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加速度时程为什么负值(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影响系数的关系)
本文目录一览:
- 1、为什么高规和抗规中对于时程分析中地震加速度时程最大值的表不一样?
- 2、地震波为什么要调幅
- 3、时程分析所用的地震加速度最大值与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有什么关系?
- 4、地震基本加速度值的含义
- 5、为什么会有里氏震级为负值的地震?
为什么高规和抗规中对于时程分析中地震加速度时程最大值的表不一样?
你是说抗规的表少了设防地震一行是吧?抗规5.1.2条的注释有写,看10版抗规的315页第10行,它说设防地震加速度峰值要到第3.2.2条去查,见第6页。
地震波为什么要调幅

新浪博客

地震波调幅问题
2013-05-05 16:17阅读:2,688

fado
别跑,我不和你讲道理。
关注
对于规范规定的地震波调幅问题,下述方法最为令人满意。
一般只需要调幅和调整基本周期,在调整基本周期的时候持续时间也会被调整,但持续时间的变化是被动的,一般不能满足要求。为了使峰值、基本周期和持续时间都满足要求,可以这样做。
(1)首先以设防地震加速度值A0作为目标对地震波时程的幅值进行调整。具体做法是:先将任意天然纪录AX(t)的绝对值最大值|Amax|找出来,然后用比值A0/|Amax|作为乘子与Ax(t)相乘,这时, A'x(t) (=Ax(t)*A0/|Amax|)就是已经调整好幅值的加速度过程。
(2)对A'x(t)做傅氏变换,找出其中的主频 F,这时A'x(t)的主要周期就是T=1/F。若目标周期为T0,那么A'x(t)的时间步长dt可以按照如下进行调整:dt=dt0*T0/T。其中dt0是最初加速度时程的时间步长。
(3)上述两步调整完成之后,持续时间一般肯定不满足,这是,你不妨通过分析A'x(t) 的变化过程,从其中适当的部位截取部分段落。如
时程分析所用的地震加速度最大值与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有什么关系?
地震系数(seismic
coefficient)是地震时地面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以K表示,是确定地震烈度的一个定量指标。可以用于抗震强度验算、抗震试验和工程设计等。当地震时,假设建筑物为刚性体,并承受一个均匀不变化水平加速度,此时的地震力在物理意义上是建筑物自身的惯性力。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5.1.4条采用加速度反应谱计算地震作用。取加速度反应绝对最大值计算惯性力作为等效地震荷载F,F=αG,α为地震影响系数,G为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规范中用曲线形式给出了α的确定方法,α曲线又称为地震反应谱曲线。
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时的最大反应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α为地震影响系数,是多次地震作用下不同周期T,相同阻尼比ζ的理想简化的线性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之比,是多次地震反应的包络线,是所谓标准反应谱或平均反应谱。它是两项的乘积即地震系数k(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和结构物加速度的放大倍数β(结构最大反应加速度与地震动最大加速度
之比)。α:地震影响系数,α(T)=S
a(T)/g=K
×β(T),
S
a(T)为加速度设计反应谱,K为地震系数K=a/g,β(T)为放大系数谱。
地震基本加速度值的含义
地震加速度(earthquake acceleration)是指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依据:在日本地震烈度表中即包含有与每一烈度相当的地震加速度值。地震加速度值为2.5~8厘米/秒2 时,多数人可以感到;达到25~80厘米/秒2 时, 房屋强烈摇动。 1.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依据。在以烈度为基础作出抗震设防标准时,往往对相应的烈度给出相应的峰值加速度。例如,中国的新地震烈度表(1980)规定,烈度为Ⅶ、Ⅷ、Ⅸ、Ⅹ时相对应的峰值加速度平均值分别为0.125g、0.25 g、0.5 g、1.0g。在日本地震烈度表中也包括有与每一烈度相当的地震加速度值。 2.关于《抗震规范中》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的区别?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指的是建设部1992年7月3日颁发的建标【1992】419号《关于统一抗震设计规范地面运动加速度设计取值的通知》规定的加速度值,其规定如下: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设计取值,其中取值 7度0.10g,8度0.20g,9度0.40g 这里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取值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规定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相当,只是在0.10g和0.20g之间有一个0.15g,0.20g与0.40g之间有一个0.30g的区域,这两个区分别同7度和8度地区相当 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提供了二类场地上,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动参数。
为什么会有里氏震级为负值的地震?
里氏震级的计算公式是 一个对数函数,当y为负值的时候,只代表震的能量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