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城市化对经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
本文目录一览: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和坏处?
带来的好处:
生活节奏加快,生活质量提高;
文明程度的提高同时,为第三产业奠定了基础;
使得工业社会逐步向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迈进。
弊端:
就业压力变大,失业人口增多;
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交通压力变大,道路堵塞严重。
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突出问题的建议
一、工业进园,集约开发。城市化的巨大推动力之一是工业化,工业化推进了城市化。
二、规划先行,农民上楼。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第二个突出问题是规划滞后,水平较低,城镇无序开发,“只见新房,不见新城”,道路狭窄,设施残缺。当前,应当树立规划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充分认识规划不科学是对生产力的严重破坏。
这里要解决两个问题:
(1)加快城镇中心区的规划和建设;
(2)解决农民、居民上楼的问题。我们的城市化发展要用城市文明去改造传统的农民,要从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活方式入手。借鉴深圳的做法,就是建农民公寓和统建楼,让农民上楼。
三、经营城镇,市场运作。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第三个突出问题是资金投入的问题,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笔的投入。这就要拓宽投资渠道,树立经营城镇的观念,引入市场运行机制。主要的做法:
(1)用土地置换资金,如建广场,周围的土地升值,可以给投资者建商场;
(2)用使用权置换资金,文化体育设施规划设计归政府,建成以后的使用权归投资者,使用权可以是15年至30年;
(3)用资源换资金,城镇的基础设施建成以后,如何管理,也要充分地运用市场机制。
四、民营经济,放手发展。一个城镇的发展是否有活力和后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其能否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主体。
五、注重商贸,优化结构。
六、持续发展,人物和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一个生态型、现代化、园林化的城市,是城市化的新要求。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给人民群众营造一个适宜生活、适宜创业的环境。
七、转变职能,强化管理。加快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必须大胆进行行政体制改革。
(1)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退出生产经营领域,建议组建镇、村的股份公司,实行委托经营,政府则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到社会事务的管理和为企业提供服务上来;
(2)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行政体制。要重心下移,下放一部分权力给城镇,这样,更有利于城镇的发展;
(3)加大对城镇支持的力度,放水养鱼,增加城镇的财税返还,推动小康建设。
工业化对城市发展有什么影响
工业化最基本的特征是非农业就业人口的急速增加,越来越多人脱离自己生产粮食与必需品的佃农、小农经济生活,进入城市的工厂,大机械的出现引导走向所有生活中的用品皆专业化规模化制造,依靠大规模交易和机械化运输工具达成分工社会,之后这种专精化会形成各种领域的专家;
许多人一生的时间都在一个很小的领域工作钻研从而发明创新突破,带动整个社会的生活品质飞速提高,当整个社会农业人口低于一半居少数时可以看做工业化成效开始,当农业人口低于1/4时便是工业化社会。
这种社会的额外好处是制造业产品通常能够长期保存运输不会坏(相对于农产品),从而能出口赚取别国财富,导致一国财富累积。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文一认为,一个社会成功大规模工业化的要素光引进一些科技是不够的,最重要是政治稳定、社会信任、基础设施。
任何社会不论用什么方式只要达成这三点都能有较好工业化成果,西方部分学者在近代认为一定要采取西方投票式政治才能工业化是一错误解释,如果以上的三要素受到破坏,不论是什么政治模式、什么宗教与文明型态,结果都是工业化停滞甚至衰弱。
扩展资料:
意义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中国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来的,从“一五”计划算起,我国为实现工业化已经奋斗了半个世纪,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达到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但是,中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突出表现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占50%左右;
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工业化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1)工业化过程必然是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市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
(2)工业化提高了城市的地位,使城市成为社会前进的基地。
(3)工业化使城市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冲击和破坏农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经济条件:(1)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2)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化本身要求资本、人口和劳动力等资源集中到一定程度,这种集中过程就表现为通常所说的城市化。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其城市化水平也高。
另一方面,城市化又推动了工业化。这是由城市化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所决定的。城市的主要特征是集中,集中能产生聚集经济效益。聚集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居民和工业的大量集中产生了市场经济。②大规模的本地市场能够减少生产费用。③基础设施可以集中建设并广为分享利用,如交通运输业。④某些工业在地理上集中于一个特定的地区,有利于促进一些辅助性工业的建立,以满足其进口的需要,也为成品的推销与运输提供方便。⑤同类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可以使资本、劳动力趋于集中,从而为企业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提供便利。⑥有才能的经营家和企业家的集聚也发展起来。⑦城市集中带来的更广泛的娱乐、社交、和教育设施可以吸引高级管理人员。⑧在大城市,金融与商业机构条件更为优越。⑨企业的集中可以使工商业者面对面地打交道,增进信任,自由交流思想。⑩地理上的集中可以加强企业的创新动机,促进企业的发展。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和坏处
利: 工业化、城市化的好处:生活条件改善;物质更丰富;生活更方便;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加快经济发展,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发展,改善地区产业结构,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利于城乡交流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增加就业率。
弊: 出现“城市病”;工业污染、环境恶化;交通堵塞;人口膨胀;住房紧张;失业人口增加;治安问题等等 总之,我们要理性科学地对待,顺应其发展,要爱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做好城市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等。1 环境质量下降 2 交通拥挤 居住条件差 3 增加就业困难 失业人数增多。城市化问题加重:环境污染、就业压力、交通状况、住房紧张、社会问题的加剧。
拓展资料
1、通俗来说,工业化是指工厂扩张,城市化指小城镇向大城镇发展。 具体区别如下: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2、城市化(urbanization/urbanisation)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城市化进程包括四个阶段,即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联合国碳熵行动纲领是人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指导纲领,让占地球2%面积却消耗地球80%资源的城市可持续科学发展。
3、1782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标志着世界工业化的开始。 世界工业化始于18世纪的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随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加速了圈地运动,产生了大批无产者。同时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开发,使大量财富集中到英国资产阶级手中。另外经典力学、热力学等学科的理论创新也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契机。
4、17 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8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基本结束 。 中国的工业化始于解放后,新中国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容的核心就是“一化三改造”。一化就是建议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三改造就是逐步实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