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日新闻 > 正文

明日新闻

大同煤炭115地质堪探队(四川煤田地质队)

hacker2022-08-19 06:25:28明日新闻165
本文目录一览:1、 山西省大同市地裂缝灾害灾情评估2、

本文目录一览:

 山西省大同市地裂缝灾害灾情评估

一、地裂缝灾害概况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是我国的重要煤炭、电力生产基地,也是以机械、化工、建材、医药生产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同时,它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一座正在崛起的现代化城市,有效地发挥土地资源潜力,合理地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防御各类地质灾害,保护环境等已构成当前城市建设和长远规划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地裂缝灾害已成为大同城市建设和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合理地评价地裂缝灾害造成的损失,是政府部门合理地规划城市布局、有效地防治地裂缝灾害的重要依据。

(一)地质概况

大同市所处位置跨内蒙地轴的采凉山-雷公山断块,山西断隆的云岗向斜及桑干断陷三个四级大地构造单元的交界部位。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城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冲积-湖积平原。有御河及其支流—十里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大同市区东南郊汇流。大同市区即座落在二河间的剥蚀台地及堆积阶地之上。其地势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30~1065m。市区全部被第四纪松散土层所覆盖。根据钻孔资料,第四系最大厚度达250m以上。城区地貌基本类型包括侵蚀-堆积河谷、剥蚀台地两大类,有地裂缝发育于其间。

(二)大同市地裂缝分布概况

大同市自1983年在大同机车工厂生活区出现地裂缝以来,到1995年,该市已发现七条规模不等的地裂缝。裂缝总长度已超过20km。这些地裂缝集中分布在十里河东北、御河以西的城区及近郊区。从南向北分述如下:

1.大同机车工厂-大同宾馆地裂缝带

该地裂缝带位于大同市西南郊,起于十里河左岸二级阶地,经电建公司机运站、机车工厂生活区、煤田115地质队、周家店、大同医专,向东偏移经大同宾馆,消失于南关南街,全长约5.0km。该地裂缝由多条走向NEE、右行排列的单体地裂缝组合成带。其走向方位为NE57°,倾向SE,倾角70°~80°;表现为水平拉张(南东盘下降),并伴有左旋水平扭动的张扭性地裂缝。该地裂缝发现于1983年,为大同市发育最早的裂缝。

2.新添堡地裂缝带

该地裂缝带位于大同机车工厂门前约400m的文化街一线,西南起自新添堡村,向东北经文化街5栋、10栋、市木材公司储材厂,消失于三环路东,全长约1.2km。该地裂缝发现时间较晚,1992年地面有所显示,对大同机车工厂5栋、10栋居民楼及地下人防工事破坏较强烈。地裂缝具明显的方向性,走向方位NE53°,倾向SE,倾角80°左右;为南东盘下降,并伴有轻微的左旋扭动的张扭性地裂缝。

3.南郊凿井队下华严寺地裂缝带

该地裂缝西南起自市烟草公司家属院,经南郊凿井队、市电视台、儿童公园西北隅、和平里、下华严寺,沿NE40。左右方位延伸,在大同日报社印刷厂、草帽巷、雁北外贸大楼仍有断续分布,全长约5.5km。,地裂缝走向为NE30°~45°,倾向SE,倾角80°左右,SE盘下降。该地裂缝发现于1984年,1989年后发展加快,近年来一直向两边扩展。

4.文化里地裂缝带

该地裂缝带起自税务局,向东北方向延伸经文化里、建设里、迎泽里,消失于西门外迎泽市场北端,长约1.4km。地裂缝走向为NE26°~42°,倾向NW,倾角82°~85°;NW盘下降,并微具右旋扭动。该地裂缝发现于1992年。

5.322医院地裂缝带

322医院地裂缝带位于文化里地裂缝带西约400m处,基本与文化里地裂缝平行。该地裂缝西南起自阀门厂仓库,向东北经新开西二路、322医院、59100部队及家属区,消失于大同公园南门口,全长约1.3km。其走向为NE30°~40°,倾向SE,倾角在85°以上;SE盘下降,并伴有右旋扭动。该地裂缝发现于1993年。

6.机车公司地裂缝带

该地裂缝位于城区东北角,西南起自雁同东路,经市二医院、机电公司后分叉,一支到铁一中,另一支到大同四中,终止于大同总参干休所,全长约1.0km。该地裂缝走向为NE35°,倾向NW,微显右旋扭动。

7.拥军北路—同丰路地裂缝带

铁路分局地裂缝带位于市区北部,西起拥军北路部队营房,经铁路分局14号院,跨铁路到大同铁路医院,向北偏转,经东、西大院、水电段、车辆段、材料厂,过同丰公路,全长约4.1km。该地裂缝发现于1990年。它由多条斜列的地裂缝组合而成,总体方向稳定,走向为NE60°~80°,倾向SE,倾角在80°左右;左旋扭动明显,为张扭性地裂缝带。

从上述地裂缝的分布范围看,已经涉及到大同市城区相当大的地区;从目前活动状况看,仍有继续向城区扩展的趋势。

(三)地裂缝活动规律

1.地裂缝的形态

从平面形态上看,地裂缝呈线性延伸,方向性强。地裂缝一般均沿NE或NEE走向。而从单条地裂缝各个地段来看,其发育程度有所差异,地裂缝带呈现出明显的横向分带性。从剖面形态来看,地裂缝形态及产状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所有人工探槽揭露的剖面都证实,主裂缝普遍倾向SE,倾角多为70°~80°。其上盘次级裂缝普遍倾向NW,与主裂缝呈对倾,倾角为60°~70°,两者夹角一般都在40°~50。之间,二者在剖面上组合成“Y”字型构造。其下盘次级裂缝普遍倾向SE,与主裂缝产状一致。根据地裂缝发育程度,,在剖面上可以主裂缝为中线,上盘一侧5~8m为地裂缝密集带;下盘一侧3~5m为地裂缝稀疏带。地裂缝发育宽度明显具有上宽下窄的特征。

2.地裂缝活动方式

大量资料表明,地裂缝对土体的破坏变形是在三维状态下进行的。它们的活动方式表现出三维的特点:即垂直升降的差异性、横向水平拉张变形、沿走向水平扭动变形。垂直升降的差异性,造成了地面建筑物开裂;横向水平拉张变形则使地面建筑物的开裂加剧;沿走向的水平扭动变形加速了被破坏地面建筑物的倒塌。

3.地裂缝的活动规律

从空间上看,大同市地裂缝在垂直方向上的沉降幅度较大,在水平方向上的活动量较小。从时间上看,大同市地裂缝表现出明显的间歇性活动特征,与断裂及地震活动呈明显的正相关。如大同机车工厂地裂缝,受1990年6月30日至10月口泉断裂活动速率加快的影响,该地裂缝活动也相对较为强烈。又如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6.1级地震后,大同市地裂缝活动速率明显加快。从人类开采地下水方面来看,地裂缝的活动强度也受到地下水开采量的影响。如1980年以前,大同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03~1.10m/a,1984~1989年间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70m/a,而此期间正是大同地裂缝活动加剧的时期。

二、大同市地裂缝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从前面所述的地裂缝的分布情况及活动规律看出,大同市的地裂缝基本上涉及整个城区。其地裂缝活动的活跃期与构造活动呈明显的正相关。因此,对大同市地裂缝进行危险性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然后作出评价。

通过对大同市地裂缝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大同市地裂缝的危险性分析包括如下内容:

(一)地裂缝灾害分级

不同规模的地裂缝,造成的损失是不同的,长度越长,宽度越宽的地裂缝造成的损失越大。

大同市的七条地裂缝带中的三条地裂缝带从南到北其地表连续出露长度分别为:大同机车工厂—大同宾馆地裂缝长约5.0km;南郊凿井队—下华严寺地裂缝长约2.5km;拥军北路—同丰路地裂缝长约3.0km。均属特大级地裂缝。

(二)地裂缝成灾机理分析

大同市地裂缝灾害,主要是由于房子村断裂活动导致地表土层破裂。其中断裂活动通过应力集中、传递、释放等活动方式,对土体、地下工程和地表建筑施加以拉张力和剪切应力;同时加之建筑物自重施加于地基产生的附加荷载作用,导致建筑物变形和破坏而酿成灾害。也就是说,地裂缝成灾力源来自地裂缝下部断层作蠕滑运动的构造应力,它以张应力和剪应力作用于土体,使地表土体结构发生破坏。当应力传递到建筑物地基、地下构筑物、地下管线工程周围介质(土体)内,在张应力、剪应力和建筑物荷载联合作用下使地下构筑物、基础和土体一起发生变形和破坏,从而形成地裂缝地质灾害。而地表建筑物变形和破坏,一方面受到下部构造应力传递于上部产生的应力集中;另一方面,由于地基土体遭受破坏,承载力显著降低,在建筑物自重作用下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基础和上部结构产生水平拉张和剪切破坏。地裂缝成灾机理可用图15-5表示。

(三)地裂缝危险性指数及分布图

从地裂缝的成灾机理我们可以看出,大同市地裂缝活动与当地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地裂缝的成灾过程是通过对其活动地段土体的破坏,从而引起地下工程与地表建筑物的破坏而形成的。因此,在求地裂缝危险性指数时,我们主要考虑已经出现的地裂缝活动、构造运动、地下水的开采以及地表水(主要指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将地裂缝对地下工程及地面建筑的危险性分成A、B、C、D、E五级,其对应的指数分别为9、7、5、3、1,按标准来求取地裂缝的危险性指数。

根据分级取指数的具体标准,我们将大同市区范围内,按每格大小为30″×15″(经度×纬度)格子,将这一范围分成大小一样的300个格子;取得每个格子中的危险性指数,绘出大同市地裂缝危险性指数等值线分布图(图15-6)。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条条带状高等值线分布带,与市区的三条地裂缝是完全吻合的。这客观地反映了大同市地裂缝的危险性分布情况。这三条地裂缝带对地面的破坏作用均有向两端扩张的趋势,而且大同机车工厂-大同宾馆地裂缝带与南郊凿井队—下华严寺地裂缝带对地面的破坏作用有连成一片的趋势。

三、大同市地裂缝灾害的易损性分析

地裂缝灾害的危险性反映了地裂缝灾害的自然属性;而地裂缝灾害的易损性则反映了它的社会及经济属性,也就是一定强度的地裂缝灾害,对社会财富的破坏及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包括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很明显,同一强度的地裂缝灾害发生在农村和城市,其造成的损失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原因在于承受灾害的对象不同。社会财富越集中,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地裂缝灾害的易损性就越大,反之则较小。对于大同市地裂缝的易损性评价,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图15-5 地裂缝成灾机理系统框图

(一)物质易损性

共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同市土地资源(主要指用地类别)与社会资产(包括地面建筑、城市地下设施、企业单位个数、事业单位个数、服务行业、金融业、交通业、矿产资源等);二是地裂缝强度与土地资源、社会资产破坏程度的关系。对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我们统计出大同市土地资源类别分布和大同市社会资产统计简表(表15-14)。对于第二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地裂缝所通过之处,地表开裂,地面建筑、地下设施无一不被破坏。而离地裂缝有一定距离的地面建筑、地下设施也随着地裂缝的发展,逐渐遭到破坏。

(二)经济易损性

地裂缝的经济易损性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地裂缝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其中包括土地价值、房屋维修或搬迁的费用、生命线工程修复或改道的费用等;二是地裂缝可能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停产造成的损失、对人类谋生活动的影响及其它的次生效应所产生的影响。大同市地裂缝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经统计为400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按间直比为3∶1计算,应为12000万元。

(三)社会易损性

地裂缝灾害的社会易损性不同于其它地质灾害的社会易损性。它一般不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恐慌。就大同市而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由于地裂缝造成人员伤亡方面的报道。

图15-6 大同市地裂缝灾害危险性指数等值线图

表15-14 大同市(城区)社会资产统计简表

(四)破坏率和损失率

地裂缝直接破坏的是土地、,地面建筑和地下工程设施。对地面建筑和地下工程破坏率定义为:地裂缝所造成的地面建筑物被破坏的面积/建筑的总面积。其损失率可定义为:地裂缝所造成的地面建筑物被破坏面积的价值/建筑物的总价值。上面的两个定义也可类推到地裂缝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上。根据破坏率,结合结构物的状况,我们将地裂缝对结构物的破坏程度分为微、轻、中、大、重、五个等级。同时,我们给出一个维修费占建筑费的百分比,从而得到可供参考的维修费用。

(五)易损性指数及综合易损性指数等值线分布图

通过地裂缝物质易损性及经济易损性的分析可知,地裂缝易损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地裂缝区的物质财富丰富程度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为了直观地、较为合理地反映这种影响,我们选取了人口密度、土地类别、结构物三种对地裂缝易损性较有影响的因素。按这些因素所处的不同状态,选取一定的易损性指数;然后将这三种因素对地裂缝易损性的影响的重要程度两两作比较。将此比较的结果按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每一种因素对地裂缝易损性影响的权重,从而得到地裂缝易损性综合指数。其具体做法如下:

将大同市区按每格大小为30″×15″(经度×纬度)的格子分成大小一样的300个格子。根据表15-15的评价要素的取数标准取得每个格子中、每一种因素P(人口密度)、L(土地类别)、S(结构物种类)的指数Ep、EL、Es(表15-5),然后将P、L、S两两作比较,将这种比较的结果按绝对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同样重要分成五级;分别给定其重要性指数为9、7、5、3、1;最后将重要性指数代入层次分析法计算程序,算出P的权重WP、L的权重WL、S的权重WS,按下式求得综合易损性指数VI: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

表15-15 易损性评价要素及要素指数标准表

将综合易损性指数点在图上,绘出地裂缝综合易损性指数等值线图(图15-7)。

从易损性指数等值线分布图可以看出,大同市区的地裂缝易损性比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城区(见图中等值线为6的线),而最大者则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商业金融区。

四、大同市地裂缝灾害破坏损失评价

地裂缝破坏的直接对象是土地及建筑在地上和地下的各种设施。因而,对地裂缝破坏损失评价则考虑到这两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可考虑现实损失评价和未来损失评价。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土地价值损失核算

地裂缝对土地的破坏损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地裂缝的破坏造成土地完全无法使用。如主地裂缝直接通过的地方,地面被破坏,以致于该土地失去了使用的价值。另一种是由于地裂缝的破坏造成土地的降级使用。如受到主地裂缝所影响的地段,本来是一级用地,现在降为三级或四级用地。以下从现实损失评价和未来损失评价来考虑。

1.土地现实损失评价

土地现实损失评价是核算已经发生了地裂缝灾害的地段的损失。评价的目标是获得灾害所造成的土地资源的总损失。其具体评价方法为:

根据地裂缝所经过地段的使用类别,结合地裂缝对土地的破坏状况,用下面的公式求出现实土地总损失DT0: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

式中:n1——完全被破坏的土地面积的块数;

n2——降级使用的土地面积的块数;

ESTi——第i块被完全破坏的土地面积;

ESj——第j块降级使用的土地面积;

PEi——第i块土地的单价;

∆PEj——第j块降级使用的土地的单价差。

按上式,我们求得大同市地裂缝造成的现实土地总损失DT0约为1000万元。

图15-7 大同市地裂缝灾害易损性指数等值线图

2.未来损失评价

土地未来损失评价是核算将要发生地裂缝灾害的地段可能会造成的土地资源的损失。评价的目标是获得灾害未来所造成的土地资源的总损失DT1。其具体评价公式为: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

式中:K——比例系数,K的具体求法是根据前面所做的地裂缝危险性指数等值线分布图来取,在等值线最高的地方(即已经发现了地裂缝的地方)K取1,其它地方的K值可为(Vi/Vmax)2;

Vi——所取地方的地裂缝危险性指数值;

Vmax——所评价地点的危险性指数最大值;其它量的含义同(2)式。据此计算得出,2000年大同市的土地价值损失约为2000万元。

(二)房屋等建筑物损失核算

地裂缝对结构物的破坏表现为房屋开裂,以至于倒塌。其造成的损失可分为两种情形来考虑。一种情形是房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经维修后还能继续使用;另一种情形是房屋完全被破坏,已经无法使用。第一种情形的损失可以直接用维修费用来估算,第二种情形我们仍然从现实损失评价和未来损失评价两个方面来考虑。

1.现实损失评价

结构物现实损失评价是核算已经发生地裂缝灾害的地段造成的结构物的损失。评价的目标是获得灾害所造成的结构物的总损失DB0。其评价的数学模型为: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

式中:HSi——第i段被破坏的结构物的面积;

PHi——第i段结构物单位面积的造价;

n——灾害破坏的结构物的地段数。

按上述模型,我们求得大同市地裂缝造成的结构物的现实损失约为3000万元。

2.未来损失评价

结构物未来损失评价是核算将要发生地裂缝灾害的地方可能造成的结构物的损失。评价的目标是获得未来灾害将要造成的结构物的损失DB1。其评价公式为: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

式中:K的含义同(3)式;其它量的含义同(4)式。如果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预计到2000年,大同市结构物损失约为4000万元。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得到地裂缝灾害的现实总损失为(DT0+DB0),即4000万元;未来(2000)总损失为(DT1+DB1),即6000万元。

五、地裂缝灾害防治工程评价

大同市地裂缝属于构造地裂缝,其显著特征是具有不可抗拒性。因此,目前对地裂缝灾害的防治还没有有效的方法。下面仅就防治工程的可行性及防治费用两方面作一简单分析。

(一)防治工程可行性分析

地裂缝防治工程可行性分析应包括以下二方面的内容:

1.地裂缝场地工程地质评价。通过对控制和影响地裂缝的主要因素的分析,结合场地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对地裂缝影响地带进行分级分区。

2.防治工程技术分析。主要分析防治工程是否合理可行。

(二)防治效益分析

1.减灾效益的直接经济指标(Z)

Z=J-T

式中:J为采取特定减灾技术进行灾害防治后灾害损失的减小量;T为防治费用的投入。

2.减灾效益比(B)

B=Z/T

3.投效比(Bt)

Bt=J/T

一般地说,Z只是反映了对某种灾害进行防治后所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净值。它没能反映出减灾活动的效益,也就是说,获得同样的直接经济效益净值,防治费用T的投入可能大不一样。为了反映减灾活动的效益,可用指标(B)来衡量。B反映了单位投入所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净值,即减灾活动的效益。当B值大于或等于当年社会的折现率时,可认为在减灾活动上的投入是可行的。

根据大同市及西安等地的实际调查,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后,地裂缝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可以减少三分之二以上。

山西有那些地质队?效益哪家最好????

1.山西省地勘局二一七地质队

2.山西省地勘局二一四地质队

1.、单位概况:

山西省地勘局二一七地质队组建于1954年、是原地质矿产部在大同、朔州地区唯一的综合地质勘查单位,曾被地矿部授于“找矿有重大贡献单位”、九二年至二00一年三次被省委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企业”荣誉称号,多次被省地勘局、大同市委、市政府授予“模范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称号。2001年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二一七队现有职工956人,其中教授级高工5人,高级技术职务62人,中级技术职务96人。设有10个管理科室、14个二级单位。

二一七队设备齐全、配套完善,拥有国内外各类先进设备:

各种类型的油压钻机、转盘式水文水井钻机、车载式反循环钻机、工程勘察钻机、日本产大口径反循环钻机、各种类型的地基处理工程钻机以及多台美国I-R公司和国产的空压机;先进的各类物设备和GPS全站仪、红外测距仪等多种类型的测量设备;岩土、岩石、矿物测试的各类设备以及矿山机械加工、修理的各种机械设备。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矿产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治理、监测、检测、水文水井勘察、地球物理和化学探矿、岩矿测试等工作需要。

二、主要工作成果:

建队近五十年,二一七队相继为国家探明了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三十余种,提交各类地质报告近1400份,累计探明各种矿石储量30多亿吨,其在沸石、珍珠岩、高岭岩、膨润土、石墨、萤石、冶金硅石、氧化锰及砂金等9个矿种,填补了省内矿种或储量空白。积累了雁同及忻州地区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大量资料。

从1980年至今,二一七队共发现水源地13处,建立大同、朔州两市地下水长期观测网,开展地下水动态长观二十多年,积累了较丰富的动态资料,为大同、朔州两市长远建设规划和厂矿布局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

主要定成以下项目∶

国家重点项目——岚县特大型铁矿的发现与勘探;山西河东煤田的综合性勘探;山西最大的金矿——义兴寨金矿的发现与详勘;浑源县枪风岭大型膨润土矿的发现与勘探;灵丘县塔地特大型沸石矿、珍珠岩矿的发现与勘探;国家重点项目——山西灵丘太白维山银锰矿的发现与勘探;国家“一五”重点项目——山西大同七峰山特大型水泥石灰岩矿详勘;河北省张北县蔡家营特大型铝锌银矿报告编写;神河铁路工程地质勘查;国家的重点项目——山西大同二电厂工程构造地质详勘;山西大同广播电视大楼、大同电视发射塔、大同农行办公楼、大同农行高层住宅楼、大同邮政枢纽大楼等高层建筑的工程地质勘察;大同市迎宾大桥工程地质勘察;大同飞机场工程地质勘察及跑道强夯工程;施工水井一千余眼、勘察地基千余处。同时对大同地裂缝进行了工程地质评价和研究,对大同黄土坡煤矿、上深涧铁路专用线、大同市南郊区第三发煤站进行煤矿采空区的地质灾害治理以及山西省朔州市神头水泥石灰岩勘探矿区工程测量、大同市云岗焦化厂1∶1000管线测量和大兴高速公路线路测量等大量的工程测量和地形测量;提交的《大同市上深涧煤炭集运公司洗煤厂水源地勘察报告》可采资源量达103.40万立方米/年、经省储委批准的《大同水泥厂中深层地下水水源地勘报告》可采资源量达5000吨/日、《大同市党留庄水源地勘察报告》求得可采资源量1.35万立方米/日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二一七队的施工领域也已拓展到全国各地、先后进行了河北省张北县蔡家营特大型铅锌银矿地质勘查;广东广深高速公路高架桥基础施工;陕西蒲城发电厂工程基础施工;陕西神延铁路特大桥桥桩施工;宁夏石中高速公路桥桩施工;拉萨高速公路登口段黄河特大桥桥桩施工;呼和浩特市小黑河大桥基础桩施工;山西长邯高速公路基础桩施工;京大高速公路基础桩施工;大同飞机场道路强夯工程和原大高速公路下米庄特大桥及大同迎宾大桥的灌注桩工程;太原引黄工程指挥部调度楼基础桩施工,河南焦作晋焦高速公路采空区治理等。

三、服务范围

1、承担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不同阶段(普查、详查、勘探)的勘查工作。

2、公路、铁路、桥梁、机场、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水电、堤防工程的工程勘察和不同口径的桩基工程施工,各种工业、民用高层建筑地基的加固施工。

3、各种地下管道(煤气管道、地下电缆管道、输油管道)的铺设和探测。

4、水文地质勘查,水源地评价及各类工业、农业、民用水井施工。

5、地质测绘、计算机自动制图。

6、灾害地质勘查与防治工程(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7、地质勘探工程(钻探、硐探、槽探施工)。

8、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查。

9、岩矿分析测试及土工试验。

10、机械加工维修。

在巩固以上服务项目的同时,二一七队积极拓宽环境地质、农业地质、灾害地质等服务领域,并建有金矿、锰矿各一座;开办了集住宿、餐饮、洗浴为一体的多种经营项目,制定了立足雁同、朔州地区、面向全省及沿海地区发展的长远规划。

近十五年来,二一七队共获国家地矿部、国家储量委员会省、市各类找矿奖、科技进步奖、勘察设计奖、优秀工程奖三十余项。

详细地址:大同市工农路79号

法人代表:熊 忠

联 系 人:姚培楠

电 话:5022723

传 真:5040795

乘车路线:乘15路公交车向阳里下车往北100米

邮 编:037008

2.山西省地勘局214地质队成立于1953年,现有在职职工688 人,其中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5人(高级68人,中级 162人,初级95人)。拥有各种仪器设备450余台(套)。注册成立有山西地兴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山西省第八地质工程勘察院两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质勘查、施工类企业。1980年获国家地质部“功勋地质队”称号;1986年,地矿部、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在垣曲县树立功勋纪念碑一座;1990年被国家计委授予“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连续6年被山西省工商局命名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00年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至 2005年三次被山西省安委会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称号;2004-2005年连续两年被省直工委授予“双文明单位”称号。2005年被山西省授于“优秀政工企业” 称号,并获省直“先进基层党组织” 称号。

全队目前在固体矿产勘查、勘查工程施工、水利凿井、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工程勘察专业类工程测量、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等七个专业范围拥有甲级资质。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冶理工程设计、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液体矿产勘查、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等专业范围内拥有乙级或貮级专业承包资质。主要从事矿产地质勘查与施工;地质灾害治理勘查与施工;环境地质调查与勘查;水文地质勘 查与凿井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测量、绘图;岩土矿物及水质分析鉴定;矿业开发与咨询等业务。

建队5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提交各类地质报告500余份,提交了潜在经济价值达上千亿元的矿产储量,为我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队不断开拓地质市场,服务区域扩展到上海、广东、海南、安徽、河北、内蒙、山东、河南、陕西、四川、重庆、贵州、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以及菲律宾、加纳、塔基科斯坦等海外国家。先后参加并完成了西气东输(陕二级、张家湾、太行山、新疆盐水沟)、万家寨引黄工程、河津华泽铝电、西藏然乌公路隧道、川藏公路等百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工程的地质勘察、基础施工和地质灾害治理任务,创出了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优质工程;凭借专业技术实力,积极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承担并高质量完成了解州铝厂五万吨电解铝生产厂区和七万吨扩建厂区、海鑫集团办公楼和炼钢厂厂区、南风集团科技大楼、运城市邮政大楼、运城市气象局办公楼、中建大厦等上百个项目的工程勘察和基础施工;为临猗、万荣、河津、永济、闻喜等地的单位和居民找水打井上百眼,解决了我市的农田灌溉和严重缺水区居民靠天吃水的历史,赢得了晋南“水龙王”的美誉。

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是靠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再是靠我队党建工作中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下造就出来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我们将继续坚持“质量为本、恪守信誉、科学管理、探索进取”的质量方针,凭借专业技术实力,与社会各界精诚合作,为地方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山西省煤田地质局和山西省煤炭地质局一样吗

不一样啊。煤炭地质局以前属于煤炭工业部,煤田地质局属于省里。

???我想去山西大同大学,但是不知道工程地质勘查专业,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和机...

工程地质勘查专业,这几年地质类勘探类行业大发展,不过你最好打听一下就业情况培养计划。

这个专业没有特别的专,所以可以就业于煤矿也可以是金属类固矿、甚至石油、地下水等流体矿产

煤矿业的黄金时期将过,慎重

山西省商业性地勘工作调研报告

2005年6月16日至21日,调研组一行3人对山西省商业性地勘工作进行调研,走访了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山西省地勘局、山西省煤田地质局、中国冶勘三局、山西省地勘局217队和大同市国土资源局,与政府主管部门、国有地勘单位、基层矿政管理部门和民营矿业主就商业性地勘工作进行广泛研讨。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商业性矿产勘查基本态势

山西是我国资源大省,特别是丰富的煤、铁、铝土矿及铜等矿产著称。

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剧增,在法规、政策和市场引导下,商业性矿产勘查主体、投资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地勘单位技术优势得到较好的发挥,使其功能向全社会多领域拓展服务。该省商业性地勘工作呈“火暴”之势。

(一)勘查投入资金总量增加

自2000年以来,全省勘查总投入达59098万元,其中,中央及地方财政投入15965万元,占勘查总投入的27.02%,(其中,国家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1370万元,占2.32%;财政部门及其他渠道投入5311.32万元,占8.98%;省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9284万元,占15.71%),社会资金投入43133万元,占勘查总投入的72.98%。

(二)社会资金投入呈强劲趋势

社会资金投入矿产勘查并成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投入的主要部分,特别可喜的是大型国有矿山企业投资积极性的启动和社会资金投入大幅增长。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分析,2000年以来,全省有效探矿权地勘投入共21972.24万元,见表1。

表1 山西省勘查资金投入及构成比例

各类社会资金的投入,实现了投资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并呈进一步发展之势,为山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三)全省勘查项目登记情况

2000年国土资源厅成立以来,共登记勘查项目1192个,其中,新立681个(占57.13%),变更129个(占10.82%),延续282个(占23.66%),保留100个(占8.39%)。按工作程度分:普查961个(占80.62%),详查159个(占13.34%),勘探72个(占6.04%)。按矿种分:能源163个(占13.67%),黑色572个(占47.99%),贵金属115个(占9.55%),非金属176个(占14.77%),水气矿20个(占1.67%),稀有稀土矿3个(占0.25%),其他占12%。全省在有效期内的探矿权348个,其中煤矿84个(占24.14%),铁矿152个(占43.68%),铝土矿33个(占9.48%),铜矿14个(占4.02%),金矿25个(占7.18%),银矿5个(占1.44%),非金属33个(占9.48%),水气矿2个(占0.58%)。从上述可以看出几个特点:新登记项目多;普查项目多;煤、铁勘查项目多;反映出该省优势资源和市场需求拉动特点。

(四)勘查工作取得较好成果

市场导向投资,投资增加产生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探明一批矿产储量和发现一批矿产地。例如,随着煤炭需求量急剧上升,煤炭价格上扬,拉动了煤矿勘查。各大矿务局可供开发的资源日趋紧缺,纷纷申请煤矿探矿权,为矿山寻找接替资源和开采后备基地,仅晋城矿务局2004年就投资5000万元进行煤田地质勘查,取得很好的效果。

用全国和山西省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勘查铝土矿,为山西铝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取得明显效果。五台天河、宁武宽草坪两大铝土矿的探明,使晋北铝厂成为山西省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2004年又在兴县、保德发现两个大型铝土矿床,为山西铝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山西省地勘局在中条山铜矿区外围开展找矿,共投入7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170万元,国家资源补偿费210万元,山西省资源补偿费72万元。经勘查发现了厚度大、品位富的新类型铜矿,为一个开发多年,资源近于枯竭的老矿山解决后备资源提供了前景。

二、探矿权出让及管理情况

(一)探矿权出让已全部实行“招、拍、挂”

山西全省各类矿产探矿权均以“招、拍、挂”方式出让,是山西省矿业权运作的重要特征。

2000年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组建以来,受理探矿权申请2549件,颁发勘查许可证1192个,登记面积9706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面积的1/15;共收取探矿权使用费232.1122万元,出让矿业权价款140899万元。

至2005年5月,全省共公开出让探矿权66宗,其中,委托市级国土资源局出让55宗,由省厅交易中心出让11宗,共收价款18003万元,其中,拍卖33宗,价款15859万元;挂牌32宗,价款1885万元;协议出让1宗,价款258万元。出让的探矿权中,以铁矿为主,小型铁矿勘查出让56宗,占84.85%。

2002年以前按照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实行申请登记行政审批探矿权。2002年初进行矿业权公开出让试点,同年5月省政府发文规定全省建筑石料采矿权一律招标、拍卖、挂牌公开出让。同年6月14日在长治市平顺县首次进行“平顺县算盘沟铁矿普查”探矿权挂牌出让,收出让金20万元。2003年7月4日省政府发布164号令,颁布《山西省矿业权公开出让暂行规定》。2004年5月22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印发《山西省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细则(试行)》。实行探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后,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负责拍卖大中型矿产勘查,铁、铝等小规模矿床地委托市县拍卖。探矿权出让运作机制,由政府出资的探矿权、采矿权,矿业权留在省国土资源厅(厅属科技馆名下),地勘单位通过合同承担项目施工,地勘单位不能转让探矿权。省政府决定,鉴于山西煤资源赋存特点,将“煤矿探矿权视同于采矿权”,煤矿探矿权价款按采矿权价款计算,一次到位,其他矿产可依照执行。1吨煤探矿权价款由2.14元上升到8元。价款达1000万元,竞得者一次付清;5000万元以上的6年缴清,首次不低于1/6。省国土资源厅还决定今后不再委托“招、拍、挂”,因为出现有违规现象和炒作行为。曾经有一个铁矿探矿权底价50万元,起拍价40万元,可是最终竞拍到2900万元;一个采矿权底价300万元,竞拍到9000万元。临汾县塔儿山一个矿3万吨,卖到340万元(省厅认为每吨拍4~5元就可以了),实际上无法控制。

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介绍,省政府和国土资源厅十分重视加强商业性矿产勘查及项目的市场运作。国土资源厅成立后,首先将计划内勘查项目的管理权从省计委转到国土资源厅,负责立项计划运作,建立项目库,组织专家论证等。省政府每年拿出1500万~2000万元矿产资源补偿费收益安排勘查项目,50万元以上项目组织招标,中标的项目根据进展情况分三期拨款。现有47个项目,有的执行尚不到位。

为加强地质找矿,增加储量,缓解资源不足,2005年6月省委常委决定建立矿业权价款找矿新机制:今后3年内从矿业权价款中拿3亿(每年1亿元),用于开展基础性、公益性勘查、急需矿产勘查、重要矿产勘查、危机矿山找矿、调整产业结构急需矿产勘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找矿等勘查工作。矿业权价款形成的项目,其矿业权出让后,实现的收益扣除国家投入溢价部分分成比例:煤矿为,省、市、县和地勘单位分别为6∶2∶1∶1,其他矿产为4∶2∶2∶2。(这样的政策规定出台后,使地勘单位得到一定安慰,表示有一定程度的接受,感到体现了地勘单位的劳动价值)。

(二)大量的小铁矿出让探矿权,实为“以采代探”形成群采

小铁矿拍卖探矿权,实为采矿,形成群采之势。2005年2月,忻州市国土资源局受省厅委托,举办第二次拍卖会,共拍卖10宗探矿权,获出让金5420万元,矿区位于繁峙、代县、河曲、神池和五台等县,9宗为铁矿,1宗为高岭土,共31.32平方千米,其中,代县磨坊乡磨窝北铁矿普查项目,2.99平方千米,拍得1100万元。这次拍卖会规模较大,共有158个单位600人参加竞拍。

大同市国土资源局出让“两权”收益近1.9亿元。该市有偿出让的勘查项目主要是铁矿。区内鞍山式铁矿资源并不丰富,而且点多面广,矿体呈透镜状,品位不均,剥采比大。由于铁矿石价格上扬(1吨铁矿石卖价420~430元),市场容量很大,温州、唐山、北京和东北的民营业主竞相投资。一个1平方公里多的面积出让价156~179万元。这些民营业主竞得探矿权后,聘请地质队的技术人员(也有退休人员)指导,“编”一个报告,即进行采矿。市国土资源局主管矿政的领导认为这种铁矿,在取得探矿权后半年就可以转为采矿权或者直接转为采矿权。灵丘县现有采铁矿企业10个,正上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探、转、采的企业24个,探矿企业16个,还有史庄铁矿等7个矿区内44处采矿权已上报申请出让。据介绍,天镇县政府鼓动放羊倌上山找铁矿,发现线索后,报告政府,政府据此就拍卖探矿权。这样的做法,政府、业主和勘查人员都“满意”,首先是政府部门获得了利益(据介绍拍卖探矿权价款70%留市县政府,30%上交省),业主快速发财,乱挖滥采,还不承担复垦和环境治理之责。地质人员“纸上谈兵”,不搞实际勘查工作而是利用一些旧资料编报告,搞创收。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及合理规划,开采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谁去顾及?只顾及眼前利益所造成的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三)国有地勘单位在竞争的探矿权市场中处于劣势

省政府决定探矿权、采矿权全部采用“招、拍、挂”方式运作,包括“空白地”。但是国有地勘单位由于经济实力差,在探矿权市场竞争中常处于弱势,这也是地勘单位与主管部门之间经常产生认识上的矛盾。实行探矿权“价款”按采矿权“价款”计算后,国有地勘单位更没有资金实力。

省地勘局未能从申请审批方式获得新的探矿权,局属各单位现拥有的探矿权67个,其中10个是在外省获得的。2001年以来共转让探矿权5个,收入949万元。目前该局占有的探矿权,不少是多年前占有的存量,实际投入很少,有的以少量投入维持行政法规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使探矿权延续、保留。如果严格按法律、行政法规检查,将有不少探矿权被注销。

省煤田地质局目前也不拥有探矿权,国家出资的各种项目探矿权都在省国土资源厅,且该局也属地化了,这样影响了该局申报中央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前提是申报单位必须拥有探矿权),也影响了地勘单位到“空白区”、勘查远景区找矿的积极性。

由于冶勘三局未属地化,其探矿权获取主要在国土资源部,较属地化单位要好一些,只要拿到项目,矿业权就在自己手中,收费又低,省国土资源厅对此也有意见。

目前由于探矿权“招、拍、挂”竞争的不公平性,申请探矿权需到项目所在地市签署意见,地方保护主义和各级行政权力的干预,已经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地勘单位由于其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所以有好的找矿线索和发现,也不愿登记新的探矿权。

国有地勘单位,一方面在探矿权招、拍、挂竞争中处于劣势,一方面手中已有的探矿权得不到保护。为了近期的生存把转让探矿权资产作为主要业绩之一,甚至有的省地勘局领导将探矿权运作作为一个“产业”对待。地勘单位内部经营体制、资金运作机制不改变,转让收益很快被吃掉。国有地勘单位占有若干个探矿权,受资金所限不能开展实际的勘查工作,既不符合法律要求,也影响自身发展。

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简况

(一)队伍基本情况

山西省有地勘单位72个,职工2万余人,形成以省地勘局、省煤田地质局、中国冶勘三局、地质建材山西总队等国有地勘单位的队伍为主导,地方化工、煤炭等国有矿山企业的勘探队伍,民营地勘单位为补充的地质勘查队伍格局。其中,中国冶勘三局及建材总队未属地化,属地化的地勘单位工作基本上是“各自为战”。省资源主管部门主要在矿业权上行使管理权。由于近几年矿产品市场旺盛带动了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的发育,社会资金大量涌入矿业市场,地勘单位地质勘查劳务和技术服务优势得到发挥,收入大幅增长(实际上大部分为“打工”收入,受政府和社会投入制约),带动了产业发展和收入增加,工作和生活条件也都得到较大的改善,较属地化时有较大发展。

(二)商业性矿产勘查

全省3个主要国有地勘单位自身直接投入商业性矿产勘查项目资金十分有限。据介绍,省地勘局一年投入仅500万元左右,大部分为中央、地方的财政、资源补偿费项目和市场项目收入;煤田地质局没有自己掌握的矿业权,其商业性勘查均为市场项目;冶勘三局情况稍好,因为主要来自中央项目,探矿权在自己手中,但其市场项目收入也逐年增长。

省地勘局2004年商业性矿产勘查项目总投入近1亿元,其中社会资金占80%以上。位于大同市的217队在1996~1999年最困难的时期,矿产勘查年投入仅70~80万元,1999年没有矿产勘查项目,2004年完成矿产勘查1000万元。

省煤田地质局,截至2004年共有中央财政项目7个,投资918万元,占矿产勘查投入的2.6%;地方财政项目15个,投资1679万元,占矿产勘查投入的4.8%;对外承揽社会资金项目32549万元,占矿产勘查投入的92.6%。全局开动钻机100台,历史上少有。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三局,2004年全局总收入1.35亿元,矿产勘查投入3050万元,预计2005年达5000万元。2005年预计商业性地勘市场项目收入将达总收入60%。

(三)队伍结构调整

地勘单位队伍结构调整情况差异较大:

煤田地质局基本无明显进展。

冶勘三局,队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起步于1994年,现已基本实现产业优化,主副分离,内部事、企管理分离。设立一院(地质勘查院)4公司(岩土、矿业、地信、物业)管理架构,为企业化经营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地勘局根据自身特点实施改革,以地域为单元开始实施队伍及产业结构调整并取得良好效果,如山西省地勘局在晋中原有4个地勘单位,即:原215队,支柱产业主要是地质矿产勘查;原216队则是地质矿产勘查与矿业开发并重;原区域地质调查队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原三勘院从事水井施工、环境监测、灾害评估、工勘施工等产业。为适应新的形势,推进地勘单位深化改革,将分散资源重组集约规模,局决定将同一地区4单位实施合并,重组成山西地勘局第三勘查院,并取得良好效果。

一是合并前各单位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1999年各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是合并重组后三勘院的运作情况。

截至2004年底,共有在职职工1423人,离退休职工1129人;在职人员中各类技术人员489人,其中,教授级高工5人,高级职称88人,中级职称204人,初级职称192人。下设科室(部门)15个,二级经营单位16个,物业服务部门2个。拥有固定资产净值3273.07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668.10万元。各类仪器设备905台(套)。主要从事地质矿产评价、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石油勘探、水井施工等产业。拥有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施工类甲级、水井施工甲级、测绘甲级、对外经营及劳务输出等资质,并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合并重组5年来,完成的主要经济指标,见表3。

表3 2000~2004年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单位:万元

重组后,新的三勘院不断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努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改善基地环境,实现了原来各个单位间的优势互补。具体做法如下:

1以转换经营机制为切入点,进一步放开搞活二级经营单位

合并重组之初,对二级经营单位进行了重新梳理划分,本着宏观管得住、微观放得开的原则,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在具体操作中,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四自”运行模式。将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与三勘院彻底划开,实行费用独立核算,用下达指标任务与深化分配制度相结合,进一步下放权力与加大检查考核力度相统一的办法来进行约束,同时,根据二级单位性质的不同又分为自主经营、补贴经营、委托经营3种类型来动作。

2.进一步调整产业经济结构

合并重组5年来,三勘院将产业结构调整列入每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做强地质勘查、做大矿业开发、做活工勘施工、做实多种经营”的产业发展思路。一是依靠科技进步和优良技术装备,紧紧抓住山西建设新型能源基地的契机,不断加大地质勘查业的市场开拓力度。二是坚持改造挖潜相结合,将工勘施工的触角不断向相关领域进行延伸,逐步形成了工程设计、勘察、施工、检测、监理与咨询服务一体化的优势格局。三是根据市场和资源条件,实施矿业开发。四是不断提升水工环产业的技术含量,实现以技术带效益,以实力促发展的良性循环。五是充分发挥基地优势。目前,三勘院已形成了矿业开发为主,地质勘查与基础施工为两翼,水井施工、油井施工、工程勘察、灾害评估与治理、实验测试并举,机械修配、物资供应、医药卫生等多种经营为辅的相互支撑、相互协调、相互弥补的优势产业格局。

3.着力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随着效益的逐年增长,职工人均收入也呈逐年递增趋势,在职职工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5189元增长为2004年的13976元。与此同时,院想方设法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年加大,使居民的生活工作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有关问题的探讨和建议

(一)探矿权有偿取得和管理中有关问题的探讨和建议

新形势下探矿权有偿取得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是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的新问题,涉及到法律、体制和制度的建设。

1.要制止炒买炒卖探矿权

随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相关法规的实施,以及矿产资源供求关系的紧张,矿产品价格不断上涨,迎来了矿产资源的投资开发热的形势,想方设法从探矿权、采矿权市场运作中获取高额利益,而不顾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宏观约束,使国有资源性资产不合理使用甚至流失的情况已经出现,如不加以制止、纠正,矿产资源不能可持续开发利用。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提出政府要“掌控资源”,政府全面控制探矿权、采矿权;有的提出所有探矿权出让都要“招、拍、挂”,探矿权人可以依法转让的项目,也要由政府主要部门“招、拍、挂”;有的不按矿业权管理的事权划分,委托市县“招、拍、挂”,发现了违规现象和炒作行为,开始叫停;有的提出探矿权价款按采矿权价款计算,使“以采代探”合法化;政府拍卖铁矿探矿权,一个县卖好几十个,矿老板以低价取得探矿权进行采矿,政府获得高额收益,矿老板掠夺式开采,并不顾及资源合理利用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凡此种种,其深层的原因是利益驱动。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一是政府对矿产资源管理目的是“掌控资源”大量拍卖探矿权获取经济利益,还是进行宏观调整,依法管理、搞好服务。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方政府卖了,收益如何分配和管理,如何体现国家所有权;二是探矿阶段按采矿出让探讨权,探矿阶段是高风险的工作,资源储量具有不确定性,即使煤矿的地质条件在山西相对稳定,不同的勘查阶段,其风险性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勘查程度已较高的项目,是否可以直接出让采矿权,这一规定是否使“以采代探”成为合法化;三是探矿对投资者来说是资金投入阶段,一个投资者尚未探明资源储量,先向政府预交大量的资源费用,是否合理;四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出资的勘查项目,某地勘单位竞得了项目,但是不能获得探矿权,这个探矿权放在政府主管部门的一个机构或其直属事业单位,那么这一项目谁能够按照矿产资源法律、法规规定履行其权利和义务呢?还是只要权益不承担义务。地勘单位没有获得探矿权,还要先交探矿权“价款”合理吗?

2.要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及管理行为

国土资源部应总结《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市场运作情况。大同市国土资源局领导认为,探矿权一律采用“招、拍、挂”的政策应予探讨。要总结经验,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对其中重大问题应与有关部门协商,共同提出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实施。这些问题包括:在现行法律规定的原则下,如何规范矿业权管理行为;矿业权有偿出让的管理权限(避免越权,随意放权);矿业权市场主体准入条件;矿业权出让“价款”的确定及评估;矿业权有偿出让收益的处置和使用原则(保护国有资源性资产的合理使用,避免流失);如何进一步保护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等。

要理顺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事权。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晋国土资发[2002]6号)决定,从2002年1月21日起,除国家计划勘查项目、省计划勘查项目和国有地勘单位使用国拨地勘费的勘查项目外,其他由省国土资源厅审批颁发勘查许可证的项目,探矿权申请人需持《探矿权申请登记书》先向勘查区块范围所在地县、市两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县、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初审同意后,再向厅申请。但国有地勘单位认为这样的规定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和不平等竞争,探矿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阻碍了勘查工作的发展。现在有些县成立了资源配置委员会,县长是主任,批项目书记点头才算数。无论新申请项目,遇到找矿前景好的项目,就要招、拍、挂,而具有较高资质,掌握大量资料信息的国有地勘单位不仅争不到探矿权,原有的探矿权将丢掉,连前期成果也保不住。

各级矿政管理应加强网络建设,探矿权、采矿权管理的有关事项的审核、查证、查寻,相对人只需报有权限的一级管理机关办理,需要上下级协调的应由管理机关通过内部程序解决,不需要相关人往返于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之间。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竹祭旧竹(2022-08-19 06:33:38)回复取消回复

    、区域地质调查、液体矿产勘查、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等专业范围内拥有乙级或貮级专业承包资质。主要从事矿产地质勘查与施工;地质灾害治理勘查与施工;环境地质调查与勘查;水文地质勘 查与凿井施工;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