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加睡眠脑电图(清醒+睡眠+视频脑电图)
本文目录一览:
谁能解读:脑电图24小时动态检查结果
双侧额区5.0-6.5赫兹慢波及短-长程发放,这个是有异常的,但是你的症状也不是完全可以用这个解释,不知道这个θ波发作的时间长短,如果有长程出现的话,而且持续时间长,应该还是要复查,但额叶癫痫表现多样,也有突发意识不清,但一般会呈强直状态,也就是说倒下去的时候身体比较硬,不是软的。你可以去做个MR,看额叶有没有什么异常病灶。如果30年才发作5次,即使是癫痫,发作次数也是很少,需不需要治疗,就看你自己的,如果你经常在公众场合出现,可以需要,如果是一小老百姓,也可以不治疗。当然前提是确诊癫痫。
脑电图能检查出什么
脑电图检查是一种对大脑功能变化进行检查的有效方法,由于大脑功能的变化是动态的、多变的,因此对—些临床有大脑功能障碍表现的病人在做一次脑电图检查没有发现异常时,不能完全排除大脑疾病的存在,而应定期进行脑电图复查,才能准确地发现疾病。
精神性疾病:为了确诊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异常等,可做脑电图检查,排除包括癫痫在内的脑部其他疾患。
癫痫:由于癫痫在发作时脑电图可以准确地记录出散在性慢波、棘波或不规则棘波,因此对于诊断癫痫,脑电图检查十分准确。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脑电图检查选项常见的有清醒脑电图、睡眠脑电图、录像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和24小时脑电图。清醒脑电图即是描记脑电图时病人处于清醒状态。现在国内一般要求描记半小时左右。描记过程中,病人要作睁眼、闭眼、过度换气(大喘气)等动作配合。有时还要加上闪光刺激,蝶骨电极(小儿少用)等措施来提高抓住异常脑电波的能力。一般怀疑有癫痫病都要作清醒脑电图。
脑内的一些实质性病变:一些脑肿瘤、脑转移癌、脑内血肿等,往往引起不同程度的脑电图变化。这些脑电图变化,根据病变的部位、性质、阶段和损害情况,可出现病灶性慢波,这种病灶性慢波,可以确诊脑内的病变。
正常人的脑电图检查单
癫痫在临床上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癫痫,大脑异常放电的部位和扩散的范围不同,另外癫痫发作时与不发作时脑电图的表现也可不一样,由此看来,癫痫患儿的脑电图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癫痫患儿的脑电图时时刻刻都有异常表现,有时可能在记录过程中表现为完全正常,有的患者需多次记录脑电图,或延长记录时间,或加上录像等其他手段,以便抓住对诊断有帮助的异常脑电信号。加上很多医院脑电图检查并未按正规的操作规程进行,人为因素也可使“正常脑电图”增多,所以看图需要经验。
一般癫痫发作较稀少者、复杂部分性发作等发作起源于大脑较深部位的病人,不易抓到异常脑电图,这时应找原因,调整脑电图检查策略,以减少漏诊的可能。在我国目前有多种类型的脑电图仪器应用于临床,因此脑电图检查选项常见的有清醒脑电图、睡眠脑电图、录像脑电图(视频脑电图)、24小时动态脑电图及多导睡眠图。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去选择不同的脑电图检查方法。
①清醒脑电图。即是描记脑电图时病人处于清醒状态。现在国内一般要求描记半小时以上。描记过程中,病人要作睁眼、闭眼、过渡换气(大喘气)等动作配合。有时还要加上闪光刺激,蝶骨电极(低龄小儿少用)等措施来提高抓住异常脑电波的能力。
②睡眠脑电图。描记时患儿处于睡眠状态,但不是睡着后才开始描记。最好从清醒状态开始,困倦、浅睡和深睡状态都有。一般而言,异常脑电图最容易在睡眠期出现,所以睡眠脑电图是发现异常脑电波最好的方法之一。不使用安眠药睡眠最好,因为如果用安眠药入睡的话,很快就会进入深睡状态,从而错过最易发现异常脑电图的时机,而且研究表明,安眠药会干扰脑电图结果,减低睡眠时异常脑电图出现的机会。所以,我们不主张让患者服用安眠药做脑电图,而应自然睡眠或剥夺睡眠做脑电图。对于年龄太小不合作的小儿,可使用镇静剂,推荐选用水合氯醛。
剥夺睡眠就是根据患儿的年龄,让患儿早晨或晚上一段时间不睡觉,这样,患儿做检查时就很易入睡。睡眠脑电图在小儿很易进行,成年人则不易做到,因为成年人在陌生环境下入睡困难。清醒脑电图与睡眠脑电图除异常脑电波的阳性率不同外,所描记到的基础脑电图也不一样。清醒的基础脑电图反映了脑发育成熟状态及功能正常与否,睡眠基础脑电图可反映睡眠分期标志是否正常,从而推测脑功能是否正常。因此,清醒状态脑电图与睡眠状态脑电图不能相互替代。一般怀疑有癫痫病的患者理论上均应做清醒脑电图及睡眠脑电图检查。
③24小时脑电图。特点是记录时间更长,记录24小时脑电图可背着记录盒自由行走。缺点是抗干扰能力较差,病人的活动情况无法录像,癫痫发作与脑电图的关系难以确定。新型机器也利用了数码技术,定位更准确可靠,脑电图记录技术也有很大提高。一般常规清醒及睡眠脑电图未记录到癫痫样波,而高度怀疑癫痫的患者以及已经足疗程用药,无癫痫发作,准备最后停药的患者均要做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
④录像脑电图(视频脑电图)。最新型的录像脑电图利用数码录像设备录下患者发病情况与脑电图在时间上是高度同步的。同时录像、录音患者的行为表现和记录脑电图变化以及其他生理指标,如心电图、呼吸、心率、肌电图等,根据病情决定描记时间的长短,短可作半小时,长可达数天,一般半天左右,包括清醒部分和睡眠部分,也就是包括前述清醒脑电图和睡眠脑电图,但又不是二者相加。癫痫的诊断主要依靠癫痫发作的特征性表现。没有癫痫的特征性表现就不能诊断为癫痫病,典型的发作表现对确诊癫痫有重要意义。常见的表现有大发作,部分性运动性发作和失神发作等。提供病史者最好是亲眼目睹者,由于对数情况下,亲眼目睹发病过程者不是医务人员或专科工作者,描述起来常不是十分确切,如再让未亲眼目睹患者癫痫的第三者来提供病情的话,则与真实情况可能会相差很远。所以强调提供病史的人是亲眼目睹者,看见多少说多少,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不能目睹病人的发作情况,但现在视频脑电图技术的发展,能录下病人发作的情况越来越多。医生可以通过录像脑电图按时间顺序,记录下患者发作开始怎样,身体各部位怎样,从哪些部位先开始发作,发作的持续时间,神志是否清楚等情况及同期脑电图的异常改变。未确诊、鉴别患者发病是否为癫痫,并帮助进行癫痫分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设备抗干扰性能强,对小儿患者不合作、发作多样、发作频繁,以及难治性癫痫特别适用。录像脑电图可明显提高癫痫的确诊率。
谁懂脑电图?
人体脑神经由4种波形构成由β波,@波,θ波和δ(delta)波,下面分别介绍下4种波形的具体情况:
1、β波:频率范围在14—30hz,波幅在5--20uf,不超过50uf尖样负性波(解释一下,负波的波形是向上的),在人体的额,颞部和中央区,β波的活动最为明显。
SMR波,现在出现一个SMR波,看它的频率是12—15hz由此它是属于β波的脑电波,主要与注意力维持有关,其实人体如果有癫痫病,儿童多动症等症状就是缺少这种SMR波,通过医生刻意的训练就能慢慢的提高SMR波。
在CCTV-10走进科学栏目有一期真实报告,一个内蒙小女孩通过这种SMR波的训练治好了长期靠药物都不能治好的癫痫症状。这点可以百度搜索。
临床表现当注意、情绪紧张、焦虑不安或服用安眠药时活动β波可急剧增多,正常情况下β波是清醒时出现的,但不要急剧增多,容易紧张的人可通过训练降低这种β波增多。
2、@波,频率在8—12hz,个人认为@波是非常重要的人体所需脑电波,它出现在人的清醒安静且闭目时(睁眼时没有波形,除非有些人超能力睁着眼睡觉)。睁眼,注意,思考问题或接受其他刺激时,@波消失而出现低波幅快波,所以@波我个人理解的是出现在半睡半醒状态,再次重申@波时人体所必须的脑电波。
@波优势的人表现以下,意识活动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情绪稳定,沉着冷静,射箭运动员的@波就比较多,因为经常沉着冷静的去训练。相反@波经常失去的人表现焦虑,紧张导致免疫力降低。
3,θ波,频率在4—8hz,波幅20-40μv,出现在浅睡时,θ 波为优势脑波时,人的意识中断,身体深沉放松,这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状态,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入定态」。在这样的状态下,由于意识中断使得我们平常清醒时所具有批判性或道德性的过滤机制被埋藏起来,因而大开心灵之门,对於外界的讯息呈现高度的受暗示性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人在被催眠时会容易接收外来的指令。此外,θ波与脑部边缘系统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对於触发深层记忆、强化长期记忆(LTP)等帮助极大,所以,在科学界称θ波为「通往记忆与学习的闸门」—The Gateway to Learning and Memory。
4,δ(delta)波频率在4hz一下,出现在深睡时,δ波为优势脑波时,为深度熟睡,无意识状态。人的睡眠品质好坏与δ波有非常直接的关联;δ睡眠是一种无梦且很深沉的睡眠状态,通常一夜正常的睡眠周期会出现四至五次,而发生在睡眠初期第一个出现周期是无梦的δ波(Non-REM)状态,所以,如果在辗转难眠时,能让自己召唤出近似δ波边缘状态的身心感觉(当然要经过训练),您就可以很快地摆脱失眠并进入深沉睡眠,真正睡美容觉追求的就是这种时间短但深入的睡眠。
总结一下4种顺序波形,β波,@波,θ波和δ(delta)波,分别是清醒,闭眼半睡半醒,浅睡,深睡,4种脑电图是人体所必须的,但是由于现代人工作繁忙常常由清醒状态下倒头就睡(就是从β波直接到δ(delta)波),并且很快睡着,我个人就是这样,还以为这样子是身体棒的表现,能吃能睡嘛。其实我直接跳过了@波,长期这样导致自己焦虑,紧张。瑜伽,闭眼多休息是增加@波不错的方法。
人在清醒和正常工作状态,脑电图显示为哪种波?
一、“α”(阿尔法)脑电波,其频率为8-12Hz(赫兹)。
当你或我的大脑处于完全放松的精神状态【空的状态】下,或是在心神专注的时候出现的脑电波。在“放松活跃”状态时,我们能更快更有效地吸收信息。那是我们通常作某种沉思或倾听令人放松的音乐所取得的状态。当代一些流行的“快速学习”技巧,就是基于“巴洛克”音乐背景下的训练方法,【是的,我学习和玩枪战游戏[锻炼反应力],我总是听着能震撼意识的音乐,音乐能让我的大脑更加集中注意力,思维反应也更加活跃,思索问题得出的答案也更快,条理清晰,不容易出错】。就是许多巴洛克音乐作品的速度(即每分钟60-70拍),与大脑处于“放松性警觉”状态下“波长”是相似的。如果在那种音乐的伴奏下有人将信息读给你听,这信息就‘飘进了你的潜意识’。【我个人认为它[潜意识]是前世今生的记忆库,它能进化成另一个没有躯体的意识[生命],你了解它,愿意让你用,就一通百通,理解学习能力增强,能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用佛教的话来说:也就是有了悟性,慧根,你就能更快地学习了。】
但是,对音乐的学习作用也不能走极端,其实道理十分简单。你在学习中使用音乐就会发现,如果你同时想收到四个音乐台,那这时的收音机是不可能发出任何有意义的音乐来的,或是杂乱无章怪音。人的大脑在学习中也是如此。你必须要清理你的脑电波——即只把它调到一个电台上。
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个成功的学习课程总是轻轻松松地开始。有效清理你的思想,使你的潜意识能接收条理清晰和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它们存储进大脑中正确的“仓库”之中。在“放松性警觉(Relaxed Alertness)”状态时,我们能更快更有效地吸收信息。那是我们通常作某种沉思或倾听令人放松的音乐所取得的状态。
二、“β”(贝塔)脑电波,其频率为14—100Hz。
这种脑电波反映的是人类在一种通常的、日常的清醒状态下的脑电波情况。它是一般清醒状态下大脑的搏动状况,在这种状态下,你和我就会出现逻辑思维、分析以及有意识的活动。当你睁着双眼,目光盯着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或者你在执行专门任务,比如解决问题和谈话。你头脑警觉、注意力集中、行动有效。但可能还有点情绪波动或焦虑不安,这就是典型的β脑波状态的人有时的反映,说出现烦恼、气愤、恐惧、恼火、紧张以及兴奋状态。
有的神经科学家进一步将脑波分成不同等级。有12-16Hz;还有高波(16-32Hz);K复合波(33-35Hz);以及超高级β波(35-150Hz)。K复合波仅仅呈短期、迸发式出现,在此情况下你可能会找到高创造力与洞察力的焦点。出现超高级β波时,你会有种超脱体外的感觉
三、“θ”(西塔)脑电波,其频率4-8Hz。
这个阶段的脑电波为人的睡眠的初期阶段。即当你开始感觉睡意朦胧时——介于全醒与全睡之间的过渡区域——你的脑电波就变成以4~8Hz的速度运动。
四、δ”(得尔塔)脑电波,其频率为0.5-4Hz。
它为人的深度睡眠阶段的脑电波。当你完全进入深睡时,你的大脑就以0.5~4HZ运动,即δ波。你的呼吸深入、心跳慢、血压和体温下降。
你可能会问:以上这四种电波对学习和记忆有什么影响呢?美国快速学习先驱泰丽S226;怀勒S226;韦伯指出:β波——很快的脑电波——“对我们度过白天很有好处,但抑制了我们进入大脑更深层面。在α、θ波类型中可以进入更深的层面,这两种脑电波以放松、注意力集中和舒适等主观感受为特征。就是在α、θ波状态下,非凡的记忆力、高度专注和不同寻常的创造力都可以取得。”你在快速阅读训练中怎样才能够取得对人的学习记忆最好的α、θ波状态,正是精英特在训练中要帮助你解决的重要题。
在脑电图上睡眠是怎样分期的?
在睡眠过程中,脑电图发生各种不同变化,这些变化随着睡眠的深度而不同。根据脑电图的不同特征,又将睡眠分为两种状态:
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又称正相睡眠、慢波睡眠、同步睡眠、安静睡眠、NREM睡眠)和眼球快速运动睡眠(又称异相睡眠、快波睡眠、去同步化睡眠、活跃睡眠、REM睡眠,还称雷姆期睡眠),两者以是否有眼球阵发性快速运动及不同的脑电波特征相区别。
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阶段,全身肌肉松弛,没有眼球运动,内脏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率、呼吸均减慢,血压降低,胃肠蠕动增加,基础代谢率低,脑部温度较醒觉时稍降低,大脑总的血流量较醒觉时减少。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以其脑电图特征分为四期:
第一期,脑电波以θ波为主,不出现纺锤波或K-综合波,实际上是由完全清醒至睡眠之间的过渡阶段,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精神活动进入飘浮境界,思维和现实脱节;第二期,脑电波为纺锤波与K-综合波,δ波少于20%,实际上人已经进入了真正的睡眠,而属于浅睡;第三期,脑电波δ波占20%~50%,为中等深度睡眠;第四期,脑电波δ波占50%以上,属于深睡,不易被唤醒。
眼球快速运动睡眠阶段,出现混合频率的去同步化的低波幅脑电波。眼球快速运动,面部及四肢肌肉有很多次发作性的小抽动,有时或出现嘴唇的吸吮动作,喉部发出短促声音,手足徐动,内脏活动高度不稳定,呼吸不规则,心率经常变动,胃酸分泌增加,有时阴茎勃起,脑各个部分的血流量都比醒觉时明显增加;而以间脑和脑干最为明显,大脑则以海马及前联合一带增加较多,脑耗氧量也比醒觉时明显增加。
人的睡眠,一夜中大约有4~6个睡眠周期出现,互相连接,周而复始。
首先,从上床就寝到开始入睡之间的时间,我们称之为入睡潜伏期,成年人一般为20~23分钟。然后进入NREM睡眠第一期,大约经过0.5~7分钟,即进入NREM睡眠第二期;30~38分钟后,进入NREM睡眠的第三期及第四期(合称δ睡眠),持续约数分钟至1小时;再回到NREM睡眠第二期;大约在开始入睡后70~90分钟,进入REM睡眠,通常只有5分钟左右;接着再回到NREM睡眠第二期,也即第二个睡眠周期的开始。
从第二个睡眠周期开始,δ睡眠逐渐缩短,而REM睡眠逐渐延长,每隔90分钟左右为一个周期;后半夜NREM睡眠第四期、第三期越来越少,渐至第四期消失;而REM睡眠甚至可达60分钟,且其生理表现(眼球快速运动)和心理表现(做梦)也越来越强烈。
一般年轻人在一夜的睡眠中,NREM睡眠第一期约占5%~10%,第二期约占50%,第三期及第四期共占约20%,REM睡眠约占20%~25%。从儿童期到老年期,随着生长、发育渐至衰老,REM睡眠和NREM睡眠第三期、第四期逐渐减少,60岁以后基本上没有NREM睡眠第四期,夜间醒转的次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