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经济分析会(广东省经济数据)
本文目录一览:
广东省经贸委全称
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地址:广州市吉祥路100号邮政编码:电话:网址: 职能:(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民经济运行的方针、政策,拟订工业商贸方面的综合性经济法规和政策,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监测、分析工业商贸运行态势,调节工业商贸日常运行;编制并组织实施近期经济运行调控目标,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分析和发布相关的经济信息。 �(二)贯彻实施产业政策,开展工业商贸产业竞争力研究,制订并组织实施工业商贸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执行有关固定资产投资政策;编制省财政挖潜改造、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装备制造业等专项资金技术改造年度投资计划并组织实施;审查、上报和办理需经国家和省审批、核准、备案的工商领域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指导工商领域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定期分析工商领域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情况,提出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措施意见;指导工商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三)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发展政策和发展规划,组织推动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对工业行业实施行业管理;组织拟订地方性的行业发展计划、行业法规和规章以及经济技术政策,并组织实施。�(四)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的综合协调和管理;对国家下达的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实施进行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保障服务工作;组织指导国防科技工业的军转民工作;组织、指导和协调民用部门军品配套工作;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流通实施行政管理。�(五)拟订和执行国内贸易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组织推动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对商贸行业实施行业管理;负责茧丝绸协调工作。(六)拟订规范市场运行、流通秩序和打破市场垄断、地区封锁的政策,研究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培育发展城乡市场;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和商品供求状况,组织实施重要消费品和重要生产资料市场调控及流通管理。(七)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盐业的方针、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地方性盐业法规和政策,组织实施全省盐业行政执法工作。(八)负责指导、协调、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改革与发弊如银展(九)宏观指导各种经济成份的企业,规范企业行为规则;指导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十)指导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重大装备国产化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设备招标工作;指导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组织协调工业环境保护和环保产业发展工作。(十一)负责交通、邮电及信息产业部门的综合协调工作;组织协调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联合运输和春节运输工作。(十二)指导和协调工业商贸企业对外招商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工作。(十三)宏观指导工业商贸企业生产质量管理工作;负责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有关工作。(十四)橡饥联系工商领域社会中介组织,并指导其改革与调整。�(十五)负责省人民政府委托管理的交通战备工作,代管省人民政府驻沈阳、武汉、成都、昆明、西北(兰州)办事处。�(十六)承办省人民政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内设机构:办公室 综合处(挂行业协会办公室牌子) 法规处
经济运行处 交通处 质量处
工业处(挂省汽车工业办公室、省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子)
军工处(挂省民用爆破器材行业办公室牌子) 人事培训处
电力与资源综合利用处 产业技术处
流通服务处(挂省酒类专卖管理局牌子)
市场建设处(挂经济协作办公室、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牌子租宴)
盐业管理办公室 离退休人员管理处
速求,广东清远近几年的经济发展状况
后发优势强劲迸发 清远经济增速夺七项全省第一
广东省最新公布的2005年八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排名榜上,清远市一举夺得了“七金一银”的佳绩:GDP、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高拦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七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居全省第二。其中,GDP增幅达23.3%,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0.8个百分点,成为全省经济总量跃升最快的市,部分指标已从全省末尾跃居中游水平。
“七金一银”折射出清远强劲的后发之势,昔日“寒极”今成“热土”。今日,清远又有350个项目签约、奠基或投产,总投资额达765亿元,将为清远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临近“金三角”的清远,过去发展慢的症结何在?曾长期在珠三角工作的清远市委书记陈用志道出原因:山区穷就穷在脑袋,穷在观念;山区欠发达就欠在工业化水平滞后;山区落后就落后在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与其扛着“贫困牌”等、靠、要,不如转变观念,扬长避短。2003年以来,清远市及时抓住珠三角及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提出了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市场化为基础、以城市化为载体、以“后花园”为依托的“三化一园”发展战略,靠工业大提速实现跨越式发展。�
山区要想吸引、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关键要通过创新政策,创出新的吸引力。该市及时调整招商引资政策,坚持“门槛一降再降,成本一减再减,空间一让再让,服务一优再优”,着力营造“洼地效应”,一跃成为全省投资成本最低的地级市。3年来清远全市仅财政补贴企业的水电费就有1亿多元,却引来了1680多个外来投资项目,合同投资额超过1220亿元,其中半数以上项目已投产。工业成为拉动清远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引擎,对经济的贡献率超过70%.但是,清远财力有限,光靠自己的实力招商引资,有时连“筑巢”都没钱,谈何“引凤”?为此,清远创新招商方式,从工业园区基本建设环节开始就引进外来投资,变“筑巢引凤”为“引凤筑巢”,使传统的“行政招商”
模式变成了社会化、产业化的招商模式。由于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依靠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引进下游企业,以商引商的局面也出现了。
目前,到清远投资的项目有50%是通过以商引商形式实现的;生物医药城、毅力工业城、民营科技园、建陶工业城、铝型材工业城等,都是通过“引凤筑巢”筑起来的。项目投资主体越来越多元化,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海峡两岸最大的水泥企业———安徽海螺、台湾水泥两大水泥巨鳄双双落户清远的英德市,英德水泥产能明年可达2000万吨,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
清远市长陈家记信心十足地展望,清远虽然“先天不足”,但“后发优势”、资源优势正在显现,特别是土地资源,作为广东地域最大的地级市,清远市可开发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以上,从而为发展大规模的先进制造业提供了充足的土地保障。(编辑:谭礼剑)
清远市首季四项指标增速全省第一 GDP增31.8%
2006-04-25 09:11:47
今年第一季度,清远市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其中,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产值、财政收入四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21日,清远市召开了第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会。市领导陈家记、梁志强、石芳飞、何炳华、顾青波、曾贤林等参加会议。
据介绍衡册,清远市首季经济运行主要有如下特点:
——GDP增长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GDP)为79.1亿元,同比增长31.8%,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8.1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4.9亿元,增长68.3%;第三产业增加值32.1亿元,增长17.1%.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一季度末规模以上工业达到429家,同比增加64家。全市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105.3亿元,同比增长91.7%.实现增加值25.8亿元,增长97.3%,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全省平均增幅80.1个百分点。据分析,主要是在电子、鞋业、食品加工等行业拉动下,轻工业生产规戚则模迅速扩大,实现增加值7.2亿元,增长1.07倍;重工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如铝型材产量增长19.4倍,钢筋增长15.5倍,瓷质砖增长2.2倍,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8.6亿元,增长93.7%.其中,民营经济和三资企业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由于今年重点投资项目抓得早,抓得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1亿元,同比增长65.3%.其中,城镇以上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1.99亿元,增长1.8倍;农林水基础设施投资明显加快,完成投资7236万元,增长2.1倍;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8亿元,增长1.7倍;房地产开发投资7.6亿元,增长1.2倍;其他投资完成11.8亿元,增长61.6%.
——财税收入增长创建市以来新高。全市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去年的高速增长。一季度,财政总收入9.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8亿元,增长62%,高出全省平均增幅37.1个百分点。其中,工商税收3.24亿元,增长64.6%.
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家记在总结和分析了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后提出,为全年实现“十一五”时期内强势开局和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三连冠”,今年主要要抓好几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第二个“八路一桥”和重点电源电网工程项目建设;二是大力推进“403”活动中117个奠基项目的开工建设,以及150个剪彩项目的投产;三是大力推进市政府确定的120个重点项目和各县(市、区)确定的地方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四是大力推进第一季度招商引资引进的34个在建项目建设进程,力促101个已进入筹备阶段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会上,各分管副市长以及各县(市、区)、市直职能单位负责人分别发言。会议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志强主持。
广东省经济调查委员会主任詹文钦简历
1973.11——1975.07,广东省惠来县前征农林场下乡知青;1975.07——1978.09,广东省惠来县前詹公社并世团谨改委副书记祥蔽判(主持工作),惠来县前征农林场场长、党支部书记;1978.09——1982.07,在暨南大学新闻系读书,任班党支委、学习委员;1982.07——1986.09,广东省委公厅综合处副科长、科长;1986.09——1988.01,广东省委领导同志秘书;1988.01——1990.02,广东省委公厅综合处副处长;1990.02——1991.02,广东省花县县委副书记兼县政府党组副书记(挂职);1991.02——1997.08,广东省委公厅综合处处长(其间:1995.09—1998.07在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1997.08——2001.03,广东省委公厅副主任,文化大省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公室主任;2001.03——2003.05,汕头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2003.05——2007.04,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社科联党组书记(正厅级);2007.04——2008.03,广东省文化厅党组书记;2008.03——,广东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第十届中共广东省委委员。政协第十届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