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新闻

儿科医院的家长都很疲惫(儿科医生紧缺的现状)

hacker2022-07-16 22:44:45国际新闻84
本文目录一览:1、医院儿科不堪重负医劝导患者去其他医院,这种做法对吗?2、

本文目录一览:

医院儿科不堪重负医劝导患者去其他医院,这种做法对吗?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一段时间是小儿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身边不少小朋友都陆续开始出现感冒发烧的症状。家长和学校发愁的同时,不少医院的儿科更是不堪重负。

最近,江苏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一张通知道出了不少无奈,内容大意是:“医院儿科医生长期超负荷工作,已有多名医生病倒,请各位家长就近选择其他医院就诊”。这则通知在当地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网友纷纷表示,仿佛看到了儿科医生们一张张憔悴的脸,深切感受到他们的疲惫。当地的情况到底如何?

中午12点,本该是医生休息吃午饭的时间,然而,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西区院儿科门诊,依然挤满了排队等候的患儿和家长。而旁边的输液室里,更是一座难求,有的家长早上六点多就来了,十点多孩子才挂上水。

医院儿科医生孙姜明说,这一轮小儿生病高峰已经持续一个多月,是近五年之最,大多为呼吸系统疾病。而他们医院承担了市区三分之二的儿科门诊量,医院儿科每天的接诊量超过2000人,全科40几名医生没有一个请假,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0到12个小时,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在超负荷工作,“这个月我们都加了晚间的专家门诊,这也是没办法,因为工作量确实太大。”

高强度的工作也让不少医护人员身体严重透支而出现免疫力下降的状况,但巨大的门诊量让医护人员只能咬牙坚持,孙姜明医生说,五年不遇的发病高峰,加上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让本就紧缺的儿科医生更加紧张,正如通知所言,医院确实有不少医生护士累病了,发出劝导患者向其他医院分流的通知也是无奈之举,“好多医生都出现了胃肠道不舒服,发烧,咽炎。但是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一个人请假,一边发烧,一边吃退烧药、带着口罩继续加班。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大家累可以,但是不能倒。”

就此现状,26日下午,南京市卫计委召开发布会要求针对近期儿童流感、肠道病毒等高发传染病,设立儿科的医疗机构不得以医生紧缺或其他理由减少儿科门诊、急诊人员,也严禁儿科就诊限号,设立儿科门急诊的医疗机构要保证24小时开诊。

据了解,每年的十一月份到第二年的一二月份都是流感高发季,也是各大医院儿科和儿童医院人满为患的季节,孩子有病,家长总是带着往大医院跑,南京市建邺区莲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岳清萍坦言,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服务能力处于不被信任的尴尬境地,“社区的儿科基本上都不看了,一是有风险,二是医生招不到。从目前一年的情况来看,需求量还是有的,半天门诊有十二三个左右,辖区内儿童有6000多,分流到儿童医院去了。”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元旦春节期间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通知》。《通知》要求,切实做好儿童冬季疾病高发期儿科医疗服务工作,对儿科门急诊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合理调配人员力量,不得出现停诊和拒诊情况。

上有规定,下有无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分流”患者的通知就是这种无奈的爆发:一边是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一边是患儿家长急迫的心情。这样的难题该如何化解?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今年12月5日,作为江苏及周边地区最优质的儿童医疗资源,南京儿童医院与南京建邺区政府签订院府合作协议,未来南京儿童医院的全科医生团队将下沉社区让患儿在家门口就享受均质化服务。南京儿童医院院长黄松明表示:“有儿科资源的提升儿科资源;如果需要提升信任度,必要的时候可以义诊、必要的时候坐诊;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了一定力量可以解决常见问题的时候,为何还要跑远?15分钟就到达社区。”

面对基层儿科人才缺乏、能力不足的现状,南京儿童医院院长黄松明院长坦言,南京儿童医院将成立儿科的全科医生团队,为推动儿童就医的分级诊疗努力,“人员招进来以后经过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规范化培训之后,将来这批医生除了在医院工作以外,每年有一定的时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均质化,我们可以双向转诊,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当地基层医院解决。”

最后,我觉得除了让优质的儿童医疗资源尽量辐射到基层医疗机构,让患者不必到大医院扎堆,家长们也要对孩子的病症有常识性了解。”

为什么说没去过深夜的儿科急诊不足以谈人生?

深夜的儿科医院,魔幻现实主义的场景。

11月中旬的某个深夜有零星小雨,更显阴冷。

人民南路亮哨的路灯灯光被潮湿的地面折射进眼睛,不仅是刺眼。人的眼中被强行按进一颗图钉。

一位母亲带着不足一岁的女儿从出租车上窜下来,直奔华西附二院的儿科急诊大厅。车门都没有关。

此刻,急诊大厅排起的长队堪比春运。

母亲抱着女儿穿过排队的人群直奔挂号窗口,直接把孩子举起来给医生看。

她急得话都说不出来。微弱地喊了声“医生”。那声音是在哼哼,也是种恳求。

女儿没发烧,但搞不清身体出了什么状况,不断吐奶,并且奶不断从鼻腔里呛出来。

医生把测体温的电子探测器放在正在排队挂号的另一个孩子额头,同时转头看看这边,只看一眼就直接说:“快去x诊室”。挂号的护士随即写张挂号单递了过来。

母亲的眼泪当场掉下来。

11点过的儿科急诊挂号窗口,有序又混乱。

排队的父母们穿羽绒外套,围巾乱批,有人热得满头是汗但压根忘了脱衣服。医院里满满当当。孩子生病,全家跟着来医院的家庭,不在少数。

华西附二院的儿科夜间急诊有应急机制,高烧到39度(或以上)的孩子可以优先挂号就诊。

在挂号室坐镇调度的应该是位医生。她迅速判断孩子们的病情。有些相对不那么紧要,就安排重头排队。有些紧急情况医生会在挂号窗口进行简单处理,进而迅速安排进某间急诊室。

又一位母亲抱女儿冲到挂号窗口,体温探测器一测,41度。

医生都着急了:“把毛毯扯了,扯了,都烧到41度了,哪个喊你们给孩子捂这么严实的,快把毛毯扯了,脱衣服,脱衣服,捂起干啥子……之前吃降烧药没有?先吃美林布洛芬混悬滴剂,去x诊室”。

每个家长都心急如焚,情绪失控。纷争在所难免。

排队的窗口随时有争吵爆发。不是家长之间,因为此时此刻,家长彼此极为理解,但难免对医生发火。“你们还是不是人?”窗口突然爆发出家长的怒吼。

医生对此毫不反驳。

华西附二院每天的儿科急诊量通常几千号,估计最高峰时门诊急诊量近万次,也是有的。

由于诸多原因,儿科医生比例严重失调。

去年的统计数据是,一个儿科医生平均看1000个儿童,今年则是1:2500。很多家长为了挂上号只能凌晨3、4点来挂急诊,一如今晚,有家长当天早上7点过挂的号,排到现在孩子才接受治疗。

每间急诊室都爆满。每间急诊室门口也都有保安值班。

和家长们的无措相比,医生倒是镇定自若。他们按日常秩序和规则处理事务,有些情况对焦虑的家长解释不清楚,不如不解释。是事实,面对情绪化的家长,医生和护士始终保持冷静。这是职责所系。

偶尔也会有急的时候。

当又一个优先就诊的孩子被医生安排进x诊室时,医生喊父亲快去取药,父亲一时没回过神,仍旧挡在排队的窗口,医生终于急了:“挂号费,挂号费,取药取药,快去呀”。年轻的父亲一脸懵逼地拿着单子转身走去另一个窗口,又忍不住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孩子。

12点过到1点,排队的人有增无减。

每个诊室都挤满了人,每间雾化室都坐满了人。儿科雾化室的场景在外人看来有些好笑。家长们在长凳上排排坐起,胸前护卫着正在接受雾化的孩子。

儿科急诊手术室的门紧闭着。挂号窗口和缴费窗口的椅子上坐满输液的孩子。让人差异的是,并没有孩子哭。

肺炎、支气管炎、哮喘、感冒、发烧……肺炎喘嗽(小儿肺炎)是最常见的儿科疾病,也是儿童死亡的第一病因。以上病情占儿科门诊量的70%~80%,尤以夜间病情更为明显。所以深夜的儿科急诊通常会在1点左右达到高峰。

人越来越多,过道上的景象有点不堪。

加床几乎占据整个过道,中间只留出一溜溜通过的空间。母亲在床上守护输液的孩子,父亲则坐在床边,为母女掖着被窝。

床的另一边,堆满奶瓶、奶粉、保温瓶、尿不湿等等等等。

还有父亲一直站着,高举输液瓶,一副势必要举到天亮的神情。

再晚一点,空气里除了冬装厚重的味道,还会被起坨的抄手味覆盖。这碗艰辛、温暖,绝对难吃的抄手,出自医院门口的深夜摊摊儿。

现在,整个华西附二院的急诊大厅如同拥挤不堪的列车车厢,五味杂陈。对孩子对父母而言,都是煎熬的一晚,他们的脸色像被一万头大象踩踏过。

也许医生和护士已习以为常,这是他们的工作,他们不需要共情,重要的是切实履行职责。

丝毫不用怀疑,深夜的儿科急诊充满焦虑、眼泪和忙乱。人们好像没有多余的精力来感受。或者,所有感受都维系在吊瓶的输液管中。

为人父母,一定对深夜的儿科急诊感同身受。那份紧张,焦急,像是在听不锈钢瓢根儿刮搪瓷缸缸儿的声音,令人牙齿绷紧。

唯一有趣的现象,也只有深夜的儿科门诊才会有——全场无任何人耍手机。排队的家长那么多,几乎没人掏出手机看哪怕一眼。

时钟就挂在墙上,时间抬眼便可以确认。

马上要到凌晨2点到3点,这段时间,怕是最难熬的。再晚一点,起坨的抄手味道散去,人们会逐渐安静下来,而急诊大厅的灯光,把现场照得更加惨白。

护士依旧来回穿梭。父母们早已满脸疲惫。这拥挤的困倦的车厢驶向荒原。征询台忙碌的应答和机械的叫号声音增添了一份安静感。

听得见吊瓶点滴滴落的声音。

输液的孩子病情似乎有所好转。一个刚刚取出输液针头的一岁多的小孩儿,突然在病床在翻了个跟斗。在一边看着他的母亲眼中又有了泪水。这神奇的跟斗也引来周围父母会心一笑。

夜殁的华西附二院,有人醒着,有人睡着。

狭窄的病床上以及更狭窄的长椅上,父母们用各种歪瓜裂枣的高难度动作抓紧时间睡一会儿。看起来荒诞,但无人顾及。这冗长、耽溺、疲惫不堪的夜晚终会结束。

刚才被骂“不是人”的医生再次巡诊,从她脸上看不出表情,也看不出疲惫。她的背影消失在急诊大厅的尽头。急诊大厅的尽头是门诊大厅,穿过卖零食的柜台,柜台卡通海报上的人物保持着微笑。

再走过去,门诊大厅的挂号窗口下已经坐满了人。

他们自带小凳,装备齐全,防寒工作到位,除了保温杯,就差没带铺盖。这些挂号单最终将隶属于一个生病的孩子。翌日清晨,孩子会在家人护卫下,从很远的地方前来就诊。

成都人的朋友圈,隔一阵子就会刷到一条有关“附二院的夜晚”的实时消息。

一位妈妈发的是:没去过深夜的华西附二院,不足以谈毫无尊严的人生。

一位父亲发的是:儿童医院生意爆了。我们挂的是320号,现在才喊到200号。

这条朋友圈发布的时间大约是晚上10点。

随后不久,华西附二院门口的商贩们即将各就各位,撑开摊摊儿,准备做生意。这是深夜成都的某个生活场景。荒诞又温暖,颓唐又悲凉。令人瞠目、恍惚,似乎有无穷喟叹。

一碗酸辣粉,一份抄手,或者一个从荷花池批发来的成本几元钱的玩具模型,是深夜儿科急诊大厅里唯一的安慰。

新一轮日出和又一个晚上,并没有分别。

儿科医生究竟有多累 ,为什么大部分的医生不愿意当儿科医生?

因为儿科医生容易和家长出现争执,毕竟孩子不管是打针还是别的方面,家长都是会非常的注意的,要是针没扎进去的话,可能家长就会发脾气。而且儿科实在是太吵了,很多人待久了就会觉得耳朵受不了。

医生这个职业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十分吃香的,不少父母更是鼓励自己的孩子报考医学专业,日后好到大医院里面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虽然医生这个职业很多人挤破脑袋都相当,但是大多数医学生是不愿意做儿科医生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据统计,我国一直以来的儿科医生都十分短缺,基本平均每0.43位儿科医生就需要救治一千个儿童。可见,我国儿科医生的缺口有多大,但是儿科医生缺口如此之大是有原因的,正是由于儿科医生缺口大,每位儿科医生每日要接诊的儿童病患就特别多。

大多数一二线城市的儿科医生最繁忙的时候,基本上一家医院每日平均就需要接诊四千名儿童病患,假设每位病患接待五分钟,每位医生即使加班加点、不吃不喝不上厕所都忙不过来,长期坚持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大多数儿科医生的身体都感到吃不消,因此很多身体素质不够好的儿科医生都退居二线了,这样就使得儿科医生的大缺口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另外由于过去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得父母对下一代的健康问题都特别关注和关心,如果孩子的健康状况在儿科医生手上恶化,很多家长都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将一切问题都归罪于儿科医生的身上,因此儿科也是发生医疗纠纷事件最高的科室,这就使得本来尽心尽力救死扶伤的儿科医生难免心寒,更让作为后来着的儿科专业学生望而却步,从而使得我国儿科医生的缺口越来越大。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晴枙千仐(2022-07-17 06:48:27)回复取消回复

    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大家累可以,但是不能倒。”就此现状,26日下午,南京市卫计委召开发布会要求针对近期儿童流感、肠道病毒等高发传染病,设立儿科的医疗机构不得以医生紧缺或其他理由减少儿科门诊、急诊人员,也严禁儿科就诊限号,设立儿科门

  • 鹿岛轻禾(2022-07-17 08:13:19)回复取消回复

    》报道,最近一段时间是小儿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身边不少小朋友都陆续开始出现感冒发烧的症状。家长和学校发愁的同时,不少医院的儿科更是不堪重负。最近,江苏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一张通知道出了不少无奈,内容大意是:“医院儿科医生长期超负荷工作,已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