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宏观分析(英国的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本文目录一览:
- 1、金融问题
- 2、英国的经济是怎样发展的?
- 3、试比较宏观经济学中的三种增长模型
- 4、宏观经济学里的IS-LM曲线怎么解释
- 5、去英国留学哪些学校经济学专业比较好?
- 6、简述英国经济以及促进英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金融问题
1。英镑疲软,英国为了支持英镑,即其目的是为了使英镑的汇率稳定,不至于大幅度的贬值,因此根据材料给我们的信息是,英国所处的环境是,首先,英国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以下,国内生产总值低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另一方面,在国际货币市场上,英镑有贬值的压力。因此英国为了使英镑不贬值,只有提高利率,使国外资金内流,国外资金之所以会内流是因为利率高能够带来更多的收益,这是纯粹的货币政策。但是英国国内是没有能力消化这些内流资金的,因为经济不景气,利率高国内投资会弱,由于政策性的利率提高而非市场性的,因此这有点想给人送钱。那么提高利率为什么会是有贬值压力的英镑维持汇率稳定呢。这就要从外汇供求上来看了,英镑疲软,即国际货币市场上,英镑供过于求,利率提高使资金内流要、外币就要换成英镑,从而增加英镑的需求,是市场供求平衡,汇率稳定。
2.现在解决第二个问题。。而材料里提到的是德国马克,因此看来主要是英镑对马克贬值.刚才我们从材料里分析了英国的宏观经济状况,下面我们再从材料里把德国的经济状况抓出来,德国经济过热,因此,过热的经济,市场会推动利率上升,另外过热的经济,即已经达到了充分就业水平时的产出水平,因此这个时候,产出增加已经困难了,而物价上升是明显的,即会发生通货膨胀。因此德国为了抑制国内经济过热,通过提高利率可以抑制国内的投资,从而为经济降温。这就是为什么德国想提高利率。但是利率的提高,又会推动英国资金向德国流入,这样人们就会抛出英镑买入马克,就会是英镑供过于求,对马克有贬值压力。因此如果德国提高利率,英国为了维持汇率就要再提高利率,以保证利率高于德国,因此英国希望德国能降低利率,这样德国利率低,人们就不会买马克抛英镑了,英镑就没有贬值压力了。这样第二个问题我想你应该明白了。
3.英镑有贬值压力,英镑供过于求,如果英过动用外汇储备抛马克,德国扩大英镑的外汇储备,自然会增加对英镑的需求,就会是英镑免于贬值,但是至于英镑坚挺,这要来源于市场,而不是政府动用外汇储备和扩大外汇储备来维持,这不可能长久的,对于短期性的可以,因此这样动用储备的和扩大储备的行为只能起缓解作用,并不能使英镑坚挺,必须通过市场调整。
我想我答的已经很详细了
你补充的问题,第一个好像没什么意义,利率高证券价格低,至于要不要放银行这个,只有英国能回答 。
第二个,英国政府希望德国降低利率是为了解决汇率问题,德国降低利率不能刺激英国经济。刚才我们分析了,两者利率因为汇率问题有连动关系,只有德国利率降低下来,英国利率才能在保持汇率的稳定条件下才能降低利率来刺激国内投资,刺激经济。
第三个,资金是什么意思,这个比较难说了,可以分析一下,我们来看,在市场条件下,英镑有贬值压力,至于这个贬值压力来源于经常账户还是资本账户材料没有给。可是调整利率主要是调节的资本账户上的资金流动,因此这里的资金我认为主要是投资资金,另外很大一部分很可能是投机资金,因为英国经济不景气吗,从投资角度看不值得,因此很可能是投机性的。至于你问资金是什么意思,凭我的水平我有点木然,只能回答到这里。
那么再刚才的分析中我们曾两次谈到投资,一个是当英国利率提高,国外会往英国投资,这里的投资显然不是经济学里投资,仅仅是趋利资金流动,而英国希望德国降低利率以便自己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以刺激经济,这里的投资才是真正的投资,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
我想我答的已经是非常细了,如果你不懂,那么你再去看看国际金融学吧,另外这里面,还涉及微观金融的两国利率汇率关系,远期利率远期汇率关系,这只是联想到得,但是这里仅仅是没有必要考虑。
英国的经济是怎样发展的?
英国全国76%的土地用于农业。此外,欧洲重要的捕鱼国之一就有英国,其船'只数及吨位分别占欧盟的9%和12%。英国还是古老的工业发达国家,是世界工业发展最早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工业发展缓慢,在工业生产中,发展迅速的有石油和天然气。英国核发电能力不断上升,全国供电量1.30亿千瓦。英国钢铁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它是1967年由13个大钢铁公司合并成的国有企业。英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仍然是汽车工业,也已成为整个欧洲汽车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另外,化学工业的生产能力与出口需求的增长势头发展不错。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但仍是西方七大经济强国之一。英国经济的主体是私有企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
试比较宏观经济学中的三种增长模型
哈罗德-多玛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即“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Harrod-Domar model),R.哈罗德和E.多马分别提出的发展经济学中著名的经济增长模型,基于凯恩斯理论之上,出现于1929-1931年大危机之后不久,但不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正统”理论,因为模型结论是“经济增长是不稳定的”。
哈罗德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将经济增长抽象为三个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第一个变量是经济增长率,用G表示;第二个变量是储蓄率,用s表示;第三个变量为资本一产出比率,用v表示。数学表达式为:G=s/v。从式中可以看出:一国的经济增长率与该国的储蓄率成正比,与该国的资本一产出比率成反比。另外,哈罗德将经济增长率分为实际增长率、均衡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就是社会实际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般情况下,实际增长率不能用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来计算,这是因为实际经济状况并不满足哈罗德的前提假设。比如储蓄不等于投资或总需求与总供给不一定相等。均衡增长率就是哈罗德提出的有保证的增长率。它所对应的是投资者满意的储蓄率和投资者满意的资本一产出比率,因此,在实现均衡增长率的情况下,由于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水平,且形成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就各年情况而言,产量或收入达到最大值时,社会上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自然增长率n是在人口和技术都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社会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34 北方经济·2oo6年第6期)
哈罗德认为,当实际增长率和均衡增长率发生偏差时.会导致经济短期波动。而当均衡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发生偏差时。则会导致经济长期波动,而且一旦偏差发生,就有自我加强的趋势。因此要实现实际增长率等于均衡增长率并等于自然增长率的长期均衡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常被形象地称为“刃锋式”的经济增长。
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哈罗德一多马模型进行了修正,它放弃了哈罗德一多马模型中关于资本和劳动力不可替代及不存在技术进步的假设,重新提出了自己的前提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得出结论,建立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型。由于他们的理论具有凯恩斯以前的传统经济学的痕迹,因而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提出该模型基本公式的是英国经济学家J·米德(James E.Meade)。米德在分析中首先提出了与哈罗德不同的假设:
1.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可以是消费品,也可以是投资品。
2.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且两种要素可以相互替代,因此,资本一劳动比率是一个变化的量。
3.储蓄总能转化为投资。即I-S。
4.规模报酬不变。且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
根据以上假设,该模型从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出发.得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入均收入增长率(GY—GL)=(1 )·(GK_GL),其中,GK-GL表示入均资本装备率。所以,要使入均国
民收入上升,就必须使资本增长率大于劳动力增长率。而在技术进步条件下,模型为(GY—GL):(1吨)·(GK—GL)+X,可见,与没有技术进步时(k-0)情况不同,若X0,则即使入均装备率不变。入均收入也仍然增加。
3.内生增长模型
内生增长理论(The Theory of Endogenous Growth) 内生增长理论是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的一个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分支,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
自亚当·斯密以来,整个经济学界围绕着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争论了长达200多年,最终形成的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下列三个要素(Tanzi and Zee,1997,p.180):⑴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性资源的积累;⑵在一国的技术知识既定的情况下,现在资源存量的使用效率;⑶技术进步。但是,60年代以来最流行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依据以劳动投入量和物质资本投入量为自变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的增长模型,把技术进步等作为外生因素来解释经济增长,因此就得到了当要素收益出现递减时长期经济增长停止的结论。可是,90年代初期形成的“新经济学”即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长期增长率是由内生因素解释的,也就是说,在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正规教育、培训、在职学习等等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与开发、发明、创新等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从而把技术进步等要素内生化,得到因技术进步的存在要素收益会递增而长期增长率是正的结论。当然,许多经济学家早已看到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Schumperter,1934;舒尔兹,1990;贝克尔,1989),但是,他们都是把它们看作是外生因素。
这样,这两种理论的政策含义出现了分歧:尽管财政经济学家一直认为财政政策能够影响经济增长(因为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在许多方面,诸如扭曲性税收的负效应、累进税对储蓄倾向的不利影响以及增加税收动用额外资源以提高公共投资水平等等),但是新古典增长论却认为,长期经济增长完全是由理论本身的外生因素决定的,因此无论采取什么政策,长期增长都不变,或者说,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充其量只有短期效应,而不能影响长期增长;而内生增长论则认为,一国的长期增长是由一系列内生变量决定的,这些内生变量对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是敏感的,并受政策的影响。如果增长率是由内生因素决定的,那么,问题就是经济行为主体特别是政府如何能够影响增长率的大小,因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罗默模型、卢卡斯模型和格鲁斯曼-赫普曼模型只是最著名的内生增长模型,还有很多其他模型侧重不同的增长方面,诸如金和罗伯森(King and Robson,1993,p. 445-466)的知识传播内生增长模型、阿格赫恩和豪威特(Aghion and Howitt,1992,p. 323-351)的模仿与创造性消化内生增长模型以及杨(Young,1991,p. 369-405)国际贸易内生增长模型。所有这些模型表达出来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企业是经济增长的最终推动力,特别是这些模型试图说明企业如何积累知识,这种知识广义地包括人力资本和技术变化(Rogers,1997,p. 43)。这种知识积累表示为增加人力资本、生产新产品和提高产品质量。这些模型表明,知识和积累过程会出现外部性或知识外溢效应,需要政府政策的干预:各种政策旨在扶持研究与开发、革新、人力资本形成甚至关键性产业部门。
综上所述,我们对内生增长理论所表达的经济增长的原因作出如下简单的非技术性陈述:第一,获取新“知识”(包括革新、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等概念);第二,刺激新知识运用于生产(市场条件、产权、政治稳定以及宏观经济稳定);第三,提供运用新知识的资源(人力、资本、进口品等等)。
内生增长理论突出了第一个方面,而第二个方面隐含在各种内生增长模型中,因为这些模型对企业面临的市场条件、产权和经济稳定性作了假定,同时,还强调了这两个方面出现于企业层次上。最后一个方面按理说也稳含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因为,从数学上讲,这些模型都建立了消费者模型,用来解释(比如说)在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是正的既定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配置消费的动态最适化问题。
宏观经济学里的IS-LM曲线怎么解释
IS-LM曲线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IS曲线是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组合点的轨迹,它反映物品与劳务市场均衡时产生的利率和收入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LM曲线是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组合点的轨迹,它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收入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扩展资料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S—LM曲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宏观经济学
去英国留学哪些学校经济学专业比较好?
英国经济学专业最好的学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国G5之一,虽然综合排名可能不在英国大学前五,但是经济学专业很强势。牛津剑桥,伦敦大学学院,华威大学等经济学专业也很好,放个图给你参考吧。
简述英国经济以及促进英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英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上世纪90年代末工党上台执政后,布莱尔政府基本承袭了保守党的经济政策,出现了二战后首次不因政府更迭而大幅度改变经济政策的局面,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工党政府加大了改革力度,主要从福利和医疗制度、上议院世袭贵族特权、教育制度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并以此来推动英国经济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提出了新举措:
1.面向未来,着眼科技,向知识经济转型。英国决心在21世纪成为知识经济型的社会,为此在1998年底正式发布了《我们有竞争力的未来:创建知识经济》白皮书,将促进知识经济发展作为制定工业、科技和贸易政策的新基石。主要做法包括: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大学等研究机构与企业界联合,向商业化研究发展,将知识向实用技术转化。政府努力促进企业界的联合,使企业形成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提高整体竞争能力。制定政策、法规以规范和培育市场。政府内部实行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同企业界发展伙伴关系。吸引风险投资,发展基础研究。加强与国外研究力量的合作,加大参与欧盟科技框架计划的力度,重视吸引海外投资。
2.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促进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政府运用政策来保证和鼓励平等的竞争,鼓励扩大再生产,对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利润部分酌情减免税收。在刺激投资和促进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发展方面,采取鼓励措施,实施信息产业战略,帮助企业适应信息时代的产业发展。
3.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避免经济过热和衰退,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英国财政大臣布朗把英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称之为“英国模式”,并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的成功范例推荐给其他国家。工党上台执政以后实行货币政策改革,由英格兰银行独立决定利率,从而遏制了通货膨胀,同时政府扩大支出保持了宽松的财政政策。目前,为防止经济过热现象,英国开始出台宏观调控措施,主要是由英格兰银行采取渐进式加息的货币政策。工党执政以来,英国经济实现了稳定增长,GDP年均增长2.7%,物价低于2%,失业率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成为惟一未陷入衰退的西方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