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理念打造华丰园区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周至县和澄城县哪个经济好
[编辑本段]【文化教育】
周至县文化教育事业比较落后,县城有文化馆一座,电影院一座。
全县共有7所高中、6所职业中学、大约10所初级中学,各个村子基本都有自己的小学。
高中:
● 周至中学 周至县县城东关 (现为陕西省重点中学)
● 周至县第一高级中学 周至县城西关瑞光路115号
● 周至县第二高级中学 周至县哑柏镇 (现为西安市重点中学)
● 周至县第三高级中学 周至县终南镇
● 周至县第四高级中学 周至县广济镇
● 周至县第五高级中学 周至县楼观镇
● 周至县第六高级中学 周至县尚村镇(现为西安市重点中学)
职业中学:
周至县职业教育中心 周至县尚村镇
周至县艺术职业学校 周至县富仁乡渭兴村
周至县卫生职业学校 周至县哑柏西大街10号
周至县教师进修学校 周至县二曲镇八一村
周至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周至县楼观镇周一村
周至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周至县富仁乡新农村
[编辑本段]【各类资源】
农业资源:
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初步形成了南部沿山旅游观光带、中部猕猴桃经济带、北部沿渭蔬菜花卉带,发展城郊型农业。特别是把猕猴桃作为立县产业来发展,人工栽植面积13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和唯一的猕猴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县。培育的猕猴桃优质品种“秦美”、“亚特”通过国家鉴定并分获金、银奖,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全县累计建成冷库548座,加工企业6家,贮藏加工能力达7.5万吨,包装、运输、销售、劳务等一批关联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被确定为陕西省四个产业化试点县之一。
旅游资源:
周至历史悠久,山水擅关中第一,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颇多,人文和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汉家离宫,唐家园林,星罗棋布。道教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楼观台是老子讲授《道德经》之地,世称“天下第一福地”,现有古迹60余处,属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黑水河畔的仙游寺,曾任周至县尉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做的千古绝唱《长恨歌》诞生于此,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法王塔,以隋代佛舍利的出土而扬名海内外。屹立于县城西的“八云塔”为唐代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积雪六月天”的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 3767米 ,原始森林、高山湖泊神奇秀美,珍稀动物种类繁多,素有“北方的西双版纳”、“亚洲动植物园”。还有伯夷、叔奇隐居的首阳山,李白秋访的玉真观,马召南塬的古战场,南通马蜀的古栈道,都蕴留着历史名人的足迹韵事,也留传着神奇美妙的美丽传说,吸引着大批中外宾客观光旅游,县城所在地二曲镇则是因明清哲学家、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三大儒的李顒(号二曲)而得名。
水及水力资源:
水及水力资源是大自然赋予周至人民的独特优势,秦岭北麓的“九口十八峪”,大小52条峪沟,形成平原15条河流,年径流量9. 7亿立方米 ,水力资源蕴藏量45万千瓦,地下水补给量充足,总量达3. 2亿立方米 ,为灌溉发电提供了有利条件。投资近亿元的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项目的实施,黑河金盆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向西安日供60—80万吨优质水,标志着水资源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果。
矿产资源:
已探明和发现的金属和非金属矿18种,金属矿主要有金、银、铜、镁、铁、铅、锌等,其中金、铜、铁等金属矿种贮量大、品位高、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黄金远景储量达50吨,现已形成年产2万两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黄金生产五十强县。非金属矿主要有花岗石、大理石、石灰岩、白云岩、石英岩等,其中白云岩矿储量544万吨,石英岩矿储量800万吨,石灰岩矿储量在亿吨以上。
地热资源:
县内分布着秦岭山前断裂带、渭河断陷盆地中的近东西向断裂带及北西向的哑柏——马召断裂带,这三大断裂带控制着地层地热的分布,并起主要的导热的储热作用,区域地热水储存量相当大,且补给来源充足。现已在楼观台、镇丰、哑柏成井3处,马召、西楼及镇东井沟凹地也具有良好的地热开发前景。
植物资源:
周至县林区地跨秦岭南北,南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北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有林地238.85万亩,占西安市的55.6%,主要分布在山区。畜牧草场96万余亩,是发展肉牛的良好天然基地。
动物资源:
周至县林区为野生动物栖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林中动物270余种。其中兽类有黑熊、金钱豹、青羊、黄羊、鹿、麝、狐狸、野猪、獾等达40余种;乌类有锦鸡、环颈雉、白脸山雀、斑啄木、松花鸡、长尾兰鹊、黄鹊、麻鹊、喜鹊
[编辑本段]【社会发展】
周至县是陕西省主要农业产区之一,为全国首批农业基地县,素有"金周至"的美称。耕地面积42291公顷,粮食总产量265036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1435万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谷子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麻类、花生、烟叶、芝麻。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猕猴桃生产,建成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596元。
有西宝、周城(固)、南环等干线公路和通往各乡的支线公路,公路总里程544公里。工矿有造纸、建材、化工、农机、橡胶、水泥等小型工厂。矿藏有铁、铜、金、花岗岩、石灰岩、石英石等。
有中等学校(包括职中、技校)37所,在校学生3.56万人;医院57家,床位数616张。国内生产总值185824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66万元,财政收入5129万元,财政支出8620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2375万元。
特产有秦冠苹果、中华猕猴桃、民间刺绣等。
全县兴办了四个开发区:"楼观台-太白山旅游开发区"、"哑柏个体经济开发区"、"渭河工业开发区"、"金三角农工贸开发区",规划总面积31平方公里。已引资兴建"港安服装有限公司"、"西安周澳无纺布实业有限公司"、"周至县天然色素厂"等三资企业。
一、基本情况简介:周至县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南依秦岭,北濒渭水,襟山带河,以山重水复而得名,古有“从周至到户县,七十二道河脚不干”之说,足见其河道纵横,水力资源之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素有“金周至”之美称。全县总面积2974平方公里,耕地90多万亩,人口63万,辖9镇13乡377个行政村,是关中平原上著名的大县之一。近年来,周至县抢抓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坚持以开放、开发、发展为主线,以猕猴桃、旅游、水、矿产为重点的四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果品、刺绣、养鸡、养猪、肉牛五大多种经营基地相继建成,交通、邮电、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走出了一条具有周至特色的地方经济发展新路子。
二、历史沿革:周至在尧舜代时,即为古骆国,夏属古雍州,商称郝国,周秦之际,置之内史,地属京畿,汉武置县,即名周至,相沿至今。
三、地理环境:周至县属西安市辖县,北濒渭水,南依秦岭,东西和户县、眉县接壤。距西安市区 78公里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域内西南高,东北低,山区占76.4%,为千里秦岭最雄伟且资源丰富的一段。北部是一望无垠的关中平川,土肥水美。南部是重峦叠嶂、具有神奇色彩的秦岭山脉。山、川、塬、滩皆有,呈“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
四、气候条件: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 13.2℃ 。
五、农业资源:我们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初步形成了南部沿山旅游观光带、中部猕猴桃经济带、北部沿渭蔬菜花卉带,发展城郊型农业。特别是把猕猴桃作为立县产业来发展,人工栽植面积13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和唯一的猕猴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县。培育的猕猴桃优质品种 “秦美”、“亚特”通过国家鉴定并分获金、银奖,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全县累计建成冷库548座,加工企业6家,贮藏加工能力达7.5万吨,包装、运输、销售、劳务等一批关联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被确定为陕西省四个产业化试点县之一。
六、旅游资源:周至历史悠久,山水擅关中第一,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颇多,人文和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汉家离宫,唐家园林,星罗棋布。道教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楼观台是老子讲授《道德经》之地,世称“天下第一福地”,现有古迹60余处,属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黑水河畔的仙游寺,曾任周至县尉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做的千古绝唱《长恨歌》诞生于此,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法王塔,以隋代佛舍利的出土而扬名海内外。屹立于县城西的“八云塔”为唐代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积雪六月天”的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 3767米 ,原始森林、高山湖泊神奇秀美,珍稀动物种类繁多,素有“北方的西双版纳”、“亚洲动植物园”。还有伯夷、叔奇隐居的首阳山,李白秋访的玉真观,马召南塬的古战场,南通马蜀的古栈道,都蕴留着历史名人的足迹韵事,也留传着神奇美妙的美丽传说,吸引着大批中外宾客观光旅游,县城所在地二曲镇则是因明清哲学家、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三大儒的李顒(号二曲)而得名。
七、水及水力资源:水及水力资源是大自然赋予周至人民的独特优势,秦岭北麓的“九口十八峪”,大小52条峪沟,形成平原15条河流,年径流量 9. 7亿立方米 ,水力资源蕴藏量45万千瓦,地下水补给量充足,总量达3. 2亿立方米 ,为灌溉发电提供了有利条件。投资近亿元的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项目的实施,黑河金盆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向西安日供60—80万吨优质水,标志着水资源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果。
八、矿产资源:已探明和发现的金属和非金属矿18种,金属矿主要有金、银、铜、镁、铁、铅、锌等,其中金、铜、铁等金属矿种贮量大、品位高、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黄金远景储量达50吨,现已形成年产2万两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黄金生产五十强县。非金属矿主要有花岗石、大理石、石灰岩、白云岩、石英岩等,其中白云岩矿储量544万吨,石英岩矿储量800万吨,石灰岩矿储量在亿吨以上。
九、地热资源:县内分布着秦岭山前断裂带、渭河断陷盆地中的近东西向断裂带及北西向的哑柏——马召断裂带,这三大断裂带控制着地层地热的分布,并起主要的导热的储热作用,区域地热水储存量相当大,且补给来源充足。现已在楼观台、镇丰、哑柏成井3处,马召、西楼及镇东井沟凹地也具有良好的地热开发前景。
十、植物资源:周至县林区地跨秦岭南北,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南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北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有林地238.85万亩,占西安市的55.6%,主要分布在山区。畜牧草场96万余亩,是发展肉牛的良好天然基地。
十一、动物资源:周至县林区为野生动物栖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林中动物270余种。其中兽类有黑熊、金钱豹、青羊、黄羊、鹿、麝、狐狸、野猪、獾等达40余种;乌类有锦鸡、环颈雉、白脸山雀、斑啄木、松花鸡、长尾兰鹊、黄鹊、麻鹊、喜鹊
十二、发展前景目标:“十一五”期间我们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认真落实“四化”理念,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工业强县,突出猕猴桃产业、道文化两个重点,强化开放带动、基地带动、项目带动,继续实施三大战略,在建设现代农业、培育现代农民、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劳务输出、提升旅游业、加大招商引资、推进城镇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努力构建和谐周至。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5%,财政收入年均可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2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5‰以内。
2007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速确保11%,力争达到11.5%;地方财政收入可比增长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200元;人口增长率控制在4.75‰以内。千方百计搞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科技、教育、文体、卫生、民政、城建、交通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澄城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畜牧业发展较为迅猛,盛产国家优良牛种-秦川牛,是国家级渭南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秦川肉牛育肥基地。秦川肉牛属全国五大牛种之一,因其良好的生产性能而驰名中外。具有肉用性能良好、屠宰率高、出栏快、肉质鲜美等特点,是其它品种所无法比拟的,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表现良好。2002年,陕西省牛存栏250万头,其中秦川肉牛占到80%以上,澄城县及周边县市(大荔、蒲城、白水、合阳等)秦川肉牛存栏达30万头,年出栏7.5万头,完全可满足建设500万美元秦川肉牛屠宰加工场需要。
澄城地处世界苹果黄金生产带,是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全县苹果面积达30万亩,年产优质商品果3亿多斤,已跨入陕西省四强县全国百强县行列,并成为陕西唯一的国家标准化示范区,获得"中华名果"之桂冠。
澄城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九十年代被列入陕西省秦川肉牛开发基地县,今年被陕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确定为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科技示范项目-秦川肉牛养殖县。2002年,全县生猪存栏12.8万头,羊存栏8万只,牛存栏4.5万头,鸡存栏135万只,其中笼养鸡110万只。现有50头以上的黄牛育肥场5个,10头以上的养牛户125户。依托县秦川肉牛育肥场通过省检疫检验注册登记取得供港澳活牛销售体系之优势,建成6个乡镇养牛基地,现存栏牛2.5万头,年出栏活牛6000头以上,直供港澳2000头以上。现有20头以上养猪户1130户,20只以上养羊户400户,1000只以上养鸡户510户,百头以上养羊、养猪场230个。配套服务上,已建成小尾寒羊扩繁群5个,牛、羊配种点12个,良种猪人工授精点35个。防疫上猪瘟防疫密度100%,鸡新城疫苗防疫密度95%,人工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皇竹草等优良饲草5万亩,年青贮秸秆1.8万余吨,氨化饲草300吨。已建成县秦川肉牛育肥场、远大禽业公司、金农牧业公司、逸达公司、丰源种猪厂等一大批畜牧龙头企业,基地加农户的畜牧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编辑本段]工业经济
澄城县工业园区,位于县城南郊,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已被列为渭南市“两区六园”的开发重点。园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完备,设有企业服务中心,可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园区开发以科技为先导,以项目为载体,以铝电工业、化工工业为主,既注重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发展“拾遗经济”、“补缺经济”,又注重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目前入园企业11户,累计投资超过5个亿,在建项目8个,全部建成后园区经济总量可达10亿元以上。发展思路和目标是,园区建设与项目建设有机结合,以园区吸引项目,以项目支撑园区,打响园区品牌,逐步把其打造成全县工业的“航空母舰”。�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澄城县辖8个镇、6个乡:城关镇、冯原镇、王庄镇、尧头镇、赵庄镇、交道镇、寺前镇、韦庄镇、雷家洼乡、善化乡、刘家洼乡、安里乡、罗家洼乡、庄头乡。共有7个居委会、266个行政村。
【城关镇】 辖5个居委会(五路、北街、南街、大市场、九路新村)、11个村委会(南关、北关、城内、阳庄、阳庄堡、雷庄、埝村、镇基、串业、董家河、西河)。
【寺前镇】 辖30个村委会(北街、梁山、南党、东习、人和、吴坡、北洼、蔡袋、东街、西习、西观、南街、赵家、解家、韩洼、醍醐、北酥酪、尧头、和家楼、姬家庄、雷家圪崂、醍醐庄、双家坡、张家坡、赵家寺、汤家坡、雷家河、曲安河、韩家河、季家坡)。
【冯原镇】 辖27个村委会(冯原、孙堡、山头、东曲、魏仙桥、书堡、贺家桥、关家桥、茂塬、吝家岭、徐卓、吉安城、长宁、雷家庄、杨家洼、迪家河、叩卓、太极、贺家河、西社、赵庄、永丰、卢家社、韦家社、小河西、李家河、石家坡)。
【王庄镇】 辖16个村委会(王庄、塔中、洛城、西城、东干浴、白草塬、水洼、灵泉、蔡邓、侯卓、蛾蟒、岑头、太贤、李家洼、石家洼、鱼家洼)。
【尧头镇】 辖2个居委会(石沟、权矿)、12个村委会(尧头、东村、石沟、权家河、乔沟、段庄坡、浴子河、耀显、锁头、曹村、杨家、蔺庄河)。
【赵庄镇】 辖19个村委会(赵庄、新卓、贵益、北赵庄、关则口、沟西、寺庄、党家庄、咸和、雷村、武安、高垣、乔庄、雷家庄、樊家庄、东蔡邓、刘铁河、麻家河、白家河)。
【交道镇】 辖15个村委会(交道、彭家河、北社、中社、南社、阿銮寨、杨家岭、卓里、樊家川、王村、南尧、劝母、杨家、元里、后地)。
【韦庄镇】 辖27个村委会(韦一、韦二、东庄、东白、南白、临皋、庙西、西白、南酥酪、铁庄、毛家坡、业二、业一、前城、西南、新城、东白龙、魏家斜、楼子斜、南伏龙、北伏龙、南棘茨、北棘茨、马庄、秦庄、郑家坡、西北坡)。
【雷家洼乡】 辖19个村委会(雷家洼、里庄、郑家、堡城、堡城庄、金家桥、神后、岭上、庙洼、璞地庄、林川、马家河、袁家河、璞地、赵家河、党家河、刘家河、柏门、城墙头)。
【善化乡】 辖11个村委会(居安、团结、什二、尖咀、马村、六家庄、善化、吉安、严庄、陇头、张家洼)。
【刘家洼乡】 辖19个村委会(刘家洼、翟尚、柳泉、良甫河、鲁家河、翟卓、富垣、良周、贾家埝、平定、平城、店头、梁家咀、杨家洼、路井、南太、北太、葛家洼、内信)。
【安里乡】 辖20个村委会(安里、义南、张卓、三门、义合、程家洼、义井、柳泉垣、南尧、义井庄、石家庄、西富庄、段庄、翟卓、翟家庄、高槐、效城堡、光禄、东富庄、刘卓)。
【罗家洼乡】 辖21个村委会(罗家洼、虎佃、杨家陇、北寺、东永固、西永固、遮路、新庄、义城、亲邻、西庄、许庄、西北庄、陈家醍醐、上马店、郑家洼、东马店、西马店、车盖、郊城、杜家洼)。
【庄头乡】 辖19个村委会(庄头、杨家庄、越家庄、程赵、西夏、代庄、柳池、李家河、姬家河、段家河、柏东、柏西、王家醍醐、垆洼、郭家庄、宋家庄、曹庄、后埝、永内)。
运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哪些具体举措?
以下摘自市委书记高卫东在运城市第三次党代会的报告
要突出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转型是世界潮流,是壮大运城经济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快转型,才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打造我市在黄河金三角地区快速崛起的经济优势。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我市是全省的农业大市,一产基础好、规模大,但效益不高。要实现农民收入翻番,必须以农产品加工为龙头,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数量农业向质量农业转变、粗放农业向精细农业转变,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基地。要坚持特色发展、科技支撑,狠抓农业提质增效。继续实施农业“五个计划”,全力推广“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经营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品牌农业。重点引进推广特色种植,丰富我市农产品种类,培植新的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业,弥补农业生产“短板”。特别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动粮、果、菜、棉、畜等主导产业科学发展、提高效益。要坚持对接市场、延伸链条,狠抓农产品深加工。推动各类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快速发展,构建“龙头+基地+农户”和产供销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农业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品牌化销售。每个县(市、区)都要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5年后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要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增加劳务性收入,多渠道培养高收入农民群体。要坚持大兴水利、改造电网,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加大水利投入、我省实施“大水网”建设的黄金机遇,加快大型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三引六扩”水利工程,构建“河库成网”水利格局,5年内再新增灌溉面积100万亩。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增强农村用电保障能力。要坚持完善规划、提升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重点推进村的“四化四改”和“五个一工程”,完成新一轮“五个全覆盖”。推进生态村连片创建。搞好农村金融服务。高度重视边山老区和贫困区建设,扎实做好机关、企业与农村结对帮扶工作,抓好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确保农民收入翻番、农村面貌改观。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提升综合实力关键在工业。我市工业正处于产业接替的关键时期,既存在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巨大压力,也面临着尽快做大新兴产业的紧迫任务。我们必须以超常努力,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集群化,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推进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转变。传统产业既是我市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现实财源的支撑和未来发展的基础。要顺应国家产业政策趋势,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对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技术引进和研发;用循环经济模式改造延伸传统产业,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经济效益;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与此同时,要着眼长远,尽快壮大现代装备制造、铝镁深加工、精细化工、医药、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要花更大的力气,推进我市由材料加工到加工材料的转变,由中间产品发展到终端产品,由低关联度向高关联度延伸,经过三至五年努力,使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要推动企业由小、少、弱向大、多、强转变。坚持大中小企业并重,积极提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支持,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增加数量、提升规模、做优产品,形成群体竞争优势。要加快产业整合、企业重组步伐,着力打造一批主业竞争力强、装备现代化程度高、财税贡献大的旗舰企业。全市力争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50亿元、100亿元、300亿元以上企业,每个县(市、区)都要有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企业。鼓励条件成熟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力争5年内新增上市公司5家以上。要推动企业由分散发展向园区集聚转变。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管理先进的要求,重点把3个省级开发区和盐湖科技工业园、空港新区,打造成为我市产业升级的高地、对外开放的窗口、集群发展的载体,把各县(市、区)的工业园区建设成要素集聚、企业集聚、商品集聚、信息交流的枢纽和平台,努力做到新上项目一律进入、存量项目逐步迁入。要推动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坚持“绿色、低碳、洁净、健康”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行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加快推进城乡生态化,重点实施“三河”(黄河、汾河、涑水河)、“两湖”(盐湖、伍姓湖)、“一山”(盐湖南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全面实施“山上治本”和“身边增绿”工程等,建设绿化运城、气化运城、净化运城、健康运城,让运城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重点物流项目为平台,培育和打造一批现代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加快推进各类专业市场建设,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物联网、第三方物流等现代流通方式,积极争取建设海关、商检等内陆口岸机构和保税区,努力把我市建成黄河金三角地区的“无水港”。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交通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会展、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商务服务、居民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
大力发展旅游业。突出“盐文化”、“关公文化”和“根祖文化”特色,坚持走大旅游、大市场、大投入、大联合的发展道路,积极构建与西安、洛阳、郑州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大景区景点开发力度,加强宣传促销,精心打造年游客超百万、收入上亿元的龙头景点和旅游品牌。加快旅游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构筑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旅游服务体系,使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基地。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支持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长效机制。鼓励各县(市、区)抓住转型综改区建设机遇,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突破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用好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壮大产业集群,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县域经济。河津市、盐湖区要努力在全省排名争先,闻喜、永济、临猗、新绛、稷山、芮城要争取在全省排位靠前,其他5个县要确保总量翻番。3个省级开发区和空港新区要在全省开发区中争先进位。特别要进一步加快建设盐湖经济发展较快集中区域,力争早日把盐湖区建成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快速发展的经济区和商贸物流的集中区。
(二)突出建设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
运城地处黄河中游金三角地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优势十分显著。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在现有基础上,强化产业支撑,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
一要科学规划,做大城市规模。在城市发展上,必须坚持用当前规划指导长远建设的原则,科学预测资源禀赋、环境承载、人口规模、产业发展、综合交通等主要因素,高标准、高起点调整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市建设要按照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的目标,加快推进与周边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县城建设要实施大县城战略,河津、永济和闻喜要按照30平方公里—50平方公里的目标搞好规划,建成中心城市的次中心城市,其余县城要按照20平方公里—30平方公里的规模加快建设。小城镇建设要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工业主导型、都市农业型、配套加工型、商贸流通型、旅游观光型、综合交通型特色镇,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力争5年内使我市城镇化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二要加大投入,完善城市功能。在城市建设上,必须坚持用当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撑长远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按照基础先行、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的要求,加快推进重大设施建设,不断夯实长远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并重,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和商贸流通领域,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重,以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为重点,逐步完善城区交通系统、供排水系统、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系统、通信和供电管网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坚持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并重,把城市建设与文化建设、市场建设、城市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坚持城市扩容与城市提质并重,每年实施一批城建重点工程,特别是对城建标志性工程、标志性地段和重点片区、重点部位,精心设计、精细施工、精致建设,打造更多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精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三要大上项目,做大支撑产业。城镇是产业的载体和平台,产业是城镇化的动力和源泉。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空壳。产业是由一个个项目组成的,项目是产业的基础,抓产业首先要从抓项目建设开始。市县四套班子领导都要亲自跑项目、引资金,每个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为官一方,在任一届,都要在项目建设中干几件有影响的标志性大事,建几个利长远的标志性项目。抓不好项目的县(市、区)委书记不是优秀书记,抓不好项目的县(市、区)长就是不称职。全市上下必须完善政策、创新思路、创优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一批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项目;一批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项目;一批解决就业多、经济效益好的富民强市项目。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5000亿元以上。围绕项目建设,完善创业创新机制,激发创业创新动力,加快发展中小企业,进一步壮大民营经济,让全民创业的呼声成为运城的时代强音,让全民创业的实践成为运城人民的自觉行动,让河东大地成为人人创大业的广阔舞台!
四要扩大开放,推进区域合作。围绕建设大通道和桥头堡,加快构筑运城、临汾、三门峡、渭南互利共赢“核心圈”,促进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全面对接;构建西安、太原、郑州、洛阳经济协作“联动圈”,强化科技、教育、物流、贸易、金融、信息、旅游等领域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产业转移“开放圈”,吸引跨国公司、大型企业、战略投资者在我市建设合作园区,探索建立更加广泛的城市合作关系和城市战略联盟,争取把我市建成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三)突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运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建设文化强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发展运城特色的先进文化,提升运城文化软实力,扩大运城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建设文明诚信之城。文明诚信是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着力搞好精神文明创建,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养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强化诚实守信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河东人民热情淳朴、忠义仁勇、崇教尚学、勤劳智慧的优良品德,大力弘扬“四宽”精神和改革创新、开放包容、诚实守信、敢为人先的新时期运城精神,把运城打造成诚信之都、礼仪之邦。
建设文化繁荣之城。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努力把运城建设成为文化名市、文化强市。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突出抓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中心城市“四馆一中心”,即有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群众艺术馆、会展中心;实现县乡村“三馆两场一站一室”,即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休闲广场、体育场,乡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要加强文艺创作,努力打造具有河东文化特色、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文艺精品。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努力把“关公文化旅游节”办成在海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节庆活动。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现代传播方式整合发展。要加快发展文化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文化龙头企业,着力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精心打造强势文化品牌。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到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建设文脉传承之城。运城是华夏之根、文明之源,有五千年文明历史,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运城、感受运城、关注运城、投资运城。要加大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力度,整理和保护好一批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完成关公信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保护挖掘、整理增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基层文化骨干。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培育100名国家级民间艺术大师,打造传承千年文明的领军团队。
(四)突出发展民-主-政-治,加快建设法-治运城
(略)
(五)突出加强社会建设,加快构建和谐运城
和谐稳定是转型跨越的基础保障,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和谐运城。
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鼓励自主创业。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人员和下岗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完善就业援助、帮扶制度,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促进困难群体实现就业或再就业。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劳动者体面劳动、有尊严地生活。
加快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支持普通高中办出质量和特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形成终身教育体系。注重解决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薄弱问题和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特别要加快建立职业教育新体系,让没能进入大学、高中的学生,都能接受中等以上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实用技术人才。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四大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和社区卫生事业,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拓宽筹资渠道,实施大病救助,防止因病致贫。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和应急救援工作。全面做好计生和人口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的大社保体系,实现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各项统筹资金配套到位。加强住房保障,健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村特困户住房困难。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切实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快发展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事业。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努力稳定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市人口基数大、经济欠发达、统筹各方面利益任务繁重,必须突出管理重点,健全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式,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要坚持社会管理重心下移,促进人力、财力、物力向基层投放,确保农村和社区在社会管理上“有人管事、有钱办事”。要强化源头治理,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重点解决好征地拆迁、农村宅基地、农民工工资、涉法涉诉等纠纷问题,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疑难纠纷不出县、矛盾不上交”。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解决好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创新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建立相应的社会帮扶救助体系。要深入开展“平安运城”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要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让人民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品。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
(六)突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略)
同志们,转型跨越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的使命光荣而神圣,我们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锐意进取,努力把运城建设成为山西向东向西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建设成为山西省乃至黄河中游地区的“四基地一中心”,为全面加快建设运城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注释:
1.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2.“五型四好三满意”活动:创建以学习型、规范型、服务型、廉洁型、创新型为主要内容的“五型党组织”,以班子作风好、队伍素质好、高效服务好、团结和谐好为主要内容的“四好机关”,以上级满意、基层满意、群众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三满意”。
3.“五个计划”:“双创”增粮计划、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计划、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计划、规模健康养殖计划和农业物流体系建设计划。
4.“三引六扩”工程:“三引”即小浪底水库引水、黄河青石板引水、三门峡水库(部官)引水;“六扩”即对现有的禹门口、西范、北赵、夹马口、尊村、大禹渡六大灌区进行改扩建。
5.“五个一工程”:一个文化活动室(院)、一个卫生计生室、一个农民休闲广场、一个便民连锁店、中心村有一所标准化小学。
6.“法律六进”活动:通过开展普及法律的活动,使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7.“四强”党组织:推动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凝聚人心能力强、促进和谐能力强的党组织。
8.“四优”党员: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的共产党员。
9.“382”工程:利用3年时间,建立培养一支8万名左右高素质的入党积极分子,力争每年每村吸收两名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
西安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怎么样
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是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深入分析世情、国情、市情的基础上,提出的指导当前和今后10至20年西安科学发展的战略性文件,也是集中广大干部群众智慧,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的民主科学决策的成果。
文章说,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阔远大的视野把握世界发展潮流,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城市发展机遇,以客观求实的态度分析发展现状,以与时俱进的境界明确了西安的发展思路,展示了西安的发展远景,具有很强的规划性、指向性和目标性。报告深刻阐释了“四化”发展理念,揭示了“四化”理念是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相互补充的整体,既与西安经济社会的实际相协调,又与世界发展形势相适应,既根据历史,又立足现在,更着眼将来,对我市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文章强调,“四化”理念的提出,是对建强创佳内涵的丰富和深化,标志着我们的境界有了新的提升,思想认识有了新的跨越。践行“四化”理念,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具体体现,是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西安更快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全市各区县、各部门,都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领会“四化”理念的内涵,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尽快制定出具体措施,把资源优势变为可操作的项目,形成协调互动的局面,为西安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永久的智力支持和不竭的精神动力。
文章最后说,科学的发展战略已经确立,辉煌的发展前景正在召唤。让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四化”理念进一步提升境界,提高标准,振奋精神,狠抓落实,不断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把西安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而共同奋斗。
如何做好基层党建的"四化"建设
基层党建“四化”即规范化、示范化、品牌化、信息化,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四化”建设,有助于加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团结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战斗堡垒。如何才能提升基层党建的“四化”建设呢,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通过加强活动阵地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完善工作制度入手,没有活动阵地怎能开展工作呢,有了活动阵地还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来组织开展活动,并制定、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才能使活动能正常开展,才能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第二,推进党建工作示范化。党建工作要不断创新和探索,这就需要有“领头羊”,先行先试探新路,创新方法破难题,要有成功的例子供后来者借鉴,以点带面,发挥优势显特色,重点打造示范点,从建设示范点工作中积累经验,找到不足,查漏补缺,改进方法,为往后的工作搭桥铺路。
第三,推进党建工作品牌化。各地情况不同,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和优势,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因地制宜重点建设地方品牌党组织、品牌产业,培育和挖掘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单位、示范项目和示范点,形成“工作规范、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基层党建工作示范体系。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党建网络、手机信息平台等多种信息化媒介,不断丰富党建工作手段,在更大程度上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打造出基层党建工作的亮点。
第四,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时代之需、创新之举、活力之源。一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通过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开展党员党风廉政教育、创业技能培训、党员大培训等工作,实现党员教育信息化目标;二是加强党员管理信息化,在流动党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下,通过建立网络系统,加强党员基本信息管理、档案收集、上下级指示汇报等工作,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
推进基层党建规范化、示范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应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
一、把握新理念,进一步明确我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的质量。这一新理念,强调了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大战略,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总抓手;强调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城农民市民化是关键;强调了“四化”,即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要同步推进、互动发展。
把握这一新理念,就晋城而言,需要突出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我市城镇化的发展思路。我市提出的中心城市——大县城——中心镇(产业片区)——新农村的“四位一体”城镇化发展总思路,一定要抓好抓实。现在的问题是,要赋予新的内涵,特别是不能忽略新农村这个大头。同时要注意中心镇的建设。我们的意见是先集中抓好10个中心镇和六大产业片区,一抓几年,稳定不变,待大见成效后,再分期分批抓下去。二是突出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当前我们要下决心以户籍改革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国家对中小城市宽松的户籍政策,首先解决我市城镇化虚高问题,使城镇化率由虚变实。结合现行可选择的保障制度,分期分批对已经进城、统计上是市民实际是农民的这一部分人员逐步消化,分步转为市民,重点解决好他们的稳定就业、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子女上学、医疗保险等问题,真正实现同城同待遇。同时要逐步解决增量的问题,力争使这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头,最终达到“四个融入”,即: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整体融入社会,实现城镇化的新跨越。
二、立足新起点,加快制定我市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持续性的新型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
科学规划往往是一个地方城镇化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应按照国务院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的要求,尽早谋划晋城的发展。编制规划过程中要尽量体现以下原则:第一,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原则。开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规律性研究,尽快拿出一个符合我市经济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计划,重点要研究如何实施“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战略,怎样加强新能源煤层气基地的建设,怎样加强以煤机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铸造产业如何和中原的汽车工业进行深度互动,旅游产业如何与中原融合形成大旅游格局等。尤其要注重全市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第二,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核心推进城镇化,不仅要转移农民,还要提升农民;不仅要创造就业机会,还要提高人的职业技能;不仅要提供服务保障,还要培养人的现代化思维方式等等。第三,突出重点的原则。首要的是把中心城市做大做强。我市中心城区面积在全省11个地市中是最小的,而且拥堵不堪,上下班高峰时,车辆进不来、出不去,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市的发展。当务之急是拉开城市框架,尽快打通主城区——北石店
巴公的通道,以及主城区——金村和主城区——南村的通道,用城市一级主干道,把规划的六个功能区联起来,真正实现“六区联动、组团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推进城镇化中的龙头作用。第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我市这样一个以资源为主的城市,推进城镇化必将面对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重大约束,我们必须创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第五,彰显特色的原则。克服“千城一面、千镇一面”的倾向。充分利用我市独特的产业优势、文化优势、地域优势,构筑三条各具特色的路线图,即:以装备制造、铸造、新能源、蚕桑、中药材、畜牧养殖、以及农业加工业等为特色的产业路线图;以程颢书院文化、高都夏文化、炎帝故里、沁河古堡文化、现代赵树理文化等为内容的文化路线图;以丰富的自然山水景观为特色的旅游路线图,打好气候牌、山水牌、绿色牌,建成北方地区少有的宜居之城,宜业之地。
三、突出重点,集中抓好以新型产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必须以产业为支撑,靠产业来发展,这是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我们必须始终突出这个重点,认真把握以下三点:第一,抓好六大园区建设,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工业化是产业化的核心。通过发展工业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工业园区集聚功能,以现有园区企业为基础,逐步进行规范,尽量将一些产业相同、产品相近、具有上下关联度的企业安排在同类园区,避免工业园区成为中小企业和落后产能的堆积地。对新建园区实现一园一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功能定位,制定和实施企业入园标准,严把企业入口关,像河南长垣那样,一个园区集中发展一个产业,扩大系列,做大规模,形成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的创新集群,通过产业集聚实现人口集聚。第二,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将新型产业与新型城镇化有效对接。产业化并不完全是工业化,还有许多新型产业,对我们这个新建城市来说尤为如此。比如新能源的开发,房地产的开发,新型商业、金融、服务业、物流业、信息业的开发等等,我们都可以大有作为。充分扩大就业门路,尽量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第三,坚持“四化”互动,尤其是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要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加快向农村的三个延伸。一是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在完成全省新一轮“五个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突出解决垃圾围村、子女上学、农村低保、农村养老等一系列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断扩大低保范围,提高保障质量。二是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形成以市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县乡政务大厅为基础,镇村代理站为网络的三级便民服务代理体系,实实在在地为居民提供各种优质服务。三是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延伸。积极探索家庭农场和各种形式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加快土地流转,引导土地和农业生产向适度规模集中,培养一批新型农民,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确保农副产品充足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
四、抓住新契机,大胆创新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政策和环境
我市的城镇化发展恰逢转型综改和中部崛起两大战略机遇,这对我们来讲可谓是千载难逢,如何把这两方面的政策用足用活,并有所创新,需要很好的研究。近期有几项工作必须紧抓不放:一是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抓紧调整行政区域划分。借助国家有望将小城镇中很大一部分由镇变市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先走一步将我市中心城市区域中的泽州县尽快撤县改区,并可考虑一分为二,分设南、北两个郊区;还可将工业发达、相对集中的西部几个乡镇设为市辖工矿区;阳城县应尽快完成撤县改市,最终形成我市“两县、两市、四区”新的行政体制格局。此事需要组建一个班子,专门负责,一跑到底。二是简政放权,赋予10个中心镇、6个产业片区副县级管理权限。参照南方许多城市的做法,将部分审批权、决策权、人事权下放到中心镇和产业片区,并享受省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建立中心镇、六大片区的财政运行机制,市县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中心镇基础设施配套资金,一般预算收入的60%返还镇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等非税收入全部留给镇区,让中心镇和片区有钱办事,有权办事,放手发展。这是解决城镇化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实施起来可能会引起一些震动,可一旦突破,我市的新型城镇化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三是在土地政策上,积极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在中心镇、六大片区优先使用政策。重点探讨以项目定土地,全市统筹用地模式,用地指标优先用于中心镇和产业片区,实行自主调节,优先审批。土地收益返还政策向中心镇和产业片区倾斜,土地净收入返还额度一般不少于70%,全部用于所在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市县两级要以文件形式明确固定下来。四是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积极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我市目前银行存贷差超过900个亿,巴公、高都等许多乡镇民间闲置资本约在40—50个亿以上,如何把这些资金调动起来投资城镇化,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政府应责成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出台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市场化的城镇建设融资模式,放宽条件,降低准入门槛,创造更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明确规定,凡是国有企业涉足的领域,民营企业一样可以进入;凡是国家政策规定,国有企业经营亏损可以得到政府补贴的,民营企业一样可以享有;凡是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银行优先支持,政府优先扶持;充分体现“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确保投入资金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公平竞争,逐步形成城镇基础设施多元化投资格局。
五、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两级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构
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任重而道远,必须有超常的思维和超常的手段,要站在事关全局的高度,精心谋划,统筹协调。首先市县两级要尽快成立强有力的领导组。建立一个由市、县长挂帅,分管副书记、副市(县)长负责,吸收住建、发改、经信、农业、公安、土地、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组织协调、政策制定、重大问题的研究处理和日常工作进度督促等相关事宜。二是建立市四大班子联系点制度。5个县城、10个中心镇、6大产业片区都要有人负责,有人联系,有人包点,责任到人。三是要强化考核,严明奖惩。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单位,并列入年终考核的目标,建立起更加严格的奖惩措施,定期检查,年终兑现,确保我市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