行医嘱,及时配合医生抢救工作,要对急诊抢救设备、药品保证完好 、充足,并做好护理观察记录。(详见《急诊医嘱执行管理制度》)
7、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要主持各种抢救工作及死亡病例讨论、会诊 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8、当遇有特殊情况时,当值医师要及时、如实向上级领导报告,白天应向急诊科主任及医务科主任报告,夜间报告医院总值班,请求处理意见,避免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
灾 害 事 故 急 救 管 理 制 度
一、目的
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合理利用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灾害事故急救能力,密切配合 消防、公安、交通、人防、物资等部门进行抢险,使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二、适用范围
本院急诊科及各临床科室、预防保健所。
三、职责
(一).由院领导组织成立灾害事故急救方案及领导小组。
(二).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监督执行院前 (灾害事故)急救工作制度。
(三).以急诊科医护人员为核心,各临床科室辅助完成灾害事故的救护工作。
四、工作程序
(一).医院加强急诊科建设,有固定的人员编制,充实技术骨干,配备必需的抢救设备 ,提高应急能力,严格执行《基本医疗管理制度》中的各项急诊规章制度。
(二).设立灾害事故急救领导小组:详见本医院《对急救和救治突发性灾害的应急方案 》、《接纳成批伤病患者的应急方案》。
(三).院前灾害事故急救范围: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如:暴雨、洪水、台风、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火灾、车船飞机事故、矿山塌陷、爆炸、毒气泄漏、武装暴力等人为灾害。
(四).急救过程:
(1)医院遇有灾害事故急救时应立即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2)科主任及时通知医院急救领导小组,组织足够力量抢救,
并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室,通知有关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或要求现场增援,并与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协调,尽力完成院前救护任务。
(3)遇灾害事故急救要严格实行就近、就地抢救原则,急、重、危 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时不得转院,首诊医院因病床、设备、技术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而病情又允许条件下,由专人护送至目的医院,并进行详细病情交接。
(4)急救的内容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同《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5)院内临床科室及相应科室积极做好增援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患者。
上海的儿科医院哪家好
1、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简称“儿中心”)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HOPE)合作共建的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
1998年6月1日医院正式开张,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为医院题写院名,美国前总统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女士为医院开张剪彩,2011年,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先生到访医院,将儿中心誉为“中美医学成功合作典范”。医院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约8.4万平方米,规模床位1000张。
2、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市儿童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前身是由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富文寿及现代儿童营养学创始人苏祖斐等前辈于1937年创办的上海难童医院,1953年更名为上海市儿童医院,2003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1.59公顷,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370张,职工900余人,年门诊量约113万人次,年住院病人约2万人次,年手术例数约1.24万。
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创建于1952年,由西门妇孺医院分院、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儿科和中山医院儿科合并而成,原名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首任院长为国家儿科学一级教授陈翠贞。建院初期,以肇家浜路西门妇孺医院分院旧址为院址,1954年枫林路183号新医院启用。
2000年4月原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更名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院设施优良,人才云集,是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系卫生部部属“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儿科学重点学科。
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新华医院儿内科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科门类齐全,医、教、研各方面成绩斐然,现已成为教育部211重点建设学科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儿内科拥有床位162张,医生100余人,高级职称占33%,具有研究生学历占71%,博士、硕士生导师13人。
新华医院儿内科于20世纪70年代末就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三级亚专业,现有包括呼吸、神经、急救、肾脏、血液、风湿免疫、消化和感染等临床专业学科,拥有各专业的专科医师100余名。作为在全国最早建立ICU病房的儿科单位,配备了全套中央监护系统和进口新型呼吸机、床旁血气监测仪等。
5、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自1945年由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宋名通教授创建科室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断发展壮大,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自1959年至1987年曾多次获得铁道部、上海市及上海铁路局先进集体和“三八红旗集体”的称号。
儿科共有床位19张,在职医护人员2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6人,研究生4人。儿科病区设备齐全,为住院病儿家长提供24小时免费陪护。新生儿专科设备先进并配备有高素质的医护人员确保了新生儿疾病的有效救治。儿科门急诊提供全年每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
6、上海仁济医院
上海仁济医院儿科为综合性医院内的二级学科,多年来以儿科临床疾病诊治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为特色。1998年成立了小儿过敏性哮喘防治中心,2000年与成人呼吸科、五官科、皮肤科、中医科一起成立了过敏疾病诊治中心。
在不断完善该中心的诊疗项目基础上,同时开展小儿过敏性鼻炎、小儿异位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诊治,并已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诊疗常规,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尤其是脱敏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与中医穴位注射免疫调节剂进行免疫干预已形成本科特色,取得了病家的普遍认可。
小儿风湿病的诊治是仁济医院儿科又一诊治特色。儿科与成人风湿科紧密合作,已诊治了数百名小儿风湿病人,疗效显著,得到同行普遍认可。
什么叫门急诊,门诊和急诊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治疗措施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急诊
急诊指医院的急诊科,意思是紧急情况下的治疗。
2、门诊
门诊通常接诊病情表症较轻的病人,经过门诊医生一整套的诊断手段、辅助检查,给病人得出初步诊断。
二、作用不同
1、急诊
保证了人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
2、门诊
给予不住院的初步诊断和用药。
三、治疗措施不同
1、急诊
急诊介入治疗。
2、门诊
门诊医生能够对症治疗即给予病人进行治疗,如果门诊医生对病人病情有疑问或诊断为病情较重较急,则将病人收入住院病房,在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或进行手术或相关的治疗等医疗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急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门诊
如何做好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宣教
留观室工作制度1、凡病情变化、疗效难以估计,诊断不明而不愿住院的患者均需在留观室留院观察。
2、留观的患者白天及前半夜由120医生及护士负责,下半夜由当班医生及护士负责观察及处理。并及时做好病历书写,交接班,书写交班记录。
3、医护人员必须不定期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修改诊断,调整治疗方案。
4、遇病情变化及诊断不明等情况,120医生及留观室护士应及时向主班医生或科主任提出会诊。
急诊室工作制度
1.各临床科室应选派有一定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师、护士担任急诊室工作,轮换不应过勤。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由科主任批准方可参加值班。2.对急诊病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严肃、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病员应即请上级医师诊视或急会诊。对危重不宜搬动的病员,应在急诊室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立即需行手术的病员应及时送手术室施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3.急诊室各类抢救药品及器材要准备完善,保证随时可用。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便于使用,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4.急诊室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做好交接班,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要建立各种危重病员抢救技术操作程序。5.急诊室应设立若干观察病床,病员由有关科室急诊医师和急诊室护士负责诊治护理。要写好病历,开好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地采取诊治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6.遇重大抢救,需立即报请科主任和院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7.急诊病人不受划区分级的限制,对需要转院的急诊病人须事先与转去医院联系,取得同意后,方得转院。急诊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1、急诊科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排班表值班,遇特殊情况需要调班的,必须经科主任批准。
2、值班人员应提早5~10分钟到岗,接受交班,并作好交班记录,做到每班职责分明,有据可查。
3、值班医师接班后须全面巡视病房,了解病人的病情,尤其对危重病人更应做到心中有数,并检查各种抢救器械是否完好,处于使用状态。
4、认真观察班内病员的病情变化,正确作出处理并做好记录。
5、根据病情需要,可直接申请会诊,也可通过科主任、总值班或医教科组织会诊抢救。
6、及时向科主任、总值班报告班内将要发生或已发生的重大事情。当人身安全受到威吓时,应做好防备并报告保卫科或者110。
7、值班医师不得擅自离岗,不准干与本科业务无关的私活。确需离开的,应有人顶岗并说明去向。保证通讯畅通,接到呼叫后5分钟内到岗。
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1、为了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迅速、及时、有效地抢救急危重病,凡进入急诊科的病员,应无条件进行生命支持抢救。
2、对绿色通道病员,实行优先抢救、检查和治疗,一切手续由护理员负责办理。如需要会诊,应及时通知会诊科室,会诊医生应在5分钟内到场。
3、绿色通道病员经急诊抢救后,病情相对稳定,需要住院者,由护理员协助办理住院手续,并由医务人员护送入住,同时做好交接班手续。
4、凡110或120送入我院的急危重病员,因无家属在场或费用困难,先由110或120经办人员填写绿卡,报医务处或总值班及时办理有关手续。医护人员应及时做好费用催交。
急诊观察室制度1.不符合住院条件,但根据病情尚须急诊观察的病员,可留观察室进行观察。2.各科急诊值班医师和护士,根据病情严密注意观察、治疗。凡收入观察室的病员,必须开好医嘱,按格式规定及时填写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及处理经过。
3.急诊值班医师早晚各查床一次,重病随时。主治医师每日查床一次,及时修订诊疗计划,指出重点工作。
4.急诊室值班护士,随时主动巡视病员,按时进行诊疗护理并及时记录、反映情况。
5.值班医护人员对观察病员的临时变化,要随找随到床边看视,以免贻误病情。
6.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对观察床病员,要按时详细认真地进行交接班工作,必要情况书面记录。门诊工作制度1.医院应有一名副院长分工负责领导门诊工作。各科主任、副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领导。各科(特别是内、外、妇产、小儿等科)应确定一位主治医师或高年住院医师协助科主任领导本科的门诊工作。
2.各科室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在医务科或门诊部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人员调换时,应与医务科或门诊部共同商量。
3.门诊医护人员应派有一定经验的医师、护士担任,实行医师兼管门诊和病房的医院和科室,必须安排好人力。
4.对疑难重病员不能确诊,病员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
科主任、主任医师应定期出门诊,解决疑难病例。对某些慢性病员和专科病员,应根据医院具体情况设立专科门诊。
5.对高烧病员、重病员、60岁以上老人及来自远地的病员,应提前安排门诊。
6.对病员要进行认真检查,简明扼要准确地记载病历。主治医师应定期检查门诊医疗质量。7.门诊检验、放射等各种检查结果,必须做到准确及时。门诊手术应根据条件规定一定范围。医师要加强对换药室、治疗室的检查指导,必要时,要亲自操作。
8.门诊各科与住院处及病房应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床使用及病员情况,有计划地收容病员住院治疗。
9.加强检诊做好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小儿科、内科应建立传染病诊室。做好疫情报告。
10.门诊工作人员要做到关心体贴病员,态度和蔼,有礼貌,耐心地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地安排病员就诊。
11.门诊应经常保持清洁整齐,改善候诊环境,加强候诊教育,宣传卫生防病、计划生育和优生学知识。
12.门诊医师要采用保证疗效,经济便宜的治疗方法,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病员的负担。
13.对基层或外地转诊病人,要认真诊治。在转回基层或原地时要提出诊治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