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张衡发明地震器(东汉张衡发明创制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
本文目录一览:
张衡是怎样发明的地震仪?
公元132年(阳嘉元年),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经过试验,与所设制,符合如神,自从有书籍记载以来,是没有过的。曾经一龙机发,地不觉动,雒阳的学者都责怪不足信,几天之后,送信人来了,果然在陇西地发生地震,众人于是都服其神妙。
自此之后,朝廷就令史官记载地动发生的地方。
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
公元132年(阳嘉元年),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
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经过试验,与所设制,符合如神,自从有书籍记载以来,是没有过的。
曾经一龙机发,地不觉动,雒阳的学者都责怪不足信,几天之后,送信人来了,果然在陇西地发生地震,众人于是都服其神妙。自此之后,朝廷就令史官记载地动发生的地方。
关于地动仪的结构,流行的有两个版本:王振铎模型,即“都柱”是一个类似倒置酒瓶状的圆柱体,控制龙口的机关在“都柱”周围。这一种模型已被基本否定。
另一种模型由地震局冯锐提出,即“都柱”是悬垂摆(见袁宏《后汉纪》),摆下方有一个小球,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汇处(即《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说的“关”),地震时,“都柱”拨动小球,小球击发控制龙口的机关,使龙口张开。
另外,冯锐模型还把蟾蜍由面向樽体改为背向樽体并充当仪器的脚。该模型经模拟测试,结果与历史记载吻合。
世界上地震频繁,但真正能用仪器来观测地震,在国外,是19世纪以后的事。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的地震仪之祖。虽然它的功能尚只限于测知震中的大概方位,但它却超越了世界科技的发展约1800年。
张衡简介: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文学家。
他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他是汉赋四大家之一,著有《灵宪》《算罔论》《归田赋》等作品。
汉和帝永元(89年—105年)年间,张衡被推举为孝廉,但他没有接受,公府几次征召也不到。当时,国家太平日久,自王侯以下,没有不奢侈过度的。
张衡于是仿照班固的《两都赋》,殚精竭思十年,才作成《二京赋》,用以讽谏朝廷。大将军邓骘欣赏张衡的才华,多次征召他,张衡都不应命。
公元100年(永元十二年),张衡应南阳太守鲍德之请,作了他的主簿,掌管文书工作。八年后,鲍德调任京师,张衡即辞官居家。
世界上第一台测地震的仪器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第一台测地震的仪器是由中国东汉时期的张衡发明的。
一、地动仪是中国古代时期来自东汉的科学家创造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是由东汉时期的张衡发明制造,张衡在东汉时期被称为汉赋四大家之一,也是东汉时期最伟大的天文学家、发明家,担任过很多的职务,公元139年逝世,当时张衡所在的东汉时期经常发生地震,张衡本人对地震也有着许多的亲身体验,于是他为了掌握当时东汉全国范围内的地震状态,经过长期研究最终在公元132年,发明出了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发明的第一台地动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铜制的,形状从远处看就像是一个酒樽,在这个四周拥有八个龙头,分别对着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共八个方向,每一个龙头的龙嘴都是可以活动的,在龙嘴里面都包含着一个小铜球,在每一个龙头的下面还有一个张着嘴的铜制蛤蟆,在仪器的内部正中央部分有一个铜制的悬垂摆,在柱子的旁边分别有八条通道,在当时被称作八道,还有多种巧妙的机关。
三、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的时候,悬垂摆就会拨动旁边的小球,通过八道触动机关,这样就可以使发生地震的方向的龙头张开自己的嘴,将嘴里的铜球吐出来,落到底下的蛤蟆嘴里,同时还会发出很大的声响,在这个时候人们就可以知道在哪里发生了地震,在公元134年当时的甘肃西部发生了地震,通过这个仪器完全的证明了这个仪器的准确性,而这个发明也比欧洲发明的地震仪早了1700多年,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