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改了籍的黑人自传(一个美国黑人的自传)
本文目录一览:
- 1、有谁知道一些黑人作家的好作品?!
- 2、求一个美国黑奴的自传中文版 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Frederick Douglass on American slave
- 3、这是啥电影?一个黑人走路鼓掌
- 4、有一部电影 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的 主角我只记得是一个黑人 然后他给一个全是瘫痪的富翁老头当司机 那老
- 5、请大家帮我找一本书:由美国黑人男子自传,减肥入伍并且进特战队不断征服自己的书,好像没翻译成中文?
- 6、求一部黑人影片
有谁知道一些黑人作家的好作品?!
1、查尔斯·切斯纳特(1858——1932),美国小说家。生于克利夫兰,在北卡罗莱纳教过书。短篇小说集《巫婆》(1899年,41岁)出版后,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作品。作者对黑人生活,观察入微。尤其善于刻画黑人内部矛盾。他的第二部短篇集《青年时代的妻子》,写的全是肤色界线问题。作者认为“混血问题更复杂,更难于处理。”1900——1905的五年间,他写了三个长篇:《杉林后面的屋子》、《传统的精髓》、《上校的梦想》。深入地探讨了上世纪末美国南部的种族关系。
他还写过美国黑人解放运动的杰出领袖《道格拉斯传》。
1928年(70岁),他因为“创造性地描绘美国黑人生活与斗争”,获得了斯平根金奖。
2、保罗·邓巴(1872——1906)全美国一致公认的诗人。他高中毕业后,无力升学,当了电梯司机。1896年(24岁),他把从前的两个诗集《橡树和长春藤》、《大调和小调》中的诗,结集为《下层生活抒情诗》出版,一举成名。
后来,邓巴又陆续写了《炉边抒情诗集》(1899)、《爱与笑抒情诗集(1903)、《阳光与阴影抒情诗集》。他的方言诗,受到特别欢迎。此外,邓巴还写过4个短篇集、4部长篇小说。他的最好的方言诗,描绘了农村黑人生活,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他能透过抒情的表象,捕捉悲剧性的成分,比如《我们戴着面具》、《闹鬼的橡树》。他的小说接触的生活面很广,从种植园、小市镇到大城市;从恋爱到罢工;从改良主义到私刑。
他对人民怀着厚爱,所以他笔下的人物绝非丑角。
邓巴死时才34岁。
3、 詹姆斯·约翰逊(1871——1938),美国弗罗里达人。先在亚特兰大大学、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他教过书,编过歌剧。
1906——1913年期间,他在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当过领事。还当过全美有色人种协进会的秘书长。1930年,他在费克尔大学做文学教授。1938年(67岁)因车祸离世。
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一个改了籍的黑人自传》。是第一部描写“过关”的纽约黑人浪漫生活的小说。诗集有《五十年及其他》(1917)、《上帝的长号》(1927),都是用韵文写的讲道集。
他编的《美国黑人诗选》,极获好评。
1933年,他写了自传《这边走》。
4、兰斯顿·休斯(1902——1967),生于美国密苏里,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到过世界各地。他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自传,记录下他丰富的生活经验。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方面。诗歌集有《疲乏的布鲁斯》(1926)、《好衣裳给犹太人》(1927)、《做梦的》(1932)、《新的歌》(1938)、《哈莱姆区的莎士比亚》(1941)等。他采用布鲁斯(黑人民歌)的形式,写自由体的诗。他的主题是酒吧间的欢乐,街头音乐家的悲歌,弃妇的哀怨,慈母的叮咛。有时,他简括地、象征性地抒发整个民族的感情,像他的名篇《黑人谈河流》、《歌手》。
他要用他对生活的理解,来打动黑人的心。
所以,他的诗朴素有力。
5、弗瑞德里克·道格拉斯(1817——1895)美国马里兰人,生下来就是个奴隶,后来逃往北方。从那以后,终生从事反对奴隶制的组织宣传工作,成为黑人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他不但是作家,而且是出色的演说家,出版过许多本演说集。
他的自传,最先出版于1845年。10年后,补充了材料,改名为《我的奴隶生活和自由》。1892年,又有所扩大,包括了他晚年的材料,定名为《弗瑞德里克·道格拉斯的生活和时代》。
美国“内战时期”,他帮助组织了两个黑人团参战。
晚年,道格拉斯出任过驻海地的公使。
6、杰西·弗赛特,女作家。出生于美国费城,在彭西尔维亚大学法语学院肄业。曾经在华盛顿、纽约两地的中学教法文。她写小说,也写诗。作品有《混乱》(1924)、《梅饼》(1929)、《栎树》(1932)、《喜剧——美国风格》(1933)。
7、吉恩·杜默(1894——)华盛顿人。在威斯康辛大学读过书。他的速写、诗歌、评论、散文,见于各种杂志。他的第一部著作《甘蔗》(1923,29岁)是短篇小说与诗歌、速写的合集,其题材和创作手法很新颖,让美国文艺界感到震惊。有人将他的作品叫作“现实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结合,散文与诗的混合体。”
1934年(40岁)以后,就不再见他发表什么作品了。
8、克劳德·麦凯(1889——1948),诗人,小说家,生于牙买加。1911年(22岁)出版他的第一部诗集《牙买加之歌》。不久到美国,在堪萨斯大学学农。以后,又去了英国。1920年,在伦敦出版《新汉布什之春》。
回到美国后,任《解放者》杂志编辑,1922年出版《哈莱姆阴影》。他还去过苏联、德国,在法国也呆过多年。
他写过三部小说《回到哈莱姆》(1928)、《班卓》(1929)、《香蕉谷》(1933)。第一部的背景在哈莱姆;第二部在马赛;第三部在牙买加。他的小说,带有自然主义色彩,但他创造的人物,不加雕饰,很有生气。
9、杜波依斯(18
求一个美国黑奴的自传中文版 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Frederick Douglass on American slave
这个自传叫做《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原文如下:
我们兄弟姐妹无论何时相聚在一起,总是免不了谈论起我们的父亲,以及父亲那个晚上在火车里遇到的神秘的先生。
我们是黑人。父亲西蒙·阿历克斯·哈利,1892年出生在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小农场里。作为刚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儿子,可以想见他的地位之卑微。当他吵着要去上大学时,祖父总共只给了他50美元:“就这么些,一个子儿也不会加了。“凭着克勤克俭,父亲艰辛地读完了预科班,接着又考取了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堡大学,勉强读到二年级。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父亲被召进教师办公室。他被告知:因为无钱买课本的那一门功课的考试不及格。失败的沉重负担,使他抬不起头来:“也许该回农场去了吧。”......
几天以后,父亲收到客车公司的一封信:“从几百名应聘者中,你被选上作为夏季旅客列车的临时服务员。”父亲匆匆忙忙地去报到,上了布法罗开往兹堡的火车。显然,不积累点路费,又怎么回农场呢?
清晨二点钟,车厢内拥挤闷热,忠于职守的父亲穿着白色的工作服,仍在颠簸的车厢里缓缓巡回。一位穿着讲究的男子叫住了他,他说他与妻子都无法入睡,想要一杯热牛奶。父亲不一会儿就在银色的托盘里放了两杯热牛奶与餐巾,穿过拥挤的车厢,极为规范地端到这位男子面前。这人递给他妻子一杯,又递给父亲5美元小费,随后,慢慢地从杯中一口一口地呷着牛奶,并开始了交谈。
“你从哪来?”“田纳西州的大草原,先生。”“这么晚了,你还工作?”“这是车上的规矩,先生。”“太好了。做这工作之前你干什么?”“我是格林斯堡大学的学生,先生。但我如今正准备回家种田。”这样交谈了半小时。
整个夏季,父亲一直在火车上干活,他积攒了不少钱,远远超出了回家的路费。父亲想,这点积蓄已够整整一学期的学费,何不再试一学期,看看究竟能取得甚么样的成绩?他又回到了格林斯堡大学。
翌日他就被人叫进校长室。父亲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这位威严的人面前坐定。
“我刚收到一封信,西蒙。”校长说,“整个夏季,你都在客车上当服务员?”“是的,先生。”“有一天夜里,你为一位先生端过牛奶?”“是的,先生。”“是这样的,他的名字叫M·博西先生,他是那家发行《星期六晚报》的出版公司的退休了的总经理。他已为你整个一学年的伙食、学费以及书费捐赠了500美元。”
父亲惊讶得目瞪口呆。这出人意外的恩惠使父亲不用再每天奔波于学校、打工餐馆之间,使他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最后父亲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纽约埃塔卡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30年后的一天,巧了,我也来到了《星期六晚报》社。那是这家著名的报社为我写的《马尔科姆自传》的修改问题而请我去的。坐在豪华的大办公室里,我突然想起了博西先生,正是他的帮助,改变了我们一家的发展轨迹。
当然,这位神秘的博西先生之所以给我父亲一次机会,是因为父亲首先显示出了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执著、认真。后来,他抓住这机会,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苦,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也为我们兄弟姐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我的哥哥乔治是美国邮政定价委员会主席,妹妹朱丽叶是一位建筑师,露伊丝是位音乐老师。我本人呢,是曾获得普利策奖的著名小说《根》的作者。
这是啥电影?一个黑人走路鼓掌
这是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镜头。
其中的走路鼓掌的黑人是主角克里斯·加德纳(威尔史密斯)。
电影剧情:
克里斯·加德纳(威尔·史密斯),生活在旧金山的黑人男青年,靠做推销员养着老婆还有幼子。克里斯从没觉得日子过得很幸福,当然也没很痛苦,就跟美国千千万普通男人一样过着平淡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才让克里斯知道,原来平淡的日子有多珍贵。
首先,他丢了工作,公司裁员让他丢了饭碗。克里斯从此遭遇了一连串重大打击,妻子因忍受不了长期的贫困生活愤而出走,连六岁大的儿子(杰登·史密斯)也一同带走。没过多久,妻子又把儿子还给了克里斯,从此克里斯不仅要面对失业的困境,还要独立抚养儿子。
没过多久,克里斯因长期欠交房租被房东赶出家门,带着儿子流落街头。在接下的两三年中,这对苦命父子的住所从纸皮箱搬到公共卫生间。克里斯坚强面对困境时刻打散工赚钱,同时也努力培养孩子乐观面对困境的精神,父子俩日子虽苦,但还是能快乐生活。
一次,克里斯在停车场遇见一个开高级跑车的男人,克里斯问他做什么工作才能过上这样的生活,那男人告诉他自己是做股票经纪人的,克里斯从此就决定自己要做一个出色的股票经纪人,和儿子过上好日子。
完全没有股票知识的克里斯靠着毅力在华尔街一家股票公司当上学徒,头脑灵活的他很快就掌握了股票市场的知识,随后开上了自己的股票经纪公司,最后成为百万富翁。
一路上克里斯经历了不少挫折,但是年幼的儿子每次都能给予他最大的鼓励,两父子相互扶持最终完成了又一个美国梦。
扩展资料:
《当幸福来敲门》是威尔·史密斯一次崭新的亮相,似乎暗示了他的某种转型心态。——《汉密尔顿报》
父子温馨的励志主题显然能够打动大部分观众的心,两位主演的表演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非常的真实、可信。 ——《USA周末》
贫穷的生活让妻子落跑,只剩一个人近中年的男人带着儿子在大街上风餐露宿,为了让儿子有正常的上学环境,他卖血、他跑好几条街寻找流浪汉——那人抢走只能给他换几餐饭的医疗仪器,他跟一群刚毕业的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争抢一个实习机会。
但在孩子面前,他永远都是最顶天立地的爸爸,即便窘迫到要在地铁站过夜,他也要和孩子一起玩躲避恐龙的游戏,孩子也懂事得从未让他烦恼,反而成为他每次倒下又爬起的动力。——时光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当幸福来敲门
有一部电影 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的 主角我只记得是一个黑人 然后他给一个全是瘫痪的富翁老头当司机 那老
《无法触碰》(Intouchables)是一部由奥利维·那卡什执导的法国电影,改编自一名法国富翁的自传《第二次呼吸》,由弗朗索瓦·克鲁塞、奥马·希、安乐妮、 奥黛丽·弗洛特等主演。
影片改编自真实的故事。在一次跳伞运动事故后,菲利普,一位富有的贵族下肢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无法自理,因此他找了黑人青年德瑞斯来家里帮佣。这是一位郊区的年轻人,刚从监狱出来。简单来说这是最不适合这份工作的人选。两个世界相互碰撞,融合,于是一段不可思议的、奇妙的友情诞生了。
请大家帮我找一本书:由美国黑人男子自传,减肥入伍并且进特战队不断征服自己的书,好像没翻译成中文?
我写找一本书的美国人黑人来的传传是谁的入伍,并且能进战队,战队里的不断征服的很多情况都被打到
求一部黑人影片
1、撞车
2、飓风
这是一部关于美国种族歧视的电影。黑人拳王鲁本卡特遭警察诬陷坐了三十年冤狱,几经周折才重见天日的故事。影片对美国的种族歧视现象进行了抨击和剖析,导演的立场颇值得赞赏,他并非单纯抨击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他还试图传达一个信息,并非所有的白人都有种族偏见,白人和黑人之间应当对话而不是对立,并且导演并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情节和演员鲜活的表演来表达自己的主张的,有些部分拍得还相当感人。
黑人拳王鲁本卡特似乎天生和警察有仇,十一岁时就被送进感化院(相当于我国的少年犯劳教所),后来自己越狱去当了兵,并且苦练拳术,拳台上他风光无限,把一个个对手都揍趴下。一个拳王应该是很有社会地位的,可是他还是没能逃脱牢狱之灾。他被腐败的警察诬陷,被判了三个终身监禁(美国的法律就是这么有意思,简单的加法,不像我国,甲罪判十年,乙罪判八年,两罪合并执行十五年,可以打折的。)一个黑人青年读了鲁本的自传之后被深深感动,决心和自己的几个白人朋友一起帮鲁本洗脱罪名。大概导演太过专注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自己的政治诉求,情节上有些地方值得推敲,监狱也并非如某些监狱片描绘的那么黑暗,有个狱警甚至和鲁本成为了朋友,而典狱长似乎也格外照顾他。另外有一个十分讨厌的地方就是结尾的“好莱坞式欢呼”,纵观众多好莱坞影片,只要是最后取得了成功,一定会有集体欢呼的场面,有时甚至欢呼的有些无厘头,本片中得知鲁本被释放的消息之后满监狱的牢犯都欢呼雀跃如同过圣诞节一般--这些人犯不着吧!并且白白坐了三十年牢,即便洗脱了冤情算是胜利吗?不过总体上这些缺点还是瑕不掩瑜,本片仍不失为一部佳作。
黑人演员当中我最喜欢的是塞谬尔 杰克逊那种剑走偏锋的类型,丹泽尔华盛顿虽然是影帝,但是却对他印象不是很深刻――直到看完这个片子以后。在本片中他成功塑造了鲁本卡特这个人物,其表演功力不容小觑。在他被送进监狱以后,他拒绝穿囚服一段很精彩,而被关紧闭时他内心冲突的表现,以及后来在遇到朋友以后内心情绪的剧烈变化都表现得非常生动――内心情绪的表达往往是很困难的。他对一个囚犯的心理把握的非常细腻,如何才能适应监狱的生活呢?无欲无求。这样心才能觉得自由。这样的诠释是非常生动的。丹泽尔华盛顿为了本片准备了两年并且认真的练习打拳,力求表演的成功,最终他的辛苦也没有白费,他凭借本片折桂金球影帝。
3、炎热的夏夜
在美国南方密西西比河沿岸,有一座城镇叫斯帕特。这个城镇既小又穷,而且种族歧视十分严重。芝加哥的一位大企业家科尔伯特,为了帮助这个小镇摆脱贫困,来到这里招工建厂,不料在一个十分炎热的夏夜被人谋杀,身上的900美金也不翼而飞。
多年来斯帕特的治安情况一直比较平静,这起意外的谋杀案,令刚上任两天的盖尔斯警官一筹莫展。他便指派警官萨姆设法搜寻嫌疑犯。当萨姆来到火车站,看到一个黑人觉得不顺眼,而且发现这个黑人带有许多现金,就不问青红皂白将他逮捕。哪料到,这个叫蒂白斯的黑人青年来头可不小,他是东部地区费城一名干练的刑事警察,这次是回乡探望母亲。
由于案情复杂,盖尔斯只好请蒂白斯帮忙,虽然他心里看不起黑人。就在这时,警官萨姆又抓住了一个名叫哈维的青年,在他身上搜出了死者的饯包和300元现金。警长盖尔斯武断地认定哈维就是凶手。然而,蒂白斯根据死者伤口的情况认为凶杀。随着调查的的深入,警长意外地发现自已的手下萨姆在案发的第二天去银行存入600美元。这下,警长又把凶手的帽子套在了萨姆头上。对此,蒂白斯却不以为然,并据理向警长盖尔斯说明另有凶手。盖尔斯固执已见,还对蒂白斯产生不满,甚至勒令他立即离开这里,不准插手此案。由于蒂白斯的出现,使这个斯巴达镇的种族歧视的黑势力十分恼怒,他们扬言"这个黑鬼活不到星期天"。一天,蒂白斯上街办事,突然遭到4名白人青年的袭击,好在警长盖尔斯及时赶到,蒂白斯才免遭暗害。
蒂白斯并未因此离去,依然努力搜集破案的线索。就在此时,一个名明叫珀迪的青年来到警察局控告萨姆强奸了他的妹妹,并使她怀了孕。蒂白斯觉得此事蹊跷,决定从中下手,打开凶杀案的缺口。蒂白斯打听到镇上有位专干非法堕胎的黑妇人,就立即走访了她。在费了一番口舌后,黑妇人告诉蒂白斯,珀迪的妹妹晚上要来打胎,那个使姑娘怀了孕的男子也会陪她一起来,就在说话间,珀迪兄妹闯了进来,同来的还有小吃店老板拉尔夫。对照以前搜集到的线索,蒂白斯一下子明白了拉尔夫就是他要抓的凶手。
蒂白斯把真相告诉了珀迪,气疯了的珀迪向拉尔夫扑去。拉尔夫开枪打死了珀迪,自己终于落入法网。拉尔夫在警察局里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全案真相大白。此时,警长盖尔斯对蒂白斯敬佩不已,并亲自把他送上了远去的列车,这算是他要表示的一点最大程度的诚意了。
4、杀死一只知更鸟
影片中只有一句话讲到了知更鸟。“知更鸟是不会在谷仓里做窝,也不会吃粮食,他只会为人们唱好听的歌曲”。
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是从上到下的,白人律师接手黑人强奸女白人案后,单纯的孩子受到了来自学校同学的耻笑和原告父亲的威胁。
父亲是个什么都能解决的父亲,所有难题在他手里都迎刃而解。
可是对于社会上的种族偏见却束手无策,陪审团的偏见使本来可以无罪释放的被告又蒙上冤屈。最终导致被告死在狱警的枪下,原因是被告涉嫌越狱。
为什么要杀死一只不会在谷仓里做窝,也不会吃粮食,只会为人们唱好听的歌曲的知更鸟呢?
仅仅是因为他是个黑人,他帮助了白种女人,这个被帮助的白种女人仅仅因为她不想让白人知道她对于一个黑人有“爱”,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诬陷这只知更鸟。
知更鸟最终死在那些有色眼镜人的枪下。
BOO这个角色让我有点看不懂。一个被人遗弃的人,关心着姐弟俩的成长,最后还救了他们的命。
5、美国历史X(美国X档案)
这部电影讲的是种族歧视的问题,以一种十分偏激的口吻去讲一个很敏感的故事,影片充分展示了新纳粹主义,矛盾冲突基本上都呈现在了日常生活中,所以要看懂是很容易的,但是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足够的忍耐力去坚持把电影看完,如果能,那这部电影真的能比看100部励志片产生更好的效果,可是,首先知道这部电影的人就少的可怜了,坚持到完的人就更少了,所以它就够小众了,不过有无数影评人都把这部电影放在了90年代最好的50部电影的里面,所以。。。。。。为什么会坚持不下去呢?因为导演采用了半纪录的形式来拍摄此片,很具体的描述了兄弟俩人的日常生活,其中出现了大段大段的对话以及争斗,而主人公偏激的处世方式使他完全给人以畜牲的感觉,尤其是一家人在吃饭的一段,堪称影史中最经典的大段对白戏。
故事在经过曲折后还是让主人公回到了正常生活之中,整部电影给人的撞击是非常大的,会让你记得一段时间的。
这部电影,除了出色的剧本,支撑整部电影的便是表演了,其中EDWARD NORTON的表演无疑是最出色的,赋予了一个让人恨得入骨,然后又同情的角色灵魂,这个个性很强的男演员靠《搏击俱乐部》让全世界记住了他,不过我认为它最精彩的表演还是在这部电影里,好像他凭这个角色拿过奥斯卡提名,记不清是不是了,反正拿过。他选片眼光的刁钻程度几乎是无人能比的,不过他总是能把他们演好,所以,他也成为了本人最喜欢的男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