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军事新闻 > 正文

军事新闻

地震被埋压应拼命呼喊(地震时若被压埋如何求救)

hacker2022-09-06 16:35:22军事新闻140
本文目录一览:1、地震时被埋压后最好的求救方法是2、震后被埋压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本文目录一览:

地震时被埋压后最好的求救方法是

地震时如果被埋压,最好的求救方法是()A、拼命呼唤B、敲击等候C、安静等候

答案b

震后被埋压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所以学习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防震知识并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由此可见,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总结有以下几点:

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从而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 扼杀”了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学校避震

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4、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编辑本段

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 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如果你在三脚架区,可以利用旁边的东西来护住自己,以免余震再次把自己伤害,再把手和前胸伸出来,把脸前的碎石子清理干净,让自己可以呼吸,等人来救你。

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

地震互救五原则是什么_地震后的五条互救原则有哪五条

地震后的五条互救原则有哪五条

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则。具体做法是:

(1)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

(2)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

(3)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

(4)先救“生”,后救“人”。

唐山地震中一农村妇女,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接着再去救另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使几十人获救。

方法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的情况,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地震后互救有哪五条原则

您好!地震后互救五原则如下:

(一)先近后远;

(二)先轻后重;

(三)先易后难;

(四)先多后少;

(五)先救生后救人 。

谢谢阅读!

震后的五大原则是

震后互救五原则: 1、先近后远 2、先轻后重3、先易后难4、先多后少 5、先救生后救人 。

具体来说就是

一、先救近处的人。不论家人、邻居,还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近处有人被埋就要先救他们,舍近求远,跑很多的路,往往错过救人的时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二、先救青壮年和医生等专业人员,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救灾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三、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以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

四、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大地震时,丰南县一名妇女,每救一个人时,先把其头露出,使之能呼吸,立刻转救下一个,结果,她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救治了12个人。

五、扒挖接近被埋压人时,不可使用利

另:公民防险自救与互救的五大原则:

(1)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地判断。

(2)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员的安全。

(3)分清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实施救护措施。

(4)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取措施减轻伤员的痛苦。

(5)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

防震发生后应当遵循哪些互救原则

防震发生后应当遵循哪些互救原则...

防震发生后应当遵循哪些互救原则

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多后少”: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

2“先近后远”: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

3“先易后难”: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

4“先轻后重”: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5条地震后救治伤员的具体做法

5条地震后救治伤员的具体做法...

5条地震后救治伤员的具体做法

1、先救“生”,后救“人”

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则。具体做法是: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先救“生”,后救“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观察生命体征稳定,又没有大的伤害,就先接着再去救另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尽量使更多的人获救。

2、先止血,后输血

对于伤员的出血,要先压迫止血后包扎;喷射状出血,说明动脉破裂,应用钳夹血管止血,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可在出血伤口上端找到搏动的动脉血管,用手指或手掌将血管压迫在所在部位的骨头上止血;对四肢出血,一般可用止血带或毛巾、手绢等扎在近心端,扎一小时放松2分钟。如出血过多或已休克者,应在止血后现场输血和补液后转送病人。如果皮肤少量出血,可用消毒纱布(如无消毒纱布,则应就地取材,选用毛巾、布带等柔韧的类纱布物)。

出血急救原则:小出血,不可怕,可包扎;大出血,先压迫,再结扎;休克者,先输血,再转运。

3、颅脑损伤

急救者应清除伤员口腔内的呕吐物和血块,头偏向一侧,牵拉出舌头,以防舌头后坠和呕吐物返流到气管,造成窒息。如血液沿鼻腔和耳道流出,切勿用棉球、纱布或其它物品堵塞,以免造成血液返流,引起颅内压升高,细菌也趁机逆行至颅内引起脑膜炎。此时,急救者应用消毒棉花或纱布轻擦流出的血液,保持局部清洁,并将病人送往具备开颅手术的医院。途中密切注意病人的神志,呼吸和脉搏。

颅脑损伤急救原则:清口腔,头偏侧,防窒息;鼻出血,勿填塞,免感染;勤观察,先神志,再体征。

4、颈髓损伤

颈后锐痛、活动时疼痛加剧等症,提示伤员颈髓受伤。对这类伤员应倍加小心。急救关键是立即用颈托,一时无颈托,可临时用敷料、硬板纸或塑料板做成颈圈固定其颈部,勿让头颈左右前后摆动,谨慎搬运伤员以防截瘫。因为地震后很多伤员因为现场抢救时搬运不当造成高位截瘫。高位截瘫对伤者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将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搬运伤员时一定要用硬质担架,有条件时应该使用颈托。在条件不具备时可用门板或桌子搬运,切忌扶着伤员走或“1人抬手1人抬脚”的搬运方式,也不应该用软担架。

颈髓损伤急救原则:颈髓伤,必固定,硬担架,轻搬动,勿摆动,快转运。

5、脊椎骨折

身体被撞击、挤压时,由于脊椎过度屈曲或直接受外力作用而脱臼或骨折,若搬运不当可立即造成脊椎管内的骨髓损伤,使受损部位以下肢体瘫痪。正确搬运是由3~4人平托伤员至木板上,再用绷带固定身体。如现场只有一个急救者,应跑到伤员的后面,两手穿过伤员腋下,扶住伤员上半身,并将伤员的头枕部靠在急救者的肩上或前胸,或用一布条绕胸穿过两腋下,然后慢慢地将伤员向后拖拽,并将其仰卧在木板上固定。

脊椎骨折急救原则:脊柱伤,欲搬运,需多人,可平托,可木板,再固定。

6、胸腹部损伤

胸部受到挤压、碰撞时易发生肋骨骨折。此时不要过多挪动胸部和用手触摸。如肋骨骨折者,应用无菌敷料包住伤口,并用绷带裹紧胸部,限制肋骨活动;若肋骨骨折而形成开放性气胸,可在胸部损伤处闻及随呼吸发出的吮吸声,此时应立即进行胸部损伤处密闭包扎,以防空气进入胸腔造成肺脏压缩。对于腹部开放性损伤造成内脏脱出的患者切忌立即还纳。

胸部损伤急救原则:肋骨断,不触摸,先包扎,限活动;有气胸,肺可缩,损伤处,密包扎。

7、锐器插入体内

切勿拔出因锐器如刀插入体内后,肯定刺破了局部血管、神经和肌肉。而这时,锐器正好嵌在创口内,起到了临时“止血”作用。如将锐器拔掉,则创口立即暴露,可引起出血,如止血不止,很可能导致出血性休克;同时,细菌也会趁机进入创口而会引起感染。正确的处理是先将两块棉垫安置于锐器两侧,尽量使锐器不能摇动。然后可用绷带绕肢体将棉垫包扎固定。这样在运输病人时,不会使锐器脱落出伤口。

锐器插入体内急救原则:见锐器,不可拔,易出血,易感染;先固定,免摇晃,防脱落,尽快转。

8、严重挤压伤

地震后,若伤员被埋在废墟中时间较长,其大腿、臀部等肌肉丰满的地方容易发生挤压伤,表现为肌肉缺血坏死、肢体肿胀,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致命。对于这类伤员,应该立即解除其压迫,患肢不应抬高,应该避免患者活动,即使是能够行走的患者也应该限制其活动。对患处肌肉切勿在患处按摩、热敷、结扎,以免局部产生的肌红蛋白和毒素吸收到血液,而引起肾功能衰竭。也禁用加压包扎,以避免加重肢体的缺氧。可以给患者饮用少量碱性液体。伤员被重物挤压引起肢体肿胀或青紫时,正确的做法是在患处用冷毛巾或冰块湿敷降温,尽量减少其吸收。

严重挤压伤急救原则:挤压伤,勿按摩,勿热敷,应冷敷,给碱剂,补液体,快利尿,如肾衰,急血透。

9、四肢骨折

立即用夹板,如无夹板,可木棍或树枝等临时固定骨折处,注意其长度要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二关节距离。

四肢骨折急救原则:四肢折,选夹板,木棍可;长度足,超关节,再固定。

10、昏迷伤员的救治

应注意开放气道,头略向一侧倾斜,以利于口鼻腔内的分泌物、血液、黏液和其他异物排出体外。取出伤员身上的尖刀、金属币、钥匙等物,以免压伤。

昏迷伤员的救治原则:昏迷者,清口腔,头偏侧,防窒息,撤利器,防损伤。

11、厌氧菌感染

因为浅层泥土中细菌较多,地震后导致开放性伤口较多,因此伤员易发生厌氧菌感染。这与平时医院中常见的感染不同。在地震后2~3天,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的病人往往较多。这类病例在平时的临床上并不常见,因此,医务人员应该特别注意对这两类特殊感染的处理。对于开放性损伤在清洗、消毒伤口后不要包扎,以避免厌氧菌感染发生。开放伤口早期清创抗感染,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厌氧菌感染预防原则:厌氧菌,要预防,破伤风,更常见,要注射,预防针。

12、预防公共卫生问题

地震之后往往伴随着恶劣的天气,而灾难可能造成的电力系统瘫痪也大大降低了卫生条件。缺乏清洁的饮用水、粪便和垃圾等污物处理不当、传染病滋生等都威胁了公共卫生安全。此次地震之后大雨不止,天气较热,应特别注意肠道传染病,如痢疾、肠炎、霍乱等的流行。另外,还应注意尸体腐烂引起的卫生问题。

公共卫生预防原则:大灾后,防大疫,饮用水,要卫生,防痢疾,防肠炎,防霍乱,腐烂尸,要火化。

13、心理抚慰

突如其来的灾难——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都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遭受打击,目睹死亡及毁灭,可能在经历者、目击者以及家属中引发焦虑、紧张、恐惧等急性心理反应,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往往产生绝望、无助、抑郁等心态,最终造成无法弥补的心理创伤。“心理干预”是一场看不见的救灾,同样需要争分夺秒,灾难事故发生后,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可帮助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最大限度地利用积极应付技能,面对和经历痛苦过程,尽快完成善后事宜。灾后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除了受灾人及其家属外,还包括他的同事、朋友、目击者。另外,必须重视对抢险救援人员的心理疏导,他们的心灵所遭受的刺激是可想而知的,同样需要心理救助。事实上,需要心理危机干预的,并不只局限于幸存后的灾区人民,还包括在参与救灾与新闻报道的医生、护士、急救人员、战士、警察,公务员、记者等。

心理抚慰原则:大灾后,心灵伤,要疏导,不可郁。

地震发生后的逃生与互救有注意哪些?

地震一旦发生,千万不要惊慌,紧急逃生或互救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和方法。

3.1尽可能撤到空旷地带

3.1.1一旦发生地震,千万不要惊慌,要保持头脑镇静,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室、居所,不要拥挤、喧哗,更不要乱跑,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头部,不要被屋顶掉下来的东西砸伤。一般情况下,撤到校园的操场、居民区的街心花园、宽阔马路等处是比较安全的。

3.1.2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后,要注意与老师、同学或家人保持联系。当大地震过后,很可能还有余震发生,假如你已经跑出了房间,不论有什么事情,也不要急于返回室内。不要靠近电线杆和其他可能倒塌的物体,也不要靠近落地的电线。

3.2就近紧急躲避

3.2.1地震发生的瞬间,人根本没时间跑到室外,这时就要就近找个安全地方躲避。一般来说,室内坚固的床、桌子旁边,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坚固的墙角都是相对安全的地方,是就地躲避的首选地。

3.2.2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看电影或看体育比赛,离出口近时,可立即跑出去;如果离出口远时,则应马上躲在座位旁或舞台脚下并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然后再等待时机转向安全地带,千万不要慌乱、猛挤。

3.2.3如果在商场购物,最好就近躲到大柱子或高大的物品旁边,注意避开商品陈列柜,远离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品。

3.2.4在地铁和地下商场时, 如果跑不出去就原地躲避,不要随大流慌忙挤向出口处。

3.2.5在街道上行走时,应避开楼房、高大的烟囱、水塔、立交桥等高建筑物;平躺地面,不要乱跑,以免摔倒或被地震裂缝所吞没。

3.2.6乘车时,要抓牢扶手或其他坚固的物体,以免摔倒或碰伤,躲在座位附近不要急于逃出车外。

3.3如何应急自救

若地震时被废墟埋住,应将双手从倒塌物中抽出来,清除头部、胸部的杂物和口鼻附近的灰土,设法保障呼吸畅通,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移开身边的较大杂物,以免再次被砸伤或被倒塌建筑物的灰土窒息,用砖头、木头等支撑可能塌落的物体,尽量将生存空间扩大,保证足够的空气。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毛巾、湿衣服或手等物捂住口、鼻,避免吸入烟尘,树立生存的信心,等待救援。

观察四周有无通道或光亮,分析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从哪个方位最可能脱险;试着排除障碍,尽量朝着有光线和空气清新的地方移动,设法自行脱险。听到人声时,用硬物敲击铁管、墙壁,发出求救信号。

如果暂时不能脱险,要耐心等待救援。设法保存体力,不要大喊大叫。长期地无效呼喊,会消耗大量体力,弱化求生信心。寻找食物和水,并节约使用。

正在海边游玩活动的,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破;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3.4应急互救

震后几小时内的人员互救是成活率最高的时刻。震后救人,力求时间快、目标准、方法得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先救近处的人,先救容易救的人,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先救“生”先救“人”。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被困人员的安全。使用的工具不要伤及埋压人员,若不慎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设施,引起新的垮塌,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装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入,尘土太大则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一时难以救出,可设法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生命。

施救和护理。先将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墟,切忌强拉硬拖。

地震后互救五原则

地震发生后,因为被埋压的时间越短,被救者的存活率越高,因此,在外援队伍到来之前,已经脱险人员、家庭和邻里成为第一响应人,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方法。

互救坚持“五先”原则:“先多后少”,即先救被埋压人员多的地方;“先近后远”,即先救近处被埋压人员;“先易后难”,即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先轻后重”,即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埋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科学合理的救助方法可以更多更好地救出被埋压人员,救助时要注意如下几点要领:

1、注意搜听被埋压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等求救的声音。

2、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埋人员位置,再进行抢救,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

3、抢救被埋人员时,不可用利器刨挖等,首先应使其头部暴露,尽快让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通风,使新鲜空气流入,以免埋压者窒息。

4、对于不能自行出来的伤员,不得强拉硬拖,先查明伤情,采取包扎后再行搬动。

5、对营救出的伤者可以给点水,不能多喝;对长期处在黑暗中的伤员要用深色布料或眼罩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

6、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人员,切忌生拉硬拽,要在暴露其全身后慢慢移出,用硬木板担架送到医疗点。

7、对暂时无力救出的伤员,要使废墟下面的空间保持通风,递送水和食品,寻求帮助再行营救。

特别强调的是,救人时不仅要注意被救人的安全,而且要注意自身的安全,要防止余震造成新的伤亡。埋在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饮料和食品,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不要强光刺激。

地震后开展互救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先人多,先救近处,先救容易救出的,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先营救医务人员。

地震后自救与互救办法有哪些?

自救与互救在抗震救灾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无论有无救援力量到达,灾民自救都是不可缺少的救生措施。据部分资料统计,自救与互救的脱险率可达40%~80%。

一次强烈地震经过几十秒钟后结束了,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自救。在废墟下压埋较轻的人,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根据自己所处的具体情况,寻找可以自救脱险的薄弱部位,尽力自救,完全可以脱险,失去理智地乱喊乱叫是无济于事的。若受重伤或暂时不能脱险者,不要乱喊乱动消耗体力,要设法延缓生命,首先把妨碍呼吸的部位(口鼻胸部附近)松动一下,或扒开一定的小空间,以利呼吸,等待救援。发现有人施救时,可用喊或敲击物体的方法为施救人员指明埋压的位置。

互救要讲究方式方法,避免盲目图快而造成不应有的伤亡。首先通过侦听、呼叫、询问及根据建筑结构特点,判断被埋人员的位置,特别是头部方位,再进行开挖施救。

问:就是询问震时一起的亲友、同志和当地熟人,指出伤员的位置,了解当地的街道情况、建筑物分布情况。

听:就是贴耳侦听伤员的呼救声和呻吟声,一边敲打一边听,一边用手电照一边听。

看:就是仔细观察有没有露在外边的肢体血迹、衣服或其他迹象,特别注意门道、屋角、房前、床下等处。

探:就是在废墟空隙,或者排除障碍钻进去寻找伤员。这时要注意有无爬动的痕迹及血迹,以便寻找已经筋疲力尽的遇难者。

喊:就是呼喊遇难者姓名,细听有无应答之声。

通过以上五种方法,找到伤员位置,然后再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救援方法,就能很快地将伤员救出,并逐步扩大救援。

救出伤员后应首先将其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灰土,进而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的,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

在施救中,可使用铲、铁杆等轻便工具和毛巾、被单、衬衣、木板等方便器材。企业的医护人员脱险后,能在救护工作中起重要的核心和骨干作用。要立即在马路口、废墟旁建成临时包扎点、医疗点,指导自救互救,抢救出来的伤员应尽快包扎,并设法寻找药物、水和适当食物给以急救,然后转移和治疗。

地震时被埋压人应应拼命呼救对吗

地震时被埋压人应应拼命呼救,不对的

当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至关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对生存获救要有信心。要谨防烟尘呛咽窒息的危险,可用毛巾捂住口鼻,尽量想法摆脱困境。不得已需留在原地等候救援时,不可盲目呼救,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一切可以充饥的物品;利用一切办法与外面救援人员进行联系(如敲击器物),积极主动配合地面营救。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笙沉怙棘(2022-09-06 22:09:09)回复取消回复

    按摩、热敷、结扎,以免局部产生的肌红蛋白和毒素吸收到血液,而引起肾功能衰竭。也禁用加压包扎,以避免加重肢体的缺氧。可以给患者饮用少量碱性液体。伤员被重物挤压引起肢体肿胀或青紫时,正确的做法是在患处用冷毛巾或冰块

  • 鸽吻泪灼(2022-09-06 16:52:08)回复取消回复

    者,清口腔,头偏侧,防窒息,撤利器,防损伤。11、厌氧菌感染因为浅层泥土中细菌较多,地震后导致开放性伤口较多,因此伤员易发生厌氧菌感染。这与平时医院中常见的感染不同。在地震后2~3天,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的病人往往较多。这类病例在平时的临床上并不常见,因此,

  • 弦久风晓(2022-09-06 22:06:24)回复取消回复

    :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5条地震后救治伤员的具体做法5条地震后救治伤员的具体做法...5条地震后救治伤员的具体做法1、先救“生”,后救“人”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则。具体做法是:先救近处的,不论

  • 掩吻里予(2022-09-06 23:20:30)回复取消回复

    救要有信心。要谨防烟尘呛咽窒息的危险,可用毛巾捂住口鼻,尽量想法摆脱困境。不得已需留在原地等候救援时,不可盲目呼救,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一切可以充饥的物品;利用一切办法与外面救援人员进行联系(如敲击器物),积极主动配合地面营救。

  • 掩吻不矜(2022-09-06 17:21:33)回复取消回复

    医护人员脱险后,能在救护工作中起重要的核心和骨干作用。要立即在马路口、废墟旁建成临时包扎点、医疗点,指导自救互救,抢救出来的伤员应尽快包扎,并设法寻找药物、水和适当食物给以急救,然后转移和治疗。地震时被埋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