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和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可根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对吗)
本文目录一览:
- 1、糖皮质激素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谁的副作用小
- 2、类风湿手关节疼痛怎么治疗?
- 3、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是什么意思?
- 4、非甾体类抗炎药与糖皮质激素区别
- 5、甾体类与非甾体类药物抗炎作用的区别?
- 6、痛风发作怎么办?
糖皮质激素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谁的副作用小
您好!糖皮质激素的主要副作用是:长期使用大剂量的皮质激素,可以引起水、盐、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诱发或加重感染。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神经症状。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反跳现象及停药症状。
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副作用:比如胃肠道不良反应:可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大约有10%~25%的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其中有小于1%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或穿孔。尚有肝脏不良反应,神经不良反应等。只有临床具体针对哪些类型的疾病才能判断它们副作用的大小
类风湿手关节疼痛怎么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侵蚀性的、对称性多关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多见于中年女性。主要病理表现是关节腔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其侵犯关节软骨以及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部位,造成关节软骨以及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类风湿的常见典型临床表现就是手指关节疼痛,治疗办法众多,类风湿关节炎虽然不能被根治但是可以防止关节破坏,从而保护关节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最大程度的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目标。
手指关节疼痛治疗办法主要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以及慢作用抗风湿药。前二者可以减轻手指关节疼痛的症状,但是无法完全阻断关节炎症和关节破坏。而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可改善和延缓手指关节炎的进展,所以不应单纯止疼,应尽早使用这类药物。早期积极、合理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是减少手指关节畸形的关键。除此以外,选择抗风湿药物要本着安全、经济、有效和简便的原则!
手指关节疼痛时可以选择非甾体抗炎药物,这类药种类繁多,对缓解关节疼痛作用也不太一样,并且每类药物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治疗需个体化,并且不能长时间服用这类药物治疗,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九种,这里不对每类每种药物逐一介绍,比较常用的是,美罗昔康片(莫比克);塞来昔布(西乐葆),适用于患有消化道溃疡的患者;双氯芬酸钠(扶他林、英太青、戴芬);洛索洛芬钠(乐松),平衡抑制环氧化酶1和2,副作用小,起效快;吲哚美辛,不良反应较多,不作为抗风湿的首选药。
泼尼松以及甲泼尼龙,类风湿关节炎疼痛时,常作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搭桥药物,待慢作用抗风湿药起效后逐渐减量停药。
慢作用抗风湿药物,首选甲氨蝶呤,其次还有,柳氮磺胺吡啶,羟氯喹,来氟米特,硫唑嘌呤,雷公藤,白芍总苷等。最后,当以上药物效果差时,还可以考虑生物制剂,比如类克,益赛普,安百诺,修美乐等。
总的来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出现手指关节疼痛,是类风湿关节炎活动的表现,治疗药物多种多样,但是不可单独依赖于止疼药和激素,务必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或者生物制剂,这样才会达到长久止疼。
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是什么意思?
在临床上面和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经常可以听到或者是使用非甾体消炎的止痛药,那么到底什么才是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哪?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一下。
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这是一类非类固醇激素类的能够消除疼痛、肿胀、四肢僵直以及炎症类的药物。
非甾体类消炎药通常会被用于多种情况之下的疼痛性疾病:其中包括关节炎、滑囊炎、肌腱炎、痛风、经期痉挛、扭伤、劳损以及其他的损伤。
也可以用来治疗术之后那些不需要麻醉性镇痛药的轻微疼痛,或者是作为一段强效镇痛治疗之后的后续治疗。非甾体类消炎药还可以作为那些不能够接受麻醉镇痛类药物的患者急性疼痛的替代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其实也是一大类,具有退烧、止疼、抗炎、抗风湿作用类的药物,在药理学上面又叫解热镇痛抗炎药。
在人的双侧肾脏上方各有一个肾上腺,肾上腺可以分泌激素,其中一种激素叫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其实也就是老百姓日常所说的激素,比如:强的松(即泼尼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甲强龙等。
糖皮质激素当然也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和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抗炎的作用是不同的,因为糖皮质激素的化学结构之中含有甾核,而解热镇痛抗炎药化学结构之中并没有甾核,所以又叫非甾体类抗炎药。
比较常见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比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布洛芬、消炎痛、双氯芬酸、尼美舒利等相关的药物,已经被淘汰的安乃近也是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主要是分为七大类:
1、水杨酸类:有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双水杨酯、柳氮磺吡啶等;2、大类为苯胺类:主要是有对乙酰氨基酚;3、大类为吲哚类和茚乙酸类:主要是有吲哚美辛、舒林酸以及依托度酸;4、大类则为杂环芳基乙酸类:主要有托美丁和双氯芬酸等;
5、大类为芳基丙酸类:主要是有布洛芬、萘普生、氟比洛芬和酮洛芬以及非诺洛芬等;6、大类为灭酸类:主要是有甲芬那酸和甲氯芬那酸;7、大类为烯醇酸和其它类:主要是有吡罗昔康、氯诺昔康和替诺昔康以及萘丁美酮。
当然,也许各位并没有听说过非甾体抗炎药,但是各位应该知道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必得、双氯芬酸钠这些吧?这些其实都是属于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同时也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主要是有抗炎、抗风湿、镇痛、解热以及抗凝血的作用。在治疗痛风性的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之中,非甾体抗炎药真的起了不少作用。在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之中,作为不含甾体结构的抗炎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线药物,医生也比较重视非甾体抗炎药的合理利用。
总而言之,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真的有很多种类,当然也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果我们的身体出现了疼痛不适,不应该盲目进行选择,应该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正规的检查以及治疗,切不可自行口服,以防掩盖病情,并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非甾体类抗炎药与糖皮质激素区别
非甾体类抗炎药作为抗风湿药物广泛用于临床。它除了能改善风湿性疾病炎性症状外,还适用于各种疼痛,如头痛、肌痛、痛经、腱鞘炎以及癌性疼痛。
不同种类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有相同的作用机制。它们都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最终生成前列环素(PGIl)、前列腺素(PGEl,PGE2)和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有许多功能: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各种组织动脉扩张;调节肾血流,使肾滤过率增加;促进钠排泄,降低血压;抑制胃酸分泌;使子宫肌纤维收缩,溶解黄体;舒张气管平滑肌;使鼻粘膜血管收缩;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骨吸收;抑制甘油脂分解等。NSAIDs除了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外,还可抑制炎症过程中缓激肽的释放,改变淋巴细胞反应,减少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迁移和吞噬作用。也正因为NSAIDs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所以除了有止痛和抗炎作用外,还同时出现相应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胃肠道与肾脏两方面。
用药原则:
(1) 剂量个体化。
(2) 中、小剂量有退热止痛作用,而大剂量有抗炎作用。
(3) 通常选用一种NSAIDs,在足量使用2-3周后无效,则更换另一种。
(4) 不推荐同时使用两种NSAIDs,因为疗效不增加,而副作用增加。
(5) 在选用一系列NSAIDs后,如未出现有突出疗效,可选用便宜和安全的药物。
(6) 有2-3种胃肠道危险因素时,应加用预防溃疡病的药物。
(7) 具有一种肾脏危险因素时,选用合适的NSAIDs(如舒林酸),有两种以上肾脏危险因素时,应避免使用NSAIDs。
(8) 用NSAIDs时,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如b受体阻滞剂能降低NSAID药效;应用抗凝剂时,避免同时服用阿司匹林;与洋地黄合用时,应注意防止洋地黄中毒。
(9) 必须明确NSAIDs虽常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线药物,能减轻临床体征,但不能根治炎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病理机制无决定性影响,从而不能防止组织损伤、关节破坏和畸形。
===========================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与激素相对而言的,这一类药物其化学结构中缺乏激素所具有的甾环,故而得名。它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是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一线药物。对于一些风湿性疾病,如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及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等是首选药物。此类药物种类很多,目前最常用的有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扶他林和奇诺力等。尽管这—类药都是通过减少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起作用,但各种药物之间还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具体用什么,怎么用,还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病人在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过程中的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不少病人因害怕药物的副反应而不能连续服药,往往“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在症状严重,疼痛不能忍受时才用药,因而影响疗效,病人产生“药物有无疗效”的疑问,应该指出的是:绝大部分非甾体类抗炎药都是比较安全的,只要遵嘱用药,均可获较好疗效。
===================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
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特征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所具有的C3的羰基、Δ4和17β酮醇侧链以及糖皮质激素独有的17α-OH和11β-OH
目前糖皮质激素这个概念不仅包括具有上述特征和活性的内源性物质,还包括很多经过结构优化的具有类似结构和活性的人工合成药物,目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根据其血浆半衰期分短、中、长效三类。血浆半衰期是指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其长短在多数情况下与血浆浓度无关,它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排泄、生物转化及储存的速度。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下降一半的时间。一般讲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呈正相关关系。短效激素包括:氢化可的松、可的松。中效激素包括: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去炎松。长效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药。
甾体类与非甾体类药物抗炎作用的区别?
首先从作用机制来讲:
非甾体类:非甾体类药物主要是抑制环氧化酶,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是一种炎症介质,它的合成减少后,炎症反应随之减轻。
甾体类:①稳定溶酶体膜,从而减少其中水解酶类的释放。
②抑制前列腺素等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生成。此外,通过类似的机制,肾上腺皮质激素还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等促炎因子的释放。
③促进粘多糖合成并抑制其降解酶,保护细胞间基质,因而减轻炎症时出现的毛细血管通透增加的现象。
④通过抑制肉芽组织中DNA的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减少胶原纤维和细胞间质增殖。
其次是副作用:
非甾体类:(1)胃肠道症状:非甾体类药物本身对胃肠道就有直接刺激作用,加上影响了前列腺素的合成,粘膜保护机制受到破坏,故容易出现胃肠粘膜糜烂、溃疡,乃至出血。
(2)肾毒性:老年及肾功能减退患者是非甾体类药物引起肾脏副作用的危险因素。该类药物可抑制肾内具有扩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素,使肾内血流减少。部分病人用药后可引起血清肌酐增高。
(3)抗凝作用:由于促进血小板聚集的血栓素生成受到抑制,因此应用这类药后,可有出血倾向。
(4)肝毒性:非甾体类药物可以使转氨酶增高。(5)其他:还可引起皮疹及哮喘发作。
甾体类:
(1)对胃肠道有不良影响,可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反酸、呕吐,诱发或加重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导致溃疡出血,穿孔。
(2)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可使患者血压升高,或发生血管炎,动脉粥样硬化,出现心悸,甚至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
(3)在内分泌系统方面,长期应用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向心性肥胖,水钠潴留而水肿,性欲减退,月经不调,抑制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4)在神经系统方面可有中枢抑制症状,可诱发神经精神症状,甚至发生精神失常。
(5)在眼睛,应用皮质激素可诱发白内障,可使眼压升高而发生青光眼。正因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病症。
最后是主要用途的区别:
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这里的抗炎是指风湿等一般炎症。
甾体类: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及炎症的各个阶段,都有明显的非特异性抑制作用。炎症早期能促使炎症部位的血管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渗出、充血、肿胀减轻;在炎症后期,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减轻炎症部位的粘连和疤痕形成,减少后遗症。
扩展资料: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指一类不含糖皮质激素而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相对于糖皮质激素而言,这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中缺乏糖皮质激素所具有的甾环,而又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功效,因此被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也是药物治疗骨关节炎的一线药物,同时也广泛地运用于其他骨关节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和疼痛性疾病,以减轻上述疾病的疼痛、僵硬,改善骨关节功能。
甾体说的就是类固醇类物质,通常指这一类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与非甾体类药物对应的一般说的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各种名字以“松”结尾的药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非甾体类药物主要是双氯芬酸类还有布洛芬类还有COX2抑制剂类。
一般,激素类的抗炎作用强,但存在水钠潴留,变虚胖,感染危险,骨质疏松等副作用。非甾体类抗炎作用弱,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还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非甾体类抗炎药 百度百科——甾体类抗炎药
痛风发作怎么办?
痛风发作主要用药物缓解关节疼痛症状。
痛风用药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三种。首选起效快且副作用小的非甾体抗炎药,分为选择性选择性非甾体类,如依托考昔、塞来昔布等,和非选择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布洛芬等。。其次或同时选用秋水仙碱,痛风急性发作时用药越早,效果越好。最后选用糖皮质激素,包括强的松、甲强龙、倍他米松等多种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治疗急性痛风的二线药物,对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无效或有禁忌证才选择糖皮质激素。
痛风疼痛的非药物治疗:疼痛患者均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抬高患肢,避免负重,肿痛关节局部可予冷敷以减轻受累关节的疼痛和肿胀。饮食方面,严格低嘌呤饮食,多饮水,使每天饮水量达2000毫升以上。同时重视患者教育,让患者知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原因和发作后的基本处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