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仓位如何应对市场波动?太保资产沈维:市场波动创造买入机会,重点关注四大投资领域
“我的投资风格总体来说是追求稳健回报,秉持偏绝对收益的理念,我相信中长期也会创造好的相对回报。在能找到合意股票的前提下,倾向于保持较高的权益仓位。”太保资产研究部负责人沈维说。
沈维毕业于武汉大学金融学专业,具有14年权益投资和研究经验,2013年加入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任研究部副总裁,覆盖金融和汽车行业研究,2017年调入权益投资部任权益投资经理,2021年任执行董事,并担任研究部负责人。
▲太保资产研究部负责人沈维
沈维的投资组合管理强调风险控制和回撤,目前直接管理的权益组合规模总计约30亿元,其中包括太平洋卓越新趋势产品、太平洋卓越沪港深新动力产品、以及内部价值成长策略组合,成立至今均获得较好超额收益。
面对今年以来波动的权益市场,沈维表示,永远需要敬畏市场,接受波动,但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市场波动创造的买入质优价低股票的机会。“经过前期市场回调后,A股整体估值风险已经被有序释放。从长期资金角度来看,这个时候要更多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角度,去寻找那些仍具有长期成长逻辑的行业,去挖掘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并能兼顾中期和短期业绩稳定性的公司。”沈维说。
市场波动创造买入机会
券商中国记者:请结合您管理的资金性质谈谈投资风格和方法。
沈维:我目前管理的资金主要分为两类:一部分是系统内资金,主要来自集团内部委托人如寿险、财险、集团的保险资金;另一部分来自外部机构客户。过去保险资管管理的大部分资金是系统内资金,但近些年我们在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拓展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通过建立市场化的考核机制,受托管理了越来越多的第三方资金。
机构客户,尤其是保险客户对回报率的要求常常是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兼顾,委托人在市场好的时候希望获得较好的相对基准的超额回报,市场不好的时候还希望有一定的绝对回报。
我的投资风格总体来说是追求稳健回报,秉持偏绝对收益的理念,在控制回撤和波动率的条件下争取尽可能好的回报,我相信在中长期也会创造好的相对收益。在判断市场没有系统性风险,能找到合意股票的前提下,倾向于保持较高的权益仓位。
投资方法上,一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配置和选股策略,通过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和行业比较模型来安排合理的仓位和行业配置,同时也要自下而上来挖掘个股的阿尔法,以质为先、以价为重,希望好公司但不过分溢价;二是采取适度分散和动态均衡来控制回撤,希望组合收益的来源相对多元化;三是目前的规模体量下组合可以保持一定的灵活度。
券商中国记者:针对不同产品如何制定策略和开展投资?
沈维:针对绝对收益导向的产品,策略是在控制最大回撤和波动的条件下,争取尽可能好的回报。绝对收益策略是一种投资方法,并不意味着在任何一个短周期组合都不会亏钱,但低回撤特征会在中长期提供很好的绝对和相对回报。
绝对收益产品策略需要在控制回撤与提高组合收益之间做好平衡:一是根据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模型,分析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合理安排组合的仓位和股票的配置;二是结合中观行业配置模型判断行业的空间、景气所处的位置、盈利质量等,从而确定行业的相对价值,同时结合不同宏观和政策环境来做风格的配置;三是注重自下而上选股创造阿尔法收益,我们关注公司的生意属性、治理能力、经营趋势、运营质量、估值与分红潜力等要素,注重基本面的深度研究。价值投资长期来说要回归到优质企业的价值创造,要依靠企业持续成长带来的复利效应。
在绝对收益产品的操作层面,按照契约要求,我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权益仓位。在没有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总是可以依靠结构性行情来获取收益,可以利用资产之间的负相关性来降低波动。在判断市场存在系统性风险的时候,会进行仓位择时。
相对收益产品的主要目标是战胜市场或者契约规定的基准,并在同类产品排名中争取好的分位。我认为在一个相对长期的考核制度下,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是统一的。我的投资风格和方法也仍然具有一致性。针对相对收益的产品,我主要通过选股的风险收益比、风格均衡、降低板块集中度来控制整体组合的风险,并通过自下而上的个股挖掘贡献较好的超额回报。
券商中国记者:去年以及今年以来,权益市场波动较大,您管理的账户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应对?
沈维:首先是对市场保持敬畏,慎言预测市场,策略应对胜过预测;二是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方法,不依赖单一风格与主题,避免过高的行业集中度;三是在选股上注重风险收益比,质量优先,但也重视估值的权重。始终坚持谨慎的风险偏好,避免不合理的风险暴露。
例如,2021年市场结构性分化,新兴和传统行业的估值差距进一步拉大。针对当时的市场情况,我们在产品操作层面做出适时应对,具体表现为2021年全年保持了较高的权益仓位,通过风格均衡、降低板块集中度来控制整体组合的风险,对顺周期行业、高景气低估值的中小市值以及锂资源板块的配置对组合产生了较大的超额贡献。
今年年初,我们对市场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考虑到海外加息缩表对高估值板块的制约、以及对国内稳增长政策预期,年初我们适当调整了仓位,同时增加了低估值传统经济板块,尤其是上游资源板块的配置比例,一定程度控制了组合的回撤。3月份以来,随着俄乌冲突加剧全球通胀风险,以及国内疫情发展抑制需求,市场风险偏好的大幅下行仍然超出了预期,对绝对收益组合的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
市场大幅回调之后,我们判断市场整体估值风险已经被有序释放,目前多数行业估值都处于历史中低分位。从长期资金的角度来看,这个时候我们更多是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角度,去寻找那些仍然具备长期成长逻辑的行业,去挖掘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并能兼顾中短期业绩稳定性的公司。在一个长逻辑的利好中出现的短期利空往往会提供难得的买点,我们反而会利用市场的波动,在能找到合意投资标的的时候去积极布局。
我们一直秉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稳健投资”的太保资产投资理念,我们永远需要敬畏市场,接受波动,但同时也会充分利用市场波动创造的买入质优价低股票的机会。
长期看好中国权益市场走势
券商中国记者:对今年以及中长期权益市场走势怎么判断?如何看待国际环境对我国经济和股市的影响?
沈维:中长期角度,我们看好中国权益市场的走势,看好中国政府秉持的长期主义和战略定力,看好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前景。
当前A股和H股整体较为便宜,创业板指、红利指数、中证500几类不同资产的隐含风险溢价处于2012年以来的高分位数;上证50股息率与10年国债收益率对比揭示的股债性价比也处在2012年以来的较高分位,股比债明显便宜。长期来看,居民财富转移效应也会成为权益市场微观流动性的最大增量。
国际环境对我国经济和股市的影响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对经济和企业盈利的影响。全球滞涨会从成本和需求两端影响中国企业盈利,因为中国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处在中游,作为最大的制造国可能面临成本上行和需求放缓的不利组合。二是从政策和流动性角度,美联储紧缩,虽然不影响国内货币政策方向,但会制约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三是国际局势变化还会较大程度影响市场的风险偏好。
我们认为,当前对于美联储收缩、全球滞涨、俄乌战争的悲观预期已经体现在资产价格当中,已不构成对A股的持续压制。那么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地,下半年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有望企稳回暖,这会支撑权益市场的表现。
重点关注四大投资领域
券商中国记者:今年重点关注哪些投资机遇,有何投资风险,如何应对?
沈维:2022年重点关注的投资领域主要有四点:
一是股息价值方向,高股息资产多分布在传统行业,金融地产、上游能源材料、公用事业和部分消费,有一定的顺周期属性,价值风格为主,将受益于稳增长。叠加自下而上选股的阿尔法,高股息资产有望对部分固定收益类资产形成替代。
二是滞涨环境下的稀缺资源与能源。这一轮的能源和资源品的通胀本质是对中期产能供给瓶颈,以及长期货币超发的反映。过去十年全球周期行业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状况改善,但资本开展意愿减弱。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大背景下,传统资源和能源行业的供给约束将长期存在,从而提升整体的盈利水平和分红能力,部分传统行业在盈利改善后开始增加资本开支用于低碳改造和产业转型。
三是我们长期关注以硬科技和新能源为代表的成长方向。在经济增长中枢下行期,成长仍然是有稀缺溢价的。作为硬科技的锂电、光伏、半导体、汽车智能化、军工仍处在中周期景气上行期,在调整后将达到新的平衡,但需要去伪存真,寻找产业链最确定性的环节,自下而上挖掘个股的阿尔法机会。
四是消费和医药的困境反转,关注长期机会。
投资风险也需要关注。例如,美元流动性边际收缩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较大波动的风险,全球能源转型+货币宽松+疫情和政治事件可能带来上游持续通胀的风险,以及国内稳增长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
券商中国记者:如何看待港股投资机会?
沈维:2022年以来在美元流动性收紧、俄乌冲突和国内疫情的事件冲击、中概股退市威胁等影响下,港股作为离岸市场的脆弱性明显,当前恒生指数的风险溢价已经处于历史高位,赔率很高。
我们认为港股市场在估值被过度压抑后,将有可观的修复机会:互联网、房地产板块政策存在边际向好的可能,有利于修复风险偏好;内地稳增长政策也有利于传统板块盈利的修复。
当前AH股溢价位于历史高位,我们看好港股低估值高股息方向以及互联网和部分消费的修复;此外,港股科技板块的PEG低于内地和美股,在偏成长的新能源、智能化、绿电方向上也有可待挖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