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金融新闻 > 正文

金融新闻

原油船国内外发展现状(原油船的特点)

hacker2022-06-07 13:25:37金融新闻77
本文导读目录:1、2007年国际原油市场行情走势以及中国市场行情分析
本文导读目录:

2007年国际原油市场行情走势以及中国市场行情分析

2006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油价疯涨暴跌,极大拓展人们的想象空间,也颠覆了传统的思维理念。自2003 年6 月以来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超级大牛市在2006 年上半年仍得以维系。资金庞大的国际商品指数基金通过买入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期货来对冲通货膨胀风险的投资策略在上半年仍然主导了商品价格的走势。当美联储在六月底进行了第17 次加息后,NYMEX 原油在美国夏季自驾高峰期、飓风预期、以黎冲突升级等众多利多因素的推动下于7 月14 日冲刺到历史高位。

随着此轮加息周期的结束,全球通货膨胀预期逐渐减弱,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的大牛市暂告段落。全球经济在持续加息的背景下,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世界商品热潮开始降温,基金开始撤离商品市场。这使原油在八月初未能借沸扬扬的伊朗核问题及飓风袭击海湾等一系列短多题材突破80 美元,反而走上了漫漫熊途,进入到一轮中期大幅度的回调。至十月原油价格已跌至60 美元下方。油价的持续下跌引起OPEC 各产油国恐慌。OPEC 于10 月19 日晚间就减产护价达成一致意见,决议在其约2,750万桶的原油日产量基础上下调120 万桶。

此次减产给市场增加了一些利多因素,但未能有效推动油价反弹。市场围绕石油输出国减产及石油消费国不断调低需求而展开拉锯战。原油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区间整理后,终在OPEC 于12 月进一步减产及取暖油需求的带动下展开反弹。

由于国内外市场背景存在差异,今年原油与燃料油走势出现一些较为明显的偏离:

(A)进入到2 月份,国际油价因IEA 公布库存大幅上升及调低需求预期持续下跌。国内燃料油则因为资金对原油预期向多,使得价格出现偏离,在春节后的交易中基本上以阳线报收,在国际原油和新加坡燃料油双双回落的情况下,走出抵抗性下跌走势。

(B)6 月下旬原油因伊朗与西方国家难以就核问题谈判达到一致,原油在前期的底部得到支撑。而上海燃料油则因新加坡燃料油市场走疲及国内到货充裕下破前期底部支撑位,进一步走低。

(C)7 月中旬以黎冲突升级,伊核问题和朝鲜导弹发射再起风云,印度孟买连环爆炸案,原油市场一时利多因素云集,并于 7 月14 日创下历史新高。而国内燃料油各地炼厂则因成本大幅增加,几乎无利可图。需求大量减少拖累燃料油表现,沪油未能突破前期高点。

(D)在经历一轮大级别的调整后,燃料油与原油的走势开始分化,燃料油走势尽显疲态,日内波幅窄小,成交量、持仓量明显萎缩。

第二部分 2007 原油市场分析

一、 世界经济增长步伐放慢

2006 年美国GDP 增长率出现了明显地下滑,投资者开始怀疑美国经济出现拐点。从而引发了市场对原油需求减少的忧虑,为06 年油价的回调垫定了基调。

同时美国经济的放缓意味着加息将告一段落。美国最后的一次加息是在6 月底,至此,自2004 年6 月以来的连续17 次幅度均为25 个基点的加息步伐终于停歇。

此轮美国GDP 增长率的下降主要由房地产降温引起,而房地产主要通过投资、消费和就业来影响美国经济,对经济实际的冲击不会太大,调整期也不会太长。2006 年油价与房价的双双回落亦缓解美国通胀压力。美国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强。美国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海外扩张,另外世界其他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也拉动了美国的贸易出口,促进美国经济,因此美国经济的发展存在趋缓的迹象,但不可能衰退。

虽然明年全球经济成长预计会放慢脚步,但仅是微幅放缓。

二、世界石油供需关系改善

近年来原油供给担忧一直助推着油价走向新高。在油价不断走高的同时,高油价也导致了全球石油消费增长趋势减弱和产量的扩大。而由此引发的原油供需关系的变化将有可能使原油结束数年的牛市。

国际能源署在2006 年10 月将 06、07 两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率均调低0.1%,其中2006 年需求增长率由1.2%下调至1.1%, 2007 年石油需求增长率由1.8%下调至1.7%,即8590 万桶/天。

其中来自中国的需求仍然强劲。2006 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已占到全球增长的30%以上。另外中国在今年正式进入储油时代,在建立储备的初期将吞噬更多的石油供给。今年8 月,镇海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正式建成,10 月宣布启用,接受原油注入。目前,其余三个也正在有序建设中,根据计划,它们将在2008 年前陆续投产,届时中国将有1 亿桶原油的储备规模。

同时随着石油投资项目的逐渐投产,OPEC 及非OPEC 的原油产能都有明显增长。其中OPEC 作为世界主要产油地区,石油供给占世界石油总供给量的40.5%。

近年来OPEC 石油供给稳步增加,从03 年的3080 万桶/天增至目前的3470 万桶/天,增幅达12.7%。剩余产能自04 年10 月以来也不断提高,由当时的58 万桶/天,增至目前的338 万桶/天。

非OPEC 国家近年来的石油产量增长更为迅速。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06年非OPEC 国家原油产量增幅达到110 万桶/日,预计明年增幅可达到170 万桶/日,石油总供应量将上升至5270 万桶/天。

增长部分主要来自俄罗斯石油供给的大幅增长。石油工业作为俄罗斯的支柱产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过去10 年里俄罗斯石油供应量增加了近60%,达到970 万桶/天。预计07 年俄罗斯石油供给可以达到1000 万桶/天以上。

这些均预示着世界石油供需状况在逐步改善。

三、EIA、OPEC 谁主油市沉浮?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通过公布石油库存及需求数据往往可以影响原油市场。近期EIA 公布的原油库存自历史高位有所下滑,但仍远高于一年前的库存水平。高位盘踞的原油库存及EIA 对2006、2007 全球石油需求下调带动国际原油向下波动。

兵来将当,水来土掩。在原价下跌过程中,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往往通过改变减产政策来提前干预以阻止价格下挫,从而保护产油国的利益。而这种政策性的改变并非每次都十分有效。近几年OPEC 经常在原油价格处于55-60 美元/桶间达到限价减产的内部一致意见,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减产方式来提升油价以保护各产油国利益。但从93 年以来OPEC 的减产情况看,由于OPEC 决议减产时通常也为原油市场利空云集的时候,市场转势需要一个过程,因此OPEC 达成减产决议往往不能即时推动原油价格有效回升。结果通常是在减产数月之后油价方才回暖,即减产被反映到原油市场上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2007 年,代表着进口国利益的EIA 和代表着输出国利益的OPEC 之间的政策博弈仍将延续。而由于原油价格正落在OPEC 的敏感区间, OPEC 在07 年将饰演到更突出的角色。

四、季节性因素影响力增强

在地缘政治逐步被淡化的情况下。美国夏季的汽油消费、飓风、冬季取暖油消费等季节性题材将更受市场关注。其中汽油消费及取暖油消费通过上下游产品的关联性促升原油价格,飓风则直接通过影响墨西哥湾等重要产、炼油海湾的石油设施及开工率促升原油价格。实际上,每一年季节性因素都为原油市场的炒作提供了契机。

近年来全球厄尔尼诺现象愈发严重,而美国由于其工业发达,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占到全球的近三分之一,美国气候不断升温。06 年的暖冬气候就制约了原油的反弹高度。季节性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且其对市场的影响往往是循序渐进的,通常可以延续很长的一段时间。

五、地缘政治因素仍未消除

国际油价走势受诸多因素影响,尤其在近几年,原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不但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并日益成为政治角力的筹码。

从经济利益和能源战略考虑,美国必须赢得与伊朗的博弈才能保证油价的稳定。之前美国一直通过外交手段暂时或永久性冻结伊浓缩铀活动,推迟伊发展核武时间。而在12 月23 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对伊朗实行一系列与其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有关的禁运、冻结资产和监督相关人员出国旅行等制裁措施。至此美国已顺利通过外交手段推动伊核问题国际化,并为对伊采取进一步行动赢取国际支持。伊朗的产油国地位及战略地理位置决定,如果伊朗继续坚持发展核武器,将必然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也将再次推动国际油价飙升。玄而未决的伊朗核问题再度浮上水面。原油市场同时也是政治博弈的舞台。地缘政治问题再次浮上水面,可能会引发基金的再度热炒。

第三部分 燃料油(2737,-12,-0.44%)市场分析

尽管今年国内燃料油与原油走势出现了一些偏离,但仍然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燃料油自身的基本面使其较原油更容易走弱。

一、燃料油现货市场结构生变

燃料油前期涨幅过高过快,国内终端用户难以适应成本不断增高的市场环境是导致燃料油市场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前期在原油的带动下,燃油价格也一路高企,致使燃油发电成本远远高于电价,燃油电厂亏损严重。虽然各地方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燃油发电厂获利空间仍然极其可微,甚至亏损。企业运行不堪重负,被迫停机或以最低负荷运行,直接导致对燃料油需求的大幅下降。而燃料油价格从高位回落后,企业重新启动需要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因此需求一时难以恢复。

燃料油用于发电的需求量减少还受到电力供需形势缓解的影响。今年我国电力供需形势较去年明显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很显的改善。在我国目前的电源结构中,火力发电占到75.6%,水电占到22.6%,风电等新能源比例更小,这样的电源结构既不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不利于环境保护。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华南地区的这些高污染、高耗能的燃油机组将逐步减少和淘汰。

总体而言传统的燃料油消费行业如印染行业在燃料油市场上已完全消匿;陶瓷产业用油比例下降到燃料油消耗量的30%以下;燃油发电厂需求大幅缩水,电力行业在市场中比重降低;船工用油稳定增长,同时燃料油加工企业已成为进口燃料油的消费主体。

二、替代能源发展空间扩大

由于前期燃料油价格不断走高导致成本增加,并且使用燃料油容易带来环保问题,替代能源的开发便得到了发展的空间。

在我国替代燃料油的主要燃料是煤、天然气和奥里乳化油等。短期内燃料油替代虽难以大规模展开,但发展前景良好。目前煤市出现供给紧张的态势,并造成煤价上涨。另外以煤替油还受到环境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煤替代燃料油的规模将受到影响;但随着西气东输、广东LNG 项目以及与委内瑞拉奥里乳化油项目的逐步建成投产,燃料油替代规模会逐步扩大,特别是在发电领域。根据有关部门的计划和一些部门的预测,今后国内发电领域燃料油需求将有所下降,但占我国燃料油需求近1/4 的交通运输领域燃料油需求会因水上运输业的发展而有所增长;化工、建材以及钢铁等领域因其快速发展、替代燃料增长的局限性等方面的原因,燃料油需求在短期内仍将保持稳定。西气东输工程使部分电厂的燃料改为清洁性能较好的天然气。此外,进口LNG 项目的投产,也将进一步减少发电 方面的燃料油需求。

三、燃料油市场规模有所萎缩

中国今年的石油需求量占到世界需求总量的46%左右,增幅达到6.1%。但其中燃料油由于现行的价格机制以及替代能源的发展,需求有所下降。

现货市场规模的缩小传导至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上,使得成交量及持仓量出现一定的下滑迹象。 造成成交量及持仓量下降的原因还有:2006 年上半年曾出现几次沪燃油价冲高、成交放大的行情,但是每次都遭遇了现货商保值抛盘的狙击,投机户在油价回撤时损失较为严重,信心受到很大影响。实盘的打压影响了投机力量的热情度。不过上海燃料油作为国内唯一的石油期货品种,同时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仍有望吸引到更多的资金进入,继续寻求发展。

第四部分 2007 年后市展望

综上所述,2007 年世界经济基本向好,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长有所放缓,主要受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疲软、消费和住宅投资增长进一步走弱、及美元下跌等影响。在全球经济放缓和世界石油供需均衡的前提下,油价再次冲击前提历史高点的可能性极小,阶段性回调格局已经形成。同时受国际局势,季节性因素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07 年将延续振荡调整。预计2007 年原油价格总体将维持在55-68 美元/桶的区间内波动。

而沪燃料油的运行区间在2007 年则将更趋于稳定,受国内现货基本面影响的程度将高于2006 年。

分析当前及明年石油的海上运输的市场状况

美国《管道与气体杂志》最新调查表明,世界在建和计划建造的油气管道有96434千米。世界能源环境的变化影响着未来的管道建设,据BP2001年的《能源统计评论》,2000全球的天然气消费增长了4.8%,亚太地区增长最快达8%,中国可能增长了16%;加拿大增长了5.1%;原苏联增幅为 2.9%,改变了一直下跌的趋势。全球的天然气产量增长了 4.1%,尼日利亚和阿曼由于LNG项目投产,天然气产量增幅超过50%;土库曼斯坦产量则增长了一倍。

原苏联和东欧

原苏联和东欧的新建和计划建造的管道达28967千米。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和出口国,土耳其75%的天然气消费要靠俄罗斯供应,欧盟国家消费的天然气有1/3来自俄罗斯。

里海管道集团(CPC)由田吉兹至新诺沃西斯克的石油管道将于今年投运,全长1579千米。田吉兹油田可采储量有60亿至90亿桶,预计2010年日产量高峰可达70万桶。

土库曼斯坦伊朗天然气管道工程已进入第二阶段,2002年可望每日向伊朗供气2000立方米。

里海至波兰的输油管道工程进展很快。石油先经由巴库苏普萨(Supsa)管道,再通过油轮运往奥德萨,最后再由奥德萨布罗迪管道及其相连的友谊管道运抵波兰,最终年输油能力可达4000万桶。

巴库 — 第比利斯 — 杰伊汉输油管道的工程研究基本完成,管道全长1743千米,投资1.5亿美元,预计2002年第二季度开工,2004年可把阿赛拜疆的石油运往西方市场。

跨里海的蓝流管道将于明年把俄罗斯的天然气输往土耳其,管道全长1206千米,水下部分长约350千米。

计划中的还有把阿塞拜疆的天然气输送到土耳其的埃尔祖鲁姆霍拉桑,管道全长980千米,该系统将与伊朗天然气管道和安卡拉以东50公里的蓝流管道相连。

BP与俄伊尔库茨克地方政府合作开发东西伯利亚的柯维克金巨型凝析气田,双方计划建造3000千米管道,管道将进入中国,可能还会连接韩国。这条管道可将对中国的天然气供应量增加一倍。据估计,柯维克金气田的储量达1万亿立方米,2005年至2010年投产。

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十分重视对西欧的天然气供应。公司还计划在2010年前投资200亿美元,提高本国的管道网络效率,10年内还要再建造1.5万千米管道。未来15年公司将重点对北方海洋大陆架进行开发。

欧洲建设与开发银行拟向乌克兰、俄罗斯、土耳其三方合资公司提供7000万美元信贷,为阿纳聂夫 ? 蒂拉斯波 ? 伊兹梅尔管道修建一条70千米长的复线,使俄罗斯向土耳其和巴尔干国家的供气量增加到700万立方米。

亚美尼亚、希腊和伊朗为加强能源合作,三国外长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亚美尼亚和伊朗还表示要建造一条天然气管道,由伊朗向亚美尼亚出口天然气。

哈萨克斯坦为向中国出口阿克托别油田的石油,计划建造一条3000千米的管道,项目投资预计达30亿美元,但这要取决于阿克托别油田的储量大小。

在远东的萨哈林岛,俄有7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油气田,估计天然气储量36亿立方米,石油储量10亿吨。其中萨哈林1、3区块的开发项目将要建造2299千米海洋管道,连接日本,预计2006年开始输气,2010年日输气量可达283万立方米。

非 洲

非洲在建和计划建造的管道有8183千米,政治趋于稳定和燃气发电,使非洲对管道的需求增加。 埃克森美孚承担了乍得的一个最大的项目,今年开始建造1049千米输油管道,使这个内陆国家的原油通过喀麦隆出口海外市场,管道项目投资35亿美元,埃克森美孚拥有项目权益40%。

阿尔及利亚是北非最大的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供应国,未来5年将有大量管道工程。包括:为开发陆上阿赫奈特 ? Ahnet ? 气田而建造380千米天然气管道,由BP和阿国家石油公司施工;连接豪德-哈姆拉的阿尔泽油田与地中海阿尔泽港炼厂的原油管道,由一个美国阿尔及利亚财团与俄罗斯公司承担,管道长822千米。

由多家公司参与的西非天然气管道项目(WAG),投资4亿美元,已指定雪佛龙公司为经营者。该管道长804千米,其中新建管道569千米,将通过贝宁和多哥向加纳供气,预计初期日供气量为283万立方米。

在南非,沃利(Worley)公司获得南非萨索尔(Sosal)公司的合同,要建造一条900千米天然气管道,自莫桑比克的特马内气田至南非的塞肯达(Secunda)炼厂,明年第三季度开工,计划在2004年第一季度供气。目前在南非西海岸新发现的一个气田正在钻井,预计将要建造连接气田和开普敦、萨尔达尼亚港以及位于莫赛尔湾天然气合成液厂的管道。

西欧与欧盟

西欧将新建管道近5630千米,天然气供应格局正在发生改变。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天然气需求增长很快,近期内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在增加。

爱尔兰的海上科里布气田将于2003年投产,目前管道正在意大利南部的一家管道生产厂制造。

在北海,BP的马格努斯(Magnus)气田正在安装一条418千米的天然气管道。挪威的海德罗公司将为开发格拉纳油田,明年将安装235千米管道;挪国家石油公司为实施克维特(Kvitebjorn)项目,将建146千米管道,处理特罗尔(Troll)油田的天然气,预计2003年开工。为开发挪威西北的奥尔曼-朗奇(Ormen Lange)气田,将需要建造多相流管道,该气田预计要在2007年以后投产。

另外,波兰、丹麦和挪威的三家公司将组建一个财团,实施230千米的波罗的海管道工程,把丹麦和挪威的北海气田与波兰西北部的涅霍尔兹(Niechorz)连接起来。波兰过去主要靠俄罗斯供应天然气,为了能源供应安全,波兰目前正同荷兰和德国就天然气供应进行谈判。

加拿大

加拿大在建和计划建造的管道有7597千米。美国近期完成的5个主要天然气管道项目增加了两国之间的天然气贸易。

加拿大为阿尔萨巴斯卡(Althabasca)油砂开采项目建造的克里多尔(Corridor)管道,长455千米,已完成了40%,预计2002年投运。整个系统把马斯基格矿与斯科特福德(Scotford)炼制加工厂连接起来。

为了将新斯科舍的海上天然气供应新布伦瑞克、魁北克和安大略市场,计划在魁北克建造262千米管道。

帝国石油公司已得到正式批准,要建造251千米管道输送冷湖的搀稀沥青,同时建造156千米管道由哈迪斯蒂向冷湖输送液态轻烃,该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市场研究。

中南美洲

在该地区,南美各国新建和在建管道有3855千米,墨西哥有1609千米。两个地区都有可观的原油储量和未探明天然气储量。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智利和玻利维亚的天然气市场十分活跃。

智利已经有两条跨国天然气管道,计划还要建几条管道。一条是连接巴西和玻利维亚的管道,另一条则要从阿根廷的巴拉那至巴西的乌鲁瓜尼亚纳。

随着美国天然气需求的增长,1998以来,墨西哥的管道出口能力增加了70%,为扩大两国间的贸易,一些项目纷纷出台。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表示,要增加天然气产量,计划在2004年实现零进口。

一个主要项目是将连接阿根廷和巴西的565千米管道两端各延长25千米,一端是向特莫发电厂供气,另一端是特里温福石化厂供气。

安然公司计划自哥伦比亚北部海上气田建一条527千米管道,把天然气引向巴拿马的科隆,向计划兴建的热电厂供气。

在秘鲁,卡米西(Camisea)天然气项目将需要建造两条跨安第斯地区管道,把天然气和凝析液输送到首都利马,从卡米西至潘帕-克拉里塔的液体管道长540千米,预计明年开工,2003年投产。

中 东

中东未来的天然气出口将推动近期的管道建设,该地区在建和计划建造的管道总共有13022千米。最近刚竣工的伊朗 ? 土耳其管道长2574千米,7月31日已开始输气。阿曼气体公司计划建造一条707千米的管道,把沙赫-劳尔(Salh Rawl)气田与阿拉伯海的滨海城市沙拉拉连接起来。预计2002年第三季度通气。虽然中东产油国不希望外资介入本国石油业,但这些上百亿美元的大项目促使它们改变态度,沙特就已同埃克森美孚、大陆、壳牌等跨国公司开始合作。

亚 太

未来20年,亚太地区天然气的需求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新建和计划建造的管道达27595千米。印尼和新加坡已正式达成协议,由西纳土纳17个海上气田通过656千米管道向廊裕岛供气。另外,苏门答腊的3个气田也要在2003年之前向新加坡供气。西纳土纳系统还要建立第二条管道,与未来的东南亚国家供气网络相连。

今年6月,马兰帕亚项目已经开工,从菲律宾的海上生产平台建造通往吕宋岛的天然气出口管道,全长505千米。

全球的经济衰退延缓了马来西亚-泰国的管道项目,但并没有放弃的迹象。这个项目要建两座气体分离厂,还要建一条360千米管道,将天然气运出马泰海上联合开发区。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官员现与菲律宾谈判,打算通过卡马哥(Camago)-马兰帕亚南中国海管道,把马来西亚东部的沙巴同菲律宾的巴拉望连接起来输送天然气,马兰帕亚气田将于10月投产。

中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全长4000多千米,将把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长江三角洲、上海及其周边新兴天然气市场,预计在2005年竣工。

联合加州公司计划斥资9亿美元,建造一条天然气出口管道,把孟加拉东北部与印度新德里地区连接起来,该管道全长1350千米,其中350千米在孟加拉境内,1000米在印度境内,年输气量可达50亿立方米。

印度石油公司也有几个要开发的管道项目,如从瑟拉亚至马图拉的原油管道,为科雅里(Koyali)项目增建的两条管道。

在越南,为了确保外商投资的海上南昆山盆地油气田明年投产,将要建造一条360千米管道,把天然气输送到南部的胡志明市。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亚太的一个热点,也是国际投资者的首选,近期有100亿美元投资用于新油气田的开发。最有影响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就是达尔文到蒙巴的管道,长约2000千米,还有提升蒙巴至阿德莱德管道输送能力的工程。预计2004年投运。

澳大利亚三家电力能源公司达成协议,要在维多利亚至阿德莱德之间建造660千米天然气管道,预计2003年开始输送维多利亚气田的天然气。

杜克(Duke)能源国际公司,计划在维多利亚和南澳大利亚州之间建造416千米天然气管道,估计投资1.32亿美元,预计工程在2003年竣工。

菲利普斯等公司已达成意向协议,要建500千米海上管道,为新建的达尔文LNG厂提供天然气,预计自2005年开始供气,为期20年。

澳大利亚管道托拉斯首席执行官最近宣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将天然气管道系统与澳大利亚北部地区、昆士兰、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连接起来,使澳东部地区的用户用上西澳大利亚边陲东部所有盆地的天然气。

杜克能源公司计划在今年12月开工建造塔斯马尼亚天然气管道,该管道长735千米,其中陆上部分长430千米。另外305千米将横跨巴斯海峡,管道将使贝尔发电厂改造为燃气电厂,预计在2002年6月竣工。(《石油商报》) 我国船舶工业造船产量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三位,在世界船舶工业中所占份额由2000年的6%提高到2005年的20%。到2015年我国的船舶产量将达2400万载重吨,达到“世界第一”。造船业高速发展主要有以下一些诱发原因:一是中国对铁矿石等原料的巨大需求,导致散装货船供不应求;二是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政府要求原油进口50%要自己运输,导致对油轮需求增大;三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造成集装箱船紧张。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已经发布。那么,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都有哪些特点,请看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广顺的解读。

2019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海洋经济总量稳步提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发展水平继续提高,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取得显著成效,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海洋经济总体实现稳步增长

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十年间翻了一番。海洋经济“引擎”作用持续发力,海洋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2%,高于国内生产总值0.1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1%,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近20年连续保持在9%左右,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3年稳步上升,2019年超17%。

海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海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海洋服务业“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海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2%、35.8%和60.0%,与上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连续9年稳步提升,拉动海洋生产总值增长近5个百分点,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5%。2019年滨海旅游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8086亿元,比上年增长9.3%。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海洋油气增储上产态势良好,海洋原油生产增速由负转正,扭转了2016年以来产量连续下滑的态势,产量4916万吨,比上年增长2.3%;海洋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达到16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4%。海洋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6427亿元,比上年增长5.8%;海洋货运量36亿吨,增长8.4%;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92亿吨,增长4.3%。海洋船舶工业实现较快增长,全国造船完工量3672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6.2%;全年实现增加值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随着海上风电补贴政策窗口期的临近,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显著提升。截至2019年底,累计并网容量达59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3.4%。

区域海洋经济不断壮大,北部、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26360、26570和36486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9倍、2.1倍和2.8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持续发力,南部海洋经济圈持续领先,2010年以来其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名义增速达12%以上,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33%增长到2019年的41%。

海洋经济对民生改善的贡献日益增强

海水产品保障方面,海洋渔业稳步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4%。能源供给和保障方面,渤海海域发现大型油气田,探明超千亿方天然气地质储量、超亿方凝析油地质储量,可供百万人口城市的居民使用上百年;总装机规模达1700千瓦的浙江LHD模块化潮流能机组连续运行时间居世界首位,至少可以满足900户海岛居民日常生活用电。生活便利度提高方面,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全线贯通;220千伏珠海叠泉输变电工程海底电力隧道全线贯通。生活品质提升方面,邮轮旅游呈回暖态势,全国邮轮码头出入境旅客近413万人次,从2019年5月起,连续8个月降幅呈现收窄趋势。

海洋对外贸易总体向好发展

面对中美贸易摩擦,我国不断提高涉海产品国际竞争力,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海洋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洋对外贸易持续向好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持续扩大,我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海运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4.6%,其中,出口增长6.7%,进口增长1.6%。我国海运出口同比略增,海运出口贸易总额为166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2%。涉海产品进出口贸易趋势向好,重点监测的涉海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3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6%,连续4个月降幅收窄。海洋船舶完工出口同比基本持平,全国完工出口海洋船舶991万修正总吨,比上年下降0.6%。

海洋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海水淡化工程加快实施,可每日淡化海水18万吨的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海水淡化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海洋生物医药业取得新突破,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老年痴呆(阿尔兹海默症)的海洋药物甘露特钠胶囊(商品名“九期一”)有条件获批上市,填补了17年来全球抗阿尔兹海默病治疗领域无新药上市的空白,成为全球第14种海洋药物。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球首个波浪能装机达120千瓦的养殖平台“澎湖号”交付使用,可提供1.5万立方米养殖水体。海洋船舶领域取得新成绩,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首航南极,全球首艘超大型智能原油船(VLCC)“凯征”轮交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涉海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重点监测行业中新登记涉海企业共2.3万个,比2015年翻了一番;2019年末,实有涉海企业比上年增长10.7%,连续4年增长过万。其中,海洋旅游业实有企业基数大、增长快,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洋技术服务业等高技术产业实有企业数量增速较高,5年来年均增速分别为39.9%和20.4%。规模以上涉海工业企业效益状况保持稳定,重点监测的规模以上涉海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0.1%,高于全国同期4.3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规模以上涉海工业企业利润略有下降,利润总额为1439亿元,比上年下降2.5%,降幅低于全国0.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企业营业收入有所下滑,2019年为14199亿元,比上年下降2.6%;二是成本出现小幅上升,挤压了利润空间,涉海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为79元,虽低于全国同期5.1元,但比上年增加1.1元。

长航油运600087前景如何?

长航油运600087 研究报告

主营:海上石油运输和海上特种品(化学品、液化气、沥青)运输。

2007年底实施了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控股股东将其全部海上运输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现拥有以VLCC为主的原油运输船队、以MR船型为主的成品油船队和以化工品船舶为主的特种品船队,原油、成品油和化工品货运量分别占51.27%、40.95%和6.22%。

行业特点:海运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它和世界经济发展、国际政治局势有着非常强的正相关性。有关数据显示,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国际海运量将上升1.6%,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航运周期的长短。而在油运行业,现在外资航运公司在我国进口原油运输市场占有80%的份额,在国油国运的政策下,国内的航运公司将获得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

公司的优势

1. 在远东成品油运输市场,公司的MR船队规模优势明显,平均收益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2. 与中石化签订了长期运输协议,货源有保障,而且当运价指数过低时,中石化将给与长航补偿,而运价指数过高时,长航将给与中石化补偿。

3. 公司主力船队绝大部分为双壳双底的新船,国际海事组织要求单壳油轮在2010年以前退出使用,在未来单壳油轮强制淘汰的大背景下,公司双壳油轮的市场空间更大,有望获得超预期的经营业绩。

4. 公司在建船舶订单大部分在前两年签订,相对投资成本较低。

运力情况:截止2007年年底,拥有和长期期租油轮31艘(MR14艘,其中长期期租3艘),174万载重吨,拥有特种运输船27艘,10万载重吨。

在建船舶合同

1. 与渤海船舶重工2005年12月27日签署:4艘4.6万吨级原油/成品油船(3448万美元/艘),2艘VLCC巨型油船(9900万美元/艘)。

2. 与渤海船舶重工2006年3月20日签署:4艘4.9万吨级原油/成品油船(分别是3593万美元和3669万美元),2艘VLCC巨型油船(9900万美元/艘)。

3. 与渤海船舶重工2006年3月28日签署:2艘4.6万吨级和2艘4.9万吨级原油/成品油船(4000万美元/艘)。

4. 与中船重工川东船厂2006年11月3日签署:2艘4999吨级重级油船(5728万元/艘)。

5. 与中船重工川东船厂2007年1月20日签署:2艘4999吨级重级油船(5728万元/艘)。

6. 与中船重工川东船厂2007年9月14日签署:2艘5000吨级化学品船(12266万元/艘)。

7. 与大连船舶重工2007年11月28日签署:2艘29.8万吨级VLCC油轮。

8. 与外高桥船厂2007年11月30日签署:4艘31.6万吨级VLCC油轮。

9. 与中船重工川东船厂2008年1月3日签署:2艘5500吨级化学品船(12266万元/艘),预计2009和2010年交船。

10.与外高桥船厂2008年1月7日签署: 2艘31.6万吨级VLCC油轮(12000万美元/艘),预计2010和2011年底交船。

在建船舶预计交船时间

预计交船时间

船名及吨位

2008年

长航宏图4.6万吨,长航风采4.6万吨,长航先锋4.6万吨,长江之光29.7万吨

2009年

长航开拓4.6万吨,长航钻石4.9万吨,长航翡翠4.9万吨,长航珍珠4.9万吨,长航玛瑙4.9万吨,长江之辉29.7万吨

2010年

渤海11 4.6万吨,渤海12 4.6万吨,长航琥铂4.9万吨,长航碧玉4.9万吨,渤海3 29.7万吨,渤海4 29.7万吨

长期期租合同预计交船时间

世界石油供需现状与趋势

目前,世界石油消费量为40亿t左右,主要集中在北美、亚太和欧洲地区,石油消费量较多的6个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中国、德国、俄罗斯、韩国,其消费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且每个国家的石油消费量均超过了1亿t,占4%以上。

目前,世界石油贸易量达到20多亿t。世界石油出口量最大的地区分别为中东、北美、前苏联、西非和中南美。世界石油进口量最大的地区分别为亚太、北美和西欧,各占1/3左右。进口量最大的国家分别为美国、日本和中国。目前,中国主要自中东、亚太和西非地区进口石油。预计未来10年间世界石油流向仍将保持目前的态势。

石油是关系国家经济、政治命脉的重要战略资源,石油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据经合组织估计,每桶石油价格上升1 0美元,经合组织成员国的通货膨胀就上升半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降低1/4个百分点。目前,世界能源商贸90%来自石油,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或停滞不前都与石油供应及价格波动直接相关。石油运输量大,运输过程防火安全要求很高,且国际局势紧张时,石油运输线往往会成为军事攻击目标。

中国船舶现在情况怎么样

船舶产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船舶(600150.SH)、中船科技(600072.SH)、江龙船艇(300589.SZ)、中船防务(600685.SH)等。

本文核心数据:沿海省际液货危险品船舶运力规模、沿海省际液货危险品船舶平均船龄

沿海省际液货危险品运输需求整体小幅增长

2019-2021年,全国沿海省际液货危险品运输需求整体呈现逐年小幅增长的态势。其中,原油和成品油的运输量相对较大,液化气运量相对较小。2021年,全国沿海省际原油运输量完成7700万吨,同比下降3.4%;沿海成品油运量完成8100万吨,同比增长3.8%;沿海省际化学品运输量约3650万吨,同比增长10.6%;沿海液化气运量525万吨,同比增长29.9%。

沿海省际液货危险品船整体载重运力逐年增长

2019-2021年,全国沿海省际液货危险品船舶整体载重运力逐年增长,但船舶总数波动变化。截至2021年底,全国沿海省际运输液货危险品船共计1585艘、总载重量1269.7万载重吨,分别较2020年底增加10艘、35.32万载重吨。

分船舶类型来看,截至2021年底,沿海省际油船数量占全部液货危险品船舶总数的70%以上,沿海省际油船载重总量占全部液货危险品船舶载重总量的80%以上,其次是化学品船和液化气船。

新增沿海省际液货危险品船运力主要集中在油船市场

从新增运力来看,2019-2021年新增沿海省际液货危险品船舶数量逐年增长,但载重吨数波动变化。2021年全年新增沿海省际液货危险品船舶运力100艘、66.5万载重吨。

分船舶类型来看,2021年新增的沿海省际油船的数量和载重均占全部液货危险品船舶的70%以上,其次是新增的化学品船数量和载重占比均在20%以上,而新增液化气船占比不到5%。

整体沿海省际液货危险品船龄结构有待改善

根据《关于实施运输船舶强制报废制度的意见》、《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等,在液货危险品船舶(包含油船、化学品船、液化气船)市场,船龄在12年以上属于老旧船舶,船龄在26年以上属于达到特检船龄的船舶。

截至2021年底,我国沿海省际液化气船舶平均船龄超过12年,液化气船龄结构有待改善;而油船和化学品船舶平均船龄均在11年以下。

从船龄看不同类型船舶的占比结构,截止到2021年底,在全国沿海省际油船中,老旧船舶和特检船舶占总艘数分别为39%和1%;化学品船中的老旧船舶和特检船舶占总艘数分别为47%和1%;液化气船中的老旧船舶和特检船舶占总艘数分别为37%和5%。整体来看,我国沿海省际不同类型液货危险品船舶的老旧船舶和特检船舶合计占比均超过40%,反映出国内沿海省际液货危险品船龄结构有待改善。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水运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孤央神择(2022-06-07 18:52:19)回复取消回复

    击不会太大,调整期也不会太长。2006 年油价与房价的双双回落亦缓解美国通胀压力。美国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强。美国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海外扩张,另外世界其他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也拉动了美国的贸易出口,促进美国经济,因

  • 野欢尝蛊(2022-06-07 22:08:17)回复取消回复

    船舶平均船龄沿海省际液货危险品运输需求整体小幅增长2019-2021年,全国沿海省际液货危险品运输需求整体呈现逐年小幅增长的态势。其中,原油和成品油的运输量相对较大,液化气运量相对较小。2021年,全国沿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