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煤炭企业整合地方资源(大型煤炭企业整合地方资源需求)
本文目录一览:
- 1、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中比较大典型的企业是那些?焦煤集团?潞安集团?中煤集团?
- 2、安徽矿业三大集团合并
- 3、什么叫做煤矿资源整合
- 4、内蒙古煤炭怎么综合利用资源条件
- 5、关小上大保稳定———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模式
- 6、大型煤炭企业基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转型实践(下)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中比较大典型的企业是那些?焦煤集团?潞安集团?中煤集团?
当然是山西七大集团,
山西焦煤集团,大同煤矿集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潞安矿业集团,晋城煤业集团,阳泉煤业集团,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山西的四个亿吨级企业和三个五千万吨级企业,也将从这七个集团中产生。
中煤集团的主要资源在山西朔州,属于央企,自然也是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主体,另外太原煤气化集团是中煤集团的子公司,希望对你有帮助。
安徽矿业三大集团合并
安徽酝酿整合三大煤炭集团
坐拥丰富的煤炭资源的皖北,一直是安徽经济发展的后腿。为此,安徽决定通过重组来重新配置资源,撬动皖北经济快速发展。
一个超级煤炭航母,将在煤炭大省安徽诞生。
近日,本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获悉,该省三大省属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分别称淮北矿业、淮南矿业、皖北煤电)将合并为一个产能达亿吨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团。
“这与我省的发展战略是一致的。”安徽省政府一位了解内情的官员向本报记者表示,“对于安徽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机遇。”
在安徽省发改委一位官员看来,坐拥丰富的煤炭资源的皖北,之所以一直拖着安徽经济发展的后腿,就是以往这些地方煤炭资源基本上都处于无序开发的状态,往外卖出的基本上都是原材料,赚取的仅仅是微薄的原材料利润。
为此,安徽提出了变资源大省为加工型大省的发展口号,决定通过重组来重新配置资源,撬动皖北经济快速发展。
三大矿业集团重组
安徽省国资系统的一位知情官员透露,三大矿业集团重组的事情由于非常敏感,在安徽已经“议论了两三年”,“企业意见,省里意见,都不尽一样,争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这三大矿业集团盘子巨大,“稍有不慎,就要出大问题”。
淮北矿业集团坐落在安徽省淮北市,其前身是淮北矿务局,始建于1958年5月,截至2005年末拥有资产189亿元,员工9万多人。
淮南矿业集团前身则为淮南矿务局,于1998年5月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1998年7月由中央直属下放安徽省管理,现有资产总额199亿元。
位于安徽宿州市的皖北煤电同样不可小觑。公开资料显示,该集团始建于1984年5月,现拥有17家子公司和6家分公司,资产总额109亿元,并拥有安徽第一只煤炭股票———恒源煤电股份公司。
其中,淮北矿业和淮南矿业均已进入国家520户重点企业;皖北煤电则是安徽省属重点企业集团。
由于三大集团在安徽煤炭行业均有一席之地,且盘子很大,对于这场安徽省有史以来最大的企业重组案,安徽省上上下下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我们正在研究,还在酝酿阶段。”安徽省国资委一位负责人表示,“从发展的角度来讲,这是做大做强安徽煤炭企业的一个手段。”
一种观点认为,三大煤炭集团联合起来更有利于从全局掌握全省资源。
“现在三大集团都在争先恐后地上马煤化工项目,但资金明显吃紧。”一位对重组抱以厚望的专家说,“重组后,就可以把资金集合起来做大事,比如搞煤炭深加工。”三大矿业集团目前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各有优势,一旦重组,优势资源可以互相调剂,带动全省煤炭行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煤炭企业之间进行重组,也是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根据不久前公布的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国家将力主推进大型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即在“十一五”末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五千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 本稿由中国化工网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国资委几天前发布的《2006年规划发展工作回顾及2007年重点工作思路》也指出,今年将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煤炭生产利用和资源控制能力”。
一位赞成重组的安徽省政府官员也表示,目前来看,三大矿业集团管理效率都比较低,治理结构都不完善,重组后可以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为企业注入活力。
但是,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三大矿业集团一旦重组,容易在地区形成垄断,不仅对煤炭价格影响比较大,还会妨碍各类社会主体公平竞争。
安徽省国资系统官员同时透露,这三大集团本身对于重组也有不同的看法。“由于实力都比较雄厚,以谁为主体?谁吃掉谁?三个企业谁也不服谁。”
不仅如此,目前,这三大集团已分别是淮北、淮南、宿州三市的支柱企业,也是当地利税大户。其中,光淮南矿业集团每年上交的税收就达10多亿。淮北矿业和皖北煤电也都在5亿以上。
“重组后,税怎么分?”淮南市政府一位官员这样反问。
撬动皖北:从资源大省到资源强省
尽管争论很多,但按照安徽省政府一位高层的说法,“重组已是大势所趋。”
安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保有储量250多亿吨,居全国第5位,华东第1位。值得注意的是,安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皖北地区。其中,淮北煤炭资源现已探明保有储量90亿吨,其中占储量86%的焦煤、肥煤和瘦煤,是国家保护开发的稀有品种;淮南煤炭探明储量153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9%,占华东地区32%,煤炭远景储量444亿吨。
尽管资源丰富,但整体来看,涵盖蚌埠、淮南、淮北、阜阳、宿州和亳州六市的皖北地区,总面积3.2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额等,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0%左右,差距十分明显。
“皖北活,则全局活;皖北强,则全省强;皖北崛起,则安徽才能快速崛起。”在2006年的一个振兴皖北经济的座谈会上,安徽省政府一位高层表示,皖北地区是安徽经济发展棋盘上一枚极其重要的棋子,加快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到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在三大矿业集团重组仍在紧锣密鼓地酝酿中的时候,皖北煤电已经重组了淮南的市属企业———淮化集团,以大力发展“煤化工”项目。
据透露,皖北煤电与淮化集团整合,只是安徽省煤化工基地战略实施的第一步,同时煤电一体化、煤化盐化一体化也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中。
安徽省发改委提供的信息显示,目前,总投资达400亿元的安徽省“十一五”期间重大项目“煤化盐化一体化”项目,已在淮北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介绍,该项目将依托安徽省内焦煤、石灰石和岩盐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按照投资规划,一方面进一步壮大煤炭主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形成煤-焦-化-电产业链,利用岩盐和石灰石资源,大力发展盐化工,生产聚氯乙烯,促进资源转化增值,最终建成全国一流的煤焦化电基地和盐化基地。
“希望通过这些动作,能除去省委省政府(撬动皖北经济)的这块心病。”安徽省政府一位高层表示。
据本报记者了解,这场旨在整合区内经济布局的重组不仅发生在煤炭行业,安徽省的钢铁企业马钢集团、铜陵有色公司等等,都在酝酿合并重组一批产业相近的国有企业。
“集中精力才能做大事。”安徽省发改委官员表示。
什么叫做煤矿资源整合
是指以现有合法煤矿为基础,对两座以上煤矿的井田合并和对已关闭煤矿的资源/储量及其它零星边角的空白资源/储量合并,实现统一规划,提升矿井生产、技术、安全保障等综合能力;并对布局不合理和经整改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实施关闭。
内蒙古煤炭怎么综合利用资源条件
内蒙古是我国煤炭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煤层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全区118.3万平方公里,现已查明含煤面积为1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0%。全区101个旗县区中,有67个旗县区储存煤炭资源。全区累计探明的保有储量为2317.1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2%。探明储量在1亿吨以上的煤田有19个,10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6处。其中准格尔煤田储量253亿吨,锡林郭勒胜利煤田214亿吨,呼伦贝尔煤田215亿吨,东胜煤田736亿吨。目前,内蒙古共有各类煤矿1228处,其中国有重点煤矿67处,地方国有煤矿96处,乡镇集体煤矿1065处。形成了乌达、海勃湾、包头、平庄、大雁、扎赉诺尔、霍林河、伊敏、准格尔、神东等10个国有重点煤炭生产矿区以及胜利、白音花、宝日希勒、万利等4个国家重点建设矿区。
内蒙古煤炭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资源分布广、总量多;二是种类齐全、品质优良,以低变质烟煤和褐煤为主,低硫优质煤占总储量的70%,低灰、低硫烟煤又占优质煤的60%;三是煤层埋藏浅、厚煤层多、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层位稳定、煤田规模大、易开采;四是主要煤系中的共生、伴生矿产资源丰富,为其他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了便利。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应该推进煤炭产业产品升级,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变输煤为输电,鼓励和引导现有煤矿进行再加工、再转化,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煤化工和煤电转化项目。如:电厂,、硅铁、氧化铝、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型煤及原煤洗选等煤炭深加工产业。
在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职能。
一、加强对现有资源规划、开发的管理,为地方煤炭企业的资源战略存储打好基础。
二、加大对现有煤矿关联与技改力度,通过关、联、并、产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大型煤矿兼并、收购 、重组、联营小煤矿,对煤炭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改造建成一批高产高效矿井,实现大型矿井现代化,中小型矿井标准化,彻底关闭技改无望、安全条件差的中小矿井。
三、按照支柱产业集团化,骨干企业公司化的要求,建立优势企业相互协作的良好机制。
四、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和废弃物、采煤塌陷区的治理,使煤炭资源开发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关小上大保稳定———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模式
山西省以县 (市)现有合法煤矿为基础,通过煤矿之间合并井田、联合改造,以及对已关闭矿井的剩余资源、零星边角资源及相邻煤矿所划出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统一规划,提高矿井生产、技术、安全保障等综合能力,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晰和理顺产权关系;对布局不合理和整改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实施关闭,其资源可参与整合;对在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重要水源地、城市规划区及交通枢纽区域内的煤矿必须予以关闭,其资源不得参与整合。同时积极鼓励和重点支持省内外重点煤炭企业、地方国有骨干煤矿和其他煤炭深加工优势企业对地方中小煤矿实施联营、兼并、参股、控股、收购及进行改造与资源整合,实现低成本扩张,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延伸煤炭产业链。通过实施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全省矿井数量明显减少,单井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安全生产状况全面提升和改善;全省煤矿数量减少30%以上,其中重点产煤县年产9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全部淘汰;到2010年,全省大型煤炭基地内的小型煤矿数量减少70%,年产30万吨以上矿井煤炭产量占到总产量的90%以上,形成2个亿吨生产能力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1~3个5000万吨以上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矿企业集团;到2015年所有小型煤矿全部淘汰,全省煤矿数量控制在2000个以内;整合后的煤矿必须实现壁式开采,达到一矿一井、两个安全出口、全负压通风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资源回采率要有明显提高,其中厚煤层采区回采率不低于75%、中厚煤层不低于80%、薄煤层不低于85%;全省煤矿全部实现资源有偿使用,建立产权归属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
大型煤炭企业基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转型实践(下)
培育发展多元电力产业,走好清洁电力、太阳能光伏与深紫外LED产业一体化、基地化发展之路
潞安顺应清洁能源发展大势,实施煤电、瓦斯发电、半导体光电“一体化”战略,加快向绿色、多元、安全、高效、低碳的可持续能源体系转型,进一步优化能源供给结构。
1.优化布局清洁电力产业
一是加快煤炭坑口电厂建设。 积极推进潞光电厂一期2×66万kW项目建设,力争2019年底并网发电;稳步推进准东电厂2×66万kW项目复工复建,积极 探索 股权转让方式。深化与大唐、华润等央企的合作,通过“腾笼换鸟”,互相参股、股权置换等方式管理运营电力及煤矿项目。 二是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充分利用国家、省输配电价及发售电价市场化改革的相关政策,持续推进大用户直供电争取,积极拓展售电服务领域,进一步 探索 创新集团电力建设运营管理。 三是深入推进地面瓦斯抽采和低浓度瓦斯综合利用工程。 加大井下抽采瓦斯利用力度,建成投运全球规模最大、全国首家、全国瓦斯利用率最高的高河乏风氧化利用项目,并保持稳定运行;常村大气量瓦斯综合利用热源撬项目具备投运条件;有序推进古城乏风氧化发电项目、李阳、郭庄、李村瓦斯电站建设,走出一条瓦斯综合利用、低碳循环、节能减排的新路子。力争“十三五”末瓦斯利用率达到60%以上。
2.培育发展半导体光电产业集群
(1)加快发展PERC电池等先进产能。 潞安根据国家“531新政”要求,加快光伏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推进2GW高效PERC项目建设。2018年启动新建2GW高效PERC生产线,4月1日开工奠基,10月1日“首片”下线,目前项目已全面达产达效。同时,在已建成的PERC首期2GW生产线基础上,1GW双玻双面半片组件项目竣工投产;2GW高效单晶电池产线扩能改造力争2019年10月底完成,形成年产4GW规模;适时启动2GW高效叠瓦组建产线项目。潞安高效单晶PERC电池平均光电转换率、非硅成本等关键数据行业领先,产品远销韩国、土耳其、约旦等国家。光伏电站总装机达到310.2MW,建成全省光伏电池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积极筹备建设国家级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重点依托“一带一路”加大国际产能合作,在中亚、东欧、东南亚等沿线国家布局太阳能电站项目,全面打开国际市场。力争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现代化光伏产业基地。
(2)同中科院对接引进建设全球第一条深紫外LED项目。 2018年4月1日,中科潞安深紫外LED项目正式奠基,潞安与中科院联合共建中科潞安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深紫外LED外延芯片产业化生产线。2018年10月建成全球首条半导体深紫外LED芯片量产化一期3000万颗生产线。2019年5月底,全球首条大功率量产化紫外LED芯片生产线正式投产,并成功搭建中科潞安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一“开发设计”平台,标志着深紫外LED项目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同时,在深紫外LED芯片一期项目工程达产达效的基础上,潞安加快推进二期年产3亿颗深紫外LED外延芯片生产线建设,适时启动长治紫外光电产业园区建设,力争把长治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深紫外LED产业集聚区,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构建新型生物 健康 产业体系,走好生物化工、生物肥料、生物 健康 一体化发展之路
生物产业是21世纪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潞安树立跨界融合的理念,推进生物化工与高端煤化工、生物 健康 产业一体化发展,构建以生物耦合、绿色低碳、融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新型高端生物 健康 产业体系。
1.大力发展以油用牡丹、野樱莓为主体的科研、育苗、种植、深加工、保健、医药等全产业链生物 健康 产业。
一是有序推进油用牡丹育苗、种植与深加工基地建设。 潞安坚持把“农民的脱贫致富与企业的转型发展”相结合,全面推进“123”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战略。经过近三年的培育,现已拥有2万亩油用牡丹育苗基地、30万亩种植基地、2000吨/年牡丹籽油深加工能力,种植区域覆盖省内外9个地市57个县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油用牡丹育苗、种植和深加工企业;加强 科技 创新平台对接,牵头成立“油用牡丹产业国家创新联盟”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批批准;与国家林业局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中科院植物所等开展合作,构建了12个油用牡丹 科技 创新平台,推进重大 科技 成果转化,做好油料加工、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加强营销网络平台对接,线上与天猫、京东、“中国高端食用油网”等电商平台合作,“智华天宝”品牌成功入选“CCTV央视网商城”优选品牌。线下积极对接北京二商、广药、昂立、中粮等,拓展下游产品高端外销平台。与美国思丹得集团、加拿大福莱克斯食品集团合作,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加拿大市场。
二是推动野樱梅等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潞安有序推进野樱莓推广种植,在已经栽植的1000亩野樱莓基础上,2018年新增野樱莓基地300亩,总面积达到1300亩。未来将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野樱莓种植基地。在做好推广种植的同时,潞安进一步瞄准高端化妆品市场,在开发野樱莓原浆的基础上,加大野樱莓系列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寻求国内外知名酒厂合作开发野樱莓酒类产品,培育高端酒类品牌;开展花青素加工、萃取、提纯重点 科技 攻关,开发高端保健品品牌等。
2.加快推进生物化工、生物化肥一体化战略布局。
一是生物尼龙。 潞安同上海凯赛生物公司合作,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实现煤化工与生物化工的深度耦合,生产出性能卓越的长链二元酸和戊二胺,二者聚合而成特种尼龙(5X)。2018年9月,凯赛(乌苏)生物 科技 园一期生物尼龙项目建成投产。 二是生物乙醇联产人造蛋白。 潞安与中科院上海高研院、巨鹏生物公司联合打造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生物燃料乙醇、人造蛋白示范基地。2018年4月,三方签署了研发合作协议,潞安与巨鹏生物联合推进2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目前正加快推进一期2万吨示范项目施工建设。 三是生物肥料。 紧抓国家全面推进农业发展绿色变革时代机遇,加快发展高端生物肥料。一方面,依托天脊集团,推进生物肥、有机肥同无机肥的优势嫁接,积极开发推广水溶肥、滴灌肥、油用牡丹专用肥等;另一方面,引进新加坡伟爱生物 科技 公司“高质伟土壤持续发酵项目”,合作生产生物菌液,将肥料制造、生态农业合作一体化推进。
3.积极 探索 建设“医、康、养”一体化的 健康 产业园区。
2018年5月,潞安与北大医疗产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合资公司“长治市北大医疗潞安医院公司”,着力打造以“医、康、养”为主题,“医、教、研”一体化的区域医疗中心和高端康复疗养基地。目前,双方已完成完成融合,开始正常运行。下一步,新公司将通过引进发展资金、引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进医疗资源和管理资源,实现医院管办分开,进行专业化、市场化运营;同时规划在长治市区建立一所以专科为特色的现代化医院,形成以医疗为核心、医康养护一体化全面发展的 健康 产业格局。
树立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理念,打造潞安高端装备“智造”新高地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潞安紧紧把握“中国制造2025”机遇,加快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2017年6月,与全球领先的电气公司厦门ABB公司合作建设中低压开关柜项目,实现强强联合;同ABB、上海交大等大公司、知名院校开放合作,打造了“安易电气”高端制造品牌,建成全国第三家、华北地区最大的变频器检测中心;2018年4月,与ABB公司、上海交大、南京国辰电气联合成立了山西潞安电力电气研究院;深化同上海交大、陕西捷普等合作,积极推进智能永磁同步电机及控制器项目等;2018年9月,与施耐德公司、德国沙尔夫公司分别签署了电气装备制造、煤矿辅助运输装备制造合作协议,标志着潞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迈进了新征程。目前,潞安正着力打造潞安ABB产业园区,力争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智造”新高地。
积极培育发展氢能产业,打造全国领先的氢能与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基地
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代表未来能源发展趋势。同时,山西省拥有大量的焦炉煤气,具有规模优势,制氢成本低。潞安积极把握氢能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将传统焦炉煤气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德国Aspens公司合作,开发新型金属膜分离制氢工艺,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与美国AP公司合作,布局建设氢气储存设施及30~50座加氢站;与德国Aspens GmbH公司合作,拟在山西综改示范区内建设500套/年氢燃料电池生产线;与从事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的武汉泰歌、氢燃料电池用户江铃重汽开展下游配套产业合作;2019年6月,成立潞安阿斯本氢动力 科技 公司,标志着潞安氢能源产业迈出了实质性、关键性步伐;2019年7月,与美国AP签署山西潞安空气产品氢能源公司合资协议,是潞安产业转型、发展氢能领域的重要举措。
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产业,打造“潞安资本”
放开盘活多元支持产业,进一步实现多极支撑、协同发展
一是做强做优建筑建材产业。加快推进建筑建材板块专业化整合重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参与全省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对接国家战略,参与雄安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建设,参与海外“一带一路”沿线非洲肯尼亚等地工程项目承揽,进一步拓展建筑建材市场。二是做实做精物流贸易产业。以防范风险和提升效益为重点,稳妥做好物流贸易支持产业,推动贸易实体化、效益化发展。重点依托煤炭经销公司、铁路运营公司、物资贸易公司、日照国贸公司、宜泰铜材制造公司等贸易实体,立足发展煤炭、铜材、焦化、油品、装备、矿石等物流项目,积极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施“互联网+物流”,搭建物流网络、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商务三个平台,实现集团物流贸易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三是其他产业力争通过改革改制、优化重组、市场化退出等方式,实现全面盘活、自我发展。
强化五大保障体系建设
1.组织保障。 健全组织机构,从集团层面成立了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由董事长、总经理担任组长,统一部署高端转型发展;制定集团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并将重大转型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列入“13710”督办系统强化落实;建立健全“双对标”管理体系,制定煤炭、化工、光伏等各产业板块对标提升工作方案和行动计划,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推进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煤炭转型升级综合创新研究院作用,开展转型升级前沿课题研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2.平台保障。 坚持以 科技 创新为引领,推动实现重大转型项目与开放创新平台一体化布局,致力打造煤炭 科技 成果高端转化示范基地,规划实施“个十百千万”计划,走出了一条以高端开放创新平台为支撑,以主导技术、核心技术为引领的高端化发展之路。同时,整合集聚创新资源,积极申报创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并拓展与国内外一流公司、高校科研院所等深度合作,通过共建平台、引进投资、联合培养人才等,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的融合发展,为集团高端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3.人才保障。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进一个人才,就是引进一个平台”的理念,依托集团博士后工作站、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蓝点人才计划等,先后柔性引进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顶尖水平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团队,自主培养了100余名具有硕士学历的高技术人才,500余名高技能行业人才。大力培育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三支人才队伍,积极推进“十大人才工程”建设,创新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252”计划,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队伍保证和智力支撑。
4.机制保障。 紧抓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的窗口期和机遇期,制定集团深化改革工作计划及责任分工,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全面推进化工板块优化重整,发挥集群优势,打造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增长极;深化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所有新上项目全部按照股权多元化进行运营,积极引入产业发展基金、央企、国企及民营资本等战略投资,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构建大营销管理体系,强化煤炭与高端蜡、润滑油、精细化学品、牡丹油等一体化布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5.政治保障。 以习总书记对潞安党建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为动力,全面运行完善潞安党建调度平台和数字化党建运行体系,不断深化潞安“1234”党建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牵引全年工作,扎实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砥砺本领、增长才干,把加强党的建设同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确保党建工作与企业转型发展同向同步、同频共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确保了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经过近年来的产业转型实践,潞安培育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新的竞争优势,发展质量、产业培育、创新能力、产品开发、开放发展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潞安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一是经济效益显著增强。 2018年营业收入1775亿元,实现利润35亿元;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05.25亿元,实现利润20.62亿元,创近年来最好水平。潞安连续七年位居世界500强,在中国能源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4位,在中国煤炭企业50强中排名第6位。 二是环境效益明显提升。 通过提升绿色低碳竞争力,目前潞安原煤生产综合能耗控制在5.4千克标准煤/吨以下,洗煤电力单耗控制在5.7千瓦时/吨以下,各项能耗指标均控制在国家能耗限额标准范围之内。 三是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1以下,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连续19年蝉联“安康杯”竞赛优胜杯企业。
产业竞争优势显著提升
一是 立足煤炭基础产业,统筹推进煤炭去产能与提升优质产能,煤炭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二是 坚持走差异化、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之路,以 科技 创新为引擎、以高端产品为标志、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在全国率先推进煤基合成油1.0版向煤基精细化学品2.0版迈进; 三是 坚持以 科技 为引领,加快培育生物化工与生物 健康 、半导体光电、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逐步实现优势发展、特色经营; 四是 坚持以质量效益为目标,进一步盘活物流贸易、建筑建材等辅助产业。集团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产业竞争优势显著提升。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 注重“平台创新+协同创新”,构建完善了集团、天脊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潞安环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平台,建成全省唯一的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打造煤基 科技 成果高端转化示范基地。 二是 注重“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转化,实现了钴基费托合成工艺及下游技术突破、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生产有效合成气技术突破等,形成了应用推广一批、储备开发一批、攻关研发一批“三个一批”关键技术梯次开发格局。 三是 注重“持续创新+全员创新”,持续实施“三个一”创新机制,强化基层单位创新管理,构建了全员、全方位、立体化的创新长效机制,集团创新引领能力持续提升。
高端产品开发大见成效
一是 潞安喷吹煤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成为订立国标的基准,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潞安因此成为中国最大的喷吹煤基地。 二是 坚持差异化、高端化、精细化产品定位,开发出5大类、54种、270多个规格型号的煤基精细化学品系列产品,多项技术和产品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三是 各类高端产品保持行业领先水准。天脊集团主导产品“天脊牌”硝酸磷肥是“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潞安高低压电气产品广泛应用于煤矿、电力、高铁等行业;潞安PERC电池平均转换效率高、性能好、质量优,通过国家“领跑者”认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开放发展成效显著
秉承“与能人携手,和巨人同行”的理念, 一是 立足国内市场,围绕企业重点项目、重大技术,与建行、工行、华润、国电、中化工程、上海高研院、山西煤化所、大连化物所等,强强联合、优势嫁接,提升 科技 成果孵化和转化水平。 二是 积极开展国际化对标,目前已同11个国家20余家国际化公司开展了合作。比如,引进美国AP、新加坡胜科等投资180项目,与巨鹏生物联合发展生物乙醇,与雪佛龙开展异构脱蜡生产基础油技术合作,与南非萨索尔开展α烯烃综合利用全球化合作,与德国Aspens公司合作氢燃料电池及超纯氢还原硅矿石生产电子极多晶硅,与美国AP合作布局建设氢气储存设施及加氢站等,不断开创了开放合作的新局面。
本成果为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2019(第三届)
成果创造人:游 浩、刘俊义、郭成刚、张路刚、张成银、连 峰、田文香、杨 威、于清泉、冯敏捷、牛王芳、詹 平(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