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促进剂的作用是什么(动力煤用处)
本文目录一览:
- 1、煤炭助燃剂技术的原理
- 2、什么是节煤增效剂
- 3、煤炭用的助燃剂有没有
煤炭助燃剂技术的原理
煤炭添加剂使用特殊乳化剂、分散剂、缓蚀剂与渗透剂,借助稀土元素增加催化剂活性,使传统的煤炭由表及里的燃烧方式改变为内外一起燃烧,提高了煤炭燃烧的燃尽程度,减少了炉内燃煤的化学不完全燃烧和机械不完全燃烧带走的热损失,催化剂借助介孔结构的复合载体强化活性完成加氢脱硫过程,降低了废气中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从而达到节煤固硫等目的。在众多应用企业中,该节煤剂节煤率稳定在10%以上。
1.煤炭添加剂由特殊乳化剂、分散剂、缓蚀剂及渗透剂组成,经水稀释后,在渗透类组分的协助下,催化剂在煤炭中渗透分散,尤其是在煤核的大量空隙中分散,能保证催化剂更大程度上与煤炭内外表面接触,最大程度地发挥产品催化作用。
2.煤炭添加剂喷洒到燃煤数分钟后,所含的各种化学成分通过煤炭孔隙快速渗透、吸附到煤炭内部。当煤炭进入燃烧室后,添加剂所含各种化学成分起着催化活性载体的作用,降低了煤的起火点温度,强化了燃煤的氧化还原反应,催化助剂在不同温度段逐步释放出新生态活性氧,与煤中的可燃物结合,降低反应活化能,促进燃烧、改善工况和降低污染物排放。
3.煤炭添加剂采用介孔结构的复合载体与稀土元素增加活性,能够快速让大分子碳链发生裂解,同时利用煤中固有水分提供氢原子,完成加氢过程,产生较多低分子量或小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使煤炭含氢量和高、低位热值均提高8%-10%。
4.由于火焰温度及高度的升高和燃烧区域的扩大, 增加了燃烧强度与密度,加大了热交换的传热面积,提高了热交换效率,从而提高了锅炉的出力和效率,以达到节煤的目的。
5.煤炭添加剂中含有固硫剂和表面活性剂,能吸收和固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并大量吸附粉尘及其他有害物质,同时还清除了燃烧器内壁附着的烟尘积垢和胶状物,从而抑制了烟气排放浓度。
什么是节煤增效剂
节煤增效剂是生产各种洁净改性工业型煤、洁净改性民用型煤、洁净改性动力煤(炉前原煤加入添加剂)最核心的技术产品。本产品可改善了原始型煤的内部燃烧结构,消除型煤燃烧后所产生的诸多弊端;添加剂加入型煤中在燃烧时发挥作用,达到了最佳燃烧效果,使型煤企业充分利用煤矸石、煤泥、劣质煤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型煤质量。
工作原理
打破传统的助燃技术理论,而采用当代先进的催化、改性等物理、化学复合技术。其主要化学组份由催化剂、改性剂、助燃剂、消烟剂、固硫剂、膨化剂等复合组成。在煤炭中加入该添加剂的煤炭即为洁净煤。洁净改性煤在燃烧过程中与添加剂中各化学组份同时气化后形成混合气体;在催化剂、改性剂作用下,产生催化燃烧、固硫、消烟等一系列反应,将应当排放出去的烟气形成极易燃的煤气并继续参与燃烧;同时促使火焰内焰温度聚增(聚增400℃以上),并带动了火焰外焰温度的聚增(聚增150℃以上),极大的增加了火焰长度、火焰密度、火焰面积,从而提高了锅炉出力、节省大量煤炭,在炉膛内降低了大量的烟尘与有害气体的排放。
我知道湖北有一家生产,哦对了,是湖北宜昌三洋化工有的,我在那公司买过质量,价格都还不错,你不妨去个电话问下0717-6073990
煤炭用的助燃剂有没有
第一类、以强化剂为主或辅以工业盐、MnO2、Fe2O3、糖、脲素、磷及硫化锑,再辅以固硫剂。此类助燃剂对降低燃料的燃点,促进燃烧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速燃性氧化剂不稳定,受热后快速分解、对燃烧体系作用时间短。另外强氧化剂在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存 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第二类、以各种金属氧化物以及尾矿为主。 在使用过程中金属离子有一定的粒度,须经干 燥、分解、扩散之后才能发挥作用。而煤炭的燃烧是一个快速反应,金属离子期望的催化裂解反应是慢速反应,必须经过吸附、络合、裂解、解析等过程,其作用不及时。
第三类、以有机分子为主。首先是有机醇类:如中国专利CN 1266089A中采用的是甲醇、乙醇、吐温、司班及其蒸馏水按照一定的配比配制而成的。其次是采用植物酶、乙醚、丙酮、 乙酸乙酯等常用有机溶剂,如中国专利CN 1405283A。再次是采用亲油性矿物油、亲油性植物油、乳化剂及其亲水性表面活性剂为主体材料的助燃剂。金源化学集团的专利中主要采用的是表面活性催化剂、溶解助剂、渗透剂和油性溶媒。由烷基醇醚、烷基酯、磷酸酯、烷基醇酰胺、 烯烃和芳香族化合物复配而成的新型高效燃煤催化剂可以在无须锅炉改造的条件下达到锅炉节煤、减排、脱焦的三重结果。
第四类、以金属羧酸盐类为主,包括醋酸盐、琥珀酸盐、脂肪酸盐类有机酸盐。如中国专利CN 1718699A采用主体原料为醋酸盐草酸盐、醋酸盐、草酸盐、琥珀酸盐、脂肪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氨基磺酸盐、马来酸盐、富马酸盐、柠檬酸盐、酒石酸盐、鞣酸盐、乳酸盐、羟基酸盐、苯甲酸盐、环烷酸盐、异辛酸盐、三甲基乙酰叔酮酯铜、甲基环戊二烯三羧基锰等。这类金属羧酸盐不太稳定,在燃烧过程中容易成盐或氧化物失活。而金属离子的反应与第二类的助燃剂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