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本文目录一览:
- 1、怎么分析 消费和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 2、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哪些方面?
- 3、消费对宏观经济发展哪些影响
- 4、消费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 5、为什么消费对于经济来说很重要?
- 6、充分认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怎么分析 消费和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分析消费和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摘要:众所周知,影响GDP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消费和投资是其中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本文以各省区2007年的GDP、消费、投资进行定量分析,并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工具初步探讨了消费和投资对GDP的不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与解决方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GDP、消费、投资、多元线性回归、解决方法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当今时代,探讨影响GDP的两大因素 ---消费和投资,保证二者健康稳定发展,对加快我国经济见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全球经济出现低迷状况,中国也受到金融风暴波及。在这个时候正确认识和调整投资与消费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2007年各省区GDP、消费、投资的规模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消费和投资对GDP的不同影响,并提出相关问题和对策。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投资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在理论经济学方面,投资是指购买(和因此生产) 资本货物——不会被消耗掉而反倒是被使用在未来生产的物品。实例包括了修造铁路,或工厂,清洁土地,或让自己读大学。严格地讲,在公式GDP = C + I + G + NX里投资也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部分。 投资过热是指投资以及投资形成的供给超过了市场需求,因而导致投资过剩,导致生产能力和社会资源的浪费。投资超过市场需求,也意味着投资难以获得合理的回报,甚至会血本无归。我国近年来投资过热的表现1.部分制造业和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2.房地产开发投资过热3.股市投资过热我国投资过热出现的原因 1.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使投资增长存在惯性2.各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积极1性较高3.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导致城市建设投资需求增大4.房地产市场的高利润使房地产投资过大5.流动性过剩使股市非正常升温6.商业银行间竞争加剧使得商业银行存在较大的放款积极性
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哪些方面?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从理论上讲,消费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动力。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的。从总供求和总需求的关系看,投资形成生产,出口和消费属于需求,而消费是最终需求。马克思指出,人类一天也不能停止生产,一天也不能停止消费。“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消费是社会生产过程的终点和起点。消费对增长的拉动力,体现在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为生产提供动力和目的。有消费才会刺激生产者生产,消费扩大了就会刺激生产者扩大生产,消费层次提高了才能提高生产层次。人类正是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平的愿望,才产生了发展生产力的强大动力,推动了经济发展。
从规律看,现阶段注重消费对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工业化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消费升级存在规律性对应关系。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不同的,二者之间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在工业化的前期和中期,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大;工业化中后期,消费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源。同时,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人均GDP超过1万国际元时,一国将进入消费快速升级期和消费支出高峰期。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2014年人均GDP已经达到1.1万国际元,到了消费快速增长、结构加快升级和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提升的重要发展时期。
从现实看,近年来,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从2014年起,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超越投资的贡献。2014年、2015年、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2%、66.4%和64.6%。2017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3.4%。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消费驱动型发展模式已经形成。
消费对宏观经济发展哪些影响
从理论上说,影响消费的因素就是影响需求的因素。经济学认为,需求是消费者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需求有两个条件:一是购买欲望,二是购买能力。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由很多因素构成。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从社会宏观层面看,一定时期的社会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一定时期的物价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水平。因为人们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是受到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决定或制约的。
(一)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尽管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决定消费支出最重要的因素。经济学通过消费函数来表示收入和消费之间的依存关系。消费函数一般以收入为自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呈现同方向的变动,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
对单个商品消费需求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也就是说,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收入水平成正方向的变动。对于某些低档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消费者对其需求与收入成反方向的变动。不过,以上两种情况不是绝对的,会因人、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就是消费者的偏好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消费偏好就是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喜好或嗜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偏好,该商品的就需求大;对某种商品不偏好,该商品就无需求或需求小。广告宣传往往会改变人们的偏好,从而改变需求。
对社会消费需求总水平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在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人们的收入水平越高,消费水平越高;收入水平越低,消费水平也越低。二者成正比。
考察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的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的作用。人们的工资收入并非都是可以由消费者自由支配的收入,比如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等。同时,劳动者和居民也会享有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以及商业保险等带来的收入。因此,即使在物价和工资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影响人们消费需求水平的不是劳动者的全部收入,而是可支配的收入。人们可支配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成正比。
考察可支配收入对人们消费水平的影响,不仅要考察当期收入的影响,还要考察未来收入的预期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正如价格预期对需求的影响一样,收入预期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需求,这是心理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如果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就会鼓励人们消费;如果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不好,人们就会增加储蓄而减少消费。
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还表现为社会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西方经济学认为,在人们的收入与消费需求的关系中存在着一个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呈递减趋势。这时,为了刺激消费增长而提高居民收入的做法往往不能奏效。但是,如果选择给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则会带来有效需求的增长和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社会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既有利于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
(二)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和直接因素。我们在前面已经从单个商品的角度分析过价格因素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这里不再赘述。从社会宏观角度看价格因素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当其他因素(主要是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的物价总水平越高,社会消费水平越低;反之,物价总水平越低,消费水平越高。因为,在人们的收入不变时,物价水平越高,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物价水平越低,货币的购买能力越高。也就是说,货币的购买力与物价水平成反比,而人们的消费水平与货币的购买能力成正比。
一定时期的物价水平是通过物价指数来表示的。物价指数是指本期物价水平对基期物价水平的比率,是用以反映物价涨跌的幅度。反映消费品物价水平的指标是消费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CPI)一般又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是指报告期与基期商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比率,它反映了一国消费品和劳务价格上涨或下跌的幅度,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在一年中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2.3%,那就表示,生活成本上升了2.3%;当生活成本提高时,消费者的货币购买力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现在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商品或服务了。可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对于保持和提高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与社会消费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消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分析到的因素以外,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因素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请学员们搜集相关资料,分析说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其他因素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作用。
消费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据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上半年的消费,一如既往地扮演了经济发展第一驱动力的角色;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也将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消费增长潜力巨大。中国有着13亿多人口,消费增长潜力巨大。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中国的传统消费都会趋于提质升级,新兴消费也将蓬勃兴起。与此同时,国家也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刺激消费。随着扩大进口措施的不断实施,以及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国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增加消费领域特别是服务领域有效供给,将促进整个消费市场的活跃。
年中回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已成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巨大的内需增长潜力、完善的宏观调控政策工具手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释放的红利,也将有效对冲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可以肯定,通过深化改革、持续创新、改善供给,消费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更加重要的拉动作用。
为什么消费对于经济来说很重要?
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发展至为重要的力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消费就没有经济发展。消费需求之所以是重要的,还在于如果投资不能最终转化为消费,就会造成产能过剩、债务增加、经济萧条。消费是市场行为,是社会经济循环的最终环节。投资虽然具有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GDP的作用,但依然是中间环节。也就是说,由投资所带来的产品和GDP的增加有可能转化为最终消费,也有可能最终不被消费环节所接受。如果投资形成的产品最终不被社会所接受,就会造成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债务增加、经济萧条。因此,在启动内需时,投资项目的选择一定要从消费出发,服务于消费、落脚于消费。在制度安排上,应有利于消费拉动而不仅是投资推动。
充分认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起着直接和最终的决定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已经由短缺经济时代的供给约束转变为需求约束,决定生产规模和规模的主要因素转变为市场需求规模。从社会再生产来看,需求不过是中间需求,只有消费才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消费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需求和总需求。特别是从中长期来看,没有消费需求支撑的将成为无效,而无效是无法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这一点已为我国多年的实践所证明。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从需求角度看,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消费、和净出口三大块。对于三者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多年来人们的直观印象似乎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理由是我国每次经济的繁荣和高涨都与规模膨胀密切相关。但实证研究表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大超过需求和出口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平均值约为60%(近几年降至50%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5%,其中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
消费率对率具有决定性作用。消费率与率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消费率对率在本质上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消费决策同时也就是储蓄决策,二者恰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而储蓄与有着本质性联系,即储蓄为提供资金来源。因此,如果希望有一个较低的率的话,首先就要有一个较低的储蓄率、也就是较高的消费率作为基础。直接针对高率采取措施,可能在短期内起一定作用,从长期看则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
消费需求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也是缓解经济剧烈波动的稳定力量。消费需求在经济波动中的稳定性表现为,它的波动总是小于需求的波动和GDP的波动,而且往往滞后于需求波动。由于GDP的波动主要是消费需求与需求波动的综合结果即两者的叠加,所以消费需求的相对稳定性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制约因素。消费需求相对平缓,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需求波动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动荡,缓解国民经济的大起大落。消费需求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最终需求,始终约束着需求的波动。在需求迅速上升时,由于消费需求上升相对缓慢,从而限制需求增长的空间,以致减缓需求的增长速度;而在需求迅速下降时,由于消费需求下降缓慢,在需求下降初期消费需求下降很少甚至维持不变,因而具有一种自发的对经济衰退的遏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