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不松劲 护航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不松劲 护航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
记者 徐贝贝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金融委统筹指挥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金融业系统性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成功避免了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集中爆发,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等极端情形的严峻考验,金融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在《求是》发表的文章《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中,总结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的六大重要成果。具体来看,一是金融资产脱实向虚势头得到扭转;二是各种突出风险点的传染性外溢性明显收缩;三是社会金融秩序基本实现“由乱到治”转变;四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逐步夯实;五是金融反腐和处置风险一体推进;六是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日益提高。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有效维护了我国金融体系稳定性,同时也为实体经济平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同时也给金融体系运行带来了潜在风险。对此,前述文章强调“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并提出积极应对发达国家宏观政策与法律的外溢性影响、稳妥防控和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八项重点任务。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成果显著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影子银行’快速扩张、房地产泡沫、互联网金融乱象等问题较为突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金融资产脱实向虚问题严重。”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集中整治,近年来,我国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处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持续健全和完善。
前述文章指出,我国金融资产脱实向虚势头得到扭转。银保监会坚决清理脱实向虚、乱加杠杆、以钱炒钱活动,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提升。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银行业总资产年均增速8.1%。同期,银行保险机构信贷投放和债券投资分别增加72.3万亿元和25.7万亿元;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超过99%;大病保险已覆盖12.2亿城乡居民。
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得到稳妥化解,“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各种突出风险点的传染性外溢性明显收缩。过去5年,累计恢复与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600多家。2021年末,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5万亿元,同业投资和非标融资大幅减少,保本理财和不合规短期理财产品接近清零。
与此同时,金融监管部门重拳出击整治金融乱象,社会金融秩序基本实现“由乱到治”转变。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方面,过去5年,立案查处非法集资案件2.5万起,涉案金额1.56万亿元。在整治P2P网贷方面,约5000家P2P网贷机构全部停止运营,无牌照互联网资管机构、支付机构、股权众筹平台、网络互助平台全部清退。另外,坚决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无序扩张,常态化开展银行保险机构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重点打击恶意掏空金融机构的违法股东。依法将互联网平台金融业务全面纳入监管。目前,平台企业整改总体上顺利推进。
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政策着力稳定宏观杠杆率水平,重点领域风险得到遏制,金融风险呈现收敛态势,金融体系防范外部风险冲击的韧性进一步提高。
在稳步化险的过程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逐步夯实。其中,前述文章提到,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础框架初步建立,首批646亿元资金已经筹集到位,存款保险制度得到加强,保险保障基金和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正在修订完善。
曾刚表示,近年来,我国坚持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监管短板不断补齐,监管套利空间显著收窄。金融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构建了良好的制度基础,护航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和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此外,金融反腐和处置风险一体推进也是这场防风险攻坚战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记者从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获悉,近年来,银保监会坚决查处风险乱象背后的腐败问题,严厉惩治各类监管失守和违法犯罪行为。随着金融反腐治乱力度显著加大,金融领域“强监督强监管”严的氛围正在形成。一批市场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被果断查处,一批官商勾结、利益输送、违法侵占的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其中一部分就是“监守自盗”的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2021年以来,金融风险重灾区的辽宁,已对63名中小银行“一把手”采取留置和刑事强制措施。党的十九大以来,银保监会系统内部共立案659件,留置83人,已移送司法机关73人。
金融体系韧性不断增强
伴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稳步推进,我国金融资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金融体系稳健性和韧性不断增强,金融业根基更坚实、步伐更稳健,为经济发展营造了更为稳定安全的金融环境。以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例,1990年末仅有约3.5万亿元,2000年末为18.8万亿元,2010年末为95.3万亿元;2021年末达345万亿元,加上保险、证券业,全部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已超过380万亿元。
前述文章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是形成功能完整多样的金融机构体系。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21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上,中资银行有144家。4家银行和1家保险公司被列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二是建立起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2021年末,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债券市场规模、保险市场规模均位居全球第二。2021年,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占新增社会融资总量的37%,融资结构持续优化。三是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移动支付、线上保险、数字信贷等业务居于全球领先地位,金融产品日益丰富,服务普惠性明显增强。四是开拓金融对外开放新格局。陆续推出50多项对外开放措施,大幅放宽金融业市场准入。2022年2月末,境外主体持有我国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约10.5万亿元。五是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强化国务院金融委议事决策、统筹协调和监督问责职能。持续探索建设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管理、行为监管相结合的金融监管体系。
“近几年,通过集中整治乱象、改革化险,金融业稳健经营能力大幅度提升。”王一峰表示,2017年到2021年,5年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25万亿元,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资产约12万亿元。2021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都较5年前显著提高。银行体系资产质量优异,不良率持续低位运行,拨备率水平充足,资本充足状况良好,能够有效对抗各类风险冲击。保险业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232%,保持在合理区间。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大成果,在加快结构调整和市场出清的同时,倒逼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稳健运行和良性循环。这也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先机主动和政策空间。2020年,面对世纪疫情的严重冲击,银保监会及时推出数十项金融支持政策,较好地稳住了经济基本盘,我国成为当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经过多年攻坚,我国金融风险防范取得阶段性成果,金融体系韧性显著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王一峰表示,当前全社会金融资源可得性和平等性大幅度提升,融资成本显著下行。金融对制造业、绿色产业、科技创新、普惠小微、乡村振兴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力度不断增大,有力助推了经济转型升级。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我国基础设施和制造业贷款分别增加13万亿元和6.5万亿元;科技企业信贷和绿色信贷年均增速超过1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速25.5%。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绝不松懈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预防为先、防患未然,努力‘跑在风险前面’”,是我们多次应对重大风险考验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去年以来,在疫情反弹和国际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金融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为此,前述文章指出,“当前,我们要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应对各类风险隐患,坚持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避免出现严重集中的‘大震’,切实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当前我国金融风险趋于收敛,整体可控。但受内外部各方面因素影响,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下,金融业仍然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风险点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必须充分重视、冷静研判。
王一峰表示,现阶段仍有部分风险点需要关注。一是全球货币政策不同步性增强,需要关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跨境资本流动和全球产业分工体系调整风险。二是我国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仍值得关注。少数区域性金融机构公司治理薄弱,风险水平偏高,仍需要压实各方责任,予以稳妥处置。三是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存在资产质量反弹压力。
对此,前述文章强调“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并提出八项重点任务:积极应对发达国家宏观政策与法律的外溢性影响;稳妥防控和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努力防范杠杆率反弹带来的风险;着力促进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持续深化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积极引导金融领域资本健康发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全面加强金融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其中,以改革手段破除风险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防风险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文章要求“持续深化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并明确了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一省一策”推进农信社改革、推动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多项改革任务。
此外,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同样值得关注。近年来,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保障了城乡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总体风险可防可控。但也存在实际风险高于账面水平、存量风险处置难度较大、区域风险相对集中等问题。文章要求,稳妥防控和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并提出了包括健全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推动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压实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主体责任、支持市场化兼并重组等在内的针对性措施。
谈及下阶段需要关注的风险点,明明表示,对于银行业来说,中小银行和农信社改革是改革化险的重点领域。一些中小银行需要全面加强资产和负债质量监管,提高负债的稳定性和匹配性。对于保险业来说,全面提高保险代理人专业素质是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