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点事件 > 正文

热点事件

中国煤炭总局第一任局长(中国煤炭总局第一任局长是谁)

hacker2022-10-16 19:45:37热点事件339
本文目录一览:1、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的发展史?2、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的发展史?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下辖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省(区)煤炭地质局、专业局(中心、院)、干部学校、《中煤地质报》社等16个直属单位,截止2010年底共有职工47115人,资产总额79亿元。

众口称赞说煤航——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系列报道之六

煤航,在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中,是各地方项目办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软件应用找煤航,技术培训找煤航,解决难题找煤航,煤航是所有项目单位心中最可信赖的技术权威。

煤航的全称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在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整个过程中,煤航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一起,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因此也赢得了方方面面的热情赞誉。

煤航是从事航空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数码航空摄影、地理信息系统研建、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等高科技的专业局,拥有国内外最先进的航摄、测绘设备和非常密集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西部3S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国家《甲级测绘许可证》、《甲级勘察设计证》的首批获得者,荣获过国家勘察设计金奖,在国内外承揽完成了数百项地理信息工程并受到广泛好评。这样一个具有很强实力的专业单位,自然成了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支撑合作伙伴的首选。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9年8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局长张文若(中)带领遥感地质院院长康高峰(右一)等在西藏检查矿业权实地核查情况

2007年8月底,国土资源部召开专题会议,确定矿业权实地核查由部开发司牵头,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按照要求组织开展实地核查。9月,发展研究中心决定联合在矿山地质测量领域颇具实力的煤航,通过项目联系,共同组成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管理部和全国项目组,承担技术支撑工作。煤航的总体工作任务为:协助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编写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实施方案和制定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与技术要求;对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汇总全国成果,建设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库。接受任务后,煤航立即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办,由分管院长牵头,成立技术管理组、综合研究组、专家组。另外,还按照专题需要成立了实地核查组、报告及图件编制组、图册编制组,数据库研发组。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7年10月,部开发司常玉刚处长(左二)带领全国项目办人员在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调研

煤航进入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组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参加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开展的前期项目立项调研,先后赴浙江省长兴县、重庆市南川区、云南省个旧市、山东省临沂市和济宁市等地考察了矿政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在浙江省长兴县调研时,还进行了矿区控制点、开采工程测量工作。通过调研,和发展研究中心一起初步形成了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思路,共同编写完成《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实施方案》。有关专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总体实施方案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和技术要求合理、简单、可行,并考虑了与储量利用调查等相关专项的衔接,符合我国矿政管理的实际情况。

总体实施方案通过后,煤航紧接着在发展研究中心安排下,再赴一些省市联合调研,制定《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与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因为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实践上完全是空白,因此专家们研究了很多有关资料,做了很多考察。为了加强可操作性,专家们决定这本操作指南既要保证技术精度,又要实用简单,因此写作中力求简洁明了,没有多余的话。初稿完成后还找了许多矿山的专家来参与讨论,书也逐渐由厚到薄,通俗易懂,就是外行也能依照使用。几易其稿完成出版后,根据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又作了补充修改,再印发修订版。为了检验《技术要求》的实用性,专家们在山东平邑选择了一个小区独立进行了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试点,共完成8个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试点过程充分证明了《技术要求》的科学性、可行性,从而为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各地方项目办的良师益友

为了协助各省搞好矿业权实地核查培训工作,保证核查人员正确理解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的工作目的、任务、技术流程、实测方法以及数据整理要求,煤航协助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先后为4次全国性技术培训会议和20多个省(市)的27期技术培训班开展培训活动,重点讲解了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思路、基本要求和组织实施措施;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控制测量与工程测量要求;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数据的整理与数据库建设。同时,还参加了12个省的技术交流工作,专家们亲自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通过野外实测、查看分析成果资料,及时解决技术问题,从而推进核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2009年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全面展开后,煤航又派出专家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一起,分赴各省检查矿业权实地核查野外实测工作。专家们在各地不仅认真听取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进展和质量控制情况汇报,还详细查阅月报统计数据和部分矿业权实地核查原始记录和成果资料,并实地抽查了若干个采矿权(井下、露天矿和砂石粘土矿)野外实测工作。在检查过程中,专家们与省国土资源厅、省项目办、核查承担单位的管理和技术负责人进行了深入讨论,对各省存在的特殊情况及时反馈到全国项目办予以解决。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工作人员用全站仪进行工程实测

全国承担矿业权实地检查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能在现场看到煤航专家们的身影,得到他们热情细心的帮助,而且可以通过现代通讯及互联网平台,随时得到他们的远程指导,进行各种讨论和信息沟通,了解具体的技术要求和软件使用的详尽细节。大家欣喜地感到,专家们就像最好的老师和朋友,无时无刻不在身边提供最好的帮助。

他们特别能战斗

各省项目办对煤航专家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他们特别能战斗”。

得确,从开始参与制定《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实施方案》,到培训骨干、现场指导、研发数据库、检查验收各个环节,煤航的专家们用他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彰显出他们特别能战斗的风格。

为了给各省培训骨干,他们往往日夜兼程,从一个省赶到另一个省,有的省还去过多次。课前要认真准备,课后与学员们相互交流,大到软件使用,小到如何画图,不厌其烦地无私传授,常常通宵达旦。

赶赴现场指导,无论是炎炎夏日、飒飒寒风,他们总是和现场同志们一起,认真讲解分析问题,把饥饿、疲劳、艰苦的环境置于脑后。

研发数据库,他们为了攻克难关,常常持续不间断地工作,完全忘记了休息日、周末、节假日的概念,也无暇顾及家庭和亲人。

检查验收,他们从不敷衍塞责,坚持必须抽查到规定的比例,有时一晚上要检查200多个矿业权,待到实在无法再坚持时,抬头已是旭日临窗。

老专家孙炳旭在井下实测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启动以来,作为老共产党员的孙炳旭被返聘到煤航遥感院参与核查工作。作为技术专家,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研究中有多项重要贡献,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在实际工作中他身体力行,从技术要求的制定,到各省的培训,再到项目后期数据的验收,几乎跑遍了全国主要省(市)、自治区。60多岁的他,曾两进西藏、两赴新疆、三上青海、四到江西,克服了各种困难。从最热的杭州到最冷的哈尔滨,经历了从零上38摄氏度到零下24摄氏度的冰火两重天。在昆明验收,因为时间短,任务重,他夜以继日、通宵作业,很多年轻人都自叹不如。有一次因工作需要,当时还在浙江做嘉兴测绘项目的他,带着借来的一箱重达45斤的航空照片,从杭州赶到贵阳,任务完成后又从贵阳带回西安,为了万无一失,照片从不离手。三年来,从东部平原到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从内蒙古大草原到广西、海南,都印满了他不辞辛苦的足迹。这些足迹代表着孙炳旭三年来为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所做的不懈努力和默默贡献。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10年6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康高峰院长、孙炳旭专家等在湖南验收成果数据

许多领导和专家们都说: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技术支撑合作伙伴,发展研究中心选上煤航、可谓珠联璧合,是真正选对了!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赵平是升官了吗

是的。

2016年5月25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召开干部大会。国务院国资委企干二局局长代表国资委党委宣布了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领导任职决定:赵平同志任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书记、副局长。

2016年5月,任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书记、副局长,不再担任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职务。

2016年11月23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在总部召开干部大会。国务院国资委企干二局局长姜维亮宣布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决定:赵平同志任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局长。

杨元元的资料

杨元元是上海海事大学一名研究生,于2009年11月26日在宿舍24#506的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结束了自己的30岁的生命。网络上也对此次自杀事件,称为“海商女”事件。

个人经历

杨元元自杀所用的毛巾

1979年11月出生于湖北宜昌市

2002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专业

2002年8月-2004年8月在武汉现代英语培训中心担任英语讲师

2004年9月-2005年9月在武汉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担任客户代表

2005年9月-2009年9月曾在报社担任过编辑,也做过衣帽等小商品生意,但基本上不赚也不赔

2009年9月考取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个人背景

杨元元6岁丧父,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漂泊度日。毕业时因拖欠武汉大学3970元学费,所以直至2007年才拿到学士学位证和毕业证。本科毕业偿还债务和贷款后,她考取了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的海商法公费研究生。

性格:

1.疼爱家人

杨元元的弟弟杨平平,目前在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读博士。从小,杨元元对弟弟就照顾有加。家人相依为命,相互扶助。2007年2月,杨平平曾为姐姐购买了一台6850元的笔记本电脑。

2.悲观

杨元元的母亲曾向警方表示:“杨元元在11月25日跟我说过她活着没有什么意思,奋斗多年想改变人生,但还是这样。她还说,在武汉代课时她的一个15岁学生自杀的事情,以及其他地方大学生自杀的事情。”

3.内向好强

同学们反映说,杨元元为人大方,在学校一直是学生干部,大学还入了党,同学有什么矛盾,她还帮着调解。杨元元很要强,家里有困难,却从来不跟同学、朋友说。与杨元元住同一楼层寝室的同学说,因为与杨元元在年龄上有差距,平时沟通不多,但杨元元看上去有点孤僻。

早年丧父,携母求学

杨元元出生时,父亲为她取了名字,希望她长大后挣大钱。望瑞玲称,丈夫是上世纪60年代北京化工大学毕业,一直是儿女的榜样。1986年3月,丈夫因肝病去世,留给望瑞玲的只有6岁大的女儿杨元元和4岁大的儿子杨平平。

望瑞玲在湖北的一家军工厂里当过车工,也看过大门。两个孩子成绩不错,1998年,杨元元考取武汉大学经济学系,两年后弟弟杨平平也考取了武大环境科学专业。杨元元上大三时,望瑞玲所在工厂计划将职工居住区迁至宜昌市区,所有工人需要赎买房子。望瑞玲没钱,又不想继续住在老厂区,她在厂里办了内退,去了武汉,与女儿同住学生宿舍。

最初,武大无法接受望瑞玲长期借宿学生宿舍,后来杨元元提出申请,介绍了家庭情况。不久,望瑞玲在另一个寝室拥有了铺位。杨平平本科室友李思琪(化名)记得,在武大读书期间,望瑞玲在学校里照顾姐弟俩的伙食,顺带做点小生意,每天还能赚10来块钱。从那时起,望瑞玲就喜欢上了大学的氛围,很快与学校的一些基层管理人员混得很熟。

同班同学李某和卢某回忆,本科期间,元元腼腆、内向,没谈过恋爱。进入大学前,杨元元梦想当个老板,挣好多好多钱,所以选了经济专业。望瑞玲说,后来,杨元元发现,没有资本基础,几乎实现不了老板梦,索性跨院学起了法学,“她说,今后要给穷人维护正义”。

毕业欠贷,求职受挫

临近毕业,因无力偿还助学贷款,杨元元毕业证和学位证被学校扣留。

2002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不像现在难。然而,杨平平说,没有两证,意味着姐姐很难找到一个“正经”工作。望瑞玲现在都想不通,女儿为什么没有找到像样的工作,“不可能啊,我小学生都能进厂找到工作。”望瑞玲介绍,当时摆在女儿面前的选择有五个。最好的,杨元元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不过自费生需要缴3万元学费,她不得不放弃。至今,杨元元的遗物中,笔记本内仍夹着一张当年北大法硕入学考试题单。杨平平说,姐姐考虑借此证明实力,但也耽误了找工作。当时最稳定的工作是去湖北枝江县当公务员,望瑞玲说,“不用考,先到先选”。但这个选择遭到望瑞玲的强烈反对,“我一辈子都不想再回去(老家),元元好不容易才考到武汉的。”一个机会,西北大学向元元发来面试通知。杨元元买好了火车票,但望瑞玲担心女儿被骗,不让去。另外的选择,一个是到广西钦州港经贸公司当文员,一个是到浙江义乌工厂当会计,母女两人认为不靠谱,未去。

生活困顿,工作漂泊

毕业前,杨元元向往月薪3000元以上的工作,但始终没有获得这种机会。

毕业后,杨元元第一份工作是在武汉现代英语培训中心当讲师。每月七八百元钱。工作后攒了5年钱,杨元元才还清本科助学贷款3970元,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杨元元觉得当讲师没前途,存不到钱,两年后放弃这个工作。从2004年9月,杨元元在武汉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拉了一年保险。随后4年,望瑞玲介绍,杨元元工作愈加不稳定。她曾出几千元,和一些同学成立《花语》杂志社,办过“小记者培训班”。可杂志社和培训班很快不了了之,钱也赔了。本科同班同学卢某称,到2009年读硕,杨元元同班同学纷纷硕博毕业,在上海、北京等地金融业、大企业里混得有滋有味,“她从不和我们交往,想等自己混好了再说。”

不管有没有工作,杨元元一直与母亲在武汉市区租房同住,不曾分开。杨元元还告诉妈妈,“两个人分开是痛苦,在一起就是快乐。”

上海求学,艰难租房

望瑞玲小学学历,曾于上世纪70年代赴上海进修过5年船舶技工,望瑞玲常说她有“上海情结”。而女儿今年9月最终带着她到了上海。

杨元元与母亲一起进出食堂,一同散步,同睡一张床。斜对门宿舍的女生说,杨元元没有朋友,也不主动与同学交往,“她和家长在一起,我们也不好意思去串门”。开学不久,同寝室同学搬走,把床位腾给了杨元元母亲望瑞玲。

一切从11月21日发生了变化,校方开始禁止望瑞玲进入宿舍借住。从11月20日开始,母女俩忙着找房,最终与学校一体育老师商定一处校外房屋,每月450元,先交半年。450元,也是母女俩一个月伙食费。但母女俩必须等到23日下午才能拿到钥匙。中间的两天成了难题。21日,杨元元陪母亲夜宿宾馆,130元,望瑞玲感到心疼。22日晚,望瑞玲拒绝女儿陪住要求,并告诉女儿找到了每晚50元的住处,让杨元元放心。望瑞玲觉得不安全,最终没去。是夜,最低气温降至4℃,她在学校电影院与礼堂间徘徊。下半夜,一名工作人员实在看不下去,允许望瑞玲在电影院的坐椅上靠着休息到天亮。望瑞玲后来得知,那一夜,女儿彻夜无眠,她看着母亲的空铺位发愣,确定母亲舍不得花钱住旅店。第二天,杨元元找到妈妈,在操场上搂着妈妈,沉沉睡去。晚上,杨元元陪妈妈一起拿着钥匙看房。房里没有任何装饰,没有家具,没有床。杨元元返回学校,带来被褥垫子。两人把地拖干净后,在水泥地上睡了一夜。

半蹲自缢,争议频出

11月26日,杨元元自杀,而那个盥洗池距地面不足一米。同学说,只要有一丝生存欲,杨元元随时可以站起来重回生门。家属认为,发现杨元元时,她仍有心跳和脉搏。校方称,120赶到现场,9时5分左右,将杨元元抬上救护车,送往南汇区中心医院。9时15分,杨元元的心电图,只剩一根直线。入院后,医生宣布杨元元死亡。在死亡证明上,死亡日期为26日10时,发病到死亡间隔时间为“不详(3小时)”。

参与抢救的保卫处陈老师说,杨元元当时身体发硬,瞳孔放大,脉搏消失。陈老师回忆,120医生赶到时说:“这有什么好救的?”

望瑞玲没有上救护车,她在宿舍楼道里时断时续地哭,并对杨元元对门的同学说,“她教育我们,杨元元就是太内向了,你们不要太内向。”至今,望瑞玲仍坚持,造成杨元元的直接死因是学校领导和宿管员说过一些特别伤自尊的话。从11月20日始,学校责令望瑞玲搬出宿舍。望瑞玲称,一见到24号楼宿舍管理员高华梅,就知道对方不通融。望瑞玲指认,事发前几天,在她试图进楼时,高华梅曾称她“乡下人”,并告知:如再违规进楼,就对杨元元不发毕业证。高华梅成为众矢之的,至今未公开露面,校方称其心理压力太大,目前已调离岗位。校方说,高华梅坚称从未说过那些话。

对于家属的指责,24号楼的同学也有疑问。“高华梅对同学们都很好,工作也认真。”一名同学为高华梅抱不平。另一个指控抛向了分管学生工作的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希平。望瑞玲称,11月22日,在解决住宿问题时,李希平曾当面对杨元元说过“没钱就不要读书”一类的话。杨元元的班主任吴志毅当时在场,他说没听过李说过那些话。宣传部部长彭东凯保证,他和李希平都是辅导员出身,绝不可能说那种话。有网友透露,杨元元自杀前曾与望瑞玲大吵过,此事未得到同学确认,而望瑞玲否认此事,“我声音大就以为是在吵架呀?”

事件背景

杨元元生前照片

2009年11月25日,上海海事大学2009级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像往常一样起床,那天她没有住在宿舍,而是陪着妈妈住在海事小区刚租来的出租房里,她告诉母亲,“地上好冷,我去找学校去,我们还是要住回学校宿舍去。”

这是杨元元30岁生命的最后一天,第二天凌晨,她被发现在宿舍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最后24小时

杨元元生前书写的申请书(向校方申请住房)

11月25日清晨,说知识难改命运,她喃喃自语,“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

下午5点左右,带母亲到宿舍洗澡,她对母亲说,8点前离开宿舍,别让宿管员再来赶人。

晚上10点,电话叮嘱让妈妈放心,杨元元告诉杨母她在排练节目,让杨母放心回去。

11月26日8点30分,杨母想进宿舍遭拒绝,杨元元没有像往常一样同母亲吃早餐。[1-5]

最后现场,杨元元被发现“还有心跳”,杨母眼前,杨元元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半蹲着以一种极痛苦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半个月后,网络上出现帖子直指海事大学刻意隐瞒杨元元死亡真相,指海事大学强行撵走住在女儿宿舍里的杨元元母亲导致杨元元精神崩溃。尽管校方强调,帖子内容和事实严重不符,但围绕着杨元元到底为何自杀,在社会上掀起巨大的争议。

双方态度

家属

杨元元的弟弟表示,11月26日早晨7时20分左右,母亲觉得杨元元可能出事,到7点30分左右苦苦哀求说明情况请求宿管人员上楼查,被宿管人员断然拒绝,恶语撵走。直到9点才开门救人。

家属们认为,致杨元元的抢救时间从7点20分一直延迟到9点,学校在宿舍管理的应急上存有漏洞,而且这直接导致了杨元元的不幸。但学校却称,11月26日上午7:30左右,杨母进过宿舍楼但未找到女儿,然后就离开。

校方称,目前,杨元元的家属向校方提出要35万元的死亡赔偿金。

按照校方的说法,这笔35万元的死亡赔偿金中,5万元是用来处理后事的,另外的30万元用来给杨母购置住房。

杨元元的弟弟表示,家属认为杨元元的死亡,他们不会把责任完全归咎于学校,但是他们也决不同意学校“完全没有责任”的说法。他们认为,杨元元的自杀首先是自己想不开,但是学校宿管人员对杨元元及其母亲的恶劣态度多少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他们希望,学校首先要承认这个事实发生过程中,学校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必须要处理相关责任人,要给杨元元组织一个遗体告别会,并让相关责任人给家属道歉。

校方

校方证实,9月12日入学报到以来,杨母与杨元元同住一间寝室,睡同一张床。后因感觉生活不便就提出更换宿舍,并得到许可。

期间,学校在发现杨母借住学生宿舍后,因为相关的住宿规定,相关老师曾多次约杨元元母女谈话,要求其遵守学校管理规定,建议杨母到校外租房居住。

后杨母搬入附近的海事小区居住,而房主则是海事大学的一名体育老师。租金为每月450元。由于生活设施的匮乏,母亲只能在水泥地面上铺着被子睡。

对于杨元元事件,学校方面的态度是“痛惜”,并认为杨元元的死亡对于其家庭、学校、还有国家都是一种“损失”。

学校强调,帖子中描述“学校强行赶人,明言禁止其母亲再进宿舍楼,连普通正常的探访都要受到“乡下人”的辱骂和“不发毕业证的威胁”,这样的情况并不存在。

另外,从开学到杨母搬出学校,时间近70天,说明学校已经给予充裕的时间进行搬迁,这与“校方突然强行撵人”的描述不符。

学校表示,从11月开始,学校积极安排了杨元元勤工俭学,以此补贴房租,并非“学校领导态度冷漠”,学校也从未表示“没钱不应该读书”的言论。同时,学校曾积极考虑为杨母寻找工作,而寻找在事发前还在进行。

校方强调,上海海事大学成立以来,该校未发生一例学生因贫困而退学的案例。

此外,在网络的发帖中,有发帖者质疑“事发后,校方有封锁消息”之嫌。对此,海事大学表示,学校只是不希望因此而引起恐慌。

相关讨论

根据网帖的描述,2009年11月26日早上,上海海事大学09级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在学校某研究生宿舍的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半蹲着以一种极为痛苦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该帖称,杨元元6岁丧父,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漂泊度日。本科毕业偿还债务和贷款后,她考取了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的海商法公费研究生,就带着母亲一起来校,想一边读书一边继续照顾母亲。因家境贫困且学校地理位置偏僻租房不易,元元和母亲暂时挤在宿舍的小床上将就度日。

该帖这样描述“学校撵人引发自杀”一事:“期间,元元多次向学校申请,说明情况,请求学校能够体谅其特殊情况,能让母亲暂住。但学校领导态度冷漠,先是说‘没钱不应该来读书’,然后又给了一个永远没有兑现的‘一定会安排解决’的口头承诺。元元无奈之下只能四处找房。在觅租还无着落时,学校突然强行撵人,明言禁止其母亲再进宿舍楼,连普通正常的探访都要受到‘乡下人’的辱骂和‘不发毕业证’的威胁,被逼无奈的母亲瞒着女儿坐在瑟瑟冷风中的学校礼堂前过夜!在找房没有着落时,校方相关人员不断给元元施压,致其5天5夜没有合眼,元元的精神彻底崩溃绝望,发生了11月26日早上在卫生间自缢的人间悲剧。”

杨元元弟弟表示,网上的帖子是杨元元表妹的朋友所发。事发后,家属与学校就如何处理相关人员问题分歧很大。杨元元表妹的朋友听说后,根据表妹的述说,将杨元元的事情发帖到网上。

此后,杨元元弟弟的很多同学知晓后也帮忙跟帖和顶帖。还有很多网友给杨元元的网上纪念馆献花、点香表示哀悼

晚发帖原因

杨平平表示,在11月底和12月初,他们曾二度想发帖,“但都被我制止了”。杨平平解释,考虑到姐姐的死是其个人原因,不想给校方增添麻烦,因此曾两度改变了发帖的打算。

但在姐姐轻生后,校方在善后工作中,反复“推卸责任”让家属感到“异常冷漠”,这使得他们无法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前一天采访中,校方称绝没有冷漠对待这对母女。

杨平平称,发帖有助于让大家了解事情真相。至于帖子内容与校方的表述存在出入,杨平平认为,这肯定会有差异,但对于事实本身的描述,他敢接受测谎仪的测试。

网友指责:

在网上出现了海事大学研究生发帖《于“海事大学杨元元之死”之我见》指责网上报道不实 并称出自死者表妹的朋友

经济拮据不是祸首 矛头指向亲弟弟

这位网友在文中指出,杨元元在海事大学读研究生属于公费性质,只需交1300元的住宿费(住在靠近阳光一面的是1500元)。海大读书的同学中比她贫困的还有很多,而且杨之前在社会上工作过,多少有点积蓄。所以经济拮据不是罪魁祸首。另外,据发帖人称网上热传的校方“逼死”杨元元的种种报道也是子虚乌有,并暗示“某几个人利用了社会的同情心和中华民族的传统善良美德恶意攻击我校名声”。而矛头直指杨元元的亲弟弟。

对姐姐尸首不闻不问 开口向校方索要35万

据发帖人叙述,杨元元的弟弟在姐姐自杀后,从未去看过姐姐的尸首,也根本不知道姐姐的尸首在哪里。而他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像上海海事大学索要安葬费,开口就是35万元。作者还爆出,其弟索要这35万,其实是用来充当购房款。

网友声声质疑 公道自在人心

此贴一出,引来长达23页的跟帖。很多网友开始质疑:“他们家那么多亲戚,出事前怎么像个世外高人出事后就全部出山了?”还有网友一针见血的评论道:“想要为学校平反,除非找个杨元元自杀的原因,否则话再多也是挨骂的份!”。当然,大部分网友还是比较理性,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评论该事件,认为公道自在人心。

原帖出处未知 网上有诸多转帖

专家评述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俊表示,若是社会层面的事情,不要落到学校的原因。个人的困难,应寻求“制度”层面的保障,而不是落在“特例”。作为一名社会学研究者,顾俊认为,这些“穷孩子”很不容易,但让学校来突破“制度”,学校做不到。杨元元的个案,让学校“为难”,而杨母的问题,属于社会层面,由此发生的问题不能落到学校。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青少年心理研究室主任杜亚丰教授对杨元元自杀的行为表示遗憾和惋惜的同时,表示贫困并不是她自杀的原因,因为人应该学会坚强,无论遇到任何事情和困难,都要坚强理性地对待,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

杜教授表示,杨元元选择轻生实在“太傻”,面对这种情况有很多方法解决,自己勤工俭学也好,向同学求助也好,都能帮母亲解决住处问题,完全没必要选择这条不归路。杜教授还表示,我们不应将大学生视为一个特殊人群,事实上很多人都存在心理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关怀。特别是说到贫困,很多贫穷的人都有自卑感,但他们不愿将自己的困难告诉别人。其实贫穷并不丢人,在你将自己的困难告诉朋友之时,不仅能得到帮助,心理也能得到舒缓。

一个直得注意的现象是,元元可能不是因为贫穷而自杀,而是因为上了20年学,名校毕业,又工作了7年,人到中年却依然贫穷而自杀。而这几年,像元元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蜗居,农民工,大学生失业,蚁族,城市低收入人群等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知名教育家徐小平:盲目考研杀死了杨元元

知名教育咨询专家徐小平14日在博客上发文,称“每年都有很多大学生自杀。但杨元元的死,还是特别震撼了我……作为一个教育咨询者,我甚至觉得元元的死与我有关。”

根据此前相关报道显示,杨元元有记录的工作经历只是在武汉一家英语培训学校的两年工作经历,其余五年人们不知道她在干什么,但徐小平断言:“不用猜测,我相信她基本都是在考研的漫漫长夜中度过。”对于这一过早逝去的生命,徐小平痛心地写道:“假如元元在考上研究生之前任何一刻找到我,我都会用我生命最强大的力量,告诉她的人生道路应该怎么走!”

他为元元提出了四条颇具建设性的建议,令人深思的是,其中前三条建议的关键字均为“工作”,最后一条建议则是“工作之后再进修”:

1.工作。她要做的,是努力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表现,提高工作收入。

2.工作。经验改变命运。

3.工作。说不定她的顶头上司听了她的课特别欣赏她,就任命她做了副手,月薪两万多元。

4.工作之后再进修。工作了七八年的杨元元,手上肯定有了不少钱,为妈妈肯定尽了很多孝,为社会肯定也做了很多善,这个时候,她觉得知识不够用了,需要去北大清华进修进修了……

文末,徐小平写道:“盲目考研杀了杨元元!”

2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副局长

个人履历

杨元元[6],男,汉族,1950年8月出生,陕西合阳人,196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民航高级航空学校飞行驾驶专业毕业,大专文化程度,国家一级飞行员。是中央台办前主任杨荫东之子。

1966.09——1966.11,解放军第二预备学校飞行学员;

1966.11——1968.03,广州军区陆军124师机枪连战士;

1968.03——1969.07,中国民航高级航空学校飞行学员;

1969.07——1976.05,民航高级航空学校代教员、飞行教员;

1976.05——1981.10,空军14航空学校副大队长;

1981.10——1987.12,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科教司飞行训练处飞行检查员;

1987.12——1988.11,中国民航第六飞行大队飞行员;

1988.11——1989.12,中国民航第六飞行大队副大队长;

1989.12——1993.01,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副总飞行师;

1993.01——1996.02,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副总飞行师;

1996.02——1998.04,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总飞行师;

1998.04——1998.08,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副总裁、党委常委,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飞行师、党委常委;

1998.08——1999.03,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飞行标准司司长;

1999.03——2002.05,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2002.05——2007.12,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党委书记;

2007.1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正部长级)、党组成员。

2012.07 任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7]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工作分工

负责政策法规、宣传教育、规划科技、职业健康方面工作。分管政策法规司、规划科技司、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及宣传教育中心(煤炭工业展览中心)、研究中心(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通信信息中心(煤炭工业通信信息中心)。联系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荣誉奖励

在他担任民航总局局长的五年时间里,是中国民航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而整个民航的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彻底而深刻”的变革。

为此,2005年1月,亚太航空中心将表彰为地区航空业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年度政府部长奖,颁给了杨元元;2005年5月,国际航协理事会授予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世界航空领导奖,该奖是国际航协最高奖,主要授予世界各国对国际民航做出卓越贡献的民航领导。

求采纳!

张伯声的个人事迹

张伯声在中华地质教育的苗圃里已做了整整60年辛勤的园丁。他为了给祖国培育地质英才,几乎是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亲手教育出了3000多名地质人才。在他亲自教出的学生中,许多人早已是中国煤炭、冶金、工程、石油、地质以及教育战线土的高级科技人才,有的还担任着(或曾任)总局局长、副部长、省(自治区)副主席、院长、所长、总地质师、系主任等重要职务。他们中间有些人也已年逾古稀,是社会上倍受尊敬的人,但每当他们提到张伯声老师时,无不肃然起敬。原新疆工学院院长李耀曾经常向人们述说他在求学时因家庭困难而得到张伯声老师经济资助的动人情景。原煤田地质研究院西北分院院长袁耀庭说,他在焦作工学院冶金系求学时,就已对张伯声老师治学态度之严谨有所传闻,但因张伯声在地质系授课而无缘受教,抗战期间在西北工学院有幸给张老师当助教,才亲身体会到张老师学问的博大精深;袁耀庭还认为,他在地质学方面的系统知识是从给张老师当助教的过程中学得的。原陕西省地质局总工程师阎廉泉认为,他从张伯声老师那里学到了系统的野外观察分析方法和深入、细致、实事求是的学风。50年代初,石油部门极缺地质人才,希望找一所院校代培几届专修科。由于任务紧、招生量大,又缺少教材和专业课教师,各大学都不敢贸然接受这项任务;当张伯声知道了这一情况之后,便急国家之所急,毅然把这一任务领回了西北大学地质系。为了集中力量培养每年六七百名(连招3年)的专科生,他下了很大决心终于把辛勤培养的二、三、四年级学生在院校调整时拱手让给了北京地质学院。为了编写石油地质学讲义,他除翻译了大量英、德、法文石油地质文稿外,在年过半百、两鬓成霜的景况下又孜孜不倦地突击学习俄文,并在4个月后终能阅读俄文文献资料,大大丰富了讲课内容。西北大学地质系被中国石油界人士尊称为“中华石油地质之母”,这一殊荣同张伯声的贡献是连在一起的。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朝鲜战争,并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引起了张伯声的无比愤慨。他亲自送大儿子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还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及老伴的金银首饰全部拿了出来捐献飞机大炮。他的实际行动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学习热情,学生们更乐于听从他的教诲。

他在1956年担任西北大学副校长后,尽管事务繁多,且患有高血压病,但仍坚持不脱离教学第一线。由于他知识面宽广,对地质学的多数分支学科都教过,总是没人能上的课他上,哪个教师请了假他就来补缺。他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60年代初,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78年,他作为教育界的优秀代表而成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9年,他又分别被国家教委和陕西省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和陕西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的195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为了在中原地区给即将开展的社会主义大建设奠定矿产资源基础,成立了豫西地质矿产考察团,并向冯景兰和张伯声两位有名的河南籍地质学教授发出聘书,请他们来该团担任地质顾问。张伯声欣然接受了故乡人民的聘请,立即带了1名助手(即现今江汉石油学院教授赵铭渠)兼程赶回河南。该团成员都十分惊讶他来得这样快。张伯声说:“为故乡人民找矿,是我20多年的心愿,但以前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人民政府好像摸透了我的心事。”他和冯景兰同该团团长韩影山及团员们一起,冒着盛夏酷暑,在豫西山区辗转十余县,行程逾千里,检查和评价了100多个矿点,其中有开采价值的就有30多个,为国家和地方开发矿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他们最重要的发现是巩县小关铝土矿(后来扩大为巩县铝土矿)和宝丰大营梁洼煤矿(后来扩大为平顶山煤矿)。这些地区的地质调查工作是集体完成的,但对它们的正确评价则主要是张伯声的意见。他青年时代在教授约翰逊陈列室里练就的岩矿基本功,在发现小关铝矿时起了决定性作用。由于炼铝业起于西方,中国学者对铝矿石接触机会甚少,一般只了解最典型的铝矿,而张伯声则能以敏锐的目光一眼判定这种貌似铁矾土的矿石主要成分是铝而不是铁。为此,他同专搞岩矿研究的同志在小关铝矿上还有过一番争论。等考察团回开封拿到矿石分析结果,证明这是品位很高的铝矿时,大家对他的野外鉴定能力无不叹服。巩县铝矿的发现,奠定了中国炼铝工业发展的基础;巩县现已成为郑州铝业公司的主要矿石基地。考察团通过对豫西多个小煤窑的地质调查,张伯声从地层和构造上进行了分析,预测到被三叠系红层大面积覆盖的平顶山区有丰富的二叠系煤层。由于他的建议,在当时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坚持对平顶山进行了地质测量。后经勘探部门钻探证实了这一预测。平顶山煤矿不但储量大、煤质优,而且是华北最南部的一个大型煤矿,对减少“北煤南运”的花费有重要经济意义;平顶山现已发展成中原地区最大的一个矿务局,成为武汉钢铁公司的最主要焦煤资源供给地。

中原人民不忘对家乡曾作出重大贡献的知识分子。张伯声连续被河南人民选举为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后来当第三届人大代表是由陕西选举的)。他对家乡中原的感情一直很深。60年代初,他作为人大代表视察了荥阳(既是他的家乡,又是郑州铝业公司所在地)、郑州和平顶山;70年代赴洛阳、郑州作学术报告,他顺便给家乡乔楼送去化肥;直至80年代,平顶山市和郑州的报刊记者们还常来采访、报道他的近况;1982年他受约给郑州晚报写了一篇回忆录,叫作《难忘家乡山水情》,时刻不忘哺育他成长的勤劳朴实的中原人民和中原的山川土石。 50年代中期,对中条山地层构造的争论,在中国部分学者中曾达到难解难分的地步。张伯声利用暑期带领学生实习之际,仅用1个多月时间,基本查明了中条山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有说服力地辨别了前人争论中的是是非非,基本上较圆满地结束了这场争论,使人们对中条山前寒武纪构造发展的认识深化了一步。他还提出了中条山铜矿的沉积变质成因,在当时未引起重视;7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地学界层控矿床研究的兴起,他的观点突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并被一系列的研究所证实。

由于张伯声对中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多处贡献,他一直担任着中国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专业组的成员。 张伯声在30年代到50年代所进行的多次黄河水利资源调查中,发现黄土的分布不是漫山遍野地散布于任何高度上,而是在每个第四系的盆地中黄土分布都存在一个最高线,其上绝无黄土,其下则不拘高低和地形状况都可发现黄土。他把这样一个黄土分布高度的上限界线叫做“黄土线”,它代表这一盆地过去水体悬浮物质沉淀淤积的最高面。“黄土线”的发现,为黄土的“水成说”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

由于“黄土线”的发现,使张伯声进而对黄河河道的发育产生了“步步前进”的看法。他认为,在上新世蓬蒂期红土层沉积之后,婴年黄河通过中宁盆地在环县流入陕北盆地;到三门期之末,婴年黄河改道,流入银川盆地,继之流入河套盆地;此时陕北盆地由于西北抬起,向东南俯倾的地壳运动,发展了许多由西北流向东南的河流,它们切穿陕北盆地东南边缘山地,注入汾渭盆地;而婴年黄河在淤满河套盆地之后,再次流入陕北盆地,并夺得古无定河河道而流入汾渭盆地;当汾渭盆地被淤满后,从三门峡一带切开出口,流入华北。张伯声重建的黄河河道发育史一反认为“远在新第三纪上新世以前晋陕间黄河河道即已存在”的传统看法;他的新见解在50年代末迅速被多数第四纪地质学者接受。 张伯声在60年代初期对陕西水系、尤其对秦岭两侧水系进行了仔细分析研究,从水系发育形态入手,推论这一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史,具体指出了鄂尔多斯地块在新生代期间的几次反向翘倾给予陕北河道的发育特征以及由于秦岭的北翘南倾而导致的秦岭两侧河流发育形态的显著差异,还指出了渭河地堑——秦岭——巴山间当代的波浪状构造地貌特征。张伯声的主要论断皆被其后的地学调查和地质勘探所证实。他的洞察力和逻辑推断能力令国内构造地貌学界为之叹服。

由于他在第四纪地质构造方面的一系列成绩,曾长期担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委员。 1976年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灾害以及紧接着的松潘地震在西安3次有感,引起西安地区人心惶惶,乃至生产停滞和社会秩序混乱。张伯声为此而焦急万分。为了尽快摸清陕西地震活动规律,尽管他以前从未涉足过地震研究,却仍冒着酷暑同一名助手在其办公室里夜以继日地查阅历史地震资料,绘制图表。通过2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得出了研究结论:关中乃至整个陕西地区,当今尚不具备发生强震的条件,并从理论到实践上都为陕西地震研究工作指出了方向。

他的结论在古都不胫而走,约请张伯声作地震报告的请柬和电话纷至沓来。为了弘扬科学和安定人心,他不顾年高和突击研究的劳累,带着助手在西安地区先后作了14场报告,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研究过程与结果,以丰富的实际资料和独创性的理论使无论是内行或是外行的听众无不信服。1976年12月,张伯声与其助手合作正式完成了论述陕西地震形势的论文,尽管他们声明文责自负,但因陕西省已发布了短期地震预报,论文无处发表,于是只好印成小册子散发。到三年多以后的1980年,“地震荒”早已过去,人们念念不忘这位科学的预言家,论文终于得以发表。大凡读过这篇论文的人都会知道,他的研究结论并不是“震与不震”的问题,而在文中闪烁着他毕生的创造性理论成果,并启迪着后学者的思维。 新观点的建立起始于张伯声对过去地质实践的认真总结,而理论的发展与逐步完善又是由于他极为关注全球地学的最新进展。1959年,他通过对秦岭南北两侧地壳在不同地史时期互相作用此起彼伏的运动的论述,提出了相邻地块的“天平式运动”的概念。这实为新学说的萌芽。因为,后来他在空间上扩大范围来研究“天平式运动”,自然而然地导出了“地壳波浪”的观念。他经过对二次大战后地质科学在大洋领域研究新成果的分析,结合已知的大陆地质知识,将全球地壳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进行研究,发现地壳是由若干大大小小的块体镶嵌而成的。它们从几个方向看去都排列成行,就像团体操队员那样秩序井然。1962年他发表了《镶嵌的地壳》一文。虽然篇幅不长,且无插图,但该文的问世却使国内地质同行们立即承认:一个新学说诞生了,并被称之为“镶嵌说”。为了寻求地壳镶嵌构造的成因机制,张伯声翻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通宵不寐地思索,偶有所得便立即记录下来。他终于在1964年从前人早已废弃不用、束之高阁的依附于“收缩说”的“地球四面体理论”那里受到启示,在兼收并蓄了“收缩说”与“脉动说”的合理部分之后,赋于“四面体理论”以崭新的内涵,提出了地球在以收缩为主要趋势的脉动式演化过程中,不断激发全球四大地壳波浪系统,它们的传播和交织导致了全球地壳的波浪状镶嵌构造。

在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由于历史的原因,张伯声的学术研究中断,但他所创建的“镶嵌说”却以其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国外辗转传回到祖国的宝岛台湾,并立即被台湾地质学者们所接受。1972年台湾省出版的百科全书式巨著《中山自然科学大辞典》(地球科学卷)中,把“镶嵌说”列为对中国地质构造认识的首席观点。到70年代中期,“镶嵌说”发展成为“波浪镶嵌说”,并被国内地质界公认为“中国五大地质构造学派”之一,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各省、市、自治区均有一批学者从事该学说的研究70年代以来,该学说在国际上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地壳波浪镶嵌构造的研究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都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各级各类波浪都有其固有的波长与周期的特性,可以较迅速地查明地质构造特征及矿产赋存规律。70年代以来国内外矿床学家普遍重视的“等间距找矿”,实际上恰恰是利用了地壳波浪构造的原理。张伯声在前述“地震荒”中之所以敢于“反潮流”,正是他把地壳波浪运动的周期性原理和对地壳波浪相互叠加、干涉后出现的特征的已有认识,用于地震地质实践的成功例证。科学理论对于实践的巨大指导意义从张伯声身上得到了体现。“波浪镶嵌”学说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地学领域物质运动的波浪性,确立了地壳运动的周期性和地质构造等间距性的“时—空等间距原理”以及这种时间与空间的等间距皆是可以级级次分、再次分的地质系统论,从而使学说具有了雄厚的哲学基础。

煤炭部第一任部长是谁

陈郁

陈郁(1901年11月11日-1974年3月21日),原名陈旭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家,中国工人运动领袖。

陈郁出生于广东省宝安县南头陈屋村,年轻时做过各种杂工,改名为陈郁,还做过水手。1922年起开始从事工会工作,192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1931年被派到苏联学习。

1934年在苏联大清肃运动中受打击,被下放到斯大林格勒做工人。1939年被平反,返回中国。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郁被派到中国东北。中国共产党占领东北后陈郁负责恢复辽宁煤矿的生产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内战中在东北建立了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郁任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燃料工业部部长。1951年起兼任中国矿业学院院长。1955年燃料工业部被分裂后,陈郁任煤炭工业部部长。1957年起陈郁任广东省委书记和省长。

陈郁曾任中共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六、八、九、十届中央委员,1974年3月21日在广州逝世,享年73岁。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晴枙同尘(2022-10-16 23:56:17)回复取消回复

    位证被学校扣留。2002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不像现在难。然而,杨平平说,没有两证,意味着姐姐很难找到一个“正经”工作。望瑞玲现在都想不通,女儿为什么没有找到像样的工作,“不可能啊,我小学生都能进厂找到工作。”望瑞玲介绍,当时摆在女儿面前的选择有五个。

  • 末屿橪书(2022-10-16 20:03:55)回复取消回复

    造发展的认识深化了一步。他还提出了中条山铜矿的沉积变质成因,在当时未引起重视;7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地学界层控矿床研究的兴起,他的观点突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并被一系列的研究所证

  • 柔侣桃靥(2022-10-17 07:31:09)回复取消回复

    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1931年被派到苏联学习。1934年在苏联大清肃运动中受打击,被下放到斯大林格勒做工人。1939年被平反,返回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陈郁被派到中国东北。中国共产党占领东北后陈

  • 拥嬉墓栀(2022-10-17 00:30:52)回复取消回复

    ,都能帮母亲解决住处问题,完全没必要选择这条不归路。杜教授还表示,我们不应将大学生视为一个特殊人群,事实上很多人都存在心理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关怀。特别是说到贫困,很多贫穷的人都有自卑感,但他们不愿将自己的困难告诉别人。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