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资讯 > 正文

头条资讯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

hacker2022-06-12 22:44:27头条资讯95
本文目录一览:1、光伏用地政策2、

本文目录一览:

光伏用地政策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讯:一般观点认为,农业光伏用地属于设施农用地,也就是在设施农业项目区域内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设施用地,属于国土资源部积极支持范围,按照农用地实施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专用审批手续。设施农业用地占用耕地的,只需在生产结束后按规定进行土地复垦。

然而这一观点仍存在分歧。据世纪新能源网近的道,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云南省农业厅联合调研组在农用地管理情况调研中认为,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现行政策,农业光伏用地属于建设用地,应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如果按照这一解释,农业光伏项目用地投资成本将至少增加5%,如果所用土地是耕地,还需要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

如果农业光伏属于建设用地,按照一般县级建设用地价格,电站投资者将面临以下新增成本:

1.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8元/平方米;

2.防洪保安基金:1000元/亩;

3.征地管理费:征地总费用的4%;

4.出让金业务费:基准地价×用地面积×1%;

5.耕地开垦费:年产值(1500元)(三年年平均产值)×9倍=13500元/亩。

在实际业务中,农业光伏项目通常采用土地租赁或光伏发电效益共享模式,因此即使定性为建设用地,大部分项目并不需要缴纳征地管理费和土地出让金。然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防洪保安基金、耕地开垦费却是必不可少的。通常每1MW光伏电站占地面积是30亩左右,农业光伏项目由于阵列间距较大,每1MW电站占地面积约50亩。照此计算,在建设用地属性定义下,每100MW农业光伏项目需要增加土地成本高达9900万元,相当于直接投资成本增加12%左右。目前农业光伏项目平均IRR在11%左右,土地成本增加会导致IRR直接下降1个百分点,度电成本增加3分钱。

虽然农业光伏用地属性暂时没有定论,但投资者已做好政策风险应对措施。在云南开发某大型农业光伏项目的开发商代表指出,降低土地政策风险的最佳手段就是减少单位装机量对土地的占用,这就要求使用更高转换率的高品级组件。目前市场上能够规模化供应的60型组件功率范围是255W-275W,最好的可以达到280W。建设相同规模的电站,高效组件相对低效组件可节约5%-8.5%的用地面积,对100MW电站来说,这意味着在建设用地定性之下,采用高效组件能够节约500-800万元的土地成本。在其他投资成本上,目前高效组件与低效组件价差不足0.09元/W,而高效组件相对低效组件能够节约0.1元/W以上的EPC成本,部分农业光伏项目对支架高度、组件阵列间距要求非常高,这种情况下高效组件甚至能够节约0.12-0.15元/W的EPC成本。目前国内能够达到275-280W功率的组件大多是单晶组件,从投资成本角度分析,采用单晶组件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土地政策风险。

高效组件对土地成本的节约还体现在林地光伏项目上。根据《关于调整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引导节约集约利用林地的通知》,宜林地、灌木地的植被恢复费最低标准分别为2000元/亩、4000元/亩。由于单晶组件具有高度集约性特征,每100MW单晶电站可以比多晶电站节约40-80万元的植被恢复费。

在今年11月10日呼和浩特光伏农业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汪海燕指出,许多光伏农业项目没有落到实处,多数项目是光伏企业为了发展光伏电站而顺带发展农业,而真正的光伏与农业结合应该是凸显1+1>2的综合效应,以土地高效利用为前提,在提升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保证光伏发电量。提升高效单晶组件的应用,无疑是促进土地高效利用的最佳手段。

光伏电池的发展历史

按时间的发展顺序,太阳电池发展有关的历史事件汇总如下:

1839年法国科学家E.Becquerel发现液体的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现象)。

1877年W.G.Adams和R.E.Day研究了硒(Se)的光伏效应,并制作第一片硒太阳能电池。

1883年美国发明家charlesFritts描述了第一块硒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1904年Hallwachs发现铜与氧化亚铜(Cu/Cu2O)结合在一起具有光敏特性;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发表关于光电效应的论文。

1918年波兰科学家Czochralski发展生长单晶硅的提拉法工艺。

1921年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由于1904年提出的解释光电效应的理论获得诺贝尔(Nobel)物理奖。

1930年B.Lang研究氧化亚铜/铜太阳能电池,发表“新型光伏电池”论文;W.Schottky发表“新型氧化亚铜光电池”论文。

1932年Audobert和Stora发现硫化镉(CdS)的光伏现象。

1933年L.O.Grondahl发表“铜-氧化亚铜整流器和光电池”论文。

1941年奥尔在硅上发现光伏效应。

1951年生长p-n结,实现制备单晶锗电池。

1953年Wayne州立大学DanTrivich博士完成基于太阳光普的具有不同带隙宽度的各类材料光电转换效率的第一个理论计算。

1954年RCA实验室的P.Rappaport等报道硫化镉的光伏现象,(RCA:RadioCorporationofAmerica,美国无线电公司)。

贝尔(Bell)实验室研究人员D.M.Chapin,C.S.Fuller和G.L.Pearson报道4.5%效率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发现,几个月后效率达到6%。(贝尔实验室三位科学家关于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研制成功)

1955年西部电工(WesternElectric)开始出售硅光伏技术商业专利,在亚利桑那大学召开国际太阳能会议,Hoffman电子推出效率为2%的商业太阳能电池产品,电池为14mW/片,25美元/片,相当于1785USD/W。

1956年P.Pappaport,J.J.Loferski和E.G.Linder发表“锗和硅p-n结电子电流效应”的文章。

1957年Hoffman电子的单晶硅电池效率达到8%;D.M.Chapin,C.S.Fuller和G.L.Pearson获得“太阳能转换器件”专利权。

1958年美国信号部队的T.Mandelkorn制成n/p型单晶硅光伏电池,这种电池抗辐射能力强,这对太空电池很重要;Hoffman电子的单晶硅电池效率达到9%;第一个光伏电池供电的卫星先锋1号发射,光伏电池100c㎡,0.1W,为一备用的5mW话筒供电。

1959年Hoffman电子实现可商业化单晶硅电池效率达到10%,并通过用网栅电极来显著减少光伏电池串联电阻;卫星探险家6号发射,共用9600片太阳能电池列阵,每片2c㎡,共20W。

1960年Hoffman电子实现单晶硅电池效率达到14%。

1962年第一个商业通讯卫星Telstar发射,所用的太阳能电池功率14W。

1962年第一个商业通讯卫星Telstar发射,所用的太阳能电池功率14W。

1962年第一个商业通讯卫星Telstar发射,所用的太阳能电池功率14W。

1963年Sharp公司成功生产光伏电池组件;日本在一个灯塔安装242W光伏电池阵列,在当时是世界最大的光伏电池阵列。

1964年宇宙飞船“光轮发射”,安装470W的光伏阵列。

1965年PeterGlaser和A.D.Little提出卫星太阳能电站构思。

1966年带有1000W光伏阵列大轨道天文观察站发射。

1972年法国人在尼日尔一乡村学校安装一个硫化镉光伏系统,用于教育电视供电。

1973年美国特拉华大学建成世界第一个光伏住宅。

1974年日本推出光伏发电的“阳光计划”;Tyco实验室生长第一块EFG晶体硅带,25mm宽,457mm长(EFG:EdgedefinedFilmFed-Growth,定边喂膜生长)。

1977年世界光伏电池超过500KW;D.E.Carlson和C.R.Wronski在W.E.Spear的1975年控制p-n结的工作基础上制成世界上第一个非晶硅(a-Si)太阳能电池。

1979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安装总量达到1MW。

1980年ARCO太阳能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年产量达到1MW光伏电池生产厂家;三洋电气公司利用非晶硅电池率先制成手持式袖珍计算器,接着完成了非晶硅组件批量生产并进行了户外测试。

1981年名为SolarChallenger的光伏动力飞机飞行成功。

1982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超过9.3MW。

1983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超过21.3MW;名为SolarTrek的1KW光伏动力汽车穿越澳大利亚,20天内行程达到4000Km.

1984年面积为929c㎡的商品化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问世。

1985年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售价10USD/W;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土大学MartinGreen研制单晶硅的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20%。

1986年6月,ARCOSolar发布G-4000———世界首例商用薄膜电池“动力组件”。

1987年11月,在3100Km穿越澳大利亚的PentaxWorldSolarChallengePV-动力汽车竞赛上,GMSunraycer获胜,平均时速约为71km/h。

1990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超过46.5MW。

1991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超过55.3MW;瑞士Gratzel教授研制的纳米TiO2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7%。

1992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超过57.9MW。

1993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超过60.1MW。

1994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超过69.4MW。

1995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超过77.7MW;光伏电池安装总量达到500MW。

1996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超过88.6MW。

1997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超过125.8MW。

1998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超过151.7MW;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量首次超过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1999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超过201.3MW;美国NREL的M.A.Contreras等报道铜铟锡(CIS)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18.8%;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占市场份额12.3%。

2000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超过399MW;WuX.,DhereR.G.,AibinD.S.等报道碲化镉(CdTe)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16.4%;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售价约为3USD/W。

2002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超过540MW;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售价约为2.2USD/W。

2003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超过760MW;德国FraunhoferISE的LFC(Laserfired-contac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20%。

2004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超过1200MW;德国FraunhoferISE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20.3%;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占市场份额4.4%,降为1999年的1/3,CdTe占1.1%;而CIS占0.4%。

2005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1759MW。

中国太阳能发电发展历史

中国作为新的世界经济发动机,光伏业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大量光伏企业应运而生,现在光伏产量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现在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带大家来回顾下中国太阳能发展历史:

1958,中国研制出了首块硅单晶

1968年至1969年底,半导体所承担了为“实践1号卫星”研制和生产硅太阳能电池板的任务。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P+/N硅单片太阳电池在空间中运行时会遭遇电子辐射,造成电池衰减,使电池无法长时间在空间运行。

1969年,半导体所停止了硅太阳电池研发,随后,天津18所为东方红二号、三号、四号系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研制生产太阳电池阵。

1975年宁波、开封先后成立太阳电池厂,电池制造工艺模仿早期生产空间电池的工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开始从空间降落到地面。

1998年,中国政府开始关注太阳能发电,拟建第一套3MW多晶硅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

2001年,无锡尚德建立10MWp(兆瓦)太阳电池生产线获得成功,2002年9月,尚德第一条10MW太阳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产能相当于此前四年全国太阳电池产量的总和,一举将我国与国际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15年。

2003到2005年,在欧洲特别是德国市场拉动下,尚德和保定英利持续扩产,其他多家企业纷纷建立太阳电池生产线,使我国太阳电池的生产迅速增长。

2004年,洛阳单晶硅厂与中国有色设计总院共同组建的中硅高科自主研发出了12对棒节能型多晶硅还原炉,以此为基础,2005年,国内第一个300吨多晶硅生产项目建成投产,从而拉开了中国多晶硅大发展的序幕。

2007,中国成为生产太阳电池最多的国家,产量从2006年的400MW一跃达到1088MW。

2008年,中国太阳电池产量达到2600MW。

2009年,中国太阳电池产量达到4000MW。

2006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2500MW。

2007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4450MW。

2008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7900MW。

2009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10700MW。

2010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将达15200MW。

太阳能光伏电池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太阳光发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00年,贝克勒尔发现对某种半导体材料照射光后,会引起其伏安特性改变。最终,发现了光伏效应,并以此半导体制成太阳能光伏电池。1876年,英国科学家亚当斯等在研究半导体材料时发现了硒的光伏效应。1884年,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制成了硒太阳能光伏电池,其转换效率很低,仅有1%。其后,对氧化铜等半导体材料研究,同样发现有光伏效应,所以也制成了以氧化铜等半导体材料为原料的太阳能光伏电池。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皮尔松、佛朗等三名科学家利用硅晶体材料开发出性能良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其转换效率达6%,经过不断改良后,成为现在的硅太阳能光伏电池。

太阳能光伏电池是1958年开始得到应用的。当时前苏联发射了人造卫星,美国也发射了人造卫星,在太空领域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前苏联发射的人造卫星使用的是原子能电池,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号通信卫星采用的就是太阳能光伏电池。

由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价格特别高(高达1500美元/w),而且刚开始性能还不稳定,因此仅用于航天器。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才慢慢趋于稳定,70年代开始在航天器上大量使用。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性能虽然已稳定,但价格还是很高,所以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太阳能光伏电池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只可用于航天器、人造卫星、山顶上的差转电台、海上航标灯、海岛灯塔电源等,一些不计成本,必须用的场所。

到了1973年后,在石油危机的推动下,太阳能光伏电池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太阳能光伏电池开始在地面使用,而且地面用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数量很快就大大超过了在航天器上的使用量。这个时期,不但出现了许多新型电池,而且因为引进了许多新技术,出现了钝化技术、减反射技术、绒面技术、背表面场技术、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技术及聚光电池等非常有效的新技术。

1976年,美国ca公司的卡尔松发明了非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该电池的转换效率虽低于单晶硅,但制造时可以任意选配电压电流比。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应用,到了20世纪80年代就比较广泛了,特别是在民用电器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手表和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等。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发展,使得电子产品消耗的电量大幅度下降,在室内灯光下,太阳能光伏电池也能产生电力,可以充分地使计算器等电子产品正常工作;另一个原因是电子产品工作所必需的电压能从一个基片上得到,这样一种新的集成型非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可以便宜地制造。太阳能光伏电池计算器实用化后,从手表开始,逐渐推广到各种电子产品的应用。

太阳能光伏电池除了可以用简单的装置就能够直接发电这一优点外,在使用时还有如下的优点。

(1)不产生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排放气体及有害物质,没有噪声。

(2)不仅在太阳光下可以发电,在荧光灯、白炽灯等扩散光下也可以发电。

(3)不需要更换电池。

(4)可以直接接到dc机械上。

(5)在使用场合就可以发电。

我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诞生的也比较早,而且我国也是应用较早的国家之一。

1959年,我国就诞生了第一只有实用价值的太阳能光伏电池。1971年3月太阳能光伏电池首次应用于我国第二颗人造卫星(实践1号)。而后,1973年太阳能光伏电池首次用于浮标灯。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70年代中末期引进国外关键设备和成套生产线,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生产产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汉能最大“对手” First Solar转做晶硅了 李河君怎么办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没有一点点防备,只是一夜之间,马云被新晋富豪李河君挤下首富之位的消息就占满了中国各大媒体的首页。这一切的起因,都是源于汉能薄膜发电市值的暴涨:截至2014年11月20日,汉能薄膜发电每股价格站上1.92港元起,市值达到了800亿港元,成为全球市值第一光伏企业;然而,短短两个月过后,2015年1月27日收盘时间,汉能薄膜收报3.73元,总市值达1552.93亿港币。当这个数据被有心的媒体曝光后,霎时间李河君首富的呼声铺天盖地。吹捧者有之,质疑者有之,然而,更多的人还是在看热闹——这到底是一个闹剧,还是因为世界变化太快?

正是由于汉能才成就了李河君的首富称号,那么不妨先了解一下汉能。它到底是怎样一个公司?

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李河君进军太阳能行业的主跳板。汉能进入太阳能行业时间较晚,2009年金融危机后才踏入到光伏领域。而且与尚德,英利等主流企业不同,汉能选择了薄膜技术。薄膜相对于晶硅技术来说,技术壁垒更高,成本下降曲线更缓慢,另外还有电池寿命,转换率衰减等问题。因此经过几年的商业竞争,目前全球只有美国的Firstsolar公司才能将薄膜技术既玩出水平又玩出规模。

有人评价说,其实李河君的太阳能生意,论规模在太阳能界不算大,论时间进入的也不早。其在圈子里面获得热议的原因是其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以及李河君对于自己太阳能生意的高调宣传。

资料显示,在汉能进入光伏行业的2009年之前,彼时因为晶体硅价格虚高,因此薄膜电池发展较快,薄膜技术和晶硅技术的全球产量比例尚在二八左右。但后来晶硅价格逐渐回归正常,价格从最高400美元下降到目前20美元左右,而且晶硅技术的效率提升很快。2009年之后,薄膜技术的市场份额日益减少,目前薄膜技术和晶硅技术的全球产量比例已经达到0.5比9.5左右。近几年内,大批的薄膜技术企业破产,汉能也因此能够抄底那些曾经在业内风光一时的薄膜技术企业,包括德国Solibro,美国MiaSole,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

然而,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抄底”行动,让汉能一举成为全球薄膜光伏发电行业的领导者。不管是从企业规模、产品产能还是技术领先程度上,收购了如此多先进薄膜企业的汉能,已经远远地将其原先的同行抛开。两年前汉能与哈高科市值差不多,可是两年多后,汉能就从每股0.2元七八十亿市值涨到现在1600亿市值,而哈高科却从18元跌到了6元,跌到了剩30%,一个向上涨,一个向下跌。在总体规模上,两者已经不在一个数量级别上了。

美国挑战者号发射失败事件?中国是否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吗?

当然中国肯定会吸取经验和教训的!我们有三重安全防护,保障安全的分别有:逃逸塔、整流罩(带有火箭推进器的)、飞船本身也带有推进器可以逃生的!以下是详细的您若采纳我愿提供更大帮助,谢谢!请您笑纳,谢谢!

 我国研制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由乘员返回座舱、轨道舱、服务舱和应急装置等部分组成。返回座舱是飞船的核心部位,它是飞船上升和返回过程中宇航员乘坐的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不仅要求和其他舱段一样能承受起飞、上升和轨道运行阶段的各种应力和环境条件,而且还要求能经受再入大气层和返回地面阶段的减速过载和气动加热。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道上的工作场所,里面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服务舱安装推进系统、电源和气源等设备,对飞船起服务保障作用。应急救生装置保障能在应急情况下使宇航员安全返回地面。 此外,载人宇宙飞船还采取如下措施以解决一些特殊问题。一是环境控制措施,主要作用是调节舱内和航天服内的温度、湿度和压力,保证宇航员所需的氧气量、通风量、用水量,并吸收和处理废物。二是人工控制措施,主要是在自动系统失灵的情况下,由人参与操作和控制飞船,处理应急状态下的一些情况,免生意外。三是安全返回措施,主要是确保宇航员安全返回。这除了设置可靠的防热保护层保证返回舱不致被烧毁外,还要使返回过程中的制动过载装置非常有效,以保证宇航员的身体能够承受;同时还要提高落点精度,以便及时发现宇航员。四是高可靠性措施,主要是力争万无一失。为此,在把宇航员送入太空之前,飞船各系统和设备均要进行可靠设计,关键部件采用双备份或三备份,飞船须在严格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地面测试,并进行模拟飞行试验。

太阳能帆板是一种收集太阳能的装置,通常用于卫星、宇宙飞船的供能,也用于安装在环保型汽车顶部。太阳帆板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硅(Si)等金属的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储存在卫星、宇宙飞船、电动汽车的太阳能电池里。

太阳能帆板有供电和充电两大功能,相当于一个小型发电站。在飞船入轨之前,一对小的太阳能帆板折叠固定在轨道舱的两侧,另一对大的折叠固定在推进舱外侧的舱壁上。在升空阶段,为了使它们免受迎面空气动力流的作用,太阳能帆板折叠收藏在整流罩内,直到飞船进入轨道后才展开。由于飞船上的许多试验仪器装置都依赖电力作为能源,因此太阳能帆板能否正常展开是飞船飞行中一个关键动作。

尽管飞船的太阳能帆板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然而,由于面积较大,结构相对复杂,在太空中展开时仍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此次飞船上的两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多天的太空之旅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

帆板顺利展开能够为神舟九号提供持续不断的电力支撑,也是后续所有任务的实施基础。飞船上所有仪器设备都需要电力驱动,如果帆板不能正常展开,在蓄电池的电能耗光之后,飞船就会失去控制,成为太空垃圾,世界航天史上也出现过这样的例子。神舟八号增加了交会对接机构,在太空的飞行时间和任务都和以往有很大的区别,电力支撑方面和以往相比要多很多,因此太阳能帆板的展开显得更为关键。

据OFweek太阳能光伏网了解,神舟九号飞船绕地球飞行1小时耗电只需1800瓦,相当于一个普通家用空调或者是一个功率高点的微波炉的耗电量,一天飞行下来,神舟九号耗电量只有43度。也许,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来说,43度电简直微不足道。但是运送物质到太空是极其昂贵的,以美国为例,没运送一公斤物质到太空的花费是100万美元。

电力供应是飞船在太空执行任务的动力保障,据负责电源系统研制生产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811所有关技术人员介绍,载人航天工程二期电源系统的供电能力比一期增强了50%,相应的设计、控制、结构、材料等都更加先进。电源分系统由30多台单机设备、1万多个元器件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在神舟飞船各大分系统中,电源系统是可靠性要求最高的系统之一。

神舟九号电源系统共有3种电源:太阳电池帆板、镉镍蓄电池和应急电池。在火箭发射前几个小时,电源系统会被充满电,从火箭发射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工作。电源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光伏系统,像一个小“发电场”,能源来自太阳能,只有展开太阳电池帆板,电源系统才能正常工作。而依靠太阳能发的电,一部分供给飞船使用,一部分则用蓄电池储存起来。因此,太阳能电池帆板是非常重要的部件,其能否顺利展开事关飞船能否执行太空任务。

神舟九号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约90分钟,这期间有50多分钟是在阳光照射下的光照期,太阳电池帆板可以正常工作并给储能电池充电。但有30多分钟却是在没有阳光照射的地影期,太阳电池帆板将停止工作,这时维持飞船正常运转的电能都来自镉镍蓄电池事先储藏好的电能。

交会对接实施后,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将共同飞行,由于位置的原因,天宫一号会遮挡住飞船部分太阳电池帆板,被遮挡部分则不能正常充电。为解决能量平衡问题,交会对接成功后,天宫一号将为神舟九号提供一部分电能,而神舟九号只需要在每50多分钟内充十几分钟的电就可以了。

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用电都要依靠电源系统。在载人航天工程一期时,由于供电能力有限,航天员怕“费电”,舍不得加热饭菜,吃的都是冷饭。载人航天工程二期使用的电源系统中,太阳能帆板的材料采用了三结砷化镓,与一期使用的多晶硅相比,发电能力提高了一倍。同时,电源系统采用高压体制,减少了各种损耗。由于电能供应充足,神舟九号可以确保航天员顿顿吃上热饭。

据OFweek 太阳能光伏网了解,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使用了由河北省秦皇岛星箭公司研发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玻璃盖片。这是继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应用之后,秦皇岛星箭公司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玻璃盖片再次被搭载在载人飞船上。据介绍,随着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航天器上应用的太阳能电池向着大面积大功率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作为其配套产品的玻璃盖片要做到超大超薄,同时增加抗弯强度,避免操作或工作时玻璃盖片碎裂。秦皇岛星箭公司致力于空间用抗辐照玻璃盖片、卫星用高强度超大超薄玻璃盖片和航天用掺铈的OSR玻璃基片的研究和开发,自主研发的产品于2011年和2012年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卫星用高强度超大超薄玻璃盖片是星箭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科技航天配套产品。它应用在航天器两翼的太阳能电池帆板上,一方面保护太阳能电池,另一方面保证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该产品研制成功,填补了航天技术一项空白。卫星用高强度超大超薄玻璃盖片的强度大约是普通玻璃盖片的5倍,同时具有抗高能粒子辐照、抗紫外线、耐高低温冲击、高透过率等优良性能。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太阳能光伏电池帆板将与神舟九号继续翱翔太空,为飞船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以及为中华民族带来自豪感,点亮华夏子孙探索太空奥秘的希望。

太阳能帆板助力神舟九号飞船翱翔太空

ofweek行业研究中心是什么?

OFweek行业研究中心,作为中国最大的高科技市场资讯及研究分析服务提供商,专注于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显示、激光、光通迅、电子工程、工控、机器人等高科技领域,以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网站--OFweek为依托,全方位聚焦市场热点,精准洞察市场发展趋势,向客户提供极具战略价值的数据信息服务。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语酌怯朲(2022-06-13 02:55:22)回复取消回复

    器和设备。服务舱安装推进系统、电源和气源等设备,对飞船起服务保障作用。应急救生装置保障能在应急情况下使宇航员安全返回地面。 此外,载人宇宙飞船还采取如下措施以解决一些特殊问题。一是环境控制措施,主要作用是

  • 冢渊宠臣(2022-06-13 00:26:37)回复取消回复

    能电池技术及聚光电池等非常有效的新技术。1976年,美国ca公司的卡尔松发明了非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该电池的转换效率虽低于单晶硅,但制造时可以任意选配电压电流比。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应用,到了20世纪80年代就比较广泛了,特别是在民用电器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 鸽吻清晓(2022-06-13 07:53:43)回复取消回复

    元左右,而且晶硅技术的效率提升很快。2009年之后,薄膜技术的市场份额日益减少,目前薄膜技术和晶硅技术的全球产量比例已经达到0.5比9.5左右。近几年内,大批的薄膜技术企业破产,汉能也因此能够抄底那些曾经在业内风光一时的薄膜技术企业,包括德国Solibro,美国MiaS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