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博物馆有“大”作为(解码・博物馆的力量)
图为青州市博物馆。 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一家县级综合性博物馆。建馆60多年来,青州市博物馆不断创新探索,打开围墙、开门办馆,提升展陈和服务公众的水平。同时,依托青州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形成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更好地讲述青州历史文化故事。
“专家,您看我这个老茶叶罐是真的吗?”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文物专家庄明军拿起放大镜,仔细端详后说:“纹饰很漂亮,但这底款明显不对,初步判断是赝品。”正值国际博物馆日,青州市博物馆举行了公益鉴宝活动,引来不少市民参加。
青州市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一家县级综合性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5万余件,包括俗称“状元卷”的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殿试卷、东汉“宜子孙”玉璧、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佛教造像等珍贵文物,是青州市的名片和招牌。
“很多本地人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
对于市民丁卫东来说,青州市博物馆充满着从小到大的美好记忆,“我从小住博物馆附近,妈妈经常带着我去老馆看文物。”
踩着光滑的青石板,沿着丁卫东常走的路线,青州市博物馆出现在眼前。这是一座仿古的四合院式建筑群,檐牙高挑,回廊相连,周围绿树环绕,与青州古城十分契合。“小时候哪看得懂这些文物,只记得轻灵的飞檐,还有门口的那两只大铁鹤。”丁卫东回忆。
后来,丁卫东参加了工作,随着阅历的增加,小时候博物馆在她心中播下的种子发了芽。“最近这十几年,青州市博物馆的名气越来越大,外地朋友来青州都点名要来这里,我也在一次次参观中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2017年,丁卫东到国家博物馆参观,看到青州出土的一方商代青铜钺,讲解员细致的讲解让她心生惭愧。“作为这件文物的家乡人,我却知之甚少,回去一定得把这门课补上。”丁卫东暗下决心,“去青州市博物馆,我会把讲解员的讲解录下来,查阅资料,反复学习。”退休后,丁卫东有了更多时间,她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读书会,定期交流。
去年5月,青州市博物馆招聘志愿者,丁卫东第一时间报名,并顺利成为一名志愿讲解员。“我希望把青州的历史文化讲给远道而来的游客听,讲给更多青州人听。”她说。
青州市博物馆的前身始建于1959年,在当地,丁卫东的成长经历是不少青州人的缩影。“青州市博物馆是我们城市的骄傲,是很多本地人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丁卫东说。
“想把博物馆的种子种进更多人心中”
国际博物馆日前夕,青州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张安生一直忙着张罗活动。“现在博物馆的工作内容,早就和16年前我刚来时不同了。”青州市博物馆发展至今,张安生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游客的品位提高了。”张安生说,他们提出的问题越来越专业和深入,对讲解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更专业的游客,甚至会对展陈的设计提出疑问和建议,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展陈和服务水平。”
近年来,青州市博物馆先后推出多个原创展览,形成了具有青州地域文化特色的展览体系。基本陈列全面展示青州自史前文化时期至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文化;专题陈列以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佛教造像、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文物、青州地区出土石质文物、瓷器为代表,集中展示青州历史文化中的闪光点;临时展览则突出展示青州明清时期书画特色,定期推出不同专题、不同类别的书画展览,还兼具展示现代青州文化艺术风貌的功能,以满足观众的不同文化需求。
2020年以来,青州市博物馆还推出“云端看展”等互动活动,讲解员转型为传播青州文化的“网络主播”,直播活动累计有数百万人次观看。在张安生看来,如今的博物馆,不仅要想方设法把游客引进来,还得走出去。这几年,青州市博物馆先后和市内的大中小学建立共建关系。“我们还和中央美术学院合作,开发了研学课程。文物专家也会定期走进校园、社区、乡村,开展交流活动。”张安生说。
“想把博物馆的种子种进更多人心中,就要不断提高服务公众的水平。”张安生说。
“探索形成县级博物馆的特色和优势”
青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信美东方第一州”“海岱惟青州”的美誉。“青州市博物馆的成长,离不开青州这个县级市的发展。”作为青州市博物馆馆长,田立新有着自己观察和思考。
“作为县级博物馆,我们的发展其实受到一些天然的限制。”田立新说,“比如在人才招引、经费投入等方面,不能和大博物馆比肩。也因此,要和城市融合发展,探索形成县级博物馆的特色和优势。”2017年,青州市博物馆与青州古城、云门山组成的青州古城旅游区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们自此有了两块金字招牌,一个是国家一级馆,一个是5A级旅游景区,这在国内很少见。”田立新说。
文旅融合发展,成为青州市博物馆的独特优势。“青州市博物馆秉承‘打开围墙、开门办馆’的宗旨,积极调整定位、转变观念、进行了不少实践和探索。”田立新介绍。
策展时注重游客的互动感。参观完“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