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点事件 > 正文

热点事件

宁夏煤炭工业历史沿革(宁夏煤炭年产量)

hacker2022-10-26 10:20:28热点事件192
本文目录一览:1、在哪能找到宁夏煤炭的详细资料?2、宁夏有哪些煤矿?

本文目录一览:

在哪能找到宁夏煤炭的详细资料?

宁夏煤炭网上百度直接搜索,有详细的资料!

1、 何谓燃料?

答:燃料是指用来燃烧以取得热量的物质。

2、 燃料按其物理形态可分为哪几种?

答:煤的成分分析可分为无素分析和工业分析两种。

4、 煤的元素分析成分有哪几种?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碳(C)、氢(H)、氧(O)、氮(N)、硫(S)、灰分(A)、和水分(M)。碳、氢及硫中的有机硫和黄铁硫是可燃烧的,其余都是不可燃烧的。

5、 简述煤中碳的性质。

答:碳是煤中最主要的可燃元素,也是煤中最基本的成分,其含量约占40%~85%。1KG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能放出约32825.56KJ热量。1KG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只能放出约9258.06KG的热量。碳的燃烧特点是不易着火,燃烧缓慢,火焰短。煤的碳化程度越深,即含碳量越多,则着火和燃烧越困难。

6、 简述煤中氢的性质。

答:氢是煤中单位发热量最高的元素,但含量不多,约占3%~6%。氢极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

7、 说明煤中氧的性质。

答:氧是煤中的杂质,不能产生热量。由于氧的存在,使得煤中可燃元素的含量相对降低。煤中的氧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游离的氧,它能助燃;另一部分以化合物状态存在,不能助燃。

8、 说明煤中氮的性质。

答:氮是煤中的杂质,其含量约占0.5%~0.15%,对煤的燃烧影响不大。氮在适当燃烧条件下会生成氮的氧化物(NOx),对环境有污染。

9、 说明煤中硫的性质。

答:煤中的硫由有机硫、硫化铁和硫酸盐中的硫三部分组成。前两种硫可以燃烧,构成所谓的挥发硫或可燃硫;后一种硫不能燃烧,将其并入灰分。硫是煤中的有害元素。

10、 说明煤中水分的性质。

答:水分是煤中的杂质。煤中的水分由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组成。外在水分又叫表面水分,它是因雨、露、冰、雪或在开采过程中进入煤中的,靠自然干燥可以去掉;内在水分又叫固有水分,靠自然干燥不能去掉,必须把煤加热到102~105℃并保持2h才能去掉。水分的存在使煤中可燃元素的含量相对降低。

11、 说明煤中灰分的性质。

答:煤中不能燃烧的矿物质在燃烧时将形成灰分。灰分是煤的的杂质。

12、煤中的硫对锅炉运行有何影响?

答:硫在锅炉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气体,它们和水蒸气结合生成亚硫酸或硫酸蒸汽。当烟气流经低温受热面时,若金属受热面的温度低于硫酸蒸汽开始结露时的温度,硫酸蒸汽便在其上凝结,腐蚀锅炉尾部受热面。因此,煤中挥发硫含量越高,对锅炉的危害也就越大。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排出后还会污染环境。

13、煤中的水分对锅炉运行有何影响?

答:水分多煤,引燃和着火较困难,且延长燃烧过程,降低燃烧室温度,增加不完全燃烧损失和排烟热损失;同时还会增加引风机的耗电量,影响制粉系统的煤粉细度,降低磨煤机出力,甚至堵塞制粉管道,使煤粉仓、给煤机下粉不均匀,造成燃烧失常。

14、煤中的灰分对锅炉运行有何影响?

答:煤中灰分含量高,则煤的发热量就低,开采运输等费用相对增加,同时还增大制粉系统的耗电量。灰分容易隔绝可燃物与氧化剂的接触,因而多灰分的煤不容易完全燃尽。熔化的灰常黏在受热面上形成渣,结渣不易清除,影响传热。固态飞灰随烟气流动,则会使受热面磨损与堵灰。排出的灰分还会污染环境。

15、煤中最主要的可燃元素是什么?

答:煤中最主要的可燃元素是碳。

16、煤中发热量最高的元素是什么?

答:煤中发热量最高的元素是氢。

17煤中的杂质有哪些?

答:煤中的杂质有氮、氧、水分和灰分。

18、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

19、何谓煤的工业分析?

答:工业分析是指按规定条件把煤试样进行干燥、加热和燃烧,以此来确定煤中水分、灰分、固定碳和挥发分的百分含量,从而了解煤在燃烧方面的特性。

20、何谓挥发分?其中是否包括煤中的水分?

答:在煤的式业分析中,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首先是水分蒸发,当温度升高到104℃并维持7min后,有机物质分解成各种气体挥发出来,这些挥发出来的气体称为挥发分。它不包括煤中的水分。

21、煤的成分基准分为哪几种?

答:煤的成分基准通常分为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四种。

22、何谓的收到基?如何表示?

答:收到基是以进入锅炉的工作煤为基准来表示各种成分含量的。表示方法:在各成分符号的右下角加“ar”字样表示。

23、何谓煤的空气干燥基?

答:空气干燥基是以自然干燥法去掉外在水分的煤样作为分析基准的。表示方法:在各成分符号的右下角加“ad”字样表示。

24、何谓煤的干燥干燥基?

答:干燥基是以去掉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后的煤样作为基准的。表示方法:在各成分符号的右下角加“d”字样表示。

25、何谓煤的干燥基?如何表示?

答:从煤中除掉水分和灰分后的剩余部分作为试样,以此为基准的成分含量叫干燥无灰基表示方法:在各成分符号的右下角加“daf”字样表示。

26、何谓燃料的发热量?

答:单位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燃料的发热量。发热量是动力煤最重要的特性,它决定煤的价值,也是进行热效率计算不可缺少的参数。

27、燃料发热量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答:发热量的大小取决于燃料中碳、氢、硫元素含量的多少。

28、何谓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电厂锅炉多采用哪种发热量?

答:高位发热量是指1kg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低位发热量是指从燃料高位发热量中扣除燃烧过程中氢燃烧生成的水和燃料带的水分汽化的吸热量。我国电厂锅炉技术中常采用低位发热量。

29、何谓标准煤?

答: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29309kJ/kg的煤称为标准煤。标准煤实际是不存在的,只是人为规定的。提出“标准煤”的主要目的是把不同的燃料划归统一的标准,便于分析、比较热力设备的经济性。

30、褐煤有何特点?

答:褐煤的碳化程度较浅,挥发分含量高(Vdaf≥40%),呈棕褐色,易于点燃,火焰长,焦结性很弱,水分含量大,发热量低。

31、挥发分对锅炉设计及运行有何影响?

答:在锅炉设计中,炉膛结构、燃烧型及受热面布置等均与挥发分含量有关。在锅炉运行中,燃料的着火、燃烧的稳定及燃烧过程的经济调整等也都与挥发分含量有直接关系。燃料含挥发分越多,越容易着火,燃烧过程越稳定。

32、何谓煤的焦结性?

答:煤在隔绝空气加热时,水分蒸发、挥发物析出后,剩下不同坚固程度的固体残留物(焦炭)的性质,称为煤的焦结性。

33、表示灰分熔融性的三个温度分别是什么?

答:DT是灰分的变形温度,ST是灰分软化温度,FT是灰分的熔化温度。

34、煤如何按灰熔融特性温度分类?

答:各种煤的灰熔融特性温度一般在1100~1600℃之间。ST>1400℃的煤称为难熔灰分的煤,ST=1200~1400℃的煤称为中熔灰分的煤,ST<1200℃的煤称为易熔灰分的煤。

35、影响灰熔融特性温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1)成分因素。组成煤灰的成分及各种成分的含量比例,是决定灰熔融特性温度高低的最基本因素。煤灰的成分一般是三氧化铝(AL2O3)、二氧化硅(SiO2)、各种氧化铁(FeO、Fe2O3、 Fe3O4)、钙镁氧化物(CaO、MgO)及碱金属氧化物(Na2O、K2O)等,但主要成分是SiO2、FeO、∑FeO和CaO,其他成分则甚微。

若灰中含有熔点较高的物质越多,则灰的熔点也越高;若灰中含有熔点较低的物质越多,则灰的熔点也越低。当煤中硫铁矿(FeS2)等含量较多时,也会使灰熔点下降。有的物质有助熔作用,比如CaO本身熔点为2570℃,但它在与FeO和AL2O3组成混合物时,灰熔点会降低到1200℃。

(2)介质因素。实践证明,当周围介质性质改变时,会使灰熔点发生变化。例如,当有CO2、H2等还原气体存在时,会使熔点降低。这是由于还原性气体能使灰分中的高价氧化铁还原,产生低熔点的氧化亚铁的缘故。

(3)浓度的因素。当灰分组成一样,所处环境的周围介质也一样,但煤中含灰量不同时,熔点也会发生变化。烧多灰分的煤容易结渣。

36、何谓煤的可磨性系数?

答:煤的可磨性系数是指在风干状态下,将标准煤和所磨煤由相同粒度破碎到相同细度时消耗的电能之比。

37、何谓煤粉细度?

答:煤粉细度是表示煤粉中各种大小尺寸颗粒煤的质量百分含量。它是衡量煤粉品质的重要指标。

表演征煤粉粗细程度的指标称为煤粉细度。煤粉细度的表示方法是:将一定数量的煤粉试样放在筛子上筛分,筛分后留在筛子上的煤粉质量占筛前煤粉总质量的百分数,用Rx表示,其值越大,表示煤粉越粗。

38、何谓煤粉的经济细度?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煤粉的经济细度是指燃烧损失与制粉电耗之和最小时的煤粉细度。

影响煤粉经济细度的主要因素有煤的挥发分、煤粉的均匀性和燃烧技术。

39、煤粉的粗细对锅炉燃烧有何影响?

答:煤粉过粗,在炉膛中不易燃尽,增加了不完全燃烧损失;煤粉过细,又会使制粉系统耗电量增加,金属磨损也会增加。

40、何谓煤的着火点?

答:煤的着火点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煤加热到不需要外界火源即开始燃烧时的初始温度。

41、煤的特性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煤的特性指标主要有发热量、挥发分、焦结性、灰分熔融性、可磨性、煤粉细度和着火点。

42、煤按挥发分含量可分为哪几种?

答:煤按挥发分含量可分为无烟煤、烟煤、贫煤和褐煤。

43、无烟煤有何特点?

答:无烟煤的碳化程度最高,即含碳量最多,挥发分不超过10%;有金属光泽,颜色为灰黑色或黑色,密度较其他煤大,质地坚硬,成块状,不易破裂;燃烧时只有很短的火焰,焦炭没有焦结性,不易点燃。

44、烟煤有何特点?

答:烟煤的碳化程度次于无烟煤,挥发分占20%~40%;容易点燃,火焰长,其发热量一般比无烟煤低;外表呈灰黑色,有光泽,质地松软;有的焦结性强,适合于炼焦用。

45、贫煤有何特点?

答:贫煤的碳化程度与烟煤相近,它的性质介于无烟煤与烟煤之间,挥发分占10%~20%;不易燃烧,火焰较短,发热量比烟煤低。

46、何谓燃烧?

答:燃烧是燃料中的可燃成分(C、H、S)同空气中的氧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的过程。

47、何谓燃烧速度?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燃烧速度是指单位时间烧掉燃烧量的多少。

48、何谓燃烧程度?

答:燃烧程度即燃烧的完全程度,表示烟气离开炉膛时带走可燃质的多少。

49、何谓焦炭?

答:去掉水分和挥发分后,煤的剩余部分称为焦炭。焦炭是由固定碳和灰分组成的。将焦炭放在800℃±20℃灼烧(不要出现火焰)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取出来冷却,这时焦炭所失去的质量就是固定碳的含量,剩余部分是灰分含量。

50、焦炭根据其黏结程度分为几种?

答:焦炭根据其黏结程度分为强焦结性焦炭、弱焦结性焦炭和不焦结性焦炭三种。

51、煤粉在炉内的燃烧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答:煤粉在炉内的燃烧过程分为着火前的准备阶段、着火燃烧阶段和燃尽阶段。

52、锅炉燃用的气体燃料主要有哪些?

答:锅炉燃用的气体燃料主要有天然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及液化石油气。

53、何谓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答:燃料中的可燃成分在燃烧后全部生成不能再进行氧化的燃烧产生,这种情况叫完全燃烧。

燃料中的可燃成分在燃烧过程中有一部分没有参与燃烧,或虽已进行燃烧,但生成的产物中还含有可燃气体,这种情况叫不完全燃烧。

54、燃煤中的哪些因素对锅炉热力工况影响较大?

答:燃料中的发热量、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对锅炉热力工况影响较大。

55、煤粉品质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答:煤粉品质的主要指标是煤粉的细度、均匀性和水分。

56、何谓理论空气量?

答:根据燃烧反应,1kg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

57、何谓实际空气量?

答:为了保证燃料完全燃烧,所供应的空气量要比理论空气量大,这一空气量称为实际空气量。

58、何谓过量空气系数?

答:过量空气系数等于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

59、何谓炉内过量空气系数和最佳过量空气系数?

答:炉内过量空气系数一般是指炉膛出口处的过量空气系数,它的最佳值与燃料种类燃烧方式及燃烧设备的完善程度有关,应通过试验确定。

运行中排烟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及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的总和为最小时的过量空气系就是最佳过量空气系数,一般由试验确定。

60、煤粉要达到迅速、完全燃烧,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应该满足以下条件:(1)炉膛内要维持足够高的温度;(2)要有适量的空气;(3)空气混合良好;(4)要有足够的燃烧时间。

61、何谓煤的自燃?

答:煤粉与空气接触,缓慢氧化所产生的热量,如不能及时散发,将导致温度升高,使煤的氧化加速而产生更多的热量,当温度升高到煤的燃点,就会引起煤粉的燃烧,这个现象称为煤粉的自燃。

62、何谓燃油的黏度?

答:黏度是液体流动性的指标,它对油的输送和燃烧有重要影响。燃油的黏度通常以恩氏黏度表示。所谓恩氏黏度,就是指200cm3的油在某一温度下流经一标准尺寸孔口所需的时间,与同体积的水在20℃下通过同一孔口的时间的比值。

63、何谓重油?它由哪些在分组成?

答:重油是石油炼制后的残余物,因其密度大,所以称为重油。

重油是由不同成分的碳氢化合物组成的,从元素分析上看,主要有碳、氢、氧、氮、硫、水分及灰分等。

64、重油的黏度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重油的黏度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油的黏度小,就易于流动和雾化,但油温也不能过高。当重油的温度达到120~130℃以上时,黏度的降低就不太明显了,反而容易引起气化,造成储罐冒顶、火灾等事故。另外,重油的黏度还与油质有关。

65、火电厂锅炉主要燃用什么油?

答:主要燃用重油和柴油。

66、燃油的物理特性有哪些?

答:主要有黏度、凝固点、闪点、燃点和密度。

67、何谓油的闪点?

答:对燃油加热到某一温度时,表面有油气产生,当油气和空气混合到某一比例且有明火接近明,会产生瞬间即逝的蓝色闪光,此时的温度称为闪点。

68、保谓油的燃点?

答:当温度升高到某值,燃油表面上油气分子趋于饱和,与空气混合且有火焰接近时,就会发生着火,并能保持连续燃烧,且持续时间不少于5S,此时的温度即为燃点(又称着火点)。

69、何谓燃油的凝固点?

答:当油湿降到某一值时,重油会变得相当黏稠,以致盛油的试管倾斜45°但油表面在1min内尚不能表现出移动倾向,此时的温度即为凝固点。

70、通常对敞口容器油的加热温度有何规定?

答:为了安全起见,锅炉生产过程, 通常在敞口容器中加热油,规定加热温度一般应低于闪点10℃以上。

71、何谓燃油的着火热?

答:所谓燃油的着火热,就是指把炉内的油气混合物加热到着火温度时所需要的热量。

72、油滴的燃烧扬哪几个过程?

答:油滴的燃烧包括蒸发、扩散和燃烧三个过程。

73、重油可以分为哪几种?

答:重油可以分为燃料重油和渣油两种。燃料重油是由裂化重油、减压重油、常压重油和蜡油等按不同的比例调制而成的;渣油则是原油在炼制过程中排除下来的残余物,可不经过处理而直接供到电厂作为燃料。渣油可以是常压重油、减压重油和裂化重油等。

74、燃油着火热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燃油着火热的大小与油品的沸点和燃点、混合物中空气的含量及进入炉膛前的燃油温度与空气温度等因素有关。

75、原油为何比重油更易着火?

答:原因是原油中含有一定的低沸点馏分,容易蒸发,燃点较低。

76、燃料油在燃烧前为何要进行雾化?

答:燃料油的燃烧必须在油气和空气的混合状态下进行,其燃烧速度取决于油滴的蒸发速度与直径大小及油气和空气的混合速度。油滴的蒸发速度和直径大小与温度有关,直径愈小,温度愈高,蒸发愈快。另一方面,直径愈小,增加了与空气接触总表面积,有利于混合与燃烧的进行。所以,燃油在燃烧前必须进行雾化,以使油喷入炉膛后能迅速加热蒸发,充分燃烧。

宁夏有哪些煤矿?

一、银北的(石嘴山市境内):汝箕沟煤矿,白笈沟煤矿,乌兰矿(地处内蒙古,宁蒙边境),金能煤业分公司(原石嘴山矿务局),石炭井焦煤公司,大石头煤矿,红梁煤业公司。

二、银南的(即现在的宁东):

1、已投产:羊场湾煤矿(年产1200万吨),灵新煤矿(年产800万吨),梅花井煤矿,红柳煤矿,枣泉煤矿,清水营煤矿,任家庄煤矿(属宁鲁煤电,宁煤与鲁能合资),石沟驿煤矿,石槽村煤矿。

2、筹建中:麦垛山煤矿,冯记沟煤矿(金凤筹建处),红石湾煤矿(宝塔石化与宁煤合资),双马煤矿筹建处,金家渠煤矿筹建处。

煤炭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中的主要能量来源,蒸汽火车、蒸汽船等开始成为工业国家中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同时炼钢业也需要大量的煤矿。城市的照明、暖气和烹调等也需要使用煤气。

中国煤炭工业的历史

1895~1936年,在外资和民族资本家争相投资中国煤矿的情况下,又出现一批新式煤矿企业。1896年中美商人合办门头沟通兴煤矿(后改为中英合办)。1898年德国根据不平等的胶州湾租借条约,取得胶济铁路沿线两旁15公里内的矿山开采权,首开攫取中国矿权的先例,1901年德国人成立华德公司开采山东坊子、黉山煤矿。继后,英商福公司(ThePekin Syndicate Ltd.)于1898年取得河南焦作煤矿开采权,1902年正式施工开采(见焦作矿务局)。1898年曾由李鸿章派员创办于1882年的直隶临城煤矿,因连年亏损,向比利时借款,全部资金由比国供给,采矿权乃属比国,至1920年华商还清借款,收回矿权,官商合办,年产煤20多万吨。1936年矿井被水淹没报废。1898年清朝铁路督办盛宣怀委派张赞宸创办萍乡煤矿(见萍乡矿务局)。1899年张连芬集资恢复一度停办的山东枣庄煤矿,取名中兴公司,它是中国人自筹资金开办的生产规模最大的一个近代煤矿,年产煤100多万吨。1931年该矿从德国购买两台割煤机,在薄煤层中试用,每台日产能力160吨左右。1900年英商趁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之机,骗买开滦煤矿(见开滦矿务局),后又与滦州煤矿公司合并,改名开滦矿务总局,由中英合办。20世纪30年代开滦煤矿年产煤400~500万吨,是中国近代最大的煤矿之一。1903年中国商人集资开采六河沟煤矿,后因连年亏损,于1911年借德款办矿,聘德人为顾问,受制于德人。1914年该矿主持人以矿产向华比银行抵押,借比款偿还德债,又为比国人所控制,直到1919年还清比债,收回矿权,成为华商自办的煤矿,最高年产70多万吨,1946年后因战争破坏,矿井遭水淹没报废。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军占领中俄合办的抚顺煤矿,后交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经营,直至1945年。抚顺煤矿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方法。其露天开采规模,是20世纪初世界上比较大的。从1914~1945年,抚顺露天矿采煤7700万吨,剥离土石量18921万米3,其剥离量等于世界有名的巴拿马运河土石挖掘量的2倍。抚顺煤矿的产量在当时是中国产量最多的煤矿,在东亚也首屈一指(见抚顺矿务局)。1908年山西省官绅成立保晋矿务公司,赎回英商福公司在山西的开矿权,开采阳泉、大同等地煤矿。1910年中日合办本溪湖煤铁矿(见本溪钢铁公司)。

1929年国民党政府建设委员会开办淮南煤矿 (1937年改为商办,主要投资者是宋子文经营的建设银行公司),日产能力700吨。同年,成立山西晋北矿务局,开采大同煤矿,日产300~400吨。至1936年,全国年产5万吨以上的新式煤矿61个,其中年产60万吨以上的煤矿8个(开滦、井陉、中福、淄博、中兴、抚顺、本溪、西安煤矿)。全国原煤产量3900万吨。平均效率每工0.3吨。

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①各帝国主义相率攫取中国矿权,以单独经营或同中国合资经营的方式,控制了中国主要煤矿。这期间外人投资的煤矿32个,投资额占中国煤矿总投资额的 51.78%。1933年全国煤产量属于有外资的产额占61.3%;②中国民族资本在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的条件下,开办了一批煤矿,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经受不住外煤倾销的打击,往往亏损;③生产环节的机械配置极不合理,矿井提升、通风、排水用新式机器,而回采工作面主要是手镐刨煤,巷道运输多靠人力和畜力;④煤矿企业分布极不合理,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辽宁、山西、河南5省。1936年这5省煤产量占全国煤产量的76.5%。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继1931年侵占东北所有煤矿之后,又陆续侵占华北、华中煤矿。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从“九·一八”事变起至1945年8月)、华北、华中(从“七七”事变起至1945年8月)占领区进行掠夺性开采,抢走原煤41950万吨。

日帝侵占的煤矿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日帝为解决设备不足的困难,而又能更多、更快地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煤田开拓方式主要采用小斜井和小立井。例如东北有大小煤坑267个,其中立井8个,露天矿7个,斜井252个。采煤方法绝大多数为残柱式,回收率仅20%左右。②增产主要靠增加劳动力,很少增加机械设备。③生产效率逐年下降,煤炭成本逐年提高。④缺少保安设备和措施,灾害事故严重。1942年本溪湖煤矿发生世界罕见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549人。

1937年以后,随着华北主要产煤区被日帝的侵占,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把煤炭开发事业转向西南、华南和西北。从1937~1945年,国民党政府管辖区新建或扩建日产50吨以上的煤矿57个,规模最大的是天府煤矿,年产30多万吨。其他煤矿年产量多在2万吨以下。从 1938~1945年国民党政府管辖区共计产煤4562万吨。 1945年日本投降后,所侵占的煤矿,大部分为国民党政府接收。这些煤矿因受日帝掠夺破坏和战争影响,多数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西南等地的煤矿因销路不旺,产量锐减。1946~1948年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直辖的29个煤矿只生产原煤1252万吨。

在中国解放区,民主政府先是从日帝手中接管了一批煤矿,嗣后又陆续从国民党政府手中接管了除台湾省以外的所有煤矿。这些煤矿都曾遭到严重破坏。民主政府在器材物资极端缺乏的条件下,进行艰苦的修复工作,逐步恢复生产。从1946~1949年10月,中国解放区约生产原煤2000万吨。中国1912~1949年煤产量见附图。 1949年以来,中国煤炭工业在原来破落不堪的基础上,经过30年建设,形成一个能够独立完成勘探、设计、施工、生产、洗选加工、机械制造和科研、教育等各项任务的工业体系。中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垂深1500米(南方1000米)以内的预测储量为32000亿吨,1982年末累计探明储量 7527亿吨,保有储量7418亿吨。煤种齐全,有烟煤、无烟煤和褐煤,主要是烟煤。在烟煤中,气、肥、焦、瘦等炼焦煤和非炼煤约各占一半。成煤地质条件较好,有一定储量可供露天开采。到1982年,拥有407个统配煤矿、2333个县营以上地方煤矿、101个选煤厂、84个建井工程处、34个重点煤矿机械厂、131个煤田地质勘探队、29个煤矿设计院,另有为煤炭工业发展培养人才、提供技术储备、开展科学研究的大专院校12所,中专36所,煤炭科学研究机构34所。共有职工447万人,其中省属以上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23万余人。1949~1982年原煤产量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6%,1982年生产原煤66632万吨,比1949年的3240万吨增长19.5倍。煤炭洗选加工和综合利用也有一定发展,洗煤厂设计处理原煤能力11699万吨/年。

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过程

30多年来,煤炭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

1949~1952年迅速恢复遭受战争破坏的旧煤矿,1952年生产原煤6649万吨,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最高年产量。

1953~1957年大规模建设新矿井,改造和扩建老矿井,推广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回采工作面采用电钻打眼放炮,刮板输送机运煤。部分矿井使用截煤机和联合采煤机。煤产量以每年递增14.5%的速度增长,1957年比1952年增长一倍,达1.3亿吨,原煤生产全员效率比1952年提高48%,每工0.978吨。

1958~1961年,由于领导工作上的失误,经营管理紊乱,片面追求产量,乱采乱掘,造成采掘比例严重失调,产量大上大下,1960年全国煤产量猛增到3.97亿吨,1962年又不得不降到2.2亿吨。

1962~1965年,煤炭工业进行调整,使原煤产量稳定在2.1亿吨水平上。与此同时,学习国际煤炭开采技术经验,研制成功了单滚筒采煤机,并且批量生产,装备回采工作面。经过调整,1965年煤炭工业重新出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煤产量达2.31亿吨,采煤机械化程度达8.23%。

1966~1976年,煤炭工业是在动乱中艰难前进的。经过广大煤矿工人的努力,煤炭产量于1975年达到4.82亿吨。但由于十年内乱的影响,煤矿正常生产建设秩序遭到破坏,采掘关系等各种比例失调比较严重。1977~1978年,在失调的情况下指标过高,1978年煤炭产量升到6.17亿吨,进一步加剧了失调现象。

1979年起,开始了全面调整和整顿,加强了生产矿井的开拓掘进,发展了采掘机械化,完备了矿区和矿井的生产配套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和生活福利措施,使全国原煤年产量稳定在 6.2亿吨的水平。1982年增长到6.66亿吨。这一时期除重点发展统配煤矿外,并积极鼓励和扶持地方煤矿的发展。到1982年,各省、地、县、社队开办的煤矿共有18532个,年产原煤31642万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47.5%。其中国营煤矿产煤 17035万吨,社队集体煤矿产煤14607万吨。

在建设新井的同时,还注意革新、改造老矿。1976~1979年,统配煤矿经过改造扩建的矿井共增产原煤4600万吨,占同期统配矿新老矿井增产7782万吨的59%。

在发展北部、东部沿海煤矿的同时,注意发展南方和内地的煤矿,改善全国煤炭工业的布局。目前西南、西北地区煤炭已基本自给,江南9省煤炭自给率也有不同程度提高。1957年各大区的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例是:西南8.4%、西北4.1%、华东12.2%、中南8.9%、华北33.4%、东北33%;1982年变为:西南10.7%、西北7.8%、华东16.1%、中南15.7%、华北 34.6%、东北15.1%。

煤炭工业的发展历史

世界煤炭工业 世界近代煤炭工业是从 18 世纪 60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开始的,煤炭是欧美各国工业化的动力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煤产量达到高峰。1913年,英国产煤292Mt,为历史最高水平;世界煤产量为1320Mt,占世界一次能源总产量的92.2%。从20年代开始,世界能源结构逐渐由煤炭转向石油和天然气,煤产量增长缓慢,1950年世界总产量为1820Mt。

1950~1973年,是石油的黄金时代,煤炭在世界能源系统中的地位迅速下降 ,1966 年被石油超过而退居第二位。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煤炭重新受到重视,生产和利用都有很大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先导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成果,迅速渗透到煤炭领域,使这一古老的传统产业发生巨大的变革,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煤炭工业的面貌,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安全状况大为改善,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开发将使煤炭成为干净、高效和廉价的能源。这在高技术领先的美国尤为突出。1990年主要产煤国家煤炭工业主要指标如上页表中所列。

中国煤炭工业 中国是世界最大产煤国。煤炭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1991年,煤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6%,全国70%的工业燃料和动力、80%的民用商品能源、60%的化工原料是由煤炭提供的。原煤产量达1087.4Mt,其中统配煤矿占44.2%,地方国营煤矿占18.7%,乡镇和个体煤矿占36.7%。年产10Mt以上的大型矿区有山西大同、西山、阳泉、晋城,河北开滦、峰峰 ,河南平顶山 、义马,黑龙江鹤岗、鸡西、双鸭山,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辽宁阜新、铁法,山东兖州。全国原煤入洗比重18.1%。出口煤炭20Mt。

我国煤炭产业的历史发展

(1)古代煤炭产业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的国家。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充分说明,我国很早就已发现和利用煤炭。

1973年10月在沈阳“新乐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97块煤精雕刻制品和煤块,经鉴定为抚顺煤田西部本层煤,“新乐遗址”出土文物属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这说明我国抚顺煤田早在距今6800—7200年以前就被发现和利用了。1938年有抚顺还发现过一处距今2000多年前汉代居民点遗址燃煤的遗迹。

从汉代开始,煤炭已经用于冶铁过程中。西汉时期,开始采煤炼铁;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煤炭的开采和使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晋代以及南北朝时期,江西高安、新疆库车和山西大同等地区煤炭开发比较突出。

隋文帝初年,煤炭就成了宫廷中的重要燃料。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炼丹家清虚子发明了黑火药,使采矿业进入了爆破开采的时代。从唐代开始,我国煤炭开发利用的知识逐渐传播到国外,在一些外国著作中,记述了中国人民利用煤炭的情况,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象征。

宋代的煤炭开发利用以现今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地最为突出。在宋代,我国人民就已经利用焦炭,炼焦技术已臻成熟。

元代,在全国统一之后,以蒙古贵族为首的统治集团为了巩固统治,大力发展生产,注重矿业。特别是都城大都(今北京)的西山地区,采煤业发展较为普遍,成为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

明代,我国煤炭开发利用得到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当时煤炭业不仅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有了普遍进步,且在江西、安徽、四川、云南等地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发展。

清代的采煤业,在明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清初到道光,历代统治者对煤炭生产都是比较重视,并对煤炭开发采取扶植措施。由于各级官府对煤炭开发比较重视,加上社会的迫切需要和各地人民的辛勤劳动,从而使清代采煤业有了普遍的发展,尤其是在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出现了我国古代煤炭开发史上的又一个高潮。

(2)近代煤炭产业的发展

中国正式建成的第一个近代煤矿是台湾基隆煤矿。至1895年为止,各地开办了十几个规模较小的近代煤矿,使中国的采煤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此为中国近代煤矿发展的第一阶段。

1895~1936年,在外资和民族资本家争相投资中国煤矿的情况下,又出现一批新式合资煤矿企业。1929年国民党政府建设委员会开办淮南煤矿;同年,成立山西晋北矿务局,开采大同煤矿;至1936年,全国年产5万t以上的新式煤矿61个,全国原煤产量3900万t,平均效率为每工0.3t。

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①各帝国主义相继攫取中国矿权,以单独经营或同中国合资经营的方式,控制了中国主要煤矿。这期间外国人投资的煤矿32个,投资额占中国煤矿总投资额的51.78%。1933年全国煤产量属于有外资的产额占61.3%。②中国民族资本在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的条件下,开办了一批煤矿,其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经受不住外煤倾销的打击,往往亏损。③生产环节的机械配置极不合理,矿井提升、通风、排水用新式机器,而回采工作面主要是手镐刨煤,巷道运输多靠人力和畜力。④煤矿企业分布极不合理,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辽宁、山西、河南5省。1936年这5省煤产量占全国煤产量的76.5%。

(3)抗日战争时期的煤炭产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继1931年侵占东北所有煤矿之后,又陆续侵占华北、华中煤矿。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华北、华中占领区进行掠夺性开采,煤矿开采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日本帝国主义为解决设备不足的困难,而又能更多、更快地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煤田开拓方式主要采用小斜井和小立井,例如东北有大小煤坑267个,其中立井8个,露天矿7个,斜井252个;采煤方法绝大多数为残柱式,回收率仅20%左右。②增产主要靠增加劳动力,很少增加机械设备。③生产效率逐年下降,煤炭成本逐年提高。④缺少保安设备和措施,灾害事故严重,1942年本溪湖煤矿发生世界罕见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549人。

1937年以后,随着华北主要产煤区被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占,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把煤炭开发事业转向西南、华南和西北。从1937~1945年,国民党政府管辖区新建或扩建日产50t以上的煤矿57个,规模最大的是天府煤矿,年产30多万t,其他煤矿年产量多在2万t以下。从1938~1945年国民党政府管辖区共计产煤4562万t。

(4)解放战争时期的煤炭产业

1945年日本投降后,所侵占的煤矿大部分为国民党政府接收。这些煤矿因受日帝掠夺破坏和战争影响,多数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西南等地的煤矿因销路不旺,产量锐减。1946~1948年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直辖的29个煤矿只生产原煤1252万t。

在中国解放区,民主政府先是从日帝手中接管了一批煤矿,嗣后又陆续从国民党政府手中接管了除台湾省以外的所有煤矿。这些煤矿都曾遭到严重破坏。民主政府在器材物资极端缺乏的条件下,进行艰苦的修复工作,逐步恢复生产。从1946~1949年,中国解放区约生产原煤2000万t。

(5)新中国成立后的煤炭产业

新中国在建立之初,从旧中国接收了约40个煤矿企业、200处矿井和少数几个露天煤矿,加上解放区民主政府兴办的小煤矿、公私合营煤矿和私人开办的小煤窑,1949年生产原煤32.43Mt。

在三年恢复时期(1950~1952年),全面恢复了原有煤矿的生产,对32处矿井进行了改扩建,并开工建设新井17处,设计生产能力12.51Mt/a,初步奠定了煤矿开采发展的基础。

“一五”时期(1953~1957年)开始了大规模的煤矿生产建设,重点扩建了开滦、大同、阜新、鹤岗等15个老矿区,又开发建设了平顶山、鹤壁、包头、潞安、石嘴山等10个新矿区,开工建设矿井194处,设计生产能力75.37Mt/a;建成投产矿井205处,设计生产能力63.76Mt/a;恢复矿井38处,设计生产能力11.34Mt/a,1957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130.73Mt。

1958年开始的三年大跃进及这期间出现的高指标、瞎指挥等不科学的做法,导致不适当地扩大了煤矿建设规模,一些新建矿井简易投产,一些生产矿井重采轻掘,推行了不合理的采矿方法,出现严重的采掘失调。针对大跃进带来的问题,煤炭工业进行了第一次大调整。

“三五”(1966~1970年)和“四五”(1971~1975年)时期,煤炭开发战略和建设重点有重大改变。在此期间,集中建设了煤炭工业“大三线”——西南和西北煤炭生产基地,突击性开发江南煤田。在西南主要建设了六盘水(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的总称)和攀枝花矿区,建设矿井共28处,设计生产总能力14.11Mt/a,建成投产矿井21处,设计生产能力9.40Mt/a;在西北的贺兰山基地和渭北基地。

“四五”期间,建设总规模达到42处,设计生产能力12.82Mt/a;建成矿井(露天)13处,设计生产能力11.22Mt/a,满足了西南和西北用煤的需要,显著改善了煤炭开发布局。为扭转北煤南运的局面,“三五”时期对江南煤田进行了大规模的煤田地质勘探和分布范围广阔的矿区建设,到“四五”期末,建成矿井295处,设计生产能力39.36Mt/a。由于建设部署不符合江南煤田实际,尽管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扭转北煤南运”的原定目标仍未能实现。

针对20世纪70年代偏重挖掘生产矿井潜力,新井建设规模缩小,一些生产矿井又出现采掘失调的情况,从70年代后期起,又进行了煤炭工业第二次大调整。加大了新井建设规模,建设重点由西南、江南转向北方和东部,加强了生产矿井的开拓延深,改善了安全生产条件。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煤矿开采在质与量方面都有很大发展,新开发了10多个新矿区,新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大型矿井和露天矿,大力推广采矿机械化和综合机械化,有重点地建设多层次的高产高效矿井,大力发展了地方煤矿,开办了遍布全国的乡镇煤矿,有选择地建设了重点产煤县,使煤矿开采在更大规模和高质量的基础上持续向前发展。

20世纪的最后10年,我国煤矿开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应用现代高新技术与采矿技术及装备相结合,加速推进煤矿生产技术的现代化,进行了高产高效矿井(露天)建设,并建成129处高产高效煤矿(井工123处,露天6处),少数矿井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开拓出了我国煤矿开采21世纪发展的新道路。[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迅速,掀起了煤矿开发及开采的新高潮。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2年我国原煤产量已达36.5亿t。图1-1为近六年来我国原煤产量及增长情况。

图1-1 近六年来原煤产量及增长比例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可难邶谌(2022-10-26 20:40:45)回复取消回复

    模最大的是天府煤矿,年产30多万t,其他煤矿年产量多在2万t以下。从1938~1945年国民党政府管辖区共计产煤4562万t。(4)解放战争时期的煤炭产业1945年日本投降后,所侵占的煤矿大部分为国民党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