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今日新闻 > 正文

今日新闻

贵州煤炭生产的传统格局是(贵州煤炭生产的传统格局是啥)

hacker2022-08-22 14:10:24今日新闻94
本文目录一览:1、贵州的煤炭分布情况2、如何正确认识解决贵州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贵州的煤炭分布情况

贵州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40%以上,除东部有的属少煤、缺煤区外,省内各地多有产出。86个县(市)中有74个产煤。相对集中于西部的盘县、水城、六枝和织金、纳雍、大方等县,其次在黔北的桐梓、仁怀、习水、遵义与中部的贵阳-安顺一带和黔西南地区也有较多产出分布。

煤炭资源量主要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525.74亿吨,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

扩展资料:

中国煤炭行业的集中度还较低,煤炭开采企业过于分散,存在大量个体开采的情况,这一方面导致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煤炭企业的管理难度增大,安全问题令人头痛;另一方面加剧了煤炭供给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

煤炭作为一种日趋减少的不可再生资源,国家应当对其开采、使用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规划,而不是放任自流。而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在技术性、安全性、可控性等方面的优势毋庸置疑,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煤炭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

如何正确认识解决贵州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

一、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煤炭管理体制不顺,煤炭资源开发秩序混乱.

1、煤炭资源管理弱化。

国家进行的机构改革,撤销了原工业部委,各省也都撤销了原煤炭工业管理部门。作为主要煤炭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我国对煤炭工业的管理不但没有加强,反而被弱化了。此期间国家没有形成统一的煤炭发展战略,各省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煤炭产业政策。具体表现为行业规范和标准执行不一,统计数据失真,造成了“九五”末期煤炭严重过剩,“十五”中期煤炭严重紧张.影响了整个行业市场机制的形成.贵州省“九五”期间规划和建设的大矿井几乎没有,到“九五”末期的2000年只生产煤炭3677万吨,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2.8%。

2、煤炭资源开发秩序混乱。

政府矿产资源管理部门行为市场化、企业化是矿业权市场、矿业秩序混乱的最主要原因.矿业权即产权,政府矿管部门既是产权市场交易规则的制定者(矿业权转让的一系列规定和办法),又是产权交易市场的监管者(违反法律法规的行政处罚权),同时还是产权市场交易的参与者(登记管理机关招标:拍卖矿业权并收取矿业权价款)。当矿管部门制定矿产资源规划时,是站在国家公共利益的立场上,其行为是公正的;当其作为交易市场上的甲方时,它追求的是收益最大化,并不关心外部环境和公共利益。

3、有的煤炭矿权没有依法转让.出现低价出让资浑的现象。

我国《矿产资源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九条也规定;国家实行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不依法办理的情况,煤矿探矿权、采矿权的取得不依法有偿取得。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除砂石矿外,其他矿种的探矿权、采矿权实行二级审批制度.即只有国土资源部和国土资源厅具备审批权。我省有的地、县为了出具矿业权区块内有无矿业权重叠的证明.需要召开有关会议研究,矿权设置证明变成了矿权审批.有的地方矿权登记甚至需要乡、村领导审批.这些都有与矿产资源管理的相关法规不符。在“西电东送”工程实施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由政府指定办矿业主、由政府指导矿权转让价款的情况,无视采矿权有偿取得这一制度,不以市场论价,矿业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不可避免存在资源低价出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煤炭资源的低效率使用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浪费严重。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体,这种地位由于我国能源矿产赋存的特点而长期不会改变。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7年能源蓝皮书—《2007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称,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一直十分低下,目前中国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30%,不足世界先进水平的一半.而小煤矿的资源回收率更低,平均只有15%,与国际上产煤国家一般都在60%以上相比,浪费十分严重,权威数据表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1年,我国累计产煤约370亿吨.煤炭资源的消耗量却超过1000亿吨。

5、矿山环境问题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严竣。

由于其急功近利不但导致可开采煤炭资源浪费严重,大大缩短了大型矿区、矿井的服务年限,而且安全事故频发,2006年我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是2.04,是发展中国家煤炭生产大国如印度、南非、波兰等国的4倍,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40^-50倍.贵州省去年煤矿发生安全事故453起,死亡698人,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5.9%,但事故总量仍居全国前列,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从2000年开始的小煤矿安全专项整治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着问题,个别地区非法生产和死灰复嫩现象严重,一些小煤窑在利益驱动下,开足马力生产,严重威胁国有大型矿井的生产安全。

二、贵州水资源现状分析

贵州省水资源总量丰富,地表水的总量大概超过了 1200×108m3,每年的降水量就有

1200mm左右。并且具有落差大、水位较高等特点,所以蕴藏着巨大的发电潜能,每年约有 1800×104kW电能产生,贵州省总储水量在全国排在第 6

位。单位平方米所拥有的水资源位居全国第三,总之贵州省从各个指标来说都有着很大的开采和利用价值。

贵州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山高谷深,工程性缺水严重。贵州水利建设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当时的贵州省建设厅主持对全省水利资源进行了初步普查,编制了《贵州全省水利计划》。1944

年,贵州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行了相应的规划,设计安龙、贵阳和贵定等地域,对小区域和局部地区进行了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

解放后,贵州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和小水电工程的选点查勘,1958年进行了猫跳河、舞阳河、锦江、北盘江等河流水利资源开发的建设工作。

贵州省的地域较为特殊,喀斯特高原山地是其典型的特征,即使形成了河流,也常常是两岸高山,位于中间的是极低的山谷,这会形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时难度较大,成本昂贵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似乎已经成为制约贵州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因此,加快加强贵州省水利工程的建设,对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贵州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贵州省水利工程的基础工程基础较为薄弱,大多水库是为小型的水库,大型或者中型以上的水库很少。贵州省是农业大省,水利工程对农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贵州省却没有大型水利工程来支撑着省农业的发展,中型水库的数量也少的令人担忧,这必然会照成储水能力的下降,所以如何发展大中型水库,提高水的储藏能力,提高利用率迫在眉睫。

2、水资源的调动分配能力差

贵州省水的总量较大,但是许多水资源无法调配到需要的地方,这是由于缺乏水利工程的支撑和保障,无法做到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随时的到达需求方,全省有半数以上的城市和乡镇受到缺水的威胁。

3、 是农村饮水不安全的面还很大

虽然贵州省的水资源相对来说较为丰富,但是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较为严峻,许多地方的饮用水并没有经过处理或者科学的处理,水质是否达标难以保证,所以农村饮用水的安全还需要进一步的重视起来。

4 、水库安全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贵州省小型水库多,但是很多水库的质量却难以保证,这就使得小型水库的安全问题显得较为突出,为了避免由于水库问题而照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危害,有必要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小型水库进行维修和安全监察。

5、 水资源的生态平衡建设

全省坡耕地比重大,这会导致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自然灾害易发区域高达 9

万多平方公里,占了全省领土的半壁江山,所以贵州省还有大量的水土需要治理。

贵州水资源相关开发策略分析

1 、统筹目标

要开发和利用好水资源,对水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努力做好居民的引水的安全和农业发展所需水分的建设,把水利建设作为发展的宗旨。另外,除了政府要加强建设的扶持力度外,全省的地方政府和人民也要加强相关的意思和见解,做到实事求是的解决当地用水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推进水利工程的建设。

2 、水利工程的建设

贵州的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门大的学问和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的人才和力量,并且做好水土保持工程、抗洪救灾工程、水源供应工程等许多专项工程的建设。以前,水利工程的建设几乎都是从某一个方面进行考虑,从而难以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而现在贵州更加重视各种水利工程之间的衔接配套,围绕解决饮水、灌溉等问题进行系统考虑,充分挖掘水利工程的利用潜力,使之发挥更大综合效益。

3 、开发地下水资源

贵州拥有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贵州省政府有必要加大地下水资源的勘察和开发力度,把把这项措施作为水源建设的一项重要方面。在地下水开发过程中,贵州坚持既积极又审慎的原则,切实摸清地质状况,科学进行论证,避免在可能产生岩溶塌陷的地方抽用地下水;同时,防止过度抽采,避免造成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

4、 防止水资源的污染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水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剧,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做好水资源保护、城镇供水、水库及大型灌区的规划与建设,从源头上切断有关污染的途径,是防止水污染的重要举措。

侏罗纪煤的大省区介绍

山西:山西煤炭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1/4,居第1位,预测储量居全国第3位.山西是黄河流域石炭二叠纪聚煤区的中心,除晋北有少量侏罗纪煤外,其他皆为石炭二叠纪煤.山西煤种齐全,以炼焦煤和无烟煤优势突出,炼焦煤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50%,无烟煤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40%,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内蒙古:内蒙古煤炭探明储量和预测储量均居全国第2位.内蒙古的煤炭资源主要分为两大块:鄂尔多斯市的低变质烟煤;东部地区的褐煤.鄂尔多斯市拥有神府东胜煤田的北半部和准格尔煤田,神府东胜煤田的煤种为不粘煤,准格尔煤田的煤种是长焰煤.内蒙古东部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褐煤带,分布着十几个大型褐煤田以及大量的中小褐煤田.鄂尔多斯市的不粘煤和长焰煤,以及东部地区的褐煤都属动力煤种.内蒙古的炼焦煤主要分布在桌子山煤田和乌达煤田,探明储量不大,其中桌子山煤田的焦煤预测储量很大,找煤前景广阔.在内蒙古的煤炭探明储量中,低变质烟煤占53%,褐煤占45%,炼焦煤占2%.

**:**是我国找煤潜力最大的省区,探明储量居全国第4位,预测储量居全国第1位.**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北部,其中以吐鲁番-哈密盆地,准噶尔盆地,伊犁河谷资源最为密集.**煤炭资源的99.9%为侏罗纪煤,是我国侏罗纪煤最集中的省区.在煤种方面,**的煤炭资源以低变质烟煤和气煤为主,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中,低变质烟煤占91%,气煤占8%,其他占1%.

陕西:陕西煤炭探明储量居全国第3位,预测储量居全国第4位.陕西拥有神府东胜煤田的南半部和黄陇煤田两大侏罗纪煤基地,两者占陕西煤炭探明储量的91%.与其他侏罗纪煤田相同,煤种也主要是低变质烟煤,低硫低灰,属优质的动力煤.陕西的炼焦煤资源主要来自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贵州:贵州煤炭探明储量和预测储量均居全国第5位.贵州是我国南方晚二叠纪聚煤区的主体,煤炭探明储量和预测储量均超过其他南方省区的总和.由于晚二叠纪的成煤特点,贵州的煤炭资源以无烟煤居多.在探明储量中,无烟煤占67%,贫煤占12%,炼焦煤种占21%.

宁夏:宁夏煤炭探明储量和预测储量均居全国第6位.宁夏的煤炭资源集中于东部,以侏罗纪煤为主,宁夏的煤炭探明储量中,低变质烟煤占81%.

甘肃:甘肃的煤炭探明储量较少,居全国第13位,预测储量居全国第7位,找煤潜力较大.甘肃煤炭资源的约95%为侏罗纪煤,集中于陇东地区,已发现的主要是华亭煤田,在尚未探明的预测储量中,庆阳占了全省的94%,但由于埋藏较深,目前仍停留在预测阶段.

河南:河南的煤炭探明储量居全国第9位,预测储量居全国第8位.河南煤炭资源在成煤年代及煤种结构方面与山西类似,除义马有少量侏罗纪长焰煤,其他皆为石炭二叠纪煤.河南是一个传统产煤大省,且仍有较大的找煤潜力,但由于河南的煤炭资源开发程度已经很高了,因而今后的增产潜力不大.

安徽:安徽的煤炭探明储量居全国第7位,预测储量居全国第9位,安徽地处黄河流域石炭二叠纪聚煤区的东南端,煤炭探明储量的99%为石炭二叠纪煤,高度集中于皖北地区的淮南和淮北两大煤田.安徽的煤炭资源规模与河南接近,但开发程度要低得多,今后仍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贵州煤矿怎么分布的?

贵州省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相当于我国南方12个省的总和,名列全国第5位。

贵州省的煤矿有着“多、小、散、乱、差”的特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煤矿一方面是贵州省煤炭产量的主力,另一方面也是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而且,贵州省超过三分之二的煤炭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占比较小。

贵州省煤炭资源分布较广,全省86个县、市、区中,产煤县、市、区有74个,含煤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以上,划分为20个煤田。但在全省9个煤田中,六盘水、织金、纳雍和黔北三大煤田煤炭资源约占已探明储量的86%。 

贵州86个县(市)中有74个产煤。相对集中于西部的盘县、水城、六枝和织金、纳雍、大方等县,其次在黔北的桐梓、仁怀、习水、遵义与中部的贵阳-安顺一带和黔西南地区也有较多产出分布。共中盘县主焦煤较丰富,六枝以高硫煤为主,毕节地区主要是无烟煤,威宁县有烟煤。

扩展资料:

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地貌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总面积17.62万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截至2018年末,贵州省辖6个省辖市,3个自治州,52个县,11个自治县,9个县级市,15个市辖区,1特区。

截至2018年末,贵州省常住人口360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806.45亿元,第一产业2159.54亿元,第二产业5755.54亿元,第三产业6891.3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1244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

贵州为什么多煤?

您好!

因为贵州远古时代是一片森林。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虽然它的重要位置已被石油所代替,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石油的日渐枯竭,必然走向衰败,而煤炭因为储量巨大,加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煤炭汽化等新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煤炭必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无法替代的能源之一。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然化石,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

一座煤矿的煤层厚薄与这地区的地壳下降速度及植物遗骸堆积的多少有关。地壳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遗骸堆积得厚,这座煤矿的煤层就厚,反之,地壳下降的速度缓慢,植物遗骸堆积的薄,这座煤矿的煤层就薄。又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使原来水平的煤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有一些煤层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有的又被排挤到地表,甚至露出地面,比较容易被人们发现。还有一些煤层相对比较薄,而且面积也不大,所以没有开采价值,有关煤炭的形成至今尚未找到更新的说法。

煤炭是这样形成的吗?有些论述是否应当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讨。一座大的煤矿,煤层很厚,煤质很优,但总的来说它的面积并不算很大。如果是千百万年植物的枝叶和根茎自然椎积而成的,它的面积应当是很大的。因为在远古时期地球上到处都是森林和草原,因此,地下也应当到处有储存煤炭的痕迹;煤层也不一定很厚,因为植物的枝叶、根茎腐烂变成腐植质,又会被植物吸收,如此反复,最终被埋入地下时也不会那么集中,土层与煤层的界限也不会划分得那么清楚。

但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和依据,煤炭千真万确是植物的残骸经过一系统的演变形成的,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细观察一下煤块,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叶和根茎的痕迹;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能发现非常清楚的植物组织和构造,而且有时在煤层里还保存着像树干一类的东西,有的煤层里还包裹着完整的昆虫化石。值得探讨的是它为何形成得如此集中,而且又是那么如此的优质呢?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家住在离城不远的乡村,每当盛夏雨季来临时,一场暴雨过后,村子中央就会出现一条湍急的“小溪流”,我们许多小朋友就会跑到那里面去嬉戏,那小溪流也会因暴雨停止时间的延长,而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干涸。但在没有断流之前你会发现,很多水流处却被冲下来的木棍儿、杂草等漂浮物堵塞,形成一个个小的水坎儿。为了能让水流通畅,我们不时地把那些小水坎扒开,有的时候也会借此筑起一道小溪上的“堤坝”。既便是现在居住在城里,一场暴雨过后,街道上很多地方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漂浮物截住了水流,堵塞了下水道口,而且很多漂浮物又被集中地滞留在一个地方的现象。

小巫见大巫,由此我们便可以推断出煤炭的形成可能与洪水有直接关系。如果没有洪水那样强大的力量和搬运的功能,煤炭的形成绝对不会那么集中,也不会那么优质。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千百万年前的地质历史期间,由于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地面上生长着繁茂高大的植物,在海滨和内陆沼泽地带,也生长着大量的植物,那时的雨量又是相当的充沛,当百年一遇的洪水或海啸等自然灾害降临时,就会淹没了草原、淹没了大片森林,那里的大小植物就会被连根拨起,漂浮在水面上,植物根须上的泥土也会随之被冲刷得干干净净,这些带着须根和枝杈的大小树木及草类植物也会相互攀缠在一起,顺流漂浮而下,一旦被冲到浅滩、湾叉就会搁浅,它们就会在那里安家落户,并且象筛子一样把所有的漂浮物筛选在那里,很快这里就会形成一道屏障,并且这个地方还会是下次洪水堆积植物残骸(也会有许多动物的残骸)的地方。当洪水消退后,这里就会形成一道逶迤的堆积植物残骸的丘岭,再经过长期的地质变化,这座植物残骸的丘岭就会逐渐地埋入地下,最后演变成今天的煤矿。

那么也许有人会问,1998年中国遭受的一场罕见的水灾,为何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那是因为中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很低,而且有森林的地方多在高海拔地区,在平原到处是粮田,几乎到了没有什么森林可淹的境地,只不过是淹没了一些农田的防护林,并且农田防护林的树木很稀少,而且树木的根须又十分的发达,抓地抓得十分牢固,短时间的浸泡、冲击不会造成多大危害。而森林中的树木就不同了,很多树木都挤在一起生活,它们为了吸食太阳的能量,拼命地往上长,根须并不发达,一旦一处树木被洪水连根拨起,就会连带成片的树木被洪水毁掉,就如同放木排一样,顺流漂浮而下,势不可挡,最后全部堆积在一个地方。

另外,由于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增强,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兴修水利,筑起坚固的堤坝,加固江堤、河堤,大大地减缓了凶猛洪水的冲击力,泛滥的现象少了,甚至乖乖地听从人类的召唤,并把凶猛的洪水变成了电能、动能、热能,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社会。

不仅洪水有搬运动植物这样的能力,而且潮汐、台风、海啸也具备这样的能力。由于地震、火山喷发等因素引起的海啸,可以使海浪掀起三、四十米还高,并且在顷刻之间把一个岛屿上的动植物扫荡一空;把海岸线附近的一切生物全部洗劫。

再者,地球表面上的物质不可能永久的一成不变地等待着地球进行沉降运动的,而且地球表面上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循环流动着的。因此,“水灾说”是使煤炭形成得如此集中、优质,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有说服力的,也是能够令人信服的。

地球表面上的物质不可能永久的一成不变地等待着地球进行沉降运动的,而且地球表面上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循环流动着的。因此,“水灾说”是使煤炭形成得如此集中、优质,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有说服力的,也是能够令人信服的。

煤炭千真万确是植物的残骸经过一系统的演变形成的,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细观察一下煤块,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叶和根茎的痕迹;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能发现非常清楚的植物组织和构造,而且有时在煤层里还保存着像树干一类的东西,有的煤层里还包裹着完整的昆虫化石。值得探讨的是它为何形成得如此集中,而且又是那么如此的优质呢?

由于古代的在植物大量沉积,被深深的埋在地层下,受到高压和高温,经过几亿年的时间,变成煤炭

煤矿和其它矿一样,是层状的,且不是到处都有,如果是地表植物积聚而成,则不会那么集中,应该到处都有,所以我认为,书上所说的不对。碳元素是地球故有的,地表的碳大部分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地心的碳以单质形式存在,地心的碳向地表喷出时,一部分为钻石,一部分为石墨,大部分为煤(不同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物质),和其它大部分矿的成因一样。

植物当被压在地下,在长时间的缺氧高压的条件下便会形成煤。

石炭纪地球植物大繁盛,为煤的形成形成的强大的物质基础,后来的造山运动为煤的形成提供了外部条件。经过常年累月,便有了煤。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颜于栖迟(2022-08-23 02:07:29)回复取消回复

    木都挤在一起生活,它们为了吸食太阳的能量,拼命地往上长,根须并不发达,一旦一处树木被洪水连根拨起,就会连带成片的树木被洪水毁掉,就如同放木排一样,顺流漂浮而下,势不可挡,最后全部堆积在一个地方。 另外,由于人类对大自然认

  • 绿邪性许(2022-08-22 19:22:18)回复取消回复

    许多动物的残骸)的地方。当洪水消退后,这里就会形成一道逶迤的堆积植物残骸的丘岭,再经过长期的地质变化,这座植物残骸的丘岭就会逐渐地埋入地下,最后演变成今天的煤矿。 那么也许有人会问,1998年中国遭受的一场罕见的水灾,为何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 离鸢徒掠(2022-08-22 17:22:37)回复取消回复

    动各方面的人才和力量,并且做好水土保持工程、抗洪救灾工程、水源供应工程等许多专项工程的建设。以前,水利工程的建设几乎都是从某一个方面进行考虑,从而难以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而现在贵州更加重视各种水利工程之间的衔接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