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基本知识(血液的基本知识包括)
本文目录一览:
血液是怎样生成的?+何以生血+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血的基本知识
血液是怎样生成的?中医学早就有“人以水谷为本”的说法。人体所摄入的食物,经过胃肠的腐熟消化,取其精微化生而为血。也就是说血液就是我们每天吃进去、喝进去的所有食物,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渗入肠粘膜下的血管里,就生成了血液。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更直截了当地说:“盖饮食多自能生血,饮食少血不生。”这些认识都阐明了饮食的数量和质量与生血有着密切的关系,饮食是造血的原料,饮食的精微物质经过脏腑的作用化生为血。最好的补血食物是什么? 吃到肚子里的食物,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了,就能生成血液,这些能被消化吸收的食物就是补血的食物,不论是粗茶淡饭,还是高营养、高能量的食物。同时要知道,各种食物的功效不同,对身体起的作用也不同,相对来说,肉类、蛋类、鱼类这类高能量的食物,能明显提高血液的质量,人们吃了这些食物后会明显变得精神,也有助于提高人的抵抗力。牛肉、羊肉、猪肉、鸡肉、鸡蛋、鳝鱼、虾、红枣、核桃、花生、桂圆、枸杞子、阿胶、当归等食物,是补血效果比较好的食物。 补血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食物被胃肠道碾碎、消化成非常细小的颗粒后才能渗入到血管里形成血液,因此液体、稀糊状的食物,剁得细碎的食物被消化利用的几率就高,而坚硬的、粘腻难消化的食物就难以被胃肠道消化、吸收,利用率就低,可生成血液的部分就少。 怎样保护好血液生成的环境——胃肠道 1. 胃肠道喜欢你细嚼慢咽,喜欢吃进去的食物细、烂、软,因为这样可以减轻它们的负担;而过硬、过烫、过冷、过辣、过粘、油炸的食物不但容易伤着胃肠道,还易增加胃肠道的工作量。 2. 定时、定量有规律的进食,同样能保护胃肠道,饥一顿、饱一顿同样会伤着胃肠道。 3. 因食物只有渗入进肠粘膜下的血管,才生成了血液,才会起到营养身体的作用,所以肠粘膜下的血管如果总处在扩张、松弛的状态下,渗进去的食物就多,如果肠粘膜下的血管处在收缩、痉挛的状态下,自然食物就很难进入。 血管是收缩还是扩张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当身体内的温度高,吃进去的食物也是温热的,血管自然就扩张了,渗入的食物就多,而身体内的温度低,或吃进去的食物寒凉,血管遇冷收缩,自然能被利用的食物就少了。 所以让身体少受寒凉,少吃寒凉、冰镇的食物,是使肠粘膜下的血管保持放松状态的重要条件,对增加血液的生成量很有帮助。运动是产生热的,因此运动能使血管扩张。好心情也有利于放松身体内的血管,也能增加食欲,增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适度的按摩也能放松紧张的血管和经络,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何以生血 《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说明的是肝的藏象概念以及生理特性。其中提到肝能生血,那么肝是如何生血的呢?通过刘老师的讲授,结合自己的思考,试从两个方面阐释如下: 1、“血为何物” 中医认为,血是在心气推动下循环于脉道之中以营养周身的红色液体,它内注五脏六腑,外滋四肢百骸,是维持人体的重要物质。按其来源分为两大途径: (1)来源于饮食《内经》指出:“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灵枢·决气》有言:“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意思是饮食进入胃肠,在脾胃的运化作用下化为水谷精微,包含着能化为营气的精专物质和津液,上注于肺脉,变而为血。所以,血液的物质基础来源于水谷精微,而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气血才能生化有源。 (2)来源于肾《诸病源候论·虚劳精血出侯》上说:“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可见肾精充足,则可充实血液。另外,中医认为,除了脾胃和肾,还有心肺等也参与血液的生成。如“奉心化赤而为血”、“上注肺脉而为血”。血液的生成还需要经络,形体,官窍等机能活动的有序进行。保证其正常功能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全身气机调畅,而这又取决于肝的疏泄功能。 2、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使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通畅无阻,调节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等作用。 (1)调节脾胃之气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排泄: 肝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肝能促进胆汁的生成和排泄;二是维持脾胃气机的正常升降。胆内储藏胆汁,具有较强的消化饮食物的作用。胆汁的生成、排泄都依靠肝之余气,通过疏泄作用,溢入于胆,聚合而成。肝疏泄正常,气机调畅,胆道畅通,胆汁方能顺利排入消化道,以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另外,肝助消化作用还表现在协调脾胃的正常升降方面。脾与胃同居中焦,脾主升,胃主降,只有脾升胃降协调,饮食物的消化过程才能正常。而脾胃的正常升降不仅与脾胃本身的生理活动有关,而且还和肝主疏泄的功能活动有密切联系。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脾胃正常升降,维持消化机能旺盛的一个重要条件。 (2)调节其他脏腑和经络的气机: 血液的生成还需要其他脏腑正常功能的协调作用,肝的疏泄功能对各脏腑经络之气升降出入运动的协调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下有平调的少火,在心中表现为君火,在肝肾胆中则为相火。相火,指的是肝中正常的肝阳肝气。“苦生心,心生火,火生血。”就是说心火能生血。而在五行相生中,“水生木,木生火”,心之君火则由肝之相火所生。因此,肝中相火亦能生血,肝中肝阳肝气将输入其中的水谷之精和肾精,化为肝血以充实血液。 综上所述,肝之所以能生血,一方面是通过疏泄功能调节全身气机,尤以脾胃为主,消化正常,则血液生化有源;另一方面则是肝阳肝气将水谷之精与肾精化为血液。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血的基本知识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红色的液态物质,故又称血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滋润作用。血液必须在脉管中循行,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效应。如因某些原因而致血液逸出于脉外,则失去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即为出血,又称为“离经之血”。脉,具有阻遏血液逸出的功能,故又有“血府”之称。如《脾胃论》说:“脉者,血之府也。” 血液的生成 血液,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其生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血液主要来源于水谷精微,而水谷精微之化生,则主要靠中焦脾胃的消化和吸收。所以,血液是由水谷精微转化为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再经气化方变而为血。正如《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即充分说明了中焦脾和胃的运化功能在血液生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至于血液的生成与更新过程,中医学则强调要通过营气和肺的作用,方能化生为血液。如《灵枢。邪客》在论述营气化生血液的功能时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灵枢。营卫生会》则更强调了肺脏在血液化生中的作用。如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说明]可以看出,实际上营气的生成,仍是中焦脾胃的作用。故说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正是由于营气和津液都来源于水谷之精气,所以饮食营养的优劣或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血液的化生。若饮食营养长期摄入不足,或脾胃运化功能长期失调,则均可导致血液的生成不足,从而形成血虚的病理变化。 二是精血互生:精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血能生精,如《诸病源候论》说:“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而精又是化生血液的物质之一。如《张氏医通》说:“(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而《侣山堂类辩》则更明确地指出:“肾为水脏,主藏精而化血。”即说明肾所藏之精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物质。另外,肾能藏精生髓,髓则贮存于骨内。现代医学认为骨髓是重要的造血器官,这与中医学精血互生理论不无相似之处。 精藏于肾,血藏于肝。肾中精气充盛,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肝的藏血量充盈,则肾有所藏,精有所资,故又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之说。 血液的功能 血液,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又是神的物质基础。 血在脉中循行,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皮肉肌腠筋骨,如环无端,运行不息,灌溉周身,无所不及,不断地对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营养和滋润作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血液的营养和滋润功能正常,则可见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壮实,皮肤和毛发润泽而有华,机体感觉和运动灵活自如等等。若血液生成不足或持久地损耗,或血的营养和滋润作用减弱,则均可引起全身或局部血虚病理变化,从而出现头昏目花,面色不华或萎黄,毛发干枯,肌肤干燥,肢体或肢端麻木等临床表现。故明代医家张景岳又进一步总括指出:“故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也。”(《类经》) 血,又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此外,血液亦是化生经水、乳汁,养育胎儿,哺育婴儿的物质基础。 血液的循行 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息,流布于全身,环周不休。通过血液的循行,为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以供其生理活动之需要。 脉管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的运行,主要依赖于气的推动作用。血液在脉管中循环运行而不至逸出于脉外,亦是由于气的固摄作用。而且由于脉管本身具有“壅遏营气,令无所避”(《灵枢。决气》)的功能,故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不会离于经隧(即脉管)逸出脉外而导致出血。 血液与营气在脉管中循环运行,早在《内经》中已有明确的记载。 血液的正常循行,是脏腑经络及某些组织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心主血脉,心气是推动血液循行的动力,正是由于心脏不停地搏动,才推动着血液正常运行。故《素问。痿论》说:“心主身之血脉”,《医学入门》说:“人心动,则血行诸经。”肺朝百脉,即循行于周身的血液,均需朝会于肺,与清气结合,并经肺气宣发方能布散于全身。另外,血液的循行还有赖于脾气的统摄,以及肝的藏血和肝气疏泄功能的调节。脾的统血和肝的藏血,是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而肝的疏泄,则是促进和通利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此外,脉道的通利与否,血液的或寒或热等,更是直接影响着血运的或迟或速。故《素问。调经论》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因此,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不仅依赖于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而是在心、肺、脾、肝等脏相互协调平衡下共同完成的。若其中任何脏器或经脉的功能失调,都会导致血液循行的失常。如心气虚则运血无力,可致心血瘀阻;脾气虚则统摄失权,可致血不循经而出血;若肝气暴张上逆,则血随气涌,亦可致吐血、呕血等。
请问一下关于血液的知识
一、血液有哪些成份?
血液是由有形成份和无形成份两部分组成。有形成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约占血液的45%;其余55%为无形成份——血浆。血浆中水份占91—92%,其他固体成份有各种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各种酶类等);钾、纳、钙、磷、氯化物等无机盐;脂类;内分泌激素;维生素等。
二、血液有什么功能?
血液的主要功能有:运送功能(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抵抗功能(杀灭病原体、排斥外来异物);凝固功能(愈合伤口);参与调节体温和维持酸碱平衡等功能;中枢神经血液传递来调节机体的功能。
三、献血是否影响健康?
一个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8%,50公斤重的人约有4000毫升血液,然而参加血液循环中流动的血液只占总血量的70—80%,其余的血则贮存在肝、脾等脏器内,随时予以补充。血液中的红细胞生存期120天;白细胞7—14天;血小板7—9天,体内时刻都有细胞衰老死亡,被骨髓等“造血工厂”新生成的细胞取代。故经常少量献血,刺激骨髓造血机能增生活跃,反而能促使人的血液新陈代谢,有益健康。
四、人体的“造血工厂”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成年人的红细胞、血小板和大部分白细胞是由红骨髓的原始血细胞分化而来的,小部分白细胞(淋巴细胞)是由淋巴组织(淋巴腺、脾脏、扁桃体)生成的。
正常人的血细胞不断生成,也不断破环。在没有外来因素的情况下,血细胞存在着新生、成熟、衰老和死亡的必然过程,破环和生成均很迅速,始终维持着人体血细胞数的相对稳定。红细胞的寿命平均120天,人体内每天都有大约1/120的红细胞衰老、死亡,也就是每天约有20亿个红细胞死掉。在特殊情况下,如失血、缺氧等,能剌激肾脏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叫促红细胞生成酶,它能催化血浆中没有活性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变成有活性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随血液循环到达红骨髓,剌激红骨髓加速制造红细胞。此外,人体产生的雄性激素也有剌激肾脏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剌激骨髓造血的生理作用。
五、造血的原料
造血的原料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铜、叶酸和维生素B12等。人的血液中最主要的物质是蛋白质,它是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原料。正常情况下,一个五六十公斤体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8.9克蛋白质即可满足需要。在蛋类、瘦肉、大豆等食物中,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从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来看,供造血用的原料一般是充足的。
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人体所需要的铁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为外源性铁,即来自食物,含铁较多的食物如豆类、菠菜、花生、猪肝等,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铁12毫克;其二为内源性铁,即红细胞在体内破坏后所释放的铁,它可以被人体再利用。
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及许多微量元素虽然都不是构成血细胞的主要成分,但他们却是血细胞成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缺少这些物质,同样也会影响造血。它们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和动物的肝、肾中。
为了满足人体造血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份,应该注意适当调节饮食。
六、人体的“贮血库”
一个6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体内的血液总量有4800毫升左右,这么多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20%—25%的血液存留在肝、脾、肺以及皮肤等器官的血管内,血流速度很慢,而且红细胞比容较高。由于这些器官的容积大,舒缩性也大,舒张时能容纳大量的血液,收缩时将所容纳的血液挤入循环中,发挥一定的调节循环血量的作用,这部分血量称为贮存血量,滞留血液的这些器官称为人体的“贮血库”。当人体做剧烈运动或大量失血时,“贮血库”中的血液被释放出来参加血液循环,补充循环血量。
人体肝脏内的血管非常丰富,其容积改变的可能性很大,平时肝脏血窦里充满了大量血液,在必要时,肝脏即可释放出适量的血液参加循环。
脾脏内也有很多血窦,可以贮存约占全身总血量20%的血液,是人体最大的“贮血库”。当人体内急需血液时,脾脏的肌肉会连续不断地收缩,使其整个体积缩小,释放出血液到循环系统中。
七、血液的多种用途
需要输血的病人,并不都需要输“全血”有的需要输血浆,有的只需输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把血液的各种主要成份加以分离,提纯或浓缩,分别对症输给需要的病人,这就是成份输血。它不仅能做到一血多用,节约用血,而且治疗效果好,输血反应少,是合理用血的科学方法。
新鲜血液经离心沉淀除去血浆后,可得到压积红细胞,再将压积红细胞经三次生理盐水洗涤,对术前准备,术后补充丢失的血液,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别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比较适用。还可以从血中分离出白细胞、血小板,用以治疗急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或白细胞缺乏症,以及癌症病人化疗后的辅助治疗还可以制成各种血液制品,象注射针剂药品一样用于治疗人血白蛋白注射可治疗失血性休克。各种疾病所致的低白血症、慢性肾病、肝硬变等,疗效都十分显著。丙种球蛋白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传染病,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凝血第八因子是治疗甲型血友病的特效药。还可以从血中提取凝血酶元复合物、纤维蛋白元、冰冻血浆、转移因子等。血液宝库中很多成份还有待进一步去发现和探索。
血出来了为什么会凝固?
要想知道血液为什么会凝固,那么我们首先应该首先要了解一下血的成分、形成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一、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形成的,以下是血液的基本构造体: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正常成人年男性的血细胞比容为百分之四十之百分之五十,成年女性为百分之三十七至百分之四十八。由于白细胞和血小板仅占血液总容积的百分之零点十五至百分之一,故血液中的血细胞比容很接近红细胞压积。贫血患者红细胞压积降低。在心脏舒缩活动的推动下,血液沿血管在体内循环流动,起着运输物质和沟通各部分组织液的作用。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百分之七至百分之八,即每千克体重有七十至八十ml血液。因此,体重为60千克的人,血量为4.2至4.8L
1、血浆:
血液中的晶体物质,水是血液的主要成分,血浆的含水量约为93%,其中溶解有多种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和一些气体,成为血浆的基本成分,血浆中无机成分约占血浆重量的1%。由于这些溶质和水都很容易透过毛细血管的管壁比并与组织中的物质进行交换,所以血液中电解物质中的含量与组织也得基本相同。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晶体物质NA和CI。细胞外液中的离子在维持细胞膜兴奋性、细胞外液渗透压和缓冲细胞外液pH的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2、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石血液的重要成分,具有形成血浆交替渗透压、运输物质、缓冲血液pH的变化、参与血液凝固、抗凝、纤缩、防御等多种生理功能。
3、血细胞:
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atelet)三类,他们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4、红细胞:
血液中含有一种红细胞的血细胞,这种细胞里有种红色含铁的血红蛋白,它使红细胞成红色,因为红细胞的总数站血细胞的百分之九十九,所以血液是红的. 红细胞主要是由血红蛋白组成的,这种蛋白可以携带并运办输氧气分子,血红蛋白会在肺部装载氧气,运输到全身需要氧气的地方,当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时,就会变成鲜约色;当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时就会变成暗红色,红细胞的寿命非常短,每个红胞只能在体内存活100多天,每时每刻都有数百万的红细胞死去,不过别紧张哟,因为我们的身体每分钟都可以以相同的速度来生产红细胞。
5、白细胞:
白细胞是杀死病菌的,但只能活三天,所以血液会大量生产白细胞.白细胞分为两类,一类有很强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异物的能力,能直接杀死病菌,在人体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另一类有较强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进入结缔组织内能分化为巨噬细胞。
6、血小板:
血小板是一个细胞碎片,它能释放出一个叫纤维蛋白的东西,这种物质可以编制出一张纤维网,网住血细胞,形成血凝块。(当你手出血时,是毛细血管被弄破了,一段时间之后,出血的地方会有血凝块,一会了你的手就不会出血了,这都是血小板的劳动成果。)
(1)血小板的形态特性: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浆裂小块胞质,它是最小的细胞,五细胞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片状。
(2)血小板的止血功能:血小板具有粘附、释放、聚集、收缩和吸附等多种生理特性。它主要功能是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和发挥生理止血作用。
(3)血小板的特性有:
①血小板对于非血小板表面有强的粘附能力;
②血小板可以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3、血小板可以相互聚集形成血小板聚集物。成年人的血小板数量是(100—300)X10L。
(4)血小板的其他功能:
①内皮支持功能:血小板的生长因子能刺激培养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平滑肌细胞增值;血小板释放的ADP、5—炎色胺(5—HT)能间接家素内皮细胞增值。
②饱饮作用:血小板能吞噬各种异物颗粒,如墨颗粒剂某些细菌。
③运输作用:血小板通过主要代谢产物浓集,运输和释放各种物质5-HT、肾上泯素级钾离子均可通过主动过程浓集在小血板中。
二、血液凝固的原因
1、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或血凝。在凝血过程中,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源转变为不溶的血纤维。血纤维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凝块。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又发生回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其他血浆蛋白质,但又增添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
2、血浆内具备了发生凝血的各种物质,所以将血液抽出放置于玻璃管内即可凝血。血浆内又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抗凝物质(anticoagulant)。血液在血管内能保持流动,除其他原因外,抗凝物质起了重要的作用。血管内又存在一些物质可使血纤维再分解,这些物质构成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
有关血浆,血细胞,血液的知识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的颜色是淡黄色、半透明状。成分:⑴水 90%⑵血浆蛋白 7% ⑶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 3%。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废物;参与凝血。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rbc〕 从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征,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数量:男:〔4.0~5.5〕×10的12次方 个\升
女:〔3.5~5.2〕×10的12次方 个\升
白细胞〔wbc〕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数量:〔4.0~10.0〕×10的9次方 个\升
血小板〔plt〕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核,形状不规则。当人体受伤,血液从破裂的血管中流出来时,血小板会在伤口处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如果血小板过少,一有伤口便会血流不止。由于血小板凝集等原因而在血管内出现凝血块,就会形成血栓。
数量:〔100~300〕×10的9次方 个\升
血红蛋白 〔hb〕
数量:男〔120~160)克\升
女 〔110~150)克\升
成年人体内血液约占其体重的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