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内新闻

升降散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升降散有什么药物组成)

hacker2022-10-04 04:35:28国内新闻95
本文目录一览:1、一则升清降浊,散风清热的名方——升降散2、

本文目录一览:

一则升清降浊,散风清热的名方——升降散

升降散是中医方剂中的一个名方,出自清代《伤寒疫条辨》。升降是一种有序的状态,如同天气下降为雨,地气上升为云。没有了升降,万事万物便会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包括身体。

七情六欲,气血痰食瘀阻,饮食劳倦,正气虚弱等等,均可影响气机升降,致阳气不得宣通,郁伏体内而化热。表现在人体上,便是表里三焦大热,不可名状。

如头痛如破,腰痛如折,满面红肿,目不能开。如咽喉红肿,痰涎壅盛,滴水不能下咽。如头痛眩晕,胸膈胀满,心腹疼痛,呕哕吐食。如憎寒壮热,一身骨节痠痛,饮水无度。等等。

可见,无论伤寒温病,内伤杂病,内外儿妇各科皆可因郁热内伏而起。

郁热内伏之状态,就像柴火灶烧火时半天不燃。柴火送进灶塘,看着有火星,浓烟滚滚,就是不见火苗。这时候的处理方式,常常是用烧火棍将柴火扒拉出一个空隙,让外面的空气透进去,火便慢慢燃起来了。

身体郁热内伏的处理方式,和这个灶膛烧火有类似之处,将清爽的气机送进表里三焦,升清阳降浊阴,宣散掉其内郁结的热气,有助于化掉痰滞气结瘀血,除百病。

升降散组成:

白僵蚕6克、蝉蜕3克、大黄12克、姜黄9克。

且看各味如何升清降浊,清透郁火。

白僵蚕,是家蚕幼虫在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干涸硬化虫体。由于其表密布白色菌丝和分生孢子,形似一层白膜,故名白僵蚕。

白色入肺,且蚕吃的是桑叶,汇聚了天地清化之气,轻清发散,既能祛风又能散肺之风热,肺热所致喘嗽,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肌肤瘙痒等均可用其治。

蚕到死丝方尽。蚕之丝原本是要吐出来的,感染白僵菌后,所有形成未形成的丝收涩,干涸硬化。丝有连接之性,类似筋脉血管,而人体筋脉为肝所主。加之其僵,风难奈何,而体内肝木易生风,故僵蚕可治肝病。无论肝经风热上攻之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牙痛,还是风寒入里引起肝风内动,导致筋脉振颤痉挛,甚至头重脚轻,步履不稳,手足麻木等。均可用白僵蚕之理肝肺,去风热而治。

蝉蜕,蝉蜕下来的皮,清轻灵透,性寒,能散火降热祛风。加上其味咸收甘补,有外散皮肤风热而祛湿止痒,内避血热生风,抗高热惊厥抽搐之妙。无论中风,痉症,咳嗽哮喘,咽喉肿痛,音哑等,甚至目赤肿、翳膜遮睛,皮肤斑疹瘙痒疮毒,小儿惊风、夜啼等,均可采用。

蚕与蝉,一个僵硬,一个清轻,仅看外观便有升降模式。且二味均能祛风,这和二者均只有小便没有大便,善于利水,对于湿浊困阻所致的高热效果优良相关。无论外感高热,还是湿热,甚至热极生风,均可用二味加减,透热外出。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色红,得火气多,苦温辛燥,有治气之功。能以极快的速度气化身体浊气,畅通气中之血,通利血中之气,由此行气解郁,理气散结,通顺气血津液,被医家评为破血立通,下气最速。可用于一切积滞之气,瘀血阻滞之症。内能治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痛经经闭,肌瘤,外能除风寒湿痹,肩臂疼痛,跌扑肿痛等。

大黄与姜黄一样为根茎,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活动范围广,肝脾胃心、大肠经,都是它的地盘。是荡涤邪热的名药。其泻热从中焦脾胃而始,往下通利水谷,荡涤肠胃,破积滞,行瘀血,除秽浊,上下通行而散邪。邪去则元气自复,安和五脏,故有以通为补之妙。

二黄相配,姜黄驱邪伐恶,行气散郁。大黄上下通行,使热下行。可谓有升有降,正如二者根类中药的特色。根类中药向下深达土中为降,向上为全株提供养份为升。而以深达土中方能益于全株,故以降为主。

四味相配,僵蚕蝉蜕透热,就像为灶塘里未燃烧柴火扒拉开的空间送入的清气。姜黄之色红,能以行气血而调畅气机,助僵蚕蝉蜕散去热邪,就像灶塘里的柴火燃烧起来消散浓烟。大黄上下通行而降泄,就如那根烧火棍。

共同宣通阳气,升清降浊,散去表里三焦郁热,通利气血,和内外,身体也便正常运转起来了。

由于本组方严谨精当,宣郁清热之力卓著。在急症中可药到病除,化险为夷。广泛应用于内科杂病以及疑难重症中,获得良效。临床以憎寒壮热、胸膈闷胀不舒或上吐下泻为辨证要点。

服法上,共研细末,和匀。据病之轻重,分2 4次,用黄酒,蜂蜜调匀冷服。见效就停药。

请问中医老师"升降散"是什么药?

[编辑本段]升降散

【别名】赔赈散、温证解毒散 【来源】《伤暑全书》卷下。 【组成】白僵蚕(酒炒)2钱,全蝉蜕(去土)1钱,川大黄(生)4钱,广姜黄(去皮,不用片姜黄)3分。 【主治】温热、瘟疫,邪热充斥内外,阻滞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致头面肿大,咽喉肿痛,胸膈满闷,呕吐腹痛,发斑出血,丹毒,谵语狂乱,不省人事,绞肠痧(腹痛),吐泻不出,胸烦膈热,疙疸瘟(红肿成块),大头瘟(头部赤肿),哈蟆瘟(颈项肿大),以及丹毒、麻风。 【制法】上为细末,合研匀。 【用法】病轻者分4次服,每服重1钱8分2厘5毫,用冷黄酒1杯,蜂蜜5钱,调匀冷服,中病即止。病重者与3次服,每服重2钱4分3厘3毫,黄酒1杯半,蜜7钱5分,调匀冷服。最重者分2次服,每服重3钱6分5厘,黄酒2杯,蜜1两,调匀冷服。如1-2帖未愈,可再服之,热退即止。

[编辑本段]【禁忌】

服药后半日不可喝茶、抽烟、进饮食。若不能忌,即不效。

从“四逆散”与“升降散”谈气之升降出入

升降出入是气化的基本形式,升降失常,气机郁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百病由生。

《素问》谓:“百病生于气也”,显示气机的升降失常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中指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由此可见,气机的调节对于人体的 健康 及正常人体机能的维持是极为重要的。

古之调气方剂众多,现代医家多将“四逆散”与“升降散”作为临床调理气机之重要方剂,多用于临床各种疾病。

两者如何调理气机及其调理气机之差别暂无人论述。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为临床的辨证选方提供借鉴。

1 四逆散

“四逆散”出自仲景《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四逆散主之。”

此条虽出自少阴病篇,但自古医家对其争议颇多。有医家认为四逆散证的病机当为三焦气机郁滞。

《素问》曰:“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此处“枢”有两重含义:一种为中心、关键之意,即少阴为太阴、厥阴的中心、关键,可以理解为少阴在三阴中最为重要;另一解释认为此“枢”又有运转、转枢的意思,以开启、闭合、转枢论之,是对少阴枢机运转之功的描述。

四逆散证的病位在少阴经,病机为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停滞,阴阳气血失调紊乱,不达于四肢末端,见于少阴病主证为四肢厥逆、肝气郁结、脾滞不运,可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不适,或腹中痛、脉弦,但因“郁”致病临床可见其他诸多肝脾两经之变证。张志聪言“舍枢不能开阖”,故由此而多见肝脾两经之证。枢机不利,则见肝脾两经不调之证,可以解释四逆散之众多变证。

后由四逆散演变诸多变方,如逍遥散,同为肝脾两经病证,但证系肝气郁结,脾虚血弱,脾失健运所致,与四逆散不同,实属虚实夹杂之证。

又如柴胡疏肝散,为理气剂,其气机为肝气郁滞,经气不利而致,其通过四逆散加减,重在增强其行气止痛之功。

气血的正常运行是阳气正常输布的前提,气血足,则阳气达,肝胆内寄相火,又具升发之性,能够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液的运行

2 升降散

升降散初见于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瘟疫门》,载为内府仙方,后明朝张鹤腾将其收录于《伤暑全书》,收为治暑方剂,后至清代,医家陈良佐改换名字为陪赈散。医家杨栗山后将升降散载入其著《伤寒瘟疫条辨》。

升降散与内府仙方两方,除药物用量、用法,一用黄酒调服、一用姜汁糊丸有所不同外,其余药物组成、功效主治完全相同,证明杨栗山所谓“古方”,就是龚廷贤《万病回春》中的“内府仙方”。

杨栗山谓:“大头瘟,天行疵疠之杂气,人感受之,雍遏上焦,直犯清道,发之为大头瘟也。……古方用白僵蚕二两酒炒,全蝉蜕二两,广姜黄去皮三钱,川大黄生四两,为末,以冷黄酒一盅,蜜一两,调服三钱,……能吐能下,或下后汗出,有升清降浊之义,因名升降散。”

杨栗山主要应用此方于温病,他认为其病因为杂气说,将温病致病之邪按性质分为清、浊二气的观点,清邪伤人上焦、浊邪伤人下焦,

有人认为郁热是各种温病、各个传变阶段的共同本质,所以升降散为治温之总方。这是对该方运用的又一扩充,方中僵蚕、蝉蜕透热;姜黄助行气血而调畅肝胆气机,以利热邪外达;大黄降泄,使热下趋。僵蚕、蝉蜕、姜黄、大黄四药性味各异,但四者都是集中解决郁热这一主要矛盾”。

3 四逆散与升降散之异同

“四逆散”与“升降散”之病机均有“郁”证,四逆之郁为阳郁,升降之郁为热郁,其病机属性相同,仅是其致病程度与表现不同而已。

两方均由升清降浊药物组成,四逆散以柴胡与枳实相配构成升降。炙甘草益脾和中,白芍缓急止中,四药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使气机通畅,清阳得升。

升降散以僵蚕、蝉蜕升清,以大黄、姜黄降浊,从其药物组成来看药性均偏寒凉;临床运用范围均在不断扩增,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四逆散以调补、输运为主四逆散中以柴胡为君药,入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疏肝解郁,以透邪外达;辅以白芍为臣药,入足厥阴肝经,性收敛,养血柔肝,与柴胡合用,一疏一敛,互相配合,避免“柴胡劫肝阴”,使柴胡疏肝升阳而不至辛散太过,而肝血得养又不至太过滋腻而阻碍气机;佐以枳实下气消滞,与君药柴胡一升一降,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气道通利,气机舒畅;使药以甘草调补心脾之气,使肝脾调和,与白芍配伍,构成芍药甘草汤能缓急止痛,治疗四逆散之腹中痛一证;枳实芍药相配构成枳实芍药散,解决其下利一证,四药相配在疏肝经之滞气时给予补肝血养肝阴之药物,散中有敛有补,柴胡枳实相配升中有降,气血阴阳并调,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从其组成来看四逆散主以调补及输运为主,后世医家依据其组方之意化裁形成了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名方,四逆散之运用也从治疗少阴之阳郁不断扩大,后世医家将四逆散运用于呃逆、胆结石、便秘、泄泻、淋证等治疗,其运用范围之广,足见四逆散配伍之精当,用药之药简效宏。

气机之通降要借肝脏之疏泄调节。若肝失疏泄,气机失常,六腑失于通降,疾病乃生。郭老提出六腑病应以调肝为先导,认为只要病证结合,辨证准确,凡与肝失疏泄相关的六腑病均可应用四逆散治之。

升降散以宣透、通滞为主

杨栗山在《伤寒瘟疫条辨》解释升降散讲到:“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升降散以僵蚕、蝉蜕为君臣,作用于表,使邪从表透,使邪热从表解而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白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祛风除湿、清热解郁;僵蚕僵而不腐,老得金水之化,而温病火炎土燥,自得秋分之金气而自衰,故其能辟一切怫郁之邪气;方以姜黄、大黄为佐使,二药除体现升降配伍外还体现在散郁与瘀,方中药物药性总以寒凉,主除其郁热,然热邪久郁必将形成实质性病理产物,此时即需姜黄、大黄配伍,以达散郁、散瘀、推陈致新之效。此方配伍之精当还体现于给邪以不同类型之出路,质地较轻之邪气,邪热从上焦宣散;中焦、下焦之无形实热、气结、气滞或有形之病理产物皆可通过下窍消散。

3.3 升降散与四逆散之不同

升降散之调理气机偏于热重,非四逆散之阳郁热势不显可比拟;升降散散热力量较四逆散为强,更偏向于消除有形质之热与瘀,无论宣透上焦或泄下热结之力均有明显差异;给邪出路不同,升降散通过宣上、走下两种途径消散邪热,散邪效用较四逆散更强,而四逆散主以调理中焦之气机为主要,体现于其本身之运、散,四逆散之调运中焦作用即行气力量较升降散为强;攻、补之势不同:升降散全方以祛邪为主,并无兼顾补益之药,四逆散则散中有补、攻补兼施。四逆散病位在肝、脾两脏,通过调理肝、脾两脏气机来达到调理全身气机从而治疗疾病的作用;升降散病位涉及上、中、下三焦,调畅全身气血。

4

综上,四逆散证为少阴阳郁,病机为少阴枢机不利,气机壅滞,阳气内遏不能外达于四末,阳郁内闭。四逆散是少阳、少阴两枢之剂,主要用于肝脾失调、肝失疏泄,可以广泛用于心、肝、胆、脾、胃等内科疾病以及妇科疾病治疗中,临床也可以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胆囊炎、胃溃疡、胆汁返流、肝炎等,疗效显著。升降散病机为三焦郁火,火热之邪易伤津耗气、阻滞气机,而致阳气郁滞。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抓住病机的关键,一定从气分郁滞入手,调畅气机,气郁得开,则血热得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脏腑经络遍布人体上下内外之间,气血津液通过经络运行于全身,从而发挥相应的作用,使气机能够正常的升降出入。《素问·举痛论篇》言:“百病生于气也”。机体出现气机升降失常,就会导致人体疾病的产生。气机不畅可导致有形或无形之气结、气滞,气机不畅亦可导致有形或无形之热结、血瘀,临床气机不畅导致疾病众多。

升降散妙用

升降散

升降散

白僵蚕(酒炒6 蝉蜕3 广姜黄9 川大黄(生)12

为细末研匀,病情分四次服,重分三次服,最重分二次服.

杨栗山升降散原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诸症,根据诸多老中医、特别是北京赵绍琴老先生的经验,只要见有气机郁滞诸证升降散加减用之,均有良效。笔者应用该方加味治疗寒热如疟、口渴不已、咽喉肿痛、阳萎盗汗、狂乱躁烦、神经质症、盆腔炎症、斑疹搔痒等症,也取得很好的疗效。兹简述于下:

热郁少阳

寒热不已

袁XX :男,51岁,农民。恶寒发热间作,头痛泛恶不已,延绵已十月有余,中西药治疗不断。身热38度,颈背筋脉拘紧,两手无名指、小指发麻,纳眠尚调,大便不畅,苔薄黄腻,脉弦细滑带数。热郁少阳,三焦气机不畅。治宜清疏肝胆,调畅气机。方拟柴胡、黄芩、法半夏、片姜黄、白僵蚕各10克,蝉衣、片姜黄、薄荷各6克,竹茹、枳壳、蔓荆子各12克,大黄、甘草各5克。服5剂,寒热除,头痛、手指麻木不作。一周后午后略有低热,腰背肩胛酸滞,舌红苔薄,脉细弦。少阳郁热已解,阴血也见亏损。续清余邪,佐以养阴退虚热。银柴胡、地骨皮、白僵蚕、秦艽各10克,蝉衣、片姜黄各6克,生首乌、制女贞、枸杞子、川楝子各12克,生甘草5克,红枣10枚。7剂,未再来诊。

外感失治,邪留不去,缠绵少阳,枢机受阻,以致寒热间作,头痛泛恶,太少阳经气不利,则项背肩胛拘紧,两手无名、小指麻木不适;苔薄黄腻,脉细弦滑带数,此少阳郁热、痰浊内滞之征。治用小柴胡汤清疏少阳,合升降散疏理气机,加薄荷、蔓荆子疏风散热,竹茹、枳壳利痰下气。肝胆气机流畅,表里营卫协和,外邪无滞留之地。然郁热延绵数月,营阴暗灼于里,寒热除而午后微热,腰背酸滞,郁热伤阴,肝肾已亏。复诊于升降散疏调气机的基础上加滋补肝肾、养阴退虚热之品,邪去阴复,肝肾得以充养,诸症消除。

痰热壅滞

咽喉肿痛

钱XX:男,43岁,农民。咽喉梗塞,如有物阻,吞吐不去,甚于半年前淋雨感冒,西药消炎滴注、中成药润喉利咽,用之无数,终无大效。诊见咽喉红肿,漏泡壅塞,咯痰白沫,纳少便解不畅,苔白滑腻,脉来细缓。此湿郁气阻,酿痰成浊。治宜疏调气机、芳化痰湿。蝉衣、姜黄、陈皮、木蝴蝶6克,白僵蚕、杏仁、苦桔梗、苏梗、茯苓、苍术、厚朴、牛蒡子各10克,甘草各5克。服7剂,咽喉稍感爽利,但局部红肿、漏泡未平,苔腻,脉细、重按弦数。湿滞见松,郁热已现,当清疏并进。山豆根、白僵蚕、黄芩、茯苓、竹茹、黛蛤散(包)、桔梗、牛蒡子各10克,蝉衣、姜黄、木蝴蝶、苏梗各6克,甘草5克。再14剂,咽喉红肿见退,梗阻不适轻减;原方去姜黄,加玄参,咽喉不适缓解;前方再去山豆根、蝉衣,加生谷麦芽、炙枇杷叶各12克以巩固。

慢性咽炎因雨湿外袭而甚,咽喉梗塞不适,杨氏升降散也治“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滴水不能下咽者”。该患痰湿气阻,郁热内伏,先拟升降散去大黄疏调气机、升阳散火、祛风胜湿,合四七汤理气化痰、平胃散芳香化湿,加杏仁、木蝴蝶肃肺平肝,桔梗、甘草宣肺利咽。气机一转,脾运有权,湿痰渐化,而郁热未清,症势未减。复诊再以山豆根、黄芩、黛蛤散、木蝴蝶清肝肺伏火,茯苓、竹茹渗湿涤痰,升降散升清降浊、疏利气机,获效甚速。后二诊酌加润肺助脾之品,意在固护湿火戕伤之气阴。

湿热内壅

口渴不已

邱XX:女,75岁,退休职工,2000年3月诊。素体基本 健康 ,近时来杭帮助照看爱孙,感觉疲乏,时有头痛,胃纳少味,夜来口干,数次起来喝水,影响睡眠。苔薄黄腻,脉来弦细,沉取搏指有力。方拟苍术白虎汤合升降散加葛根、白芷、焦三仙、茅芦根各10克。服7剂,口渴减,胃纳增,头痛偶作,原方再7剂,前症更有好转,但脘腹作胀。三诊见黄苔不见,白腻依然,脉虽弦但来势已缓,原方去生石膏、茅根,减大黄,加厚朴、陈皮各10克,平地木15克,原法增损又服14剂,诸症渐去。

该患年事已高,气阴两乏,易地劳累,三焦气滞,湿热内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津不上承,风阳上窜,以致头痛、夜来口干。治以苍术白虎汤清阳明湿热,合升降散调三焦气机。卑气机畅行,热减风阳平熄,湿祛津得上承,药中肯肇。复诊原方守进,石膏、大黄等寒凉之品滞碍中阳,故见脘胀。略作加减扶持胃气,脘胀即除,诸症亦复不见。

热郁湿滞

阳痿盗汗

徐XX,男,43岁,职工,2000年1月诊。素嗜酒醴,形体肥丰,寐劣盗汗,湿透内衣,神疲乏力,苔白根腻,脉来弦细,按之有力。拟玉屏风散合苍术白虎汤加藿佩、碧桃干、糯稻根、升麻,服7剂盗汗少,仍寐劣神疲;坦言半年来阳物难举,性事不能,屡服肾宝、御苁蓉乏效。问诊得悉曾因换岗心情不快,而寐劣性事淡漠,渐致阳事不用。苔薄根腻,脉仍弦细,前方去石膏、知母、碧桃干、升麻,合升降散加柴胡、川楝子各10克。服7剂,夜寐稍宁,阳物不应,改拟升降散、三妙丸合右归丸加减:苍术、黄柏、片姜黄、僵蚕、鹿角霜、茯苓、萸肉各10克,蝉衣5克,杜仲、巴戟肉、怀牛膝、石莲肉、车前子各12克。服7剂寐已宁,阳事亦有起色;原法加减又服14剂,精神大振,房事基本满意。嘱续五子衍宗丸巩固。

该患盗汗阳痿由气虚肝郁、肾亏湿热下滞所致。首诊仅诉盗汗神疲,据舌脉授以益气固表、燥湿除热;取效寄望医者,坦诚隐疾;又询得肝郁气滞缘由,虽有肾虚之本,但三焦气机不调,仅以补肾无济于事。《内经》说:“思想无穷,所顾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过,宗筋驰纵,发为筋痿”。方拟升降散调畅三焦之气,三妙丸清利下焦湿热,合右归丸补肾填精壮阳,方见效应。阳痿由房事伤肾为多见,但湿热下滞为数不少,更有肝郁气滞或肝胆湿热者,临症当细辨之。

情感 神伤

狂乱躁烦

刘 X:女,43岁,病退职员,2001年7月诊。大学毕业自由恋爱遭父母反对,另给择婿成婚,育有一子。妹妹充当第三者导致其精神失常,屡治屡发,虽离婚碾转终与心上人(初恋情人)结合,病情仍难以控制。两年前病退来杭,丈夫悉心安慰照应,病情仍有反复。曾住身心病房调治两月,出院带维思通、氯氮平、氯硝安定、博乐欣等7种安神抗焦虑药品。来诊时神情木纳,头痛寐劣,诉症情绪亢奋,舌红苔黄根腻,脉象弦细而沉数。肝郁火炎,激若神经,治宜清肝泻火,镇静安神。方拟龙胆泻肝汤合当归龙荟丸意:龙胆草、川连、柴胡各6克,黄芩、炒栀子、芦荟、当归、车前子、生地、辰麦冬、酸枣仁各10克,龙齿、牡蛎各12克,通草3克。服7剂,头痛减,情绪稍宁;大便仍结,二三日一解。原方去川连、当归、车前,加蝉衣3克,白僵蚕、大黄各6克,片姜黄10克。服7剂,西药用氯硝安定每日2粒,也勉强能够入睡。原方再14剂,大便畅行,有时西药仅每晚1粒,睡眠尚安,面部晦色明显退去。苔转薄腻,脉来弦细,原方再去芦荟、大黄、牡蛎,加天竺黄、竹茹各10克,太子参12克。又服14剂,情绪基本稳定,睡眠亦可,但每晚1粒氯硝安定未能免去。后外出省亲,中药暂停。

患者初恋受阻,婚姻又遭第三者插足,精神受到极大打击。原本性格倔强,郁怒化火,无法消遣,冲击神经,精神错乱。西药虽能控制一时,长久服用难免毒副作用。首诊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清疏肝胆郁火,安定情绪。二诊据其苔腻便结,脉来弦细而数,断为郁热内甚,三焦气机失调,合升降散疏调气机,清肝泻火,获效显著。

神经质症

人格使然

史XX:女,69岁,退休职员,1999年5月诊。生性拘谨,从事商业会计数十年,职业习惯促使其办事一丝

升降散妙用(一)

不苟。退休后血压偏高,习练太极拳十余年未缀,身体反觉康健。后因盲目运气,内气逆乱,突然头昏目眩,不能自持,以练功偏差由女儿扶持来诊。服养阴平肝、镇逆潜阳方21剂痊愈。2000年1月又晨练后时有烘热、肢厥、躁烦来诊。诉症烦多,以为练功偏差又现,焦躁紧张,但纳佳便调寐可,拟丹栀逍遥散加减不应。舌红苔薄,脉弦细按之有力。拘谨内向性情导致多疑善感,内郁不伸,气机不调。着重心理疏导排解偏差不治的忧虑,方拟四逆散、升降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柴胡、僵蚕、姜黄各6克,白芍、鸡血藤、川楝子、牛膝、木瓜、红枣各10克,淮小麦30克,蝉衣、大黄各3克,生甘草5克。服用10余剂,诸症渐消,但不多时烘热、多虑又起,前方去川楝、牛膝,加丹皮、地骨皮、合欢皮各12克,断续服药半年余,焦虑情绪大减;偶尔仍有气逆、太息,脉虽弦细但来势已缓。郁热久羁,肺失治节,百脉失养,仿百合病治法,原方去丹皮、地骨皮,加百合、生地、夏枯草各15克,隔天一剂又服药30余剂,延绵年余渐愈。

该患生性拘谨内向,办事谨小谨微,甚至追求完美,不如意的些许小事都能让她耿耿于怀,思虑不已。郁滞不伸,气机不调,导致一系列无名的神经症状;太极拳出偏仅诱因而已。治以四逆散疏肝解郁、升降散调理气机,合甘麦大枣汤和中缓急、调节神经;配合心理疏导解除精神顾虑,诸症渐次缓解。该案用升降散取其“一升一降,内外通和”,促使郁热杂气渐消。本例屡治屡复,延绵年余而痊,总因“未事而先意将迎,虽去而尚多留意”的人格气质使然。

湿热弥漫三焦

腹痛颜面疮疖

王XX:女,38岁,工人。十余年前产褥感染,身热,恶露不净,治未彻底,此后常有腹痛,妇科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下腹隐痛,混身经脉拘紧不舒,颜面疮疖陈作,脚根刺痛,舌红苔薄黄腻,脉来细弦带数。此湿热弥漫三焦,气机不利。治宜疏调气机,清热利湿,通利三焦。方拟柴胡、黄柏、赤芍、白僵蚕、地榆各10克,蝉衣、片姜黄、制大黄各6克,野菊花、红藤各15克,土茯苓、米仁、忍冬藤各30克。服14剂,下腹挚痛减缓,大便较畅,经脉拘紧未除,且下身搔痒。原方去柴胡、僵蚕、地榆、红藤,加川楝子、台乌药、木瓜各10克,苦参15克。再14剂,颜面疮疖平伏,气色红润,搔痒亦除。唯脚根刺痛依然,原方去蝉衣、野菊花、米仁、大黄,加制女贞、枸杞子、鸡血藤、五茄皮各12克。先后服药40余剂,缠绵十余年之疾渐得消除。

产褥感染失治,罹有慢性盆腔炎症,三焦湿热弥漫,气机受阻。杨氏谓“升降散升清降浊,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流毒顿消。”故拟升降散疏理气机、清热泄浊,加柴胡、赤芍、野菊花清疏肝热,地榆、红藤、忍冬藤败毒泄热,米仁、土茯苓淡渗利湿。三焦气畅,湿热下泄,便畅痛缓。复诊加川楝子、台乌药、木瓜理气祛湿和营,缓经脉拘急;苦参燥湿杀虫,止下身搔痒。又湿热久羁,肝肾精血受损,筋脉失养,脚跟刺痛,故后诊加滋补肝肾、养血舒筋通络之品,理虚扶羸。终以气机畅活,湿热无滞,营阴渐复而诸症悉除。

湿热浸淫

斑疹疮痒

沈XX:男,65岁,渔民。素体湿热痰浊内盛,有多发性眩晕之症。因服西药治眩致过敏反应,先有混身药疹,用西药抗过敏缓解;继而四肢手足斑疹红肿,搔痒流水,灼痛异常,纳食少味,两便赤涩,舌红苔厚腻粘,脉来弦滑。湿郁火淫,宜胜湿泄火、凉血祛风。方拟赤芍、紫草各15克,白僵蚕、地肤子、白藓皮各12克,苍术、姜黄、干蟾皮各10克,野菊花、土茯苓各30克,蝉衣、大黄、草蔻仁各6克,甘草5克。服14剂,灼痛减而痒甚,手足皮肤燥裂,已无黄水流出,纳食渐增。再拟凉血祛风,原方去苍术、草蔻仁、大黄,加丹皮、紫地丁、乌梢蛇各12克,续服21剂,手足皮疹平伏,结痂脱皮,搔痒减缓但未除。原方去姜黄、土茯苓,加白蒺藜、白扁豆,先后服药50余剂,疮疹消退,搔痒亦除。

鱼腥为肴,酒蘖如饴,终年渔湿为伍。湿热素盛,痰浊上泛,故多眩晕纳迟;湿热浸淫,发为斑疹搔痒;气机阻滞,则两便赤涩不畅。《寒温条辨》升降散主治有“如斑疹杂出,有似丹毒风疮者”。治用升降散疏调气机、除湿泄热、凉血祛风,加苍术、白藓皮、地肤子、土茯苓燥湿化疹,紫草、赤芍、野菊花凉血解毒,干蟾皮以毒攻毒、治湿淫疮毒。热泄湿祛,气机疏畅,灼痛减、渗水少,搔痒皮裂,血热风甚。后诊去温燥之苍术、草蔻仁,加紫地丁、丹皮、乌梢蛇、白蒺藜凉血祛风,白扁豆健脾利湿,搔痒渐平。湿热久羁,来之亦渐,去之犹抽丝剥茧,服药需有耐心。

心悟体会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笔者对升降散的应用也有些许体会:

1升降散是杨氏论治“温病郁热内伏”十五方之“总方”,功能调气机、泄郁火、化淤滞,祛风胜湿、宣畅郁热、涤邪解毒。“火郁发之”,近代医家取其“升之、散之、扬之”之意,加减治疗火郁之证。笔者临床以此加减治疗肝胆郁热,或湿热郁滞,或痰湿内蕴,或三焦伏火等杂病诸证,无论身热之有无、湿热之熟重,但属气机不畅、邪郁不撤者,用之宣畅气机、撤外清里,均有良效。

2 杨栗山制升降散治温热病,疏清结合,以清为主。故制方蝉衣、僵蚕、姜黄、大黄的用量分别为一、二、三、四钱,并用黄洒、蜂蜜各一两调服。郁热杂症虽亦是疏清兼顾,但多的时候又是以疏为要,故大黄用量不必过重,3、5克即可;特别对虚实兼杂之症,该方总的剂量还宜适当减轻,方为合宜。

3 郁热杂症应用升降散着重在疏调三焦气机。热郁、湿郁明显,舌红苔黄腻浊,脉来弦滑而数、或弦涩,据症重用升降散加味无妨。若湿热、气郁症状并不突出,舌虽不红、苔不腻黄,只要苔见薄黄、或黄白相兼,舌干不滑,脉象沉取有力,证兼三焦气机不畅,升降散也可加减参用。北京三代御医之后、已故教授赵绍琴广泛、灵活应用升降散的经验对笔者启发甚大。

4笔者临床应用该方也有失误的时候,出现不适反应,主要为胃脘不适,甚则泛泛欲呕。究之原因在于患者胃气亏乏,或虚实兼杂之证用量偏重。酌情减轻剂量,或在饭后服药可减轻不适反应。对湿热久郁者,一旦郁滞疏解,则配以柔肝敛阴,或扶脾助运,或气阴两顾,标本兼治,善后巩固,也很必要。临床若认证不真,不能把握,当避免滥用。

升降散治验三则 

升降散出自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一书,方由:蝉衣、僵蚕、姜黄、大黄组成。功能辛凉宜泄、升清降浊、清热解毒、逐秽祛邪、表里双解、凉血荡涤。笔者取其宜泄、降浊、解毒、凉血,斡旋升降气机之功,用治过敏性紫癜、肺心病、心衰、面瘫等,收到卓效。

过敏性紫癜

赵某某,男,26岁,工人,2003年4月6日诊。全身发斑,其色鲜红、瘙痒难忍,尤以胸腹,背部明显,伴有肌肤灼热,面色潮红,咽干口渴。发病2月余,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搬”,治疗多日无效。观其中医治疗,有以湿热发斑论治者,有辨血热生风挟湿者,有认为肺经风热壅盛者,病情均未见好转。就诊于余,察其舌质红,舌苔厚黄,少津,诊其脉弦数。此系阳明伏热,内迫营血,郁蒸肌表,非升降散、清泄郁火、凉血荡涤不可。急投升降散加水牛角、紫草、生地。处方:蝉衣15g,僵蚕10g,姜黄5g,大黄5g,水牛角30g,生地15g,紫草l0g,服上方10剂,大便稀薄,红斑消散,瘙痒已退。诸症大减。惟见口干较盛、皮肤胱屑。此为病后津液枯槁,皮肤失其滋润所致。改用升降散原方为未,蜂蜜水送服。服用2周,病退痊愈。

按:胃属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章虚谷云:“斑为阳明热毒……”本按由于阳明邪热较盛,内迫营血,血不循经,郁于肌表,欲出不出,发为斑块。叶天士云:“斑色红者属胃热,紫者热极,黑者胃烂”,所以采用升降散、辛凉宣泄、解毒化斑,伍用生地、紫草、水牛角荡涤血热,釜底抽薪,急下存阴,得以治愈。

肺心病

郝某某,男,69岁,退体。2004年4月19日就诊。自述咳喘反复发作近20年。近3年来,逐渐加重,伴心悸、气短,运动时加剧。10天前不慎受凉致发热喘促,便干、少尿、腹胀,前来就诊。查T37℃,P100次/分,R25次/分,BP20/12kpa,口唇、颜面轻度紫绀,消瘦,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间及干湿、罗音。心率100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间及收缩期杂音,下肢轻度浮肿。诊断为;“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心衰。”经抗菌消炎,解痉平喘治疗5天,未见好转,邀余诊治。刻诊:咳喘频作、便秘、发热、腹胀、水肿不消、舌紫暗、苔黄腻、脉浮数。辨证为:痰瘀热毒阻滞,凌心射肺。予升降散加味:蝉衣10g,僵蚕10g,姜黄10g,大黄5g,西洋参 10g,桑皮30g,葶苈子20g,丹参30g,车前子30g。前后增损服药20余剂,诸症消失。

按:经云:“人体贵在气血流通,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人体津血水液的运行输布,有赖肺脾肾气机的调畅。长期咳喘,导致肺脾肾三脏俱虚,气机升降出入紊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变生痰浊、热毒,壅塞脏腑,复因外受风热之邪,宿疾再发。致升降失调,水血郁滞,凌心射肺而致咳喘、心悸、水肿。据瘀水互结理论,治水治血,当先治气,以促进气机的升降功能。故运用升降散,升清阳,降浊阴,散风热,斡旋气机,配合西洋参、丹参、桑皮、葶苈子、丹参、车前子,益气宜肺,化瘀利水,皮治脉,改善微循环。气血流通,呼吸通畅,咳喘自平,水肿亦消。

面神经麻痹

黄某某,男,46岁,工人。2005年6月5日诊。半月前,右侧头部突然晕痛,左面部舌尖麻木,眼睑拘急,牵引,闭合失灵,口角右斜,致流涎,语言蹇涩,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厚,脉弦细。此系阳明脉络空虚,风热之邪乘虚侵袭而成。治以宜泄风热,化痰通络,拟升降散加减。处方:蝉衣10g,僵蚕10g,姜黄5g,大黄5g,防风6g,钩藤10g,白蒺藜10g,服用8剂,眼睑挛急,牵引减轻,稍能闭合,口角流涎减少,惟出汗不止,便干未行。此为余邪未尽。治宜益气养血,以充脉络,疏风散热,益气固表,以祛余邪。拟升降散合玉屏风散治疗10天,病告痊愈。

按:本例单见口眼歪斜,言蹇流涎,面舌麻木等症,乃由阳明脉络空虚、腠理不固、风邪乘虚而入,引动痰浊,阻滞脉络,发生牵引挛急所致。证属风热之邪“中络”之证。《金匮要略》云“中络则口眼歪斜”即此病。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上面颊至目下,风热内袭,痰浊内蕴为本病之机理。故用升降散宣泄阳明风热,配伍钩藤、白蒺藜、防风,以祛经络之风痰。后续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标本兼固,攻邪而不伤正,获痊愈。

治疗肝硬化的药方由哪些药材组成?

肝硬化是常见的慢性肝病,由各种病因长期损害肝脏,引起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临床上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症状轻,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上腹隐痛、轻微腹泻、肝脾轻度肿大等。失代偿期症状显著,主要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两大类临床表现,可见脾大、腹水、肝脏硬、出血、贫血等。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肝硬化属中医的“积聚”、“鼓胀”等范畴,在代偿期多属“积聚”,失代偿期多属“鼓胀”。积聚的发生主要关系到肝、脾两脏;气滞、血瘀、痰结是形成积聚的主要病理变化。鼓胀的病机重点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瘀血、水饮互结于腹中。治疗时,根据疾病不同阶段,在辨别虚实的基础上,灵活采用攻法和补法,或以攻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或攻补兼施。

【方一】软肝汤(姜春华经验方)

【出处】《临床中医家姜春华》

【组成】生大黄6~9克,桃仁9克,丹参9克,地鳖虫3~9克,鳖甲9克,炮山甲9克,黄芪9~30克,白术15~60克,党参9~15克。

【功用】活血化瘀,软肝散结,益气健脾。

【主治】早期肝硬化,轻度腹水。

【方解】方中大黄荡涤瘀血,桃仁活血化瘀,地鳖虫逐瘀破结,三味相合,破血之力颇猛;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肿;炮山甲咸能软坚,性善走窜,鳖甲味咸气寒,入肝脾血分,既能滋阴退热,又可软坚散结,两药均对肝硬化肝脾肿大有较好治疗效果;佐以黄芪、白术、党参健脾益气之品,符合仲景“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旨”。上药共具攻补兼施,活血化瘀,软肝散结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并具有保肝作用,可使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细胞肿胀、变性及坏死明显减轻,促进肝细胞再生。丹参可促进肝脏生理机能好转,并能使肝脾肿大缩小变软。鳖甲能抑制肝脾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白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故能消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软肝煎(邓铁涛经验方)

【出处】《中国名老专家学术经验集》

【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川萆薢10克,楮实子12克,菟丝子12克,鳖甲(先煎)30克,土鳖虫(研末冲服)3克,丹参18克,甘草6克。

【功用】健脾护肝,化症软坚。

【主治】早期肝硬化。

【方解】本方取四君子汤补脾气,健运脾阳以“实脾”;用川萆薢入肝胃两经升清降浊;加楮实子、菟丝子、鳖甲以养肝肾。病已及血分,故用土鳖、丹参以祛瘀活血。

【药理】四君子汤具有增强免疫、护肝作用;并可促进代谢,提高小鼠肝糖原的含量。鳖甲能抑制肝脾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丹参可改善肝脏微循环,且能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

【用法】水煎服,每剂药煎二次,日二服。

【方三】苍牛防己汤(方药中经验方)

【出处】《当代名老中医临证萃(第一册)》

【组成】苍、白术各30克,川、怀牛膝各30克,汉防己、大腹皮各30克。

【功用】健脾疏肝,活血利水。

【主治】肝硬化腹水。症见腹胀尿少,面色灰暗,下肢水肿,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数。

【方解】方以苍、白术补脾燥湿治其本:以川、怀牛膝益血活血,缓肝疏肝以利补脾;以汉防己、大腹皮行水利尿以治其标。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活血,行水之效。

【药理】苍术保肝,对鼠肝细胞损害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对肝脏蛋白质合成亦有明显促进作用。白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故能消肿。牛膝增强免疫,加速肝脏蛋白质合成能力。防己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能抑制胶原蛋白合成,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亦有抑制作用,还可维护肝细胞的稳定性。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可连服2~3周。

【方四】消水丹(李昌源经验方)

【出处】《当代名老中医临证萃(第一册)》

【组成】甘遂10克,枳实15克,沉香10克,琥珀10克,麝香0.15克。

【功用】行气利水。

【主治】肝硬化腹水。症见胁下痞块胀痛,腹胀,小便短少,大便秘结。

【方解】本方以甘遂泻腹水而破瘀血为主;辅以枳实破结气而逐停水;沉香降逆气而暖脾肾;佐琥珀利小便而通经络;麝香通诸窍而活血滞。上药装入胶囊,枣汤送服,其旨在顾护脾胃,免伤正气。诸药合用,气滞散则腹水消,气血脏腑可望恢复。

【药理】枳实理气消胀的功效与其增强小肠电活动的效应、兴奋胃肠平滑肌等药理作用有关。沉香所含挥发油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及胆汁分泌等作用。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空心胶囊,每次4粒,隔日1次,兑大枣汤空心平旦吞服。

【方五】丹金强肝散(杜雨茂经验方)

【出处】《中国名医名方》

【组成】丹参30克,郁金15克,三七12克,鸡内金15克,党参24克,茯苓30克,青黛12克。

【功用】清热活血,健脾益气。

【主治】早期肝硬化,属于正气方虚,湿热毒邪留恋及气血凝滞者。症见面色黯黑微黄似熏,唇紫,面肢轻度浮肿,右胁下隐痛不舒,腹胀不思食,小便黄而不利,脉细弦,舌淡红不鲜,苔白。

【方解】丹参活血养血,善消积聚,解毒止痛;郁金辛苦且凉,既能凉血破瘀,又可行气解郁,清热止痛;三七化瘀生新,止血止痛;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泻肝。此四味药俱可入肝,使气行瘀散,热清毒解,痛消而正安,为本方之主药。党参、茯苓、鸡内金甘平而淡,益气健脾,消利湿热,消积开胃,以之为佐,寓有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意。诸药合用,可使湿热、毒瘀俱祛,脾气健旺,化源充沛,肝复滋荣,以达肝强健脾之目的。

【药理】据近代药理研究,丹参、三七、青黛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单味丹参又有消肝脾肿大之功。茯苓可促进实验性肝硬变动物肝脏胶原蛋白降解,使肝内纤维组织重吸收。

【用法】共为细粉,每日2~3次,每次服3克,开水冲服。

【方六】臌胀黄疸方(金洪元经验方)

【出处】《中国名医名方》

【组成】茵陈15~20克,郁金12克,鸡内金10克,金钱草30克,生大黄3~6克。

【功用】清热利湿,理气化瘀。

【主治】肝硬化,湿热黄疸,伴腹胀,苔腻,便秘或出血者。

【方解】茵陈为清热除、利胆退黄之要药,用量宜重;郁金性寒味辛苦,入气分则行气解郁,入血分则凉血祛瘀,尤宜气滞血瘀之症;鸡内金有健脾开胃,运化水谷之功,能除脘腹胀满而助消化;金钱草清化湿热,利水解毒;大黄荡涤瘀热,推陈致新。全方合用,可收清利湿热,理气祛瘀之效。

【药理】茵陈促进胆汁分泌,且具有保肝作用,能降低肝损伤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大黄为治黄疸要药,具有利胆退黄作用,能疏通胆小管及微细胆小管胆汁瘀滞,增加胆管舒缩,加强胆红素排泄及抑制溶血反应。金钱草抗炎利胆。

【用法】水煎服。

【按语】舌红少苔者加沙参10克、麦冬10克;胁痛而舌黯有瘀斑者,加茜草10克;胁痛兼胀者加青皮10克、川楝子10克;便溏不畅者,去大黄加木香10克、苡米30克。

【方七】活瘀消积汤(巴坤杰经验方)

【出处】《中华当代名医妙方精华》

【组成】荆三棱(炒)10克,蓬莪术(炒)10克,青皮(炒)10克,枳壳(炒)10克,柴胡8克,郁金10克,当归10克,赤芍12克,鳖甲(醋制)15克,牡蛎(生用先煎)20克。

【功用】养血活瘀,疏肝止痛,软化肝脾。

【主治】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症见:脘腹胀满,两胁胀痛,腹大青筋,或有少量腹水,面色黧黑,或见蜘蛛痣、肝掌,唇青舌瘀或舌质暗红,脉细涩。

【方解】方中三棱、莪术破血祛瘀,行气止痛为君;当归祛瘀血,养新血;赤芍泻火降气,行血散瘀,合为养血泻肝,以辅主药治瘀之效;青皮疏理肝气,散结消滞;柴胡疏解肝郁,条达气机;郁金入胸膈,活血行气;枳壳走脘腹,宽中疏胀。四药为佐,体现气血相依,气行血行理论;鳖甲以柴胡引之,去胁下硬;牡蛎主心腹症瘕坚积,二药取其咸能软坚散结,佐助软化肝脾。

【药理】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善肝内微循环,抑制肝纤维增生,防止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柴胡保护肝细胞,使胶原蛋白总量及Ⅰ、Ⅲ、Ⅳ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含量及其合成受到抑制,并有利胆作用。郁金可抑制肝损伤大鼠的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损伤修复,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提高血浆总蛋白含量。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方八】软肝缩脾方(赵绍琴经验方)

【出处】《中华当代名医妙方精华》

【组成】柴胡6克,黄芩10克,蝉衣6克,白僵蚕10克,片姜黄6克,水红花子10克,炙鳖甲20克,生牡蛎20克,生大黄1克,焦三仙各10克。

【功用】行气开郁,活血化瘀,软肝缩脾。

【主治】早期肝硬化,肝硬、脾大。

【方解】方中用升降散开通内外,平调升降,燮理气血。柴胡疏达肝胆之经气,解除肝气之郁结;黄芩苦寒,善清阳郁热,并清因诸郁而蕴生内热;水红花子除血滞、化水湿;焦三仙化积滞以疏导胃肠;鳖甲、牡蛎咸寒软坚以散瘀结。诸药合用,针对肝硬化早期多以肝硬、脾大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可收到调气开郁,活血化瘀,软肝缩脾之功效。

【药理】黄芩具有利胆、保肝作用,可显著抑制实验动物血清谷草、谷丙转氨酶。鳖甲能抑制肝脾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大黄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并具有保肝作用,可使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细胞肿胀、变性及坏死明显减轻,促进肝细胞再生;还可利胆退黄。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九】综合治肝汤(段英廉经验方)

【出处】《中华当代名医妙方精华》

【组成】党参、黄芪、黑丑、杏仁、五味子、远志、干姜、桂枝、黄芩、蒲公英、丁香各10克,知母20克,生地黄35克。

【功用】清郁热,通经络,升降并调。

【主治】臌胀(肝硬化腹水)。症见形衰神疲,面色黯黑,睛黄唇紫,腹大如鼓,脉络怒张,手掌部见有赤色丝纹。舌苔厚腻,脉弦涩,重按无力。

【方解】方中远志、干姜、桂枝达肝郁;黄芩、蒲公英、知母清肝热且防止上药辛热之性;生地黄、丁香滋肾阴、温肾阳,扶助肾之功能;党参、黄芪补中气,健脾胃、升清阳;黑丑、杏仁利尿,疏利以降浊气。此乃升降相因,攻补兼施之意。妙用五味子酸敛养阴,且防辛散之药散发太过,散敛同用,固护正气。

【药理】党参具有保肝作用,可使四氯化碳中毒的小鼠肝细胞坏死减轻,肝细胞间Disse腔胶原纤维显著减少。黄芪可明显减少大鼠肝脏中胶原蛋白的病理性沉积,对实验性肝纤维化肝硬化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黄芩具有利胆、保肝作用,可显著抑制实验动物血清谷草、谷丙转氨酶。生地对小鼠四氯化碳中毒型肝炎有保护作用,能防止肝糖原减少。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只影倾酏(2022-10-04 09:37:37)回复取消回复

    从表透,使邪热从表解而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白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祛风除湿、清热解郁;僵蚕僵而不腐,老得金水之化,而温病火炎土燥,自得秋分之金气而自衰,故其能辟一切怫郁之邪气;方以

  • 晴枙双笙(2022-10-04 06:02:00)回复取消回复

    再服之,热退即止。[编辑本段]【禁忌】 服药后半日不可喝茶、抽烟、进饮食。若不能忌,即不效。从“四逆散”与“升降散”谈气之升降出入升降出入是气化的基本形式,升降失常,气机郁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百病由生。 《素问》谓:“百病生于气也”,显示气机的升降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