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评价的程序(国民经济评价包括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
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区别及联系有哪些?
(1)评价角度:财务评价从企业或项目本身的角度,国民经济评价从国家和社会整体角度
(2)评价目标:企业或项目本身的额净收益最大化/国民收入最大化
(3)计算的基础数据:国内现行市场价格,长期银行贷款利率,官方利率/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社会折现率
(4)费用和受益范围:效益包括净利润和折旧费。而工资、利息、税金为费用/企业上交的利润、工资为国民收益,而税金和国内借款利息为国民经济内部转移支付
(5)经济效果评价范围:直接的可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效果/直接的和间接的可用货币计量的结果,外部的效果一紧政治、经济、社会的效果等
国民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应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
1. 影响法
影响法是以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来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基本思路:分析项目的投入产出,对国民经济的初次影响和二次影响,计算出项目引起的国内增加产值。 初次影响:指由于项目的上马,引起的对于投入物的需求增加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二次影响:指项目产出的国产经济净增值的分配和使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局限性:投入、产出因素的分类不够清晰、计算时容易造成重复或者遗漏、部分因素量化困难。
2. "有无法"和"前后法""有无法"是指根据"有项目"和"无项目"的费用,效益差异分析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前后法"是指根据"建成项目前"和"建成项目后的费用,效益差异分析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在分析新建项目时,两者是一致的,但在分析改扩建项目时"前后法"会存在一些问题,故一般情况不要用"前后法"。
3. 费用效益分析法
是指从国家宏观利益出发,通过识别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经济费用,求得项目的经济净收益,判断项目经济可行性的过程。 费用效益分析的关键: ①准确划分项目造成的经济效益和经济费用。 ②确定影子价格等国民经济评价的重要参数。
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区别:(1)评估的角度不同。财务评价是站在企业的角度,评价项目的盈利能力及借款偿还能力;国民经济评价是站在国家整体角度,评价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2)效益与费用的构成及范围不同。财务评价采用直接收益与直接成本,可计量;国民经济评价采用直接或间接收益与成本。(3)采用的参数不同。财务评价采用现行市场价格、行业基准收益率、官方汇率;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影子价格、社会折现率、影子汇率。(4)评估方法不同。财务评价采用盈亏分析法,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综合分析法。(5)决策依据不同。财务评价为企业决策依据,国民经济评价为国家决策依据。
地质调查项目经济效果评价
一、地质调查项目经济效果的含义
经济效果,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地质调查项目的经济效果是指地质调查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地质成果同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之间的比例关系。投入少,产出多即取得的地质找矿成果好,经济效果就高;反之经济效果就低。地质调查项目经济效果评价就是指运用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对地质调查项目取得的地质成果和所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来考察、分析和衡量地质调查项目经济效果的管理活动。
地质调查工作与国民经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工作不同,有其工作的特殊性。地质调查工作是国家的区域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处于超前期的位置,而且具有投资周期长、风险高、探索性强、流动性大和地质成果(产品)的不确定性,地质成果难以用数值进行量化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对地质调查项目经济效果评价方法,应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地质调查项目投入是国家的财政资金。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和社会长远发展规划对地质工作的需要,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矿产资源储备、战略性的矿产资源等来安排的财政资金,每一个地质项目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都是根据地质调查工作任务目标和地质设计方案进行事先预计的,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同的地质调查项目的投入不能进行比较。
其次,项目投资风险大,地质调查成果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地质工作具有探索性、地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们认识地质规律的局限性,地质调查项目的投入具有很大的风险。
第三,地质调查成果是一种提供给国家和社会使用的信息载体(产品),地质成果的占有者和使用者是国家和社会。地质成果报告是信息的载体不能直接为物质生产部门所使用,即使能够为物质生产部门使用还要做进一步的地质勘查工作(如普查、勘探等)。只能用定性的指标而不能用定量指标来表达地质调查成果的价值量。因此,地质成果只能提交国家和社会有关部门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由于地质工作规律的特殊性,地质规律的客观性、地质成果(产品)的不确定性,它与一般其他物质生产部门项目有所不同,用经济指标来衡量地质调查工作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目前,在我国地质调查项目的经济效果评价还没有可参考的资料,因此,评价地质调查项目的经济效果只能从满足国家宏观经济需要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用定性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和从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实际支出的角度来衡量地质调查项目的经济效果。
对地质调查项目经济效果评价可从3个层次上进行。第一要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来进行经济效果评价,因地质成果用价值量指标衡量有一定难度,目前多数用定性指标考核;第二个层次要从地质调查项目的工作任务和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的角度来进行经济效果评价,主要依据应是任务书中确定的各项工作指标;第三要从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单位的角度来考核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依据应是项目预算执行情况,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投入情况、项目经费结余等几项指标来评价项目的经济效果。
二、地质调查项目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
1.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经济效果评价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评价,也可称为“项目目标评价”。评定地质调查项目立项时的目的和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国家、社会、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地质成果的应用情况,应用的结果如何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和社会对地质成果的认可程度,地质成果的社会影响度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如社会影响、经济影响、环境影响、资源利用影响、可持续发展影响等。在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任务书中已明确了地质调查项目的任务目标、主要实物工作量、经费控制数以及取得的预期成果。因此,地质调查项目经济效果评价要对照原定目标完成的主要指标,检查项目实际实现的情况和变化,分析实际发生改变的原因,以判断目标的实现程度。判断项目目标的指标应在项目立项时就确定了,一般包括宏观目标,即对地区、行业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影响和作用。
2.根据项目设计预算执行情况评价项目的经济效果
经济效果既然是地质调查工作耗费与劳动所得的比例关系,那么,衡量经济效果的尺度就是劳动消耗的投入量同地质成果的产出量之比,它可以用“调查成本”或“储量成本”来近似地反映地质调查的投入量与实物产出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1)基础地质调查经济效果 如: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2)矿产资源评价经济效果: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3.从项目工作单位的地质调查项目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主要是从工作单位地质调查项目劳动消耗方面评价项目的经济效果
(1)反映活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指标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2)反映物化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指标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3)反映劳动占用的经济效益指标
它反映实现的货币工作量所占用的固定资金、流动资金的比例关系,其中:
a.固定资产利用率,包括: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b.流动资金利用率,包括: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三、项目后评价的基本知识
对项目进行后评价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项目后评价的方法,通过实践,有一整套比较系统完整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工作程序。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我国在项目管理评价方面的有关基本知识,对于地质调查项目的评价有借鉴作用。
1.项目后评价的概念
(1)项目后评价的概念
项目后评价是对已完成项目(或规划)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对项目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确定项目的目标是否达到,项目或规划是否合理有效,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新项目的决策和提高完善投资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同时也为后评价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2)项目后评价与项目前评估的主要区别
项目后评价与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的评估,在评价原则和方法上没有太大区别,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但是,由于评价的时点不同,目的也不完全相同,因此,也存在一些区别。前期评估的目的是确定项目是否可以立项,它是站在项目的起点,主要应用预测技术来分析评价项目未来的效益,以确定项目投资是否值得并可行。后评价则是在项目建成之后,总结项目的准备、实施、完工和运营,并通过预测对项目的未来进行新的分析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为改进决策和管理服务。所以,后评价要同时进行项目的回顾总结和前景预测。
前期评估的重要判别标准是投资者要求获得的收益率或基准收益率(社会折现率),而后评价的判别标准则重点是前评估的结论,主要采用对比的方法,这就是后评价与前期评估的主要区别。
2.项目后评价的项目分类
项目后评价是以项目前期所确定的目标和各方面指标与项目实际实施的结果之间的对比为基础的。因此,项目后评价的内容范围和项目分类大体上与前评估的范围和分类相同。
项目后评价的范围包括经济、环境、社会和机构发展等4个方面。国外评价项目的分类一般是按项目的效益评价方法和创造效益的资金来源划分,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
(1)生产类:如工业和农业。此类项目一般有直接的物质产品产出,通过投入产生并增加产出,其产出可提供更多的税收和财务收入,为社会提供直接的积累。当然,农业是与工业有所不同的生产行业,不少国家把农业另作一类,即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水利灌溉等。
(2)基础设施类:如能源、交通、通讯等行业。此类项目为生产类行业提供生产所必需的服务和条件,一般没有直接的产品产出。这类项目主要依靠社会生产的积累来投入,项目评价的要点是项目的经济分析和社会影响的效果。这类投入主要根据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来确定。地质调查项目应该属于此类评价。
(3)社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开发类:如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社会服务和福利事业、环境保护、人员培训和技能开发等。这类项目由社会的公共积累来开支,一般以生产行业无直接的服务关系,为社会税收的花费行业。一些国家认为,人力资源开发是社会最重要、最根本的投入,这类项目的效益和影响最大最深远,也有单独作为一类项目进行评价的。
3.项目后评估的基本内容
(1)项目目标评价
评定项目的目的和目标的实现程度,是项目后评价所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项目后评价要对照原定目标完成的主要指标,检查项目实际实现的情况和变化,分析实际发生改变的原因,以判断目标的实现程度。判断项目目标的指标应在项目立项时就确定了,一般包括宏观目标,即对地区、行业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影响和作用。有些项目原定的目标不明确,或不符合实际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如政策性变化或市场变化等,项目后评价要给予重新分析和评价。
(2)项目实施过程评价
项目的过程评价应对照立项评估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所预计的情况和实际执行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差别,分析原因。过程评价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项目的立项、准备和评估;
②项目内容和建设规模;
③工程进度和实施情况;
④配套设施和服务条件;
⑤受益者范围及其反映;
⑥项目的管理和机制;
⑦财务执行情况。
(3)项目效益评价
项目的效益评价即财务评价和经济评价,其评价的主要内容与项目前评估无大的差别,主要分析指标还是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和贷款偿还期等项目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指标。但项目后评价时有以下几点需要加以说明。
①项目前评估采用的是预测值,项目后评价则对已发生的财务现金流量和经济流量采用实际值。并按统计学原理加以处理;对后评价时点以后的流量作出新的预测。
②当财务现金流量来自财务报表时,对应收而未收到的债权和非货币资金都不可计入现金流入,只有实际收到时才作为现金流入;同理,应付而实际未付的债务资金不能计为现金流出,只有实际支付时才作为现金流出。必要时,要对实际财务数据作出调整。
③实际发生的财务会计数据都含有物价通货膨胀的因素,而通常采用的盈余能力指标是不含通货膨胀水分的。因此,对项目后评价采用的财务数据要剔除物价上涨的因素,以实现前后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4)项目影响评价
项目的影响评价内容包括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a.经济影响评价 主要分析评价项目对所在地区、所属行业和国家所产生的经济方面的影响。经济影响评价要注意项目效益评价中的经济分析区别开来,以免重复计算。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分配、就业、国内资源成本、技术进步等。由于经济影响评价的部分因素难以量化,一般只能作定性分析,一些国家和组织把这部分内容并入社会影响评价范畴。
b.环境影响评价 由于各国环保法的规定细则不尽相同,评价的内容也有区别。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包括项目的污染控制、地区环境质量、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环境管理等几个方面。
c.社会影响评价 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是对项目在社会的经济、发展方面的有形和无形的效益和结果的一种分析,重点评价项目对所在地区和社区的影响。社会影响评价一般包括贫困、平等、参与、妇女和持续性等内容。
(5)项目持续性评价
项目持续性评价是指在项目的建设资金投入完成以后,项目的既定目标是否还能继续,项目是否可以持续地发展下去,接受投资的项目业主是否愿意并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继续去实现既定的目标,项目是否具有可重复性,即是否可在未来以同样的方式建设同类项目。
项目持续性的影响因素一般包括:本国政府的政策;管理、组织和地方参与;财务因素;技术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环境和生态因素;外部因素等。
4.项目后评价的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项目后评价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效益评价、社会和环境效益评价,项目可持续分析和综合分析评价等。项目后评价的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指项目的财务评价和经济评价(或国民经济评价),其主要原理与项目前评估一样,只是评价的目的和数据取值不同。项目前评估以预测数据为基础,后评价以实际发生数为依据。
(1)项目后评价的财务分析
项目后评价的财务分析包括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指标为财务内部收益率和财务净现值。清偿能力分析在后评价阶段主要用于鉴别项目是否具有财务上的持续能力。评价者可从项目的损益与利润分配和资产负债表中考查负债资产比、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重要的工作是按项目的实际偿还能力来计算借款的偿还期。敏感性分析是指在后评价时点以后的敏感性分析,主要用来评价项目的持续性,后评价时项目的投资、开工时间和建设期已经确定,因此,敏感性分析主要是对成本和销售收入两个因素分析。
(2)项目后评价的经济分析
后评价中的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或地区的整体角度考查项目的费用和效益,采用国际市场价格、价格转换系数、实际汇率和贴现率等参数对后评价时点以前各年度项目实际发生的效益和费用加以核实,并对后评价时点以后的效益和费用进行重新预测,计算出主要评价指标,即经济内部收益率。它的作用在于:与前评估的结论相比较,分析项目的决策质量;以实际的数据和更现实的预测数据对项目的效益作出评价,以指明项目的持续性和重复性的可能性。
(3)经济效益评价的对比指标
1)项目经济效益对比分析指标
项目后评价效益分析一般应对比项目前后和无项目的主要指标,用以分析原因。主要指标如表5-1。表中“前评估预测值”为项目前期评估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数据;“后评价计算值”是以实际发生值为基础,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而得到的数据;“无项目假定预测值”可取项目前期的有无对比数据,或“参照区”的数据。为了使不同时点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号所标的后评价时点的总投资值、成本和销售收入通常可以前评估时点为基准年,剔除物价影响,用以说明真实变化的幅度。
采用该方法可以分析项目后评价效益与前评估效益指标的偏离程度并找出原因。一般表述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程度的指标有:
——项目实施周期变化率;
——投资总额变化率;
——产品(或服务)产量和价格变化率;
——主要原材料或动力价格变化率;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变化;
——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率的变化。
除了作以上对比外,应将项目的财务收益率与行业基准收益率或银行同期贷款的平均利率相比较,分析其财务效益;还应将项目的经济收益率与社会折现率或银行同期的贴现率相比较,分析其经济效益。
表5-1 效益指标对比示意表
2)企业经济效益指标
由于有些项目后评价时点处于项目投产以后,项目的固定资产已经转交,此时评价项目的效益测算就比较复杂。在可能的情况下,后评价不仅要分析项目的效益指标,而且应分析企业的效益状况。因此,项目相关的企业效益评价往往成为项目后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考核企业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指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
5.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方法
(1)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后评价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照项目前评估时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重新审查项目环境影响的实际结果,审核项目环境管理的决策、规定、规范、参数的可靠性和实际效果。实施环境影响后评价应遵循国家环保法的规定,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相关产业部门的环保规定。在审核已实施的环评报告和评价环境影响现状的同时,要对未来进行预测。
环境影响后评价一般包括五部分内容:项目的污染控制、区域的环境质量、自然资源的利用、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环境管理能力。
1)污染控制
多数生产性工业项目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控制污染。检查和评价项目污染的主要内容有:项目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及噪音是否在总量和浓度上都达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发的标准;项目选用的设备和装置在经济和环保效益方面是否合理;项目环保的管理和检测是否有效。
2)对地区环境质量的影响
环境质量评价要分析对当地环境影响较大的若干种污染物,这些物质与环境背景值相关,并于项目的三废排放有关。
3)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其中包括水、海洋、土地、森林、草原、矿产、渔业、野生动植物等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保护和再生增值。资源利用分析的重点是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土地利用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等。
4)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项目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内容包括:人类;植物和动物种群,特别是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重要水源涵养区;具有重大科教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冰山、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和景观及人文遗迹;气候;可能引起或加剧的自然灾害和危害,如土壤退化、植被破坏、洪水和地震等。
5)环境管理
对项目环境管理的评价是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环境监测管理、“三同时”和其他环保法令和条例的执行;环保资金、设备及仪器仪表的管理;环保制度和机构、政策和规定的评价;环保的技术管理和人员培训等。
(2)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
从社会发展的观点来看,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是要分析项目对国家(或地方)社会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包括项目本身和项目对周围地区社会的影响。社会影响评价一般定义为对项目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产生的有形和无形的效益和结果所进行的一种方法。评价的内容有持续性、机构发展、参与、妇女、平等和贫困等六要素。然而,根据项目后评价社会影响分析的需要和各国的现状,应区别不同情况分类进行重点的要素评价。
1)评价的要素及方法
①就业影响 这里主要指项目就业的直接影响。项目的就业评价,可用某个同类于被评项目而又采用了影子价格的已评项目进行对比,其就业率指标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注:新增就业人数包括项目及其相关的新增就业人数;项目总投资包括直接和间接的投资。
②地区收入分配影响 这里主要是指不同地区的收入分配的影响,即项目对公平分配和扶贫政策的影响。
③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 居民的生活水平包括收入的变化;人口和计划生育;住房条件和服务设施;教育和卫生;营养和体育活动;文化、历史和娱乐等。
④收益者范围及其反映 相关的问题包括;对照原定的收益者,分析谁是真正的收益者;
投入和服务是否达到了原定的对象;实际项目收益者的人数占原定目标的比例;受益组人群的收益程度如何;受益者范围是否合理等。
⑤地方社区的发展 项目对当地城镇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发展的影响;社区的社会安定;社区的福利;社区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等。
⑥妇女、民族和宗教信仰 包括妇女的社会地位;少数民族和民族团结;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
社会影响评价的方法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性为主。在诸要素评价分析的基础上,社会影响评价要作综合评价。
6.项目可持续性评价
在项目投资完成时,进行持续性评价,主要应采用预测的方法,即以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为基础,预测项目的未来。在此基本方法中,实用的分析手段是设计一个“逻辑框架”,用以建立并说明未来的长远目标、效益、产出、措施和投入及其相关的条件和风险。这种分析的前提是项目外部的投资已经结束。
四、地质调查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方法
地质调查项目属于国家经常性财政支出和公益性投资,因此,对地质调查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是地质调查项目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所谓国民经济评价,就是从国家和社会需求的角度,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采用影子价格、社会折现率等经济评价参数,计算和分析投资与效益情况,以评价投资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
1.评价对象
由于经济效果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分析评价工作,我国规定只对如下几个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1)涉及国民经济若干部门的重大工业、技改投资项目;
(2)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投资项目;
(3)有关稀缺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
(4)产品或原材料进出口或替代进出口的投资项目;
(5)技术引进、中外合资、合营项目。
2.基本目标
国民经济评价主要从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两个方面就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进行评价,其基本目标是:
(1)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正常年份所获得的国民收入净值和社会净效益以及与整个投资额的比率,这些指标用来衡量项目对国家和社会的实际贡献;
(2)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内获得的总国民收入净值和社会净收入及其与现总投资的比率,这些指标用来衡量项目对国家和社会的总贡献;
(3)投资回收期的计算,衡量项目的投资回收能力;
(4)客观因素变化对项目盈利的影响;
(5)劳动就业目标、收入分配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创汇节汇等社会效果目标。
3.评价程序
一般情况下按图5-7所示的6个步骤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价。
图5-7 国民经济评价程序图
4.评价参数
(1)社会折现率(Social Discount Rate)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中重要的通用参数,是资金的影子价格,代表了项目占用资金获得的最低投资收益率。社会折现率的高低取决于项目投资资金量和社会资源的多少。一般地,投资资金量越小,社会折现率越高,投资资金量越大,社会折现率就越低(图5-8),我国规定现阶段社会折现率的取值为12%。
图5-8 社会折现率与总投资关系图
社会折现率的计算,是根据现行价格下的投资收益率的统计值来测定的,其计算公式为: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式中:B——年收益额;D——年提取的折旧额和无形资产推销额;I——总投资额;i——平均投资收益率(所求的社会折现率);m——所有项目的平均建设期;n——项目平均生产经营期。
(2)影子价格 当社会处于某种最优市场状态下,能够反映社会劳动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产品需求程度的价格。一般而言,影子价格就是项目投入品的机会成本,即资源用于该项目而不能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边际收益。
矿产资源开发的国民经济评价
(一)概述
1.矿产资源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
矿产资源的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分析矿床勘探及其开发对实现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贡献。它是从国家、社会的角度,采用合理的价格与社会参数(如社会折现率、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及部分货物的影子价格)来计算、分析和评价矿床工业开发的预期国民经济效益。
2.矿产资源国民经济评价的适用条件
在实际运用中,对大型、特大型矿床,稀缺矿产,国家重点规划的矿山项目或矿产品为外贸货物以及矿产品价格明显不合理的矿床,可以做国民经济评价。对一般矿床的评价,如其微观评价的结论乐观可信,且能满足勘查阶段决策的需要,可以免做国民经济评价。
3.矿产资源国民经济评价的一般程序
矿产资源的国民经济评价一般可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①首先要确定产出物和投入物的各种合理的经济价格;②然后把矿床开发的各项投入物和产出物按经济价格进行调整,重新计算(相对财务评价)投资、成本、收入等参数;③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来划分与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财务评价时的费用可能成为国民经济评价的效益,如税金、工资等;④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社会折现率及外汇汇率等,对矿床开发的“效益”及“费用”进行分析,计算国民经济评价的主要指标,进行评价;⑤进行国民经济的综合评价,就是站在更广泛、更全面的立场上,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考虑到政治、经济、社会、环保、资源合理利用等因素,并使宏观效果与微观效果相结合综合分析、评价矿床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二)矿产资源国民经济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
矿产资源国民经济评价所使用的基本报表是经济净现值表和经济现金流量表。静态指标为投资净效益率,动态指标主要是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对于产品出口创汇及替代进口节汇的矿床评价,应进行外汇效果分析,计算外汇净现值及国际竞争能力等指标。
思考题
1.什么是资源、自然资源、矿产资源?
2.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如何分类?
3.矿产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4.什么是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
5.矿床勘查各阶段技术经济评价的要求是什么?
6.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有哪些方法?
7.矿产资源国民经济评价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国民经济评价概述
(一)国民经济评价的含义和目的
1.国民经济评价的含义
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是指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和社会需要出发,采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社会折现率等经济评价参数(或称国家参数),计算和分析国民经济为投资项目所付出的代价(费用)及对国民经济所作出的贡献(效益),以评价投资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
在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评价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地区规划、部门及行业规划的要求,结合产品需求预测、工程技术研究以及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计算项目投入、产出的费用和效益。在多方案比较论证的情况下,对拟建投资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进行科学计算、分析、论证,做出全面科学的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关键,是经济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进行项目的经济评价时,必须十分注重国民经济评价。
2.国民经济评价的目的(作用)
国民经济评价的目的或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国民经济评价可保证拟建项目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拟建项目的产品符合社会的需要。这是因为国民经济评价是以社会需求作为项目取舍的依据,而不是单纯地看项目是否盈利。
(b)进行国民经济分析与评价可避免拟建项目的重复和盲目建设,并有利于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这是因为,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的角度即宏观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地区或企业的角度即微观角度出发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这样可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和企业的片面性、局限性。
(c)进行国民经济分析可全面评价投资项目的综合效益。这是因为它既分析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也分析项目的间接经济效益和辅助经济效益。
直接效益是指项目产出物所产生并在项目范围内计算的经济效益。它一般表现为增加该产品产出物数量以满足国内需求的效益;替代其他相同或类似企业的产出物,使被替代企业减产以减少国家有用资源耗费(或损失)的效益;增加出口(或减少进口)所增收(或节支)的国家外汇等。其中:油气田开发建设的直接效益=原油产量×原油影子价格+天然气产量×影子价格+石油轻烃产量×轻烃类影子价格。
间接效益是指由项目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而项目本身并未得益的那部分效益。
石油天然气工业建设项目要遵循统一的效益和费用划分原则。项目的费用是指国民经济为项目付出的代价,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其构成如图5-1所示。图中边际效益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大体可以这样理解,即一个市场中的经济实体为追求最大的利润,多次进行扩大生产,每一次投资所产生的效益都与上一次投资产生的效益之间会有一个差,该差就是边际效益。如果边际效益呈现增长的趋势,那么,投资获得的效益一次比一次大,投资是成功的。但是,每个经济实体的厂房和生产设备在短期内是固定不变的,这样追求最大利润就只能靠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来获得,而当劳动力超过生产设备的需要时,一些人的工作就是处于无效率的状态,这时的边际效益就不会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而是在达到一个均衡点后开始回落递减。由此得出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一个企业为获得最大利润不能仅仅依靠增加劳动力来实现,还需要引进先进设备和提高管理水平。边际费用(成本),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最后一单位产品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会计和经营决策中常用的名词。例如,生产某种产品100 个单位时,总成本为5000元,单位产品成本为50元。若生产101个时,其总成本5040元,则所增加一个产品的成本为40元,边际成本即为40元。当产量未达到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减,但当产量超越一定限度时,就转而递增。因此,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合算的;反之,是不合算的。因此计算边际成本对制定产品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产量增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为企业获得其最大利润的产量。通过确定边际成本来提供经营决策所需资料的成本决策,称为边际成本计算。在实际工作中,边际成本计算常只按变动成本计算。
图5-1 效益与费用构成
直接费用是指项目使用投入物所产生并在项目范围内计算的经济费用。它一般表现为其他部门为供应本项目投入物而扩大生产规模所耗用的资源费用;减少对其他项目(或最终消费)投入物的供应而放弃的效益,增加进口(或减少出口)所耗用(或减收)外汇等。
间接费用是指国民经济为项目付出了代价,而项目本身不需要支付的那部分费用。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统称为外部效果。油气开发建设项目显著的外部效果主要是为下游石化企业提供原料而产生的效益。此外,天然气用作化工原料生产化肥可使农业增产,用作燃料可减少空气污染等。勘探项目的外部效果则主要表现为获取的技术资产可能带来的其他收益,如第九章实例五某盆地油气勘探不仅将为寻找海相油气田和适应高原环境下油气勘探的勘探方法与程序,选用装备等积累经验,而且它所取得的遥感资料、重磁资料等,服务于其他固体矿产勘探,其外部效果主要表现为技术扩散。它的处理方式通常是将外部效果内部化。一种方法是较全面的国民经济评价,另一种则是扩大范围的国民经济评价。前者以严谨细致的价格理论为基础,后者将与项目紧密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部门连成一个整体,按照有无该项目而产生的增量效果进行计算。
油气长输管道的经济评价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国民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项目相对于无项目时运输费用的节省及项目带来的其他净效益;其费用为管道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和运营费用。油气长输管道的国民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①改善油气运输工艺,提高油气运量,减少限产带来的损失,减少车船运输量以及港站作业时间和停留时间,降低运输费用所取得的效益。油气在途中时间的节约额按油气价值、节省时间和社会折现率计算。加快油气周转,减少库存量所节约的仓储费用也应计入。②提高油气运输质量,减少损失所产生的效益及降低事故损失,按油气平均价值、损耗率、重大事故发生率及平均每次事故费用进行计算。
(d)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可确定项目消耗社会资源的真实价值。有些项目的投入物和产出物的国内市场价格,往往不能反映真实的经济价值,从而会导致项目财务效益的虚假性。国民经济评价则可通过影子价格对财务价格进行修正,可真实地反映出项目消耗社会资源的价值量。
(二)国民经济评价的对象和目标
1.国民经济评价的对象
国民经济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分析评价工作。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条件和可能,国家规定只对如下类型的项目进行国民经济效益评价:
(a)涉及国民经济若干部门的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和重大技术改造投资项目;
(b)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投资项目;
(c)有关稀缺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
(d)涉及产品或原材料进出口或替代进出口的投资项目,以及产品和原材料国内价格明显失真的投资项目;
(e)技术引进项目及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项目。
2.国民经济评价的基本目标
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是评价投资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所以,它的评价目标应是宏观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两方面。
(1)宏观经济效果
投资项目的宏观经济效果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增长目标上,即要求项目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净增值和社会净效益最大化。它是评价项目宏观经济效益可行性的基本目标,一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在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正常年份所获得的国民收入净增值和社会净效益及其与整个投资额的比率。这些指标表明项目对国家和社会的实际贡献。②在项目整个寿命期内获得的总国民收入净增值和社会净收益及其现总投资的比率,以衡量投资项目对国家和社会的总贡献。③回收项目投资的时间(即投资回收期)。可用国民收入净增值和社会净收益分别计算总投资的回收期,以考察项目的投资回收能力。④由于客观因素的变化对项目获取净收益能力的影响。它一般通过不确定性分析来加以说明。
(2)社会效果
社会效果也是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主要目标。它一般包括以下几类:①收入分配目标,即考察项目提供的国民收入净增值在国家、地区、部门、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②劳动就业目标,即考察项目建成后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就业机会的数量。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现消费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③创汇节汇目标。④环境保护目标。
3.国民经济评价的步骤
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可在财务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国民经济评价的步骤可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
(1)在财务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在财务评价基础上进行,主要是将财务评价中的财务费用和财务效益调整为经济费用和经济效益,即调整不属于国民经济效益和费用的内容,剔除国民经济内部的转移支付,计算和分析项目的间接费用和效益(即外部效果),按投入物和产出物的影子价格及其他经济评价参数(如影子汇率、影子工资、社会折现率等)对有关经济数据进行调整。具体来说,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a)对费用和效益进行调整。
第一,剔除已计入财务效益和费用中的转移支付,包括支付给国内银行的借款利息、缴纳的各种税金(销售税金和所得税)及对项目的补贴等。
第二,识别和计算项目的间接费用和间接效益。对凡是能定量计算的应进行定量计算,对不能定量的,应作定性描述。
(b)效益和费用数据的调整。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整。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整首先应剔除属于国民经济内部转移支付的引进设备、材料的关税、增值税等税金,然后再用影子汇率、影子运费和贸易费用对引进设备、材料价值进行调整,对于国内设备价值则用影子价格、影子运费和贸易费用进行调整。根据建筑工程消耗的人工、三材(钢材、木材、水泥)、其他大宗材料、电力等,可用影子工资、货物和电力的影子价格调整建筑费用,或通过建筑工程影子价格换算系数直接调整建筑费用。若安装费中有材料费占较大比重,或有进口安装材料,也应按材料的影子价格调整安装费用。剔除涨价预备费,并调整其他有关费用。
第二,无形资产投资的调整。无形资产投资的调整主要是要求调整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费用支出,即要用土地的影子费用代替占用土地的实际费用,剔除在取得土地使用权时发生的有关转移支付。
第三,流动资金的调整。流动资金的调整按流动资金构成或经营成本逐项调整,即可按影子价格对流动资金进行详细的分项调整,也可按调整后的销售收入、经营成本或固定资产价值乘以相应的流动资金占有率进行调整(但需注意剔除未造成社会资源实际消耗的流动资金部分)。
第四,经营费用的调整。对财务评价中的经营费用,可首先将其划分为可变费用和固定费用,然后再按如下方法进行:可变费用部分按原材料、燃料、动力的影子价格重新计算各项费用;固定费用部分应在剔除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及流动资金利息(对折旧、摊销及流动资金利息的调整请参见本章后面的有关内容)后对维修费和工资进行调整,其他费用则不用调整。其中,维修费可按调整后的固定资产原值(应扣除国内借款建设期的利息及投资方向调节税)和维修费率重新计算,工资则按影子工资换算系数进行调整。
第五,销售收入的调整。主要应根据产出物的类型及其影子价格来进行调整,重新计算项目的销售收入。
第六,在涉及外汇借款时,应用影子汇率计算调整外汇借款本金与利息的偿付额。
(c)编制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全部投资),并据此计算全部投资经济内部收益率和经济净现值等指标。对使用国外贷款的项目,还应编制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国内投资),并据此计算国内投资经济内部收益率和经济净现值指标。
(d)对于产出物涉及出口或替代进口的项目,应编制经济外汇流量表、国内资源流量表,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2)直接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直接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按下列步骤进行。
(a)识别和计算项目的直接效益。对那些为国民经济提供产出物的投资项目,首先应根据产出物的性质确定其是否属于外贸货物,再根据定价原则确定产出物的影子价格。在影子价格确定以后,就可以根据项目产出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增减情况和相应的影子价格计算项目的直接效益。而对那些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的投资项目,应根据其提供服务的数量和用户的受益程度计算项目的直接效益。
(b)用货物的影子价格、土地的影子费用、影子工资、影子汇率、社会折现率等参数直接进行项目的投资估计、估算。
(c)根据项目生产经营的实物消耗,用货物的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计算经营费用。
(d)识别和计算项目的间接效益和费用,对能定量计算的,应定量计算;对难以定量计算的,应作定性描述。
(e)编制有关报表,并计算相应的评价指标。
4.国民经济评价的内容
国民经济评价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a)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费用的划分和识别进行鉴定分析与评价。应重点注意对转移支付的处理和对外部效果的计算。
(b)对计算费用和效益所采用的影子价格及其国家参数进行鉴定分析与评价。投资项目的费用和效益的计算是否正确关系到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合理可行,而费用和效益的计算则涉及所采用的有关评价参数(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等)是否合理。因此,对有关评价参数的分析与评价是国民经济评价的主要内容。
(c)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费用数值的调整进行分析与评价。可按照已经选定的评价参数,计算项目的销售收入、投资和生产成本的支出,并分析与评价调整的内容是否齐全、合理,调整的方法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d)对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报表进行分析与评价。主要是对所编制的有关报表进行核对,保证其符合规定及正确性。
(e)对国民经济效益指标的评价。从国民经济整体角度出发考察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贡献,即对项目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外汇效果等进行评价。
(f)对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的评价。主要应对投资项目的建设给地区或部门经济发展带来的效果,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即包括对收入分配、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劳动力就业、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产品质量及对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和社会福利等影响的分析评价。
(g)对投资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的评价。一般包括对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及概率分析所作出的分析与评价,以确定投资项目在经济上的可靠性。
(h)对方案经济效益比选的评价。在国民经济评价中,方案比选一般采用净现值法和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而对于效益相同或效益基本相同又难以具体估算的方案,可采用最小费用法(总费用现值比较和年费用现值比较)。
(i)综合评价与结论建议。在对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后,就可以做出评价结论,并对在评价中所出现和反映的问题及对投资项目需要说明的问题、有关建议作简要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