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应对“经济新冷战”?智库:须保持4%至6%增速
【相关报道】智库报告:全球“经济新冷战”或将一触即发 中国应提前布局防范应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5月20日发布“大裂化:俄乌冲突后全球经济新冷战评估与防范”研究报告。
报告认为,俄乌冲突加剧了世界经济格局的“裂化”,全球“经济新冷战”已悄然临近。世界将出现“强权集团”和“抗强权集团”两大“脱钩”的经济集团和一个“中立板块”。中国应尽力阻止或推迟“经济新冷战”的到来,同时努力增强经济实力,在今后20年至30年保持年均4%至6%的中高速经济增速,继续追赶发达经济体,才能具备应对全球“新冷战”的能力。
俄购买力平价GDP世界第6,影响巨大
人大重阳首席经济学家廖群发布报告。他首先解释,“裂化”是化学名词,指分子分裂成几个小分子。在本报告中,“裂化”指经济版图分裂成小板块或集团,亦即板块化或集团化现象。
报告分析,在俄乌冲突发生前,全球化趋势已在过去10年出现明显倒退。根据《世界开放报告2021》,世界开放指数在2008年至2019年从0.779下降至0.748,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开放指数大降;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开放指数大幅上升。2018年起,中美贸易战造加剧全球化倒退,世界经济格局“裂化”已开始显现。
进入2022年,突如其来的俄乌冲突加剧了世界经济格局的“裂化”。报告认为,俄乌冲突爆发导致全球经济出现三大发展趋势,使得全球“经济新冷战”悄然临近。
首当其冲是在长时间的政治分歧与近期制裁与反制裁的叠加下,俄罗斯与西方快速“脱钩”。廖群指出,俄罗斯既是世界资源大国,也是世界经济大国。俄罗斯能源、农业、传统工业和基础设施强大,是世界国土面积第1、军事实力第2、天然气产量第2、石油产量第3、粮食产量第4、煤炭产量第6和人口数量第9的国家。在经济方面,俄罗斯GDP(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全球第11,但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排名全球第6,位列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印度之后。
“因此,俄罗斯和美西方快速‘脱钩’,将导致世界出现更大和更根本性的‘裂化’。对世界政治经济版图产生划时代、不可估量的影响。”廖群说。
第二个趋势是中美关系持续恶化。拜登政府基本上继承了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施加的各方面遏制措施。
报告认为,鉴于中美两国在世界经济中举足重轻的地位,世界经济“裂化”将因中美经贸持续“裂化”而加剧。
第三个趋势是各国间经贸从全球化向区域化发展。各国对西方制裁俄罗斯态度不一,相同利益需求的国家间贸易往来加深,但不同利益需求的国家间贸易往来将减少。
世界或将出现两大“脱钩”的经济集团
报告认为,在上述三大趋势共同作用下,全球“经济新冷战”将一触即发,世界将出现两大“脱钩”的经济集团和一个“中立板块”。廖群介绍,中短期内,企图在世界维持强权的国家将组成“强权集团”,抗衡强权意志的国家将组成“抗强权集团”。其他国家在两大集团之间保持中立,同时与之保持经贸关系,成为“中立板块”。
报告预测,长期来看,“中立板块”国家将选择加入两大集团,多数会加入“抗强权集团”。“强权集团”也可能分化,形成多集团局面。报告认为,“抗强权集团”和“中立板块”都反对全球“新冷战”,因而会结成反冷战战线。
报告认为,各国应着眼于四个领域防范全球“经济新冷战”,即国际能源、货币、贸易和投资。西方因俄乌冲突实施的对俄制裁直接导致能源和货币领域的“新冷战”风险,特别是欧洲能源危机已经迫在眉睫。在贸易领域,中美贸易的“脱钩”风险威胁世界经济格局。报告认为,中美贸易关系若完全“脱钩”,将使美国经济衰退至少3.5个百分点。投资方面,全球贸易的区域化发展将削弱各国直接对外投资力度,美国在投资领域对中国的打压尤为值得关注。
中国应尽力阻止或推迟“经济新冷战”
面对迫在眉睫的“经济新冷战”,中国该如何应对?“大裂化:俄乌冲突后全球经济新冷战评估与防范”研究报告给出了四点建议。
首先是尽力阻止或推迟“经济新冷战”的到来。
中国应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继续表现中立,力促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危机。在台湾、南海、新疆等核心利益上,中国应寸步不让。在诸如知识产权、国有企业、国家补贴、中概股审计等议题上,报告建议展现灵活性,考虑美方的要求并与其共同协商提出改进方案,展示中国希望中美继续合作和维持全球化的愿望。
其次是努力增强经济实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报告认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人均GDP仅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经济结构和科技水平落后仍较明显。今后20年至30年,中国经济必须保持年均4%至6%的中高速增长,才能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同时具备防止或推迟,以及应对全球“新冷战”的能力。
在对外方面,报告提出,中国要促建“反冷战阵线”和“抗强权集团”,同时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反冷战阵线”和“抗强权集团”的基本盘,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也将成为“抗强权集团”的核心力量。
廖群指出,货币多元化趋势和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货币市场的变化,是人民币国际化加快推进的契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离市场预期还有很大差距,考虑到西方对俄制裁情况,人民币国际化将与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密切相关。中国经济维持中高速增长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样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