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icu常用的镇静镇痛药(ICU常用镇痛药)
本文目录一览:
镇静剂有哪些
ICU常用镇静药物的药理学特点
1.苯二氮卓类:苯二氮卓类能增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传递功能和突触抑制效应,抑制中脑网状结构对皮层的激醒,抑制边缘系统神经元活动,产生剂量相关的催眠?抗焦虑抗惊厥及顺行性遗忘作用,无镇痛作用,使用个体差异较大,经肝肾代谢,长时间应用可引起蓄积,对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
地西泮具有抗焦虑和抗惊厥作用,大剂量可引起一定的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静脉注射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单次给药起效快,苏醒快,可用于急性躁动患者治疗。其代谢产物去甲基西泮和奥沙西泮有类似地西泮的药理活性,半衰期长达20~50h,反复用药易引起体内蓄积,负荷剂量为5~10mg。
咪达唑仑为水溶性苯二氮卓类衍生物,作用强度是地西泮的2~3倍。起效快,2~4min达中枢峰效应,半衰期1.5~3.5h,大剂量对呼吸血压抑制明显。其代谢产物α-羟基咪达唑仑具有药理活性,特别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易蓄积,临床一般短期使用(72h),否则难以预测清醒和拔管时间。常用负荷剂量为0.01~0.05mg/kg,维持剂量为0.02~0.1mg/(kg·h)。
劳拉西泮目前在国内应用不多。国外常用于ICU的长期镇静,起效慢,半衰期长,不适于治疗急性躁动。对呼吸及血压影响较小,易蓄积,长时间应用其溶剂丙二醇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代谢性酸中毒高渗透压状态。
2.非苯二氮卓类:丙泊酚为γ受体激动剂,起效快,半衰期短,大剂量应用丙泊酚时对呼吸及心血管抑制作用明显,可减少脑血流、降低颅内压、降低脑氧耗代谢率。短期使用无明显蓄积作用,长期使用可致周围组织饱和,延长作用时间。常用负荷剂量为1~3mg/kg,维持剂量0.5~4mg/(kg·h)。长期或大量使用后需监测甘油三酯水平,并考虑其在营养支持中提供的能量。丙泊酚输注综合征(propofol infusion syn-drome,PRIS)是最新被认识的与丙泊酚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一般指长时间大剂量丙泊酚输注后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高脂血症和心力衰竭伴肝脏肿大并最终导致死亡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发现还有横纹肌溶解、高钾血症、肾衰竭、难治性心律失常、肝脏脂肪浸润、肝衰竭等。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但共同结局是心血管系统衰竭。PRIS一旦发展,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其对液体治疗及血管活性药物不敏感。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改善酸中毒和脂质代谢,综合其他支持治疗有望扭转PRIS的进展。目前认为控制丙泊酚的输注速度和剂量对预防PRIS的发生尤其重要,尽量避免连续48h输注丙泊酚大于4mg/(kg·h),一旦怀疑可能发生PRIS,应立即停用丙泊酚,改用其他镇静药物。
右美托嘧啶为高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蓝斑部位,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分泌从而发挥镇静和镇痛作用。经肝脏代谢,肝功不全患者其半衰期会延长。快速推注可出现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低血压和抗交感作用有关,高血压的发生和药物与外周血管平滑肌α2β受体作用有关。因其兼具镇静与镇痛双重作用,对呼吸抑制作用弱,安全性较高,越来越多的医师选择其用于ICU患者的镇静。常用负荷剂量为1μg/kg,维持剂量为0.2~0.7μg/(kg·h)。
镇静药物有哪些
ICU常用镇静药物的药理学特点
1.苯二氮卓类:苯二氮卓类能增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传递功能和突触抑制效应,抑制中脑网状结构对皮层的激醒,抑制边缘系统神经元活动,产生剂量相关的催眠?抗焦虑抗惊厥及顺行性遗忘作用,无镇痛作用,使用个体差异较大,经肝肾代谢,长时间应用可引起蓄积,对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
地西泮具有抗焦虑和抗惊厥作用,大剂量可引起一定的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静脉注射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单次给药起效快,苏醒快,可用于急性躁动患者治疗。其代谢产物去甲基西泮和奥沙西泮有类似地西泮的药理活性,半衰期长达20~50h,反复用药易引起体内蓄积,负荷剂量为5~10mg。
咪达唑仑为水溶性苯二氮卓类衍生物,作用强度是地西泮的2~3倍。起效快,2~4min达中枢峰效应,半衰期1.5~3.5h,大剂量对呼吸血压抑制明显。其代谢产物α-羟基咪达唑仑具有药理活性,特别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易蓄积,临床一般短期使用(72h),否则难以预测清醒和拔管时间。常用负荷剂量为0.01~0.05mg/kg,维持剂量为0.02~0.1mg/(kg·h)。
劳拉西泮目前在国内应用不多。国外常用于ICU的长期镇静,起效慢,半衰期长,不适于治疗急性躁动。对呼吸及血压影响较小,易蓄积,长时间应用其溶剂丙二醇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代谢性酸中毒高渗透压状态。
2.非苯二氮卓类:丙泊酚为γ受体激动剂,起效快,半衰期短,大剂量应用丙泊酚时对呼吸及心血管抑制作用明显,可减少脑血流、降低颅内压、降低脑氧耗代谢率。短期使用无明显蓄积作用,长期使用可致周围组织饱和,延长作用时间。常用负荷剂量为1~3mg/kg,维持剂量0.5~4mg/(kg·h)。长期或大量使用后需监测甘油三酯水平,并考虑其在营养支持中提供的能量。丙泊酚输注综合征(propofol infusion syn-drome,PRIS)是最新被认识的与丙泊酚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一般指长时间大剂量丙泊酚输注后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高脂血症和心力衰竭伴肝脏肿大并最终导致死亡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发现还有横纹肌溶解、高钾血症、肾衰竭、难治性心律失常、肝脏脂肪浸润、肝衰竭等。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但共同结局是心血管系统衰竭。PRIS一旦发展,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其对液体治疗及血管活性药物不敏感。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改善酸中毒和脂质代谢,综合其他支持治疗有望扭转PRIS的进展。目前认为控制丙泊酚的输注速度和剂量对预防PRIS的发生尤其重要,尽量避免连续48h输注丙泊酚大于4mg/(kg·h),一旦怀疑可能发生PRIS,应立即停用丙泊酚,改用其他镇静药物。
右美托嘧啶为高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蓝斑部位,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分泌从而发挥镇静和镇痛作用。经肝脏代谢,肝功不全患者其半衰期会延长。快速推注可出现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低血压和抗交感作用有关,高血压的发生和药物与外周血管平滑肌α2β受体作用有关。因其兼具镇静与镇痛双重作用,对呼吸抑制作用弱,安全性较高,越来越多的医师选择其用于ICU患者的镇静。常用负荷剂量为1μg/kg,维持剂量为0.2~0.7μg/(kg·h)。
常用的镇痛药有哪些?应用镇痛药时应注意些什么?
镇痛药是选择性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以减轻或解除疼痛的药物。
常用的镇痛药有以下三类:
①阿片类:吗啡、阿片全碱等;②苯基哌啶类:哌替啶(度冷丁)、安侬度(安那度)等;③其他合成镇痛药:美散痛(非那酮)、镇痛新、强痛定等。
镇痛药物仅用于一般镇痛剂无效的剧烈疼痛,忌用于不明原因的急性疼痛(如急性腹痛),以免掩盖症状,延误诊断。其次是要严格掌握用量,以免过量中毒。
医院常用镇痛药有哪些?
医院镇痛药有很多种类,一]解热镇痛类有安乃近,阿思匹林,保太松待等。二]消炎镇痛药类有吲哚美辛,布洛芬,炎痛喜康等。三]抗痛风类有丙磺舒,等。四]中药有 安络痛,高五甲素,祖师麻等.
另一类镇痛药就是常说鸦片提取物如吗啡,度冷丁,强痛定等.
再一类麻醉药,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麻醉性镇静药包括哪些?
包括天然的阿片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半合成的衍生物,如海洛因、双氢可待因;合成的镇痛剂,如派替啶、美沙酮、芬太尼、二氢埃托啡等。多因超量或频繁使用而致中毒;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及老人、小儿均易中毒;母亲中毒可使胎儿或乳儿中毒。
【药理和毒理】
麻醉静镇痛药对呼吸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与剂量正相关。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各有侧重,如阿片、吗啡等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和抑制作用,而以后者为主。中毒病人先呈兴奋状态,继而抑制大脑皮质的高级中枢和延髓的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最后兴奋脊髓。可待因、派替啶等则对大脑皮质中枢和延髓的抑制作用较弱,兴奋脊髓作用较强。本类药对支气管、气管、输尿管都具有兴奋作用,并能提高胃肠道平滑肌及其括约肌张力,减低胃肠蠕动。长期应用可以成瘾,以吗啡类最易发生。天然的阿片生物碱,如吗啡等吸收后在肝内代谢,其代谢产物90%于24小时内由肾排出。本类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二氢埃托啡为人工合成的镇痛剂,其镇痛效力较吗啡强,呼吸抑制作用较吗啡相对为轻,分为舌下含片和针剂两种剂型。舌下含服后5~10分钟起效,维持2~4小时;针剂可肌肉或静脉注射。
【诊断要点】
1.病史有应用本类药物史。
2.临床表现
(1)吗啡口服过量者症状多在0.5~1小时后出现,静注后症状即刻出现,表现为昏迷、呼吸抑制和针尖样瞳孔典型的吗啡中毒三联症。严重者可致抽搐、惊厥、呼吸停止而死亡,晚期因缺氧瞳孔可散大。一般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少尿、尿潴留或皮肤瘙痒。滥用注射药者可见慢性皮肤损害,静脉变硬,多处陈旧和新鲜注射痕迹。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缓也较常见,部分严重病人可有非心源性肺水肿。吗啡或阿片成瘾多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贫血、便秘、阳萎。停用8小时以上,可出现打呵欠、精神萎靡等戒断症状。
(2)哌替啶又名杜冷丁。急性过量引起中枢抑制、呼吸抑制和低血压。与吗啡不同之处在于瞳孔可不缩小反而扩大;可出现中枢刺激及神经肌肉兴奋症状,如激动、谵妄、抽搐、腱反射亢进、惊厥发作和昏迷,亦可见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
(3)二氢埃托啡常见有头晕、恶心、呕吐、多汗、乏力、心悸、眼花等症状;严重可引起呼吸抑制和昏迷。成瘾性小。
(4)芬太尼芬太尼及其衍生物阿芬太尼、舒芬太尼、洛芬太尼等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呼吸抑制、肌肉僵硬和心血管抑制。
(5)海洛因又名二醋吗啡、白粉。一般因吸毒过量而致急性中毒。吸毒途径为口服、鼻吸入、皮下、肌注或静脉注射等。吸收迅速,与中枢的阿片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急性过量表现与吗啡基本相同,但非心源性肺水肿和心律失常更常见,可引起猝死。
3.实验室检查呼吸抑制者动脉血气显示低氧血症,呼吸性或混合性酸中毒。毒物检测示血、尿定性试验呈阳性结果。有条件可作血药浓度测定,如吗啡中毒治疗和中毒浓度范围分别为0.01~0.07mg/L和0.1~1.0mg/L,致死浓度4.0mg/L。
【急救治疗与预防】
1.维持气道通畅给氧,对呼吸抑制者及时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2.口服中毒者立即以活性炭混悬液或高锰酸钾液洗胃,继而直肠灌入活性炭混悬液,再用硫酸钠或甘露醇导泻。
3.注射纳洛酮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能逆转麻醉镇痛剂所致昏迷、呼吸抑制、缩瞳等毒性作用,适用于过量者的诊断和解救。方法:首剂0.4~0.8mg或10ug/kg静脉、皮下或肌肉注射后,再以每小时3.6ug/kg静滴或每隔15~30分钟重复注射,成人每次0.4mg。静注后1~3分钟起效,高峰作用时间5~10分钟,半衰期60~90分钟。用药可至呼吸恢复或总量达10mg。
4.对症及支持治疗
(1)静脉输液以促进药物排泄,并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和循环功能的稳定。
(2)非心源性肺水肿者应气管插管,正压通气给氧,并应用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
(3)控制惊厥、抽搐,注意保温等其他支持对症处理。
5.预防严格掌握本类药物的适应证、用药剂量及持续时间,切勿滥用。年老体弱、危重病人应减量使用。原有心、肝、肾损害或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或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