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最新热点 > 正文

最新热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可量化工作(京津冀生态协同圈)

hacker2022-06-08 14:48:24最新热点90
本文目录一览: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同倡议2、

本文目录一览: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同倡议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1亿人,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全国城镇群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为响应国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参加两市一省规划学(协)会和城市科学研究会、规划设计院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京联合召开的“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论坛”与会者,就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与区域治理达成共识。现发出如下倡议:

1、坚持生态优先为前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绿色、可持续的人居环境。以区域资源环境,特别是水资源、大气环境承载力等为约束,严格划定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红线,明确城镇发展边界,合作推进“环首都国家公园”和区域性生态廊道建设。提高城镇的用地集约利用效率,实现“存量挖潜、增量提质”,构建生态、生产、生活相协调的城乡空间格局。加强城乡地域特点和人文特色塑造,保护传统村落,共同构建区域文化网络体系。

2、坚持区域一体、协同发展的原则,谋求城镇体系、区域空间、重大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与布局。促进城镇功能合理分工,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着力培育区域次中心城市和沿海新开发地区。强化京津高端服务功能合作对接,京津冀共同构筑面向国际的开放平台。加快建立“网络化、低碳化、安全化”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天津、石家庄等中心城市的客货运枢纽地位,与北京共同构筑国际门户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促进京津冀地区各机场之间的分工协作,立足北京新机场建设服务于区域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与国际物流基地。着重完善互联互通的城际轨道网。

3、破除阻碍区域人口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壁垒和制度障碍,促进多种形式的跨地区合作。重点加强创新、文化、教育、医疗、旅游等的跨区域合作交流,推进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通过区域治理创新,促进共建共享,建立区域竞合发展的良性格局,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两市一省应合作开展支持冀中南地区、张承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的研究。

4、建立跨区域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的新体制、新机制。应充分发挥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规划的综合协调平台作用,开展专项规划对接,加强重大空间布局问题的协商沟通。充分利用区域内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以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城镇群发展理论与规划实践的创新。

“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论坛”全体与会者

2014年7月10日

天津发布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路线图”

日前,记者从天津市政府获悉,《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15—2020年)》(简称“方案”)已获官方通过,标志未来5年天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了明确“路线图”。

据了解,天津方案涵盖提高先进制造研发水平、构筑交通网络、改革开放、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五方面。

天津方案将“提高先进制造研发水平”置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措施首位。未来五年,天津将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形成技术领先、配套完备、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建成先进技术、创新要素、高端产业的承接地和聚集地等,支撑和引领中国制造业发展。

在构筑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方面,方案指出,天津将以海空两港为核心、轨道交通为骨干,全面提高航运服务辐射功能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在改革开放方面,该市将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自创示范区和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形成营商环境与国际接轨、投资贸易高度便利、示范引领作用强劲的改革开放先行区。

在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天津将打造水绕津城、城在林中、天蓝水清;在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方面,该市将提升中心城区,增强滨海新区龙头带动,做强辅城和中等城市。

天津师范大学自由经济区研究所所长孟广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工业城市,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上述方案突出了制造业,符合天津特色。

孟广文认为,天津制造业不仅应成为生产与加工装配基地,还应该向自主创新和总部基地方向发展,以形成处于高端制造业价值链的产业群,带动天津及区域经济发展,更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写入河北司法机关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0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河北高院“)自觉把法院工作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大局中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坚持以法治方式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捍卫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安定。此外,“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写入了河北省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采取哪些措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措施

1、联合为先,统一思想: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需要各方的联合行动,惟有联合,才能互利;惟有联合,才能共赢;惟有联合,才能发展。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的阻隔,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打破产业的分割,打破市场的封锁,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树立“区域”的整体观念,联合起来,协调行动。

2、融合为本,促进发展: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只有区域的融合才能推进区域的发展。为此,既要推动空间的融合,又要实现产业的融合;既要推动城市的融合,又要实现农村的融合;既要推动生产方式的融合,又要实现生活方式的融合;既要推动体制机制的融合,又要实现资源环境和要素的融合。

3、协同为基,积极互动:京津冀区域的发展涉及到“三地四方”的行政主体,同时还有企业、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群体。因此,要充分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首先建立利益表达机制,确保各方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其次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让各方都能享受合作带来的成果;还要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对利益受损方进行补偿。在互信、互惠、互利、互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汇聚各方的力量,共同推动区域的发展。

4、交通互联互通加快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初具雏形,已建成津保、津秦等为横向,京沪、京津等为纵向的“十字形”客运通道,京滨、京唐城际加快建设,天津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联络线项目加速推进。天津港与曹妃甸港开通首条环渤海内支线,天津机场至北京、唐山、廊坊客运班线相继开通。生态环保联防联控不断深化,落实津冀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引滦水质有效改善。以国家级标准对大黄堡、北大港、七里海、团泊等875平方公里湿地进行保护修复,规划建设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

5、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濒临渤海,背靠太岳,携揽“三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京津冀地区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北京集聚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大城市病”问题突出,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日益拥堵,大气污染严重,房价持续高涨,社会管理难度大,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发展目标

到2017年: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到2020年: 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协同发展机制有效运转,区域内发展差距趋于缩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

到2030年: 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改革创新,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交通一体化,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推动三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产业对接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在交通一体化方面,京津冀三地与铁总共同出资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编制了城际铁路网规划(2015-2030年)。三地谋划了10条高速铁路和城际列车,已经打通了京昆、京台等多条高速公路及一批省内干线、农村公路“断头路”、“瓶颈路”。保津、张唐铁路年内通车。京津城际延伸至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从北京南站到于家堡站,只要1个小时。津保铁路年底通车,天津到保定只要40分钟,且与京广高铁连通,天津到石家庄从目前的4个多小时缩短到1个半小时。京滨城际、京唐高铁今年12月底率先在天津宝坻站开工,整个线路预计全线开工应该在明年下半年。

港口方面,成立了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公司,在北京和河北设立了10个无水港。机场方面,北京新机场开工建设,天津民航今年底在京津冀地区将建成20座城市候机楼,推出空铁联运、陆空联运等多项服务。天津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有望超过1400万人次,这里面增加的客流量绝大部分来自河北和北京。通关一体化改革深化,已有超85%的北京企业选择以京津冀跨关区一体化方式通关,天津经北京空运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北京经天津海运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和运输成本均节省近三成。

在产业对接协作方面,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 2015年1-10月,北京企业在天津投资项目327个,到位资金1172.7亿元;在河北投资项目2896个,到位资金2381亿元。1-10月,北京、河北在天津投资资金到位额超过1520亿元,占天津利用内资的43%。

北京与河北共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设立了200亿元的首钢京冀协同发展投资基金,20多家北京企业到曹妃甸落户发展。北京现代第四工厂落户河北沧州并于今年4月实现开工建设。推动中关村示范区、亦庄开发区与津冀合作共建大数据走廊、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科技园区,加快打造跨京津冀科技创新园区链,促进三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服务链深度融合。

在生态方面,深入实施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今年1—9月,完成全年建设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10万亩任务的90%;今年1——11月,北京PM2.5累计平均浓度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6%。河北在全国率先开展“拔烟囱”等专项行动,对612家重点污染企业都安装脱硫脱销除尘设施。1-11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了24.5%。天津投入4亿元支持沧州、唐山两市治理大气污染。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正式签署《京津冀区域环保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协同治污等10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召开首次京津冀环境执法与环境应急联席会议,并启动区域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实现统一人员调配、统一执法时间、统一执法重点。

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设 抓好四个方面

一方面,严控增量。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全市禁限比例达55%,城六区禁限比例达79%。全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12300件。另一方面,疏解存量。出台了全国力度最大的差别水价和全国最严的差别电价政策,运用经济手段推动疏解。

下一步,北京将继续推进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北京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这三大重点任务。同时将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通州的建设。有序把北京的市属行政事业单位部分或全部搬到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机构将带头疏解,要在2017年底得以实现。如何把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好,北京市将重点把握四个方面:

一是搞好功能定位。我们把市行政副中心定位为行政办公、文化旅游、商务服务。这个定位必须明确,功能也不能太多。

二是做好科学规划。牢牢抓住“三块地”:生态环境用地、居住生活用地、产业发展用地。这三块地要牢牢地抓在政府的手上,真正做到心中有规划、手中有土地、发展有政策。

三是控制好人口规模。现在通州的户籍人口是87万,我们最终规划的人口不能超过200万。将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严格做到职住平衡。

四是依法管理城市。市行政副中心决不能出现新的大城市病。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高标准,依法管理必须是严而又严,真正做到服务首都工作,连接京津冀发展。

怎样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旅游业发展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旅游业发展要做到五个坚持,分别是:

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加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要从实现国家战略的高度思考和谋划出发,跳出旅游看旅游,充分认识推进三地旅游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突出旅游合作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是综合性产业,带动性强、辐射面广、产业链长。旅游合作的成本低、见效快。经过努力,旅游合作发展有条件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产业和示范引领。应当进一步加大旅游产业战略定位的宣传力度,做到有作为、有地位,凸显旅游产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勇气和气魄,主动谋划,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要坚持顶层设计。要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审视和谋划京津冀旅游合作。加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目的,就是共同努力,把京津冀区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塑造国际旅游品牌,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要通过三地旅游部门建立起来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顶层设计。要把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规划纳入国家级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之中,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和三省市发改委的支持。要积极探索如何利用好京津冀三地旅游资源的总体优势和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要依托北京首都的资源优势,发挥河北省的资源优势,突出天津的资源特色,共同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拓展京津冀旅游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要抓住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主要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打破瓶颈。当前的主要问题有: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机制不够健全,可操作性还不太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重点还不够突出,还没有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三地旅游合作发展的思路和认识已达成共识,亟须抓几项符合旅游工作实际的合作举措,并实实在在“落地”;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看,还需强化旅游协同发展在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合作的进展还不太快,示范和引领作用还不突出。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强化联动互动,在分工协作中发挥三地的作用;要强化市场机制,突出旅游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行业转型升级中的基础性作用。要迎难而上,善于破解难题,开创旅游合作的新局面。

四是要选准突破点和切入点。要加快推进“四个一体化”,即:尽快建立健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旅游组织一体化;进一步相互拓展旅游市场,加快推进旅游市场一体化;深化旅游监管合作,加快推进旅游管理一体化;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以及项目建设等重大问题的统筹,加快推进旅游协同发展一体化。三地旅游部门可以把“三个一”率先做起来,京津冀一张网、一张卡、一张图涵盖吃住行游购娱,要一卡多用,要有优惠,有吸引力,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便民惠民举措。三地的蓟县、平谷区、遵化市、兴隆县、三河市已经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对接工作,积累了很好的旅游合作经验,下一步要继续打造京东旅游合作示范区,共同推进区域内的空港、海港过境游客72小时免签政策落地。选好这些突破点和切入点大力推动,定期总结经验,有利于共同做好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这篇大文章。

五是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京津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互补性很强。北京是六朝古都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的重点景区对海内外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河北省内环京津,外环渤海,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文物古迹数量众多,河北的重点景区享誉海内外。天津是我国4个直辖市之一、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天津拥有亚洲最大的邮轮母港,正在加快建设中国邮轮旅游实验区。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已在天津举办了五届,我们正在积极创建中国旅游产业园,推动了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最近,民革天津市委会关于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份材料建议,要加快推进京津冀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提出“三千年历史看河北,一千年文化看北京,近代百年看天津”。三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各具优势,北京的皇城、四合院,河北的山水、燕赵文化,天津的小洋楼、蓟县山水和滨海新区。应把京津冀的旅游“珍珠”串联起来,把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建筑、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串联起来,精雕细琢,打造世界级的旅游“金项链”,推出“京畿百年风云游”、“明初清末文化游”、“古长城文化游”等旅游观光线。这些建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认真研究。京津冀三地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实现国家战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旅游行业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聚焦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

4月14日,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会同各有关部门研究编制了《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已于近期印发实施。《工作要点》共安排部署了12大类70项重点任务,涉及173条重点事项。

2022年,北京市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任务安排上,提出坚守“一个初心”,狠抓“两个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五项突破”,重点聚焦用力抓好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工作要点》提出,要紧抓“牛鼻子”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抓好核心区控制性详规实施,提升核心区服务保障功能,持续降低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密度;促进具备升级条件的企业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提升,推动区域性市场转型发展。

2022年,北京市将加快落实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各项任务。发挥北京“一核”主动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定位清晰、梯次布局、协调联动的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推动形成京津冀城市群主干构架。协调周边“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共振。

接下来,北京市将继续全力支持雄安新区提升承接能力,抓好“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后续工作;高质量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围绕强化科技创新、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四大功能开辟多元化发展路径;用好环球主题公园外溢效应,延伸发展动漫游戏、演艺娱乐等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加快建设张家湾、台湖、宋庄三个特色小镇;推动出台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相关方案,办好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

同时,还要扎实做好冬奥可持续和遗产工作。深入实施冬奥遗产战略计划和场馆赛后利用计划,继续发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牵引作用,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孤央简妗(2022-06-09 02:39:21)回复取消回复

    签署《京津冀区域环保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协同治污等10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召开首次京津

  • 假欢绮筵(2022-06-09 01:24:51)回复取消回复

    立“网络化、低碳化、安全化”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天津、石家庄等中心城市的客货运枢纽地位,与北京共同构筑国际门户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促进京津冀地区各机场之间的分工协作,立足北京新机场建设服务于区域的立

  • 绿邪安娴(2022-06-08 19:38:18)回复取消回复

    三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产业对接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在交通一体化方面,京津冀三地与铁总共同出资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编制了城际铁路网规划(2015-2030年)。三地谋划了10条高速铁路和城际列车,

  • 拥嬉绾痞(2022-06-09 00:34:13)回复取消回复

    本文目录一览: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同倡议2、采取哪些措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3、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发展目标4、怎样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旅游业发展5、北京: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聚焦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同倡议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