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港煤炭搬迁最新消息(秦皇岛港煤炭搬迁最终消息)
本文目录一览:
- 1、秦皇岛西港东迁的问题
- 2、秦皇岛的未来规划
- 3、曹妃甸2022大项目是什么?
秦皇岛西港东迁的问题
按照规划,西港搬迁改造工程将实施分步推进。第一阶段(2013年-2015年),关停秦皇岛港西港区和新开河港区的煤炭作业,拆除相关设备;加快东部新港区建设,力争2015年底前竣工投入使用。第二阶段(2015年-2020年),支持河北港口集团在唐山港或黄骅港建设5000万吨级煤码头,力争2015年启动;关停拆除煤一、二期码头,将其改造为杂货码头和临港产业园区;力争2020年前,全部完成西港搬迁改造主要任务。
西港区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南部,具体位置为海滨路以南、汤河以东、新开河以西,自然岸线长度4.5公里,陆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
秦皇岛的未来规划
看看这个就知道了:去年,从各种统计数字来看,我市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65亿元,增长13.4%;财政收入完成85.3亿元,增长2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8.1亿元,增长1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78元,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4480元,增长16.9%;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减少3.1%和5.5%。
今年我市的发展有哪些亮点?本报记者采访了市发改委主任徐宪民。
记者:在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徐宪民:就是敢想敢干,比如说“西港东迁”工程。我们知道,西港区西起大汤河,东至新开河,北到海滨路及开滦路与东港路之间的煤场用地,总用地面积465.46公顷。西港区占用自然海岸线4.55公里,但只形成码头岸线4.84公里,岸线利用率较低。西港区为老港区,存在设施陈旧、停泊能力低、航道不适应、陆域纵深小等问题。西港区铁路集疏主要通道进港线(南大寺至秦皇岛南站)利用率较低且切割城市区和有限的海岸线资源。每年公路集疏港量在1300万吨以上,占集疏港总量的60%以上,但无单独疏港路,占用城市交通,给城市交通带来极大不便。由于以煤炭运输为主,造成西港区污染严重。根据《秦皇岛港西港区粉尘综合治理防治规划研究报告》的预测,对港区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
记者:大家可能比较关心“西港东迁”的总体思路。
徐宪民:2007年9月5日省长办公会议纪要明确指出:“支持‘西港东迁’。要从维护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出发,鼓励发展洁净港口业务,限制和减少环境污染项目,引导矿砂、煤炭等业务向曹妃甸、黄骅港转移,禁止把污染项目向东搬迁”。据此,“西港东迁”的主要内容就是将西港区现有的煤炭等污染业务引导至曹妃甸、黄骅港。市政府给予支持政策,支持港口建设,即:“西港东迁”后所腾出的土地,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整体开发利用。其变现资金全部用于东港区的港口建设,以加速秦皇岛港的建设步伐。
记者:你为我们描绘了“西港东迁”的美好前景,那么,下步将如何实施?
徐宪民:“西港东迁”工程在省、市两级政府确定后,我们积极开展工作,对“西港东迁”工程如何实施,进行了多次研商。按照市政府的指示,为了加快“西港东迁”步伐,我们委托河北省水规院编制了《秦皇岛港“西港东迁”港区平面布置方案》,经过多次讨论,现已三易其稿,近期将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记者:以前我们能听到秦皇岛几大怪,其中有一句说:铁路在城里,公路在城外。进港线、南龙改线以及与秦皇岛南站接轨的地方铁路,将我市宝贵的岸线资源、城市区重点建设地段及开发区交叉分割,造成岸线、土地资源难以利用和开发,对城市交通干扰严重,在这方面我们有什么动作?
徐宪民:秦皇岛三个城市区范围内共有国铁、港铁、地铁和企业专用线873.8公里,其密度约为每千平方公里430公里铁路线,为全国平均水平(每千平方公里7公里铁路线)的62倍。境内铁路隶属北京、沈阳和太原三个铁路局管辖。三个城市区均处在铁路包围和分割之中。这一直是市委、市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我们的初步设想是结合“西港东迁”工程和津秦客运专线建设,逐步对城市区铁路布局进行调整。一是将南龙改线(南大寺至秦皇岛站段)拆除西移与津秦客专并行且同步建设;二是地铁改线重选与国铁接轨点后,拆除地铁市内段;三是拆除南大寺至南站的进港线和南站。
记者:目前有实质性的进展吗?
徐宪民:第一,结合即将开始的津秦客专建设,经与铁道部协商已将南龙改线拆除工程西移列入津秦客专初步设计之中,与之同步建设,解决城市区与开发区间的屏障问题。第二,地铁改线重选与国铁接轨点。经过与铁道部、北京铁路局协商,拟选两个接轨点,一是龙家营站八三专用线接轨方案;二是秦皇岛站接轨方案,并将秦皇岛站接轨方案作为近期过渡方案,对此方案作进一步细化。第三,结合“西港东迁”工程,我们考虑委托设计部门对秦山地区铁路布局作一个科学的布局调整方案,以充分发挥铁路网的功能和作用。记者:您刚才提到借助津秦客运专线的建设来实现部分地方铁路的改线,据了解结合这项工程我市可以实现许多构想,对吗?
徐宪民:是的,除了刚才提到的南龙改线西移工程外,与津秦客运专线同步协调进行的工程还有秦皇岛火车站的改造,民族路、红旗路等市区内主要道路的跨越铁路工程等,我们正在就上述建设方案与路方进行协商。
记者:秦皇岛作为旅游城市每到暑期、春运时,铁路客运能力不足的矛盾显得格外突出,津秦专线的建成对于缓解这一矛盾,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徐宪民:目前,秦山地区主要有三大客运站,即以秦皇岛站为主?熏北戴河站、山海关站为辅,也就是说,60%以上的客流量集中在秦皇岛站。而秦皇岛站设施落后,客流高峰时,到达发送能力相对较低。虽然高峰期间路方增加临时客车,但仍显拥挤。津秦客专建成后,不仅新增一条客运通道,而且将实现客货分家,秦皇岛站到发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进出秦皇岛的环境也将进一步改善。
记者:港口、铁路问题解决了,困扰我们的还有一个航空问题。山海关机场为军民合用机场,民航站区位于机场西北角,民航规划和扩建均受到严格限制,已无发展余地,何时我们才能拥有自己的机场呢?
徐宪民:新机场的选址工作于2004年开始,由于受北部山区、山海关机场飞行区、北戴河临时禁飞区、唐山机场飞行区、昌黎空军靶场禁飞区等五方面因素的限制,空军不同意在昌黎建设新机场,选址工作进行得非常困难。经过省、市主要领导多次找总参和军委首长汇报争取,直到2007年3月才最终完成了初选、比选、场址报批等项工作。目前,新机场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正在等待国务院、中央军委审批。为加快项目进度,同时考虑到春耕临近,按照市政府的部署正在进行征地的准备工作。根据目前进展情况,新机场有望在年内开工建设。
记者:为我们描绘一下新机场的蓝图好吗?
徐宪民:按照专家对秦皇岛新机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结果,新机场整体等级按4 C级,飞行区平面尺寸升为4D级,以满足俄罗斯包机和深圳等长距离航线、300座级飞机的需要。新机场占地2380亩;设计年吞吐能力40万人次;跑道长2600米、宽60米;候机楼面积8800米;场内投资约4.5亿元。据预测能够满足2020年之前秦皇岛航空运输发展的需要。
记者:围绕构建“实力、活力、魅力”秦皇岛和“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市”两大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园区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决定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快“三基地、一中心”建设步伐。那么,发改委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徐宪民:市发改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力度,2007年,市发改委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各县区重点发展的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各县区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汇报,广泛征求了县区和市直各部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起草编制了完成《秦皇岛市工业(产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以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同时起草完成《秦皇岛市工业园区发展指导意见》 《秦皇岛市工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的编制工作,并在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及今年经济工作会议上下发,目前正在征求各县区、各部门意见。
记者:我市各县区、工业园区和四大支柱产业框架已基本形成,目前现状是什么情况?
徐宪民:目前,我市各县区、开发区上报的工业园区共有19个,规划面积167.39平方公里。截至2006年,各工业园区内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6家。当年完成销售收入347.7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61.2%;完成工业增加值94.2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3%;利税14.9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的65.87%。我市产业集群框架已基本形成,四大支柱产业为粮油食品加工、重大装备及机械制造、玻璃及新型建材和金属压延业,已完成销售收入425.1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74.83%;工业增加值104.6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4.77%;利税16.2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的71.57%。
记者:按照发改委制定的产业集群和园区发展方向,我们将会采取哪些有利措施来保证工作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
徐宪民:首先是开展园区规划认定工作。各工业园区要依据市、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高站位、高标准编制园区整体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其区域开发规划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充分研究确定好园区位置、规模、配套设施及相关条件,使园区位置适宜、规模合理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园区产业发展定位要充分考虑本地资源和地域环境的承载力,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同时要结合城镇建设发展规划,推进城镇化进程。其次是按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原则,科学合理地推进园区开发。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逐渐转变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观念,逐步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集中建设标准化厂房,按国家政策要求保护好基本农田,强化土地集约化使用,吸引中小企业入驻。严格入园项目标准,严格控制入园项目投资强度,入园项目必须按照环保要求和园区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建设。园区土地利用坚持产业布局相对集中的原则,满足产业升级、产业集聚、产业配套的需要,为大型骨干项目、主导产业龙头项目、配套产业项目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盘活存量,探索园区土地置换新路子。对列入省重大产业支撑计划和省、市重点建设计划的项目在用地上倾斜。三是加大园区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全市工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导向作用,市政府在本级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经过市级以上认定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贷款贴息以及引进重大产业支撑项目和省重点建设项目落地后的配套建设补助或奖励。
曹妃甸2022大项目是什么?
2022年曹妃甸大项目是:
1、为建成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综合贸易大港、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曹妃甸加快“公转铁”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配置岸线资源、积极承接秦港煤炭转移、加快港口转型、整合、升级,实现曹妃甸港口高质量发展。202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力争突破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10万标箱。
2、港口功能的完善,离不开项目建设。曹妃甸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加快推进华能煤码头6号泊位、首衡港口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并全力保障新天LNG接收站配套码头10月底前建成投运,进一步完善该区LNG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同时,积极协调上级铁路局等部门,加快推进铁路项目建设,增强港口辐射能力,加快推进曹南站扩能改造、港前物流站、汉曹铁路等项目开工,完善国际班列、航线运行和内陆港布局,推进港口业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3、推进港区各板块业务整合,既是顺应大形势的题中之意,又是解决各板块内部同质化恶性竞争的有效手段。为此,曹妃甸重点推动钢材件杂、煤炭、矿石、集装箱等板块合作。
其中,通过设立钢材板块集中结算收付管理中心,以冻结资金、限定拨款金额、船舶调度限制等形式,促使相关港口企业统一价格体系;督导相关煤码头依托客户资源,形成招商引资合力,实现统一定价,统筹发展;支持曹妃甸港区和京唐港区集装箱航线资源的共建共享,共同开展集装箱市场培育。
4、贸易是港口高质量发展的最直接体现。为加快推进港口转型,曹妃甸加密集装箱班列航线和频次,吸引更多企业来曹开展业务,特别是发挥好18个内陆港作用,增加腹地货源,常态化运营中欧国际班列,构建以内陆港为节点、海铁多式联运为脉络的双源钟摆式运输体系,形成西北乃至蒙古国、俄罗斯大宗货物下水和日韩生活用品集装箱上水重来重回的运输格局。
5、与此同时,启动邮轮母港建设,发展邮轮经济,打造区域产业发展的海上通道、文旅融合的重要节点,并推动贸易板块回归,依托港口等资源政策优势,吸引更多企业来曹注册公司、开展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