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移民美国的女明星(80年代出生的欧美女明星)
本文目录一览:
她是80年代名气十足的女神,因流氓案远走美国,今67岁近况如何?
娱乐圈看似一个十分光鲜亮丽的地方,身处其中的明星们不仅拥有极高的收入,而且时刻被大众追捧着。不过,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明星们患上抑郁症或者自杀的机率还是比较高的。此前韩国明星张紫妍自杀案被重新调查的新闻报道出来后,不仅吸引了大众的关注,同时也令大众再度提起明星们因为舆论压力选择轻生或者远离娱乐圈的事情。其中,最令人惋惜的便是80年代红极一时的女神龚雪,当年原本应该有一个美好前程的她,因为“流氓案”而远走美国,由当红明星变成了普通人。如今67岁的龚雪近况被曝光之后,大家看到风采依旧的她,不难想象如果没有那一次舆论的影响,龚雪必然成为人人喜爱的“老戏骨”。
出身于艺术之家的龚雪,从小便耳濡目染而对艺术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加上龚雪本身多才多艺,长得非常漂亮,所以,20岁时便成为了一名文艺兵。21岁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任演员,开始登台表演了。
龚雪不仅在话剧表演上有着极高的天赋,在影视剧表演方面也是造诣极高。她参演的多部作品都成为了经典之作,如《祭红》、《楚天风云》、《大桥下面》等,在当时受到了许多观众的追捧。尤其是《大桥下面》,龚雪凭借着精彩的表现,荣获“百花奖”和“金鸡奖”的“最佳女演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料影后”。而且龚雪也是为数不多的受到评委以及观众共同认可的女演员,那时候,龚雪可以说是全民女神了。
然而,就是在事业最巅峰时期,龚雪却被卷入了一件惊天大案之中,且演艺事业也因此终止了。这件案件就是当时影响极广的“流氓大案”,虽然后来不少报刊上都登出了律师的澄清文章,证实龚雪与案件毫无关联。但是,人言可畏,流言蜚语已经传出,要想彻底制止,在当时通讯还比较落后的年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看到澄清无果,舆论并没有停止的状况后,龚雪心灰意冷之下,便远离中国娱乐圈,前往美国定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美国时龚雪与丈夫张迅相识,最后还顺利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一起生育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不知不觉,“流氓大案”已经过去30多年,而1953年出生的龚雪今年也已经67岁,现在她没有再受到舆论的影响,早些年便又回国生活了。一直有丈夫疼爱,女儿孝顺的她,现在依然光彩依旧,优雅的慢慢老去。
还记得龚雪吗?曾被誉为80年代第一美女,去了美国后如今怎样了?
现在娱乐圈的很多美女美则美矣,却似乎缺少了灵气,而且她们大多美得很雷同,大眼睛、锥子脸,再配上高度滤镜和美颜,活脱脱就是一副网红脸。
这也导致大家都有点审美疲劳,很难再分辨出真正的美女了。可是在早期还没有滤镜和美颜的时候,娱乐圈里的美女却是真正的美女,而且她们都美得很有特色,完全不像现在的网红脸。
其中80年代的第一美人更是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不过她却在当红时定居美国,之后便很少再见到她了。
这位女明星叫龚雪,她出生于1953年上海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美术家,母亲则是摄影师,所以生活相当优越。
龚雪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长大,受家庭熏陶,她自幼就非常喜欢艺术,后来母亲便把她送去少年宫学舞蹈。
龚雪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身段又优美,所以很受少年宫老师的喜爱,经常让她参加各种舞蹈比赛,并获得了不少奖项。
1970年的时候,龚雪被派往江西的一个小山村去当知青,可是她自幼在城里长大,很难适应农村苦闷的生活,所以不久后,她就因参加文艺活动而提前回到了城里。后来,恰好部队文工团挑选文艺兵,领导一眼就看中了天生丽质且演技精湛的龚雪,把她招进了文工团里。此时的龚雪刚刚20岁,就穿上军装,成为了部队里的文艺兵。
龚雪在文工团里非常刻苦学习,她知道自己虽然长得漂亮,但演技还是不够好,而文工团里又人才济济,如果不够努力,是很难有出头之日的。所以她在文工团的几年里,一直在打磨演技。她非常认真,哪怕只是演一个配角,也拿出了12分的努力,所以她的配角演得很出彩。
努力总是会有回报的,在1979年的时候,长春电影制片厂要制作电影《祭红》,导演在文工团挑人时,一眼就相中了龚雪,让她担任女主角。结果不出所料,影片上映后得到了很大的反响,龚雪也因此一炮而红,而她的美貌更是让人们印象深刻,很多人都把她视为心中的白月光。
此后,龚雪的演艺事业越来越顺心,她又接连拍了几部电影,皆获得了好口碑。尤其是和张铁林搭档演出的《大桥下面》这部电影,更是成功击败刘晓庆,夺得“百花奖”和“金鸡奖”双影后的称号。
此时龚雪的事业达到了巅峰,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她的演艺事业将会一直发展下去,成为演艺圈里的传奇人物。
可龚雪的意外却比明天先到来,在1986年的时候,上海发生了一场震惊全国的“流氓大案”。大案牵扯出了不少高干子弟,包括陈子蒙、胡晓阳等人,他们曾多次以举办舞会为由,诱骗年轻女子到场参加,随后这些富家公子便性侵了这些无辜女子。当这场大案公开以后,举国震惊,百姓们纷纷表示要严惩凶手。
最终一干罪犯都被捉拿归案,并接受法律的宣判。在此之前,警察曾审过这些罪犯具体的犯罪经过。他们也知道自己此次在劫难逃了,便都纷纷招供了出来,其中陈子蒙招供,自己性侵过一位龚姓的女明星,她是一位影后。
当这件事传开以后,百姓一片哗然,纷纷猜测这位龚姓女明星是谁,后来不知怎的,就说到了龚雪。于是一时间,龚雪成为众矢之的。
事发之后,龚雪也曾第一时间澄清这是个谣言,自己根本不认识陈子蒙,也没有参加过类似舞会。可是当时的媒体已经疯狂,根本就不听她的解释,反而把矛头对准了她,甚至谣言传到后来,还说龚雪是“拉皮条的”,帮助陈子蒙诱骗无辜少女等等。
这样的一盆盆污水对着龚雪当头泼下,让她不仅名声尽毁,家人也为此深受影响,这一切都令她几近崩溃。好在龚雪有一个对她一往情深的男友,在事情发生后,依然坚定不移地相信她,并迅速安排一切事宜,要接她去美国。最终在谣言的攻击下,龚雪含泪远离故乡,到美国定居,而她的演艺事业也就此停止。
龚雪去了美国后,便过上了相夫教女的生活,再也没有踏足演艺圈。而就在最近,她从美国回到了祖国,此时的她已经67岁,却依然美丽如初。
曾在八九十年代远走异国他乡的女明星,都有哪些呢?
20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国内迎来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出国潮”,其中不少原本有可能成为影坛中流砥柱的明星们也加入了这股潮流。
(八九十年代的很多年轻人都有一个“出国梦”)
她们出国的原因有很多:进修,留学,看外面的世界等等。
其中很多当时很红的女明星出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收入和待遇。
比如1981年-1982年李连杰作为电影《少林寺》主演,片酬一天一元钱,两年多的拍摄李连杰共挣了700元,而当时中国香港某配角演员的片酬为一天5000元。
1982年,《少林寺》内地公映后,以1毛钱的票价创下了161578014元的票房纪录,在香港也创下了1616万港币的超高记录。
成龙在80年代初,接受采访时曾亲口承认自己的片酬为480万港币。
1983年刘晓庆主演香港导演李翰祥执导《火烧圆明园》的期间,剧组没有安排单独的房间,让她在一个演丫鬟的香港演员房间里打地铺睡。
《火烧圆明园》拍摄期间,刘晓庆每餐只有个馒头,而来自香港的梁家辉则有餐车送饭,而且饭菜有鸡有鱼。
(《火烧圆明园》梁家辉和刘晓庆)
陈冲、张瑜、龚雪、姜黎黎、殷亭如、张伟欣、李芸等当年十分著名的女明星都走出了国门。
古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她们如今过得如何呢?
一,陈冲。
(陈冲获得百花奖影后。)
1981年第三届百花影后,20岁的陈冲在飞机舷梯上挥一挥手告别了故乡和送别的亲人,前往美国留学。
陈冲来自一个留学世家,在美国,她通过在图书馆打工、在餐厅洗碗甚至刷厕所挣生活费,努力奋斗,最终闯荡美国好莱坞,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但陈冲在影坛的最好成绩还是在华语影坛获得的,她得过两届中国台湾金马奖影后,一届最佳最佳导演奖。
(《误杀》剧照)
陈冲已加入美国籍,1992年和华裔著名心脏科医生彼得结婚,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许文婷毕业于哈佛大学,小女儿许文姗是一名演员。
(陈冲全家福)
陈冲事业成功,家庭幸福。
二,张瑜。
张瑜是80年代初首屈一指的女明星;1980年成为百花金鸡双料影后。
1981年主演影片《知音》和《小街》,让她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一年内连获四冠的演员,分别为:金鸡奖、百花奖、文汇奖、政府奖。
1985年,留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学习电影电视制作,后攻读硕士学位。
1993年,回大陆重返影坛。
现年63岁的张瑜也是美国籍,但1984年与张建亚离婚后,未传出再婚消息,如今依然孑然一身。
三,姜黎黎。
1980年姜黎黎因《红牡丹》红遍大江南北。
1983年凭借《赤橙黄绿青蓝紫》获得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姜黎黎和汪宝生及女儿。)
1993年姜黎黎举家赴美到洛杉矶发展,并在一家网络电视台当主持人。
1997年姜黎黎又将事业重心转回国内。
2017年,63岁的姜黎黎在电视剧《爱来的刚好》饰演配角。
四,龚雪。
龚雪号称八十年代中国第一美女。
(郭凯敏与龚雪。)
1984年龚雪凭借《大桥下面》获得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其后出国留学。
1986年,龚雪从日本直接飞往美国与张迅结婚,定居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此后离开了电影圈,成为全职太太。
1988年11月生了个女儿,相夫教女的龚雪已经完全淡出了娱乐圈。
(龚雪一家)
来美国后,龚雪从未打工,丈夫张迅以及在美国的许多朋友给了龚雪较为安逸的生活。龚雪经常在家或在电影院看电影。
2006年回国定居。
五,殷亭如。
1983年殷亭如因《锅碗瓢盆交响曲》走红。
(殷亭如剧照)
1985年,她赴美自费留学,最初考进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播学系电影专业,继而又考入俄亥俄大学读硕士研究生。
随后殷亭如定居美国,不幸的是殷亭如于2017年6月11日因病于美国去世,享年62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求幸福的生活,本无可厚非,但选择需要谨慎。
八九十年代出国的人,很多都在九十年代中后期重新回国发展,但有很多人都错过了最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