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视角提升经营效率(企业财务战略)
本文目录一览:
提升财务管理,助力企业效能提升
提升财务管理,助力企业效能提升
为何企业转型的探索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在确定转型方向和类型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关键因素?这还要从企业转型升级本身说起。
企业转型的关键
企业转型升级是一种全局视角的商业智慧,是一种建立在对经济、环境远 眺 基础上的商业模式、理念和制度的转换,横跨战略、运营、研发、文化、人力资源等多个维度,绝非单靠引进新技术和产品就能实现的。说起企业转型,有几个名词被反复提起:创新、资源、管理、可持续。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创新能力作为新世纪以来企业长期关注点,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相较于大多浮于表面“喊口号”、“为创新而创新”、重视理论“难实践”的创新能力培养而言,管理效能提升和资源配置优化对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却是实实在在的。
面对经济增长放缓,劳动力和资源成本上升,产品生命周期进入成熟阶段、市场趋于饱和的局面,企业也应该反思自身,逐渐由激进向稳健经营转变。作为稳健经营的有效途径,整合并合理利用资源、提升管理能力和效能的需求日益凸显,然而这一点却常常被急剧扩张、高速成长、更多注重眼前利益和业务收益的中国企业们所忽视。
有一则故事说,梭子鱼、虾和天鹅一起发现一辆装满食物的车,就想把车子从路上拖下来。他们使尽力气,可怎样拖、拉、推,小车还是一动不动。原来,天鹅使劲往天上提,虾一步步向后倒拖,梭子鱼又向前游去,究竟谁对谁错?反正,在他们看来,都使劲了。中国一些企业恰恰就如同故事里的动物们,虽然有统一的战略目标,却在实践过程中因为管理不善、效能过低、管理协调不畅、资源分配方向混乱、人力物力分配能力欠缺,倒在了转型路上。管理效能和资源配置,已经成为了很多企业转型升级的软肋。
基于对200余家国内企业的长期跟踪和研究,元年诺亚舟研究院认为,企业转型的关键在于根据当前环境和经济形势,结合总体战略,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最终提高管理效能,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绩效和收益,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管理会计助力企业管理效能提升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管理过程中效果最明显的,是对财务管理的提升,这也是企业管理和运行的核心之一。在信息化时代,通过对财务指标的量化能够清楚的衡量和观察企业转型的效果和效率,清晰明了,可以看作是企业的“晴雨表”,为企业转型升级决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德鲁克还说过,“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学会”财务管理,最立竿见影、卓有成效的,则是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财务虽然不能代替生产经营,但能提升企业价值。”多名CFO都信奉这样一个理念,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实践了财务精益管理。
管理会计工具诞生以来,通过精益化的财务管理,对管理效能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借助信息化提高效率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的必由之路:率先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美国GE、杜邦与通用汽车等企业成为《财富》杂志“全球 500强”榜单上的“常客”,全球500强企业无一例外都采用了信息化的管理会计方法和工具;ABC作业成本法降低成本、改进流程、减少返工率,联手JIT精益生产大大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已经成为很多制造业企业的必备工具;上线费用控制系统后,从297家金融类以外的上市公司情况看,2011年上半年,三项主要费用占营业成本的比重下降1.06%……
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企业吸取并运用到转型升级中去,以管理会计促进财务管理提升为出发点,带动价值创造,进而形成管理提升的良性循环。
元年诺亚舟研究院认为,首先要明确财务管理的地位,其次要加快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以信息化为支撑平台,使财务管理职能从核算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才能提升管理效能,促进企业转型。
通过管理会计工具实现的精益化财务管理,相对而言是一种小投入、大效果的策略,能够在转型升级路上提升企业防御力和生存能力,更是企业成长的积淀。它侧重于在源头上解决问题并创造价值,对提高企业升级转型过程中的资源使用效率有着令人瞩目的作用。
其中有四种工具尤为重要:BI(商务智能),全面预算管理,成本费用控制和集团管理控制。BI软件通过对商业信息的搜集、管理和分析,使企业的各级决策者获得企业转型所需的知识或洞察力;全面预算管理支撑企业战略落地,指明企业资源分布方向,帮助集中企业优势资源和资金进行转型升级;成本费用管理控制和集团管理控制的相关软件可以从外部“堵”住资金流失,更能从内部“疏”理流程、确保财务流沟通顺畅。
在这方面,国内已经有厂家研制了成熟的系统平台和软件,如元年E7-FPM财务绩效管理套件,包含E7-planning全面预算管理、E7-CC费用管控、ABC作业成本管理等软件,并且基于BI架构、使用HFM财务报表合并系统,可以有效分析集成财务数据、提高财务效能。此外企业还可以借用外脑,问策专业财务咨询公司来实施相关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
;
如何提高财务的工作效率?
一、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
第一,拓展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新准则的颁布实施,拓展了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但还够具体全面,要严格按照财会报告充分揭示的原则,对投资者有影响的财务信息要加以披露,地点要固定,时间要及时,信息要全面,不仅要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披露不确定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人不仅是生产要素中活跃的因素,还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还要在企业财务报告中披露人力资源状况。
第二,提高财会报告时效性,缩短财务报告周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时效性越快越好,因此财会报告的时效性同样重要。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大范围普及,大多数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已摆脱了手工操作,工作效率显着提高。因此,首先应该把财务报告的披露时间做修改;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实现实时报告与定期报告并存,企业要及时的把相关的信息发布在自己的网站上,用户可随时可以查找该企业的财务信息,选取有价值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效率和使用价值。
第三,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机制。
为确保企业提供的会计原始资料真实性,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可靠性和质量特征的要求,要采取必要措施来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监管。首先,要从源头上杜绝制度性失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其次,加强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管监督,对其违规执业人员及机构实施严格制裁,如罚款、暂停执业、吊销执业资格,并进行公告等,同时理顺委托关系,改由企业直接委托,由信息使用人直接委托并支付费用,使事务所自主执业,摆脱受被审单位的影响。
二、努力完善健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改进现有财务分析的方法。要针对财务指标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健全财务指标体系,针对各行业见不同特点,可对不同行业建立不同指标体系,除要有财务指标,还要有非财务指标。而且针对该指标体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分析方法,可适当引入数学分析的方法,来解决目前分析方法简单的弊端,提高分析的效果。
三、进一步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财务资料日益繁复,分析技术不断提高,要进一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要求财务分析人员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其他不同行业的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财务分析的效果;其次,要提高财务队伍的道德素质水平,确保财务分析人员在工作中公正和客观的立场;后,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监督监管,保证财务分析结果公正和客观。
如何推动企业提升经营效率?
企业提高运营效率
一、缩短周期
对于订单生产(build-to-order)型的企业来说,比如装备制造、造船、OEM代工企业等,周期指从接到客户定单到产品出货所需要时间。而对于备货生产(make-to-stock) 型的企业来说,比如日用消费品、服装、钢铁等企业,周期指根据市场预测下达生产计划到产品出货所需要时间。
周期的长短代表你组织生产资源实现销售收入的速度快慢水平,周期越短说明你的现金回笼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周期在不同行业之间因技术限制、供应链管理水平不同差异很明显,如钢铁、大型装备、造船等行业,产品工艺复杂,周期通常在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而在日用消费品、服装、IT电子等行业,产品工艺简单,周期通常在几周至几天之内。
周期越长的企业占用资金越多,资金成本也越高,从竞争的角度来说,更关心同行业内部的差异而不是行业间的差异,在同行业中周期越短的企业竞争能力越强,这体现在你的交货速度和资金成本上。比如汽车行业供应链周期(从二级供应商到汽车总装下线),英国汽车企业是40天,在英国的日本汽车企业则是5天,供应链管理水平可以令到周期绩效相差8倍,难怪日本汽车服务更好、价格更便宜。
周期绩效表现不佳的原因有很多,计划体系混乱、非均衡连续的生产方式、质量不稳定、设备故障、供应商配套不完善等都会造成周期过长或波动。据我的经验判断,80%的原因在于计划体系和生产方式。这里先解释计划体系,生产方式在下一招降低库存中说明。
二、降低库存
从运营的角度来看,库存并不是企业的资产,而是一种“浪费”。丰田把库存称为“万恶之源”,库存不但积压资金,增加利息支出,而且产生不必要的搬运、维护、空间,并且极易造成物料过期,不可使用,导致巨大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库存会成为问题的“缓冲剂”,当有大量库存存在时,很多问题如交货延迟、设备故障、品质缺陷、管理失误等都会被隐藏起来不被管理层察觉,以为一切运作井井有条,殊不知是库存掩盖了一些私下“救火”的行为,所以说库存不仅是现金流的杀手,而且还是管理问题的杀手。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库存占到现金流的绝大部分,对于高科技企业,一般占到50-70%,而对于普通企业,一般占到75-90%。库存高低可用库存周转率指标来衡量,不同行业差异较大,根据对我国不同行业库存周转率的统计,IT电子和家电行业平均为每年6次左右,装备制造2次左右,最快是日用品为19次左右。与国外优秀企业相比差距巨大,戴尔公司库存周转率为50次,也就是说库存期仅为7天,宝洁公司库存周转率为60次,库存期6天。戴尔当年就是依靠比其竞争对手快5-8倍的库存周转速度赢得了巨大的成本优势,在2001年时一举夺得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库存高低与周期长短有着完全一致的正相关关系,库存高意味着周期长,反之亦然。所以库存高的原因与上述所说周期长的原因几乎一样,主要还是计划体系和生产方式不当,此外还有质量缺陷、设计变更和订单变更处理不当造成库存升高,这些都属于被动库存。还有一种例外就是企业主动增加的库存,称之为主动库存,例如预计价格将要上涨为降低采购成本而做的战略储备。
此外,由于库存占据了企业资产的绝大部分,库存周转率极大地影响资产周转率,也就直接影响股东关心的投资回报率,因为投资回报率 = 销售利润率 × 资产周转率。所以销售利润率高的企业不一定股东的投资回报率就高,有一家做大型装备和一家做高技术新材料的企业都有高达30%的销售利润率,但是投资回报率还不如普通企业,原因就是资产周转率太低,连1次都不到。典型的零售行业虽然利润率不高,但资产周转率高于一般行业,所以也能取得不错的投资回报,房地产开发商虽然号称暴利行业,但是喜欢囤积,资产周转率非常低,通常不到0.3,所以投资回报率不见得高,万科比较聪明,经常通过降价策略快速销售回笼资金,资产周转率提高部分带来的投资回报足以抵消价格下降带来的利润降低。可惜大部分开发商不明白这个道理,还在那捂盘死撑。
三、管理绩效并进行有效激励
采取以上这些措施后,并不能一劳永逸,取得运营效率的提高和现金流的改善,因为这些措施能否得到有效执行还有赖于管理架构的支持。组织架构是否依据业务流程的需要来设置?员工是否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得到有效的激励,热情洋溢地投身于效率和现金流的改善当中去?
奇怪的是,周期和库存如此重要,但是很多企业居然没有一个部门、一个人对此绩效负责,也没有人去测量和管理周期和库存的绩效表现,顶多是财务部门每月核算一个粗略的库存数据,然后就扔在那无人问津。
如何提高财务日常管理工作效率
一、优化流程
1.先记帐、后付款(先单后款)
所谓先单后款是学习银行手工账时代的结果‚即在款项支付之前必须先填制好记账凭证;而不是按传统方法——付款后再做凭证.其好处有:
a)账务与业务同步.打破传统会计处理今天吃饭明天刷碗的状况;且下游等待上游‚督促上游环节加快步伐‚使上游无法在将来处理业务‚只能现在完成‚这是对人性弱点的直接消除.
b)提前发现异常.账务处理过程可以发现业务处理的不当之处.比如支付应账款‚超付时多数财务软件均有红字提示.尽早发现‚尽早处理‚避免资金损失或搭上超多追讨时间.
c)互相监督.有上进心的出纳能发现记账凭证的错误.出纳登记的资金日记账可以及时与账务系统的资金日记账核对‚将错误消除在初始阶段.
d)零活运用.先单后付并不强求100%业务均如此‚对于紧急异常业务适当零活.但账务处理时间不应超过第2日资金日报的报出时间.
e)做好衔接.出纳和会计要及时、多次互传凭证、单据‚互相理解.
f)坚持应用.即使在月末结帐时‚仍须先单后款‚保证日清.
多数企业资金收付业务占总凭证量的比例在50%左右‚先单后款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2.分散工作
将月末工作分散‚提前到月初月中‚不在月末突击、集中‚最终会减少甚至不在月末加班.
a)趁热打铁.在本月报表出具后‚立即填制下月报表的上期及期初数.
b)提前填制摊销、预提凭证.
3.分割和整合
将原来的整体工作分成小块‚原来小块的工作整合在一起完成.
a)小变大.综合考虑‚设置固定的办理期间‚减少因经办人外出而带来的不必要等待.如报销时间的规定.如果业务较少‚就应每周集中一天报销‚减少日常现金存量‚避免安全问题.如果业务较多就应每日定时报销.
b)大变小.把原来一月处理一次事宜‚改成每周处理一次.比如出库单生成记账凭证‚如果每周处理‚月末只剩一周业务‚业务量自然就小‚即使出错‚也容易查找原因.这样的改变‚总体业务量可能增加‚但可取之于减少月末工作量.
4.倒推、挤压
以出报表的时间‚减去经压缩的财务处理时间(通过提高效率)‚倒推并规定业务部门提供财务核算基础资料的时间.此处强调一点‚规定数据报送时间的文件一定得由公司第一把手签发‚否则没有效力.
应向其他部门普及财务工作是经营业务的归纳这个观点‚否则一半以上的非财务人员会认为:财务只是算工资或发工资的.普及后就可以要求业务部门配合按时、准确的提供原始数据.
5.合理规划
合理规划财务部整体与个人工作‚区分出不同的紧急、重要级别‚自行安排.此处涉及时间四象限法的运用.补充如下:
时间"四象限"法是美国的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
1)既紧急又重要(如客户投诉、即将到期的任务、财务危机等)
2)重要但不紧急(如建立人际关系、人员培训、制订防范措施等)
3)紧急但不重要(如电话铃声、不速之客、部门会议等)
4)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如上网、闲谈、邮件、写博客等)
处理顺序为:先是既紧急又重要的‚接着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再到紧急但不重要的‚最后才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
"四象限"法的关键在于第二和第三类的顺序问题‚必须非常小心区分.另外‚也要注意划分好第一和第三类事‚都是紧急的‚分别就在于前者能带来价值‚实现某种重要目标‚而后者不能.
上述是传统的四象限法解法‚下述是经修正及个人理解:
1)四个象限是会转换的‚"不紧急不重要"会变成"紧急而重要"‚也就是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就像到了飞机场发现没带身份证一样.及时、妥善处理小事情‚会避免因小失大.
2)对于领导人员‚应将所有工作按上述标准划分为四象限‚通过"授权"和"提前规划"这两个工具‚将第一、第二、第三象限事项下分‚自己只处理不紧急不重要的业务.
二、工作量整合
1.消除浪费.
浪费包括方方面面‚成本费用增加是浪费‚效率低下也是流费‚只不过浪费的是时间.
1)准确率与复核之间的辩证关系.
复核不产生任何价值‚如果前一环节就保证准确‚根本不需复核.
2)全局观.
自己出错会造成自己或下游环节使用几倍的时间来更正错误‚甚至根本没有反悔的机会.
自己的少量付出可以节约下游大块的时间‚那么就该多做一些.如果自己的大量付出可以节约下游更大的节约‚那么想考虑增加本岗业务‚撤销或合并下一岗位.
2.消除无关劳动.
多数财务人员总做非财务业务‚如果只是低级重复性工作‚那么拒绝好了.理由很简单‚财务是专业工作‚应想办法研究如何更专业‚从财务角度创造更大效益.而不是将人人都能完成的工作拿在手里‚影响财务进步‚落后于经营发展.这是中国目前企业的通病‚老板以实际行动来鄙视财务.
3.主管以上岗位应消除低价值工作‚培养下属完成.
如果一个人从事出纳业务10年‚财务经理应该心理不安‚因为这会导致其学不会其他技能‚几乎断绝其职业后路.也说明‚培养下属不到位.其实培养是针对下级‚对同级甚至上级就叫传播‚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不保守.这样‚就可以把自己熟练掌握(可以相对称为低价值)的工作交予他人‚保持自己领先.如果所有人都这样想‚人人都是多能的‚业务水平会整体提高.
4.简化工作.
定期梳理工作‚去掉不必要的环节.
三、精益求精
1.合理化建议.
不论大小‚只要有改‚就是进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采纳应奖‚鼓励创新.
2.自我完善‚多学习、多请教.
从事财务这一行‚注定学习伴终身.要多学多用‚读书、请教、探讨都是途径.经营业务多是滚滚向前的车轮‚如何保证财务与经营业务配套‚甚至枕戈以待‚是每个财务人员必须要未雨绸缪的.
3.利用外力.
不在于我们自我掌握多少‚而是在于我们能利用他人实现多少.自己难以完成或难以独立完成的业务列出‚请他人协助或请专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此就有体现‚如果没有他人愿意帮忙‚那么我们会很辛苦.
四、职业素养
1.格式
保证文档的格式美观、重点突出‚一是自我素养的体现‚也是提高他人查阅效率的利器.
2.勾稽关系(内外、公式、全局)
勾稽关系体现数据的准确性‚表现在:
1)报表内数据之间与报表外经营数据的对应.
2)报表公式准确‚尤其使用Excel时‚很多错误都是因为未检查公式导致.
3)全局考虑是一种数字的敏感性‚比如生产单耗‚年总产量、年销售总额等指标‚本身就是一种客观限制.如果数据超过这种客观局限‚财务人员公信力会大大降低.
五、集体与个体
1.人性的弱点
多数人常常为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对等而感叹社会不公‚这是可以的.但社会不会因为弱势群体的反映就会改变多少‚因为社会就是阶级构成的‚在一个家庭就争纷不止‚何况庞大的国家.
对于财务人员‚往往干得最多、工资居中‚又掌握一手工资数据‚更容易心中不平.而财务部内控升迁调资‚更是带来大家的不满.
对于心中的不平‚变或实际的不平‚冷静应对‚是每个财务人员必须的心态.因为事情往往不因我们的喜好而改变‚就像这句台词: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口才好‚计算机水平高、自己的亲戚是大官‚很有钱.这都是资源‚如何利用‚是否能够利用‚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就会体现"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优势‚何必自我卑贱.
每个财务人员如果都能平静分析自己的短长‚摩擦就会减少‚关系就会融洽‚把有限的时间不用在窝里斗‚效率就会提高.
2.集体的力量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一男一女就是最基本的集体‚体现的就是恰当的组合.如何把优势不同的人员组合分配‚是集体产生1+12力量的前提.
3.个人组成向上的集体
实现集体的积极向上‚基础在于个人积极向上.如果个人抵制不断‚只好将他赶下车.如果集体谋求大发展‚末位淘汰也需要.
4.明确的奖罚措施
现代财务不需要大锅饭‚所有人应该明白‚成绩代表过去‚老板只关注现在和未来.今天出错不能用昨日的成绩来抵顶.
5.发挥个人的积极能动性
这个一是体现在良好的流程‚能促进个人必须积极主动‚无法消极.二是个人必须有上进心‚期望更好的未来‚不要得过且过.
五、提高效率的归宿
1.当我们提高效率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提高效率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必定五花八门.我的看法是‚提高效率是为了得到对应的收益.收益内容太广‚比如为了不加班‚为了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学习‚为了提升自己‚甚至是别人的认可.
2.财务效率应与生产经营发展配套或者超过.
3.财务效率应得到老板的认同及奖励‚而不是被资本家当做逆来顺受的潜力无限的老黄牛.这既是对财务经理的提醒也是对老板的提醒.如果"被老黄牛"‚请选择用脚投票.
如何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员工激励、机构调整、人员培训、合理布局、规范动作、工艺改进、流程再造、提高品质、减少浪费、采购管控、消除瓶颈、程序优化及工装夹具的设计、现场管理的改善、精益生产的实施”来提升企业效率,具体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
2、企业内部管理要搞好,部门之间分工明确,统一协调,合理调配,建立健全劳动管理制度。
3、加强5S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为员工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工作环境。
4、加强员工的素质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培训、会议等方法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觉悟,这样就可以提升整个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了。
5、改善作业环境,使员工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减少员工作业的疲劳感和对工作的厌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