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大三角贸易马尼拉大帆船(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
本文目录一览:
马尼拉大帆船的意义
从贸易角度看,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同菲律宾的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用于收集中国明朝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他认为这种远程贸易对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起到巨大影响。从事对外贸易的大明国商人在1638年日本实行闭关锁国后,同荷兰商人一样,甚至比后者更加有效地参加与日本列岛的丝绸和白银的贸易;他们在马尼拉接收大帆船从阿卡普尔科运来的白银;大明帝国始终派人出外经商,中国明朝的工匠、商人和货物深入南洋群岛每个角落。
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如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毫无疑问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全汉升不无感慨地说:“由此可知,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工业的发展,就其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来说,显然曾经有过一页光荣的历史。”这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历史课题。近几年来,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年)》,以及彭慕兰(KennethPomeranz)《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为此而作出的努力,令人耳目一新。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在欧洲工业革命发生以前,中国江南的经济水平是领先于欧洲的,至少并不比欧洲落后。
马尼拉大帆船的介绍
“马尼拉大帆船”,是“The Manila Galleon”的直译,它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的250年间,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是一种木制帆船,一般载重量在几百吨到一二千吨左右。由于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当时风靡全球的中国生丝与丝绸为主,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马尼拉大帆船叫做“中国船”。
为什么西班牙1593年颁布限制马尼拉大帆船运往美洲的商品数量?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商品大量运往西属美洲,冲击了西班牙本土产品的市场,对西班牙商人的利益造成重大的打击,因此他们便向国王抗议,要求限制马尼拉大帆船运往美洲的商品数量。
1586年,西班牙印地院一名官员写信向菲利普二世反映中国丝绸大量行销墨西哥,已经严重损害了西班牙对美洲领地的出口,建议下令禁止中国丝绸输入美洲。
塞维利亚商会又向菲利普二世抗议:"当(西班牙)船队到达(美洲)的时候,货物销路不佳,因为市场上有了来自中国和菲律宾的较廉价的商品供应。
结果是王室收入遭到重大损害,(同美洲领地的)贸易也受到沉重打击,因为船队载回去的货物明显没有从前那样多,回程所带的金、银也减少了。"因此商会强烈要求取消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当时西欧流行金银即是财富的重商主义观点,任何金银的外流都被认为财富的损失,因此在国内激烈的反对声音下,菲利普二世决定停止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只是由于停止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会使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殖民陷入严重的经济困难,要面临丧失这个东亚的前哨阵地的危险,因此菲利普二世不得不做出了折中的决定:1587年,菲利普二世撤销了禁止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决定,但是为了保证西班牙本土商人的利益,人为地划分了市场,禁止墨西哥将中国纺织品转卖至秘鲁。四年后,又禁止秘鲁直接同中国、日本和菲律宾贸易。
1593年,菲利普二世发布敕令,明确规定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王室垄断贸易,但是允许菲律宾群岛上的西班牙公民分享贸易利益。同时,为了限制中国商品对西班牙商品的冲击,敕令对马尼拉帆船贸易的货物价值做出限制:每年从马尼拉向墨西哥出口的商品总值不得超过25万比索,而回程的货物价值则不得超过50万比索。
每年仅允许两艘载重为300吨的船只前往墨西哥,并且商品不允许转销秘鲁等处。虽然此项措施由于马尼拉西班牙人的斗争,西班牙王室在18世纪不得不三次放宽了贸易数额,最后在1776年,菲律宾向墨西哥出口货物和回程货物的总值分别增加到了75万比索和150万比索,而且由于走私活动,这些政策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执行。
但是它确实起到了限制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作用,使西班牙本土商人不至于被摧垮。由于马尼拉仅仅是一个转口港,因此限制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也就是限制中国商人与马尼拉之间的贸易。前往马尼拉的中国商人数量的增加,引起了西班牙殖民统治阶层的疑虑和猜忌。
当时在马尼拉的西班牙人不过两千余人,他们极其担心中国商人发动叛乱,推翻他们的统治,因此对中国商人严加防范。1582年,西班牙人即下令强制将马尼拉华人集中到马尼拉城外东北角巴石河南岸的荒地上(被称作八联、涧内)居住,不允许华人到八联以外的地方居住,更不允许华人在菲律宾旅行。
在马尼拉关闭王城以前,所有华人都必须回到八联,否则处以死刑。这是西班牙集中管理中国商人的开始。此后,由于火烧、屠杀等原因,中国商人的集中居住地八联曾经先后七次移址,但是不论地址移动到哪里,八联都处在马尼拉王城炮台的有效射程之内。
为了有效地防范华人,西班牙殖民者不允许华人使用石头盖房子,只能够用竹、木搭建,这使华人以后在历次遭到屠杀时,连最基本的武器都难以得到。但是即使如此严格的防范也不能打消西班牙殖民者对中国商人的疑虑,经常怀疑他们会成为中国进攻马尼拉的内应,一遇风吹草动即对中国商人大开杀戒。
1604年,由于明朝听说吕宋机宜山(即甲米地)盛产金银,便派人前往勘察。但在明朝官员没有发现任何金银之后,便离开了菲律宾回到了国内。这件事情使马尼拉西班牙殖民者认为是明朝进攻菲律宾的前兆,因此发动了对马尼拉华人的清洗,杀死了大约22000名华人。
1639年,马尼拉华人不堪忍受西班牙殖民者的盘剥,揭竿而起,再次遭到了西班牙殖民者的镇压与屠杀,大约22000名华人被杀害。1661年,郑成功占领台湾以后,对西班牙殖民者虐待马尼拉华人表示谴责并且要求马尼拉向郑氏集团进贡。
这使马尼拉西班牙人十分惊慌,做出了战斗准备并且再次对华人大开杀戒,前后约有4000名华人被杀。1762年,英军进攻马尼拉,华人趁机起义,但被西班牙殖民者镇压后,再次遭到屠杀,单是冯嘉施兰一处被杀华人即达到6000人。
华人在马尼拉遭到屠杀以后,完全没有得到来自本国政府的保护。1604年屠杀发生以后,西班牙殖民者本来惶惶不可终日,但是明朝仅将报告错误消息的木匠张嶷处死了事。1661年屠杀发生以后,郑成功本打算进攻马尼拉,但是由于他的病逝以及清郑之间的战争而被迫取消了。1762年的屠杀发生之后,清朝则更是比照巴达维亚红溪事件,将侨居国外的华人视作弃民,不予保护。
因此,中国商人虽然有着极好的可以利用的条件,但是政府不但不为本国商人利益着想,还时时限制本国商人在国外的发展,因此中国商人面对西班牙殖民者的屠杀无可奈何。屠杀过后,为了获取利润则仍然要前往马尼拉贸易。
由于得不到本国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还时时受到限制,中国商人的贸易在长达两百余年掌握商品优势的情况下,始终被局限在中国与马尼拉之间,毫无前往美洲贸易的可能性。而从全球贸易的视角来看,中国与马尼拉之间的贸易仅仅是中国与西属美洲贸易的一部分,马尼拉只不过充当了一个转口港的作用,这就使中国商人的利润仅仅是整个贸易利润的一部分,而且往往是较小的一部分。
在中国与马尼拉之间的贸易不过一两倍的利润,而且随着前往马尼拉贸易的中国商人数量增多,中国商人的利润率还在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商品的低成本以及在美洲的畅销,经常可以使经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西班牙殖民者获得超乎想象的高额利润。
南美洲拉普拉塔河区主教洛约拉说过,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在16世纪最后20年间从丝绸贸易中获得的利润有10倍。菲律宾官员调查,1620~1621年,在马尼拉生丝价格约为一担200比索(1比索约合0.72两白银),广州缎子一匹5比索,织锦一匹4比索,倭缎(天鹅绒)一巴拉(约相当于0.84公尺)0.5比索,而上述商品在利马的售价分别为1950比索、50比索、40比索和4比索。
两者比较,利马的市价比马尼拉高8~10倍。然而中国商人即使只赚如此微薄的利润,仍然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17世纪初,由于荷兰殖民者打击西班牙的贸易,因此拦截前往马尼拉贸易的中国商人,给中国商人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与此同时,葡萄牙也利用与西班牙合并的机会发展澳门与马尼拉之间的贸易关系。1608年,由澳门运至马尼拉的商品已经价值20万比索。1616年以后,马尼拉进口税额中澳门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由1615~1620年的13.2%上升到1626~1630年的27.5%。
1638年,日本由于宗教关系,驱逐了在日本的葡萄牙人,并且禁止葡萄牙前往日本贸易,使澳门的贸易备受打击。为了弥补损失,葡萄牙人更加注意发展前往马尼拉的贸易。1641~1642年,前往马尼拉贸易的葡萄牙商船达到了最高峰,其缴纳的税收占据了马尼拉进口税的50%以上。
为了垄断与马尼拉之间的贸易,葡萄牙人恐吓中国商人说马尼拉运来的白银不足,不能偿付货款,而自己则趁机将中国货物运往马尼拉贸易。
如果这些手段不能奏效,葡萄牙人便在海洋上公开抢劫中国商船。由于中国商人的减少,而且不让马尼拉的西班牙人信用赊账,葡萄牙人趁大帆船必须及时起航的时机抬价,使自己在与马尼拉的贸易中获利丰厚。1632年,马尼拉市政委员会的备忘录指出,葡萄牙人已经占去原先中国人同马尼拉的贸易,造成商品价格大幅度增长。
虽然他们运去的产品远不及中国商人的多,但是每年从马尼拉运走的银币,竟达过去中国商人所运输量的3倍,可见其获利的丰厚程度。更令西班牙殖民者难以忍受的则是澳门的葡萄牙人希望直航美洲,直接向美洲推销中国产品,获取更高的利润,这是中国商人从来不曾想到的事情。对比中国商人和葡萄牙商人在中国与马尼拉贸易中的行为,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拥有国家支持与否的重大差别。
当时葡萄牙与西班牙虽然合并了,但是两国仍然分别保持了很大的独立性,葡萄牙在澳门的贸易,仍然是葡萄牙国家利益的一部分,因而澳门的葡萄牙人仍然是作为国家的代表与西班牙交涉,不惧怕西班牙的武力威胁。这使葡萄牙人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商品优势,获取比中国商人高得多的利润。
相反,明朝政府不仅不为商人的利益着想,还压制前往海外贸易的本国商人,防范他们在海外组成武装集团,因此中国商人之间是自由竞争的,这使西班牙由于处在买方垄断地位而得益。由于葡萄牙商人远比中国商人难对付,因此,葡萄牙1640年从西班牙独立的消息传到亚洲以后,马尼拉的西班牙人立刻禁止了澳门的葡萄牙商人前往马尼拉的贸易。
马尼拉大帆船的发展历程
1565年4月,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同年6月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开辟了连接亚洲和美洲的太平洋航线。此后两地间的大帆船贸易日益频繁。大帆船每年6月乘西南季风自马尼拉启航北上,至北纬45°~42°水域,顺北太平洋上的“黑潮”东行,最后抵阿卡普尔科,行程万余海里,历时约6个月(回程系顺洋流直航,历时约3个月)。
西班牙商人的“马尼拉大帆船”(Manilagalleon),把福建月港运来的明朝商品运往美洲墨西哥、秘鲁、巴拿马、智利。马尼拉大帆船抵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后,就在当地举办盛大的集市,明朝价廉物美的生丝、丝绸深受欢迎,十分畅销。其影响之大,据说,使得当地的丝织业就此趋于衰落。1600年,西班牙殖民当局对当地的养蚕户加以限制,断绝了本地蚕丝的供应,由源源不断输入的明朝蚕丝为墨西哥的工厂提供原料。1637年,墨西哥一家以中国生丝为原料的丝织厂拥有一万四千名工人,由此可见运抵墨西哥的中国生丝数量是何等巨大。 这条航道东起墨西哥西岸的阿卡普尔科,西至菲律宾的马尼拉,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大帆船是西班牙人雇佣中国的工匠在马尼拉建造的,载重都在300吨左右,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大帆船贸易自1565年开始,1815年结束,每两年往返一次。这种贸易实际上就是用美洲的金银换取亚洲尤其是中国的产品。大帆船载着亚洲的商品到墨西哥去,再从阿卡普尔科把这些亚洲特产用大轮车运往其他地方,部分货物甚至转运到危地马拉、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和阿根廷。在回程中,这些大帆船运回墨西哥产的银元、银锭、可可子、羊毛等土特产。由于亚洲产品价廉物美,在美洲曾一度排挤了西班牙产品。国王菲利浦二世为了保护西班牙商务,于1593年下令限制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规定到墨西哥的大帆船每年不得超过2艘,每艘载重不得超过300吨。由此,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进入了持续两个世纪的商业限制时期,18世纪下半叶,西班牙经济凋敝,被迫开放马尼拉港,大帆船贸易日趋衰落。1813年10月,西班牙王室下令废止大帆船贸易。历时250余年的大帆船贸易促进了太平洋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贸易,美洲的玉蜀黍、烟草、花生、西红柿等作物传入中国和亚洲。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工艺美术对美洲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