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树根互联:打造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 赋能企业变数据资源为资产
出品:新浪财经创投Plus
编辑整理:杨舒
忙碌的工厂车间,空无一人,生产线上是数不清的机械臂和工业机器人。这些智能设备不仅能实现自动化、标准化的精准操作,同时可以收集生产制造的实时数据并传输给中央平台。而负责的工人只需坐在屏幕后面,便可及时掌握原料、时间、调度、产品等各环节的细节信息,结合平台的数据模型预测,制定策略、调整进度。从生产端到决策端再重新回到生产端,一次双向沟通的耗时得以压缩至分秒之内。
这场对于工业4.0时代的终极想象,正在被工业互联网平台领跑者树根互联逐一实现。
树根互联专注打造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聚焦于面向工业4.0的平台技术和产品研发,打造了自主可控的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成为第一批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下文简称:双跨平台),并连续3年入选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清单。据IDC近期发布的《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厂商评估》结果显示,树根互联位于领导者象限,技术力名列全国第一。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连续3年入选Gartner“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的企业,树根互联自然也吸引了众多白马机构的目光。2020年底,树根互联完成由IDG资本领投,腾讯战略投资,海通投资、科源产业基金、天雅资本、建信金圆及现有股东众为资本跟投的8.6亿元C轮融资,成为国内首个“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独角兽”。这是吸引经纬中国、国投创新、和君资本等投资之后,树根互联再一次获得了顶级投资机构的加持。
截至目前,树根互联已服务钢铁冶金、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等48个工业细分行业,打造了包括铸造、纺织等在内的20个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应用,带动大批上下游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五一假期前,树根互联举办了“汽车制造数字化转型升级”系列直播活动,携手广汽本田、一汽大众数字化专家,分享汽车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该活动引起了业内外热议,获得7500+点赞,累计近3000人次在线观看,关注热度高达17万+。
从车企数字化转型切入,树根互联的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如何赋能企业由制造走向“智”造?如何助力中小企业在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过程中所面对的种种挑战?工业4.0和3.0时代的最大区别是什么?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应该是怎样的?“东数西算”政策的相关出台能为工业互联网带来了哪些机遇?就这些问题,树根互联分享了深刻独到的见解。
以下为新浪财经整理的树根互联对话实录,在不改变其原意的基础上有所删减和调整。
车企数字化:人、机、料、法、环全要素管理赋能降本增效与碳中和
新浪财经:树根互联此次举办的“汽车制造数字化转型升级”系列直播活动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车企数字化转型面对的主要挑战有哪些?树根互联是如何帮助企业应对这些挑战的?
树根互联:汽车企业面临市场趋于饱和、补贴政策加速大幅退坡、宏观经济放缓等一系列现状。同时,造车新势力、互联网科技企业入局,汽车行业正在从机械化向电动化、联网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新四化”演进。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电动化的驱动方式更有利于实现数字化控制,以实现更高的能源效率;网联化让汽车与人建立起全新的互动合作关系,车企能通过数字化手段更深入地了解用户。
汽车行业智能化的进程可以缩短,但不可以省略。从透明工厂到智能工厂的进阶,车企要从现场人(员)、机(器)、原(料)、方(法)、环(境)的管理,到制造环节的数据透明可视、管理精益化,再到业务运营的制造智能化,实现预测、自适应。
树根互联专注打造的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可助力车企连接现场人、机、料、法、环等各项数据,实现全要素数字化管理。我们提供的全要素数字化解决方案高度适用于汽车智能制造领域,可精准解决设备绩效不清晰、能耗监测、加工工艺优化、工艺质量检测等管理难点,助力车企生产管理设备在效率、耗能、加工工艺、工装使用、加工质量的优化与提升。
在车企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我们能够协助车企做好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规划,提供“灯塔工厂”规划咨询;基于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的连接与分析,我们助力车企打破数据孤岛,激活数据价值助力数字生产,实现作业效率、管理效益、精准决策的全方位提升。进而,我们还能深度融合业务、数据及技术,透过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为车企打造“数字孪生”,实现全流程的提质、降本、提效以及可持续发展。
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领跑者和广州市软件和信创产业链“链主”企业,树根互联通过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成功服务了长城汽车、一汽-大众、江铃汽车、广汽本田、大运汽车等一大批龙头车企,在汽车行业数字化全场景服务领域沉淀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新浪财经:请您就一个具体场景或生产环节,详细讲解一下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是如何赋能整车厂客户的?
树根互联:具体应用层面,树根互联的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人、机器、生产大数据的互联,在智能设计、智能工艺、设备管理、能源管理、智能商业等方面全链路赋能汽车产业,助力车企降本增效提质。
以广汽本田为例,其工厂目前处于数字化向智能化进步的阶段,目标是实现全面智能制造。透过树根互联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的广泛连接,正在实现各管理要素的互联和集成,并结合MES系统,实现数据与生产的智能联动。
其中,广汽本田增城工厂基于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将汽车制造生产的各个环节,全部要素连接在一起,经过缜密计算,为企业经营给出最优答案。本次智能化改造覆盖整车厂4大车间,共有250多台设备上平台,运用5G、机器视觉、大数据、云计算等通用技术,将生产设备数据化,通过建模分析为设备的高精度高效率运行提供及时有效的参考。
如通过IOT进行高频震动、负载检测,实现设备状态可视化及实时智能计算,防止不良品流出,批量报废减少超过50%;刀具、设备备件节省40余万元,其中刀具管理实现按磨损状态进行更换,使用寿命提升5%;核心生产环节可提前预知故障,日产能稳定提升;突破生产瓶颈,减少生产加班次数,全年减少加班工时7800余小时。通过导入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实现整车厂在品质、成本、交期等领域的提升。
新浪财经:除了生产制造,碳追踪和碳资产管理也是各大车企的重要议题。树根互联是如何支持整车厂企业碳中和转型的?
树根互联: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碳排放的自动计量,并指导改善工厂的能源应用。基于树根互联提供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看板,实时了解自身消耗的碳排放,另一方面,还可以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等方面,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更关键的是,长远来看,这一套系统还能帮助企业提高对碳资产的意识。企业能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精准和可信的碳资产管理系统,让碳指标成为企业的财富,一举改变企业对降碳减排的畏难心理。
在北京,三一桩机“灯塔工厂”已经与树根互联建立起相关合作,运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将生产制造设备和水电油气仪表,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借助手机实时告警功能,每小时用能超限及每天用能差异率过大都将进行告警推送。
在长沙,被誉为“全球最聪明的厂房”的三一“18号工厂”,10万平方米的厂房聚集齐了八大工艺。在数字化加持下,工厂不仅实现了从一块钢板进来到一台整车出去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下线一辆泵车只要45分钟,还借助树根互联提供的能源管理平台,大幅度提升企业内部的能源管理水平、用电安全和能源系统运维效率,并作为数据源向碳检测平台提供活动数据,工厂日、月、年的碳排放情况实现“透明化”。
在天津,一汽-大众天津分公司携手树根互联合作能源管理监测项目,通过水、电、油、气的数据采集,打造能源管理平台,通过AI预测+数据挖掘代替人工分析,推进用能预警机制建设。工厂里的能耗流动“脉搏”,无时无刻不被系统及时记录,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实时分析工厂用能的“避峰就谷”情况,助力企业优化用能,节省成本。
中小企业数字化: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高可靠转型并非遥不可及
新浪财经:对于企业客户而言,数字化转型最大的顾虑有哪些?树根互联是如何应对的?
树根互联:据广泛调研的结果显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存在三个难点:第一是“不想”,数字化转型的意识不强;第二是“不敢”,数字化的水平比较低;第三是“不会”, 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
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痛点,包括投入成本高、技术基础薄弱、缺乏成熟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和经验借鉴等问题,树根互联专注打造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就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低成本导入智能制造,修筑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速公路”。
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相当于PC时代的Windows操作系统、移动时代的安卓系统,工业软件则是跑在平台上的应用,类似于手机上的各类APP。用户需要什么应用就自己下载、组合使用,以此不断降低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与门槛。
我们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具有订阅模式、新技术融合、物联接入、知识复用等属性,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高可靠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同时,通过产业集群平台化,推动中小企业形成了合力。
新浪财经:树根互联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具体如何实现低成本、低门槛,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会”难题?
树根互联:树根互联打造的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本质上是把企业数字化转型时需要的公共能力和数字化转型的成熟应用沉淀下来。这些沉淀下来的能力和应用可以分享给其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
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研发和积累,投资、建设好基础设施,而中小企业直接使用该设施即可。因此,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资金门槛会比较低,技术门槛更低,不需为此养一个高端的IT团队,而且可靠性高。即使是系统的维护运营也可以由树根互联平台统一进行,同时这些企业可间接地得到一些大型企业的先进实践应用成果。由此可见,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友好或者最合适的支撑平台。
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低,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问题,我们认为数字化与信息化可并行,双方并无严格意义上的依赖性关系。树根互联针对性推出的订阅化服务,不需要补课式的信息化建设,即可让中小企业以更低成本调用平台共性能力,更低门槛地拥抱数字化。
这一模式在一家广州企业的赋能案例中便有成功应用:这家企业原为传统的烘干机制造厂商,通过低成本“触网”,转型成为共享烘干中心,开启科技助农新模式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经济收益。
新浪财经: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有700+万家工厂,大多为中小企业,99%的沟通发生在线下。这些数据和信息该如何迁移和标准化?
树根互联:工业从3.0到4.0发生了三个重要变化。
首先是流程驱动变成数字驱动。原来更多是流程信息化,用IT手段支撑主流业务的流程效率;4.0时代推动的数字化,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每一个单点、每一个决策环节、每一个模型建立数字模型然后不断优化,以数字驱动企业提质增效。
其次是从实物资产转到数字资产。过去比拼的是厂房、设备,或者购买机器人、数控机床等硬件设备,4.0时代更多是数字资产。哪一个企业更早地采集数据、积累数据资产,谁就能够保持领先。
再次是企业内部管理转向生态协同。未来的社会化智能时代,社会制造资源会打破企业的围墙,正如疫情对制造业的警醒,反思的是产业链健不健全、应对危机和变革是否灵活,不单是管理好企业,还要实现整个生态的协同。
为顺应这些变化,企业需要新的“数字基座”,而工业互联网平台则是一大突破口。企业数据源头很多,可能分布在不同的软件系统,来自不同的机器,这意味着对每一个软件或者每一个数据来源的组织、系统等都要管理到位,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树根互联的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可以协助企业采集数据并统一数据标准。
数据准确的背后是高水平的业务管理,这并非易事。其实数据建模、分析相对容易,这是一个更偏技术的事情;如何保证第一手数据的准确性,在管理上是一个大课题。
最好的数据是机器数据,因为机器数据不会骗人,而且它是实时的,所以这种数据的价值非常大。这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大的价值之一。很多系统的数据是中间数据,比如报表数据就是根据收集的数据人为加工产生的,所以它的准确性就容易出问题。
工业互联网采用的是机器数据,能从根源上解决数据真实性和实时性的问题。企业在研发制造、售后服务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质量、成本、效率等问题都能够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反映出来。总之,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大幅提高基础管理水平。
工业4.0:应该是数据驱动 而不是流程驱动
新浪财经:树根互联是连续3年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的企业,也是连续3年、唯一入选Gartner“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的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您是如何理解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的?
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太大了,可以囊括很多东西,同行也会往这个概念里装很多东西,导致这个行业目前比较庞杂,商业模式很多。但或许因为市场空间很大,迥异的模式也都可以发展得很好。
之所以有工业4.0革命,是因为原本互联网与制造业的世界不能沟通。互联网端只会跟数据打交道,它不会跟钢铁、水泥等打交道,因此,想要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需要先在互联网与制造业之间搭建一个虚拟空间。
在这个虚拟空间里,既有互联网也有从制造业端采集上来的数据,在这个空间里可以做数据分析、数据仿真、数据孪生等一系列操作,而最终得出的结果跟真实的制造业世界又是吻合的,可以用于改善真实的制造业世界,因为原本的数据,就是来源于真实的制造业世界。基于此逻辑,树根互联会帮助客户采集到生产数据并进行个性化分析。
在现阶段,获取制造企业的生产数据已经不是难事,传感器在工厂里较为普及,条件好的企业用上了数控设备。业内大概还有20%到30%的设备不是数控设备,存量比较大,但树根互联有一项技术,可以通过监测这些非数控设备的电流变化情况,借助机器学习,把电流的数据转化成设备的工作状态数据。
新浪财经: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突破600个,具备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超过100个。您认为树根互联最大的优势和壁垒有哪些?
树根互联:在市场竞争中,就算是工信部遴选出的双跨平台,各家的产品并不完全一致。最起码在市场竞争中,树根互联并没有跟其他的双跨平台出现“针尖对麦芒”般的竞争。
通常是潜在客户并不真正了解各家平台所擅长或者所主攻的业务,只是知道这些公司全都做平台,但与公司接触后,客户就会明白自己的需求应该交给谁去满足,而不是了解完一圈,还要在几家一样的平台中抉择。甚至于,树根互联跟某几个双跨平台之间的竞合关系大于竞争关系。
工业4.0应该是数据驱动,而不是流程驱动。工业4.0是数据智能,采集各种数据,做到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万物互联,可以管到生产的实时情况,所有的数据都建立起它的双胞胎,或者说数字孪生、数字模型,基于数字化做智能化。这个的原理跟信息化时代做的流程优化不一样。如果有人说,他要先上ERP等基础软件,那么他是做3.0时代的工作,我们可以直接做4.0,不依赖被服务企业的信息化,树根互联可以直接帮助企业做闭环。
树根互联最大的优势,在于工业经验。作为最早进入工业互联网赛道的中国企业,树根的积累足够多,在服务三一重工等行业头部客户的过程中,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已积累几十万台设备实战的演练,像三一重工所涉及行业的工业机理、研发仿真、数据算法、业务流程模型等都沉淀下来。此外,在产品的智能化、研发、制造、服务方面都有深度应用。
其次是接入能力。一方面覆盖的通讯协议和工业协议要足够广泛;另一方面是设备连接的双向性,设备的动态数据能够采集上来,反向的控制数据可以落实下去。
此外,树根互联连续三年作为中国唯一上榜Gartner全球工业互联网魔力象限,Gartner在报告中指出:第一,生态开放,树根互联为整个工业价值链贡献价值。第二,技术创新,前瞻性与执行能力突出。第三,成功落地,树根互联服务“灯塔工厂”三一北京桩机、福田康明斯,以世界级灯塔工程照亮工业转型之路。
树根互联的主要壁垒将是生态壁垒,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等,以此服务更多工业客户。工业互联网属于技术及资金密集型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新产品开发、前沿技术研究、市场开拓培育等方面均需持续的大规模投入。
开放的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具备工业数据接入、数据挖掘分析、软件及APP开发等能力,应加大力度建设第三方开发者社区及平台APP Store,聚集第三方行业生态参与者,以此形成完整的工业互联网开发者生态。此外,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循环”战略,构建符合不同国家或地区政策法规的云计算、通信、地图、语言等平台解决方案,提升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的全球交付能力。
工业互联网:这是一门生态型的生意
新浪财经:消费互联网主要面向C端消费者,盈利的关键是规模效应,而工业互联网面向B端用户,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往往有很高的知识门槛和壁垒,树根互联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
树根互联:树根互联专注打造的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具备“共性技术能力”,向下深度探索行业共性,加强共性技术能力建设;向上基于行业特性,开发工业应用,并进行工业模式的创新,最终形成了“端到端一站式通用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沉淀了多种工业设备的大规模连接、多源工业数据的分析、多样化工业应用开发的核心通用能力。平台核心通用能力为企业、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打破了赋能边界,为不同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凭借树根互联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的共性技术能力,一方面可以实现能力的直接复用,企业只需接入平台,便可以通过统一调度,配置延展平台资源,避免企业自己搭建平台出现耗时长、难度大、人才短缺等问题;另一方面则可以借助平台,横向拉通已有的传统工业软件,提升管理的颗粒度、即时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更多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工业应用。
这一路径的实践成果,在三一重工的赋能案例中,也可窥知一二。
树根互联助力三一重工搭建起企业级的数据中台,打通了超过180个工业软件系统,实现数据的全域贯通,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提升了20%,并在此基础上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打造基础服务平台,为其全价值链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树根互联通过多年实战经验沉淀并积累下来的共性技术能力亦可赋能不同行业及领域。比如,在“双碳”目标下,能耗管理就是很多工业企业的管理运营的大方向,无论是汽车制造、钢铁冶金还是工程装备等行业,都需要针对能耗管理做一些监控与优化,透过树根互联基于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的能源管理及双碳监测解决方案,采集上来的能源数据,经过大数据计算与分析,可助力企业能耗管控上做到更精准的管控与预测,实现节能减排,助力企业的“双碳”管理。
新浪财经:不同的行业领域,甚至同行业的不同企业都需要不同的定制产品,树根互联如何实现多行业的数字化赋能?
树根互联:跨行业、跨领域服务是树根互联一开始就定下的目标,但一家企业不可能在每一个行业都能解决所有的应用,最上面行业级的应用一定要依靠行业企业来完成。
树根互联提供的是扎实的平台能力层,例如,统一的物模型、能够快速进行数据清洗和建模的大数据平台、可通过拖拉拽快速构建可视化报表和设备呈现的云视界等,用这些基础能力来支撑行业龙头企业快速构建行业工具和应用。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是,当一个企业与树根互联合作,两三个月时间就可以构建出一批行业级应用。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其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逻辑都是相同的,皆是“将数据从资源变成资产”,基于这样的核心逻辑,树根互联网构建了以ABIoT为核心的平台型通用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根云”,能够适合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转型需求的大、中、小型企业解决迫切的现实问题,及深层次的转型发展困境。
新浪财经:您认为工业互联网商业化的关键点是什么?
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是一门生态型的生意,树根互联需要各种生态合作伙伴,硬件生产、网络基础设施、集成商、行业应用软件等企业都可以成为树根互联的合作伙伴,而树根互联的P2P2B模式,也会使得树根互联跟各个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有较为深入的合作。
所谓的“P2P2B”模式,第一个P指的是Platform,即“根云”平台;第二个P指的是Partner,指的是龙头企业或者产业链运营商,它们熟悉各自所在行业的制造过程和场景;最后一个B则是Business,与行业龙头企业或者产业链运营商合作,是树根互联快速了解不同制造行业的捷径。
如今市场上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众多各具特色,未来这些平台肯定会历经大浪淘沙只留下一部分,甚至可能会有些合并,但现阶段更重要的是,面对每一个工业场景,谁能够真正为用户带来价值,去解决用户端的问题。
新浪财经:树根互联的经营模式经历了哪些变化?
树根互联:树根互联的经营模式随着工业互联网不断发展而逐渐丰富,前期公司提供基于操作系统的连接和可视化应用,为客户提供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服务。
随着公司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地逐步成熟,公司通过自主开发工业APP与第三方工业软件深度融合,深耕工业互联网服务。随着客户数字化转型的深化,公司基于“数据要素”的商业模式创新将进一步帮助客户实现提质增效,加速工业范式转变。
目前,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的场景应用,覆盖了装备制造、汽车整车、零部件、钢铁等等48个细分行业,结合这些应用场景,树根互联构建了智能制造IIoT、产品智能化IIoT、产业链IIoT等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基于丰富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可以从3个方面为制造业赋能:
第一,赋能企业全价值链数字化转型。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具有订阅模式、新技术融合、物联接入、知识复用等属性,可以为企业提供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高可靠的数字化转型服务。
第二,联合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打造产业链平台。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可以助力制造业“强链、补链”,在不确定性日渐增强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可以提高企业对应风险的能力。树根互联担任广州软件和信创产业链“链主”企业,成为广州唯一一家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链主企业。
第三,携手政府赋能产业集群数字化升级。比如,依托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打造的“全球定制家居产业链平台”,可以串联起订单转换、个性定制、柔性生产、透明交付等多个生产环节,支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步到位”、拥有定制家居的能力,解决了中小企业过去没有能力打通电商平台、设计师平台。该项目已成功入选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并获得了CCTV2《经济半小时》专题报道。
未来已来:乘“东数西算”东风 共建工业互联网生态
新浪财经:东数西算工程和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于工业互联网而言意味着什么?对于树根互联而言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树根互联: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作为信息通信领域的“新基建”重要方向,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均为技术“基建”,而工业互联网则属于应用“基建”。大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的共同加持,催生了如今的“算力网络”。毕竟,技术的持续推进,永远是服务于落地的应用。如此,工业互联网便迎来了基础算力赋能的东风。
“东数西算”催生的算力网络等各项新型技术积累将进一步促使数字化转型成本下降,为工业互联网发展带来广阔市场空间。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智能制造的核心,在去年底迎来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版本后,已经初步具备一定规模应用上云基础。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工业互联网为产业数字化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支撑和产业生态基础,成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支撑,这也为算力网络服务千行百业提供了天然的入口。
新浪财经:您认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或工业4.0的发展路径或者前景会是什么样的?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工业互联网是否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树根互联:未来的中国制造业一定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来发展,但这个平台不太可能是国外的。因为中国这么大的制造业体量,无论是产品安全,还是行业发展,都需要有中国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具备自主可控能力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非常重要。
未来,工业互联网领域,平台和平台之间的竞争,更是生态与生态之间的竞争。由于工业细分领域比较庞杂,因此相较于消费互联网,在初期阶段,工业互联网生态的建立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以吸收各种工业企业的需求,最后去延伸平台对外赋能的能力等。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将有利于助力工业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提升行业价值。
工业4.0时代催生了新数据、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海量的IoT数据将成为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动力,数据资产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并将作为核心驱动帮助企业打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之间的鸿沟,助力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与业务模式的创新。
如三一重工依托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实现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可视化,完成了全要素、全价值链、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建立起了数字精益能力。三一重工的成功实践,展示了龙头企业在数字化赋能下实现新型制造和服务化转型的可能性,这也将为更多转型路上的制造业企业注入一剂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